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

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建,至明代后期扩至周长九里十三步,渐成几近正方形、四周护城河、附设城南漕运区和城北黄田港对外贸易港区的“申字型”江阴古城格局。

历史上的江阴城是个水城。护城河环绕着城池的四周,内城河贯穿于城池的南北、东西,内城河连接着护城河。护城河的北端通龙须河、黄田港,直达长江;护城河的南端连通运粮河、应天河,直达太湖江阴。这江湖河相通的水系,给江阴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商机,让江阴城成了一块人杰地灵的富庶之地。内城河,原是江阴经济、文化的脉搏。大大小小的船舶满载着天南海北的货物到达江阴,也让江阴的丝绸绫罗运抵南北各地,使江阴成了商贾云集之地;明万历年间,江苏学政节署设在江阴,从此明清两代的学子不远千里来到江阴赴考,使江阴城成了人文荟萃之地;江阴人则沿河而居、修仓、造房、开店,使江阴城充满了旺盛的人气、财气,成了繁华的江南古城。也为江阴成为军事重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如今,古城城基仍在,现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以及环城北路皆为原城墙位置。护城河除南护城河西段填塞改成马路外,东、北、西三面护城河保存完整;运粮河依旧,成了城区景观河道;应天河、黄田港疏浚拓宽,是重要的内河航道。古城内街巷如北大街、忠义街、河东街、石子街、埠下街和君山巷、光孝坊巷、同兴里、闸桥河沿等现状保存较好,街巷名称、走向及街道轮廓尺度都维持历史状况;中街、南街、西大街、西横街、县湾街、进贤街和三元坊巷、东平庙巷、布政坊巷、小塔巷、南锁巷、北锁巷、都督坊巷、文昌巷、刘伶巷、青果路、杜康路等名称和走向未变;有千年历史的兴国寺塔、文庙,以及适园、舜过井、刘氏兄弟故居、巨赞大师故居、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利用纱厂水塔等三十余处重要文物古建筑维持历史状况、保存完好。古城中心澄江福地内心经碑、江苏学政节署旧址及后花园、状元亭、千年紫藤等八处文保单位原物原状、修葺一新;北大街和忠义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6.61公顷,优秀历史建

筑和一般历史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2.94%、72.53%;江阴古城的重要部分城南漕运区,古运河、五云桥,两旁民居前店、中居、后水码头风貌依旧;南门外存有接官亭和水运码头旧址,是当时官员接驾迎送、物资进出水上唯一通道。地处城北的黄田港早在唐、宋时期就是江阴对外贸易港口,如今又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级口岸,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历史地位

1、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江阴地理位置险要,境内君山、黄山枕江扼流,自成天堑,被称为“江海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渐形成独特的长江防御体系。江阴长江防御体系的作用,在国内战争时,主要是江南防御江北;在抵御外敌时,主要防御海上溯江而上的入侵。

春秋时期,吴国在黄山(位于今江阴城北江边)席帽峰“筑石室,为烽火之所”。明代中叶为防倭寇,增修江阴城垣。明崇祯八年(1635),为防倭寇进犯江阴城,于黄山大、小石湾筑建炮堤,配置红夷大炮11座。后历代炮台城池俱增修益固。清道光年间,为防外舰入侵,以黄山为主体增修炮台,配备“耀威大将军”、“振武大将军”诸铁炮50余尊;光绪年间,清政府再斥巨资整顿改造炮台,于长江两岸配置巨型火炮70门,并自东至西将炮台划分为右翼、中权、左翼及北岸,统称“沿江四路炮台”。又于黄山、马鞍山(位于今江阴澄江街道境内)和秦望山(位于今江阴月城镇境内)下筑火药库,于萧山(位于今江阴黄山东)创设水雷、工程诸营,建水雷学堂。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先生视察黄山炮台,改土炮台为洋炮台。民国初,北方政府以江阴为海军基地,驻防巡洋舰、炮舰、水雷炮舰等舰船30余艘;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借黄山、君山头脊,筑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炮台以及弹药库、指挥所、观察所、机枪掩体等设施,

配备德国克虏伯大口径火炮60余门,最大射程可达1.2万米。

自古江阴战事无数。东晋名将祖逖曾率2000众屯于江阴备北伐。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陈舰沿江列营江阴城以阻北魏南渡。南宋建炎三年至四年(1129-1130),抗金名将韩世忠、岳飞移师江阴屯守江防。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统水军屯江阴城,烧金兵船只千余。南宋咸淳二年(1266)江阴军签判赵良珂抗击蒙古水师,焚舟擒帅。元末朱元璋督师江阴,大破张士诚兵于巫子门(今张家港境内)。明嘉靖年间,江阴县令钱錞举乡兵义勇抗倭寇袭扰。清顺治二年(1645),江阴人民自发抗清,凭借坚实的城墙,抵御清军200余门火炮轰击,坚守孤城81天,破敌24万,宁死不降,英勇悲壮。史界将江阴守城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称为“南明三惨”。足见江阴古城之坚固,百姓之英勇。台湾著名学者黄一农认为,江阴守城之役,动用火炮之多,规模超过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应为十七世纪前半叶世界陆地最大炮战之一。民国初期袁世凯复辟称帝,杨闇公、杨虎、蒋介石等助江阴革命党人策兵反袁,组织“江靖护国军”,发表《江阴独立宣言》,发动“锡澄之役”。1925年1月,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炮中江阴城内兴国寺塔,塔尖被削。

江阴地处长江南岸,居宁、沪之间,黄山等三座高三四百米的山连成一体,江面宽仅1500米。这里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地势十分险要。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阻止日军沿江而上的关口。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江阴江面展开了持续三个多月的对日海空之战,击毁日军飞机18架,国民政府海军第一、二舰队惨遭覆没,十分悲壮。

1949年蒋介石搞假和谈,幻想“划江而治”,更视江阴要塞

为宁、沪江防战略屏障,一再加强要塞防务,调兵遣将,加强实力。到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要塞官兵已增至7000余人,设有总炮台一座,大炮台三座,流动炮台一个。配有10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各十二门,三七战防炮十六门、五七战炮三十六门,二五机关炮二门,控制沿江60华里江防。要塞自身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桩铁丝网,江面有舰只。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称“江阴要塞是铁打的,共军就是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4月21日晚,汤恩伯还打电话到江阴要塞督战,第二天,正当他到达芜湖督战时,江阴防线已被解放军突破。

