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政策目标X-低效率分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023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3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纵向研究的是______A.趋势研究B.民意测验C.市场调查D.人口普查2、关于实地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对情景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B.研究结果不受个人倾向的影响C.具有更大的研究弹性D.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重复验证性3、下列不属于社会研究一般过程的是______A.研究设计B.资料收集C.成果转化D.研究选题4、对于无结构式访谈来说,访谈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______A.与访谈对象见面B.准备访谈提纲C.向访谈对象介绍自己D.弄懂统设计的问卷及访谈手册5、对离婚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全面的社会调查把握当前社会中离婚现象存在的状况及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属于______A.态度调查B.现状调查C.因果分析D.对策分析6、在实验的自变量中,需要加以控制并保持其不变的自变量是______A.因变量B.依变量C.中介变量D.控制变量7、研究项目中包含的具体研究事项,被称为______A.研究层次B.研究内容C.研究范围D.研究对象8、通过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推论总体情况,这属于社会研究的______A.经验归纳原则B.抽样一推论原则C.演绎推理原则D.假设一检验原则9、关于统计表制作的要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x”表示B.某项资料免填时用符号“一”表示C.数字为0时要写出来D.某数与相邻数字相同时,可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10、如果数据中缺失值所占比重不大,如在3%-5%之间,常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A.可以考虑删除缺失值B.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C.可以采取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D.可以釆用加权方式赋值11、新颖性是社会研究选题的重要标准,一般被称为“填补空白”的研究项目所具有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______A.研究视角的新颖性B.研究领域的新颖性C.研究内容的新颖性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12、以下研究中,属于对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的是______A.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B.迪尔凯姆的《自杀论》C.怀特的《街角社会》D.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13、有关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的配合使用,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众数与标准差配合使用B.平均数与异众比率配合使用C.中位数与异众比率配合使用D.中位数与四分位差配合使用14、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______A.总体B.样本C.元素D.抽样框15、一份测验英语综合能力的试卷,如果只有语法的测验项目,这份试卷的测量就缺乏______A.效标效度B.内容效度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16、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研究——基于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农户调查

进一步加 大农村低保保 障力度 。真 正 实现 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 关键 词 :民族 地 区;农村最低生 活保 障; 目标 瞄准 ;生计资产 中图分类号 :F 3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3) 0 3 — 0 0 6 1 — 0 5 面 。部分学 者 已经进 行 了开创 性研 究① 。但总 体而
1 . 调查地 区农村低保 制度运行状 况
行 了一线入 户调查 并结 合入户调 查的一线数 据评
估 民族贫 困地 区农村最低 生活保 障制度 的 目标 瞄准
率 ,尝试构 建 民族贫 困地 区农村最 低生活保 障 目标
的瞄准模式 。
A民族 自治县农村低保工作于 2 0 0 6年 7月份全 面启动 ,同时 出台了 《 关于建立农 村居 民最低 生活
策文件 ,如近三年 的工 作报告 、统计 报表 、具体 实 施细则 ,并征 求其对课 题组前期构建 的 “ 赤贫 ”指
标体系 和计算 方法 的看 法和建议等 。第二 ,与 乡镇
干部 、村干部 进行座谈交 流 ,了解 当地农 村低保 制 度在基层 实施 的细节 。第三 。人户深 度访谈低保 户
度 的主要 因素包括救 助的方式 ( 输 血式救 助 、造血 式救助) 、救助 的力度 与覆 盖面 。以及 救 助对 象 的 瞄准 。在 2 0 0 7年 《 国务 院关 于 在全 国建 立农 村最
低 生活保障 制度 的通知 》的政策设 计 中 ,农 村最低 生 活保 障政策 瞄准的对象是 家庭年 人均纯 收入低于
当地 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 的农 村居 民 ,主要是 因病致 残 、年老体弱 、丧失劳动 能力 以及 生存条件 恶劣等
社会保障视角下我国弱势群体救助制度研究

20 0 8年第 2期 总第 2 期 1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 MI C RES EARCH GUI DE
No2, 008 . 2 Se il ra No21 .
