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水量计算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是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降雨迳流量两部分组成。
一、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露天采矿场地下涌水量与地下开采矿坑地下水涌水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二、降雨迳流量计算露天采矿场降雨迳流量,应按正常降雨迳流量和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分别计算。
(一)计算方法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式中 F——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m2;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其它符号同前。
(二)计算参数的选取1、汇水面积(F)的圈定((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表土指腐植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3、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表中数值减去0.1~0.2,中等裂隙减去0.2,裂隙发育时减去0.3~0.4。
4、当表土、粘性土壤中含砂时,按其含量适当将表中地表迳流系数减去0.1~0.2。
3、正常降雨量的选择一般矿区可按雨季平均降雨量作为正常降雨量,而对非雨季节经常出现较大降雨地区的露天矿,可选用控制雨量进行设计。
1)雨季平均降雨量的推求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式中 H——历年雨季日平均降雨量,m;N——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天数,d;Hi——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总降雨量,m;n——降雨系列资料统计年数。
2)控制雨量的推求24最大日暴雨量大左右,故采用24=1.1;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N——统计年数;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 意义 单位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水量m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H+h)/2 ml过滤器长度mR 降水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水位降深Q 基坑总涌水量m3/d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 符号 意义 单位 M见表格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 单位 M承压水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k土的渗透系数 m/d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 m 3/d]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 符号意义 单位 b见表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符号意义 单位 l过滤器长度 m M承压水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γ0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 m3/d)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如图5图5符号意义单位R 降水影响半径m M 承压水厚度Hh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水量m3/d)1lg()2(366.12rRhMMHkQ+--=。
[新版]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
![[新版]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07739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7.png)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是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降雨迳流量两部分组成。
一、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露天采矿场地下涌水量与地下开采矿坑地下水涌水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二、降雨迳流量计算露天采矿场降雨迳流量,应按正常降雨迳流量和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分别计算。
(一)计算方法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式中 F——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m2;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其它符号同前。
(二)计算参数的选取1、汇水面积(F)的圈定((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收集矿山附近气象台(站)的降雨和暴雨参数资料,按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频率为P的24h暴雨量H24P计算公式:式中 Kp——模比系数。
24h最大暴雨量均值,mm;各地最大24h暴雨量比24——历年最大日暴雨量大10%左右,故采用24=1.1;频率为P的暴雨雨力Sp采用下式计算:S P=H24P/t1-n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变率,C以设计频率的暴雨迳流量和水泵排水量为纵坐标,以排除积水时间或允许淹没时间为横坐标,绘出不同历时的暴雨迳流量累计曲线和水泵工作排水量累计曲线。
横坐标取点时12h以内取的密些,而12h~24h可放稀,长历时段,用日(d)为单位取点)。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6;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
2. 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8;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1496.88*0.79= 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508.7*0.79= 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 DK293+87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展望拟采纳大气降水渗透量法对地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1+028-DK292+150段)Q=2.74*a*W*AQ一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米纳0.16;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A—集水面积:依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散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a*W*A=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Q=2.74*a*W*A=2.74*0.16*508.7*0.33=73.59(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07(m3/m.d)。
