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寒假——国学诵读1-孔子和论语
优秀国学日日诵内容
![优秀国学日日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70cde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a.png)
优秀国学日日诵内容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国学经典《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
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日日诵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论语》是孔子继《春秋》之后的一部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言行和思想
观点。
这部经典著作强调了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观念。
在日日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深刻的道德准则和处世之道。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孝道。
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是任何美德的基石。
通过日日诵读《论语》,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孝道的内涵和价值,不仅要尊敬父母,更要孝敬师长和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论语》强调了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应该言行一致,真
诚待人,不虚伪不欺诈。
在当今社会,诚信和正直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日日诵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诚信意识。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提倡智育、德育的全面发展,他
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个人和社会的命运。
通过日日诵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的真谛和重要性,明白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的作用。
总而言之,日日诵读《论语》有助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深入理解和践行《论语》中所强调的孝道、诚信和正直以及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语1到3章原文
![论语1到3章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6d4ce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2.png)
《论语》前三章1.学而篇第一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字词详解:•“子” 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在这里特指孔子。
“学” 是学习的意思,包括学习知识、技能、道德等诸多方面。
“时”是按时、时常的意思。
“习” 有温习、实习、练习的含义。
“说”(yuè)是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朋”在古代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yùn)是生气、怨恨的意思。
“君子” 指道德高尚的人。
•全句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释•字词详解:•“有子” 是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孝弟(tì)” 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鲜(xiǎn)” 是少的意思。
“务” 是致力于、专心从事的意思。
“本” 是根本、基础。
“道”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准则等诸多含义。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仁爱、仁德等诸多内容。
•全句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德准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解释•字词详解:•“巧言” 指花言巧语。
“令色” 指满脸堆笑、讨好谄媚的样子。
•全句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
”2.为政篇第二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字词详解:•“为政” 指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ea6757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6.png)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很重要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9815e269dc5022aaea00b1.png)
lúnyǔ》《论语xuéérpiān学而篇ìùyīérbùyùnb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nxuzǐyuē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亦,不人不知而不愠?不子曰:“学而时习之,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ūǐhjūnz”君子乎?ěyǒuzǐyuēq íwéirénīyyǒuòluànzhěwèizhrnǎyǐbúhàofànshànɡéhǎozushéyěxiàotìrhàofànànɡzhěxi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jūnzǐwùběnběnlì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rédàoshēnɡzhīběnyú”与!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nrénɡsèxiǎnyǐzǐyuēqiǎoyánlì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zēnɡzǐyuēwúrìsānxǐnɡwúshēnwéirénmóuérbùzhōnɡ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íǐshínyirénshǐmérxìnjiéyònɡéràēzǐyudàoqiānshènɡzhīɡuójìnɡshì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5cb4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9.png)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dc8b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3fe0a54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7.png)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年级上册《论语》 (1)
![5年级上册《论语》 (1)](https://img.taocdn.com/s3/m/5a1a9c0c5acfa1c7aa00cccd.png)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是小助手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考考你的智慧1.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是。
2.“说”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弘扬传统文化贾逵隔篱偷学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
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
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
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
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a7203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b.png)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45f8ee691711cc7931b716fa.png)
目录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 (1)2.三面镜子 (3)3.尊师重道 (5)4.为人处世 (7)为政第二5.孔子的自剖 (9)6.诗的伟大 (11)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8.最高的智慧 (15)9.如何学习 (17)八佾第三10.追的哲学 (19)里仁第四11.仁者精神 (21)12.仁义值千金 (23)13.仁的境界 (25)14.孝子之仁 (27)公冶长第五15.盖棺定论 (29)16.想的太过 (31)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4.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故事】孔子学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
”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f5c09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a.png)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关于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二章是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是中考所考内容,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儒家经典诵读素材
![儒家经典诵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29ef5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0.png)
儒家经典诵读素材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以下是一些儒家经典诵读的素材: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3.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
宋代开始,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书,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653e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a.png)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寒假国学诵读
![寒假国学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74c0d0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寒假国学诵读寒假是我们放假的时间,可以好好休息,但是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学习一些有意义的知识。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诵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我们的修养和人文素养的一种途径。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在寒假期间国学诵读的经历。
在寒假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阅读国学经典,其中最主要的是《论语》和《大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言行,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我通过阅读《论语》,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大学》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通过阅读《大学》,我明白了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从个人修养开始,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除了这两本经典之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其他的国学经典,比如《道德经》、《孟子》等。
通过这些阅读,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去做,应该怎样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除了阅读国学经典,我还通过诵读的方式来学习国学。
每天早上,我会抽出一段时间来诵读国学经典,比如《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录。
通过诵读,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记住其中的经典名句,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
除了阅读和诵读国学经典外,我还找了一些国学老师来进行国学课程学习。
这些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国学教师,他们可以给我讲解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通过这些国学课程学习,我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修养素质。
在寒假期间,我除了学习国学外,还参加了一些国学活动。
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国学讲座,邀请了一位国学专家来给我们讲解国学知识。
通过这次讲座,我可以跟国学专家交流,并且深入了解到国学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个寒假的国学诵读,我收获了很多。
不仅增加了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培养了我对国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典籍__《论语》之一
![国学典籍__《论语》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6ad4e79e51e79b89680226ac.png)
思考题:
• 《八佾》中孔子说“管氏而知礼,孰不 知礼”,说明管子不知礼;《宪问》中 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说明管仲 又是仁德之人,这是不是矛盾的,怎么 看待这个问题。
孔子的加封
• 3、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停祭周公而 把孔子抬为圣人,以颜渊配享,贞观十一年改称 孔子为“宣父”;唐高宗乾封元年,尊孔子为 “太师”;武则天天授元年,尊孔子为“隆道 公”,孔圣人的地位在唐朝得以确立。 • (二)由君王到人臣 1、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孔子被称为“文宣王”, 宋太宗称为“先圣文宣王”,宋真宗时加号孔子 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宋 高宗时,西夏加号孔子为“文宣帝”。
《论语》的概况之一——书名
•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 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 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 • 刘熙(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释名》“《论语》, 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 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 何异孙(元)《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 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 故谓之《论语》”,这里将论看作“讨论”的“论”。
《论语》的重要思想——孝
• 从总体上说,孔子的思想归于“道”,这里的“道”
不同于道家注重的“天道”,而是立足社会的“人 道”。《论语· 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朝闻道, 夕死可矣”,是把道作为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 一、道首先阐释的道德观念就是“孝”。 • (一)从范围上说,在西周社会中,“孝”的含义非 常宽泛。清人王引之言“为善德之通称”(《经义述 闻· 通说上》) • 1、《逸周书· 谥法》“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这 里孝的范围为享孝祖考和周爱亲族。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935cf3d763231126fdb1135.png)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乡党第十(一)◎孔子于乡党,恂恂(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
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bìn),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
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
趋进,翼如也。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没阶趋,翼如也。
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dí),愉愉如也。
(二)◎君子不以绀(ɡàn)緅(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ch ī)绤(xì),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二)◎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
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寒假——国学诵读1
孔子与《论语》
1、背景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人(今山东
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
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
”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
”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
”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
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3、《论语》
谈学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立志、为人、处事——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4、孔子学院——
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1] 。
Confucius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