社会保障 下我国 群体救助 研究 视角 弱势 制度
姜 竹 , 张 怡
由此 形 成 的 弱 势 群 体 的 扩 大 及 其 引 发 的诸 多 社 会 问 题 无 疑 成 为 我 国政 府 日益 重 视 的 问题 。
一
重 叠 部 分 ( 贫 困人 口 中有 失 业 、 岗 职 工 和 农 民 工 等 ) 非 如 下 和 弱 势 人 口 ( 下 岗 职 工 、残 疾 人 、农 民工 等 中 间 的 自强 自立 如 者) ,我 们 可 以 大 致 计 算 出 目前 中 国 弱 势 群 体 规 模 在 1 ~ . . 1 4 8 亿 人 左 右 , 占全 国 总人 口的 1 %~ 4 约 1 1%。我 国 目前 弱 势 群 体
( 京 工 商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京 10 3 ) 北 北 0 0 7
摘 要 : 年 来 , 势 群 体 的 扩 大及 其 带来 的 社 会 问题 日益 受到 人 们 的 关 注 , 了“ 一 五 ” 划顺 利 实施 和 党 的 近 弱 为 十 规
十七 大 关 于进 一 步构 建 和 谐 社会 总体 目标 的 实现 , 制 弱 势 群 体 扩 大趋 势 已势 在 必 行 。剖 析 我 国弱 势 群 体 的形 成 过 抑 程, 以发 展 的视 角客 观 地 看待 其 对 我 国未 来 可持 续发 展 的影 响 力 , 求 政 府 正视 和 着 力 解 决 该 问 题 。 为 此 , 社 会 保 要 从 障制 度 设 计 的 角度 明确 解 决 弱 势 群 体 问题 的 最佳 途 径 , 全 针 对 弱 势 群 体 的社 会救 助 体 系是 非 常 迫切 之 举 。 健
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困境机制研究

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困境机制研究作者:刘明郑如东刘梦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5期摘要:目前,我国PPP由快速推进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稳定阶段,投资总额从激增走向平稳,但PPP项目的困境仍然存在,其中项目准入困境为政府行政许可、项目资金困境为地方政府融资渠道、项目运行困境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角色界限不清晰、政府与私人投资的目标失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变窄、PPP项目的规制与监管不严等。
针对当前我国PPP发展过程中制度供给的短板,从优化PPP公共政策角度出发,提出完善法律和政策、完善财政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改进公私投资主体间风险分担机制、适度开放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PPP;困境;生成机制;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082-06一、现象及问题的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模式简称PPP,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一直以来被众多国家当成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物有所值”的方式(Ke et al.,2010),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PPP模式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当中。
但2008年经济危机暴露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短板,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上升空间受阻,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
此时PPP模式凭借其具有的政企合作理念、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最近几年实施的项目模式与20世纪有明显区别,比如减少了采用原来的BOT、BO以及特许经营等的方式,更多的以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实际上多数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合作建立SPV来完成建设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
推出PPP模式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开辟一种新的地方政府融资方式,来杜绝原来一些不合规的融资获取预算外收入,并且鼓励当地利用PPP项目缓解和解决一些债务困境。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居家养老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㊃卫生服务评价㊃基于P M C 指数模型的居家养老政策量化评价研究李春晓, 赵静, 徐萍萍, 刘森元, 李林峰ʌ基金项目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课题(B U C M -2021-K J -G L 0031)ʌ作者单位ɔ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2488ʌ通信作者ɔ 赵静,E -m a i l :z h a o jt e a c h e r @163.c o m ʌ摘要ɔ 目的 分析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政策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 利用文本挖掘对29份政策文本进行处理,借助P M C 指数模型对选取的10份居家养老政策样本进行量化评价㊂结果 合格级政策10项,完美级政策2项;P M C 指数得分均值为6.51分;政策目标㊁政策评价㊁政策视角㊁政策领域㊁政策公开等维度得分较高㊂结论 我国居家养老政策体系成熟,整体质量较好,但在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㊁政策工具方面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㊂建议完善支持性举措,构建全面化动态监督机制;灵活组合政策时效,促进短期㊁中期㊁长期政策的有机衔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发挥政策工具的柔性效用㊂ʌ关键词ɔ 居家养老; P M C 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量化研究ʌ中图分类号ɔ D 669.6;R 212.7 ʌ文献标志码ɔ 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5625.2024.02.025R e s e a r c h o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o m e -b a s e d S e n i o rC a r eP o l i c i e s B a s e d o nP M C I n d e xM o d e lL IC h u n x i a o ,Z HA OJ i n g ,X U P i n g p i n g ,L I U S e n y u a n ,L IL i n f e n g .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B e i j i n g ,102488,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 O b je c t i v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of t h e c u r r e n t h o m e -b a s e dc a r e p o l i c y i nC h i n a ,a n d p r o v i d e s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f o r m u l a t i o na n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p o l i c y i n t h en e x t s t ag e .M e th o d s A t o t a l o f 29p o li c y t e x t sw e r e p r o c e s s e db y t e x tm i n i n g m e t h o d ,a n dt h ec o m m o n n e s s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o f 10h o m e -b a s e d s e n i o r c a r e p o l i c y s a m pl e s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M Ci n d e x m o d e l .R e s u l t s T h e r ew e r e10q u a l i f i e d p o l i c i e s a n d2p e r f e c t p o l i c i e s .T h em e a n s c o r e o f P M C i n d e xw a s 6.51.T h e s c o r e s o f p o l i c y o b j e c t i v e s ,p o l i c y e v a l u a t i o n ,p o -l i c yp e r s p e c t i v e ,p o l i c y f i e l d a n d p o l i c yp u b l i c i t y w e r e h i g h .C o n c l u s i o n C h i n a 's h o m e -b a s e d s e n i o r c a r e p o l i c yi sm a -t u r ew i t h g o o d q u a l i t y o v e r a l l ,b u t t h e r e i s r o o mf o r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 t h e n a t u r e o f p o l i c y ,t h e t i m e l i n e s s o f p o l i c y,a n d p o l i c y t o o l s .I t i s r e c o m m e n d e d t o i m p r o v e s u p p o r tm e a s u r e s a n db u i l d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y n a m i c s u pe r v i s i o nm e c h a -n i s m .P o l i c y t i m e l i n e s s c a nb ef l e x i b l y c o m b i n e d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o rg a n i c c o n n e c t i o no f sh o r t -t e r m ,m e di u m -t e r m ,a n d l o n g -t e r m p o l i c i e s ;M u l t i p l e s u bj e c t s s h o u l db e g u i d e d t o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e l d e r l y ca r e s e r v i c e s a n d 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m i l d p o l i c y t o o l s s h o u l db e g i v e n f u l l p l a y .