2.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2+150-DK293+440段)Q=2.74*a*W*AQ—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采纳0.18;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A—集水面积:依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散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a*W*A=2.74*0.18*1496.88*0.79=583.23(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Q=2.74*a*W*A=2.74*0.18*508.7*0.79=198.2(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3+440-DK293+870段)Q=2.74*a*W*AQ—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采纳0.12;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迳流系数() 表2 田庄露天铝土矿1964~1965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1982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选35.2m为非雨季节控制雨量,作为计算正常降雨迳流量的依据。
4、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设计频率的选取露天矿排水设计频率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对一般矿山设计,可根据矿山规模按设计暴雨常用频率选用(见表7)。
对有特殊条件或要求的露天矿,可根据矿山具体情况,2)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短历时(≤24h)暴雨量不同频率24h的暴雨量及暴雨计算所需各种参数,均可由地区《水文手册》直接查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需要进行设计频率的不同历时的暴雨量计算。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收集矿山附近气象台(站)的降雨和暴雨参数资料,按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频率为P的24h暴雨量H24P计算公式:式中 Kp——模比系数。
24——历年24h最大暴雨量均值,mm;各地最大24h暴雨量比最大日暴雨量大10%左右,故采用24=1.1;频率为P的暴雨雨力Sp采用下式计算:S P=H24P/t1-n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涌水量计算公式

Q=#DIV/0! 1.366K*(2H-S)*S/log(1+R/r)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2*S*SQRT(K*H)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10*S*SQRT(K)r=00.29*(a+b)r=0SQRT(A/3.1415926)Q=#DIV/0! 1.366k*(2H-S)*S/log(2b/r)Q=#DIV/0! 1.366k*(2H-S)*S/log(2(b 1+b 2)*COS(3.1416*(b1-b2)/2/(b1+b2))/3.1416r)Q=#NUM! 1.366k*(2H-S)*S/(2log(r+R)-log(r*(2b+r)))Q=#DIV/0! 1.366k*(H²-h m ²)/(log(1+R/r)+(h m -l)*log(1+0.2*h m /r)/l)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当基坑远离地面水源一、基坑涌水量计算(2)基坑靠近河岸时(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当基坑非圆形时,不规则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5l/M*log(b²/(M²-0.14l²)))Q=#DIV/0! 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2arsh(0.44l/b))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11*l/b))Q=#DIV/0! 2.73k*MS/LOG(1+R/r)Q=#DIV/0! 2.73k*MS/LOG(2b/r)Q=#DIV/0! 2.73k*(2H-S)*S/log(2(b 1+b 2)*COS(3.1416*(b 1+b 2)/2/(b 1+b 2))/3.142r)Q=#DIV/0! 2.73k*MS/(LOG(1+R/r)+(M-l)/l*log(1+0.2*M/r))Q=#DIV/0! 1.366k*((2H-M)*M-h²)/log(1+R/r)q=0120πrlk^(1/3)降水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2)基坑靠近河岸(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2)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3)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5、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n=#DIV/0! 1.1*Q/qK H S R ra bAk H S r bk H S r b1b2k H S r R bk H h m r R l hk b h r s l Mk b h r s larsh (0.44l/b)#DIV/0!k M S R rk M S b rk H S r b1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Q q r l k公式中参数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降水影响半径k------土的渗透系数r------基坑等效半径a、b------基坑的长、短边A---------基坑面积(b<R/2)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b>M/2)(b<l)(b>l)M--------承压含水层厚度b<0.5rq-------单井出水量r-------过滤器半径(m)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

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矩形断面是河流中最常见的断面类型,其形状为矩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b*h*v,其中Q为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水量),b为矩形断面的宽度,h为矩形断面的高度,v为水流速度。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流速仪器或古老的加权平均数方法来测量水流速度,然后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梯形断面是河流中常见的另一种断面类型,其形状类似梯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a+b)/2*h*v,其中Q为流量,a和b分别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梯形断面的高度,v为水流速度。
