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课件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
10
2.学前儿童营养教育 3.学前儿童疾病防御教育 4.学前儿童体育 5.学前儿童环境教育 6.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1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1、确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 主要依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已有的经验 以及幼儿健康教育的科学知识
24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步骤 (一)评价的准备 1、组织工作准备 2、评价方案准备 (二)评价的实施 1、收集资料 2、处理评价信息 3、撰写评价报告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
25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1、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状况 健康知识:口头测定,前后对照实验 健康态度: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健康行为:对学前儿童的生活、行为、 习惯等进行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14
均衡原则
要兼顾儿童多方面的需要,全面而均衡 地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能以某个方 面的内容或以体育取代健康教育的全部 内容。
15
可行原则
应当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宜;
应当与教师的实施能力相适宜;
需要有必备的教育资源。
16
第三节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组织
17
28
二)按评价的功能机运行的时间分类
1.诊断性评价:又称前期评价,是在开展健康教育活 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的评价,或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发 展基础和条件加以测定。其目的在于了解评价对象的 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 2.形成性评价:又称中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活动中 针对活动效果而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 时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育进程、方法、手段, 以便达成教育目标。 3.总结性评价:又称终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计划实 施后对其终极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健 康教育目标为依据,判断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实际水 平。总结性评价既是最终的评价结果,也是制定新的 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10
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物学因素 是病原体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
性疾病;而是生物性遗传因素,某些先天 的缺陷、变异、老化等导致身体发育畸形、 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3、生活方式 4、卫生保健设施
11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一、幼儿健康教育:
1、是他们知道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培养他们具有良 好的情绪,并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格温和,意志 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能与小伙伴团结友爱,和睦相 处,共同游戏。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变化。
3、良好的人际关系:活泼开朗,具有良好的行为 习惯。助人为乐、有好人缘,保持心情愉快。
35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 2、体育锻炼与健康: 3、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4、环境教育: 5、营养教育 6、病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36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是家长 或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家 庭或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借助一定的载 体,创设一定的环境,组织儿童进行健康 教育活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过程。
进行缺氧与供氧的植物实验后,孩子开始体会到不 要蒙头睡觉以及与大人分床睡的重要性。
当幼儿发现菠萝的外表“又硬又有刺”,通过探究 发现里面却“又甜又多汁”时,开始理解一个看 起来很可怕的物体实际上可能很美味。
21
(三)提高儿童道德水准
1、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是社会道德问题。 任何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都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 因此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有助于维护道德准则,提高
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物学因素 是病原体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
性疾病;而是生物性遗传因素,某些先天 的缺陷、变异、老化等导致身体发育畸形、 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3、生活方式 4、卫生保健设施
11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一、幼儿健康教育:
1、是他们知道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培养他们具有良 好的情绪,并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格温和,意志 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能与小伙伴团结友爱,和睦相 处,共同游戏。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变化。
3、良好的人际关系:活泼开朗,具有良好的行为 习惯。助人为乐、有好人缘,保持心情愉快。
35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 2、体育锻炼与健康: 3、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4、环境教育: 5、营养教育 6、病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36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是家长 或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家 庭或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借助一定的载 体,创设一定的环境,组织儿童进行健康 教育活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过程。
进行缺氧与供氧的植物实验后,孩子开始体会到不 要蒙头睡觉以及与大人分床睡的重要性。
当幼儿发现菠萝的外表“又硬又有刺”,通过探究 发现里面却“又甜又多汁”时,开始理解一个看 起来很可怕的物体实际上可能很美味。
21
(三)提高儿童道德水准
1、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是社会道德问题。 任何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都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 因此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有助于维护道德准则,提高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ppt课件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度、人际 融洽、性格良好
4、健康的主观性 个体的主观感觉也是反映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全的感觉,如身残志坚者 强调健康的主观性,实际上突出了健康的心理层
面。 视频《开讲啦!刘岩》
5、健康的调适性
健康意味着对疾病的有效抵抗与对生活环 境的良好适应。(水土不服)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 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亚健康症状: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
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
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肥胖问题
四、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遗传、疾病和幼儿健康; eg.肥胖症、精神分裂、孤独症; eg. 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
自然环境和幼儿健康; eg.气候变暖、臭氧层耗减、酸雨/雾;市内 污染增多。
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一)如何理解现代的健康观?