江阴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军事地位,成为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争夺的重要关隘。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时中共华中工委决定把江阴要塞列为策反重点。1949年4月20日晚及21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500公里战线上,发起了举世震惊的渡江战役。22日凌晨7时,江阴要塞7000余官兵宣布起义。江阴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要堡垒,切断了京沪线,为渡江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4月24日,粟裕、张爱萍等视察黄山炮台,接见要塞起义功臣。28日,于城内要塞司令部召开华东军区海军(解放军海军前身)成立大会。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正式命名。从此,江阴要塞名震中外。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团奉命驻守江阴,延续至今;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在江阴建成,赋予了江阴要塞新的内涵。

江阴黄山炮台旧址现存明清三合土炮台遗址2处、全长约600米,清末混凝土炮台3处,民国钢筋混凝土炮台12处,另有弹药库3间、观察所1座、机枪掩体3座。炮台或设在江湾或凿磊石壁,或就山势筑甬,或连地下火药库,工事曲深奇特、千

变万化、“固若金汤”。江阴黄山炮台旧址跨明、清、民国,历360余年,为国内同类遗址所罕见,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研究价值,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江阴黄山炮台旧址与山体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吸引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已成为独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占地3752.7平方米,现有照壁、房屋三进及二侧厢计48间和花园、天井等,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堪称民国时期同类建筑之上品。城内与黄山炮台旧址、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共同见证江阴重大军事事件的兴国寺塔、忠邦亭、明伦堂、广济古泉等文物保存完好。

2、江南古城,人文渊薮源远流长

延陵古邑,吴文化重要发源地。经过专家考证,佘城遗址(今江阴云亭镇境内)“为夏商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城”。年代稍后的花山遗址,位于花山遗址外围,出土的泥质陶片、陶豆、青瓷豆等器物,与吴泰伯老家周原岐山遗址相符,考古专家分析,泰伯仲庸奔吴先到江阴,与佘城某一方国结盟,建吴国、发展吴文化,这种推测,与《史记.吴泰伯世家》所载“泰伯奔吴”史实相吻合。佘城遗址、花山遗址的发现,为探究吴文化发源地提供了有力佐证。佘城遗址规模宏大,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保护完好,2001年被江苏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末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三让王位,避耕于今江阴西南舜过山下,后受封延陵,称“延陵季子”,殁葬于申浦河西。《史记》“集解”注:“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越绝书》称,“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70里,上湖通上州,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如今,季子墓仍保存完好,立于江阴申港申浦河西畔。“季札挂剑”以诚信礼义誉满天下的故事流传至今,其精神对于构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仍

有积极意义。吴姓奉吴季札为始祖,延陵季子吴氏在江阴乃至全国和海外已渐衍为著姓望族,江阴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吴汀鹭,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吴文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等,均为吴季子后裔。

游圣故里,徐霞客蜚声海内外。江阴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游记文学家徐霞客的故乡。徐霞客被誉为“千古奇人”。22岁始出游,30余年间,东涉普陀、北历燕冀、西北攀太华之巅、南到闽粤、西南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明两京和13个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对江河水文、山川地质现象、物产民俗等记述全面,特别是关于岩溶地貌的记载,早于欧洲格鲁柏150年,被称为“地学百科全书”。他经过长期考察,写出了《溯江纪源》(即《江源考》),推翻了《禹贡》“岷山导江”旧论,得出“江倍于河”的科学结论。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徐霞客游记》是“超越时代的科学考察纪录”。2007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为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纪念大会发来贺信,称《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奇文字、大文字”。

徐霞客故居位于江阴市徐霞客镇南阳歧村东端,建于明代,现有房屋3进2侧厢2天井1后花园。故居为明式建筑,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1370)至崇祯五年(1632)前后262年之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计76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堪与“唐碑宋碣”媲美。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乐之乡,江南丝竹千年传承。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等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江阴民间早盛行江南丝竹。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就有“季札观周

乐”的言论记载。唐宋时期,屡见文注丝竹音乐风行江阴,到明代,江南丝竹基本形成。

出生书香、自幼通律的郑觐文,擅长琵琶、丝竹,以古琴为精。1902年就任江阴庙堂音乐助教,民国初任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和圣玛利亚女学古乐教师,1918年会同蔡元培、许世英等人创立大同乐会提倡国乐,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民族交响乐团,编著了《中国音乐史》,并于1926年将合奏曲《浔阳夜月》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成为民乐经典。

江阴顾山的周少梅,8岁即习丝竹,擅琴及二胡,后通琵琶、唢呐、三弦,广搜江南民间曲谱,编《国乐练习曲》、《周少梅国乐谱》等,为当时国乐教材。他改良民族乐器二胡,成了上、中、下“周少梅三把头(位)”演奏的创始人。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开拓人和重要奠基人。1922年到北平,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学校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他把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创作了《良宵》、《空山鸟语》、《病中吟》、《光明行》等二胡演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已辑成《刘天华创作曲集》出版;创造性地为京剧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了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1995年4月3日,江泽民同志出席纪念刘天华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并高度评价说:“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弟刘北茂也是著名的民族音乐教育家。

2002年10月,刘氏兄弟故居被江苏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周少梅故居也已列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同时,江南丝竹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已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并得到传承广大。江阴现有民族音乐培训机构、国乐社和各式民

间乐队数十个,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等举办民乐节、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和大型民族音乐会,开展与奥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民族音乐交流。2003年2月18日,江阴天华艺校民族乐团受维也纳市政府邀请,登上金色大厅,举办《天华之声》中国民族音乐会,向世界音乐之都的听众奉献了中国的民族交响乐,受到当地人民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引起轰动。2008年11月,江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乐之乡”。

