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图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1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升城市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充分发挥城市原始地形地貌和植被、土壤、水体的作用,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突出城市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生态保护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范围、项目、技术路径和要求。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XXX1.Impl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XXX at the 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XXX laws。
ns。
and standards.2.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nal planning。
and drainage special planning。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roject pl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XXX" (trial) and the XXX.3.Make full use of the terrain。
divide the drainage area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XXX.e gravity drainag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e XXX.5.Arrange drainage XXX with the road system planning.6.Strive to achieve good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XXX.e high-quality。
low-priced。
XXX.e n and XXX method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XXX rainwater.9.The surface water in the XXX hours.XXX of site development on the natural XXX rainwater.Policy Basis and Adopted Standards1."XXX Guide and Low-Impact Development XXX (Trial)" (Nanjian Project [2014] No。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 96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96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AY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 1 6年4月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编制阶段:送审成果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送审时间:2016.04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赵耀薛磊肖梦莹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安阳市地方规章 AY编号:AY01-2016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阳市规划局前言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海 绵城市 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构造---J16Z607
~
•
•
•
•
C
$
.…".. 38
•
,
e
弃流井控制系统图……….
,….
Ð
•
•
•
•
~
0
•
.团……
39
方形收集井.. .国 .0......0
圆形收集井.
e • • • •
ø
0 • • • • •
简易弃流井构造图…·
一体式弃流器…
•
~………….
67
卵形槽(-), (二)
…
初雨弃流蓄水池说明………………………….. 4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小区建设现状及雨水利用技术条件编制,并进行了细化与调整,主
要内容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4
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晌开发关系及低影晌开发雨水设施分类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2016J19 号)要求,由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设
施构造))
(统一编号: DBJT02-111-2016 ,图集号: J16Z607) 已通过审查,现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
设标准设计,自 2016 年 8 月 1 日起实行。
本图集由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或复制。
1. 2 现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GB 50015 GB 50400 GB /T 50596 DB13( J) 175 HJ 2005 GB 50788 CJJ 37 CJJ 194 CJJ 1 CJJ/T 188 JGJ 155 GB/T 50563 CJJ 48 CJJ 82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文字
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Design Guideline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Xining City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大量不透水硬化下垫面取代了原先的自然下垫面,阻断了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诱发了“热岛效应”、“内涝”、“缺水”、“雾霾”等城市病。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愈发强烈。
而单纯依靠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已无法实现这一诉求。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来改变城市困境,于是“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在美国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的LID技术集成体系,可用于系统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建设主旋律由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向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并重的转变。
目前我国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积极推动首批16个示范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政策措施、考核办法等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年均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生态条件较为脆弱,政府部门希望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西宁市降水多为中小雨,符合低影响开发设计对雨型的要求。
同时西宁市的主要排水出路为湟水河,河道两侧有较宽的城市绿地,近年来湿地公园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来完善城市水、绿相依的空间格局,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和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已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但鉴于西宁市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并不能将其直接套用。
而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没有用于设计选用的该类图集,因此在西宁市大规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前,迫切需要编制适用于西宁地区的地方技术导则和图集。
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导则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v0.1创新研究院杨石泉2019.10实施海绵城市的价值1、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响应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赋予城市对雨水的生态化应对措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2、赋予景观更完善的功能“没有功能的景观就是在耍流氓!”,实施多功能的景观建设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营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科学设置的海绵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水质,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实现城市雨水的精细化管理中国质造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理念就是生产力精细化,精细化管理雨水,将变废为宝。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1、快速实施海绵城市设计分专业述说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点,精简扼要,配合图片说明,帮助设计师快速掌握海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点,少走弯路。
2、掌握海绵设计基本方法海绵设计主要是针对雨水汇流路径的管理,计算并控制其汇流过程的水质、水量和去向。
所以主要是给排水专业的内容,针对其设计内容引进鸿业海绵设计软件,结合海绵设计模板,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实现快速、准确设计。
