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结构常识

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发展史

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 2g3g4g的演变发展史 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 为“Um”接口。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m接口进行了规定,而未对A接 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Um接口遵 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N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MS可用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不同厂家的设备。 1、交换网路子系统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 需的数据库功能。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 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2、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 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通信网络架构2G3G4G

saffsdfa GSM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 900MHZ 频段 工作频率:上行 890—915(MHZ ) 下行935---960 (MHZ ) 工作带宽:25MHZ 双攻间隔:45MHZ MS :移动台 BTS :基站收发器 BSS :基站子系统 BSC :基站控制器 NSS :网络子系统 EIR: 设备识别登录器 OSS :操作支持子系统 AUC :鉴权中心 VLR : 拜访位置寄存器 OMC:操作维护中心,主要负责网元 的监控,操作和维护... dBd=2.15+dBi 0dBd=2.15dBi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PDN:-GW:分组数据网管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也是一个数据库,保存着关于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的三份名单:白名单、黑名单和灰名单。 3G ITU:国际电联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TD-SCDMA 特点:,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等独特优势。 优势:中国自有3G技术,获政府支持[1]

WCDMA 特点:宽带码分多址,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 优势:有较高的扩频增益,发展空间较大,全球漫游能力最强,技术成熟性最佳。[1] CDMA2000 特点:CDMA2000是由宽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公司为主导提出。 优势:可以从原有的CDMA1X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 LTE(长期演进技术) 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系统分为FDD-LTE和TDD-LTE,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的物理层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机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的协议及 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点说就,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网 络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网络协议的,网络协议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计算机通信其实讲的 就是协议,这节课实际上是这本书的总纲它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有多个计算机节点和通信设备组成,他们直接 为什么可以通信呢!就是遵守相同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之下他们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像我们在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选择一种语言,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要么汉语,要么英语,这就是网络协议。)协议有以下三个要素。 语法(syntax):就是规定一些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传 输有效信息同时也要传输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对信息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或者是对地址 信息和路由的一些辅助信息。编码是:比如我们在物理层传输一些比特序列,在传输的过程 中0和1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控制信息,那么控 制信息里面包含不同的内容,地址信息,检错,纠错等等,计算机阶段或者是设备节点当收 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它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知道它的地址是什么含义,这个信息是不是给自己的,是自己的进行接收,不是自己的要想办法转发,传输过程中是不 是有错误你要看的检错,纠错信息,要完成以定的检错,纠错计算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正 确的信息,是不是发送方想要发送的,让后接收方送到正确信息时候接收,收到错误信息的 时候,是否要向发送方发一个应答,是否对数据中的数据进行纠错等,这些都是语义所以处 理的。) 时序(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网络中的设备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设备传 输速度快,有的设备传输速度慢,所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做一个速度匹配,发送的要知道 接收端的接受能力) 分成设计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一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屏蔽。(我们在 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 件事情分层,把一个大的问题,分层若干小的问题,分层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 功能分成不同的层,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样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每个小问题 解决以后,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这就是分层好的好处。) 1.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 以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3.易于标准化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模型。该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即ISO。在这一框架 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中的互连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逐渐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未来的通信网络当中。大数据时代为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一 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就移动网络的框架演进的发展趋势以及关键的技术研究 进行分析。 关键词: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构架演进;技术研究; 网络发展迅速,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使得网络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由于未来用户的得不断增加,新的需求也在出现,这使得原有的传统网络体系 无法满足需求,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样性的业务体验。因此,未来的通信技术、 网络需求以及相关演进技术都备受关注。 1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发展趋势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也朝着新趋势发展。未来的通信技术向着更便捷、更安全、更高级以及更迅速的方向发展,这将对发展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灵活 的网络编排、智能的网络感知、精准的网络决策以及优质的网络性能,这都直接 影响未来网络的进步。所以,对于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友好性的生态系统。 以用户为核心,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准则。为满足用户对 通信技术的要求,将采用性能可靠、延时更低以及高效率的接人模式。在未来, 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将是具有较高的数据连接密度、高移动性以及高流量性的接 人模式,对网络的使用效率、使用性能以及成本的降低都不断的提升精准的掌握用户的个人喜欢、更高效的网络终端、更实时性的信息感知以及 更加精准的网络定位,都将是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对智能感知 分析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从而确保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决策具有一定的果断性,实 现运行部署的自动化、精细化。 2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2.1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与功能 在SDN/NFV的基础上构建出虚拟的网络平台,是未来移动网络体系架构的基 本形式,采用信息的感知技术去实现网络的智能化以及可编程化,这都将为网络 的部署提供一定的便利,确保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的架构。 在NFV的支持下,未来移动网体系的构架,将实现一种迁移。这种由设备功 能向具有标准化的硬件平台进行迁移,从而构建出虚拟化的平台。其实,网络架 构在垂直角度上具有一定的体系,以虚拟化的资源、业务网站以及基础设施为底 层系统,从而满足对于成本的要求,对增强网络扩容、升级改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资源进行统一部署、监控、分配以及管理,从而实现虚拟化的网络管理,确保其在合理负载的基础上具有缩容或者是扩容的功能。网络架构从水平上而言,是采用运维管理区域的方式,对虚拟化资源、管理以及编排基础设施、业务网络 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达到运维难度降低、业务的分解化以及部署的复杂度降低。 在SDN的控制下,未来通信网络对业务网路域进行分离控制,包括用户平面 以及控制平面两个方面,从而达到对用户面的灵活部署以及控制面的集中部署, 确保业务操作具有一定额高效性、集中性以及灵活性。在保证转发控制集中且精准、编程准确且高效的同时,给第三方应用提供具有便捷性的接口,将网络切片 提供给新型服务的提供商,从而将网络单一框架运行模式中的问题进行缓解。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的组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通信网的组成 一、通信网的概念 通信网是在分处异地的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系统。属于电磁系统的也称电信网。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完成规定的功能。通信网的功能就是要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程度沟通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的信息。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二、通信网的分类 按照信源的内容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电视节目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其中,数据网又包括电报网、电传网、计算机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信道可以分为:有线(包括光纤)网、短波网、微波网、卫星网等。 三、电信网的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①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②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移动蜂窝网络架构说明