崇文重教,庠序有道人才辈出。唐起,邑人著述繁富。北宋初建学宫文庙,是古时江南屈指可数的儒学圣域,仅宋一代科考中取进士227人,谓科名大盛,后经元、明、清历代葺建,文庙现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元代创立书院。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起,江苏(时为南直隶)学政移驻,名督学察院,又名江苏学政节署。经明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历朝增修,为“江南官署之冠”。按试八府三州秀才,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撤。290余年间,共驻节钦命特任学政124任,江阴文才煊赫一时。江苏学政节署占地25亩,现存仪门建筑面积为159.5平方米,于1992年9月被列入市文保单位予以保护。

清光绪八年(1882),兵部侍郎、江苏学政黄体芳得左宗棠资助,创建南菁书院,为当时江苏省学术中心。继任学政王先谦奏准,于院设刊《皇清经解续编》1430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学政、左都御史瞿鸿礼奏请照省书院例,将南菁书院改办高等学堂,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近代高等学堂之一。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现为江苏省南菁中学。百年间毕业生逾1.88万人。南菁书院旧址位于南菁中学校址内,院内古井、6块碑刻、三拱形校门等保存完整。

学宫、学署、书院上承文脉,下启民智,造就了江阴大批杰出人才和优秀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江阴教育一直在省内乃至国

内领先,为江阴经济发展的领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文物古迹

江阴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南楼遗址和佘城遗址四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为江阴这座古城揭开了厚重的历史面貌。江阴有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古遗址有北护城河、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南楼、龙爪墩崧泽文化遗址,璜塘土夅、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佘城、花山、望海墩、倪家巷、陶城夏商时代文化遗址等;古墓葬有吴季札墓、吴王阖闾长子终累、八子繖墓、楚春申君黄歇墓、梁敬帝墓、古酒圣杜仲宁墓、徐霞客墓等;还有始建于北宋兴国年间的兴国寺塔,始建于明代的黄山炮台旧址,建于宋初的文庙古建筑群;有徐霞客故居、曹颖甫故居、刘氏兄弟故居、吴文藻冰心故居、巨赞法师故居、张大烈故居、上官云珠故居;有适园、中山公园;有东晋王羲之书换鹅碑、唐代僧人道松书心经碑巨型碑刻、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于北宋初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墨华榭碑廊、乾隆御碑以及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增建、增修江阴考棚记碑等,还有文庙仅存嘉庆十年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江志伊和江苏学政黄晋联名奉谕镌刻的嘉庆训谕碑,以及其他一系列古碑刻等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千古奇人徐霞客、狂草巨碑心经碑,连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手植的红豆树,还被誉为“江阴三奇”,享誉海内外。

(五)传统街区

传统街区是江阴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区现有北大街街区和南门忠义街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比较完好,分布于江阴古城的北、南两侧,紧入江阴城区,融主城区于一体,共同构成“申字型”的古城格局。

1、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东起同兴里、西至后街、北至君山巷的北大街,历史上是江阴北门地区的商业中心,是江阴古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阴北门地区黄田港,为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开凿的河渠。梁绍泰元年(555)建治江阴后,黄田港连接护城河“濠阔四丈二尺,深七尺”,商船直抵市区,南通苏浙,北达淮扬,形成早期的对外贸易港口。宋代,江阴黄田港建有市舶司,日本、朝鲜商船时有抵达,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写下“黄田港北水连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的诗作,可见当时繁荣。清末民初,长江轮船在江阴设码头,黄田港遂发展为长江下游重要商品集散地。连接黄田港区与城区的北大街,南北货、陶瓷器、鱼行、盐栈、竹木行、船具等商号及布庄、客栈鳞次栉比,为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

北大街长约300米,宽6米左右,两侧建筑基本维持原貌,光孝坊巷、光孝后巷、君山巷空间曲折多变,移步换景。民居属江南旧式民居,粉墙黛瓦,多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多个院落空间层层串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南侧沿黄田港临河而居的传统民居,形成了以河道为走向的“水—房—路”前街后河的水廊格局。以条石围栏砌成的古井,依然供汲水生活饮用,街区市民生活历史风貌依然。

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文物古迹楚春申君黄歇墓、宋代松风亭和清代武庙等,均得到了精心的修缮和维护。

2、南门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

南门忠义街街区北起环城南路,南至方家弄,东至河东街。东转河从街区东侧穿过。这一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阴城区南门(朝宗门)外,处于城市布局中轴线上,为江阴古城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河道为漕运船只来

往之要冲,为紧联锡澄运河与环城河濠之唯一地段,乃江阴货物重要集散地。据史记载,史上街区内东转河、运粮河沿岸货栈鳞次栉比,市肆繁荣兴旺,宋元时期益发鼎盛。抗战胜利后,南门八字桥至五云桥、石子街一带成为全县土布经营中心,亦为江阴纺织原料供应和土布产品交易场所,产品自此远销东南亚;因航运业发达,以造船、修船为主的船帮应运而生,成为江阴史上传统造船业和水运业的摇篮。南门忠义街区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老街、旧屋、拱形桥、河道、航船、石驳岸、码头、寺庙、教堂古韵犹存;忠义街、河东街、埠下街、石子街等历史街道临水枕河,极具水乡风貌;民居以街串巷,面街背河,其中大户人家或经商富裕人家院落,仍保存“轻、秀、雅”建筑风格;古井以条石围栏筑砌成井台,历经百年仍清流泉涌,供市民饮用。街区内十方庵、五云桥、八字桥等古迹冠名多用数字,自成特色。如今,街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恢复了传统街市民俗和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民风旧貌。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青阳南楼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和草绳可知,江阴在史前已具有原始的耕作技术和手工艺。泰伯奔吴后,融中原文化、吴地文化自成吴文化,后春申君黄歇传楚地文化至江阴;后东晋与南宋两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吴地文化更趋繁荣。江阴为吴文化中一支系,其中非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如江南丝竹、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本地民俗、传统医药、特种美食等,成为我国传统艺术殿堂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具有江阴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民间歌舞鱼篮虾鼓舞、茶花担舞,特色菜肴红烧河豚,民间手工艺麦秆画、泥塑,传统医药诊疗等。

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最早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沪等地,明清

