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BCS

合集下载

膜性狭窄或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膜性狭窄或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西南军医2015年7月第17卷第4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 ,V ol.17,No.4,July,2015随着血管彩超、CT 、MR 的普及,BCS 的发现率逐渐增多。

BCS 类型复杂,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分类更加准确。

膜性狭窄或闭塞型BCS 病例在我国较为多见。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球囊扩张成为治疗膜性狭窄或闭塞型BCS 的首选方法[1]。

我院2007年12月-2014年3月共收治20例膜性狭窄或闭塞型BCS 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20例BCS 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9~56岁,平均47岁,病程1月~12年,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乏力、腹水、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肝脾肿大等。

1.2术前检查术前均行超声及CT 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 检查。

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

1.3介入方法右侧颈部及腹股沟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 技术右侧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直径、有无血栓、膜性狭窄或闭塞部位、侧枝循环情况。

将直头导管插入膜性狭窄或闭塞部位以下,测定下腔静脉压力。

下腔静脉膜性狭窄病例用交换导丝通过狭窄部位,用直头导管通过狭窄部位后造影,证实位置准确后交换硬导丝,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

先用10mm 直径球囊扩张,再根据造影所测得的正常下腔静脉直径,选择相应直径球囊扩张。

扩张后造影了解血流通过狭窄部位情况,测定下腔静脉压力。

对于下腔静脉膜性闭塞的病例,在测定下腔静脉压力后,需行右侧颈静脉穿刺插管,插入猪尾导管,于闭塞部位的上下端正侧位会师造影,了解闭塞部位上下端下腔静脉的关系。

CT 示闭塞部位有钙化病例,选用TIPS 穿刺针由下向上破膜,无钙化病例可先选用直头导管内用导丝硬头由下向上破膜(导丝硬头露出导管头端1~2mm ,增加破膜力量)。

布加综合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

布加综合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
进球 囊 进行 扩 张成 形 ,此 方法 路径 直 接 ,成 功率 高 。但操 作 多 经 肝脏 完成 ,不可 忽视 对肝脏 的损 伤 ,术后 往往需要 用 明胶海绵 条 或 弹簧钢 圈栓塞肝 内穿刺通道 ,以免胆瘘或腹 腔出血等 并发症 的发生 。 4 .经皮 经肝和经颈静 脉肝静脉成形术 :此方法 克服了 上述 不足 。 首先 经皮 肝穿 经肝 静 脉顺行 破膜 ,经 下腔静 脉 、右 房 、上腔 静脉 、 颈 静 脉引 出导 丝 ,置换 加 强导 丝 ,然 后 经颈 静 脉跟 进 球囊 成 形 。 5 . 经副肝静 脉标记法 :肝静脉 阻塞时 ,肝内常存在 扩张 的侧 支 血管 ,我们 有时可 通过狭 窄 的副 肝静脉 及侧 支血管 将导 丝置于 肝静 脉 闭塞处 ,作为标 记 ,行颈 静脉穿 刺经 上腔静 脉途径 向肝 内沿此 导 丝标记破膜 。 6 .肝静 脉 内支架置入 术 :前期 操 作基本 同肝静 脉 的扩张成 形 。 7 . 经颈静脉 门腔静 脉内支架分流术 ( T I P S S ):适用 于部 分肝静脉 弥 漫闭塞患 者 ,以及肝静 脉 内支架置 入术后再 闭塞无法再 通 的患者 。 而对下腔静 脉基本通 畅 , 肝小静脉 、肝 静脉分支 和主肝静 脉广泛 阻 塞 ,又无 良好侧 支循环形成时 , 介入放射学方法除少数可 以行 T I P S S 解 除 门静脉高 压外 ,对大多 数则无 能为力 ,原 因主要是 肝段下 腔静 脉狭窄变 形 ,T I P S S 穿刺针 不能 准确定位 穿刺 。这种类 型既往 只有 进行外 科 门体 静脉分 流术 才能解 决 门静 脉高压 症状 ,现在 对于这 种 无 法在 肝静脉 内穿刺 门静 脉 的患 者 ,可施 行 经下腔静 脉肝 内 门体 静 脉分 流术 。手术 经下 腔静脉 在相 当于肝 右静脉 开 口处 直接 穿刺 门静 脉 ,如果 肝 右静 脉 内 已有 支架 ,穿 刺点 则 应定 位 于 支架 下 方 。实 践证 明 ,对于 肝静 脉弥 漫性 闭塞 的患 者 ,T I P S S 、经下 腔静 脉肝 内 门体分 流 、外科 门 一 腔分流 、肠 一腔 分流对 于降低 门静 脉高压是切 实有 效 的 ,但 其远期 疗效 尚难如 人意 ,或许肝 脏移植 是个 终久 的解 决 办法 。严 密 观察 生命 体 征 的变 化 ,观察 体 温 、脉搏 、血压 、呼 吸 以及 神 智 的变 化 ,同时 观察 有 无栓 子 脱落 。 术 后护 理 :1 、预 防穿刺 点 出血术毕 按压 局部 1 5 n l i n,并 加压 包 扎 , 回病 房 后 2 4 h平 卧 ,右下 肢 限制 活动 ,局 部 压迫 沙袋 ,随