1.健康的整体性 人是自我组织着的开放系统,由身体、心理组成 的个体人格处于不断改变的环境中,健康是心与 身之间、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 结果,它不仅具有生命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社会 形态属性。
2.健康的动态性 生命存在的三种状态: 健康----亚健康----疾病
(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衡量大众健康 的标志:
精力充沛 乐观 善于应变 睡眠好 有效抵抗传染病 体重正常 头发有光泽 眼睛有神 牙齿整洁 肌肉有弹性。
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
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 睡得快、便得快
心
良好的个性
理
4、健康的主观性 个体的主观感觉也是反映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全的感觉,如身残志坚者 强调健康的主观性,实际上突出了健康的心理层
面。 视频《开讲啦!刘岩》
5、健康的调适性
健康意味着对疾病的有效抵抗与对生活环 境的良好适应。(水土不服)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 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亚健康症状: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
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
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肥胖问题
四、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遗传、疾病和幼儿健康; eg.肥胖症、精神分裂、孤独症; eg. 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
自然环境和幼儿健康; eg.气候变暖、臭氧层耗减、酸雨/雾;市内 污染增多。
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一)如何理解现代的健康观?
1.健康的整体性 人是自我组织着的开放系统,由身体、心理组成 的个体人格处于不断改变的环境中,健康是心与 身之间、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 结果,它不仅具有生命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社会 形态属性。
2.健康的动态性 生命存在的三种状态: 健康----亚健康----疾病
(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衡量大众健康 的标志:
精力充沛 乐观 善于应变 睡眠好 有效抵抗传染病 体重正常 头发有光泽 眼睛有神 牙齿整洁 肌肉有弹性。
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
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 睡得快、便得快
心
良好的个性
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PPT课件
• 精力充沛,对负担日常 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 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乐观、积极、乐于承担 责任
• 善于休息,睡眠好 • 应变能力强,环境适应
能力强 • 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 牙齿清洁,无龋齿, 无疼痛,牙龈颜色正 常,无出血现象
• 头发光泽,无头屑
• 肌肉丰富,皮肤富有 弹性
21
1.1.3健康教育的含义
• 教育:一般界定为“培养人的活动”,泛指“一 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 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 从学前儿童学习的角度定位: “教育即生活”(杜威)。
22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 (一)环境因素 • (二)生物学因素 • (三)生活方式 • (四)卫生保健设施
• 早期人类社会,健康被认为是神灵赐予人类获得 生存和延续生命的礼物。生命为神灵所赐,病痛 为神灵之惩,为治病而求神问卜是情理中事。
10
• 人类萌发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后,开始用推测 和类比来判断、解释生命体系。例如:
– 五行说: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
• 这一时期的病因说,开始重视临床观察。
– 我国民间医生扁鹊:“望、闻、问、切” –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
几个概念关系的澄清
•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 • 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 健康教育与终身教育
29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 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及标志 二、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三、 正确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30
一、 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及标志
学前儿童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组织 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 疾病;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无心理障碍,对环 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 乐观、积极、乐于承担 责任
• 善于休息,睡眠好 • 应变能力强,环境适应
能力强 • 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 牙齿清洁,无龋齿, 无疼痛,牙龈颜色正 常,无出血现象
• 头发光泽,无头屑
• 肌肉丰富,皮肤富有 弹性
21
1.1.3健康教育的含义
• 教育:一般界定为“培养人的活动”,泛指“一 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 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 从学前儿童学习的角度定位: “教育即生活”(杜威)。
22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 (一)环境因素 • (二)生物学因素 • (三)生活方式 • (四)卫生保健设施
• 早期人类社会,健康被认为是神灵赐予人类获得 生存和延续生命的礼物。生命为神灵所赐,病痛 为神灵之惩,为治病而求神问卜是情理中事。
10
• 人类萌发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后,开始用推测 和类比来判断、解释生命体系。例如:
– 五行说: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
• 这一时期的病因说,开始重视临床观察。
– 我国民间医生扁鹊:“望、闻、问、切” –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
几个概念关系的澄清
•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 • 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 健康教育与终身教育
29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 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及标志 二、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三、 正确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30
一、 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及标志
学前儿童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组织 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 疾病;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无心理障碍,对环 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 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第一,身体健康,表现为生长发育良好,对外 界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 第二,心理健康,表现为动作、认知发展正常, 情绪愉悦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没有明显 原则
❖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点 ❖ 1、环境依赖性 ❖ 2、生活性 ❖ 3、群体性 ❖ 4、长期性 ❖ 5、渗透性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
❖ 1、环境教育原则 ❖ 2、主体性原则 ❖ 3、全面性原则 ❖ 4、循序渐进的原则 ❖ 5、生活化原则 ❖ 6、趣味性原则 ❖ 7、家园共育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 ❖ 1、丰富健康知识
❖
❖ 2、树立健康态度
❖
❖ 3、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 1、身体健康教育 ❖ 2、心理健康教育 ❖ 3、学前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 ❖ 4、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教育 ❖ 5、学前儿童体育 ❖ 6、安全教育