时渐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江阴、锡常等地。江阴民间历来盛行江南丝竹,城乡街头巷尾弦歌不断、琴声悠扬,百姓会吹奏、能操琴者比比皆是。江南丝竹发展初期,其演奏乐器主要为笛子和二胡,也见加入轻便打击乐器如锣、钹、响铃、小鼓等,后发展为以二胡、三弦、琵琶、竹笛、萧、笙、中胡、阮、扬琴等管弦乐器为主。《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四合如意》、《欢乐歌》,是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光明行》、《良宵》、《病中吟》等已成民乐经典。鱼篮虾鼓舞始于秦代的鱼篮虾鼓舞为民间舞蹈,由3人边走边舞,唱民间小调,动作韵律和风格来自江南水乡渔民的劳动生活,形成“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九狮舞九狮舞流传年代久远,传承可追溯至商朝。舞蹈由9只长1.25米的双柄狮及一个引球组成,以“元宵锣鼓”作为伴奏,共8种不同节奏,舞蹈动作组成30个图形,内容象征着太平安乐、喜庆祥瑞的文化内涵。九狮舞流传甚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茶花担舞茶花担舞表现了江阴一带农村男女青年的劳动热情和纯洁爱情。舞蹈边唱边舞,表现了江南农村青年男女欢乐劳动的幸福生活情景。1957年3月,《茶花担舞》代表江苏进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主要演员许国珍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首长的接见。

红烧河豚河豚为洄游于长江下游江阴、靖江一带的剧毒且味道极为鲜美的鱼类,江阴民间流传“拼死吃河豚”之说。早在3000多年前,江阴人就掌握了可食河豚识别技能,独创一套采食规矩和烹饪技法。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特来江阴拍摄《拼死吃河豚》专题片,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9年2月,江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

“中国长江鲜美食之乡”。

直接灸直接灸是中医针灸学中一独特治疗方法。治病过程中,医者对症选穴,采用艾绒直接灸等方法对患者开展预防和治疗。承淡安,中国著名针灸专家、直接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阴华士镇自由街人。自幼学医,医术高明,毕生潜心研究针灸学,创办针灸学研究机构,先培养了李襄铎、李绍康、俞吉人等传人,后有《中国针灸学》、《针灸精华》、《子午流注针法》等7部专著,多为中国医学高等学院教材,培养了万余针灸学人才,为弘扬中国传统针灸医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致和堂膏滋药江阴晚清名医柳宝诒,除致力于悬壶行医外,还运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膏滋药,成为其药店“致和堂”的一剂祛病滋补名药。其工艺传统,选材考究,操作程序严格,一直传承至今,广众受益。

(七)文化名人

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自宋至清,先后出进士415名,武进士14名。江阴宋代,青阳葛氏一门祖孙五世连第进士13名,皆有著述。葛立方著有《韵语阳秋》、《归愚集》等,官至吏部侍郎,宋理学家朱熹归其门下;其子葛邲以文接踵台阁,著有《文定文集》、《词业》250卷,官至参政知事、左丞相。丘崇系隆兴元年探花,著有《忠定集》、《忠定词》,一生力主抗金,官至刑部尚书、枢密院同知。明代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奇书”。吴衍永乐年间随“三保太监”郑和航海出使南洋30多国。东林党人缪昌期、李应昇,万历年间进士,因抨击魏忠贤而遭害。清代理学家杨名时,于康雍乾年间官至兵部、吏部、礼部尚书、云贵总督,崇尚实学,著有《杨氏全书》。还有词人蒋春霖,小说家、《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和《蟫史》作者屠绅,诗人曹禾、夏孙桐、金武祥,剧作

家李天根、刘钰,画家缪炳泰、吴冠英,纺织技术革新家黄哲卿等。名医有叶德培、姜学山、王钟岳为代表的“龙砂八大家”、温病学家柳宝诒等。

近现代江阴人才辈出,有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创始人、近代图书馆的鼻祖缪荃孙,药物化学家赵承嘏,近代针灸学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在中国文化史上并称“刘氏三杰”的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有现代文学家胡山源、吴文治,教育家高仁山、薛德焴、吴研因、吴蕴瑞、顾明远、谈凤梁、孙民治,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古籍研究专家黄永年,篆刻艺术家陈复澄,油画家吕斯百,版画家赵宗藻,出版家李小峰,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音乐指挥家曹鹏,书法家沈鹏,社会学家吴文藻,经济学家姜君辰、吴树青、季崇威、梅汝和,数学家裴定一,气象学家徐尔灏,化学家吴越,科技专家薛联宝、杜雨苍,航天学博士戴兆岳,火箭弹药专家蒋浩征,核工业专家马一,桥梁设计专家孙宝墀、王建瑶、金增鸿,建筑设计专家黄宝瑜,生态及育种学家钱国桢、叶培忠,农田水利及规划学家沙玉清,考古学家俞伟超,医学家曹家达、钱德、王一山、张其本、王建璋、程毓斌,爱国高僧佛学家巨赞,社会活动家朱穆之、罗琼,工商巨子邓仲和、薛福基、吴文政、陆镇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赵承暇、承淡安、张大煜、钱保功、章申、方成、许智宏、吴中伟、蒋新松、曹湘洪等,还有国际宇航院院士曹鹤荪、徐福祥,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周义刚、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张覃启等。一大批各个时期在中国和世界上涌现出来的江阴著名人士,在诸多领域挥洒才智,星光灿烂。

兴洲历史文化

兴洲历史文化 京城北行百余公里,即为河北省滦平县城。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康熙皇帝曾以“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形容此地。大清皇庄所在地大屯乡兴洲村,就坐落在这天然美景之中。 兴洲位于滦平县城北偏东十公里处,地处兴洲河西岸。春秋时为东胡地,战国时为燕国地。秦属渔阳郡。西汉为渔阳郡白檀县,北魏属安州广阳郡广兴县,西境为御夷镇地;后并入厍莫奚。隋唐因之,属饶乐都督府辖。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兴化县地,西境为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据《钦定热河志》载:“宜兴故城,在滦平县(今承德市滦河镇治所)西北七十五里,金初,为兴化县白檀镇,泰和三年(1203年)置宜兴县属兴州。元初因之,致和元年升为宜兴州,以旧有兴州,故俗称此为小兴州。”由此可知,金、元时所说的小兴州,即今日的兴洲。“州”字演化为“洲”字。 历史上的秦汉时期,现今的小城子村就是白檀县县治之所在。史料记载,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镇守渔阳时曾弥节白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踏查古濡水,亦曾就白檀故城、兴州河(古称大要水)有过详细注疏。从北魏到元明,几百年间兴洲村所在,一直处在城镇核心位置。先后为‘兴化县’‘宜兴县’‘宜兴州’‘兴州卫’的县府、州府、卫治所在地,古城遗址尚存。明朝初年进行的19次大移民。其中从古北口外宜兴州所辖范围内先后向保定、良乡一带移民3次,6万户,到了明成祖朱棣时的永乐朝,出于防御的需要又将长城以外

