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心理学:研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
2、发展心理学:探讨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3、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人际关系。
4、临床心理学:主要针对心理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5、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这可以是自然观察,即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观察;也可以是控制观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进行。
2、实验法控制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受限;现场实验更接近真实情境,但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4、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单个个体或少数几个个体的情况,以获取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三、感知觉1、感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知觉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3、错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五、记忆1、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大学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2024年修订
大学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2024年修订一、课程名称:大学心理学基础课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神经系统与感觉觉知2.1 神经元与神经传递2.2 感觉觉知过程2.3 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3. 认知与记忆3.1 认知过程及其心理学模型3.2 记忆的构成与过程3.3 认知与记忆的发展与异常4. 情绪与动机4.1 情绪的分类与表达4.2 情绪与健康关系4.3 动机的概念与类型5. 人格心理学5.1 人格理论及其分类5.2 人格与个体差异5.3 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6. 心理治疗与咨询6.1 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6.2 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6.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7. 社会心理学7.1 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过程 7.2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7.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8. 应用心理学8.1 工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8.2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策略8.3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8.4 健康心理学与心理辅导四、教学方法:1. 授课形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2.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实验示范等。
3. 学习任务:课堂学习、课后阅读、实践作业等。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笔试。
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课程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李明)2. 《认知心理学》(作者:张华)3. 《人格心理学概论》(作者:王志)4.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刘晓)5. 《应用心理学导论》(作者:陈宇)七、参考文献:1.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2. Freud, S. (1915). The unconscious. In J. Strachey (Ed. & Trans.),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4, pp. 159–215). London, UK: Hogarth Press.3. Piaget, J. (1963).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Piage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Vol.1).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3), 176-186.4. Skinner, B. F. (1953). 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Macmillan.八、备注:本大纲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订,如有更改,以教务处最新发布的修订版为准。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心理学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2. 掌握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及其相关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 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心理活动的关系-感觉与知觉的心理机制-运动控制与协调-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基础3. 认知心理学-思维与决策的心理过程-注意与意识-知觉与记忆的心理机制-语言与推理4. 发展心理学-婴儿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与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人的心理发展-生命周期的心理特点5.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评估-人际关系与社会互动-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6. 应用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与工作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司法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2. 实践法:通过心理测量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思考和交流。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报告:学生撰写心理学相关文章或进行学术研究报告,评估其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题。
六、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李四2. 《生理心理学》张三3. 《认知心理学》王五4. 《发展心理学》张六七、参考资料:1. 《心理学百科全书》2. 《心理学研究方法》3. 《心理学实践与应用》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仅供参考。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在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态度,特制定本课程大纲。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正面积极的情绪态度。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升抗逆能力。
3.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5. 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
- 探讨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介绍常见心理问题和预防方法。
2. 情绪管理与调适-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绪对心理、生理的影响。
-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思维等。
3. 压力管理与应对- 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
- 培养学生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
4. 管理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提供解决冲突、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5. 自我认知与发展- 探索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提供自我发展的指导和学习方法。
6. 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提供常见心理问题的预警信号和干预措施。
-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意识。
四、课程教学策略1. 学生参与为主-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与体验- 课程设置实践任务,例如情绪管理练习、人际关系沟通实践等,提供实践机会。
4. 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应对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评估与调整1. 定期测验- 定期进行课程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适用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
让学生熟悉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临床、管理、社会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讲解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阐述心理学的任务,即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实践服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3、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的转变。
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二)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讲解感觉的概念、种类和特性,如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举例说明感觉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知觉阐述知觉的概念、特性和种类,如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分析知觉误差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记忆介绍记忆的概念、过程和种类,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讲解记忆的规律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课程适用于各专业学生,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提高心理防范意识。
-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 学会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 能对他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2. 教学内容2.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2 心理素质培养- 自我认识与接纳- 情绪管理- 压力应对- 人际沟通与交往2.3 心理调适方法- 放松训练- 积极心理疗法- 心理排解技巧- 心理咨询与辅导2.4 心理疾病识别与预防- 常见心理疾病类型及表现- 心理疾病的成因与预防- 心理疾病的支持与康复2.5 心理素质拓展- 创新思维与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 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素质。
- 心理测试:了解自身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课程考核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50%)的方式进行。
4.2 考试内容期末考试包括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心理素质培养、心理调适方法、心理疾病识别与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4.3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5.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312心理学大纲2024
