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疾病防治
最新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精品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1 主要原因营养因素。
奶牛主要是由于以下营养因素引起繁殖障碍。
能量不平衡是导致奶牛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指机体无法摄取充足的能量或者能量处在负平衡状态;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蛋白质,是由于高含量蛋白会导致机体血液中的尿素水平升高,严重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体内激素发生紊乱,如黄体酮含量减少等,都会引起繁殖障碍。
另外,高蛋白水平还会促使能量负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加重。
气候和环境因素。
奶牛发生繁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奶牛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容易发生热应激,从而导致机体受胎率下降,并容易发生流产或者胚胎死亡。
疾病因素。
一般来说,奶牛繁殖系统中任何器官发生病变都会对其繁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疾病会导致机体的生殖环境发生变化。
例如,奶牛患有卵泡囊肿、阴道炎或者子宫颈炎等疾病,都会影响体内胚胎的发育或者胎儿的出生。
2 类型及症状隐性发情。
奶牛任何年龄段都能够出现隐性发情,通常能够达到13%左右。
这种牛奶通常产后经过大约40天才能够出现第一次发情,且此时即使卵巢上存在发育的卵泡,也能够正常排卵,但只表现出非常微弱的发情症状,不会出现明显爬跨,且外阴部分泌少量黏液。
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气候炎热的夏天或者气候寒冷的冬天会表现出更加不明显的发情,往往发生误情失配。
但随着奶牛产后时间的不断延长,会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发情症状。
屡配不孕。
可生育奶牛中大约有15%容易表现出该症状。
病牛主要症状是排卵障碍和胚胎早期死亡。
排卵障碍,又可分成排卵延迟和不排卵,其中不排卵病牛的发情周期基本正常,且卵泡能够发育达到最大体积,但无法排卵,接着成熟的卵泡会逐渐退化和闭锁,变成闭锁卵泡。
胚胎早期死亡,是指奶牛成功受孕后胚胎在10~35天内发生死亡,临床上病牛主要表现出不规则发情。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前言奶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之一,而奶牛的乳制品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奶牛的繁殖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一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却经常会让奶牛养殖者头痛不已。
本文将介绍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产后恶露不净产后恶露不净是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它会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恶露不净母牛排尿困难,产后恶露排出不完全,而且过多,颜色暗红,味道恶臭。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牛舍环境要干燥,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细菌滋生。
二、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感染母牛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产后恶露排出异常,而且时间长。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保持牛舍环境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三、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乳制品质量。
1. 症状乳腺炎母牛乳房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甚至呈现淡红色。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反复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须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要配合食疗,给予牛群充足的维生素E、叶酸。
•长期进行繁殖计划管理: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都要仔细记录,同时加强对奶牛的营养、生产能力的调节和管理。
四、反应性性病反应性性病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是由螨虫引起的。
1. 症状反应性性病母牛性欲不振,配种和发情的次数减少。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常见的乌头碱、伯氨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应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奶牛繁殖障碍是指影响奶牛正常繁殖能力的各种疾病和因素。
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
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障碍、疾病、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等。
生理障碍是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情障碍是指由于内分泌失调和生殖器官
病变等原因造成的发情周期异常,导致受精能力下降。
青春期延迟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障碍,多由于营养不良或生长发育异常引起。
妊娠障碍也是奶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因素,包括
受精卵移行受阻、胚胎停育或早期胚胎流产等。
疾病是奶牛繁殖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的疾病包括子宫炎、生殖系统感染、泌
乳干扰等。
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繁殖系统疾病之一,可导致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受精
卵受阻、胚胎停育等。
生殖系统感染常导致受精效率下降和胚胎流产。
而泌乳干扰(lactation disorders)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房炎症和泌乳过多都可影响奶牛正常的发情和受精。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奶牛繁殖的重要因素。
