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一般都具有思想美(包括心灵美、形象美、行为美)、自然美(包括环境美、古朴美、壮美)及艺术美(包括语言美、音乐美)等几个方面的范畴。如果课文美在于思想.那就要深入作品的内涵直至作家的情感世界.以求得情感的涤荡和人格的提升;如果课文的美在于环境.那就从千姿百态的风貌中去观赏。风景画”和”风俗画”.从”物皆著我之色彩”中分享喜怒哀乐;如果课文的美在于语言,那就要从作品中体会作者创作构思技巧手法和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体察作者思想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从而培养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1.思想内容的审美教育

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在教育中起首要作用的应该是美好事物而不是野生动物。”著名的《岳阳楼记》描绘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也写出了两种因物而异的感情。无论触景而生的悲哀之情或者喜悦之情都是属于个人穷通得失的狭隘感情.由此作为一种反衬。逼出下文政治抱负的抒发,肯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自然引出全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没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和远大抱负.景物描写无论多么出色,文章的思想光辉也荡然无存。

2.在静态中拓展问题,激发思维的火花

“凡是能优秀成长的东西,部是在静态中产生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后就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作

出回应发言,希望学生能尽快的掌握课堂知识。而学生还未立刻将老师讲解的知识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其结果要么是模仿老师讲课中说的话。要么匆忙回答,语言不贴切、含糊、颠三倒四。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老师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动性.没有为学生留出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咀嚼思考和理解.也

没有使老师的讲解和点拨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一定会为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课后留”静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惟一途径。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高效率转化的过程.老师应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至少留出10分钟的静场t引导学生自主的把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学生们的”百家争鸣”,刺激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加快其感悟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并切还能避免教学中”满堂讲”“满堂问”而造成学生大脑思维疲劳。

4.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

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l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

观看一。

5.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网络.我们可以使学生接收到更多外界的信息.这样就使得语文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课外知识也丰富了.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6.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来完成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

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多情的柳树宛若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7.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被提高到了”第一理念”的高度,这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视。”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

新课程观认为:语文教学应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它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就是既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工业经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它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李岚清同志也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提高

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