INFO-H-507 Mobile and Wireless Networks Cellular Systems Engineering

Cellular Concept ?Proposed by Bell Labs in 1971?Geographic Service divided into smaller cells ?Neighboring cells do not use same set of frequencies to prevent interference ?Often approximate coverage area of a cell by an idealized hexagon ?Increase system capacity by frequency reuse Cellular Concept !?Proposed by Bell Labs in 1971 !?Geographic Service divided into smaller “cells” !?Neighboring cells do not use same set of frequencies to prevent interference !?Often approximate coverage area of a cell by an idealized hexagon !?Increase system capacity by frequency reuse 2 Less colours as possible -> the available BW is ?xed -> BW of each div is limited modular -> extendable the capacity can be expressed: bps/cell | bps/km^2 | Erlang/cell | Erlang/km^2

网络架构

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组成概述 一、概述 到目前为止,大家普遍认为移动通信可分为三代,即1G、2G和3G,现在又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一、二代移动通信以语音为主,三、四代除了传统业务以外,更能提供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正朝着IP化、分组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生成简单化的方向发展。 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信息领域中的很多方面都显现出了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呼叫处理和网络管理功能,频谱效率提高,系统容量增大,保密性好,标准化程度提高,可与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相兼容。它克服了第一代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很快就取代并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 国际上已经和准备进入商用的数字蜂窝系统包括欧洲的GSM、美国的DAMPS和CDMA、日本的PDC等。目前在我国,GSM是最主要的移动通信系统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接口标准;用户权利的保护和传输信息的加密;支持电信业务、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具有跨国漫游能力,容量增大,为模拟移动通信的3—5倍。 GSM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 基站子系统BSS主要负责无线信息的发送与接受及无线资源管理,同时,它与NSS相连,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等。网络子系统NS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在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用户之间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负责完成呼叫处理、通信管理、移动管理、部分无线资源管理、安全性管理、用户数据和设备管理、计费记录处理、公共信道、信令处理和本地运行维护等。操作支持系统OSS则提供给运营部门一种手段以控制和维护实际运行的部分。GSM以7号信令作为互联标准,与PSTN、ISDN等公众电信网有完备的互通能力。 在GSM电路上叠加一个基于分组的无线接口GPRS,可以提供速率为115kbit/s的分组数据业务,用分组交换来补充电路交换是GSM技术的一个重要升级,GPRS支持Internet上应用最广泛的IP协议和X.25协议,从而使GPRS可以与多种网络交互,促进了通信和数据网络的融合。改进数据速率GSM服务EDGE提供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一.语音通信网络 (一).公用交换网(PSTN) 公共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或简称PSTN,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 交换网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 路交换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大约是8亿。 公共交换网要紧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分 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要紧是交换机,交 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进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纵横 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进展历程。传输系统要紧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用设备进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进展到光纤。 公共交换网最早是1876年由贝尔发明的开始建立的。PSTN差不多经历了磁石交换、空分交换、程控交换、数字交换等等时期,目前几乎全部是数字化的网络。为了适应业务的进展,PSTN目前正处于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传送需求的转型时期,正在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移动与固定融合的方向进展。