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一般知识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口腔解剖生理学超详细重点
一、牙的演化(一)各类牙的特点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一)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二)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三)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四)鸟类:单锥体牙(五)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1.牙附着的形式(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
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
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
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
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齿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
牙齿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1. 牙齿的分类牙齿是由牙齿冠和牙齿根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将牙齿分为四类:切割牙、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
其中,切割牙和犬齿主要用于切割食物,前臼齿和后臼齿主要用于咀嚼和研磨食物。
2. 牙齿的结构牙齿由牙齿冠和牙齿根组成。
牙齿冠是牙齿的上部,暴露在口腔中,主要用于咀嚼和切割食物。
牙齿根则是牙齿的下部,固定在牙槽骨中,起到支撑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另外,牙齿还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和牙齿的附属组织。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硬度最大,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组织,主要由羟基磷灰石组成,是牙齿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组织。
牙髓是牙齿中可以产生牙本质和牙釉质的组织,同时还能感受到外界的刺激。
牙周膜是牙齿根部的包膜,起到固定和支撑牙齿的作用。
牙齿的附属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槽骨膜等组织,它们都是牙齿的重要保护和支撑组织。
3. 牙齿的生长发育人的牙齿主要在出生后的婴儿期和青少年期进行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6岁前的小儿为乳牙阶段,6岁后的儿童为恒牙发育阶段。
乳牙一般在6岁前全部长齐,而恒牙则需在12~21岁之间生长完成。
牙齿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结构、遗传因素、口腔保健等。
4. 牙齿的解剖结构(1)牙齿生理结构:牙冠和牙根、牙本质、牙釉质、牙髓。
(2)牙齿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质、牙髓、牙周膜等。
(3)牙齿种类:前牙、犬齿、前臼齿和小臼齿等。
(4)牙齿生长过程:乳牙生长、恒牙生长、牙齿矫正生长等。
5. 牙齿的临床意义(1)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牙齿是人类进行消化的第一步,能够将食物咀嚼成细小颗粒,易于胃肠道吸收。
(2)牙齿在美观方面的作用:牙齿能够保护口腔结构,使面容更加美观。
(3)牙齿在发音和口腔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牙齿对口腔的形成、单字发音等有重要的作用。
6. 牙齿的保健与常见问题(1)牙齿的保健: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戒烟戒酒等。
(2)牙齿的常见问题:蛀牙、牙龈出血、牙周炎、牙齿断裂、拔牙、牙齿黄染等。
口腔解剖生理学
【1牙的分类】1.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1)乳牙:6? 8个月至两岁半T萌出;6? 7岁至12? 13岁T脱落。
2)恒牙:6岁T萌出和替换,替代乳牙。
2.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前牙、后牙)【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牙萌出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女性同名牙萌出早于男性。
【4萌出顺序】乳牙:1T 2 T 4T 3T 5恒牙:(注:最晚萌出的恒牙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6T 1T 2 T 4 T 3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5 T 3T 7下颌:6T 1T 2 T 3 T 4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3 T 5T 7上颌乳中切牙:胚胎第14周开始钙化,1.5月牙冠完成,10月萌出,1.5岁牙根完成。
【5 X牙X面的解剖特点+图示】【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1. 切端及牙合面2.1唇颊舌面突度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
①正常的突度,可使食物对牙龈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牙龈健康。
突度过小或无突度,牙龈将受食物直接撞击而受伤;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牙龈失去食物的按摩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
②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2.2邻面突度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牙合/3处。
前后牙接触区呈椭圆,前者切龈径大于唇舌径,后者相反;4、5近远中及6近中的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6远中及其余牙的接触区近牙缘中1/3。
①可防止食物嵌塞,防止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吸收降低。
