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三节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c521e253a98271fe910ef962.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三节知识能增加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搜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珠江三角洲位置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温度带中的热带和亚热带,属五带中的北温带和热带。
海陆位置:南临南海,海上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十分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国际贸易发达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位于三角洲上。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和与澳门毗邻的珠海,是我国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开发利用与海外特有经济联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本地区缺乏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能源和矿产。
在本区修建了两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非常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
轻工业指主要生产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业。
如家用电器、食品、服装等。
5、广东、福建、海南是著名的侨乡。
广州市有侨城之称。
华侨、外籍华人通过赠送、投资、家人赡养、旅游探亲等方式,每年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大量钱财。
6、珠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十分利于亚热带和热带作物的生长,一直是我国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7、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极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当地农民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这里的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也很发达,除满足广州、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需求外,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7、8、9章)(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7、8、9章)(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b3ea2f5ba0d4a7302763ad1.png)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范围及特点;说明区域的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分布;说明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分析区域内的经济特点、环境问题。
2、通过分析各类统计图表总结经济特点;能够综合分析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
知识梳理: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课标要求: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物质的来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特点;了解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作用、城市与
工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知识梳理: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课标要求:。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e4333e31126edb6f1a10fd.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2、地形:西部为高原、盆地;东部为平原、低山、丘陵;沿江为平原、三角洲3、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4、土壤:南方----红色土壤------红土地四川盆地----紫色土------紫色盆地5、农业:(1)平原----水田,条件-----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2)缓坡山区-----农田(3)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4)盛产:茶、竹、甘蔗、橡胶、柑橘、香蕉、菠萝(二)“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1、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2、“鱼米之乡”稻米产区、淡水鱼产区3、发展条件:(1)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2)交通:长江干支流水运,联系内陆地区,我国南北海运的中枢,通往世界港口4、我国最大的世界群(1)古都:南京、杭州(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3)上海:长三角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4)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我国城市布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5、旅游: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周庄(江苏)----水乡(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1、香港(1)位置:我国大陆东南端,珠江口东侧(2)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2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一个地窄人稠的地区(3)城市建设:“上天”“下海”-----建高层建筑,填海造路(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同时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5)香港经济: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世界自由贸易港,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紧密:优势互补2、澳门(1)位置:我国大陆东南端,珠江口西侧(2)范围: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澳门经济: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为其经济支柱(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台湾的自然环境(1)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属热带、亚热带;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2)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小岛(3)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中东部以山地为主,最高峰是玉山(4)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5)河流:河流短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2、美丽富饶的宝岛(1)森林资源:覆盖率1/2以上-----森林之海;树种丰富-----亚洲天然植物园(最著名的树种:樟树,特有树种---红桧)(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较丰富(3)水产:西部沿海盛产海盐(4)农产丰富:西部平原盛产:稻米---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3、外向型经济(1)20世纪50年代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20世纪60年代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口出工业制成品;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发展出口导向型的有利条件: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海岛多良港;吸收外国资本,建出口加工区4、台湾人口、城市及工农业区以西部平原和沿海地区为主,一是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二是这里位于山地背风坡,受台风影响较小,利于经济发展第九章青藏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世界屋脊(1)概况: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范围: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932a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8.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必背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该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3。
二、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如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气温季节变化显著,最冷月平均温不低于0°C,最热月平均温高于22°C。
四、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水稻土、红壤和黄壤等。
红壤是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具有较强的酸性和丰富的铁、铝氧化物,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肥沃的紫色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地表水易渗漏。
五、农业特征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也种植小麦。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六、重要区域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城市群密集,上海是其核心城市。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两地均为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
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气候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经济以出口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七、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梅雨期的洪涝、盛夏的伏旱、春季的低温阴雨、寒潮冻害、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等。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建设水利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等。
八、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集锦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20e6a42dd3383c4ba4cd25c.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集锦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集锦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查字典地理网编辑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区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
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章知识点大全--中图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章知识点大全--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f721214a7302768e993929.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章知识点大全--中图版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编辑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章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7章认识国家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八年级地理必修知识点:日本