心理学大纲2024目录1.导论2.发展心理学3.认知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5.人格心理学6.心理测量与评估7.精神病理学8.心理治疗与干预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伦理负责•主要领域和应用2. 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老年发展心理学•跨文化发展心理学3.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感知•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推理•语言与沟通•决策与问题解决4. 社会心理学•自我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群体和集体行为•社会认知与认知偏差•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5. 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人格心理的性格特质•人格与情绪•人格发展与变化•人格心理与心理健康6. 心理测量与评估•测量与测验•心理评估方法•阈值与准确性•积极心理学的测量•测量与评估工具的应用7. 精神病理学•精神障碍与症状•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理学与社会•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8. 心理治疗与干预•治疗方法和治疗师的角色•心理治疗的流派和理论•心理治疗的技术和策略•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心理治疗与患者自我管理以上为《心理学大纲2024》的概要。
本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内容,并为未来深入学习该学科提供指导。
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各方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到心理学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并培养相关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2024年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相关参考内容一、认知心理学1. 概念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和模型构建法;-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2. 知觉和注意:- 知觉的定义、流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感知阈限、注意机制和心理构建等;- 注意的定义、类型和作用,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等。
3. 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如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念学习等;- 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4. 思维和语言:- 思维的定义、类型和内容,如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
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和实验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如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
2. 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身体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身体特征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形成和自我概念的建立等;- 青少年社会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如同伴关系的意义、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社会认同的发展等。
3. 成人发展:- 成人生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如中年危机理论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等;- 成人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问题,如职业发展、婚姻关系和自我身份的建立等。
三、社会心理学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如亲密关系、社会支持和队伍合作等;-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恋爱关系等。
2. 社会认知和社会感知:-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社会知觉、社会比较和自我认同等;- 社会感知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印象形成、偏见和归因等。
3. 群体行为和领导力:- 群体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如合群行为、归属感和群体决策等;- 领导力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权力、魅力和情绪智力等。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
2、实验法:控制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被试的心理状况。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心理测验工具对被试进行测量。
二、感觉与知觉(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二)知觉1、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
选择性:在众多刺激物中,选择出某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刺激物作为背景。
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记忆的过程1、识记:通过反复感知,使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2、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使其不遗忘。
3、回忆或再认: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三)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对事物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对概念、公式、规律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情绪体验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在 1 秒以内。
中小学心理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心理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目的
本文旨在制定统一的教育大纲,用于指导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心态。
内容
一、教育目标
通过中小学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该课程分为以下三大模块:
1. 自我认识模块
该模块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研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培养自我控制和组织能力
- 学会制订研究计划和时间管理
2. 社会交往模块
该模块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研究基本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技能- 了解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
- 能够正确认识家庭、同学、师长关系3. 情感发展模块
该模块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研究正确的情感管理方式
- 吸收正面、积极的能量
- 能够应对挫折和压力,增强抗压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交流和互助
2. 游戏、故事、音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情感体验
3. 课堂案例分享、反思和演练
四、考核方式
通过日常表现、小组讨论,研究笔记和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估和考核。
结论
中小学心理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认知、健康的心态和个人发展。
通过制定统一的教育大纲,指导中小学心理教育,有助于优化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2024 心理学大纲
2024 心理学大纲一、导论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二、认知心理学 1. 信息加工理论 - 感知和知觉的基本过程 - 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 - 思维和推理的过程2.学习与记忆–古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记忆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原因和防范策略3.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组织和理解–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比较三、发展心理学 1. 儿童发展 - 儿童认知和感知的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性别认同和角色形成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身体和性别发育–青少年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3.成人发展–中年危机和生涯发展–老年人认知和情感变化–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四、社会心理学 1.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 社会认知和情感的作用 -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社会支持和人际冲突解决2.领导与影响–领导理论和风格–影响和说服的机制–领导力的发展和培养3.集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群体决策和合作–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后果五、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 1. 精神障碍和心理治疗 - 常见精神障碍和病因分析-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 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2.应激与适应–应激的类型和反应–应对和适应的方式–应激管理和心理韧性的培养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组织文化和领导行为–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的预防六、实验与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 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 -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问题2.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样本选择–量表的设计和信效度检验–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解读3.观察和个案研究–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的特点–个案研究的设计和分析–观察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综上所述,本文档概括介绍了2024年心理学的大纲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以及实验与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100个教学大纲
心理学100个教学大纲心理学100个教学大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人类内心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心理学100个教学大纲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探讨神经科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介绍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认知心理学: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人类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
4.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变化,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5. 人格心理学: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
6.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第二部分:应用心理学7. 临床心理学: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
8. 教育心理学: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评估和教育咨询等。
9.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等问题,包括招聘、培训和员工激励等。
10. 健康心理学:探讨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介绍心理健康的评估和促进方法。