❖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 剔;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谢谢!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丰富学前儿童健康知识、树立健康 态度,培养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其重点是通过教育让 学前儿童成为保健的主体,自觉自愿地进行自我保健, 如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偏食,早晚刷牙,早睡早起, 自我保护等。
❖ 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第一,身体健康,表现为生长发育良好,对外 界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 第二,心理健康,表现为动作、认知发展正常, 情绪愉悦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没有明显 原则
❖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点 ❖ 1、环境依赖性 ❖ 2、生活性 ❖ 3、群体性 ❖ 4、长期性 ❖ 5、渗透性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
❖ 1、环境教育原则 ❖ 2、主体性原则 ❖ 3、全面性原则 ❖ 4、循序渐进的原则 ❖ 5、生活化原则 ❖ 6、趣味性原则 ❖ 7、家园共育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 ❖ 1、丰富健康知识
❖
❖ 2、树立健康态度
❖
❖ 3、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 1、身体健康教育 ❖ 2、心理健康教育 ❖ 3、学前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 ❖ 4、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教育 ❖ 5、学前儿童体育 ❖ 6、安全教育
❖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 剔;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谢谢!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丰富学前儿童健康知识、树立健康 态度,培养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其重点是通过教育让 学前儿童成为保健的主体,自觉自愿地进行自我保健, 如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偏食,早晚刷牙,早睡早起, 自我保护等。
最新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1)ppt课件
2.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 惯等
– 不同文化和社会观念可能会对人群的健康造成 影响
– 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幼儿的温饱都难 以解决,健康受到了威胁。
–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人了进步的同时, 带来了影响人了健康的致病原和科学垃圾。
– 都市化带来的疾病。新型传染病、信息污染综 合症等。
• 目前全世界一年有5000万人死去,而超过1/3的 人得病可归结于生活方式有问题。
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
•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 (吸毒)、不洁性行为等。
• 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高 盐、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 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烟熏火烤、长时间高温加 热的食品、腌制品)、不良进食习惯(过热、过 硬、过酸食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
概念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 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生理健康:指人体在形态、结构、机能和环境 适应上的良好状态;
– 心理健康: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 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 社会适应良好:指人自身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与 发展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群体关系、 社会环境、应变能力、处理角色、工作能力等 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 3.不良疾病行为。如求医时瞒病行为、恐惧行为、 自暴自弃行为、以及悲观绝望或求神拜佛的迷信 行为。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 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2. 保健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5.求医行为和尊医行为
(五)卫生保健设施
四、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针对学校因素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加强师生沟通和同
伴交往等方式进行干预。
03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等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针对生
理因素导致的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措施。
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 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教师联系机制等方式加强合作。
果。
04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焦虑
抑郁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害怕、担 心等焦虑情绪,表现为易怒、易哭闹、难 以入睡等。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 、疲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否定 和自杀倾向。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时可能 表现出害羞、胆怯、不合作等行为,难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01
02
03
04
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 识世界,包括听觉、视觉、触
觉等。
记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
。
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
想象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能够 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
立法保障
制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 法律法规,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教育的地位和权益,确保其有 效实施。
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
教育理念更新
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 儿童的个性与差异,强调全面发展与 综合素质培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件
总结词
注重实践操作
详细描述
幼儿园中的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通 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健康知识,例如洗手、刷牙等日常生 活中的基本技能。
总结词
与生活紧密结合
详细描述
幼儿园中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如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 生活方式。
案例二: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实践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通过健康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提高儿童环境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 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 挑战。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家庭亲子关系和情感交流。
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目的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通过评价,了解学前儿童在健康 教育方面的需求和不足,为制定 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促 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评价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教 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供依据,提高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的质量。
