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以下是《伤寒论》中简答题及论述题的示例:简答题:1.简要描述《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分类及其症状。
2.解释《伤寒论》中“六经”的含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描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及其药方组成。
4.简述《伤寒论》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依据。
论述题:1.论述《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2.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3.探讨《伤寒论》中“随症治之”的治疗理念及其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4.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伤寒论》在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请注意,以上为示例,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可能更加详细和深入。
建议在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简答题参考答案:1.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的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的症状为发热、无汗、恶寒、脉紧。
2.“六经”是《伤寒论》中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和传变规律,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六经的辨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和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其药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4.“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阳明病多因实热所致,太阴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所致。
阳明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大便燥结等实热症状,治疗以清泻实热为主;太阴病表现为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症状,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
论述题参考答案:1.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包括发汗、泻下、和解和温阳四法。
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太阳中风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太阳伤寒可用麻黄汤发汗散寒。
若太阳病传入阳明,出现高热、便秘等症状,可用承气汤泻下清热。
若太阳病传入少阳,出现寒热往来等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若太阳病传入太阴,出现脾胃虚弱等症状,可用四逆辈温阳散寒。
2.厥阴病的成因主要包括邪热内陷、阴液耗伤和阳气虚衰。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太阴病
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引起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A.脾阳亏虚饮食内停B.脾气下陷阴血不足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 E.中阳不足寒湿内盛2.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大法是:A.温中祛寒,健脾燥湿B.升举脾阳,祛散寒湿C.补中益气,温胃散寒D.健脾和胃,利水祛湿E.温中散寒,消积导滞3.“脾家实”是指:A脾虚水停 B.宿食内阻 C.脾阳恢复 D. 实热壅脾 E.燥屎内结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是:A.时腹自痛 B.腹满而痛 C.下腹部疼痛 D.上腹部疼痛 E.下利腹痛5.阳明中寒证与太阴病的鉴别在于:A.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B.前者虚寒较轻,后者虚寒较甚C.前者仅见不能食,后者还有下利腹痛等D.前者为胃中虚冷,复感寒邪,后者为脾虚不运,寒湿中阻E.前者为小便不利,后者为小便利6.太阴中风出现四肢烦疼的机理是:A.风寒束表,营阴郁滞B. 太阴里虚,营血不足,肢节失养C.太阴病兼表,湿邪留着D.脾阳素虚,感受风邪,脾阳与风邪相博E.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肢节失养7.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A.脾虚失运,寒湿弥漫B.太阴虚寒,里有寒饮C.里无热邪,津液未伤D.脾肾阳虚,水湿内生E.下利后饮水过多8. 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A.误下邪陷,寒痰结于胸膈,波及腹部B.邪陷阳明,腑气不通C.脾虚湿阻,气机不利,阳气时通时闭D.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E.太阴脾虚,饮食停积9.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A.温阳散寒,健脾燥湿B.温补肾阳,利水退黄C.当温之,宜服四逆辈D.温中散寒,利湿退黄E.健脾和胃,行气利水10.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是:A.桂枝汤中芍药加量,再加大黄B.桂枝汤原方加大黄C.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D.桂枝汤加桂枝再加大黄E. 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大黄(二)A2型题1.患者,男,56岁,平素体弱,饮食不当则极易腹泻,饭后腹胀,前天感受风寒,今恶寒发热,汗出恶风,二便正常,舌淡脉浮缓。
伤寒论大题总结
1.太阳病证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伤寒论》对太阳病的分类主要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三个类型。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都是感受风寒之邪所致,属于表寒证。
但是太阳中风因患者腠理疏松,受邪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脉症依据;太阳伤寒因患者腠理较为固密,受邪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或未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身疼痛,脉浮紧等为脉症依据。