高温环境是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高温可影响奶牛发情、受精和胚胎着床等。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质量不好、饲喂不均衡等都会影响奶牛的发情和生殖能力。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繁殖障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
理制度,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科学的饲喂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
要注意环境的调控,避免高温环境的出现,为奶牛提供凉爽的休息和饮水场所。
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及
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奶牛繁殖的影响。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农场中常见的家畜动物,它们主要用于生产牛奶。
奶牛也会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了解奶牛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养殖户是非常重要的。
一、常见疾病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会导致奶牛的乳房发炎,造成奶牛产奶量减少,奶质下降甚至完全不能产奶。
乳房炎的主要症状是乳房肿胀、发热、疼痛以及奶水变质。
乳房炎的引起原因有细菌感染、环境卫生不佳、乳房受伤等。
2. 肠道疾病奶牛的肠道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和胃肠炎,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下降、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肠道疾病主要由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细小病毒等。
3. 繁殖系统疾病奶牛的繁殖系统疾病包括子宫炎、乳房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生育能力下降、生殖器官发炎、不孕等症状。
繁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
二、防治方法1. 营养合理保证奶牛的合理饲养和饲料供给是防治奶牛疾病的关键。
奶牛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健康和生产,合理的饲养和饲料供给可以提高奶牛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 疫苗接种定期给奶牛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奶牛疫苗包括乳房炎疫苗、肠道疾病疫苗、繁殖系统疫苗等,这些疫苗能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3. 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的干燥、通风和卫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
干燥的环境可以减少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通风可以排除臭气和病原体,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在日常饲养中要定期清理牛舍、清洁饮水和饲料槽,保持牛舍的卫生。
4. 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监测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奶牛的饮食、粪便、体温和行为等情况来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5. 合理用药当奶牛患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但是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和残留问题。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奶牛繁殖障碍是指在奶牛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不孕、流产、难产等症状。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奶牛的繁殖效率和生产力,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了解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因1. 饮食因素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与奶牛的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会影响到奶牛的繁殖功能,导致不孕或难以怀孕。
过度喂食、饲料单一、不合理的饲养管理等也会使奶牛出现繁殖障碍。
2. 环境因素养殖环境的恶劣条件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理状况,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
高温、高湿度、不良气味、噪音等都会使奶牛出现压力反应,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生殖障碍的发生。
3. 疾病因素奶牛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如乳腺炎、子宫炎、血源性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奶牛的不孕、流产等问题。
妊娠中毒、产后感染等也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原因。
二、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中,应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防止因为饮食不良导致的繁殖障碍。
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食;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洁饮水设施,保证奶牛的饮水质量。
2. 良好的养殖环境对于奶牛的养殖环境,要保持室内通风、采取降温措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过度的噪音和异味等对奶牛的影响,保证奶牛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3. 预防疾病做好奶牛的疫病防控工作,保证奶牛的健康。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注意减少奶牛的压力,避免过多的劳累,对奶牛进行合理的放牧管理。
4. 合理选配种牛选配种牛时要选择高产性、良好生殖力的种牛,并注意种牛的遗传背景,减少遗传繁殖障碍的风险。