②维持牙弓完整稳定,利于分散牙合力,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③初萌时邻面点接触,有利于生理性调整;磨耗后小斜面接触,有利于咬合稳定。
)3. 楔状隙①邻间隙充满龈乳头,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离体牙辨认)
认牙时注意区分上下牙。
上牙牙冠朝下,下牙牙冠朝上。
唇、颊面对向自己,前牙主要看唇面形态,后牙主要看牙合面形态。
1认牙时首先区别离体牙的前牙和后牙。
⑴前牙牙冠为4面一嵴,即有唇面、舌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切嵴,后牙牙冠有5个面,即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和牙合面。
⑵前牙冠邻面观为楔形,切缘簿而颈缘厚,后牙牙冠邻面为四边形,全冠为立方体。
2 区分为上颌牙还是下颌牙⑴上颌前牙冠较宽,舌凹较明显,而下颌前牙冠较窄,舌凹不明显。
⑵上颌后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向颊侧倾斜,前磨牙冠牙合面为卵圆形或方圆形,磨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以上两点可大体上区分出上下牙和前后牙。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各个具体牙。
3 ⑴上颌切牙牙冠唇面为梯形,颈缘短弧,切缘长直。
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近直角,远中切角较圆钝。
切缘较平。
侧切牙冠唇面较窄,近切角锐,远切角更钝,舌凹深有裂。
⑵下颌切牙冠唇面窄长、平、下颌中切牙近远中切角相等,近远中缘对称。
下颌侧切牙冠唇面近中切角较锐,远切角钝,近中缘斜度小于远中缘斜度。
⑶尖牙唇面为五边形。
前牙中唇面为五边形者为尖牙,上颌尖牙外形较宽,远中斜缘较近中斜缘长且与远中缘联合处向远中突出明显。
下颌尖牙较上颌尖牙窄而簿,牙体细长,牙冠唇面以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短,近中斜缘约占唇面宽度1/3。
⑷前磨牙为立方形牙冠,具有五个面,具有5个面的牙冠均为后牙,上颌前磨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具有颊舌两个尖,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明显高于舌尖,颊面明显宽于舌面,近颊牙合角大于远颊牙合角,可用以鉴别左右侧。
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较对称,棱角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明,颊尖略高于舌尖,颊面略大于舌面,但不均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是鉴别侧别的指标。
下颌前磨牙,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相差不大,因此牙冠立方。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为卵圆形,颊尖高锐,舌尖矮小,有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可用以鉴别左右。
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牙合面方圆形,有二尖型和三尖型,两尖型者舌尖偏向近中,三尖型者近舌尖大。
口腔解剖生理学1牙体解剖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的组成
牙冠:解剖牙冠、临床牙冠 外部观察 牙颈
牙根:解剖牙根、临床牙根
牙釉质
剖面观察 牙骨质 牙本质 牙髓
#
牙冠
解剖牙冠:牙釉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冠: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 注:青年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老年或牙周炎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牙根
解剖牙根: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根:在口腔内不能见到
③四周围凸起的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切嵴、舌面隆突
④外形高点在颈1/3
#
(3)邻面:似三角形,近中面较大而平,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 远中面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远切角 (4)切嵴:唇侧较平成切缘,舌侧圆突成嵴为切嵴。侧面观,切 嵴在牙长轴的唇侧 (5)牙根: ①单根,粗壮较直②唇侧宽于舌侧③根长:冠长≈1:1④颈部横切 面为圆三角形⑤根尖较直或偏远中
口腔解剖生理学
牙的演化
演化特点:①牙型:同形→异形 ②牙数:多→少 ③牙列数:多牙列→双牙列 ④牙根:无→有; ⑤分布:广泛→集中 ⑥附着方式:端生→侧生→槽生
例如:1 鱼类:同形牙 多牙列 无根牙 端生牙 2 两栖类:同上 3 爬行类:同形牙 多牙列 侧生牙或槽生牙 4 哺乳类与人类:异形牙 双牙列 槽生牙
#
4、牙位记录方法
1)部位记录法:目前我国常用的记录法
6 34 Ⅳ
#
2)palmer 记录系统 恒牙记录 同部位记录法 乳牙记录 英文字母A ~ E表示乳中切牙到第二乳磨牙 3)通用编号系统
#15:左上第二磨牙 A:右上第二乳磨牙
#
4)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采用二位数,十位数表示象限;个位数表示各牙与中
#
二、上颌侧切牙 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为圆钝者 与中切牙相比: ①牙体窄长,发育沟不明显, ②近中切角似钝角,远中切角成圆弧形 ③边缘嵴显著,舌窝窄而深 畸形舌侧窝/沟,好发龋病 ④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远切角 ⑤根长>冠长,颈横切面为卵圆形 ⑥变异较多,如呈锥形、先天缺失、畸形舌面窝、牙中牙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一、牙的演化(一)各类牙的特点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鸟类:单锥体牙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1.牙附着的形式(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
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
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
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
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七颗牙内部资料口腔解剖生理学必考点总结!