2021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现状(全文)

2021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现状(全文)

2021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现状(全文)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 ) 又称巴德-吉亚利综合症、柏-卡综合征、布-卡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梗阻,血液回流障碍导致的淤血性门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

布-加氏综合征(BCS)其治疗原则是:疏通肝静脉流出道, 降低门脉压。

介入治疗技术较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而轻, 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普及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BCS 的首选治疗方法。

由于BCS的病理改变复杂,相应的介入治疗技术亦多种多样, 本文综述目前常用的介入治疗现状、技术及其选择原则。

由于布加综合征病变类型复杂,涉及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膜性阻塞合并不同性质的血栓、节段性阻塞、节段性阻塞合并不同性质的血栓。

因此应根据具体病变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案。

目前具体手术方式有:1.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适应症是下腔静脉隔膜型阻塞者,无论是狭窄还是闭塞。

2.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与内支架植入术,适应症是下腔静脉长节段闭塞者。

3.肝静脉球囊扩张成术,适应症是肝静脉隔膜型阻塞者,无论是狭窄还是闭塞。

4.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与内支架置入术,适应症是肝静脉节段性闭塞者。

5.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S) , 适应症是肝静脉广泛闭塞者以及严重肝硬化者。

6.合并新鲜性血栓的下腔静脉搅拌溶栓与球囊扩张成形术,适应症是下腔静脉隔膜型阻塞合并新鲜血栓形成者。

7.合并陈旧性血栓的下腔静脉可回收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成形术,适应症是下腔静脉阻塞合并陈旧性形成者。

8.合并陈旧性血栓的下腔静脉预开通与球囊扩张成形术,适应症是下腔静脉阻塞合并陈旧性形成者。

目前布-加氏综合征(BCS)介入技术及其选择原则如下:一、球囊扩张术( PTA)PTA是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主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亦是治疗BCS的基本技术。

1.入路及选择:(1) 肝静脉插管的入路:①经皮经肝途径:方法与经皮肝胆管造影相似。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
① 小肝静脉广泛狭窄或闭塞 ② 肝静脉成形术不能或失败 ③ 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实施介入治疗后上述并发合并症
仍无好转者 术后再阻塞率较高 本病多数病人的肝静脉以上下腔静脉已阻塞或肝静脉已阻
塞而使此法无用武之地
Page 9
Page 10
Page 11
参考文献
[1]孟庆义.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外科医师的选择[J].介入放射学杂 志,2008(04):299-302. [2]高帆,胡凤蓉,祁兴顺.《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血管病》摘 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01):40-43. [3]张小明.布加综合征治疗方式的选择[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 志,2014,21(12):1479-1481. [4]吕夕明. 布加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A]. 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 会.2014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4:8.
禁忌证 病变远侧继发新鲜血栓形成者忌立即行直接破膜扩张 长段下腔静脉阻塞和涉及双髂静脉阻塞者
Page 6
Page 7
经皮经肝肝静脉穿刺、扩张与支架术[4]
适用于肝静脉阻塞 使用装置与经皮经下腔静脉成形与支架术相似
Page 8
TIPS[4]
主要适用于并发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及难治性腹水的下 列各种类型BCS:
Page 2
病因[2]
Page 3
治疗策略[2]
Page 4
介入治疗[3]
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破膜和球囊扩张术,或加下腔静脉支 架置入术
顺行经皮经肝静脉再通术或经颈静脉经下腔静脉逆行肝静 脉再通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布加综合症治疗指南

