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2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2

声现象知识点1.1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 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低于20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 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 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距障碍物至少17m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 海深, 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 S=v*t, 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 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4、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 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1.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是赫兹Hz)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 (1)振幅: 物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强(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 响度越弱(小);3、音色: (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 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靠音色)注意: 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 彼此独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 鼓皮绷得越紧, 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 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 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15℃)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s , 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 。

单位: ,符号: .☆计算公式:T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越大,声音的 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2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嘿,同学们!咱今儿就来好好聊聊初二物理第二章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哈!先说说这个声现象吧!声音,那可是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伙伴呢!你想啊,你每天能听到各种声音,鸟叫啦、车喇叭声啦,多有意思!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就好比你敲一下桌子,“笃”的一声,那就是桌子振动发出的声音呀!而且声音的传播还得靠介质呢,没有介质它可传不出去。

就好像你在太空里,那可安静得很,因为没介质让声音传播呀!声音还有三个特性呢,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高听起来就尖细,像小鸟叫;音调低呢,就比较低沉,像老牛叫。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啦,你大声喊和小声说,响度就不一样嘛。

音色就更好玩了,每个人说话声音不一样,就是因为音色不同呀,不然打电话咋能听出是谁呢!再来讲讲这个光现象。

光啊,那可是让咱能看到这五彩斑斓世界的大功臣!它沿着直线传播,你看那手电筒的光直直的射出去,多明显!影子不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嘛。

还有小孔成像,也是这个道理。

光还会反射呢,镜子里的你不就是光反射出来的嘛。

而且反射还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你看镜子很光滑,反射的光很整齐;而那些不光滑的表面呢,反射的光就乱七八糟的啦,这就是漫反射。

光的折射也很神奇呀,把铅笔插进水里,感觉好像断了一样,其实就是光折射搞的鬼!然后是热现象。

温度这个概念可得搞清楚呀!热了温度就高,冷了温度就低嘛。

测量温度有温度计,那里面的水银或者酒精会随着温度变化而上升下降,多好玩!物态变化也很重要哦,固态、液态、气态,水可以变成冰,冰又能变成水,水还能变成水蒸气,多奇妙呀!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些过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呢。

哎呀呀,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呀!把它们都掌握好了,物理世界的大门就向你敞开啦!以后再遇到相关的问题,你就能轻松搞定啦!别小看这些知识点哦,它们可是你探索物理奥秘的基石呢!好好学,加油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 2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流传,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状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0m/s。

4. 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起码为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 S总1 vt总。

2 2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次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单位次/ 秒,又记作Hz。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相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自己决定。

人们依据音色能够鉴别乐器或区分人。

不一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一样,其发作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可依据音色来可判断瓷器的利害、西瓜利害、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能够利用声来流传信息和传达能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寻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 B超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凌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扰乱作用的声音。

2. 人们用分贝( dB)来区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机声现象知识点docx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机声现象知识点docx

1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声速取340m/s)7、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频率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4、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5、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6、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233、地震产生强大的次声波能够摧毁附近的建筑物。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杂乱无章)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危害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它的符号是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即:(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

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知识点第一部分声的基本知识声是一种能够使人听到的纵波机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声波的特征包括:振动、周期、频率、波长、速度、强度、声波的形状和波束。

声音由一系列连续的波形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形成了声音的质感和基调。

第二部分声波的性质声波具有波动的性质和传播的性质,主要包括:频率、振动、声音、衰减和共振。

声波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介质的特性,而不是声波的频率或强度。

在退化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米/秒。

声波经过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声波还会产生共振效应,这是指声波与固体或空气中的振动系统发生共振的现象,这些振动系统称为共振腔。

第三部分声音产生的机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分为直接声和反射声两类。

直接声是指来自演讲者的声音,而反射声是指声音被其他表面反射并到达听者的声音。

声音的频率和音高取决于发声体的特性和振动速度。

例如,大声说话会导致喉咙和声带的振动,产生音调更高的音高。

第四部分声音的应用声音在许多地方都有应用,包括音乐、通讯、声学研究、医学和计量学。

音乐是最常见和广泛的应用程序之一,人们可以通过创建和演奏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感情。

通信和声学研究也是声音应用的关键领域。

人们使用声音进行电话和广播通信,并使用声音研究空气和其它介质中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在医学领域,人们使用声波来进行医学影像学和诊断,并通过超声波治疗各种疾病。