5. 科学繁殖管理在奶牛的繁殖管理上,要做好预配种前、怀孕期和产后的护理工作,保证奶牛的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孕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奶牛的流产等问题的发生。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9篇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奶牛是农民朋友们经常养殖的一种家畜,其产出的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奶牛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牛奶的品质和产量。
了解奶牛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奶牛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乳房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乳房炎会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奶牛还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奶牛还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炎症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奶牛的这些主要疾病呢?首先要做好的是预防工作。
在日常养殖中,要保持奶牛圈舍的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秽物。
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其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提高其免疫能力。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对于乳房炎这样的常见疾病,可在日常养殖中加强对奶牛乳房的清洁和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要注意合理配饲,避免饲料过于粗糙,定期检查饲料是否发霉变质。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的环境,以减少病原体传播。
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要定期检查奶牛的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情况,避免患上感染性疾病。
当奶牛确实患上了疾病时,我们也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一般的轻微疾病,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对于严重疾病,要请兽医进行诊断,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正规的兽医药品,避免使用劣质药物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对奶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要注意对患病奶牛进行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健康奶牛。
浅析奶牛围产期疾病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奶牛围产期疾病因及防治措施奶牛在围产期由于受分娩应激的影响,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一些与分娩有密切关联的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常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被迫淘汰,给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本文对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难产、产后瘫痪、子宫脱出、酮病等常见的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措施。
1子宫内膜炎1.1病因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
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雷氏变形杆菌及毛滴虫等。
奶牛围产期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分娩或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产后护理不当引起病原体感染。
当奶牛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VE、VA和微量元素硒、碘,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产后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会增高。
此外,胎衣不下、子宫脱出、难产、产后瘫痪等疾病,都可继发子宫内膜炎。
1.2预防注意对妊娠奶牛的饲养管理,营养应全面、平衡,运动量要充足。
临产及产后,及时对牛舍、牛床、阴门进行消毒;助产时注意操作人员手臂及器械的消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尽可能避免发生机械性损伤。
对患有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产科疾病的奶牛及时处理,防止继发子宫内膜炎。
药物预防,产后投服益母宫康净250~500g,1~2次/d,连用3~5次。
1.3治疗临床上常用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有抗菌消炎、激素、防腐类药物。
0.1%~0.3%高锰酸钾200~300mL,加温到40℃左右冲洗子宫,同时用手通过直肠按摸子宫,使子宫冲洗干净,冲洗后取青霉素160万u和链霉素100万u溶于无菌水100mL,1次注入子宫,或投入土霉素2g。
对病程较长、子宫壁肥厚、含有脓性分泌物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配合肌注乙烯雌酚20mg,促使子宫收缩。
患牛出现全身症状时,及时补液、强心、利尿,同时应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胎衣不下2.1病因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
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
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在奶牛繁殖工作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奶牛生殖道疾病、内分泌紊乱及胎产病等。
1 生殖道疾病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
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