布加综合症治疗指南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指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最初定义为由肝静脉堵塞导致的肝静脉回流障碍、肝脏淤血而产生的门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广义定义为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堵塞所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病理生理学定义为从肝小静脉到下腔静脉和右心房集合处的任何部位的肝静脉流出道的堵塞。

BCS 分型:目前比较公认的分型为肝静脉堵塞型,下腔静脉堵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造成堵塞的缘由为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隔膜或节段性闭塞。

我国于20 世纪60 年月开头有BCS 的病例报道;90 年月后,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大组病例〔大于100 例〕报道不断增多,国内各省市均有发病,但在黄淮流域较为多见,已成为常见病。

国内外众多文献报告布-加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精准病因至今仍不明确BCS 的治疗经受了由外科手术向介入治疗转变的过程,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BCS 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标准介入治疗方法,削减并发症和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经相关专家屡次争论,达成以下共识,期望对BCS 的介入治疗起到标准和指导作用。

本共识中所指BCS 为原发性BCS。

因本共识是相关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阅历和现有的文献报道制定,尚缺乏严格按循证医学要求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看结果资料的支持。

因此,待相关的临床资料完善后,将进一步完善修订。

本共识包括术前诊断、介入治疗和术后处理三局部。

术前诊断一、临床主要表现1.肝静脉堵塞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黄疸,肝脾肿大, 顽固性腹水,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的病症和体征,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肾炎等。

2.下腔静脉堵塞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色素冷静,单侧或双侧反复发作或难愈性溃疡,已排解单侧或双侧髂静脉堵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躯干消灭纵行走向、粗大的静脉曲张为下腔静脉堵塞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医院介入科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诊疗常规布加综合征(BCS)是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而产生的门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有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高发于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其发病率、病因、病变类型级临床表现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在欧美国家,肝静脉阻塞性BCS较常见,常由于肝静脉血栓或肝静脉下腔静脉入口的膜性病变引起。

其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上除有肝大、腹痛、腹水等表现外,还伴有下肢水肿,胸腹壁静脉曲张等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超声、CT/MR是诊断BCS的常用和主要的方法。

长期以来,BCS在临床治疗上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方法。

经近20多年临床治疗实践,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介入治疗已成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

一、下腔静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类型的BCS均可作为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而无绝对禁忌症,但不同介入治疗技术有不同的适应症及相对禁忌症。

1.经导管局部溶栓术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下腔静脉有血栓形成的BCS,特别是急性血栓形成者的其他介入治疗前准备。

(2)禁忌症:有出血倾向者。

2.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范围很广,主要有:①下腔静脉膜性病变;②下腔静脉局限性揭短行病变;③拟行支架治疗的BCS;④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或再闭塞者;⑤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者。

(2)禁忌症:腔静脉内存在游离血栓者是PTA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3.支架置入术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①PTA疗效不满意和PTA后再狭窄、阻塞者;②下腔静脉节段行闭塞;③下腔静脉膜性闭塞合并腔内血栓形成者;④腔静脉内存在游离血栓者。

(2)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4.TIPS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合并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及难治性腹水的下列各种类型BCS;①肝静脉广泛狭窄闭塞者;②合并终末期肝硬化。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BCS)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BCS)

注意事项
一般膜性病变中央多有尚未闭塞的孔道 ,节段性病变与腔静脉壁之间可有潜在 腔隙,尽可能避免在闭塞段中重开通道。 穿刺成功后,首先穿刺针外套管作造影 观察。证实穿刺部位正确无误后,方可 进入下一步操作。
肝静脉穿通术
经颈静脉途径 (1)、首先经颈静脉将上述套管穿刺针 或TIPSS用Rups-100肝穿刺装置送至第 二肝门,即肝静脉口水平。然后根据影 像诊断所见调整针尖方向,并用软头直 导丝反复探寻已阻塞的肝静脉口。若导 丝能够穿过高度狭窄或闭塞的肝静脉, 则可将穿刺系统直接沿导丝送入肝静脉 内。
适应症与禁忌证
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类型的BCS均可作
为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而无绝对禁忌证。
PTA的适应症
(1)、多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膜性病变; (2)、部分下腔静脉局限性阶段性病变; (3)、拟行ES治疗放入各类BCS; (4)、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或再闭塞者; (5)、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 窄者。
临床诊断
BCS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据其临床表现
和影象学检查等。
1. 临床表现 (1)、肝静脉阻塞型:主要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肝大、腹痛(胀)、腹水等。 (2) 、下腔静脉阻塞型:双下肢水肿, 双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皮肤 溃疡及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3)、若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有阻塞, 则将同时出现上述两方面的表现。 2、临床诊断 超声是诊断 BCS的首选方 法。 血管造影是诊断BCS的“金标准”, 可对BCS做出最终诊断。
( 2 )、若导丝不能进入肝静脉,则可在准确 定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肝静脉穿通术,当穿 刺针进入肝静脉后先拔出金属针,保留外套管 行造影观察。 (3)、若不能穿入闭塞的肝静脉,可直接自 下腔静脉肝后段向肝内穿刺,深度为3~5cm, 探寻肝静脉分支,然后行肝静脉造影,以显示 肝内主要静脉的位置和形态后再行闭塞穿通术。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BCS优秀课件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BCS优秀课件