七颗牙内部资料口腔解剖生理学必考点总结!牙的演化特点形态:同形——异形端生牙——(鱼类)数目:多———少侧生牙——(爬行动物)牙列:多牙列—双牙列槽生牙——(哺乳动物+人类)分布:广泛——集中牙根:无———有附着方式: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牙冠:解剖牙冠——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冠——暴露在口腔的部分牙根:解剖牙根——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根——不暴露在口腔的部分牙颈: 牙釉质厚度:切牙切缘—2mm. 磨牙牙尖—2.5mm 乳牙—0.5-1mm切牙:——切割食物尖牙: ———穿刺.撕裂食物前磨牙:——协助尖牙和磨牙行驶功能磨牙:———捣碎.磨细食物乳牙: 0.5—2.5岁萌出 20个恒牙: 6—12岁萌出 12周岁第二磨牙萌出 18周岁第三磨牙萌出6—12岁期间——替牙合区12-13岁以后——恒牙合区牙的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牙的萌出——牙冠出龈——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右上区 A区│ B区左上区右下区 C区│ D区左下区部位记录法:乳牙:Ⅰ—Ⅴ 恒牙:1—8Palmer记录法:乳牙:A—E 恒牙:1—8通用记录:1. 2. 3 . 4 . 5 . 6 . 7 . 8 │ 9. 10.11.12.13.14.15.16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国际牙科联合记录法:(FDI记录法)恒牙: 18.17.16.15.14.13.12.11│21.22.23.24.25.26.27.2848.47.46.45.44.43.42.41│31.32.33.34.35.36.37.38乳牙:55.54.53.52.51│61.62.63.64.6585.84.83.82.81│71.72.73.74.75个位数—牙序十位数——部位牙萌出特点1.按一定时间.顺序. 2左右对称3.下颌牙早于上颌牙4.女性早于男性萌出顺序乳牙:Ⅰ Ⅱ Ⅳ Ⅲ Ⅴ (12435)恒牙:上颌:6—1—2—4—3—5—7—8 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 或 6—1—2—4—3—5—7—8全口:6—1—2—下3—4—5—上3—7—8乳牙萌出时间Ⅰ Ⅱ Ⅳ Ⅲ Ⅴ上颌牙: 8 9 14 18 28 单位(月)下颌牙: 6 7 12 16 22恒牙萌出时间: 6 1 2 4 3 5 7 8上颌牙:6岁 8岁 9岁 10岁 12岁 12岁 12岁 18岁以后下颌牙: 6岁 6岁 7岁 10岁 9岁 12岁 12岁 18岁以后中线:平分颅面假想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牙体长轴: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线角: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形成一线点角: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形成一线外形高点: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结节:牙冠某部分牙釉质过度钙化形成的小突起牙尖嵴: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三角嵴:从后牙牙尖嵴伸向合面中央细长形釉质隆起斜嵴:斜形相对的牙尖三角嵴相连下4 特征横嵴:相对的两条三角嵴相连上6特征轴嵴: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行隆起窝:牙冠表面不规则凹陷沟:1.发育沟——两个生长叶相融形成的浅沟2.副沟———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统称副沟.形态不规则3.裂————钙化不全的沟.龋病好发部位点隙: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汇合处.或发育沟末端形成点状凹陷称为点隙生长叶:牙生长发育的钙化中心1.上颌中切牙唇面:近中缘和切缘——长直近中切角——直角远中缘——圆凸远中切角——钝角舌面:近中边缘嵴——长直远中边缘嵴——短凸邻面:近中面接触区——切1/3靠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切1/3靠切角稍远切端:邻面观.切嵴位于牙体长轴唇侧牙根:唇侧宽于舌侧根冠比例1:1 根颈1/3横切面呈圆三角形根尖一般偏远中2.