ʌK e y wo r d s ɔ H o m e -b a s e d s e n i o r c a r e ; P M Ce x p o n e n t i a lm o d e l ; P o l i c y e v a l u a t i o n ;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7亿,2025年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1]㊂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滞后,居家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任务的一项基本举措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如何科学㊁合理地评价当前居家养老政策尤为重要㊂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现状分析[2]㊁模式探索[3]㊁质量评估[4]等方面,而对政策评价角度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多从政策历程[5]㊁政策效能[6]以及运用政策工具[7]对居家养老政策整体进行定性评价,但聚焦在具体政策层面的量化评价缺失㊂本研究通过梳理居家养老典型政策条例,借助政策一致性(p o l i c y m o d e l i n g c o n s i s t e n c y,P M C )指数模型[8]对居家养老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剖析政策的优势与不足,以期提出优化路径,为未来居家养老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访问 北大法宝 ㊁国务院及各部委官方网站,以 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 为关键词,以2000-2022年为检索时限进行全文检索,共获取432份政策文件㊂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一是政策直接规定或体现 居家养老 内容;二是内容完整的通知㊁规划㊁意见㊁规范等正式文件;三是发文机关为中央层级㊂共获得29份政策文件㊂1.2 文本挖掘运用R O S T C M6.0软件对29份政策进行文本442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年4月第41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A pr i l 2024,V o l .41,N o .2挖掘,剔除非相关词后,提取高频关键词形成社会网络图谱[9]㊂结果显示, 居家 社区 养老服务 等核心词与其他关键词紧密相连,并作为下一步反选政策样本的依据㊂见图1㊂1.3 研究对象经过文本挖掘,综合考虑政策时间㊁政策重点以及单项政策在阶段性发展中的作用后,保留10份政策样本㊂见表1㊂图1 居家养老政策社会网络图谱表1 居家养老政策汇总表编号政策名称发文单位发文时间P 1‘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㊁国务院2000年8月P 2‘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06年4月P 3‘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2008年1月P 4‘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国务院2011年9月P 5‘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3年9月P 6‘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2月P 7‘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全国人大常委会2018年12月P 8‘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6月P 9‘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㊁国务院2019年11月P 10‘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㊁国务院2021年11月1.4 研究方法P M C 也称政策一致性模型,可以多维度量化政策文件,直观展示某类政策的协调性及每项政策具体状况,反映政策质量[10]㊂该模型源于O m n i aM o -b i l i s 假说,主张 万事万物均是运动㊁联系的,任何一个变量都同等重要 [11],因此在设置二级变量时数量不限且权重相同㊂1.4.1 变量选取与参数确定 参考现有学者构建PM C 指数模型的成果[8,12-18],选取包含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在内的10个一级变量;结合文本挖掘及专家咨询确定的39个二级变量,共同构建居家养老政策评价体系㊂根据评价体系,对各二级变量采取二进制进行赋值,若政策文本中含有相关二级变量的内容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㊂见表2㊂表2 居家养老政策评价体系一级变量二级变量 变量来源政策性质X 1监管X 11基于文献[12]修改描述X 12建议X 13支持X 14导向X 15政策时效X 2长期X 21基于文献[13]修改中期X 22短期X 23本年X 24542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年4月第41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A pr i l 2024,V o l .41,N o .2表2(续)一级变量二级变量变量来源政策目标X3提升养老服务能力X31基于政策文本挖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X32满足养老多层次需求X33构建良好支持环境X34政策内容X4适老化改造X41基于文献[14]及政策文本挖掘修改生活照料X42健康服务X43社会保障X44信息及技术支持X45政策评价X5依据充分X51基于文献[15]修改符合国情X52规划科学X53目标明确X54政策视角X6宏观X61基于文献[16]修改微观X62激励方式X7政策支持X71基于文献[16]及政策文本挖掘修改人才支撑X72金融支持X73税收优惠X74法规管制X75示范项目X76政策工具X8自愿型X81基于文献[17]修改强制型X82混合型X83政策领域X9经济X91基于文献[18]修改政治X92科技X93社会X94其他X95政策公开X10公开X10基于文献[8]修改1.4.2P M C指数计算首先参考公式(1)和公式(2)对39个二级变量进行赋值;其次根据公式(3)计算10个一级变量的得分,即计算二级变量的算术平均数;最后根据公式(4)计算政策的P M C值㊂其中i表示一级变量,j表示和二级变量,m表示一级变量的个数,n(X i j)表示某一级变量下的二级变量个数㊂P M C指数根据数值大小分为四个等级:9~10分为完美政策㊁7~<9分为优秀政策㊁5~<7分为合格政策㊁0~<5分为不良政策㊂2结果2.1居家养老政策整体分析从10份居家养老政策样本得分来看,P M C指数得分均在5.40分以上,政策均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其中优秀政策3项,合格政策7项,见表3㊂表310项居家养老政策的P M C指数变量P1P2P3P4P5P6P7P8P9P10均值X10.600.600.600.400.600.400.400.400.400.400.48 X20.250.500.250.250.250.250.250.250.500.250.28 X30.500.501.001.000.750.750.500.500.750.750.70 X40.600.600.800.800.800.800.600.600.600.600.68 X50.750.501.001.000.500.751.000.751.000.500.78 X61.000.501.000.501.001.000.500.500.500.500.70 X70.670.330.670.671.000.830.670.330.670.500.63 X80.330.330.330.670.670.670.330.670.670.330.50 X90.800.600.600.600.201.000.800.801.001.000.72 X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P M C指数6.505.477.256.886.777.456.055.807.085.836.51政策等级合格合格优秀合格合格优秀合格合格优秀合格-排名61024517938-从一级变量得分均值来看,政策性质X1均值为0.48,得分较低,部分政策缺失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和对未来发展的支持性举措;政策时效X2均值为0.28,在10个一级变量中的得分最低,均为单一政策时效;政策目标X3均值为0.70,目标旨在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构建良好支持环境来满足养老多层次需求;政策内容X4均值为0.68,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㊁健康服务㊁适642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年4月第41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4,V o l.41,N o.2老化设备及环境改造等内容;政策评价X5均值为0.78,政策制定的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基本可达到规划科学的要求;政策视角X6均值为0.70,政策样本涉及宏观与微观视角;激励方式X7均值为0.63,政策具备多样化的激励方法,但缺乏税收优惠㊁典型优秀项目示范的激励手段;政策工具X8均值为0.50,政策多注重强制型和混合型政策工具的应用,较少应用温和型工具;政策领域X9均值为0.72,居家养老政策涉及经济㊁政治㊁社会㊁科技等各方领域;政策公开X10为1,选取政策均公开发布㊂2.2居家养老政策具体分析根据表3中10项居家养老政策P M C指数得分情况,借鉴相关研究[16]绘制雷达图,对比分析各等级政策一致性与异质性㊂见图2㊂图210项居家养老政策的雷达图2.2.1优秀政策分析政策P6在10项政策中得分最高,除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两个变量以外的各一级变量得分均在0.67以上,兼具宏观与微观视角,内容设计详尽,注重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提出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 互联网+养老 