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课件第10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3.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 1~ 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1.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 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 年常住人口约 138.93 万人,其 中农村人口约占 82.6%。据 2009 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 16.31 万 人,比 1999 年减少了约 25%。 材料二 2009 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 数达到 858 个,比重为 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 811 个,比重为 89%;村 级全民健身苑达 715 个,篮球场 506 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 费义务教育,60 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 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 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 1~ 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1.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 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 年常住人口约 138.93 万人,其 中农村人口约占 82.6%。据 2009 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 16.31 万 人,比 1999 年减少了约 25%。 材料二 2009 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 数达到 858 个,比重为 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 811 个,比重为 89%;村 级全民健身苑达 715 个,篮球场 506 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 费义务教育,60 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 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 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6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
择哪三类?为什么?
答: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
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
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
(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hù)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第三十页,共30页。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guīmó)以上工业 增加值构成(图2)。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1)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___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煤门炭是(méitàn)开(y采uá业nli
___________。
ào)
(2)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2中的三类
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 角洲少
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kējì)力量比珠江三角洲 地区雄厚
第十九页,共30页。
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
可能的原因有 ( ) C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kējì)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6.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
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
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C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fāzhǎn)
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解析】 第5题,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生产同一种 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jìngzhēng)现 象。 第6题,根据题干对“内含式”发展模式的解释可知, 这样发展主要是考虑用地紧张的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件

9
7、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升级面 临困境→
产业结构 调整
城市建设相 对落后→
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 城市群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 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 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 洲城市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 整合和共享资源,增强整个地区 的综合竞争力。
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8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重工业和机 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 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 推进的制约因素。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 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 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 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 力减弱
生态环境日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趋严重→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
影响:
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 级的动力(外资)正在减弱。
7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原因: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②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C.80D.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
7、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升级面 临困境→
产业结构 调整
城市建设相 对落后→
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 城市群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 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 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 洲城市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 整合和共享资源,增强整个地区 的综合竞争力。
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8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重工业和机 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 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 推进的制约因素。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 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 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 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 力减弱
生态环境日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趋严重→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
影响:
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 级的动力(外资)正在减弱。
7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原因: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②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C.80D.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1)位置优势:位于天津市的东部沿海,拥有我国北方 重要港口天津港;地处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内,依托京 津,背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邻近日韩,便于引进外 资。资源优势:土地资源、石油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 (2)地处京津唐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雄厚;教育发达,人才 众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数量
高新技术
3.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市场腹地 等条件的限制, 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____________ 对外资的
吸引力正在下降。
规划 与管理。 ②缺乏合理的________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
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 面临困境 升级 ____________ 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
(3)能源短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有人 建议从外地输入天然气和电能, 有人则建议加大对本地区新 能源的开发力度。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加强城市群的整体统筹与规划; 构建区域核心城市 并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 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如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 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力度;保护基本农田;增加 科技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3)观点一:从外地输入天然气和电能。理由:我国西部地区 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北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和 西电东送工程,可实现能源跨区域调配,且有利于减轻调入 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 或观点二:加大本地区新能源的开发力度。理由: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和潮汐能资源丰富,且科技力量雄厚,开 发核电技术成熟; 对本地区新能源的开发可减少大量的工程 建设,减少对工程沿线地理环境的影响,减轻两地区的大气 污染。
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共5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共5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855b4d2cc58bd63086bd70.png)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心中都要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的心有多宽,你 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拥有,现在的努力奋斗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要学 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 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长。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 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 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跟着理智走,要有勇气;跟着感觉走,就要有倾其所有的决心。从不曾放弃追求,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所有, 风景,领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渐渐明白,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却要活出自己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 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女生年轻时的奋斗不是为了嫁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收入。因为:只有当你经济独立了,才能做到说走就走,才能灵魂独立,才能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要伴侣和生活。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也许你要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日复一日,踽踽独行。但只要笃定而动情地活着,即使生不逢时,你人 器晚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无 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想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 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 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 现在,勿忘初心。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勿忘初心。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做个善良的人,踏实,做个简单的人,轻松。不管以前受过什么伤害,遇到什么挫折,做人贵在善良,做事重在坚持!别人欠你的, 好报;坚持,必有收获!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做个善良的人,踏实,做个简单的人,轻松。不管以前受过什么伤害,遇到什么挫折,做人贵在善良,做事重在坚持!别 善良,终有好报;坚持,必有收获!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自己,最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自己。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 终改变别人。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生活有一百种过法,别人的故事再好,始终容不下你 定。不要羡慕别人,你有更好的,只是你还不知道。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更何况比我差的人还没 力,我就更没资格说,我无能为力。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更何况比我差的人还没放弃,比我好的 格说,我无能为力。朝着一个目标不停的向前,不断努力的付出,哪怕你现在的人生是从零开始,你都可以做得到。早安!让梦想照进现实,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钱的时候不磨叽, 生活不会因为你哭泣而对你温柔, 连孩子都知道,想要的东西,要踮起脚尖,自己伸手去拿,所以不要什么都不做,还什么都想要。但你可以通过努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图 16-2-3