3、降低项目沟通成本、提升设计工作效率统一项目各关系方对海绵设计原则的认识,在共识基础上开展设计,减少过程沟通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海绵城市的实施1、给排水1.1 汇水分区1.2下垫面层1.3海绵设施1.4管线设计1.5结果输出2、景观2.1下垫面2.2高程2.3海绵设施3、绿化3.1高程3.2植物设计宜忌·根据工程需求划分汇水分区住宅小区、公建社区等,宜利用建筑分开片区划分,适当合并分区,避免因分区过于细碎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盲目直接使用软件提供的分区信息软件直接生成的分区因为只参考某一标高值,撇除现场与图纸的差异影响,仍然存在与项目需求的差异,故在软件生成分区后,应在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或合并,重新描线,以达到项目需求。
·分区过密或过疏分区过密会导致计算量及工作量过大,且容易对园建、植物专业设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过疏则导致计算不准确,设计质量下降。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可参考下表)主要规范名录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
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
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西北干旱地区的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以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为例
西北干旱地区的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以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为例摘要:随着全国快速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大量的“灰色”基础设施打破我国原有的水文循环,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了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而西北干旱地区所面临暴雨峰值期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水土流失等问题尤为突出,雨洪危机已刻不容缓。
基于此,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域性差异出发,基于西宁市干旱地区的特殊情况,以具体案例为着手点,探讨适应西北地区海绵型城市景观建设的景观策略及方式,因地制宜解决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系统问题。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引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缓解城市开发中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更经济、简约和生态的方法,同时影响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研究。
随着我国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建设中,构建独具西北干旱地区特色的海绵建设模式的意义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海绵城市”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后提出“西北地区海绵型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的景观规划中,以进行实证及探讨,期许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西北地区景观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推进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的“海绵化”建设朝着自然、生态与人文协调共生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人与水的永续发展的目标。
1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概念受多种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启发,如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绿色基础措施、可持续排水系统、水敏性城市设计、雨水收集等。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必要之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运用。
2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项目的概述叠翠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14排水分区HS-6-2号项目湟水河湿地水系南侧的滨水绿地。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使城市具备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手段,实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保持不变。
西宁市于2016年开始海绵城市建设,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中西北地区典型城市,具有鲜明的气候特征。
此类特殊气候条件要求海绵设施考虑冻土层厚度,并需在冻土季前排空调蓄型海绵设施中的雨水。
同时,针对湿陷性黄土等不利地质条件严格控制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生物滞留设施距离校园建筑物的距离,防止引起局部沉降。
西宁七中文博校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是西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改造项目。
校园海绵城市建设面临两方面难点。
其一是地表径流产生量大,本项目需达到西宁市海绵城市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6%的目标,对应设计降雨量为8.5 mm。
校园铺装场地等面积较大,综合径流系数较高,雨水径流量较大,导致设计调蓄容积较大。
其二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需要满足校方的教学需求,需对教学实践活动与海绵城市设施相融合的方案进行探讨,并保障场地与学生安全。
本文以学校教学生活特征和现状问题为导向,进行多目标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解决雨水控制利用,将长廊、广场等学习生活场景与海绵设施和谐融于一体,将绿色交流空间构建与海绵户外观察融于一体,将自然调蓄与自然美育结合。
1 现状分析1.1 下垫面与竖向分析由于学生活动及教学需要,校园内广场与操场面积较大,主要为不透水铺装(占67.86%),绿化面积相对较小,面积占比仅为21.59%,综合径流系数约为0.82(表1)。
校园范围内整体平坦,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竖向特征。
北侧局部坡向北侧绿地,东侧室外操场低于西侧区域约为2 m。
1.2 现状校园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放:综合教学楼采用内排水方式,其他校园建筑均采用雨落水管外排雨水的排水方式。
地面雨水排放:在西侧机动车车道、学生活动广场、室外操场均分布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径流。
现状雨水管网:沿西侧机动车道、中央景观轴线分别布设雨水排水主管,管坡由北向南,与综合教学楼内排雨水管网相接;室外操场雨水排水至综合教学楼东南侧,接入学校南侧美丽水街市政雨水管网。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STEP1施工图设计流程——方案交接+ 会议在进行海绵景观施工图设计前,生态总控会充分协调海绵景观方案团队与施工图团队交接,针对该海绵方案的特色亮点和设施效果要求进行重点确认,以保证海绵方案的落地性与经济性。
针对海绵目标、项目特点,对雨水流线系统、雨水管网系统、重点节点展示、设施结构、植物配置进行二次设计,并进行相关材料及设计图纸的交接。
STEP2海绵城市总平面系列图施工图专业应充分细化汇水分区及场地标高,使每一处雨水都有序进行收集消纳,从而使得海绵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同时海绵设施的形态、大小、距离应根据景观条件进行细致化设计调整。
如在人行动线较多的区域,海绵设施应预留安全距离,防止踏空。
道路边植草沟与实际乔木种植范围线和照明路灯电路范围应预留避让距离,防止海绵设施布局空间与景观条件的冲突。
STEP3海绵设施结构大样海绵设施结构的二次设计,要对形状布局、材料样式和结构要求提出最优化设计。
海绵设施结合周边的景观条件进行结构设计,如下凹绿地可以在绿地边界设计硬质收边台阶,下凹设施的入水口缓冲区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如使用卵石石笼/ 碎石沉淀池或火山石等不同材料或组合形状提升海绵景观品质效果。
雨水花园等复杂性海绵设施在要求高渗透/ 高净化的情况下,种植土层一般会考虑换土,有专门的提供介质配方土的厂家,也可以现场购买材料搅拌配比,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研究和实践发现,配方土壤在4 ∶ 4 ∶ 2 的种植土、粗砂、椰糠(椰糠要晒干)的比例是最经济和实用性效果较好的配方。
各层结构需要透水土工布进行包裹,以防止周边泥水污染,透水土工布要求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300~500g/m2,握持强度≥ 1.1kN,撕裂强度≥ 0.4kN,CBR 顶破强度≥ 2.75kN,厚度不小于0.5mm。
过薄的土工布在铺设和运作中会发生撕裂等现象,影响雨水收集质量。
在低成本情况下,雨水花园底部结构可以减少粗砂过滤层和碎石排水层厚度,特殊情况下可以取消粗砂过滤层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的增量成本。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及图纸pdf
4.海绵城市工程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侧绿化带、排涝通道等措施,实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 制指标要求。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侧分隔带,路面雨水经侧石开口处(间距 3m)汇入下凹绿带, 下凹绿带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和后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混合车道横坡坡向 硬路肩,近期经设置于路肩下的过水暗涵排至道路外侧植草沟。远期两侧预留 4m 人非共幅带 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 4m 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 态树池,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路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
根据《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本项目湘江大道景观道~ 茶山路段为湘江东片管控区,茶山路~彩陶路为石渚河管控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如 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 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 24.14mm; 2、TSS 去除率不低于 60%;
