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且也是一门很难把握的学问和艺术,投资理财是一门职业,且也是一门槛很高的职业。投资理财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方式,其目的就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管理,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的闲钱不断的增加,投资理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此财产性收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民集体财产的权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因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促进农民财产积累的明智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对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从2000年的3146.21元上升到2009年的7115.57元,同比增长126%;而作为三大支柱性收入的财产性收入从148.08元上升到167.20元,同比增长仅为12%。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但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却十分小,增长缓慢,这充分说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思想淡薄。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和闲钱不断的增加,投资理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农村居民的思想保守,风险承受能力弱及风险控制能力差等原因,他们在选择投资理财时往往会选择波动性小,风险系数小的项目,基本没有资产增值理念,而对于金融市场不稳定造成的资产损失也茫然不知。所以农村应该加强投资理财教育,转变农村居民单一的投资理财思想,积极主动地关注和学习各种投资理财手段,愿意承担一定的金融风险,进行多渠道的投资理财;各大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理财代理人及开发适合农民心理,操作简单方便,风险低且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等投资理财风险控制措施。所以我们想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农村居民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让现有资产做到保值和增加,实现“钱生财”的生财之道和长远的投资理财目标。
二、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研究状况
2.1、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研究现状:
王勇(2005)从浙江民间资本发展现状中分析表示:民间借贷总量大小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而且主要集中在各县城和农村据调查,全省各地均存在民间借贷现象,但地区间的借贷规模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金融环境和当地公众的投资意识等因素。民间借贷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总量呈上升趋势,借贷主体多元化。调查表明,民间借贷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不仅包括农民、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而且还涉及到机关干部、私营企业及其职工。借贷期限以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为主,借贷形式多样,盈利性借贷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形式多样,除传统的企业集资(包括内部集资和内外结合式集资),亲朋好友间的互助会等形式外,近年还出现了多种盈利性借贷方式,发展迅猛。由此可见浙江民间资本数量可观,借贷活跃。但是投资失误和投资渠道阻塞不畅,炒房现象
依然很严重。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扬,为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缺乏等目的,稳定经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民间资本是所有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
刘晓晴等(2006)对全国各地农村大学生的有关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农民整体收入低, 非农业收入小于农业收入,年轻家庭比年长者家庭有更多的节余; 农民支出上普遍节衣缩食; 投资品种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 基建开支、生产资料开支、教育经费支出较大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基本空白等理财特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农村居民的收入依然以农业为重,而且资产基本上都是由农业生产积累而成,农民的积蓄基本上都是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生产、教育和医疗等开支。但除此之外,农村居民仍有结余,由于缺少投资理财的渠道和相应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他们只能以储蓄为主进行单一的投资理财。说民当今我国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相当匮乏,这是农村居民理财困难最重要的原因。
顾卫(2007)对当代农村金融现状分析:从需求总量变化情况看,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与满足程度呈“剪刀差”变化趋势。金融供给量远达不到需求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需求变化的同时,没有提供出与金融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从而使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从需求的结构变化情况看,生活性及生产性的金融需求满足度较高。农村发展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金融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种养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大额资金需求强烈,但正规金融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从典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变化看,民间融资正逐步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渠道。他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的金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服务上、产品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要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离不开农村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程彩君(2008)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现状表现在(一)理财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人的钱包鼓了起来,家庭资产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投资理财成为了许多居民的当务之急;(二)理财越来越普及。根据2008 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居民在进行理财活动, 38%的居民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仅有1%的居民表示今后也不会考虑投资理财。(三)储蓄依然是居民理财首选。随着居民对理财产品认知度的加深,基金投资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基金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已经有和储蓄分庭抗礼之势,和储蓄相比,它的收益更大,和股票相比,它的风险较小,而如今的股票市场状况十分惨淡,导致居民对股票的投资意愿并不是很高。所以储蓄仍是居民理财的首选;(四)理财市场的相关法律缺乏规范与统一。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标准的不统一,理财市场上的有关法律没有成型,导致理财性质的混沌和经融机构分业监管存在矛盾。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是非常庞大的,是具有可开发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理财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要加强适合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国家应该加强投资理财法律法规的拟定,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
吴庆念(2008)在《浙江金融》中说当今农村金融理财现状表现在:(一)农民金融理财观念正在变化,理财需求日渐增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加,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等逐渐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民原有的靠储蓄保值增值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二)国内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开始重视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由于有钱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国内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尝试性地推出一些适合农民投资的金融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