宜兴州所辖各卫所10万众,悉数迁入长城以内。长城之外‘欧脱地’自此形成。同时也成为了明代大移民时期的著名移民集散地。如今‘古北口外小兴州’已成为与山西洪洞齐名的“十大寻根问祖地”之一。清朝于当时的滦平境内修建了八座行宫,其中只有兴州行宫至今犹存,在兴州行宫,有御赐红白牡丹各一株,历经300多年至今仍逢春盛开。兴洲“牡丹梦”——康熙皇帝与村姑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顺治皇帝敕封的兴洲皇庄,是大清皇宫内务府直管的专属御用皇粮供应基地,并敕令设皇粮庄头管理。 兴洲行宫位始建于清朝顺治八年,历经康熙、乾隆年间两次扩建,包括宫殿区、贞节牌坊、观音茶三部分,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兴洲行宫是古北口外唯一幸存的清代早期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研究大避暑山庄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1年被省政府定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皇帝北上围场狩猎,曾两次下榻于此。大屯乡兴洲村内有兴洲城古城遗址,兴洲河西岸,距滦平县城约15公里,海拔高度475米,承丰公路贯穿南北。 清顺治七年,顺治皇帝巡典滦平,敕命设立兴洲等23个皇庄,直属皇宫内务府,负责为宫廷生产御用粮米、畜禽、蛋奶等食材。随后,兴洲行宫开始肇建。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北巡木兰围场,曾90次巡典滦平并多次驻跸兴洲行宫。在这里,康熙皇帝策马射猎、读书理政、沐浴和风暖阳,品味天然美馔,留下了道不尽的历史故事,“兴洲牡丹”就是皇帝与村姑的爱情见证,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江阴经济分析

江阴经济分析 说起江阴,我们那儿的人都自豪地称它为“大江阴”——地处大江之阴。它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以及“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是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 江阴历史2500年,曾为暨阳县。后废县置郡,因处长江之南,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建置虽几经变化,但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复江阴县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批准撤县建市。同时,江阴经济以轻工业为主,实力位于中国百强县之首,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以及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拥有10家中国五百强企业,36家上市公司。因此,江阴成为了全国成功申办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第一个县级市。 便利的水陆交通往往能使得一个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江阴由名便可知道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江的北面。它与苏州常州无锡接壤,以江阴为圆心、半径160公里范围内有五个飞机场,其中上海、南京可直飞境外。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长江大桥,是的,江阴长江大桥作为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在刚建完的短短3年时间开始全面显现出其巨大的经济价值,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产业、技术、投资加速向长江北岸转移,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家来这里投资。35公里被称之为“黄金水道”的长江深水岸线,为江阴促成了40多个万吨级轮船泊位,使它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当然,地势平缓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也为江阴的第一产业创造了不小的经济利润,江阴人民不仅在粮食方面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对外销售。这样的基础产业得到了保障,那么第二工业第三工业自然成为了发展的重头戏。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成为了江阴发展的主要阵地,著名的海澜之家总部以及阳光集团等上市公司已是杰出代表。然而,江阴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本区矿产资源种类少,分布范围有限。由此,重工业发展便得到了限制,例如钢铁工业,冶金工业等仍欠缺完备的规模,铁路运输业也未得到发展。土地资源的限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得江阴的人口密度增大,住房土地占用过多导致工业化以及基础道路用地减少甚至短缺。并且,江阴的苏南地区经济产业已达饱和状态,很难再有较大的提升。某些自然资源在日趋一日的使用下已面临枯竭,导致原材料价格的提升,从而引发经济效益的减少。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些无良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躲开司法监督机关的管辖,私自排放有毒气体与污水,使得渔业资源渐趋枯竭,水质污染严重,市民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刻不容缓,很多城市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治标不治本,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便要讲到一个转型的问题。传统的轻工业制造已经不能使江阴的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江阴的经济发展如果要更好地飞跃,便要在传统经济模式上做出改变。根据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江阴作为港口城市,应当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引进高新技术,吸引外资在江阴投资。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国有企业以及个人企业从传统的轻工业向高新产业转型。使得逐步的丢弃原有的经济模式,这样环境问题才会逐渐得到改善,江阴的经济才会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更上一层楼。在经济方面也可以向华西村的成功发展中提取经验,政府提倡小范围的共同经济。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鼓励毕业大学生继续深造,强化学习专业知识,并能给予回家乡工作的创新型人才更多优惠。只有这样,产业结构的高级转变才能指日可待。 除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外,江阴也应当注重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江阴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吴地文化和历史名人。例如:江阴的历史名人徐霞客,我们可以凭借徐霞客及留下的徐霞客文化发展徐霞客游。我们也可以发展像华西村那样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景点和像江阴要塞那样具有历史气息的景点游等等。 对于可使用土地面积的扩展,政府也可以加大投资促进各地乡镇统一规划住房,加强民众思想教育,给予住房优惠,减少钉子户以及违规建筑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江阴正在朝着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努力。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转变与扩张,正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相信,江阴的经济发展势必有更大的突破。