促进家园共育
评价可以加强家长对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家长 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
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评价内容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评价学前儿童的身高、体重、视力、牙齿 等身体发育状况,以及基本运动技能和身 体素质。
评价学前儿童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 、自信心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心理适应能 力。
注重实践操作
详细描述
幼儿园中的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通 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健康知识,例如洗手、刷牙等日常生 活中的基本技能。
总结词
与生活紧密结合
详细描述
幼儿园中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如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 生活方式。
案例二: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实践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通过健康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提高儿童环境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 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 挑战。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家庭亲子关系和情感交流。
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目的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通过评价,了解学前儿童在健康 教育方面的需求和不足,为制定 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促 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评价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教 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供依据,提高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的质量。
促进家园共育
评价可以加强家长对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家长 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
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评价内容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评价学前儿童的身高、体重、视力、牙齿 等身体发育状况,以及基本运动技能和身 体素质。
评价学前儿童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 、自信心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心理适应能 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ppt
系统的组织、策略 师资培养——从“儿童看护者”到
“学前儿童教育者”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肥胖问题 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
意外伤害频繁发生 意外窒息、溺水、车祸、中毒等。
虐待和忽视 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虐童现象。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自然环境 (1)良好的自然环境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 的水源 (2)不良的自然环境
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噪 音、空间(自然环境污染)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 (1)家庭 (2)托幼机构 (3)社区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家庭 家庭的经济、营养状况,家庭结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日常健康行为 饮食营养 身体生长 安全生活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 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
注重情感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健康情感,重视 行为习惯养成)
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集体、小组、个别) 专门的健康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课堂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 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前儿童健 康认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 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 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思想的发展
胎教思想——从经验到科学 保健思想——从关注身体到身心并重 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内容、形式到
“学前儿童教育者”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肥胖问题 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
意外伤害频繁发生 意外窒息、溺水、车祸、中毒等。
虐待和忽视 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虐童现象。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自然环境 (1)良好的自然环境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 的水源 (2)不良的自然环境
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噪 音、空间(自然环境污染)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 (1)家庭 (2)托幼机构 (3)社区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家庭 家庭的经济、营养状况,家庭结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日常健康行为 饮食营养 身体生长 安全生活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 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
注重情感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健康情感,重视 行为习惯养成)
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集体、小组、个别) 专门的健康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课堂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 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前儿童健 康认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 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 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思想的发展
胎教思想——从经验到科学 保健思想——从关注身体到身心并重 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内容、形式到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概述ppt课件
▪ 善于应变
▪ 睡眠好
▪ 有效抵抗传染病
▪ 体重正常
▪ 头发有光泽
▪ 眼睛有神
▪ 牙齿整洁
▪ 肌肉有弹性。
编辑版pppt
14
健康的标准
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
身体健康
睡得快、便得快
良好的个性
心
良好的处世能力
理
健
良好的人际关系
康
编辑版pppt
15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四大因素
▪ 一、环境因素 ▪ (一)自然环境因素 ▪ (二)社会环境因素 ▪ 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设施完善和质量 ▪ 三、生物学因素:遗传 ▪ 四、生活方式:适应,决策,冒险,工作
▪ 声带 男长而宽震动频率慢音低沉;女短而窄
频率快音高尖。
编辑版pppt
40
▪ 2.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