太阳温病是感受温热之邪所致,属于表热证,受邪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口渴,不恶寒(或微恶寒)脉浮数等为脉症依据。
2.太阳病中风证和太阳病伤寒证的证候特征与组方特征是什么?太阳中风证以汗出、脉浮缓为证候特征,揭示了感受风寒之邪后,卫强营弱的病理特点,其治疗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为法,以桂枝汤为代表方。
桂枝汤的组方特征是以辛温的桂枝与苦平的芍药等量相伍,以桂枝解肌祛风以治卫强,以芍药补养营阴,以治营弱。
二者相伍,有调和营卫之功。
太阳伤寒证以无汗、身疼痛、脉浮紧为证候特征,揭示了感受风寒之邪后,卫闭营郁的病理特点,其治疗以发汗解表为法,以麻黄汤为代表方。
麻黄汤的组方特征是桂枝与麻黄相伍,麻黄为君,发汗解表,伍以桂枝为臣,以加强开腠发汗之功,使其成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3.大青龙汤证的主要症状着眼在哪二点?为什么?大青龙汤证的症状,主要体现在“无汗”与“烦躁”二点。
无汗为伤寒表实,烦躁为寒邪郁闭过重,致使阳气内郁化热,内扰胸中所致。
从而形成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的病机。
4.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简要地概括为哪二点?或然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小青龙汤证病因病机的精要概括。
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又为水之上源,中焦与肺有寒痰水饮,又复感风寒,内外合邪,故形成本证外寒内饮的病机。
或然证为“或渴(饮不化,津不滋),或利(肠清浊不分),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气滞),或喘”6.赤石脂禹余粮汤、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均治下利,如何区别运用?9.试比较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在病机、主证、治法及药物组成方面的异同。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
(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1、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
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
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
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7、仲某,女,4岁。
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伤寒大题总结全
1.仲景治身痛方子鉴别方名病机主症治法麻黄汤寒邪郁表,营阴郁滞身体伴恶寒,发热脉浮紧,手足不寒发汗解表桂枝新加汤气阴两虚,肌体失养汗后身痛,脉沉迟补益气阴,和营止痛附子汤证少阴阳虚,寒湿凝滞身体痛,手足寒,脉沉温阳散寒,除湿止痛2.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组成及功效比较附子汤与真武汤两方的药味大部分相同,皆用附子、白术、茯苓、芍药,所不同处,附子汤术附倍用,并伍人参,重在补阳气,散湿气;真武汤术伏半量,更佐生姜,重在温散水饮。
前者以扶正为主,后者以祛邪为主。
P1833.病例分析(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中医诊断病名(如太阳与阳明合病)、证型(如小青龙汤证)、病机(如外寒里饮)、症候分析(如身疼痛为风寒束表,经输不利)、选方用药(如小青龙汤,须写明每一味药的剂量。
)4.伤寒八症: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5.真武汤证症状: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6.蓄血三方证比较:三者病机均为热与血结于下焦,但有轻重缓急之别。
就蓄血证热与瘀结的病机而言,桃核承气汤证为热重于瘀,血热初结,治疗宜先解表后攻里,泻热攻里,邪热逐瘀;抵当汤证,瘀重于热,病势较急,及时表里同病,也急当治里,破血逐瘀;抵当丸证,瘀热俱轻,病势较缓,故取攻逐瘀热,峻药缓图之法。
P537.承气汤三方比较。
承气汤三方,皆为苦寒攻下之剂,都能治疗阳明腹实证,但随其病情轻重缓急之不同,用药之轻重多少亦有差别。
大承气汤药味最多,用量最大;大黄必须后下,后下则气锐行速;厚朴用量为大黄一倍,较之小承气汤大四倍;枳实亦重用5枚,比小承气汤多2枚;行气药在本方中占较大比重,故名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腹实证和少阴水竭土燥证。
小承气汤系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之药量而大黄用量不变,大黄亦不后下。
小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阳明腹实证和厥阴热利。
调胃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炙甘草而成。
大黄用量不变,亦不后下。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与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 、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 D 、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 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 A 、脉浮B、脉数C、脉促 D 、脉滑 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 A 、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10. 头汗出的病机是: A 、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 2 分,共 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 D 、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四、填空题:(每空 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伤寒论考试大题总结
《伤寒论》大题总结伤寒的涵义①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言凡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引起发热的疾病②狭义:单纯指感受六淫邪气中的“寒”邪而发的外感热病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③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