文化概论

文化概论 导言:文化文化学文化研究 一文化 1中国古代的文化含义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是饰成其德也。 文化是人文化成,人处在中心地位,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文明等三个层次。 2西方关于文化的含义 《文化:概念和定义批判分析》----阿尔弗德·克洛依伯、克莱德·克拉克洪 (1)文化的哲学概念:与培育(cultivation)相关,引申为人的心灵修养,重视文化的个人性质和过程性质。 (2)艺术的文化概念:强调文化的创造性质,但这种概念由于民族不同、语境不同而有不同阐释,所以具有模糊性。 (3)教育的文化概念:文化是光,通过接触历代知识和智慧的积累,把人的心灵和精神照亮。 (4)心理的文化概念:文化具有一种追求甜美和光明的激情。通过艺术(甜美)与教育(光明)的途径,以臻人格的完美,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 (5)历史的文化概念:文化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从总体上看是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积累:图书、绘画、建筑以及诸如此类,调节我们环境的人文和物理知识、语言、习俗、礼仪系统、伦理、宗教和道德,这都是通过一代代人建立起来的。 (6)人类学的概念:文化或者文明,从其广义泛的民族志意义上言,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爱德华·泰勒《文化的起源》)这个概念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对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说明。 (7)社会学的文化概念:文化包括一切习得的行为,智能和知识,社会组织和语言,以及经济的道德的和精神的价值系统。一个特定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它的法律、经济结构、巫术、宗教、艺术、知识和教育。(保罗·布莱斯蒂德)这种文化概念强调了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 (8)种族、伦理、阶级、性别、身份、语言和交流相关的传媒文化概念:从传播与控制角度阐释文化。 (9)生态学与生物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一种互补的象征关系,对话交流过程。 3文化的当代定义 (1)强调政府行为 托尼·本内特《文化:一门改革家的科学》 政府与文化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跨学科与多元化;国际和比较研究;历史意义和理论的前沿性。 (2)强调文化的总体性和文化各个部门的相互依赖和交叉关系 D·保罗·夏弗《文化:未来的灯塔》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日前,《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9-2020)》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据《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和《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的相关要求,现将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布。 宜兴市规划局 二○一○年六月十日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文本 1.总则 1.1.为加强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订本 规划。 1.2.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是对宜兴市城市 总体规划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1.3.规划依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 (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8)《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计划纲要》 (9)《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10)国家及江苏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中以历史城区所在的宜城和丁蜀为主。 1.5.规划期限

以2009年-2012年为近期规划,2012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 1.6.成果构成 本规划的成果由规划文本及图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构成。 (1)规划文本及图件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条文和图纸。 (2)规划说明书是对文本和图件的解释、分析和补充说明。 (3)基础资料汇编包括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宜兴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宜兴市历史沿革及现状概况;宜兴陶文化保护 专题报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历史城区及近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区划一览;文物控制单位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名录; 古树名木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索引。 1.7.规划管理权属 本规划由宜兴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宜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规划目标与原则 2.1.规划目标 (1)为全面保护宜兴以陶文化为核心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为实现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法定效力的依据; (2)为提升城市品格,弘扬宜兴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2.规划原则 (1)法治原则: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依法编制规划。 (2)科学发展原则:兼顾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之相协调。 (3)实事求是原则:在高瞻远瞩的同时,强调实事求是,注意将远景规划目标和近期可操作的目标相结合。 2.3.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2.3.1.本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对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云南简史

附件:云南历代历史解答 上溯夏、商时期,中国域内共分九洲,云南属粱州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纪战国末期,秦楚两国竞相进入西南地区。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兵,其时,秦夺楚黔中地,庄蹻无路得返,遂“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史记》载:“庄蹻留王滇池,分侯支党,传数百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条经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沟通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云南全省疆域和境内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蒙唐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派王然于等深入云南腹地考察并与民族首领联络;派郭昌率兵进入滇池地区。滇王常羌率先归附,西汉王朝封其为“滇王”,颁授金质“滇王之印”,并先后正式在云南设益州郡(今晋宁县)等4郡,奠定了云南省疆域范围和县级行政区划的基础。东汉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向西发展,于公元69年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都,奠定了云南西部疆域的基础。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即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爨宏达任昆州刺史。公元730年,南诏统一“六诏”后,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公元738年唐王朝册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唐太宗时,唐王朝在云南设置的州县恢复到汉晋时期规模。南诏政权大量役使奴隶修建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宫殿园林和佛塔寺庙,如大理三塔,昆明东西寺塔,苍山高河水灌溉工程,昆明金汁河、银汁河水利工程等,成为古代云南国土开发史上的鼎盛时期。经过历代不断地修建道路,到唐代,蜀布、筇竹杖等内地物资经云南源源不断运往南亚、西亚,形成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公元1274年,元朝设置“云南行中书省”,自此,“云南”作为省一级区划名称开始载入史册。其时,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并将省治由大理迁到中庆(昆明)。昆明作为云南省会亦从元朝开始。明代,朝廷取消“行省”设立“云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要点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一、三水文化 ——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

宜兴陶瓷简史

宜兴陶瓷简史 宜兴陶瓷公司 编者按:日前,从宜兴市档案局获得一九七八年版《宜兴陶瓷简史》,觉得甚有价值,故我们分期刊出,供大家参考。 前言 为了认真总结宜兴陶瓷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古代制陶技术的优秀传统,为高速度发展我国现代陶瓷工业服务。我们根据中国硅酸盐学会关于组织编写《中国陶瓷发展史》一书的意见,经江苏省轻工业局同志,决定编写《宜兴陶瓷简史》这本书。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开始的。在编写过程中,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以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突击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了工人、教师、干部三结合写书的方向。编写小组深入厂、矿、街边、农村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并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指导下,发动群众开展了古代窑址的普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性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编写任务。 本书编写小组的成员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扬辰亚老师,宜兴陶瓷公司蒋蕃、刘勉之、李壮大、吴永某、陈知冰等同志。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六十多名师生开门办学期间写成第一稿的基础上,由杨振亚、贺盘发、李壮大三位同志执笔,反复修改而成。最后,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蒋赞初同志校阅。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南京、上海、苏州、常州、扬州、镇江等地文博部门的大力协助,为本书提供了有关宜兴陶瓷史料。科学测定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宜兴陶瓷研究所的大力协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政治水平还不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文物的科学检验很不全面,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热忱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鹤壁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鹤壁老市区曾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卫国首都“沬”。这里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东麓的一颗明珠。 鹤壁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明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在此耕耘生息,辛村文化遗址、鹿楼汉代冶铁遗址、鹤壁集宋代古瓷窑遗址等,充分反映了这里古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殷商时期殷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曾先后在辖区内建都,战国时期公元前425年赵国曾在此建都达39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3篇专门描绘淇河两岸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里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以及孔子的高足子贡的故乡。 鹤壁是秀丽多姿之地。这里名胜古迹荟萃,自然景观奇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从境内蜿蜒流过,水阔流缓,清澈碧透,沿河景点密布,被誉为“北方漓江”。所辖浚县、淇县均为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浮丘山、云梦山风景优美,摘心台、鹿台、万鹤台闻名遐迩,天宁寺、双塔寺、金山寺美丽宜人,千佛洞、玄天洞、药王洞、鬼谷子洞诡支波谲,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世所罕见。 鹤壁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云梦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朝歌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黎阳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鹤壁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鹤壁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 鹤壁是美丽富饶之地。这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藏30多种,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天然矿泉水均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享誉中外,久负盛名。 鹤壁是美食之乡。淇河鲫鱼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鹤壁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浚县子馍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小河白菜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浚县八大碗来自皇家,是满汉全席之遗存……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 鹤壁是开发开放的热土。鹤壁位居中原,是兵家逐鹿、商家必争的中原地区,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晋冀鲁豫四省十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发挥联络和辐射作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中线从新区穿过,南距郑州机场1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捷达方便。经过40多年的建设,鹤壁已经形成了融工业、贸易、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园林化综合性新型城市,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鹤壁已经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这就是鹤壁,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鹤壁,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鹤壁,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鹤壁,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历史文化概论 大明宫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从大明宫浅谈隋唐文化特点) 北京交通大学 机电1102 周伟明 11221057