分型
病变及特点
下腔静脉阻塞型 (1)膜性阻塞,引起狭窄或闭塞 (至少1支肝静脉 (2)节段性阻塞,引起狭窄或闭塞 通畅)
肝静脉阻塞型
(1)a型,三支肝静脉阻塞,至少一支为入 口部阻塞且有交通支
(2)b型,肝静脉广泛狭窄或闭塞
混合型
下腔静脉原发性阻塞,或三支肝静脉均阻塞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 查
临床表现
3、若导丝硬头无法穿透隔膜,提示病变隔膜-较厚 或较硬,需使用房间隔穿刺针或RUPS-100穿刺针 破膜。后再行扩张。
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治疗
图:布加氏综合征治 疗前,下腔静脉闭塞, 侧枝循环明显形成
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治疗
图:布加氏综合征下 腔静脉闭塞段球囊扩 张,显示明显“蜂腰” 段
介入治疗
现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血管内支架(endoluminal metallic stent EMS) 和经颈静脉或皮静脉肝途径行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ing TIPS)
2、CT或MR检查:推荐肝脏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于 肝内病变及肝内血流灌注情况的显示优于超声, 增强扫描还可行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三维重建。
3、血管造影:是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金标准和进行 介入治疗的依据。一般分为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 脉造影。
介入治疗
介入简史与概况
长期以来,BCS在临床治疗上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 方法。内科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传统的外科治 疗尽管有治愈的可能,但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 高(20%-40%)和复发率高等原因在应用中受到限 制。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经历了由外科手术向介入 治疗的转变的过程,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综 合征的首选的治疗方法。

布加综合征治疗措施

布加综合征治疗措施

治疗上应以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主为。

血栓形成者可试用抗凝剂治疗。

对单纯静脉狭窄和未完全闭塞者可安放金属弹力支架。

对于静脉完全闭塞、病因复杂或不适合静脉导管治疗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解除下肢和腹腔淤血及门脉高压症,手术方法如: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碎膜术、隔膜切除术、脾肺固定术以及闭塞静脉切开修复术等。

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成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

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不同情况的BCS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操作规范,但具体治疗方法大同小异,现总结如下。

(一)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此类BCS包括两种情况:①局限性肝静脉阻塞,肝静脉包括副肝静脉口部膜性或短节段性阻塞,其远心端肝静脉明显扩张,肝内侧支循环增多;因此,可以通过穿通连接扩张的远心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来解决肝静脉阻塞,具体操作方法为经颈静脉或经皮经肝肝静脉开通术。

②肝静脉广泛性阻塞,彩超及血管造影显示肝静脉普遍变细或基本无显示,此类BCS只能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S)。

1. 经颈静脉途径的肝静脉开通术:①首先经颈静脉将房间隔穿刺针或Rups2100肝穿装置送至肝静脉口水平。

然后根据解剖位置调整针尖方向,并用软头直导丝探寻已阻塞的肝静脉口。

若导丝能够穿过高度狭窄或闭塞的肝静脉,则可将穿刺系统直接沿导丝送入肝静脉内。

②若导丝不能进入肝静脉,则可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肝静脉穿通术,当穿刺针进入肝静脉后先拔出金属针,保留外套管行造影观察。

③若不能穿入闭塞的肝静脉,可直接自IVC肝后段向肝内穿刺,深度为3~5cm,探寻到肝静脉分支后行肝静脉造影,在肝内主要闭塞静脉的位置和形态得到显示后再行闭塞穿通术。