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定,采纳E.163/E.164(通俗称作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 1. GSM通信系统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 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 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能够 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完整版)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A )。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D )。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联网的迫切需求,通过Modem在电话网中传送低速数据的通信方式,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的要求。电信部门早在1988年就建设了独立于公共电话网的公共数据网。公共数据网根据数据通信的突发性和允许一定时延的特点,采用了存储转发分组(包)交换技术。随着计算机联网用户的增长,数据网带宽不断拓宽,网络节点设备几经更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新老网络交替,多种数据网并存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将遍布世界各地各种类型数据网联成一个大网的TCP/IP协议应运而生,从而使采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或IP网)一跃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 在各种实时信息进入Internet的今天,Internet已不仅是一个纯计算机互联网络,未来Internet所承载的多媒体业务量有可能超过计算机通信业务量,故本讲座中将Internet广义地称为IP网。应该说离开IP网去了解现代数据网只能得到一些零星的概念,只有通过对IP网的剖析,才能看到现代数据网的整体。下面引入分层的概念来剖析IP网。 从纵的观点看IP网可分为4层: 第一层:通信基础网; 第二层:数据网(L2数据网); 第三层:IP网(L3数据网); 第四层:应用层。 通信基础网(传送网) 通信基础网属OSI模型第一层物理层范畴。现代数据网与现代电话网共用一个通信基础网,通信基础网的网络节点设备主要为配线架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网传输电路的电路调度、故障切换和分离业务,故可以看成基础网的组成部分。但如用在非拨号连接的业务网中(如DDN网和专线网)亦可看成为业务节点设备。 数据网(L2数据网) 在IP网中其低层的数据网可视为L2数据网,虽然低层计算机子网的通信协议也可能有组网、寻址、路由等三层功能,但对IP网中所传输的IP包而言,其第三层功能全部由IP协议来完成。 (1)公用X.25分组网(PSPDN) 我国早在1988年就开通了公用X.25分组交换网。该网由一个网管中心(NMC)、3个节点交换机(NS)和8个远程集中器(RCU)组成。在NS之间、NS与RCU之间采用速率为kbit/s的中继电路互连,使用X.25规程。随着计算机联网业务的发展,1995年建成了包括32个节点机的新分组交换骨干网,后几经扩容。X.25分组网曾作为早期IP网的基础网络。 X.25分组网适用于通信线路误码率高的情况下接入低速(64Kbit/s以下)数据。 目前主要向对数据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商业、银行、股票等行业提供低速联网业务和虚拟低速专网业务。 (2)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利用传送网中的E1分支传输线路和节点DXC1/0设备,可组成一个DDN网。该网提供N×64kbit/s~2Mbit/s的数据业务。 公用DDN网属TDM电路交换网,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中、低速数据通道。公用DDN网的主要应用为提供专线(包括Internet的接入专线、局域网互联专线等)、专网,也可作为X.25网、帧中继网、电信支撑网等的基础网络。 (3)帧中继(FR)网

[探究M2M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探究M2M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摘要:随着M2M业务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MTC正日益成为一种主要的移动通信方式,但是传统移动通信网 络毕竟是面向人人通信(H2H,Hu-man to human)业务设计的,适应H2H的业务需求,却不能满足M2M业务需求,从 对现网架构的影响来说,M2M业务可以分为两类:A类是现有网络不能满足需要网络优化的业务,这类业务需要过载控制 功能来避免网络过载,以及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提供差别化的服务;B类是对于现有网络影响较小的业务,这类业务是对时 效性要求不高的MTC业务,而且这些业务和现在的移动网络业务有类似的需求,M2M业务的多样性、差异化,网络的多 种接入方式,M2M终端的海量性、差异化,以及M2M业务表现出来的传统电信业务所不具有的各种特点,都对现网架构和网元设备产生了很大影响,其直接后果是现网的核心网元如HLR/PCRF/GGSN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M2M业务所带来的 信令、流量冲击和业务控制需求 物物通信(M2M,Machine to Machine)是一种涉及一个或多个实体的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数据通信,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随着M2M业务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MTC正日益成为一种主要的移动通信方式,但是传统移动通信网络毕竟是面向人人通信(H2H,Hu-man to human)业务设计的,适应H2H的业务需求, 却不能满足M2M业务需求。具体来说,MTC和传统人人通信的不同之处包括以下方面[1]: (1)基于MTC通信的应用场景比H2H通信的场景丰富很多,而且具有差异性。根据功能特性 划分大致可归纳为位置感知和共享、环境信息感知、远程控制与执行、数据收集发布、视频监控、近场通信等。这些应用的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功能上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应用特 征以及对网络的需求上的差异化。 (2)数据通信为主,包括小流量数据包、视频流等。 (3)要求MTC通信成本比H2H更低。由于M2M业务是在H2H业务之后发展起来的,最小 化成本是M2M业务生存的重要考虑。不同的应用因其重要性不同,对通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需要结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需要付出的通信等综合成本来考虑进行成本的最小化。 (4)M2M终端数目巨大,需要更灵活和有策略的终端管理。潜在的海量M2M终端接入通信网络,而且M2M终端无论是从传输特性、QoS要求和移动性,还是从终端的分布密度方面, 都与H2H终端有很大不同。 (5)以小数据量传输为主。