最后,声音也在计量学和物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声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压力,或者作为声波仪器来探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结论本文介绍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包括声波的特征、性质和应用,深入了解这些领域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声波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A.音色B.响度C.声速D.音调答案:A要区分不同的声音需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所以长鳍领航鲸是在模仿虎鲸发声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隔音蛟龙C.防噪声耳罩D.隔音板墙答案:A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B.隔音蛟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C.防噪声耳罩是在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D.隔音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答案:D风声、雨声、鸟鸣声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都属于可听声,三种声音传播的环境温度和介质种类都是一样的,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必记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人、动物——声带振动打击乐器——鼓面、锣面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管乐器笛子等——空气柱振动炮仗、气球爆炸——空气振动水流声、煮开水水声——水振动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及真空中速度为0m/s【除了地球以外的环境,都是真空环境,都不能传播声音】知识点三:声音的速度——声速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②介质的温度2、两个规律:▲不同介质,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知识点四:回声及回声测距➢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可以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如果小于0.1s,无法区分,此时回声能加强原声s声=v声t 声音走过的距离s距离=1/2 s声=1/2v声t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必记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特性①——音色▲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关键词:辨别声音(分辨不同的人、动物或乐器)闻其声而知其人模仿秀者模仿的就是音色清脆悦耳、声音嘈杂▲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知识点二:特性②——音调▲影响因素:频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字母:f◎单位:赫兹Hz▲关键词:长短(振动部分长度)粗细(梳子的粗细、声音的粗细)松紧(琴弦松紧程度)慢快(振动的快慢)◎男、女高音,男女低音◎男生声音低沉,女生声音尖细(声音的粗细)◎A大调、C小调、1 2 3 4 5◎惊声尖叫、低声闷响▲波形图: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横看)知识点三:特性③——响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①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 ②与发声体的远近 ▲关键词 ◎生活中的音量◎轻敲、重敲,用大小不同的力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呢喃(音量的高低)◎声音越到远处越分散,使用扩音器、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波形图:波形的高低不同(竖看)tt乙甲振幅小振幅大2.3声的利用——知识点必记姓名: 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的分类知识点二: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没有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雷声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通过雷声,我们得到了一个信息大雨)✓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了解器官工作情况✓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敲鼓时是鼓面振动;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回声)。

2. 声音的传播。

-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宇航员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 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 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 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就大。

-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 定义: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 医生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病情。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生的物体称为声源。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固体(拍桌子、拉二胡,敲音叉),可以是液体(水流哗哗),也可使是气体(吹笛子的发声体是空气柱)。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2.2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 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
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
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 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15℃)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
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
(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
回来的声音。

(2)当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s , 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 .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 频率:物理学中, 。

单位: ,符号: .
☆计算公式:T
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越大,声音的 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 Hz 的声音叫做 ;频率高
于 Hz 的声音叫做 ;人类能听见的范围( ~ 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 ,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1. 振幅是表示 的物理量。

2. 声音的 由振幅决定, 越大,则 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 有关。

越远,声音的响度越 。

三、音色
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 和 决定。

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
2.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典型例题
1.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 、响度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2.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男低音的音调 、响度 ;女高音的音调 、响度 。

3.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 幅度。

4.(1)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 大 ;(2)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

§2.3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 声能传递信息。

2. 回声定位的利用
(1)超声导盲仪;
(2)倒车雷达;
(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海底深度t v s h 海水声2
121== 3.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 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4.检测方面:(1)B 超;(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某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侧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经3s 后听到回声。

求汽车发声处距大山有多远?(请求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大山有多远) m m s s 5.532)102045(2
1)(2121=+=+= 二、声与能量
1. 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2. 声.波.具有能量....。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
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2)超声波方向性好;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
,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2.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噪声及来源
1. 乐音:发声体振动有规律...
,令人愉悦的声音。

2. 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
以及对我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注:噪声和乐音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 噪声来源
1) 交通运输噪声:汽车排气声、喇叭声等;
2) 建筑噪声:修路、盖楼时;
3) 工业噪声:车间机械工作的声音等;
4)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娱乐场所、家庭噪声等。

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1. 分贝( )——表示 。

▲注意:0dB 是指刚刚引起听觉,并不是指没有声音。

2. 噪声的危害:
1)长期处于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造成听力受损……
2)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为了保证学习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三、噪声的控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外声音的响度.
1. 声源处(防止 ):汽车的消声器、枪上的消音器等以及“保持安静”的标语;
2. 传播过程中( ):道路两旁种树、隔音板等;
3. 人耳处( ):防噪声耳罩、耳塞
乐音的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