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何为坏病?其治疗原则坏病指因为失治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治疗原则是:观其脉症,知其何犯,随证治之(临床意义:是辨证论治的原则)何为“蓄血证”《伤寒论》中见于什么病证?即瘀血证,大多是素体下焦血行不畅,内有瘀滞,当太阳病不解表热内陷,则热邪与瘀滞相搏,从而形成“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
见于桃核承气汤(如狂、少腹急结)抵当汤(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抵当丸(少腹满、小便利)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皆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所致。
其病位均在下焦,主证均可见少腹急结。
不同点在于: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故见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志方面的症状,如其人如狂或发狂。
因邪结于血分,不关气分,故小便自利。
由此可见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
何谓水逆证,其产生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其病机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吐,故出现水入即吐。
伤寒试题(广中医)
本科伤寒试卷(一)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风2.热色3.纯阴结4.四逆辈5.蛔厥6.追虚逐实7.口不仁8.往来寒热9.合病10.面垢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
(2)2.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
(35)3.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1)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3)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
(182)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7)9.凡厥者,,便为厥。
厥者,。
(337)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
(386)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B.恶寒与否C.恶风与否D.汗出与否E.头痛与否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是四逆汤加茯苓(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四逆汤主之( )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 )1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主之()六、简答题:(共25分)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皆可治喘,其病机特点有何不同?3.结合原文简述厥证的病理及特征。
4.简要回答下述症状出现的机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宜大承气汤。
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③阳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七、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
10分张某,60岁,近几天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八、论述题(10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0条)①何谓“大实痛”?“腹满时痛”、“大实痛”的机理。
②传统观点认为太阴里实证是实在阳明气分,李克绍老师提出本证为实在太阴脾络,病在血分。
结合所给原文从本证的病因病机、药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
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3、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4、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5、日晡所:即15至21时,阳明病欲解之时。
62.[伤寒论]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那么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那么鼻塞,胃气上逆那么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缺乏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那么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说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说明脏无他病。
伤寒论考试题:病案分析
伤寒论考试题:病案分析1、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张某,60岁,近感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2、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王某某,女,3岁,6月12日,下午3点就诊,家长诉代,因天气炎热,夜晚纳凉过度,晨起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自诊受凉感冒,服中成药,午后病儿热度增高,T38.5℃,咳嗽,喘促,鼻翼煽动,两脉可闻及干性罗音,口唇青紫,口渴,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3、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张某,男,25岁。
7月15日就诊。
患者2小时前突发腹疼,急迫欲便,便后肛门重坠不爽。
痢下鲜紫脓血,渴甚,头痛烦躁。
查体温:39.3℃,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脓细胞(+++)。
4、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及煎服法,10分)胡某,女,62岁。
素患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心悸不安,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
此次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现咳嗽,鼻流清涕等症消失,要求改善睡眠。
诊见:舌红,脉细数。
5、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刘某,女,15岁。
4月6日就诊。
发热3日,近两日出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诊见:目睛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