2. 经皮经肝与经颈静脉相结合途径行肝静脉开通术:该方法适用于经颈静脉入路穿通失败者,即在已建立了右颈静脉穿刺通道的基础上,再实施经皮经肝的操作。

①在透视或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肝穿针自右腋中线第8 、9 肋间或剑突下,行经皮右肝或左中肝静脉穿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BCS)是指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

我国多以下腔静脉隔膜闭塞型布加综合征多见,而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较少见。

文献报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

腔内介入治疗是BCS的首选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一、肝静脉阻塞型BCS的诊断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具有典型的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诊断较容易。

而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由于仅有门脉高压表现,没有下腔静脉高压表现容易误诊误治。

且肝静脉阻塞型BCS在我国并不常见,所以给此型BCS的诊断带来了困难。

肝静脉阻塞后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尤其是肝尾状叶肿大致肝后段下腔静脉受压形成的下腔静脉假性狭窄很容易误诊为下腔静脉真性狭窄而行下腔静脉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肝静脉闭塞或狭窄往往可通过B 超、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确诊,有条件的还可行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

B超检查时可发现肝静脉扩张,三支肝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

下腔静脉造影可发现肝静脉不显影,以Cobra导管超选肝静脉开口发现该处呈刀削状改变,有的呈乳头征,肝静脉不显影。

正位时下腔静脉肝后段往往有不同程度狭窄,变换角度或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可发现下腔静脉内径正常,为肿大的肝尾状叶压迫所致。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发现肝静脉呈膜状闭塞或节段性病变,但有一定的风险,需患者肝功能为Child A或B级时进行,最好是凝血酶原时间(PT)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方安全,往往选择在腔内治疗时同时进行。

磁共振血管成像系无创检查,有取代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的趋势,但其受MR配置、技术员水平和肝静脉条件的制约。

二、腔内治疗方法以往肝静脉阻塞型BCS常常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如肠腔转流、肠房转流、脾肾静脉分流和根治术等。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全文)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全文)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全文)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最初定义为由肝静脉阻塞导致的肝静脉回流障碍、肝脏淤血而产生的门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广义定义为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病理生理学定义为从肝小静脉到下腔静脉和右心房汇合处的任何部位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

布加综合征(BCS)分型:目前比较公认的分型为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始有布加综合征(BCS)的病例报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医学影像检査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大组病例(>100例)报道不断增多,国内各省市均有发病,但在黄淮流域较为多见,已成为常见病。

布加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明确。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经历了由外科手术向介入治疗转变的过程,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综合征(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尚无统一的介入治疗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

为了规范介入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和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经相关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希望对布加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本共识中所指布加综合征(BCS)为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CS)。

因本共识是相关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现有的文献报道制定,尚缺乏严格按循证医学要求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察结果资料的支持,因此,待相关的临床资料完善后,将进一步完善修订。

本共识包括术前诊断、介入治疗和术后处理三部分。

术前诊断一、临床主要表现1.肝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黄疸、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2.下腔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单侧或双侧反复发作或难愈性溃疡,已排除单侧或双侧髂静脉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躯干出现纵行走向、粗大的静脉曲张为下腔静脉阻塞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布加综合征的分型及介入诊断技术

布加综合征的分型及介入诊断技术

布加综合征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布加综合征的分型及介入诊断技术分型Ⅰ型,肝静脉阻塞型:约占10%~20%,肝静脉压达3.0~5.5kPa,肝静脉回流障碍,肝淤血增大。

(本人对25例BCS进行总结:肝静脉阻塞12例,占45% ,本组病例全部来自河南、山东、江苏一带,可能与全国、世界其他国家病例发病机理不同所致)Ⅰa型,主肝静脉梗阻,远心端扩张,占80%以上。

Ⅰb型,主肝静脉广泛性狭窄或闭塞,占10%左右。

Ⅱ型: 下腔静脉阻塞,约占50%~70%,本型主要为肝段下腔静脉阻塞,而主肝静脉一支以上通畅或副肝静脉代偿扩张及肝内小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形成。

Ⅲ型: 肝、下腔静脉阻塞型,约占20%~30%。

Ⅳ型: 肝内小静脉闭塞,少见。

介入诊疗技术:布加氏综合征(BCS)血管成形术主要是下腔静脉(IVC)成形术和肝静脉(HV)成形术,在做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开通之前一定要切记:多位置造影确定无大块血栓存在再去开通血管,如果有大块血栓存在要先置管溶栓治疗,融不掉的血栓进行支架置入覆盖、固定血栓,以防止急性大面积肺梗塞。