同时,使卵巢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造成不孕,常见的生殖道炎症如下:1.1 子宫内膜炎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1.1.1 症状: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
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千痂。
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
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1.1.2 防治: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
对于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注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注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
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Y a n g z h i j i s h u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奶牛的疾病防治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疾病防治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是检验奶牛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必须加强对奶牛疾病的防治,确保奶牛健康生长,从而增加牛奶的产量与品质,为养殖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本文围绕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1、奶牛呼吸系统疾病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由于牛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的粉尘量过大,有害气体和病毒大量聚集,极易引起奶牛呼吸系统感染,导致奶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奶牛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奶牛成批死亡。
(1)肺结核病这是一种慢性的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感染导致。
奶牛感染此病后,多个器官组织都会出现肿大的肉芽,一些结节组织也会出现钙化和坏死的症状。
奶牛会在染病后变得越来越瘦,而且咳嗽不止,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注意清理并保持好牛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
二是应采取提前预防的措施。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对饲养环境的监测,加强牛舍的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清洁,按计划对奶牛进行检疫和防疫,严防传染源输入,控制疫情向外传播。
三是准确治疗。
奶牛一旦感染此病,应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对无治疗价值的舍弃,有治疗价值的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异烟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或添加饲料中喂服。
(2)胸膜肺炎这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奶牛常见疾病,病菌主要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
奶牛在染病后的症状主要有,咳嗽不止、日渐消瘦、食欲不振、反刍异常等,体温也会出现升高现象。
但有的病牛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使此病的诊断比较困难。
此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有时也会转化成慢性型。
此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工作做好了,可避免此病的发生。
一是必须禁止从疫区引进奶牛。
二是要对奶牛进行严格检疫和免疫接种。
三是常态化地清理牛舍的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病毒的含量。
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分类、诊断及防治
90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分类、诊断及防治赵福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063300)目前我国许多奶牛场由于奶牛繁殖疾病造成奶牛繁殖性能降低,经济效益降低。
因此,正确分类、诊断和防治奶牛繁殖疾病,对奶牛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主要繁殖疾病包括: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胎衣不下。
1卵巢疾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奶牛常见的卵巢疾病包括卵巢囊肿和持久黄体。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其中前者的发病率为后者的2倍还多。
1.1卵泡囊肿1.1.1分类:卵泡囊肿是卵泡发育成熟后不排卵而长期存在,卵泡不断分泌雌激素,有些患牛表现为持续发情,称为“慕雄狂”[1]。
1.1.2诊断:直肠触诊一侧或两侧卵巢上有一个或数个卵泡,若卵泡液体感强烈,直径在2.5cm以上,可持续10d以上,患牛发情无规律,表现为持续性发情,即可临床确诊为卵泡囊肿。
1.1.3治疗:激素疗法是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简单有效。
①GnRH,1次肌肉注射1000IU。
②LRH-A3,1次肌肉注射50~ 100μg,连用1~4d,配合肌肉注射100mg黄体酮。
③孕酮,1次肌肉注射50~100mg,连续14d,总量为750~1000mg。
④PGF2α,1次肌肉注射5~10mg。
⑤HCG+地塞米松,1次静脉或肌肉注射10mg,隔日1次,连用2~3次(应用其他激素无效的家畜可以试用)。
1.2黄体囊肿在奶牛排卵后或卵泡不排卵,在LH的作用下,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增生,形成直径大于3cm的黄体,并分泌孕酮[1]。
1.2.1诊断:黄体囊肿一般存在于单侧卵巢,直径5.3cm以上;囊肿黄体壁厚,内有大量液体。
囊肿黄体存在超过20d,母牛一般不表现发情,体内雌激素浓度低,孕酮浓度高。
1.2.2治疗:用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溶解黄体。
①PGF2α及其类似物,1次肌肉注射5~10mg。
必要时7~10d后再注射1次。
②催产素,1次肌肉注射100U,每日2次,总量不超过400U。