11.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包括运动心理训练和压力管理等。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12.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13. 调查研究和问卷设计:探讨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技巧,包括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14. 观察和访谈技巧:介绍观察和访谈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数据收集的质量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58]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二○○二年一月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
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一)社会问题(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二)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三)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三、考核知识点(一)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1.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学校心理学的性质(二)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三)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1.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2.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3.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四)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2.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3.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4.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五)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1.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者2.德育工作的辅导者3.学生学习的辅导者4.学生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六)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2.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3.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心理预防的含义2.心理咨询的含义3.行为矫正的含义4.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二) 领会1.学校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2.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1)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2)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3)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3. 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2)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3)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三) 应用1.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章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了解学校心理发展的历程。
本章的重点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历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一)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二)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一)培训与证书颁发(二)文献(三)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四)组织的发展第三节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一)文献(二)会议(三)职业的发展(四)组织的发展第四节学校心理学的繁荣期(一)学校心理学组织的发展(二)学术文献(三)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三、知识考核点(一) 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1.义务教育的实施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儿童的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2.诊所和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3.早期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4.早期的组织和培训5.重要的贡献者(三) 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1.培训和证书颁发2.文献的涌现3. 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4. 组织的发展(四)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1.学术文献的不断增多2.会议的增多3.职业的发展4.组织的发展(五) 学校心理学的繁荣期1.组织的发展2.学术文献的增多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学校心理学在历史上的服务范围体系2. 七十年代以来学校心理学从业者的作用和职责的主要变化(二) 领会1. 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1)义务教育的实施(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儿童的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2. 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2)诊所和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3)早期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4)早期的组织和培训(5)重要的贡献者(三) 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1)培训和证书颁发(2)文献的涌现(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4)组织的发展3.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1)学术文献的不断增多(2)会议的增多(3)职业的发展(4)组织的发展(1)组织的发展(2)学术文献的增多(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四) 应用1. 阐述在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方面学校心理学家应达到的要求。
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和系统观,了解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了解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和数据收集方法,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和系统观。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与系统观(一)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二)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二)横断研究(三)时间序列研究第三节数据收集方法(一)观察法(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测验法第四节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二)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三、知识考核点(一) 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1.发展的含义2. 个体发展的动因(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二) 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1.系统与系统方法2.发展性系统理论3.家庭系统4.学校系统(三) 学校心理学研究类型1.纵向研究及其特点3.时间序列研究及其最常见的几种变式(四) 数据收集方法1. 观察法(1)观察的类型(2)观察的设计(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2. 访谈法(1)访谈法的类型(2)访谈法的设计(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3. 问卷法(1)问卷的设计(2)常见的问卷类型(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4. 测验法(1)心理测验的类型(2)测验法的实施(3)我国常见的测量工具(五)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 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及其特点1.定性资料的整理与编码2.定性分析的步骤(二) 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1.多元回归2.典型相关3.判别分析4.路径分析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发展的含义2.个体发展的动因3.心理动力理论4.认知理论5.系统与系统方法6.心理测验的种类7.我国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二) 领会1.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2.发展性系统理论3.纵向研究及其特点4.横断研究及其特点5. 时间序列研究及其最常见的几种变式(1)准实验设计(2)多因素设计(1)观察的类型(2)观察的设计(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6. 访谈法及其特点(1)访谈法的类型(2)访谈法的设计(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7. 问卷法及其特点(1)问卷的设计(2)常见的问卷类型(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8.测验法及其特点(三) 应用1.举例说明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举例说明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第四章学校心理学中的测量与评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心理测量的特性,了解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心理评估的模式与原则,了解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行为评估技术。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心理测量的特性、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心理评估的模式与原则。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一)心理测量的特性与种类(二)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三)心理评估的模式和原则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三)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第三节人格测验(一)艾森克人格问卷(二)儿童人格调查表(三)青年人格调查表(四)NEO人格问卷(五)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四节行为评估(一)儿童行为核查表(二)儿童行为评价系统三、知识考核要点(一) 心理测量的特性与种类1.心理测量的特性2.心理测量的种类(二) 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1.标准化测验2.信度3.效度4.常模(三) 心理评估的模式和原则1.心理评估的三种模式2.心理评估的原则(四) 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五) 人格测验1.艾森克人格问卷2.儿童人格调查表3.青年人格调查表4.NEO人格问卷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六) 行为评估1.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2. 行为评估所使用的测量工具(1)儿童行为核查表(2)儿童行为评价系统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心理测量2.选择心理测量工具应考虑的要素(1)标准化测验(2)信度(3)效度(4)常模3.心理评估的模式(1)医学模式(2)多元模式(3)整合模式4.智力的含义(二)领会1.适用于中小学生的代表性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2.人格测验(1)艾森克人格问卷(2)儿童人格调查表(3)青年人格调查表(4)NEO人格问卷(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3.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4.儿童行为核查表5.儿童行为评价系统(1)自我报告量表(2)父母评价量表(3)教师评定量表(4)学生观察系统(三)应用1.阐述心理评估应遵循的原则2.举例说明心理评价系统的应用第五章行为分析与矫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了解行为矫正的程序与原则,了解行为改变的测量与分析以及行为矫正的主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