【典例 2】读我国甲、乙两个三角洲略图(图 16-2-4),回答 (1)~(2)题。
图 16-2-4 (1)下列与甲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平坦,气候宜人
C.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较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提取信息:图中陆地轮廓和“黄海”“东海”等地理信息, 判断甲为长江三角洲。
提取信息:①甲地区:对外开放;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 思路整理:①甲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地区外
资驱动型→珠三角地区。
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典 型模式。 答案:A
(2013 年山东菏泽质检)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 1~2 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 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 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A.①②③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B.②③④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⑩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⑪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⑭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⑬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02
03
跨区域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还积极开展跨区域合 作,与港澳地区以及内地其他省份开 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05
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与 城市化互动关系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聚集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 市,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城市功能完善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概述
工业化与城市化定义及关系
工业化定义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 过程。
城市化快速发展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也带动了城市 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 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色 的城市。
转型升级阶段(21世纪初至今)
1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入21世纪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 务业等。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注重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VS
应对策略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城乡 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及 重点难点解析
复习策略制定与实施
制定详细复习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 个章节都得到充分复习。
实施分层复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章第6课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时间 优势
劣势
背景
主导 产业 在全 国的 地位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
优势、侨乡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
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劳动密集型产业
成为我国生活消费品生产基地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城镇密集,分布以江河、国道或公 路为中心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加剧
火电厂排出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 体,随雨水降落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 量固体废弃物
完整版课件ppt
、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 包括E 香__港____和F _澳__门___ 。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_小__城__镇_为主导,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__城__乡__一__体__化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化由_城__乡__一__体__化_ 向由区域核心城市_广__州___市引导下的_城__市__群____模
生产企业, 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因此外商在东莞大量投 资电脑生产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东莞有大量廉价的 劳动力。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可 知其工业发展经历了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的转变过程。 答案:(1)B (2)B
完整版课件ppt
16
考点二 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 对策
1.原因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 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 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1.[2018·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 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 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 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 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 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D )
(1)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组建企业集团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增加木材进口
解析:(1)由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相关知识可知, 入 21 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 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会促使南康木匠大 返乡,故 B 正确,和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 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材料显示南康家 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 地,同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中低端家具的需求较少,故 A、C D 错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 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 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B )
2.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 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 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D )
(1)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组建企业集团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增加木材进口
解析:(1)由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相关知识可知, 入 21 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 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会促使南康木匠大 返乡,故 B 正确,和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 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材料显示南康家 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 地,同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中低端家具的需求较少,故 A、C D 错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 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 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B )
2.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 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4.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 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 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
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
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 市化进程减缓;支撑产业升级的 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
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宁夏石嘴山一模)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和完善了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 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 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 现象。读集聚力、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完成1~2题。
时间
进程 特点
结果
夯实基础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80年代中期以后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 工业发展迅速
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 技术,工业发展步伐
加快
为工业起步提供必 要的资金积累
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 主的经济特色,建立
起轻型工业体系
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 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
代后
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 过度密集 ,
问题
环境污染 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建立 山水城市 生态模式;
城市化 问题
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亟待完善;城市 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 占用 耕地 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 张模式;高效合理的 恶化;城市 酸雨 现象严重;城市固 产业结构 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 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 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 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矿产、能源不足,科技
力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薄弱,但其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港澳、东南亚,
便于吸引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解析 答案
4.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建大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B.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的经济核心 C.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 D.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先于环境保护治理 解析 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区域内统筹 规划,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在构建的同时,一 定要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 噪声扰民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
严重 交通拥挤
问题与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 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 圳为核心的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境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 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 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 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 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 安区位示意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背景 材料三 图2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解析 答案
区域联办,环境共治,机遇共享……2010年11月12日开幕的亚运盛 会,给火热推进中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熊熊”地“加了一把火”,成 为了珠三角城市群更趋紧密的“催化剂”。据此回答3~4题。
3.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