服务㊂政策涉及经济㊁政治㊁社会㊁科技㊁文化等多领域,并重视统筹规划,提出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养老设施,综合利用财政㊁税收㊁宣传等激励手段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㊂政策短板为未做出长期规划,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㊂政策P3得分为7.25,排名第二,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服务而出台的首个具体政策,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㊁医疗护理㊁文化娱乐㊁心理慰藉等多种实际需求㊂政策的保障激励措施完备,涵盖支撑发展的各方面,具备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宏观规划㊂政策时效作出五年规划,在主要任务规划方面欠缺时限,温和型政策工具应用缺乏㊂政策P9得分为7.08,排名第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的中长期规划,其制定依据充分,5项具体目标明确且符合新形势下我国老龄化国情㊂政策内容㊁激励方式结合前期政策探索的经验与成果,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㊁综合性文件㊂该项政策作为指导性文件,仅针对居家养老服务而言较为宏观,相较于政策P3缺乏具体可操作性指导及监督措施㊂2.2.2合格政策分析政策P4得分6.88,排名第四,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方面得分较低,在政策目标㊁政策内容㊁政策评价方面得分较高,均在0.80及以上㊂该政策首次将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写入国家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㊁社区为依托㊁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㊂政策依据前期相关政策文件设计,内容覆盖发展老龄事业的各方面,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出重点部署,但发展服务时效未尽明确;改进路径为X2-X1-X6㊂政策P5㊁P1㊁P7得分在6.00~6.57,该等级内得分较为接近,政策设计均具备首创性,例如政策P1发布于2000年,我国开始重视老龄化问题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养老事业;政策P5针对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若干意见,开始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居家养老精细化管理;政策P7为我国专门制定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在关注居家养老服务中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列入法律规定中㊂三项样本政策在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方面较其他一级变量有所欠缺,完善路径为X2-X1㊂政策P10㊁P8㊁P2为阶段性过渡政策,对居家养老服务未作重点阐述,政策P2为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设计;政策P8为实现对老年人照顾服务,设计服务项目而实施颁发;政策P10为新时代下加强我国老龄工作而制定,内容涉及老龄工作全部,居家养老服务在政策中仅为一隅㊂政策若需完善,改进路径为X2-X3-X7-X8㊂3讨论3.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性举措,构建全面动态化监督机制政策性质与政策功能相匹配,政策功能作为政策的锚定性变量[19],依据公共问题的现状而确定㊂现有养老政策中未明确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占比半数以上[14],与 居家养老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 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早期政策在出台时参考经验较少,条文仅罗列未进行系统划分,支持性政策举措呈碎片化㊁监督性措施散落在各相关政策中,政策性质定位不明晰㊂因此,建议依据政策首要功能,整合支持性举措,加强在生活照料㊁健康护理㊁适老化改造㊁文化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权责定位,建立集政府㊁社会㊁家庭多方力量的全面动态化监督机制,提高居家养老服务742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年4月第41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4,V o l.41,N o.2专业化㊂3.2灵活组合政策时效,促进短期㊁中期㊁长期政策的有机衔接自2008年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阶段后,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多为围绕居家养老服务阶段性发展的单一时效政策,尚未有效促进不同时效目标的结合㊂建议促进不同时效政策灵活组合,依据 分段目标 意识,发挥长期政策在养老事业中的向标作用,把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宏观方向;在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合理划分阶段性目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照护体系,发挥短期目标促进政策落地的具体指导作用,适时对短期目标完成度进行评估,实现短中长期目标有机结合㊂3.3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发挥政策工具的柔性效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中呈现出政府主导㊁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特点,强制型政策工具占比大,多以政府㊁部门㊁养老机构作政策执行主体,缺乏对养老受益者和照料者的要求与引导㊂因此,建议在强调政策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工具的柔性㊁沟通性,以居家养老服务的受益者老年人及服务照料者作为行为主体,强调各方主体的合作竞争,打破主体之间的 壁垒 [14],促进受益者(老年人)㊁照料者的行为向良性方向发展,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多项互动,关注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着重关注需求端多元诉求,利用 互联网+ 技术提供供求相匹的精准化养老服务㊂4结论本研究通过P M C指数模型对10项居家养老政策样本进行量化评价,发现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政策整体质量较好,政策成熟,但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提示在后续政策的优化中需重点改善政策性质㊁政策时效㊁政策工具三方面㊂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研究对象方面,所选取的政策均来自中央层级,缺少各省份政策,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省份差异,后续研究可加入各省份政策进行对比研究㊂在研究工具的应用上,P M C指数模型的指标变量在构建时往往关注普适性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特定性政策的评价结果,需在以后的研究中优化模型,根据政策适用范围合理设计指标权重㊂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B/O L].(2022-02-28).h t t p://w w w.s t a t s.g o v.c n/t j s j/z x f b/202202/t20220227_1827960.h t m l.[2]王贝贝,陈超然,卢光莉,等.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7):3792-3795.[3]李文祥,韦兵.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嵌入模式及其优化:基于G市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6):225-231.[4]谭哲煜,王秀华,欧阳煜,等.家庭医生制度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33(24):96-99.[5]杨成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发展研究:基于1982-2018年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4-112.[6]何兰萍,杨林青,陈社英.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效能与老年人满意度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6,32(2):39-47.[7]周圣焱,李莉,井力加,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268-272.[8] E s t r a d a M.T h e p o l i c y m o d e l i n g r e s e a r c hc o n s i s t e n c yi n d e x(P M C-I n d e x)[J].S o cS c iE l e c tP u b l i s h,2010(12):1-13.[9]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9):46-49. [10]邹钰莹,娄峥嵘.中央层面养老服务政策内容量化评价:基于P M C指数模型的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68-76. [11] R u i zE s t r a d aM,Y a p S,N a g a r a j S.B e y o n d t h e c e t e r i sp a r i b u s a s s u m p t i o n:m o d e l i n g d e m a n da n ds u p p l y a s-s u m i n g o m n i a m o b i l i s[J].I n t e rJ E c o n R e s,2008,(2):185-194.[12]贾婷婷,马国芳,何桂香,等.中国医养结合政策梳理及量化评价:基于P M C指数模型分析[J].卫生软科学,2021,35(8):38-42.[13]于雪,邓晶,谭华伟,等.基于P M C指数模型的我国健康扶贫政策量化评价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2):4131-4135.[14]林文浩,周建芳.我国居家养老家庭支持政策研究:政策工具㊁作用对象与预期家庭影响[J].老龄科学研究,2021,9(3):13-28.[15]史童,杨水利,王春嬉,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P M C指数模型[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4):29-33.[16]张永安,郄海拓.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量化评价:基于P M C指数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113-121.[17]王进富,杨青云,张颖颖.基于P M C-A E指数模型的军民融合政策量化评价[J].情报杂志,2019,38(4):66-73.[18]张文静,张丽,姚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评价:基于P M C指数模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2):103-108.[19]张丽,姚俊.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量化评价[J].现代经济探讨,2020(12):33-38.(收稿时间2023-05-09)(本文编辑王芳)842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年4月第41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4,V o l.41,N o.2。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社会保障是国家责任的体现,是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帮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例如,瑞典作家斯特里德贝格曾说过,“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文明与否的试金石。