1、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湘 2015SZ103)幅宽 46m,全长 2.652km。道路横断面组成:1.5 米(硬路
2/5
湘江大道北延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铜官段)建设工程一期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肩)+7.0 米(机非混合车道)十 1.5 米(绿化带)+11.5 米(车行道)+3 米(中央分隔带)+11.5 米(车行道)+1.5 米(绿化带)+7.0 米(机非混合车道)+1.5 米(硬路肩)=46 米。
强度≥0.4kN,CBR 顶破强度≥2.75k,厚度不小于 0.5mm。
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缝合宽度不应小于 10cm,结合处抗拉强度应达到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地发展现状和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依据 《海绵城市建 必将成为我国海绵城 市建设 的重要技 术支撑 。
5 2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6.3
(1)应努力开拓混凝土路面砖应用创新领域。 保证 路 面 砖 在 大 型基 础 设 施 中推 广 应 用 的必 要 前
目前 市场 上 的混 凝 土路 面 砖 主要应 用 在人 行 道 、步 提 和基 础 。
行街 、停 车 场 、广 场 与 居 民社 区 内部 道 路 。今 后 我
们要认真总结推广应 用经验,满足市场新需求 ,把 参考文 献: 高性 能 、高 质量 的混 凝 土 路 面 砖 ,应 用 模 块 化 、系 【1]韩 国混凝 土联 锁地砖及境界 石技术 资料 .权泰秀
(2)提高混凝 土 路面砖产 品质量 ,保证 其安
量 和颗 粒 度 ,花 岗岩瓜子石 破 碎后 必 须 分 级堆 存 , 全使用及使 用寿命。如香港新机 场停机坪采 用砌
R42.5级 硅 酸盐 水泥 需要 供 应商 出具含碱 量指 标 。 块 的 长宽 尺寸 允许 偏 差 为 ±lmm,厚 度 尺寸 偏 差 为
混凝 土 路 面砖是 一种 经典 的路 面和地 面材料 , 其 是 大 型 基 础 设 施 ,如 机 场 、港 口、码 头 、滨 海 大
在 国外 生产 与使 用 已有 较 长 的历史 ,积 累 了比较 成 道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应从设 计、生产、运
熟的经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发 输 、铺设 、施 工验 收等环节制定一整套 的技术标准
新 型 墙 材
0
New W alI M aterials
面 料 采 用 优 质 石 英 砂 、R42.5级硅 酸 盐 水 泥 、高 效 “海 绵 城 市 ”所 需 的透 水 路 面 ,促 进 我 国混 凝 土 路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 总则
1 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充分发 挥绿地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周边用地及自身雨水径流的作用,使绿地真正成 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与城市排水等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共同缓解城市 洪涝灾害、削减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 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2 本导则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导与城市绿地有关的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 中海绵城市有关内容的协调和落实;二是指导新建、改建、扩建城市绿地的配套 雨水设施的设计;三是指导园林、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等有关部门指导和 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 3 本导则重点指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内容,绿地规划设 计应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4 本导则可供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参考, 也可为其他城市绿地规划设 计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海绵城市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 ................................................................................................. 2 2.1 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 ............................................................................................ 2 2.2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相关控制目标 ........................................................................ 3 第三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4 3.1 规划原则............................................................................................................................. 4 3.2 规划目标和指标................................................................................................................. 5 3.3 规划要点............................................................................................................................. 7 第四章 海绵城市绿地设计及绿地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 ......................................................... 9 4.1 基本要求............................................................................................................................. 9 4.2 设计方法........................................................................................................................... 10 4.3 建筑与小区附属绿地....................................................................................................... 12 4.4 城市道路附属绿地........................................................................................................... 13 4.5 公园绿地........................................................................................................................... 13 4.6 其他绿地........................................................................................................................... 14 4.7 特殊地区设计要点........................................................................................................... 15 4.8 绿地雨水设施选择........................................................................................................... 16 4.9 绿地雨水设施设计........................................................................................................... 17 第五章 海绵城市绿地雨水设施植物选择与配置 ....................................................................... 19 5.1 基本要求........................................................................................................................... 19 5.2 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植物 ............................................................................... 22 5.3 塘与湿地植物................................................................................................................... 23 5.4 植草沟植物....................................................................................................................... 26 5.5 植被缓冲带植物............................................................................................................... 27 5.6 屋顶绿化植物................................................................................................................... 28 5.7 其他设施植物................................................................................................................... 29 附 1 设施规模计算方法................................................................................................................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