2生殖道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奶牛常见的生殖道疾病主要是子宫炎,发病率在20%~40%之间。
奶牛繁殖疾病与防治
过正常时间而不消失,使发情周期停止或不 发情。
2. 卵巢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组织
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排出,形成持 久卵泡。
3. 卵巢机能不全及减退是指有发情症状,但不
排卵或排卵而无发情症状。
第三十页,课件共50页。
持久黄体
原因:母牛排卵时受不良因素的刺激,如惊 吓、驱赶、打斗、饲料营养缺乏等。
第三页,课件共50页。
问题的提出
(二). 据美国估计,大约有14%的母牛从 来不产犊,奶牛的不孕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 约达4~5亿美元。 据中国奶牛协会统计,我 国乳牛繁殖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国家,可达 15~20%。按不孕的病因分,以子宫内膜炎 引起的不孕牛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达 50.62%;次之为卵巢疾病,占40.74%,而 且该病以持久黄体最普遍,占20.37%。
第三十五页,课件共50页。
Ovaries on Day 2 of the Estrous Cycle. The left ovary shows a corpus hemorrhagicum (red) which has a soft consistency, as well as a corpus albicans (yellow) which has a firm/dense consistency. Legend: 1 = follicle 4 = regressed corpus luteum 5 = stroma.
Legend:1 = follicle, 2 = corpus hemorrhagicum, 4 = corpus albicans / atreticum, 5 = stroma.
第三十八页,课件共50页。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奶牛繁殖障碍指的是奶牛在配种,受孕,分娩等繁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奶牛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来自于配种和管理的问题。
以下是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一、常见的奶牛繁殖障碍及原因1.卵巢囊肿:它是由于卵巢病变而形成的。
当卵巢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时,将影响雌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2.卵泡发育不良:它主要表现为奶牛排卵周期延长、黄体形成不良或不成熟。
这可能与牛群中营养不良、年龄过大或疾病感染有关。
3.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是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内分泌失调是由肾上腺、卵巢、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体内某些腺体功能障碍引起的。
4.营养不良:这是另一个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奶牛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肌肉消瘦等。
5.生理性因素:供应不足的水和食物、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运输和环境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生理性因素的繁殖障碍。
1.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水源干净,食物营养充足,光线适宜,避免过度运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
2.注重营养管理:为了保证奶牛健康和正常的繁殖功能,必须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
检查饲料的品质,根据奶牛的要求进行营养平衡调节。
3.规范的配种和管理:配种季节应选在春季和夏季,保证配种的时间和方法都是标准的。
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兽医检查和注射疫苗等操作程序管理奶牛。
4.药物治疗:当奶牛出现繁殖障碍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但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兽医指示使用,并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免出现过敏或其他副作用。
总之,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效益,更可能导致肉质和奶制品的质量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预防和控制,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但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奶牛常常容易患上一些疾病。
以下是奶牛常见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预防乳房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对奶牛进行乳房清洁和消毒,对乳房有异常的奶牛要及时隔离和治疗,同时要保持奶牛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2. 饮食性疾病:奶牛因饮食不当易患疾病,如饥饿性胃炎、酸中毒等。
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是合理配料,定期检测饲料品质,适量给予高质量的饲料,并保证奶牛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合理。
3. 消化系统疾病:奶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瘤胃酸中毒、胃留服等。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饲喂和管理,如定期分妥喂养,适量添加酸碱盐,提供充足的饮水等。
4. 呼吸系统疾病:奶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乳突炎、气管支气管炎等。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加强疫苗接种,合理消毒等。
5. 繁殖系统疾病:奶牛常见的繁殖系统疾病有子宫炎、子宫脱垂等。
预防繁殖系统疾病的方法是定期对奶牛进行常规检查,加强疾病预防接种,白天操场喂养。
6. 脚和蹄疾病:奶牛常见的脚和蹄疾病有蹄间浸泡病、蹄炎等。
预防脚和蹄疾病的方法是保持干净的环境,定期修剪和清洁蹄壁,定期喷洒药液消毒等措施。
7. 传染病:奶牛容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
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动物隔离管理,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等。