答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 业发展呈现出以_技__术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高__新__技__术__(_电__子__ 电器) 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答案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第__一__产__业__比__重__大__幅__下__降__,__第__二__、__三__产__业__比__重__ _均__有__上__升__,__尤__以__第__二__产__业__最__为__明__显___。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天津文综,14(1) 2014·北京文综,40(2) 2013·安徽文综,23~25
以重大经济政策适用区域或热点经济区域 为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及区位条件,侧重区域综合分析。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偏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背景
困境
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
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 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小,影响产业升级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
亟待完善
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中村”现象普遍
工业、城市建 设占用耕地面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积不断扩大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 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 图,区域城市化与工业 发展相关文字材料
说明城市化与工业 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结合材料信息,根 据相关答题模板分 析、回答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基础梳理
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 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 一系列问题
问题与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 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 大市场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 市规模急剧膨胀
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 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中村普遍
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 酸雨中心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深化整合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
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
产业升级面临 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
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对外开放的前沿
1980年以前
工业基础较薄弱 工业主要在广州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现在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密集区
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 说明城市化与工业 结合材料信息,根
图,区域城市化与工业 化的区位条件,并 据相关答题模板分
发展相关文字材料
对其进行评价
析、回答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右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
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
成2~4题。
2.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
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
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
城镇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提高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基础自测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 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答案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
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
D.棉花生产基地
答案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劳__动__力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 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轻__纺__工业。
对外开放的前沿
外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内因 东南亚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979
1990
条件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国内需求庞大,劳动力丰富、地价
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
解析 答案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 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 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材料二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 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 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 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 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三产业转移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 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 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 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矿产、能源不足,科技
力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薄弱,但其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港澳、东南亚,
便于吸引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解析 答案
4.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建大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B.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的经济核心 C.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 D.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先于环境保护治理 解析 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区域内统筹 规划,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在构建的同时,一 定要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 噪声扰民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
严重 交通拥挤
问题与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 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 圳为核心的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境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 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 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 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 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 安区位示意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背景 材料三 图2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解析 答案
区域联办,环境共治,机遇共享……2010年11月12日开幕的亚运盛 会,给火热推进中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熊熊”地“加了一把火”,成 为了珠三角城市群更趋紧密的“催化剂”。据此回答3~4题。
3.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
答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 业发展呈现出以_技__术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高__新__技__术__(_电__子__ 电器) 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答案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第__一__产__业__比__重__大__幅__下__降__,__第__二__、__三__产__业__比__重__ _均__有__上__升__,__尤__以__第__二__产__业__最__为__明__显___。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天津文综,14(1) 2014·北京文综,40(2) 2013·安徽文综,23~25
以重大经济政策适用区域或热点经济区域 为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及区位条件,侧重区域综合分析。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偏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背景
困境
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
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 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小,影响产业升级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
亟待完善
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中村”现象普遍
工业、城市建 设占用耕地面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积不断扩大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 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 图,区域城市化与工业 发展相关文字材料
说明城市化与工业 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结合材料信息,根 据相关答题模板分 析、回答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基础梳理
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 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 一系列问题
问题与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 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 大市场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 市规模急剧膨胀
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 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中村普遍
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 酸雨中心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深化整合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
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
产业升级面临 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
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对外开放的前沿
1980年以前
工业基础较薄弱 工业主要在广州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现在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密集区
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 说明城市化与工业 结合材料信息,根
图,区域城市化与工业 化的区位条件,并 据相关答题模板分
发展相关文字材料
对其进行评价
析、回答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右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
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
成2~4题。
2.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
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
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
城镇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提高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基础自测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 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答案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
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
D.棉花生产基地
答案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劳__动__力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 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轻__纺__工业。
对外开放的前沿
外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内因 东南亚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979
1990
条件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国内需求庞大,劳动力丰富、地价
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
解析 答案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 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 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材料二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 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 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 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 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解析 答案
考 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