下颌中切牙:全口牙齿体积最小的牙唇面:切龈径>近远中径离体牙难分左右切端:切缘偏向舌侧牙根:远中根凹陷>近中根凹陷根中1/3横切面呈:“葫芦形”根尖一般偏远中3.上颌侧切牙:特点:体积小.牙冠短而窄.远中切角更圆钝唇面:近中缘>远中缘发育沟.唇颈嵴不如上颌中切牙舌面:舌面窝窄而深近.远中边缘嵴比上颌中切牙明显 .舌面隆凸较中切牙凸切端: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牙根:根长>冠长根颈1/3横切面呈卵圆形根尖一般偏远中最明显4.下颌侧切牙:唇面: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凸近中切角—锐远中切角—钝舌面:与下颌中切牙相似.但舌面稍浅.舌面隆突较圆钝切端:切嵴位于牙长轴舌侧牙根:根颈1/3横切面呈卵圆形根尖一般偏远中切牙共同特点:上颌舌窝深. 下颌舌窝浅. 根尖一般偏远中上下颌切牙的区别1.上颌体积>下颌体积上颌中切牙体积最大. 下颌中切牙体积最小2.上颌切牙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唇面沟发育不明显3.上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 舌窝宽深. 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部明显舌窝浅窄4.上颌切牙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切嵴位于牙长轴的舌侧5.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细而扁圆上颌尖牙:全口牙根最长.根长为牙冠2倍唇面:远中缘——长近中缘——短牙尖偏近中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90°唇面外形高点: 颈1/3(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面:远中牙尖嵴>近中牙尖嵴远中舌窝>近中舌窝牙根:全口牙根最长. 根颈1/3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根尖段偏远中弯曲下颌尖牙唇面: 近中斜缘——短占唇面1/3 近中缘——长直牙尖偏近中远中斜缘——长占唇面2/3 远中缘——短圆突唇面外形高点:颈1/3唇颈嵴上舌面:舌面外形高点:颈1/3舌面隆突牙根:根颈1/3横切面呈扁圆形根尖段偏远中恒牙尖牙的共同特点1.牙冠由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与一个牙尖组成.2.唇.舌面似圆五边形.3.唇轴嵴将唇面分两个斜面. 舌轴嵴将舌面分两个舌面窝4.邻面呈锲形.较厚唇颈嵴.舌面隆凸显著5.牙尖均偏近中. 根尖段偏远中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上颌尖牙体积大.牙冠短而宽上颌尖牙牙尖略偏近中下颌尖牙体积小.牙冠长而窄下颌尖牙牙尖明显偏近中.上颌尖牙牙尖位于牙长轴唇侧上颌尖牙牙冠与根唇缘相连呈曲线下颌尖牙牙尖位于牙长轴舌侧下颌尖牙牙冠与根唇缘相连呈弧形上颌尖牙根粗大.呈圆三角形唇面观察:上颌尖牙近中缘—长而外展下颌尖牙根较细长.呈扁圆形下颌尖牙近中缘更长.与近中根面几乎平行上颌尖牙唇轴嵴.唇颈嵴.舌轴嵴.舌面隆突明显.舌窝也较深下颌尖牙不明显.舌窝较浅平上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大. 前磨牙唯一颊尖偏远中者颊面:外形高点颈1/3 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舌面: 外形高点舌面中1/3邻面:近远中接触区靠合缘偏颊侧合面:颊尖—长锐利颊尖偏远中者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舌尖—短圆钝舌尖偏近中者颊合边缘嵴>舌合边缘嵴颊舌径>近远中径牙根:多数(80%)在根中或根尖1/3处分颊.舌两根根尖偏远中上颌4特有解剖标志:前磨牙体积最大. 前磨牙唯一颊尖偏远中者由近中点隙发出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称近中沟下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最大.有横嵴颊面:外形高点颈1/3 颊尖——长而锐颊尖偏近中舌面:外形高点舌面中1/3舌尖——短而圆.舌尖偏近中.舌面大小约为颊面1/2邻面:近远中接触区靠合缘偏颊侧合面:颊.