HV成形术:一般情况下认为整个肝脏只要有一支主肝静脉或副肝静脉通畅即可满足整个肝脏血液回流。

1. 经IVC途径HV成形术:经IVC入路是用破膜针逆行HV狭窄、闭塞段破膜之后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术。

此方法仅在少数主肝静脉狭窄或开口处隔膜薄弱者适用。

因HV和IVC的夹角较小导丝硬头或破膜针无法送抵破膜点或破膜成功后球囊无法沿导丝通过狭窄段。

2. 经上腔静脉HV成形术:经上腔静脉入路用破膜针逆行HV狭窄、闭塞段破膜之后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术。

此途径可使导丝通过夹角增大,球囊便于跟进通过狭窄段,但也有缺点,如果该病人合并有IVC闭塞,近心端较短,破膜针较难支撑,使破膜方向控制和刺入难度加大,甚至可造成针尖反弹而损伤心房壁。

合并IVC血栓的BCS的介入处理

合并IVC血栓的BCS的介入处理

对于陈旧性血栓(彩超显示高回声光 团),可用小球囊扩张(直径6-7mm),1 月后若血栓无变化再用大球囊分步扩张。
合并IVC血栓的BCS的治疗关键仍是对阻塞段的 处理。
避免一次性血管成形,预防血栓脱落导致致死性 肺栓塞,
故破膜后常予以小口径球囊导管(6-8mm)预扩 张形成一个小的通道。4周后再扩张到位。
布加综合征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一直以来 被作为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证而行传统手 术治疗,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对40例BCS 合并IVC血栓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并取 得良好效果。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5-67岁, 平均48岁。从出现症状到确诊1个月至20年, 平均41个月。
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表现(肝脾肿大、腹 水)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表现(胸腹壁静脉 曲张、双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或肿 胀)。
治疗方法
彩超、CT及造影等证实IVC (1)新鲜血栓且量少,先吸栓后,再行破膜、
扩张及支架植入 (2)广泛新鲜血栓,先留置导管溶栓,再行
二期扩张 (3)新鲜血栓,先采用小球囊扩张,二期再
用大球囊扩张 (4)陈旧性血栓,分期行球囊扩张
结果
10例下腔静脉新鲜血栓消失,病变段开通, 症状体征消失;
30例下腔静脉陈旧血栓病变段开通,一月左 右血栓明显缩小或消失;
无肺栓塞发生,1例溶栓过程中并发脑出血 致偏瘫。
方法一:下腔静脉置管吸栓+下腔静脉PTA+ 支架置入术
造影发现
下腔静脉 血栓
15MM球囊扩张病变段
BCS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下腔静脉血栓的处理
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病变段
直径约12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房间隔穿刺针 也称Brockenbrough 针。共有两种类型,一种为j型套管针, 即金属针外套一条Teflon导管,另一种为 全金属针,其针长和针型与前一种相似,
2、导丝的硬端及支持球囊导管的金属芯。 此种器械需与相应的导管配合使用,但 只适用于走行较直或膜性病变。安全性 较差。
2、大肝静脉阻塞及病因
大肝静脉阻塞常由肝静脉血栓或肝静脉 下腔静脉入口的膜性病变引起。欧美国 家多见。骨髓异常增生症,抗磷脂综合 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蛋白缺 乏,S蛋白缺乏,抗凝血酶缺乏,以及口 服避孕药,肿瘤、妊娠等病因较常见。
3、下腔静脉阻塞及病因
下腔静脉阻塞主要由下腔静脉膜性狭窄 或闭塞(MOVC)血栓形成,尾叶增大 压迫等因素造成。其中以MOVC较多见。 MOVC主要见于日本、中国等国家。日 本报告40%――80%BSC为MOVC型; 中国汪忠高考报道432例BSC中,MOVC 占43%.Hirooka和Simson认为胚胎早期 下腔静脉发育异常导致MOVC形成;而 kage认为MOVC是静脉血栓机化后改变。 因此,有关MOVC形成机制尚有争议。
II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伴三支肝静 脉闭塞;
III 型 : 下 腔 静 脉 肝 后 段 膜 性 闭 塞 , 伴 下 腔静脉节段性狭窄,三支肝静脉闭塞。
IV型:肝静脉闭塞而无下腔静脉受累。
临床诊断
BCS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据其临床表现 和影象学检查等。
1. 临床表现
(1)、肝静脉阻塞型:主要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肝大、腹痛(胀)、腹水等。
1974年日本Eguchi首次应用Forgarty球 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膜性狭窄型BCS获 得成功,从而开辟了非手术方法治疗 BCS的新途径。1981年山田首次运用 Gruntzig球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节段性狭 窄型BCS;1983年Jeans首次运用 Gruntzig导管扩张治疗肝静脉阻塞型 BCS;1989年Lois报道经皮肤肝途径再 通和扩张肝静脉。同年Tajako运用PTA 治疗肝移植的肝段下腔静脉狭窄病人。
