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食品的外观、质构和风味要素包括哪些?
外观:1、大小和形状2、色泽和光泽3、浑浊和沉淀
质构:1、食品质构的概念
2、食品质构的感官评价
3、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
4、液态食品的黏稠度
5、食品质构的变化
风味:1、味感2、嗅感3、食品加工与风味控制
2、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呈味物质的结构:影响味感的内因
②温度:味觉在30℃时较敏感,高于50℃时各种味觉都变得迟钝。
③浓度和溶解度:味感物质在适当浓度时使人产生愉快感。易溶的物质味感较好。
3、人体营养素的主要种类及食物来源?
1、碳水化合物:粮谷类、薯类、根茎类、豆类、水果中的坚果类等
2、脂类:膳食脂肪的来源,不仅包括烹调用的油脂及肉类食物中的脂肪,
还包括各种食物中所含之类物质,但人体所需的脂类主要来源于
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植物中以大豆、花生等作物的种子含油
量高,且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动物类食物中,动物脂肪相对
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而多不好和脂肪酸较少。
3.蛋白质:蛋白质丰富且质量良好的食物:畜、禽、鱼、肉、乳类、大豆等
4.矿物质和水酸性食品有:谷物及谷物制品,鱼类、肉类、禽类、蛋类、
坚果等
碱性食品有:大部分水果、蔬菜、乳及乳制品。
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和食物中水及内生水三大部分
5.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瘦肉、肾脏等
水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如蔬菜、水果、谷类等。
4、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有害微生物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
2.农兽药残留①农药过量喷洒造成后果②饲料加工业的污染
3.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危害:造成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肥料有效利用率下降。粮食产量降低
4.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发霉的花生中,可致肝癌、结肠癌。
5、水分活度的定义以及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
水分活度(Aw):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水分活度的关系:
(1)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
(2)细菌生长的Aw下限为0.90,
(3)酵母菌为0.88,霉菌为0.8。
(4)Aw值降至0.7以下,除嗜盐菌﹑耐干燥霉菌等特殊菌群外,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
(5)大多数新鲜食品的Aw在0.99以上,适合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6)大多数的细菌所需的最低Aw值为0.90,因此它们不会导致干制食品的腐败变质。
(7)当Aw0.80-0.90时,霉菌和酵母菌都生长旺盛。
(8)当Aw0.80-0.85时,几乎所有食品会在1-2周内迅速腐败变质,此时霉菌成为常见的腐败菌。
(9)若将Aw降至0.65以下,能生长的微生物种类极少,食品可保存1-2年。(10)一般干制食品的Aw值为0.60-0.75之间。
(11)一般认为在Aw0.70以下,霉菌仍能缓慢生长,因此霉菌为干制食品的常见腐败菌。
微生物的耐热性与所处环境的水分活度有一定的关系:
降低水分活度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将使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大。
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过程中微生物脱水,干制后微生物处于休眠的状态,干制不能将所有的微生物杀死,只能抑制它们的活动。
6、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1)当食物中所含水分不足以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时,酶因没有可利用的水而受到完全的抑制。
当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体相水时,酶可借助溶剂水与底物充分接触,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2)每种酶都存在一个最小水分活度。
(3)食品中的酶除了与食品体系的水分活度有关外,还和局部的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4)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还与酶的种类有关。
7、干制品的复水性以及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干制品的复水性:是指新鲜干制品干制后能够重新吸收水分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原性:是指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
风味、成分、结构以及其他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冷冻浓缩操作是将稀溶液降温,直至溶液中的部分水冻结成冰晶,并将冰晶分离出来,从而使得溶液变浓。(主要利用了冰与水溶液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
8、论述罐头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是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前两种菌耐低温性强,不耐高温,霉菌又不耐密封条件,所以在罐头生产中是容易控制和杀死的。
1、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生产原料含有细菌生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培养基。要保证原料的新鲜清洁和工厂车间
的清洁卫生,减少微生物引起的危害。
2、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水分活度降低,细菌能够利用的自由水减少,有利于
抑制细菌的活动。水分活度低的制品(含糖量高的糖浆罐头、果酱罐
头等)中微生物数量相对少些,杀菌温度相应低些,杀菌时间短些。
3、细菌对氧气的要求:依据细菌对氧要求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嗜氧菌、厌氧菌
及兼性厌氧菌三种。嗜氧菌在加工过程中使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厌氧
菌仍在活动,如果在排气密封时没被杀死的话,易造成罐头食品的败
坏。
4、细菌对酸的适应性:以ph4.5作为划分的界限:
ph4.5以下的酸性食品,杀菌温度只需80-100℃,就可以充分杀菌。
Ph在4.5以上的低酸性食品,杀菌温度要在100 ℃以上,才能充分杀菌。
这个界限的确定是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不同ph下的适应情况而定的。
5、细菌的耐热性: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可分为:
⏹嗜冷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 ℃,霉菌和部分细菌能生长,抗热
性不强,对食品安全影响不大。
⏹嗜温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7.7 ℃,是引起食品原料和罐头制品败
坏的主要细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还有不产毒素的腐败细菌也适应这种温度。
⏹嗜热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50-55 ℃,这类细菌的芽孢是最耐热的,
这类细菌在食品败坏中不产生毒素。
9、简述罐头食品保藏机理。P127—补充
保藏机理:就是要杀灭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和钝化食品内酶的活性,同时创造一个不适合微生物侵入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使食品达到能在室温下长期保藏不坏的目的。
10、影响罐头食品杀菌的因素有哪些?P132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食品的酸度和其他化学成分
(三)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度
11、水果罐头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P148
(一)水果罐头的变色问题
1、变色原因:
物料自身化学成分引起变色
外加抗坏血酸用于使用不当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罐头食品的非酶褐变
加工操作不当
产品贮藏温度过高,受热时间过长引起变色
2、防治变色的措施
(1)原料选择上注意控制原料的品种和成熟度,选用变色成分含量少的原料(2)尽量缩短加工流程,尽量控制罐头的仓库贮藏温度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酶类来防止或减轻变色现象。
12、清蒸肉禽类罐头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