”这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美国总统约翰逊曾说过,“社会保障不是一种慈善,而是一种责任。
”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于公民的责任,有利于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后,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国家的经济稳定性。
因此,社会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反方观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较高,给国家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容易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例如,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容易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减弱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能力。
例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过度的社会保障会削弱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能力。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慎重考虑,不能盲目推行,应该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正反双方充分讨论和权衡。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各方利益,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
希望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X-效率: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

X-效率: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
张治栋;樊继达
【期刊名称】《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企业的效率来源于许多方面,其中X-效率理论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理论框架.剖析效率理论的基础,改善X-效率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张治栋;樊继达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32;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石河子市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J],
2.对"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的几点看法 [J], 杨胜松
3.社会保障政策目标X-低效率分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J], 沈君彬
4.实现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战略思考—从广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 [J], 邱洪刚
5.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效率+成功 [J], 凌相权;陈爱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社会工作者工作计划和目标

最新社会工作者工作计划和目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社会工作者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大病保险是否改善了医疗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以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为例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总第173期)财税与公共管理大病保险是否改善了医疗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以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为例—李亚青-罗耀$(1.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320;2.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摘要:基于样本城市的医疗保险抽样数据,以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和低收入者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大病保险是否改善了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作为防止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机制,大病保险显著促进了这两类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高了其住院补偿水平,但其自付费用和自费负担并未能够有效降低,且灾难性支出发生率存在上升趋势。
“不合规”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大病保险“门槛”设置的不合理以及重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可能是主要原因。
为此,应综合考虑病种和医疗费用,对重大疾病进行重新界定,适当扩展"合规医疗费用”的范围,精准瞄准弱势群体确定差异化的起付线,并下大力气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关键词: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弱势群体;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利用;补偿水平;疾病经济负担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06(2020)06-0100-11—、弓I言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进程在逐步加快,随之而来的疾病谱变化给国民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特别是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使不少群体特别是大病患者难以走出看病贵之痛,甚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尽管中国已经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但“保基本”的定位决定了这一制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面临的大病经济风险。
为此,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在全国推行大病保险制度,专门针对全体参保人所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支出。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病保险应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主要目标,侧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比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曾经说过,“我们的目标是消除贫困,而不是仅仅减少贫困。
”社会保障的实施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基础,而社会保障正是这个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社会保障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没有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将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社会保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保障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比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没有免费的午餐。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需要依靠税收等方式,这将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
其次,社会保障可能会减弱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能力。
如果公民能够依靠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会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自我保障意识,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再者,社会保障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滥用和浪费,从而减少社会的效率和活力。