(优选)布加综合征的介入 治疗BCS
现在BCS的涵义明显扩展,目前多采用 Ludwig提出的概念:发生在肝脏与右心 房之间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 及其所产生的相应临床表现。
临床概述
发病情况
BCS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病因、 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等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欧美国家多由肝静脉血栓引起,并多有明确的 基础病因,如骨髓异常增殖症,口服避孕药及 肿瘤等。临床表现多为肝大、腹痛、腹水等; 而亚洲及南非等国家,多由下腔静脉膜性闭塞 (MOVC)所致,多无明确病因,临床上除有 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 等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与分型
BCS主要病理变为发生肝脏与右心房之 间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的膜性或 节段性阻塞。
Suriura分型Sugiura将BCS分为四种类型, 五种表现 :
Ia : 下 腔 静 脉 肝 后 段 膜 性 闭 塞 , 至 少 有 一支肝静脉开放;
Ib : 下 腔 静 脉 肝 都 段 膜 性 闭 塞 , 三 支 肝 静脉均闭塞。
禁忌症
腔静脉内存在游离血栓者是PAT的绝对 禁忌症。
ES治疗的适应症
主要适应于PTA疗效布满意和PTA后再 狭窄或再阻塞者,特别是下腔静脉和 (或)肝静脉节段闭塞及下腔静脉膜性 闭塞合并腔内血栓形成者。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TIPSS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并发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及难治性腹水的下列各种类型BCS。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 随 着 血 管 内 支 架 (Endovascular Stent,ES)的问世和发 展 , 特 别 是 1985 年 Gianturco 型 ES 的 开 发,为BCS的ES治疗技术的实施和发展 创造了条件 。1986年Charnsangavej首 次报告应用ES治疗腔静脉阻塞;1990年 Furui 应 用 Gianturco 型 ES 治 疗 下 腔 静 脉 狭窄型BCS,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小肝静脉广泛狭窄或闭塞; (2)、肝静脉成形术不能或失败; (3)、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实施介入 治疗后上述并发合并症仍无好转者
禁忌症
急性BCS和肝肾功能明显障碍者。
特殊介入器械
(一) 穿通闭塞血管的器械
肝静脉和(或)肝后下腔静脉闭塞的 穿通术是此类BCS介入治疗成功与否的 前提和关键环节。但目前国内外尚无专 用血管穿通器械。
(2) 、下腔静脉阻塞型:双下肢水肿, 双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皮肤 溃疡及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3)、若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有阻塞, 则将同时出现上述两方面的表现。
2、临床诊断 超声是诊断 BCS的首选方 法。 血管造影是诊断BCS的“金标准”, 可对BCS做出最终诊断。
介入简史与概况
长期以来,BCS在临床治疗上一直缺乏 安全有效的方法。内科治疗可暂时缓解 症状。传统的外科治疗尽管有治愈的可 能,但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高(20%40%)和复发率高等原因在应用中受到 限制。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项专门治疗门
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1992年Rossle首次采用TIPSS技术治疗 BCS。
适应症与禁忌证Biblioteka 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类型的BCS均可作 为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而无绝对禁忌证。
PTA的适应症
(1)、多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膜性病变; (2)、部分下腔静脉局限性阶段性病变; (3)、拟行ES治疗放入各类BCS; (4)、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或再闭塞者; (5)、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 窄者。
BCS高发于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等。 近年,BCS确诊病人逐年增加。
病变类型与相关病因
1、小肝静脉阻塞及病因
小肝静脉阻塞型BCS亦称为肝静脉广泛 阻塞性疾病(HVOD)常见于非洲及印 度。小肝静脉闭塞主要由摄入肝细胞毒 素所造成,包括吡咯生物碱,硫唑嘌呤 及乌坦,氮疥,乙醇等药物。肝区放射 治疗亦可造成小肝静脉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