第二节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美国知识点
第三节澳大利亚
1.位置
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处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知识点
第四节巴西
1、拉丁美洲土着居民为印第安人,为我们提供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创造了玛雅文明。
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八年级地理下册《巴西》知识点巩固
第五节俄罗斯。
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db4d866529647d272852d8.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和()。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夏季(),冬季()。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盆地有紫色土。
()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的下游地区,濒临()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气候,夏季(),冬季()。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
(2)历史文化名城:()、()等。
2、()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初二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
![初二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edd99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2.png)
初二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
初二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9666b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1.png)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
为大家整理了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希望大家跟着店铺的思路归纳知识点和店铺一起来学习吧。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资源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
2.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学习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学习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学法指导】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梳理,大家看了之后感觉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
![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bcf3b97e21af45b207a8c8.png)
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认识国家日本概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首都东京,通用语言为日语,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气候:海洋性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有“绿色王国”之称。
日本农业特点:耕地少、地块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日本工业特点: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程度高;矿产资源缺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两大对外港口城市:神户、横滨。
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大陆。
日本文化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
日本本土文化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等。
美国概况: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2.84亿(2002年),首都华盛顿,通用语言英语,绰号“山姆大叔”。
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共有50个州。
40.美国文化特点:多元文化,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其他民族文化的美丽之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现美国人口中白人约占82%,黑人约占13%。
美国经济特点:经济发达表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均首位,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
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fb83a7ba0d4a7302763a60.png)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资料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7b6724bed5b9f3f90f1c80.png)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资料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位置、范围: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人海日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主要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粮食作物:水稻、(也有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甘蔗、橡胶、茶、竹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菠萝等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淡水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
利于发展淡水养殖;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河流沿岸或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达。
4、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
5、著名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无锡、宁波、南通、常熟等。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032ec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从地球的自然环境到人类的活动,地理探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的知识点,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和天气、台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
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由人类利用的物质财富和能源。
在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有些地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有些地方则非常贫瘠。
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如温度、湿度、降雨等特征。
而天气则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气候和天气的变化都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全球气候变化。
三、台风台风是指热带海洋上生成的一种强烈的风暴,其风力非常强大,经常伴随着海浪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台风的发生对沿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台风的伤害显得尤为重要。
四、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近年来全球气候状况发生的持续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增多等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社会共同来面对和解决。
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总之,地理学习涉及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许多方面,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的知识点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重要复习资料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重要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cd874c0b1c59eef9c7b415.png)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重要复习资料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重要复习资料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
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部地区。
本区有两条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和京九线。
(图7.1p50)2、经济:(1)本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2)本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外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
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
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图7.4p52)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和与泰国、越南水路相连,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地形属于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南部地区。
(图7.10p57)2、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景观(植物、动物):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通过58和59页的图7.11和7.12了解本区的动植物景观;(2)少数民族风情:本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
傣族的泼水节、佛教建筑群、竹楼、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菠萝饭和竹筒饭;(图7.14p60)(3)旅游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知识点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c2d6fe26fff705cd170a0a.png)
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知识点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知识点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自然概况:1.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5.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6.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地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地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e763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地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单元的知识要点。
下面是知识点的简要介绍:1. 世界城市与我国城市的比较:- 世界城市普遍较大,我国城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
- 世界城市发达程度高,我国城市的发达程度相对较低。
- 世界城市多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我国城市则兼有行政、文化、经济等多重功能。
2. 全球范围的城市分布:- 城市主要集中在各大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附近。
-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比例不断提高。