LTE网络结构

LTE网络结构概述 络 概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将了解到 ?LTE网络结构是怎样的 ?LTE网络与3G网络对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LTE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WCDMA 3GPP Release 99/4 2003/4
HSDPA/HSUPA 3GPP Release 5/6 2005/6 (HSDPA) 2007/8 (HSUPA) LTE
HSPA+ 3GPP Release 7 2008/12
LTE 3GPP Release 8 2008/12
3GPP Release 9 2009/12
R11 3GPP Release 10 NOW 2011/3
WCDMA HSDPA/ HSUPA HSPA+ LTE
主要性能指标
DL Th Throughput h t 384kbps 14Mbps 28/43Mbps 100Mbps UL Th Throughput h t 128kbps 5.7Mbps 11Mbps 50Mbps RTT 150ms <100ms <50ms 10ms

物理层应用新技术 ? DL:OFDMA ? UL:DFTS-OFDMA ? MIMO 网络层更扁平高效的结构 ? 单一形式的节点结构 eNodeB,有效改善用户平面和控 制平面时延 ? 高效的分组交换协议 ? 开放式接口 活的操作与维护 OAM) ? 灵活的操作与维护( ? 灵活部署,支持Pico、Femto等微型基站

SAE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6a S1 MME S1-MME
MME
S11
HSS
Gx
Rx
PCRF
UE
eNB
S-GW
S1 U S1-U S5/S8
P-GW
SGi
IP Service
E-UTRAN
EPS—Evolved Packet Core
EPS