从大明宫浅谈隋唐文化特点 看完《大明宫》后,我对隋唐文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恢弘气度,如史诗般壮丽的大国文化气息。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时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惊世骇俗,举世瞩目。兴盛时期的大唐用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取着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也让万国使者来到这里朝贺瞻仰。 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明宫是唐朝鼎盛时期最好的写照,气势恢弘的建筑风格,广阔的建筑面积,无论对财力,人力还是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若没有盛唐时期充裕的府库储备,没有国泰民安的生活,没有顶尖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才能,这样一座备受世人瞩目的宫殿是很难完成的,这不仅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绝后的浩大工程,也是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文明前列最真切的写照。

隋唐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目光,让所有人都想来到帝国一睹这里的风采呢? 一、隋唐文化是多元化、多样性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隋唐文化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与隋唐时期个地域文化的交融密不可分。南北朝时期,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乱使得各地域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方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例如,北方地区地域广阔,土地贫瘠,常年大风扬沙,恶劣的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性格豪迈、粗犷,他们钟情于大漠,孤烟,长河,他们能够在现实的孤寂与苍凉中寻找对生活的豁达与坚持。所以这一地域的文化多体现出苍劲雄浑,粗狂质朴的特点;相比江南地区,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收到当地政治,文学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这里的文化体现出一种婉约,隽秀,俊朗的特点。这一文化特点对隋唐文化的发展趋势有着深远的影响。隋朝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多元文化能够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了突破界限与束缚的多元文化格局。到了唐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进一步稳定,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地域限制已经对文化的差别影响越来越小。加之丝绸之路的又一次开通,不仅在大唐境内的文化交流愈来愈深入,大唐和周边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大唐文化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文化更加繁荣,这种兼容并蓄,多元与多样性的特点是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二、隋唐文化的胡化倾向 隋唐文化在融合地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胡化倾向。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原始社会概况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习题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江阴景点介绍分解

鹅鼻嘴公园逶迤临江,因山势蜿蜒多姿,形如鹅鹅伸鼻江中而得名。公园以山体为主,森林茂密,野趣浓郁。公园由商贸服务区、滨江游览区、森林休闲区、炮台博物馆区等功能区组成,景点众多,各具风貌。鹅鼻嘴公园因山而势,将楼、亭、阁、廊等组成的建筑群落与山,水、桥、炮等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成为人们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公园内景观众多,既有“霞客寻源”、唐公碑、谒咏江诗碑、摩崖石刻,古渡口、渡江第一船、石湾古炮等文物古址,又有鹅鼻积雪、悠悠长江等自然风光,在这里还可以渔独烧烤,顿使你回归自然、情生野趣。

黄山湖公园为人工全开放式公园,以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为主体,水秀山青,林幽石奇,以其宜游宜居的生态理念,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成为江尾海头的翡翠碧玉、现代港城的风情画卷。 江阴长江大桥是公园的又一景观,由于江阴黄山位于长江南畔,处在黄山湖公园的任何一个位置,几乎都能清晰的看到江阴长江大桥的伟岸英姿。 有湖自然就有水,秋水潭是公园的另一处景观,与涵春坞相连,组成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态景观。 江苏学政衙署,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江苏学政衙署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因而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 学署建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即1614年,随着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学署也走向没落。原学署古建筑的十三进格局,只有仪门被保存下来。改建的江苏学政衙署共分学政文化、生态休憩和游乐活动三个区域。 整个学署采用“释古而不复古”的理念,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结合的环境共生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诠释传统文化,创造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开放空间,犹如江阴古城脖子上一串古色古香的项链。

宜兴市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一:竹海 门票·开放时间:80 元;8:00-16:30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免票;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票。交通概况: 自驾线路: (1)南京到宜兴竹海自驾车路线: 走机场高速-杭州方向出口,顺着宁杭高速朝杭州方向跑,在宜兴附近可以看到明显的红色旅游标记出口。 (2)无锡到宜兴竹海自驾车路线: 锡宜高速到宜兴下,沿104国道到丁山,到丁山就可以看到去竹海的路牌,从无锡到竹海大概全程115公里,约1小时30分至2小时走完。 (3)张家港到宜兴竹海: 走锡张公路到无锡,经太湖大道穿过无锡市区,一直向前走沿环湖路往马山方向,再转到钱胡公路上 公交线路: 旅游1线:市车站--贝斯特大酒店--国际饭店--宜兴宾馆--宜兴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馆--张公洞--玉女潭--灵谷洞--陶祖圣境风景区--竹海风景区。5:40—17:30,每20分钟一班 49路公交车:每5分钟一班从市中心抵达湖滏,湖滏到竹海风景区也有公交车,每10分钟一班。