3.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城市人口多,生活节奏快,交通便利,生活设施丰富。
- 乡村人口少,生活节奏慢,交通不便,生活设施相对简陋。
4. 城市人口随时间的变化:- 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迅速增加。
- 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包括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5. 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源污染等。
- 城市发展应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比例不断提高。
- 我国城市数量多,但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发达程度有差距。
- 我国城市发展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更为发达的特点。
7.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环境保护等方面。
- 城市建设是指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筑物建设。
这些知识点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7单元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梳理:第一节-文档资料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梳理:第一节-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708846caaedd3382c4d31f.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梳理:第一节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查字典地理网给大家编辑了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梳理,供大家参考复习。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部,(河)下游,邻特别行政区2.形成的有利因素①区位因素:地处(带),降水,水源,平原 ,河网,人口,经济,海陆交通 .②人文因素: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为全国著名的“③政策因素:国家对本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本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区、沿海开放城市、区在内的多层次开放体系.(二)外向型经济1.发展的有利条件①紧邻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相当便利③很多地方著名的“”,有利于吸引外资2.独特模式“前店”(指地区)“后厂”(指地区)3.工业部门:业(型工业)(三)城镇的发展1.重要的标志:利用方式显著变化(改革开放前,以用地为主.改革开放后,用地和用地交错分布)2.主要原因:型经济日益繁荣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典型例题图1中,甲、乙、丙三图为我国三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读后回答:(1)制约A、B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主要解决措施分别是A处:___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地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的自然优势是_________.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 列表比较,将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比较如下.珠江三角洲有了查字典地理网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知识梳理,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d3d1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7.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的优势条件是()A.资金、技术B.土地、能源C.劳动力资源D.水资源答案:A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祖国内地有土地、能源、劳动力和水资源的优势,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香港的优势条件.2、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和丘陵为主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答案:D试题分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故选D.考点:南方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湖泊.3、台湾海峡属于下列哪个海域(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答案:C分析:台湾海峡具有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东北亚各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间的海上往来,绝大多数从这儿经过。
台湾海峡属我国管辖海域,从该海峡经过的外国船舰,必须实行无害通过,不能影响我国的和平与安全,不得损害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秩序。
台湾海峡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故选:C。
4、关于港澳与祖国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港澳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不大B.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优越的位置和丰富的资源C.祖国内地主要是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D.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答案:D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紧密;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缺乏;祖国内地主要通过香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政策,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5、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847c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8.png)
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知识点地理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研究来探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中学阶段的地理学科中,八年级的地理书第七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等自然现象。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的知识点。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个特定地区在长时间范围内的天气情况。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因其所处的经、纬度不同而各不相同。
气候对于地球上各种生命及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关于地球气候的知识:1.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影响某一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风速等。
了解气候要素对我们理解和预测某个地区的气候大有帮助。
2.气候带气候带是指位于同一纬度上气候相似的地区。
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对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和分布进行了详细介绍。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运动,主要由热带低压和极地高压的相互作用所形成。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天气及其变化】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了解天气及其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在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中,我们还学习了以下知识点:1.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是指大气中的旋转气流。
它们对于天气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气压气压是指大气中的压强。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高压”和“低压”等概念。
了解气压对于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的判断也非常重要。
3.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对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了解天气预报和其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也大有帮助。
总之,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包含了关于地球气候和天气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八年级地理书第七章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对地球自然现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笔记重点大全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笔记重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99f0f7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笔记重点大全选择题1、下列地理现象与西北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A.风蚀城堡B.荒漠面积广大C.居民呈带状或点状分布D.矿产资源丰富答案:D西北干旱的气候特征使居民呈带状或点状分布,距海洋远,降水少,风蚀作用显著,会形成风蚀城堡,而天山山麓有高山冰雪融水,牧草生长很好,矿产资源丰富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与干旱无关,故答案选D。
小提示: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C.京津冀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答案: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都是我国主要的城市群,目前城市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故选B。
小提示:3、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答案:A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之所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水平高;故选;A 。
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
4、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B.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黑土肥沃,盛产小麦C.我家在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河湖密布,莲藕是常见的食材D.我家在黄土高原,这里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CA、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气候,农作物一年一熟,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华北平原,这里是黄土,盛产小麦等,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河湖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莲藕是常见的食材,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黄土高原,这里千沟万壑,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201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主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认识国家日本概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首都东京,通用语言为日语,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气候:海洋性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有“绿色王国”之称。