与矩形断面相似,可以通过测量水流速度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圆形断面是河流中的一个特殊断面类型,其形状为圆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π*r^2*v,其中Q为流量,r为圆形断面的半径,v为水流速度。
由于圆形断面的特殊性,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等设备测量出水流速度,并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自然断面是指不规则形状的河流断面,通常由测量断面的水深和流速,通过测流建立流量与不同水位的关系曲线来计算涌水量。
在野外实测过程中,通过测量不同水位下的水深,并结合流速测量仪器,得到流速与水深的关系曲线。
然后,通过测量水位并代入关系曲线,得到不同水位下的流速,进而计算出单位涌水量。
综上所述,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河流断面的形状和测量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无论是矩形、梯形、圆形还是自然断面,关键在于准确测量水流速度,并结合断面的形状进行计算。
进行合理的单位涌水量计算对于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坑涌水量计算方法

基坑涌水量计算D.0.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见图D.0.1):图D.0.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筒图(O)基坑远南边界;(b)岸边降水;(C)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之同;(d )基坑家近隔水地界I 当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1.366M 2”-S)SQ= ------- ≠ -------- 7j-(D.0.1-1)1 R+% Ig --------- - <r oJ式中 Q —基坑涌水量(m3∕d);k --- 渗透系数(nV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基坑水位降深(m);R ——降水影响半径(m),按本规程第D.0.7条规定计算; r 0——基坑等效半径(m),按本规程第D.0.6条规定计算。
2当岸边降水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2H-S)S,Q=1.366^ --2-,b<0.5R(D.0.1-2)⅛(2⅛∕¾)3当基坑位于两个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2/7—S)S ,Q=1366%-,I 、——1 -------------------- ,b'<0.5R21g(Λ+ιθ)-1g∕⅛(26+∕⅛)(D.0.I-4)≡D0.2均质含水层净水非完要井塞坑涌水量计算简图(α)基妩远青边界;(b)近河鎏城含水层厚度不大;1当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366k__________ Hf<R h —I(〃(D.0.2-1)h,n =(D.0.2-2)2当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不大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D.0.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见图D.0.2):图D.0.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得图(Q)基坑远高边界;(b)基坑位于岸边;(C)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问1当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2.73k——1∣1R]⅛1÷- I f o)式中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1、水桶法水桶法指的是,将涌出的水导入一定容积的量水桶(圆形或方形),用秒表测流满该量水桶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 V/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V——量水桶的体积,m3t——水流满量水桶的时间,h(min)2、水位标定法水位标定法指的是利用水泵将水窝(或水仓)中的水位降低,然后停泵,测量回升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F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水窝(或水仓)的断面积,m2H——水位回升的高度,mt——水流满凉水桶的时间,h(min)3、水泵能力法水位能力法指的是维持水位不变时增加水泵的排水能力,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NW+S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8,排混水时K=0.9,旧水泵排混水时K=0.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6)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m3/min)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H——水位上升的高度,m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4、浮标法浮标法指的是利用木屑或纸屑作为浮标,测量水沟中水的流速,根据水沟断面计算涌水量。
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VF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断面面积,m2V=L/tt——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时间,h(min)L——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距离,mK——断面系数,与水沟粗糙度、风流方向和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水沟水深大于1.0吗,当水沟粗糙时,K=0.75—0.85;在水沟水沟平滑时,K=0.80—0.90。
此计算方法可用于巷道排水沟中水的测量;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也可用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
5、堰测法堰测法指的是在井下排水沟中设置测水堰板,使水流通过一定形状的堰口水流高度,然后计算涌水量。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 )2lg )2(366.1r b S S H k Q -=)2.01lg()1lg(366.10022r h l l h r R h H k Q m m m +-++-=)2(h H h m +=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5图5)1lg()2(366.102r R h M M H k Q +--=。
涌水量计算