因此,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慎重考虑,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在实施社会保障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防止社会福利的滥用和浪费。
只有这样,社会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整个社会带来福祉。
社会保险实习报告3篇

社会保险实习报告3篇识别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借以实际地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也希望能带来一些启示,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基本要求是深入到社会经济单位的内部;再是参与性,必须亲自参加调查研究。
实践内容:我要参加实践的单位在我市__x西路上,那个高高耸立的人寿保险形象企业。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保险公司,参加本学期的'暑假实践活动,__x月__x日上午我见到了__x科长,她一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非常老练,也是代表现代职业女性的素质,更让人信任。
今天就开始上班了,此行目的是对保险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
这是我第一次到保险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向前辈学习和自我努力。
我国的保险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保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保险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加强。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保健会的监督指导下,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得到了很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是与党的保险政策分不开的,是与全国保险人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我在公司里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了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业务人员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开始去的时候,因为没有参加上岗的业务培训,就先被分在后勤营销科,主要负责公司业务所需单据表格、各个科室的正常材料供给,次工作随说简单,但又重要,因为每天各科室的材料和工作能否正常工作,最先是由才开始的。
具备负责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保险知识,提供有误的单据,是违规行为,重则是无法律保护的白纸,所以齐全、正确的单据证明和核实,成为我们科室的重中之重。
还需要有执著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在实践调查中由于工作需要,我要在许多个部门中进出,不仅仅在工作上能帮上忙,也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大家都很喜欢帮助新人,不懂的地方指导新人成了公司的不成文的规定,所以新来的员工能很快的适应岗位,在这过程中我对保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深深的感到保险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对于即将加入WTO的中国来讲,保险业既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新世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行政学说》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行政学说》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题目1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选择一项:A. 政治学B. 法学C. 经济学D. 社会学题目2被认为是行政学开山鼻祖的是()。
选择一项:A.B.C.D.题目3()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选择一项:A. 政府体制的改革B. 行政的适度集权化C. 法外调节题目4在“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中,行使权威的基础是()。
选择一项:A. 先例B. 组织内部的规则C. 惯例D. 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题目5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选择一项:A. 学历B. 专业C. 能力D. 性别题目6泰勒认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的职责。
选择一项:A. 工人自己B. 管理者C. 政府D. 工会题目7法约尔指出()是培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选择一项:A. 管理经验B. 管理教育C. 管理实践D. 管理天赋题目8()被誉为行政科学的奠基人。
选择一项:A. 威尔逊B. 怀特C. 沃尔多D. 法约尔题目9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
选择一项:A. 古利克B. 杰佛逊C. 潘恩D. 威尔逊题目10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的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选择一项:A. 协作性B. 个人性C. 民主化D. 科学化题目11西蒙在行政行为研究上是以()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的。
选择一项:A. 计划B. 决策C. 组织D. 决定题目12在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出现之前,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
选择一项:A. 断续决策模式B. 理性决策模式C. 激进决策模式D.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题目13在《编制预算:预算过程的比较理论》一书中,他积极主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方法_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方法*祝建华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加以调整和变革。
要回答城市低保制度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问题,需要对这项制度进行系统地评估。
本文从城市低保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出发,阐述了该制度评估的前提假定与方法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的具体分析框架,最后根据分析框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路径。
关键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估分析框架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3)05-0086-09———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政策将被付诸实践,而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则略显滞后,这无疑和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步伐不相协调。
城市低保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这项制度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但研究者的视角不是过于宏观,就是过于关注制度的细枝末节,对制度为何要调整、如何调整的问题,依然缺乏较为系统化、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和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本研究将就该制度的评估提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和评估思路,指出现行制度转型与调整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动力,以便为后期具体的评估工作提供一个理论铺垫。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一般而言,社会政策较多地体现为向公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目标是为那些通过自己的应对机制避免风险的能力最低的人提供支持[1]。
城市低保制度正是这样的一项社会政策安排。
这项制度的政策目标直接指向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这也与联合国把基本需要满足视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截至2011年3月底,我国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受助人群为2305.4万人、1144.1万户。
[2]毫无疑问,这项制度自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分散化和不系统的缺陷,给86城市贫困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同时也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体的部分基本权利。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

社会保障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
等现象,提高社会稳定性。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
基本生活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比如,失业保险可以帮助失
业者渡过难关,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
保障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公平性。
有名人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保障程度来看出。
”(马克思)社会保障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机会,减少社会