日本农业特点:耕地少、地块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日本工业特点: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程度高;矿产资源缺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两大对外港口城市:神户、横滨。
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大陆。
日本文化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
日本本土文化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等。
美国概况: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2.84亿(2002年),首都华盛顿,通用语言英语,绰号“山姆大叔”。
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共有50个州。
40.美国文化特点:多元文化,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其他民族文化的美丽之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现美国人口中白人约占82%,黑人约占13%。
美国经济特点:经济发达表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均首位,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
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
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岸,形成了城市群集的制造业带。
42.美国城市:纽约:美国最大城市和海港,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华尔街、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位于该市)。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钢铁工业基地。
华盛顿: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白宫、林肯纪念堂位于该市)。
底特律:全国最大汽车工业中心,有“汽车城”之称。
休斯敦:美国南部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美国航天中心。
洛杉矶:美国最大飞机制造和石油加工等多种工业的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位于该市)。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华人在美国的最大聚居地,附近的圣克拉拉谷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被称为“硅谷”。
美国“阳光地带”: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利亚等州。
美国三大支柱:(50~80年代)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90年代后)信息技术产业。
经济发展三巨头:(原)通用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现)微软、IBM、英特尔三大公司。
澳大利亚概况: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是大洲洋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人口1939万,人口密度2.5人/平方千米。
澳大利亚居民中95是白色人种。
城市: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海港(代表建筑: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的称号。
澳大利亚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特征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炎热干燥东部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800~1000米温暖湿润(尤其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大平原(大自流盆地),海拔200米以下气候干旱,年降水量500m以下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气候干旱,地下水丰富且含盐分,适宜发展养羊业。
【澳大利亚被人们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饲养美利奴细毛羊(其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答:因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是发达国家中重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主要出产铝土、煤、铁、镍、锰、铅锌等矿产品。
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植物:分布最广的树种是桉树。
动物:特有动物有大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等。
自然景观: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珊瑚海沿岸延伸着一列2000多千米长的珊瑚礁,称为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亚经济:(原)三大支柱:采矿、冶金、机械制造业;(70年代以来)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新的支柱产业。
50.巴西概况: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面积854万平方千米,人口1.72亿(2002年),首都巴西利亚,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地形分两大部分:平原(亚马孙平原流域、东南沿海,海拔200米以下)、巴西高原(巴西南部,海拔500米以下)。
亚马孙河:巴西最大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源地:安第斯山脉;长度:6480千米;流域面积:700万平方千米;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分布区。
这里高等植物4万多种(特有物种为1.2万种),特有动物有美洲豹、树懒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
亚马孙平原:面积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巴西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河流域,年降水量可达25003000毫米);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巴西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干旱地区:东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到500毫米)目前,巴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0下降到58%。
52.巴西经济三大支柱:服务业、工业、农牧业。
巴西盛产咖啡、甘蔗、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主要的咖啡生产国。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锰、铬等,其中铁矿多为富矿,有的铁矿含铁率高达60。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工业,是巴西重要的经济区。
二战后,巴西采取措施扶植民族工业,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建成了轻、重工业都发达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巴西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不均,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三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海港、全国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全国最大旅游中心(曾是巴西首都);圣保罗:巴西最大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城市)、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巴西利亚:巴西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
俄罗斯概况: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3万多千米,东西最大距离900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00千米,陆地面积约170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9),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跨经度约160度,跨纬度约30多度,有14个陆上邻国,人口约1.46亿,母亲河是“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约3600千米)。
俄罗斯地形:以乌拉山脉为界,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为西伯利亚地形,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山地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从东欧平原东部到西伯利亚,分布着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约占俄罗斯陆地面积的1/2)。
农业:俄罗斯农业集中分布在北纬60o以南的东欧平原地区。
粮食作物:小麦、黑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亚麻、向日葵、甜菜等;畜牧业:养牛、养羊、养猪。
矿产:特点:种类齐全,储藏量大,自给程序高。
分布:除铁矿外,大部分分布在乌拉尔山脉及其以东地区。
俄罗斯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资源:天然气储量、钾盐储量、铁蕴藏量;占世界第二位的:石油探明储量、煤蕴藏量、铝蕴藏量;占世界第四的:黄金储量;占世界第七位的:铀蕴藏量。
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洋运输、管道运输等交通方式齐全。
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电气化铁路。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网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全国主要城市和工业区连接在一起。
俄罗斯三大突出工业:重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
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
圣彼得堡:俄罗斯最重要的海港城市,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精密仪器制造为主。
民族: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约占人口总数的81%。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
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
第二手资料的内容包括:文字、地图、图片、图表、统计数据等。
地图可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答: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埃及的地理位置: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位于亚洲。
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60.埃及自然环境特点: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约6600千米)。
埃及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农业: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自古就是埃及的农耕区。
水利:阿斯旺水坝(建于1970年,起调节旱涝作用、为尼罗河下游城市提供电力和水源)。
尼罗河三角洲:富饶之地,95以上人口集中于此,经济重点集中在此。
开罗和亚历山大是主要工业中心。
苏伊士运河:开挖于188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全长195千米,为世界重要的人工水道。
2000年苏伊干运河的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
分析图片信息的作用:可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
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62.埃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
金字塔、帝王谷、卡拉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
使用数据、图表的作用: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种工具。
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等。
发展中的埃及:埃及1922年独立。
独立前一直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
独立后开始步入工业化道路。
埃及的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
目前石油工业已成为埃及的支柱产业之一。
侨汇、旅游、运河、石油工业,成为埃及外汇的四大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