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饲养过程中要注重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卫生和饲养管理的良好水平。
对于奶牛常见的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加强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做好疾病防控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奶牛患病,促进奶牛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但是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奶牛常常会患上各种疾病。
以下是奶牛常见的主要疾病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乳房炎会导致奶牛乳房肿胀、发热、乳汁发生变化等症状,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力。
预防乳房炎的方法包括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避免奶牛受到伤害,定期为奶牛进行乳房清洗和消毒,并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2.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引起奶牛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症状为奶牛腹泻、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
预防病毒性腹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并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
3. 肺炎:奶牛易患上肺炎,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鼻塞等。
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保持牛舍的通风良好,避免奶牛受到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影响,及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注射。
4. 肠道寄生虫感染:奶牛经常会受到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导致消化不良、便血、贫血等症状。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定期进行驱虫、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疾病,奶牛还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如乏力症、眼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处理。
为了降低奶牛患病的风险,养殖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保持牛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养殖牛只要做好定期的免疫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合理饲养和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保持奶牛的健康状态;建立和保持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通过及时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患病的风险,保障奶牛健康,提高产奶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繁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酮体过多积累引起的代谢紊乱。
发生原因包括高产奶牛体能不足、高产高油料饲粮、急性营养亏缺等因素。
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表现。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比、提高饲料消化率等。
对奶牛酮病的重视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奶牛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概述1. 引言1.1 奶牛酮病概述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肪性肝病或酮症,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
奶牛酮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奶牛酮病在奶牛产后60天内最容易发生,此时奶牛体内葡萄糖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产后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糖异生功能异常,使脂肪分解代谢过快,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症状。
奶牛在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应激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酮症。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将详细探讨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饲料中粗纤维不足,容易导致饲料的消化率过高,造成消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容易引起体内酮体的生成过多,从而诱发奶牛酮病。
3. 疲劳或应激:奶牛在分娩后容易受到疲劳或应激的影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的平衡,使得酮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奶牛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
奶牛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1.造成奶牛生殖系统常见的原因1.1先天性疾病该病占极少数,如近亲繁殖,生殖器官繁育畸形,异性双胎生殖器官衰退等。
1.2胎衣不下该病是奶牛常见疾病,它是造成子宫复旧迟缓,子宫预闭锁不全进而造成母牛产后消瘦,发情不正常,以及子宫卵巢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1.3子宫炎和阴道炎该病是引起生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是造成母牛发情迟缓和屡配不孕。
主要病因是由于细菌感染,其它疾病伴发,饲养管理不当,兽医和配种员不合理操作或消毒不严格,而引起的二次感染等。