不平等现象。
最后,社会保障可以提高社会稳定性,减少社会动荡。
经典案例有,美国在大萧条时期推出了社会保障政策,帮助了大量
的失业者和贫困群体,减少了社会动荡。
反方观点:
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财政压力加大,削弱个人的责任意识,增
加政府的负担。
首先,社会保障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
财政压力加大,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社会保障可能会削弱
个人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过于依赖政府的援助,减少自我努力的动
力。
有名人曾经说过,“给予一个人鱼,他一日有鱼吃;教会一个人钓鱼,他终身受益。
”(老子)最后,社会保障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可能会导致政府无法有效地履行其他职责,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经典案例有,欧洲一些国家实行了较为慷慨的社会保障政策,但导致了财政危机和经济衰退。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需要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来进行决策。
2020年秋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教学管考一体化及答案精品

2020年秋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教学管考一体化及答案《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2020年7月30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一、单选: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学科。
A.经济B.基础C.管理D.社会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C)。
A.公平性B.福利性C.储蓄性D.多样性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C)。
A.经济因素B.道德因素C.社会因素D.政治因素4.国家经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英国颁布(A)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B.《济贫法修正案》C.《日志》D.《基督慈善的典范》5.19世纪80年代,(A)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B.英C.法D.美6.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B)。
A.国家保障制B.国家——单位保障制C.城镇单位保障制D.农村集体保障制7.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D)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B.萨缪尔森C.帕累托D.庇古8.(C)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B.政治学C.社会学D.管理学9.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的主要方式与途径,经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B.再分配C.第三次分配D.第四次分配10.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D)。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B.不以营利为目的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A)。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12.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B)。
A.征收社会保险税B.国家财政拨C.个人缴费D.企业缴费二、多选:1.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能够划分为(ACE)。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DOI:10.13546/ki.tjyjc.2021.10.038策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钟文\严芝清、钟昌标2,郑明贵1(1.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昆明650221)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身蕴含公平与效率 的理念诉求。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兼顾公平与效率视角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中国省域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时空差异特征。
结果表 明:在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方面,东部能力最强,远大于中国平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中国平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略大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最弱;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总体 上呈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格局;省域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区域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特征。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协调发展度;区域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1)10-0175-04〇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就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最新判断,即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保持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可持续性活力I U1。
在此背景下应处理好各 层面公平和效率关系,在保证区域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 先的前提下重视统筹协调、平衡发展。
因此,探究如何在 兼顾公平与效率基础上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政策、问题 等方面^1,对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关注较少,虽然已有学者 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框架设计层面展开了研究但更多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宏观方针政策,缺乏系统 的实证分析。
鉴于此,本文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发展理念为 框架,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系 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度中国省域区 域协调发展能力状况及其时空差异特征。
219406345_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基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的研究视角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①———基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的研究视角张乃予,史方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3300)一、研究背景为了积极促进政策落实,我国政府在2021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之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
2021年10月,针对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颁布了相关政策,政策中强调我国的技能型社会应于2035年基本建成。
显而易见,技能的形成已被我国政府视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型社会是以技能形成体系为基础,强化职业教育,营造“国家、社会重视技能培养,国民都能学习和掌握技能”的社会风尚。
如此,技能型社会即运用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学习和掌握技能将会常态化。
由于技能型社会提出的时间并不久远,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和政府政策方面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
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理解:究竟什么是技能型社会,其给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如果这对我国来说目前仍是一个“新兴”的理念,那么较成熟的主要发达国家的技能形成制度框架又能否成为可供我国借鉴的模板呢?这些均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最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瑞典、日本、美国和德国。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象四国产业发达,技能培训体制较为成熟和完善,对中国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按照Busemeyer 和Trampusch(2012)的分类,这四个国家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对其差异性和典型性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开展技能型人才教育的特点,同时与典型样本标准相符[1]。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样本国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框架进行比较分析,以解释构建技能型社会所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表现。
