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问题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条完
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助记
词:依联限保消变)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
土地政策。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 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
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
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
改革总路线。(助记词:一团削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是进行土地革命,进而减租减息,后来又转
为土地改革。中共土地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它的实
行的重要作用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改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农
民的根本利益:正由于中共的土地政策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获得了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实的基础
和可靠保证。
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1)第一次:1950年夏,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此次改革同过去不同之处是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保护富农目的是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2)第二次:1953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主要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1958-1978)。主要原因:—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今)。主要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外国近代的土地制度和政策
(1).英国:圈地运动和拍卖政策。在革命前,英国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大量的农民丧失土地。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的王室土地通过拍卖的方式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公开地大规模进行,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成为廉价劳动力。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讲是残酷的和不公平的,但却产生了农业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特别是农、牧场大量兴起,大大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促使英国农业迅速走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因此,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拍卖政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使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但却避免了农业的个体
化、小型化,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总之,英国处理土地的方式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以及大量的原料和资金。有力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无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
产条件:耕地广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便利.正因为这样,美国内战时期颁布的《宅地法》,可以
给每个公民64公顷的土地,这在中国是万万办不到的,在英、法
也无法做到.地广人稀使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这就迫使美国走
农场化、机械化经营的道路。因此,内燃机发明后,机械化在西
部和南部地区广泛实行,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另外,美国
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措施,如加强对农业、农民
的研究,教育;制定法律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帮助农民垦荒
和修建水利工程。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
产品商品率高,成本低,农业效益高,专业化程度高.
(3)、苏俄:十月革命中,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行个体小农经济。1927年农业集体化中对富农采取消灭政策,用行政手段把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4)、罗斯福新政,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中国建国后的农业政策比较。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体现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的特点)
战时共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体现战时特点,取消商品
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体现恢复国民经
济,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的目的;体现恢复
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的特点)。
(三)赋税制度
1、我国的赋税制度
1).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
2).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是
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3).秦朝实行按亩纳税。有田租、户赋和杂税。
4).西汉实行编户制度,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
税和徭役、兵役。田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5)、租庸调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
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纳绢或
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7).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期间,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8).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