1.4卵巢疾病该病是奶牛常发病,常见卵巢机能不全,卵巢萎缩,卵巢静止,卵巢囊肿和持久黄体等,表现为发情延迟,发情周期缩短,发情期延长,发情不排卵,长期不发情等症状,造成母牛常期不孕。
1.5内分泌失调表现为促黄体释放不足或释放的时间不当,导致卵泡成熟,排卵障碍,排卵延迟或不排卵,促乳素水平过高,使卵泡生长发育抑制,导致不发情,前列腺素不足,排卵受到抑制,导致不排卵,有些酶包括蛋白水种酶、胶原酶,以及纤维蛋白洛种酶等,活性降低,使卵泡种受阻,导致排卵障碍。
1.6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粗放,不按科学饲养,不按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供给所需要营养成分的日粮,有的是饲粮中的蛋白质低且品质差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导致母牛乏情,有的是盲目加大精料投入量,使蛋白质比例加大,造成养分利用不合理和浪费,同时加重肝、肾代谢负担,长期饲喂引起肝、肾疾患,自体中毒等症,诱发繁殖障碍。
2.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2.1强化科学饲养管理提倡“适当头数,精心饲养,”建立每天刷试,定期修蹄,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保证母牛身体健康,正常发情,提高受胎率。
2.2供应全价平衡日粮日粮中优质粗饲料供应充足,矿物质和维生素供应充足,蛋白质平衡,防止能量负平衡,鲜酒糟等工业副产品不能腐败变质等,建议日粮中应有35%的非瘤胃降解蛋白;250千克精饲料额外添加维生素AD3粉100克和亚酶酸纳VE粉500克,有利于卵巢机能正常发挥,减少繁殖障碍。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及治疗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及治疗在生产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引起奶牛繁殖障碍原因很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与发病原因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疾病有: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
一、胎衣不下(一)病因对妊娠母牛饲养管理不良,妊娠期间运动不足,导致母牛产后子宫收缩迟缓无力,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都是胎衣不下的因素。
(二)临床症状胎衣不下常可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部分胎衣不下是指大部分垂于阴门外,少部分粘连,一般不易发现,分娩后数小时胎衣不下,患牛就可出现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等症状,并伴有间歇性腹痛、呻吟、弓背、轻微怒责、站立不安等表现。
全部胎衣不下是指整个胎衣停留在子宫内或阴道内,仅少量胎膜悬垂于阴门外,或看不见胎衣。
胎衣不下初期一般没有全身症状,1-2天后,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排出污浊并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患牛持续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等症状。
(三)治疗1灌水法:将多量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灌入子宫内,促使子宫收缩,或者找到胎衣的脐带静脉,静脉内灌注适量生理盐水和浓盐水,以增加胎衣的重量,使胎衣和子宫壁更容易分离。
2药物疗法:在产后12小时内在皮下或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50-100 IU,也可注射催产素10ml,麦角新碱6-10ml。
为预防出现败血症状,在体温升高时,可每天注射磺胺噻唑一次,直至体温降下后第二天为止,同时可静脉注射10-20%葡萄糖溶液。
3手取法:先把指甲剪光磨平,再将手和胳膊用消毒水洗净并涂上油脂;用0.1%高锰酸钾水消毒外阴,在往子宫内灌注少量温水。
把手从阴道壁和胎衣中间插入,另一只手托着外边露出的胎衣,手达到子宫颈时,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头,插入胎衣上的脉管和子宫壁的中间,慢慢把胎衣分开,做完后,多灌进些温水。
二、子宫内膜炎(一)病因子宫内膜炎是由于在生产后期、人工受精、分娩、助产、阴道检查时由于消毒不严格导致病源微生物的侵入而感染致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LH分泌不足或FSH分泌过多,使排卵 机制和黄体的正常发育受到扰乱引起。
– VA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不平衡或料中含有多 量Es,精料过多,而又缺乏运动,高产奶牛多发 于泌乳盛期。 – 长时期发情而不配种卵泡变为囊肿不排卵。 – 垂体或其它腺体失调,使用激素制剂不当,如注 射Es过多可引起囊肿。 – 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及其它卵巢疾病可引起卵 巢炎,使排卵受到扰乱,进而可发生囊肿。 – 卵泡发育中,气温突然发生变化。 – 在黑白花奶牛,可能与遗传有关。
• 尤其是已见两前肢露出阴门之外,胎儿迟 迟不能排出时,未检查胎头就盲目牵拉 • 经检查发现胎儿或产道情况有异常时则需 请兽医,不能盲目助产
接产时对新生犊牛及母牛的处理
清除口腔和鼻孔中的黏液 处理脐带 擦干犊牛身上的黏液和胎水等 协助犊牛站立,适时喂初乳 有破伤风的地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 素 • 温水擦洗并消毒乳房,挤出初乳,以够犊 牛吃为宜 • 外阴部消毒,水肿严重时热敷 • • • • •
特征:长期不发情,尾根及阴门处粘有脓痂。 阴道检查:子宫颈膣部粘膜充血肿胀,外口有少
量粘稠的脓液。
直检:子宫显著增大,似怀孕2-4个月子宫甚至更
大,有时两角增大相等,似怀双胎,一般两角不相 同增大,子宫壁厚薄不一致,整个子宫紧张,触诊 有硬的波动感,卵巢上有黄体,甚至囊肿,但摸不 到子叶、胎儿,隔20天检查,子宫体积不随 时间延 长而增大
或个别的胎儿胎盘残留在子宫内。外部没有表现。 只能根据恶露排出时间延长,有臭味和胎衣碎片 进行诊断。
• 预后 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常引起慢性子 宫内膜炎而不孕。是奶牛业极为关注的疾病 之一
• 治疗 原则:促进子宫收缩,促进胎儿 胎盘和母体胎盘的分离,抑制消除子宫 炎症
– 药物疗法 催产素、雌激素、前列腺素等注射 10%温盐水或土霉素发泡剂子宫内灌注 抗生素子宫内涂布 – 手术疗法 24小时后可进行手术剥离
• 症状与诊断 卵泡囊肿的牛 表现发情周期变短不规律,发情期延 卵泡囊肿 长,持续表现强烈 地性行为严重时成为慕雄狂。 慕雄狂的临床特征:病牛极度不安,常大声哞叫、 咆哮,拒食,频尿,追逐爬跨其它母牛,泌乳量降 低,时间长了其被毛失去光泽,身体消瘦,性情变 得凶恶,甚至攻击人畜,颈部肌肉发达增厚,臀部 肌肉塌陷,尾根高举,阴唇肿胀,阴门常常排出黏 液。 直检:卵巢上有数个小的或一个大的卵泡,其壁较 厚,有紧张的液体波动感,并触之敏感,2-3天后 再检查仍然存在时即可确诊。
• 预后 年青母牛预后良好,年老胎次多时预后 不佳,卵巢萎缩硬化时则失去繁殖能力 • 治疗 公畜催情:可促进母牛发情或使发情表现明显而
且可加速排卵 激素治疗:用FSH、HcG、PMSG、Es等
冲洗子宫:适用于产后不发情的母畜 刺激生殖器官:如直肠按摩卵巢子宫颈等 电针疗法:针电百会 、肾俞 、关元俞、巢卵俞穴
接产方法