涌水量计算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值计算公式如下:H2- h2其中:K ------- 渗透系数(m/d)Q ----- 出水量(m3/d)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r w ---- 钻孔半径(m )。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值公式如下:r w----- 钻孔半径(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5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52——地下水恢复时间t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t――水位从Si恢复到S2的时间(d)。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井下涌水量的计算公式

井下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井下涌水量是指井下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水从地下岩层中涌出的流量。
在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开发中,准确计算井下涌水量对于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井下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井下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其中最常用的是Darcy定律。
Darcy定律是描述地下水流动规律的经典理论,它可以用来计算地下水的涌水量。
Darcy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 = K A (h1 h2) / L。
其中,Q表示井下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K为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秒;A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h1和h2分别为地下水位高程,单位为米;L为水流长度,单位为米。
根据Darcy定律,井下涌水量与渗透系数、截面积、地下水位高程差以及水流长度有关。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井下涌水量。
首先,渗透系数是衡量岩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岩层对地下水渗透的能力。
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岩层的孔隙度、渗透性以及地下水的流动状态。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和实地测试来获取渗透系数的数值,从而用于井下涌水量的计算。
其次,截面积是指地下水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积,它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涌水量。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准确测量地下水流动通道的截面积,并结合地下水位高程差来计算涌水量。
地下水位高程差是指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的高程差异,它是影响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涌水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井下涌水量时,我们需要准确测量地下水位的高程差,并将其纳入计算公式中。
最后,水流长度是指地下水流动通道的长度,它也会对井下涌水量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流长度可以通过地下水流动通道的地质特征和实地测量来确定,从而用于井下涌水量的计算。
除了上述因素外,地下水的温度、粘度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也会对井下涌水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准确计算井下涌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析法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利用解析法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时,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水。
1)太原组灰岩岩溶水预测
2
0(2)5-1S M M h Q B K R
--= ()
105-2R S K = () 式中:Q ——预测矿坑涌水量,m 3/h ;
B (m) K (m/d) M (m) S (m) R (m) Q (m 3/h) 3200
0.4427
9.5
169
1124.45
163.82
S ——水位降低值,m ; K
K
——渗透系数,m/d ;
M ——含水层厚度,m ; B ——进水廊道长度,m ; R ——影响半径,m ;
K 取抽水实验资料0.4427
2、10+11号煤层矿井涌水量预算(大井法)
开采10+11号煤层布置一个工作面,工作面宽180 m ,推进长度1200m ,因此,将矩形工作面(长a=1200m,宽b=180m )看做一个大井,使用大井法预算矿井涌水量:
计算公式为:(2)1.366H M M Q K LgR Lgr
-=-
式中:Q%~矿井涌水量(m 3/d) K%~渗透系数(m/d) H%~水头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
r%~大井半径(m),r=η4a b
+
R 0%~引用半径(m),R 0=10S K (S=H) R%~影响半径(m),R=R 0+ r 0
根据ZK504号孔资料,太原组含水层水位标高1120.58m ,渗透系数(K )0.4427m/d,含水层厚度(M )约9.5m,先期开采地段10+11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884m,由此确定水头高度:
(H=S )=1120.58-884=236.58(m)
r=η4a b +=379.5m
R 0=10S K =1574.1m R = R 0+ r 0=1953.6m
将上述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开采10+11号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Q=3743m 3/d (156m 3/h )
最大涌水量Qmax=δQ 正,δ: 季节影响比值系数 开采2号煤层时,季节影响比值系数δ=1.2
故最大涌水量Qmax=3743×1.2=4492 m 3/d (187.2m 3/h ) 2号煤层与10+11号煤层联合开采,矿井正常涌水量为上述涌水量之和,即矿井正常涌水量:Q 正=355+3743=4098 m 3/d(170.75 m 3/h)
最大涌水量Qmax=425+4492 =4917 m 3/d(204.88m 3/h)
3 狭长水平坑道法 采用承压——无压公式:
(2-)5-5S M M Q BK
L
= ()
式中:Q ——为预测的矿坑涌水量(m 3/d );
K ——为渗透系数(m/d ); S ——为最大水位降深(m ); M ——为含水层厚度(m );
L
——为水平坑道影响宽度(m )
,采用奚哈尔德公式10R =; B ——进水廊道长度,主采煤层工作面年推进度,即B =2500m 。
I 、计算参数的选用 c. 含水层的厚度(M)
含水层厚度采用主采煤层顶、底板含水砂岩厚度之和即20m 。
d. 水平巷道影响宽度(L )
L=R+b/2,R 为影响半径R =1124.45m ,b 为综采面长度b =180m ,故L =1124.45+90=1214.4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