体温39.2℃,查血示:肝功异常。
1.李某某,男,43岁。
主诉:呕吐腹泻1天。
现病史:昨日,在路边小摊处食海红及蛤蜊,并饮凉啤酒,服后即觉腹中不适,加之住处潮湿阴冷,于凌晨2时许,突然腹中绞痛,下利,泻下之物清稀似污水,伴呕吐,至4点,呕吐7次,泻下10余次,急来门诊治疗。
现腹痛隐隐,便意频繁,仍下利,但泻下物不多,发热恶寒,口渴欲饮水,小便少。
广中医方剂考试病例
一、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病史:患者素有胃炎,时有腹胀,纳差。
昨天外出应酬,回家后即感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自服头痛散(具体用药不详)一次,病未好转,今晨并见胸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浮弦。
·分析:辨证: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証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舌苔白膩、脈浮滑。
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散寒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选方:藿香正氣散处分:(要求写出药物、剂量或药物的特殊用法)藿香12克紫蘇5克白芷5克大腹皮5克茯苓5克白朮9克半夏9克陳皮9克厚朴9克桔梗9克甘草5克生薑10克大棗4枚【辨證要點】1.夏月時感或四時感冒、風寒束表、濕滯脾胃。
2.寒熱頭痛、腹痛吐瀉。
3.舌苔白膩。
二、病案分析:* 患者潘XX,男性,42岁。
患者三年前曾患“浸润性肺结核”而经“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进三年来自觉胸闷隐痛,咳嗽气喘,并咳出四口鲜血,随后在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后,咳血得以控制。
现觉咽喉燥痛,咳嗽微喘,头目眩晕,手足烦热,午后低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辨证(病机、病证):肺肾阴虚,之咽喉痛证(喘咳证)。
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肺肾之阴。
选方:百合固金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以及药物的特殊用法)生地黃2錢熟地黃3錢麥冬5分百合1錢芍藥炒1錢當歸1錢貝母1錢生甘草1錢元參8分桔梗8分三、病例分析题陈XX,男,60岁。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
病史:因受凉咳喘又发。
现微恶寒发热,体温38℃,胸闷气促,咳吐黄稠粘痰,纳差,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弦滑。
诊断:胁肋喘咳证(喘痹) 病名:哮喘(喘痹)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治法: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代表方:定喘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及用法)麻黃9克桑白皮9克白果21枚黃芩5克蘇子6克杏仁5克半夏9克款冬花9克甘草3克白果去殼打碎炒黃,水煎。
伤寒杂病论医案分析题库
伤寒杂病论医案分析题库
医案
李某,男性,年四旬余,昆明市人。
患痰饮咳喘病已八、九年,经中、西医屡治未愈。
诊其脉左弦右滑,两尺弱,心脉细短,肺脉滑大,按之则空,舌苔白滑而腻,面色青黯,目下浮起如卧蚕。
咳痰气喘而短,胸闷痰滞,头疼目眩。
食少无神,畏食酸冷,渴喜热饮而不多,小便短赤,咳时则遗。
入夜难眠,行卧惟艰,值阴雨天寒尤甚。
处方
附片20克,北细辛4克,麻茸3克,干姜15克,法夏15克,五味子1.5克,甘草3克。
次日复诊。
昨服一剂,头疼、咳痰稍减,痰较易咯,乃照原方加倍分量。
服后痰多咳吐如涌,胸闷减,喘息较平。
服二剂后,头痛若失,喘息平其大半。
服三剂后,稍能食,行卧已较轻便,唯痰多,气仍短,小便转长而色仍赤。
盖湿痰饮邪得阳药运行,在上由咽喉气道而出,在下则随小便而去,乃病退之兆。
仍照前方加减治之。
伤寒论病案分析报告一统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
(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1、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
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
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
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7、仲某,女,4岁。
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伤寒论练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十枣汤证中“漐漐汗出”的原因是A、表邪不解B、热邪外蒸C、阳虚不摄D、水热相蒸E、水饮外泛,影响营卫正确答案:E2、根据原文,附子汤证的脉象特征是A、脉数B、脉沉C、脉细D、脉弱E、脉弦正确答案:B3、顾某,男性,忽感风邪,始则啬啬恶寒,继则微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自服发汗药,而汗出淋漓,小便较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当用: [ ]A、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B、桂枝加附子汤C、桂枝加葛根汤D、桂枝新加汤正确答案:B4、阳明蓄血证之喜忘病机是A、痰蒙心窍B、瘀热互结,心神失养C、燥实互结,上扰心神D、痰瘀互结,上扰心神E、阳虚扰神正确答案:B5、白虎汤的药物组成包括A、知母、黄芩B、知母、黄柏C、石膏、黄连D、石膏、黄芩E、粳米、甘草正确答案:E6、太阳中风之“脉缓”意指A、怠慢迟缓B、柔缓而不紧急C、脉沉弱D、脉细弱E、松弛正确答案:B7、阳明蓄血证的大便特点是A、大便难B、大便初硬后溏C、大便乍难乍易D、大便虽硬,反易,色黑E、大便硬正确答案:D8、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证的用法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温覆令一时许,汗出如水流漓B、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C、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D、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正确答案:A9、半夏泻心汤证的治法是:[ ]A、和中降逆消痞B、扶阳补中消痞C、和胃补中消痞D、和中泄热消痞正确答案:A10、与半夏泻心汤比较,生姜泻心汤药物组成上的变化是A、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B、加生姜三两C、去干姜,加生姜三两D、减干姜一两,加生姜三两E、去干姜,加生姜四两正确答案:A11、治疗“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适宜的方剂是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桂枝人参汤C、小建中汤D、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E、理中汤正确答案:C12、葛根黄芩黄连汤中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是A、葛根B、桂枝C、黄连D、黄芩E、炙甘草正确答案:A13、虚寒下利兼表证,治当先温里,应选用的方剂为( )A、吴茱萸汤B、理中丸C、白通汤D、当归四逆汤E、四逆汤正确答案:E14、大结胸重证的临床特点是:[ ]A、胸胁、心下至少腹疼痛,按之石硬B、胸胁痛,脉沉紧C、心下疼痛,寸脉浮,关脉沉D、胸腹疼,按之痛,脉沉紧正确答案:A15、“脉来缓,时有中止,止无定数,无规律”所指的脉象是A、涩脉B、代脉C、结脉D、伏脉E、促脉正确答案:C16、“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其病机是A、胃阴虚B、胃中虚冷C、里热盛D、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E、中气下陷正确答案:B17、《伤寒论》中并病的涵义是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正确答案:B18、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脉证为A、洪大B、紧C、滑疾D、沉实E、沉弱正确答案:A19、以下除哪项外,均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主治范围? [ ]A、心烦B、口渴C、腹中雷呜D、心下痞正确答案:C20、《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 ]A、晋代B、战国时期C、东汉末年D、西汉末年正确答案:C21、病者男性,前天因受凉后,即见恶风寒,昨天起见流鼻涕,身微疼,项背拘急不舒,微呕纳呆,小便正常,诊其头额微热,周身微汗,脉浮缓,苔薄白。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2.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主要是指:A. 温病B. 寒邪引起的疾病C. 所有外感疾病D. 传染病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之一?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厥阴答案:D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风湿感冒答案:B5.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主治的症状不包括:A. 发热B. 汗出C. 恶寒D. 口干舌燥答案:D二、填空题6.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7.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其中“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病人的具体病情表现8.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太阳、阳明、少阳9.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感冒1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汗法”是指通过发汗来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引起的疾病三、简答题11. 简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论》中“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状。
治疗方法多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方剂,如白虎汤等。
12. 描述《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案:“少阴病”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常用的方剂有黄连阿胶汤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伤寒论》中“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这一原则仍然至关重要,它要求医生不仅要识别疾病的种类,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病症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案分析。
(1-6 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仁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探2、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 3 、男,67 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
因3 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
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探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探5、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 C,汗出,咳嗽
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探6、患者陈某,男,48岁。
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 岁。
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C,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
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8、陈某,男,12岁。
母代诉:患儿浮肿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
热,脉濡,舌苔白,体温38.4 C。
尿检:蛋白+ + ,管型+,红血球+ + +,脓细胞+。
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9、王某,女,36 岁,农民。
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
吐,病势急剧,转请中医治疗。
现症:心下痞满欲呕吐,肠鸣漉漉,腹泻日十余行,兼腹痛,
口干欲凉饮,舌边缘白苔,中部微黄腻,六脉小数,体温38.6° C。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10、陈某,女,43 岁,初诊92年4 月27日。
患者素体虚弱,头晕目眩,纳差,大便不实,神疲气短,近日咳喘,眼睑及四肢轻度浮肿,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1、患儿,男,7 岁,初诊1996年12月20 日。
母代诉:患麻疹合并肺炎,麻疹出而复隐,发热无汗,喘息鼻煽,喉间痰鸣,咳吐黄痰而粘,大便干结,不思饮食,舌苔黄,脉滑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2、张某,男,32 岁,炊事员。