• 消毒 0.1%新洁尔灭消毒手臂、牛的外阴部、 尾根部及其周围 • 产道检查 待胎膜破裂、胎水流出时接产者 手臂深入产道,检查胎儿情况是否正常; 顺便检查软产道和硬产道是否适合分娩的 生理过程 • 接产 各项均正常时如果迟迟不能将胎儿产 出,可顺着努责,助母牛一臂之力,协助 拉出胎儿
禁忌:不消毒不检查就盲目牵拉胎 儿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病
理状态,卵泡囊肿 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 卵泡囊肿 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 卵泡液未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囊肿。 黄体囊肿 是由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细胞黄 体化形成的囊肿。 卵泡囊肿的特征:无规律地频繁地持续性地发
情甚至出现慕雄狂。黄体囊肿的特征则长期不表 现发情。
三、卵巢疾病性繁殖障碍
• • • • • • • 卵巢机能减退、不全、萎缩 持久黄体 卵泡交替发育、卵泡萎缩 排卵延迟 卵巢囊肿 卵巢炎 卵巢肿瘤
卵巢机能减退、不全、萎缩
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 长期饲料不足、品质单一、营养不全价 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不良、挤乳过度 2.多胎年老、环境剧烈变化、气候不适 3. 子宫疾病、全身严重疾病、卵巢炎 症状及诊断: 卵巢机能减退 其特征是发情周期延长或长期不发情,发 情外部征象不明显。直检:卵巢质地和形状和大小没有 明显改变,摸不到卵泡和黄体 卵巢机能不全 其特征是发情外部征象明显但不排卵,或 者是卵巢上有卵泡发育并排卵但无发情表现。直检:卵 巢上可摸到卵泡和排卵 卵巢萎缩 长时期不发情。直检:卵巢体积缩小似小蚕豆 或豌豆大小,质地较硬
• 子宫积水 子宫内积有棕黄色、棕褐色或灰白色稀 薄或稍粘稠的液体时称为子宫积水。通常由慢性卡 他性子宫内膜炎发展而来。 特征:长期不发情,由阴门不定期排出稀薄分泌物, 量较多。 直检:子宫颈正常或者变小,子宫角似怀孕1.5-2个 月的子宫或更大,但分叉处明显,子宫壁薄,波动 明显,两子宫角大小基本相等,有时发生体位性变 化,但摸不到胎儿和子叶,卵巢上有时有黄体。间 隔20天(10天)检查,子宫体积不随时间延长而增 大。有时,几次检查的结果是两子宫角大小不恒定, 甚至原来大的角变成小的角。 阴道检查:只见子宫颈膣部轻度炎症
黄体囊肿主要症状长时期不发情。 黄体囊肿 直检:囊肿多为1个,大小2-3厘米左右,壁 厚软不紧张,超过一个发情周期多次检查结 果同前并母牛不发情时即可确诊。 预后 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囊肿数目多发病久时 治疗效果不高,极少数病例也可自行恢复。 治疗
• 激素疗法
– LH或HcG 马、牛5000IU静注或10000IU肌注 – GnRH类似物,如LRH-A、LRH-Ⅱ等, – 孕酮,外源性孕酮治疗卵泡囊肿也有较好的效果。 – PGF2α、氯前列烯醇对黄体囊肿有较好治疗作用, 但协同GnRH可提高效果。 – 地塞米松 肌注10-20mg
• 脓性子宫内膜炎特征:阴门中经常排出脓性 分泌物,卧地时排出较多,阴门周围、尾根 及跗节上常有脓痂粘附。 直检:一侧或两侧子宫角增大,子宫壁厚而 软,厚薄不一致,收缩反应弱,有时在子宫 壁上或子宫颈壁上可发现脓肿。 冲洗子宫回流液浑浊,象稀面糊,甚至可直 接导出灰黄色脓液。
子宫积脓:子宫内蓄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不能排出 者称为子宫积脓。多由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引起。
等。
激光疗法:利用氦氖激光照射交巢穴
持久黄体
• 怀孕黄体或发情周期黄体超过正常作用时限不消融,而仍然 保持其功能时称为持久黄体 • 病因 运动不足,饲料单纯,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 素,泌乳量过高;子宫内含有异物或病理产物的疾病等 • 症状及诊断:发情周期停止循环,母畜不发情。直检:一侧 或两侧卵巢增大,在表面上有突出的或大或小的黄体,质地 比卵巢实质稍硬,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检查仍不消失而存在于 同一部位,即可确诊 • 预后 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其它疾病引起时预后慎重 • 治疗 首先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前列腺素、氯前列烯醇、催产素等肌肉注射 FSH PMSG 电针、激光等、慢性子宫内膜炎
• 病因 许多生殖器官病、传染病、寄生虫病都可引起慢 性子宫内膜炎,输精助产,消毒不严,操作不当 是引起该病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 症状与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据炎性性质不同可 分隐性、卡他性、脓性三种。当子宫不发生肉眼 可见的形态变化时称为隐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 他性子宫内膜炎可发展成为子宫积水;慢性脓性 子宫内膜炎可发展成为子宫积脓。
• 预后 隐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经治预后良好,脓性和患病 久卡他慢性经治可愈但对怀孕来说要谨慎,患病久的母畜虽 然可临床治愈,可能屡配不孕临床治愈,可能屡配不孕 • 治疗 原则:恢复子宫的张力,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 子宫收缩使聚积的液体排出,抑制和消除子宫感染。 – 冲洗子宫 冲洗液选择、温度、掌握方法、操作到位 – 子宫内注入抗生素 – 激素疗法 PGF2α Es OT – 电针百会、卵巢俞、后海等穴位 – 对症治疗、综合处理 – 激光疗法 – 中药疗法 宫炎净、宫炎康、孕宝、促孕一剂灵等
二、胎衣不下
• 胎儿产出后在正常的时限内胎衣不能 排出时称为胎衣不下 • 病因
–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 胎膜炎症 – 胎盘组织构造 – 矿物质、微量元素不足及其它原因
• 症状与诊断 – 胎衣全部不下 即整个胎衣未排出,胎儿胎盘大
部分与母体胎盘连接,只见部分已分离的胎衣悬 吊于阴门之外。
– 胎衣部分不下 大部分胎衣已排出,只有一部分
奶牛繁殖疾病防治
河北农业大学 李铁拴
一、接产与助产
• 母牛分娩时胎儿正常的胎向、胎位与胎势
母牛正常分娩时
• 胎向:纵向、正生或倒生 • 胎位:上位 • 胎儿姿势:正生时胎儿的两前肢先进入产 道并且伸直,抬头在两前肢之间之上;倒 生时两后肢先进入产道并且伸直 • 软产道:充分松软扩张 • 硬产道:大小与胎儿大小相适应
• 隐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 发情周期正常,发情时排 出分泌物较多,基本清亮或稍有混浊,但屡配不孕。 阴道和直肠检查无可观性变化。 冲洗子宫的回流液清亮,静置后有沉淀或絮状物浮 游。 • 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特征:子宫粘膜增厚松软, 甚至发生馈疡和结缔组织增生,个别子宫腺可发展 成小囊肿,临床上无明显全身变化,发情周期正常 或有扰乱,屡配不孕或早期胚胎死亡。 阴道检查:阴道粘膜正常,阴道内积有絮状粘液, 子宫颈稍开张,膣部肿胀,卧地或发情时流出混浊 的粘液较多。 直检:子宫角稍变粗。壁增厚收缩反应弱,或者无 明显变化。 冲洗子宫的回流液略浑浊,象淘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