宜兴竹海简介: “世外桃源”竹海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31公里的湖父镇境内。风景区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方圆几十多万亩的竹子,堪称“竹的海洋”。 景点二:龙背山 门票·开放时间:50元 龙背山简介: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 景点三:善卷洞 门票·开放时间:130 元。 特殊人群: 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70岁周岁以上老人、现役 军官凭有效证件免票。 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5米、60-69岁老人凭有效证件(老年 证或身份证)半价购景区优惠票。7:30-17:00;冬天8:00-16: 00 交通概况:驾车路线 1.上海出发:沪宁高速—到锡宜高速到底—转宁杭高速南京方向—再走5公里就到善卷洞 2.常州出发:上高速走宁杭高速(往南京方向)——到徐舍口下——再走5公里就到善卷洞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作业

作业及考试要求 一、回答问题 1。请列出江苏名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十个城市及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遗迹至少8个)。 南京,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等。 2.扬州,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3.常熟,有仲雍墓,言子墓,辛峰亭,兴福寺等。 4.徐州,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刘邦“大风歌”碑等。5.淮安,有青莲岗古文化遗址、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 6.镇江,有焦山碑林、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等。 7.苏州,虎丘、瑞光寺塔等。 8.无锡,泰伯墓,阖闾城遗址等。 9.南通 10.宜兴 2。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及遗迹遗踪。(至少20人) 姑苏台——西施寒山寺——张继太湖景区——西施、范蠡沧浪亭——韩世忠 乌衣巷——刘禹锡明孝陵——朱元璋中山陵——孙中山夫子庙——孔子 瞻园——徐达灵谷寺——玄奘孙武公园——孙武夫子庙媚香楼——李香君 铁心桥——杨邦义虎丘——苏轼、阖闾灵岩山——夫差、韩世忠、梁红玉 拙政园——李秀成狮子林——黄庭坚、米芾雨花台——杨邦义牛首山——郑和 周庄——沈万三 3。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及相关历史人物。(至少20个)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李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勾践 鸟尽弓藏——范蠡 忠心不二——伍子胥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孙武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指桑骂槐——曹雪芹 破釜沉舟、富贵还乡、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江东父老——项羽 4。请列出与南京密切相关的明清文学名著。 《红楼梦》、《桃花扇》、《儒林外史》 5。请列出建都南京的十个朝代.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6.请列出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及民国文化的相关遗迹 六朝文化: 建康宫城东城墙和东壕沟遗址、南朝陵墓石刻、南朝帝陵、牛首山、金陵大报恩寺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完成了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发明了农业和养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在聚落分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丰富的汉字材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西周统治者推行的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时代。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我们的祖先在秦汉时期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建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丰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瓷器制造成就显著,青瓷制作技术精湛。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家具、服装等出现新形式。社会的变革和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思想文化呈现全新面貌。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宜兴--城市意象

宜兴—城市意象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位于江苏省南部,无锡市下辖的县级市。宜兴市辖宜城街道等4个街道、14个镇。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2363人。居民绝大多数属汉族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2009年,宜兴市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六位。市人民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1道路:宜兴建县以来2200多年的政治中心大体都在宜城这一空间范围内。古代宜兴的城市空间格局是依河建城,城在水中,水在城间。如今宜兴市区面积已有较大扩展,但其老城区平面空间格局依然存在,新市区在纵轴线上依然延用原老城区的南北轴线,以横贯市区的河流为横轴线,从北向南共有六条东西向河道穿城而过。主干路网由“六横四纵”构成,其中“六横”从北向南为:庆源大道、巷头路、阳泉路、阳羡路、东山路、龙潭路;“四纵”从东向西为:荆邑路、荆溪路、人民路、氿滨路。 市中心老城区的街巷依然保留了其古老的名称,每个名称述说的是一段历史或一个传说,如通贞观路、太氵鬲路、解放路、茶局巷、大人巷、东珠巷、西珠巷等;新建的道路则积极挖掘宜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或展现地域特色,如荆邑路、团氿路、红塔路、庆源大道、枫影路、临溪路等。 2边界: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东濒太湖,东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

间。年末耕地99.14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3区域: 城镇空间组织 市域形成一片一轴的发展格局。其中,“一片”为东部中心片区;“一轴”为西部官林—徐舍—张渚—太华城镇发展轴。 市区形成“一核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一核”为以龙背山、东氿公园为绿核;“三组”团为宜城、丁蜀、滨湖新城。 城市功能分区 (1)宜城(五区) 宜城中心区:包括宜城老城区和城东新区,全市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基地,是宜城的主要生活用地。 东山区:行政办公区。 专业市场区:位于宜城北部区域,是以建筑材料、装潢材料、金属材料市场、汽车交易市场、化工交易市场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市场区。 环科园:国家级科技工业园,集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 工业园(经济开发区):位于芜申运河以北,是以精细化工、高科技产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区。 (2)丁蜀(四区) 丁山区:丁蜀城区主要为生活性用地。 开发区:以绿色陶瓷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站前区:以大型陶瓷交易和新型材料等二类工业为特色的城市新发展区。 洑东区:在洑东镇基础上发展以居住、旅游服务为特征的城市社区。 4城市节点:城市节点是城市空间形态中的枢纽,是城市中人流、车流、物流集聚的地块。宜兴解放广场、周王庙地块、文峰宝塔、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为城市重要节点。 解放广场:位于解放东路与改道荆溪路的十字交叉口,以道路为分界线将基地划分为4个地块,规划设计为商业、住宅、办公用地及城市绿化广场,体现现代都市与地域文化特色; 周王庙地块:位于城区中心,总用地面积1,64公顷,规划设计上力求恢复和弘扬宜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并结合现代城市功能,增加绿地和广场面积,扩大市民活动场所,将其改造成一个集旅游、纪念、购物、休闲、市民活动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街区; 文峰塔:位于龙背山森林公园,规划在主人口轴线上,既是公园景观控制点,也是人民路方向的对景,是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规划设计为九层方塔,建筑吸收汉唐风格,立面造型古朴凝重; 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规划:分别位于宜城镇东南和宜城的中心地段,规划总用地为23.4万平方米 5城市地理标志物:自2003年起,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就多次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宜兴紫砂" 地理证明商标,并于今年3月28日正式向社会公示,宜兴紫砂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