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联网的迫切需求,通过Modem在电话网中传送低速数据的通信方式,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的要求。电信部门早在1988年就建设了独立于公共电话网的公共数据网。公共数据网根据数据通信的突发性和允许一定时延的特点,采用了存储转发分组(包)交换技术。随着计算机联网用户的增长,数据网带宽不断拓宽,网络节点设备几经更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新老网络交替,多种数据网并存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将遍布世界各地各种类型数据网联成一个大网的TCP/IP协议应运而生,从而使采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或IP网)一跃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 在各种实时信息进入Internet的今天,Internet已不仅是一个纯计算机互联网络,未来Internet所承载的多媒体业务量有可能超过计算机通信业务量,故本讲座中将Internet广义地称为IP网。应该说离开IP网去了解现代数据网只能得到一些零星的概念,只有通过对IP网的剖析,才能看到现代数据网的整体。下面引入分层的概念来剖析IP网。 从纵的观点看IP网可分为4层: 第一层:通信基础网; 第二层:数据网(L2数据网); 第三层:IP网(L3数据网); 第四层:应用层。 通信基础网(传送网) 通信基础网属OSI模型第一层物理层范畴。现代数据网与现代电话网共用一个通信基础网,通信基础网的网络节点设备主要为配线架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网传输电路的电路调度、故障切换和分离业务,故可以看成基础网的组成部分。但如用在非拨号连接的业务网中(如DDN网和专线网)亦可看成为业务节点设备。 数据网(L2数据网) 在IP网中其低层的数据网可视为L2数据网,虽然低层计算机子网的通信协议也可能有组网、寻址、路由等三层功能,但对IP网中所传输的IP包而言,其第三层功能全部由IP协议来完成。 (1)公用X.25分组网(PSPDN) 我国早在1988年就开通了公用X.25分组交换网。该网由一个网管中心(NMC)、3个节点交换机(NS)和8个远程集中器(RCU)组成。在NS之间、NS与RCU之间采用速率为kbit/s的中继电路互连,使用X.25规程。随着计算机联网业务的发展,1995年建成了包括32个节点机的新分组交换骨干网,后几经扩容。X.25分组网曾作为早期IP网的基础网络。 X.25分组网适用于通信线路误码率高的情况下接入低速(64Kbit/s以下)数据。 目前主要向对数据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商业、银行、股票等行业提供低速联网业务和虚拟低速专网业务。 (2)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利用传送网中的E1分支传输线路和节点DXC1/0设备,可组成一个DDN网。该网提供N×64kbit/s~2Mbit/s的数据业务。 公用DDN网属TDM电路交换网,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中、低速数据通道。公用DDN网的主要应用为提供专线(包括Internet的接入专线、局域网互联专线等)、专网,也可作为X.25网、帧中继网、电信支撑网等的基础网络。 (3)帧中继(FR)网 光缆大规模的敷设,极大地提高了传输电路的质量,原有低速、低效、高延时的X.25分组交换技术逐步让位于帧中继技术,帧中继亦称为简化的X.25技术。与X.25分组技术相比较,帧中继取消了各转接点的纠错、重发等环节,提高了速率,降低了电路的时延。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各结构与各协议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它主要有3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和时序。 (1)语义是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个部分的原因。 (2)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果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什么是OSI参考模型?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每一层都是什么,每一层都可以实现什么功能? 答:开放式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 (1)应用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2)表示层是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的过程, (3)会话层的作用是将源主机与目标主机之间建立和维持会话,并使会话获得同步,(4)传输层的作用是提供源主机与目标主机之间的进程服务, (5)网络层的作用是寻找源主机与目标主机之间最短的路径, (6)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将一个有差错的物理线路转化为一个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7)物理层是传输高低的电信号即比特流(bit) 3.什么是TCP/IP参考模型?它与OSI参考模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TCP/IP……OSI 应用层 (3) 传输层……传输层 应用层网际层……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 4.决定局域网性能的3个要素都是什么? 答:有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指将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抽象成点,将通信线路抽象成线,通过点和线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结构 6.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7.10Base-T、10Base-2、10Base-5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其传输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Base之前的数字表示传输速率为10Mbit/s Base之后的数字或字母表示选用的传输介质,其中5表示的是同轴电缆的缆,2表示缆T表示双绞线,F表示光纤 8.交换是以太网与共享以太网的区别是什么?交换是以太网有哪些优点? 9.什么是IP地址?什么是子网掩码?它们的长度是多少?表示方法是什么? 10.如何判断多台计算机是否处于同一个网段? 11.什么是DNS?什么是DHCP?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12.Iternet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摘要:移动通信从80年代初开始商用,发展迅速.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后,90年代初开 始商用的,作为目前移动通信主体技术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为GSM和窄带CDMA技术.随着通信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和质量要求.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在多媒体处理上的已不能胜任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目前以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已开始商用.本文将就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应用和技术特点,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2G,3G, 系统容量,服务,多媒体处理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bstract:Mobile communication came into use since 80s, and developed fast. After the first analo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2nd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mainly formed up with GSM and narrowband CDMA as the body was put into commerce since 90s. A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 of more and more service and high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are proposed. On multi-media processing, the 2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not enough that can not satisfy the demand that people want to use termial to surf on the internet, e-commerce, telephone conference and so on. Nowadays the 3rd mobile commucation system which supports mobile multi-media has begun commercial. This paper gives an concise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2nd and 3rd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Keywords: 2G, 3G, capacity, service,multi-media processing 1. 引言 自从移动通信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经过了迅 猛的发展.从最初的单向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到双向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的缺点使得人们追求更好的通信技术,从模拟化向数字化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运 而生.由于Internet的发展,浏览网页,电子商务和电话会议等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8年开始制定和正在不断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到目前,3G 在中国已正式开始商用,B3G和4G的研究已如火如荼,NGN也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 年代中期,开始公用汽车电话业务,采用大区制,可以实现人工交换与公众电话网的接续.到60年代中期 进行自动交换与公众电话网的接续,并且由于频率合成器的出现,信道间隔缩小,信道数目增加不得不提 的是,Bell实验室与1947年提出了蜂窝网的概念.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问世的占用频段为 800/900MHz(450MHz)的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它以FDMA技术为基础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它的主 要功能是进行语音通话.与现在的系统相比,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存在诸多缺点:存在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制式太多,各个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导致互不兼容,不能漫游,从而限制了用户覆盖面;提供的 业务种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传送数据信息;信息容易被窃听;不能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兼容,无法与固定网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