初诊2000年6月30日。
一周前开始食欲不振,身乏无力,恶心未吐,尿色深黄。
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
现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厌油腻,肝区疼痛,尿如浓茶,大便偏结,身目均黄,肝于肋下2cm 质软而压痛明显。
舌苔黄干,舌质正常,六脉濡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方药、药量、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
单某,女,35 岁,工人。
主诉:失眠三个月余。
诊断:少阴病热化心肾不交证(黄连阿胶汤证)辨证分析:烦劳伤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亢盛,则五心烦热,失眠不能安卧;烦热不得卧,甚于夜晚阳入阴时,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口燥咽干,舌红绛无苔,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而致。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剂: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田某,男,62岁,农民。
主诉:头昏目眩,身体颤抖5 天。
诊断:少阴病阳虚水泛证(真武汤证)。
辨证分析:表证过汗损伤少阴之阳,肾阳日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变动不居,上冲清阳,则头晕目眩;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水气外浸筋脉,加之阳虚筋脉失煦,则背恶寒,筋脉跳动,身颤抖;水寒在内,筋脉拘急则脘腹痛;水寒困于下焦,肾阳虚气化失职则小便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水泛所致.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剂:真武汤。
处方: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黑附子
病例:何某,女,66 岁。
右上腹反复疼痛20 余年,复发10 天,伴畏寒,发热,呕吐。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
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欲行手术,因患者不同意,遂要中医科会诊。
证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乍寒乍热,口苦,呕逆,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
要求,写出方证名称,病因病机,治法,药物组成。
方证:大柴胡汤证。
病因病机分析:本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病入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邪分争,进退与表里之间,邪盛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见乍寒乍热;胆火上炎则口苦;胆热内蕴,热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作呕逆;阳明里实,燥屎内结,则大便秘结;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加之阳明里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均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象。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芍药,枳实,大黄)
病例:胡某,女,26岁。
发热2天,1个月前第一胎足月自娩,2天前不慎着凉,出现周身不适,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
因正在哺乳期,未敢用药,近日体温突然升高至38.7 度而来诊。
现见证:往来寒热,头昏头痛,胸闷,口苦,时时泛恶,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
请确立方证,分析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方证:小柴胡汤证。
病因病机分析:本
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蕴,胆火上炎所致。
产后正虚,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盛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见往来寒热;胆火循经上扰清窍则头昏头痛;胆火上炎,胆汁上逆则口苦;邪入少阳,经气不利,则胸闷;胆热内蕴,影响脾胃,脾失健运则纳呆;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时时泛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均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蕴所致。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黄芪,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何某某,女,17岁。
主诉:头晕目眩1周。
现病史:I周前,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喜暗恶明,闭目及平卧可少安,睁眼及起坐则加重,站立则眩晕欲倒,自觉有气上冲心胸,作时心悸,小便不利,纳呆。
检查:面色苍暗不华,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眩
晕。
证型:脾虚水停,水气上冲证。
证候分析:是例患者,以头目眩晕为突出见证,其特征为闭目平卧稍缓,起坐加剧,站立则眩晕欲倒,加之自觉有气上冲心胸及纳呆等,与第67 条主证:“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相符,证由脾虚而水饮内生,土不制水,则水气上冲,故见气上冲心胸,心悸。
阳虚不能升清于上,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见眩晕,而平卧则清气尚充上窍,故头晕稍减,起坐或站立时清气虚而失充,水气充塞,故眩晕加剧。
脾虚失运则纳呆,气血化源不足,久而机体失养,可见面色苍暗不华:水湿不化则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细而弦等。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六、病案题(15 分)
陈某某,男,53 岁,农民。
患咳喘十余载,冬发而夏止。
今起病自春及夏,频发无度。
背恶寒,无汗,
咳吐稀薄痰涎,量多,气喘不能平卧。
舌苔薄白,脉浮紧。
试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
答:病机:外寒内饮;治法:散寒温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药物组成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
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