本研究借鉴了贝雷迪的经典比较教育研究模型(描述、解释、并置、比较),并根据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见图1),尝试对国际上的技能培养体系展开对比和分析。
社会保障辩题

社会保障辩题正方观点:社会保障是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一种保障措施,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而社会保障可以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方式来帮助这些人摆脱贫困。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再者,社会保障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有研究表明,拥有完善社会保障的国家,其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往往更高,这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支持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引用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名言,“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应当以它对最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来衡量。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举中国的扶贫攻坚战的例子,通过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中国成功帮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反方观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管理,可能会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首先,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相当大比例,这对于国家的财政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其次,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国民的依赖心态增加。
一些人可能会依赖社会保障来生活,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状况,这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利。
再者,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一些人可能会通过虚假的手段来获取社会保障,这不仅会浪费国家的财政资源,还会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为了支持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引用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名言,“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保障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管理,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例子,这些国家由于长期实施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政策,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视角与维度:近三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述评

残疾人 事业 是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事 业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2 0 0 8年 以来 , 国的残 疾人 事业 的发展 迎来 了 我 前所 未有 的机遇 。2 0 0 8年 3月 2 8日, 为贯 彻落 实党 的十七 大精 神 , 一 步促 进 残疾 人事 业 发展 , 进 中共 中央 、
视 角即看 问题 的角度 , 通过 检讨 既有残 疾 人 社会 保 障 的研究 文献 , 们 不 妨将 其 归 结 为 以下 八 大研 究 我
视角。 ( 人本 主义视 角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于残 疾人 的特殊 性 , 府职 能部 门和残 联 正 在着 力 建 构 普 惠加 特 惠 社会 保 障 体 系 。周 庆行 、 政 张新 瑾
国务 院联 合发 布 了《 于促进 残疾 人事业 发展 的意 见 》 中发 [0 8 7号 ) 明确 要求 : 全 残疾 人 社 会保 障 关 ( 20 ] , 健 制度 , 加强 残疾人 服务 体系建 设 , 小残 疾人生 活状 况与 社会 平 均水 平 的差距 , 缩 实现 残疾 人 事业 与 经 济社会 协调 发展 。为进一 步贯 彻落实 党 中央 、 国务 院的要求 , 国务 院办公 厅发 布 了《 于加快 推 进残 疾人 社会 保 障 关 体系 和服务 体系建 设 的指导意 见》 。残疾人 社会 保 障体系 的建设 正 面临着 前 所未 有 的政 策 环境 。为 了全 面
本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 (9 S 07 、 0 C H 1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 ( 8 0 ) 霍英东教 育基金 ( 20 2 、 0 H一 5 、 1 19 ) 中国博 士后科学基金( 0 94 05 )深圳大学人文社科基金 (0 D X 2 等的资助 。 20 05 4 5 、 1T C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期
石 家庄 经济 学 院学报
Jun l f h izu n nvri f cn mi ora o iah a gU iesyo . 2 1 r 01
2 1 年 4月 01
社会保 障政 策 目标 X一 低效率分析 : 个新 的研究视 角
的 《 般 x 一效 率 理 论 与 经 济 发 展 》 对 传 统 的新 一
古 典 经济 学提 出 了挑 战 ,指 出在 企业 与家 庭 内部存 在 低效 率 配置 的事 实 ,亦 即企 业 与家 庭 内部 存在 x
一
问题 》 《 利 国家 经 济 学》 中 ,把 “ 度 的效 率 、 福 制
标 X一低 效 率 :理 论 的 诠 释
传统 的新 古 典 厂商 理论 认 为 ,在 既定 的要素 投
入 和技术 水平 下 , 场竞 争会 驱 使 企业 尽 量 降低 成 市
效 率 的范 围 ,x一效 率 问题 在 家庭 、政 府 部 门 中都
一
沈 君 彬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辽 宁 大 连 162 ;2 1 10 5 .中 共 福 建 省 委 党 校 社 会 发展 研 究 所 ,福 建 福 州 30 0 ) 5 0 1
摘
要 :x一 效 率 分析是 社会 保 障政 策 目标分 析 的 一 个新 的研 究视 角。 “ 低 漏桶 理 论 ” 天 然地 诠
中 图 分 类 号 :C 1 . 9 3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5 ( 0 1 0 — 0 6 0 0 76 7 2 1 ) 20 8 -6
作 为社 会 的稳定 器 和安 全 网 ,社 会保 障制 度 的 政 策 目标要 在公 平 与效 率 当中艰 难抉 择 ,但对 社 保 制 度 自身 而 言 ,效 率 同样 是 一 项 重 要 的 目标 和 价
( , , … … ,X ) ,工 厂 2 是 Q :=Q ( 。 : X,
内容… :一是 宏 观 效 率 ,G P中 的 一 部 分 专 用 于 D
社会 福 利 ,政 策 应 尽 量 避 免 可 能 造 成 的 费 用 的 扩 大 ;二 是微 观效 率 ,政 策应保 证 国家 在不 同类 型 的
率 ;如果 Q 和 Q 都小 于 既定 的最 大产 出 Q,则 它 们都 存 在 x一低 效率 。莱 宾斯 坦 的 x一效 率理 论 体
财 政 和福利 给付 结构 应 以实 现劳 动力 供给 、就 业 和
储 蓄 的 优 化 为 目标 。然 而 ,由 于 制 度 设 计 管 理 缺 陷 、政 府失 灵 、道德 风 险与 负面 激励 等客 观诱 因的 存 在 ,“ 度 的效率 目标 ” 在 运 作 过程 中会 产 生一 制 定 漏 出量 ,这 种漏 出代 表一 种社 会保 障政 策 的非效 率 ,即社会 保 障 x一 效率 。 低
一
系提 出了一整 套 假设 :[ 题 一 ] 个 人 是决 策 的基 命 本单 位 ; [ 题二 ] 选 择性 理 性 ; [ 题 三 ] 惰 性 命 命 区域 假 定 ; [ 题 四 ] 劳动 合 同是 不 完全 的 ; [ 命 命
题 五 ] 努 力 熵 的假 定 。我 们 认 为 ,相 对 于 新 古 典
本 以实 现产 出最 大化 和单 位产 品成 本最 小 化 。这一 理 论 隐含着 企业 内部 完全 有效 率 的前 提假 设 。但客 观 现实 和实 证研 究均 表 明 ,这 种假 设 并 不合 理 。 哈
维 ・莱 宾斯 坦 ( avy L e e s i) 1 6 H re ei nt n 9 6年 发 表 b e
值 ,是 制 度得 以产 生 、存 在 、发展 的最 根 本 理 由 。 可 以说 ,促 进 效 率 是 现 代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天 然 属 性 。福 利 国 家 经 济 学 奠 基 人 尼 古 拉 斯 ・巴 尔
( i oa a ) 在 其 代 表 著 作 《 利 经 济 学 前 沿 Nc l B r h s r 福
释 了社 会保 障 x一低 效 率存在 的原 因 ,社 会保 障制 度 作 为社 会 的稳 定 器和安 全 网 ,其 政 策 效 率 目
标在 运 作过 程 中会 产 生一定 漏 出量 , 引发 x一低 效率 现 象。政 府 失灵 、制度 设计 管理缺 陷、道 德
风 险与 负面激励 共 同构成 了社 会保 障政策 目标 X一低 效 率的客 观诱 因。 关 键词 :社 会保 障 ;政 策 目标 ;X一低 效 率 ;奥肯 漏桶 ;道 德风 险 ; 负面激励
现 金津 贴和 实物 津贴 之 间做 出有效 的分 配 ;三 是激
: ,…… , ,即企 业 内部 存 在 非 配 置 效 率 ,影 X) 响 了投入 产 出效率 。如 果 是 Q < Q ,则工 厂 1是
一
低效 率 ;如果 是 Q <Q ,则 工 厂 2是 一低 效 ,
励 作用 ,意 味着 源 于公共 筹 资 的国家福 利 制度 ,其
目标 ” 列 为现 代 福利 国 家 的五 大 目标 之 首 。就 福 利 国家运 行效 率 的 目标 ,巴尔 认为 至少 包 括三方 面
( ) 效 率 。企 业 内部 的 x 一 ( )效 率 可 以 低 低
这样 衡量 :两 个大 体上 差不 多 的工 厂 ,给定 同样 的 投入 ,但 是产 出却 不 相 同 ,例 如 工 厂 1是 Q =Q
理论 的假定 ,其 运用 范 围更 广 泛 、更 实 际 。x 一效
率 理论 主要 运 用 来 分 析 企 业 的 生 产 及 其 组 织 的 问
、
x一 ( ) 效 率 与 社 会 保 障 政 策 目 低
题 , 是 ,正 如 哈维 ・ 宾 斯 坦所 说 的 ,x一效 率 但 莱 理 论所 涵盖 的 范 围显 然 已经超 出了企业 效 率和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