▪ 管壁内覆盖着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纤 毛不停向咽喉方向摆动,将粘尘运送到咽, 经咳嗽排出体外,即痰。
▪ 近年研究证明,气管壁的气管腺分泌的粘液 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抑菌和抗病毒的 作用。
编辑版pppt
20
骨
无机盐:赋予骨骼硬度、脆性
的
成
有机物:赋予骨骼弹性、韧性
分
水
成人 儿童
无机盐 2/3 1/2
有机物 1/3 1/2
编辑版pppt
特点
硬度大、弹性小 硬度小、弹性大
21
(1)、骨头好比娇嫩的柳枝: 小孩的骨头非常柔软,易弯曲。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这主要是因为小孩和成人比较,骨头里所含的成分有所不同。
▪ *血小板与成人相似1编5辑-2版p5pp万t
47
▪ 2造血特点:婴幼儿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骨 髓外造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生活方式(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60%)
•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是指人 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习俗、 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 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 据报道,在近期举行的中美医学论坛上,有关专 家认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突出的四大因素是: 环境、老龄化、城市化 和生活习惯
• 3.不良疾病行为。如求医时瞒病行为、恐惧行为、 自暴自弃行为、以及悲观绝望或求神拜佛的迷信 行为。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 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2. 保健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5.求医行为和尊医行为
(三)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
1.认知平与自身的健康
水平总体上呈一致关系 。
2.情绪的影响
• 中医的《内经》指出“思伤脾,怒伤肝,喜伤心, 恐伤肾,忧伤肺,百病之生于气也”紧张和压力 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冲突,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 因素导致一些慢性疾病,也可加重或加速生物致 病因子的作用。
• 目前全世界一年有5000万人死去,而超过1/3的 人得病可归结于生活方式有问题。
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
•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 (吸毒)、不洁性行为等。
• 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高 盐、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 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烟熏火烤、长时间高温加 热的食品、腌制品)、不良进食习惯(过热、过 硬、过酸食品)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概述
第一节 健康教育
一、健康的含义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1.机械唯物模式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 • 疾病是 鬼神作怪,天谴神罚; • 健康是上帝或鬼神赐予和主宰的,只有用祈祷乞
求上帝祛病保平安。 工业革命时代
机器代替手工,西方出现了“人是机器”的说法。 • 疾病是某部分零件出了故障 • 人体活动过程用力学原理理解——“心脏活动似水
(五)卫生保健设施
四、健康教育的含义
1.含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 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 动和过程。
– 以教育为中心的过程,是一种自愿的学习 – 关注的对象是人,促使每个人获得能力和责任感,以
便对自我健康做出抉择 – 焦点在于沟通健康知识与个人实际行为的联系与一致 – 重视个人行为的改变及影响个人行为的形成、改变的
泵,肌肉活动似杠杆” • 治病——机器维修
2.生物医学模式
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后
• 全世界先后发现了30多种细菌,进入了“细菌学 代”,1870—1890年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 原体。
• 人们的认识: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的
• 防治疾病就是通过预防接种和抗菌药来消灭生物 性病原体,控制或消除了许多传染病。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
概念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 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生理健康:指人体在形态、结构、机能和环境 适应上的良好状态;
– 心理健康: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 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 社会适应良好:指人自身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与 发展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群体关系、 社会环境、应变能力、处理角色、工作能力等 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2.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 惯等
– 不同文化和社会观念可能会对人群的健康造成 影响
– 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幼儿的温饱都难 以解决,健康受到了威胁。
–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人了进步的同时, 带来了影响人了健康的致病原和科学垃圾。
– 都市化带来的疾病。新型传染病、信息污染综 合症等。
– 道德健康:指人的信仰、品德、情操、人格等 处于积极向上、高尚和完善的状态。
二、健康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制订的标准包括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身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
– 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
–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 系
–遗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被医学科学所证明。 甚至儿童的体型也多数由遗传决定。
–还有一种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遗传,而是由于 孕期保健不当只是胚胎异常所致(唇腭裂患者)
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生物因素包括: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 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 免疫功能异常等。
(二)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当代全球性自然环境问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的传染 病发生的机率增大;
– 臭氧层耗减,使得没有足够能力有效对付紫外线 辐射的儿童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大;
– 酸雾、酸雨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率增加 – 室内污染源增多。
社会健康可用“三适应”来衡量:
– 与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适应;自己的思 想、情感、行为与社会环境适应;与生活的变 化适应。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十条具体标准:
1.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到 过分紧张和疲劳。
2.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 5.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
各种因素 – 需要社会行动和行政干预
2.健康教育的核心与实质
• 核心:教育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良 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卫 生宣传不同。
出血现象。 9.头发光泽,无头皮屑。 10 .肌肉丰富,皮肤富有弹性。
三、 影响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疾病等生物学因素 (二)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 (三)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 (四)生活方式 (五)卫生保健设施
(一)遗传、疾病等生物学因素
• “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 机体构造、形态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