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横嵴下4特征远中窝>近中窝近中沟跨过边缘嵴至舌面—近中舌沟牙根:扁而长的单根颊侧比舌侧宽根尖略偏远中下颌4特有的解剖标记: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最大特征解剖——横嵴上颌第二前磨牙:前磨牙体积中第二大外形与第一前磨牙相似颊面:外形高点中1/3于颈1/3交界处颊尖偏近中舌面:外形高点舌面中1/3 舌尖偏近中邻面:近中接触区—位于合1/3缘稍下方近颊侧远中接触区—位于近合缘处偏舌侧合面:颊合边缘嵴=舌缘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似卵圆六边形牙根:扁圆单根根尖段偏远中根颈1/3处横断面长椭圆形下颌第二前磨牙:前磨牙体积中第三大合龈高度=近远中径=颊舌径颊面:外形高点颈1/3 颊尖偏近中舌面:外形高点舌面中1/3 舌尖偏近中邻面:近远中接触区位于颊1/3与中1/3交界处合缘下方合面:两尖型:发育沟为“H”.“U”形三尖型:颊侧1尖舌2尖构成“Y”形发育沟牙根:扁圆单根. 根尖段偏远中下颌第二前磨牙特有的解剖标志:合龈高度=近远中径=颊舌径合面有三个牙尖“Y”“H”.“U”形畸形中央尖好发牙位前磨牙的共同特点1牙冠呈立方形.由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和面组成2颊面显突.颊轴嵴明显.发育沟浅3舌面圆弧.舌轴嵴不明显.邻面四边形4颊尖均>舌尖颊尖——长而锐舌尖——低而圆钝5三角嵴将合面分成近中窝.远中窝.有发育沟.有点隙6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多为颊舌根.下颌前磨牙多为单根.扁圆形.根尖段偏远中上颌前磨牙与下颌颌前磨牙区别1.上颌前磨牙体积大于下颌前磨牙 .四个前磨牙大小排序上4>上5>下5>下4 (4554)2.上颌前磨牙牙冠较直颊尖在牙长轴的颊侧3.下颌前磨牙牙冠舌倾颊尖在牙长轴的舌侧上颌前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牙冠窄长下颌前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牙冠方圆4.上颌前磨牙颊尖=舌尖(大小相等)功能尖——舌尖非功能尖——颊尖5.下颌前磨牙颊尖>舌尖功能尖——颊尖非功能尖——舌尖磨牙的共同特点1. 磨牙体积:6>7>8依次减少2. 上颌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合面呈“斜方形”3. 下颌磨牙近远中径>颊舌径合面呈“长方形”4. 颊面外形高点—颈1/3 舌面外形高点—中1/35. 近远中接触区——合1/3合缘附近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区别1. 上颌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龈合径合面呈“斜方形”下颌磨牙近远中径>颊舌径>龈合径合面呈“长方形2 .上颌磨牙牙冠直. 颊面有2个牙尖颊尖—锐舌尖—钝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颊面有3个牙尖颊尖—钝舌尖—锐3. 上颌磨牙功能尖——舌尖有时近中舌尖出现——第五牙尖下颌磨牙功能尖——颊尖舌尖舌侧不出现第五牙尖4. 上颌磨牙合面三角嵴清楚.尖锐. 有斜嵴(上6特征)下颌磨牙合面三角嵴圆钝无斜嵴5. 上颌磨牙一般三个牙根.根尖间隔大下颌磨牙一般两个牙根根尖相隔小根尖段偏远中由于图文中文字限制,未能完全展示。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牙的演化特点:①牙形:同形牙→异形牙②牙数目:多→少③牙列:多牙列→双牙列④牙根:无→有⑤分布:广泛→集中⑥附着方式:端生→侧生→槽生2.牙冠:解剖牙冠:指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冠:指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组织..3.牙萌出特点:①按先后顺序萌出②左右对称同期萌出③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④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稍早于男性4.牙萌出顺序:乳牙依次为Ⅰ、Ⅱ、Ⅳ、Ⅲ、Ⅴ;恒牙:上颌6、1、2、4、3;5、7、8下颌1、62、3、4、5、7、85.中线: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6.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7.线角、轴面及点角:牙冠上面两相交于一条的角称线角..两轴面相交于一线的角称轴面角..三面相交于一点形成的角称点角..8.切牙类:①上颌中切牙为切牙类中提及最大者..②下颌中切牙为切牙类中乃至全口牙中体积最小者;牙冠宽度为上中切牙的2/3区分下颌中切牙方法远中根面上的凹陷笔近中面根的略深9.尖牙类:①上颌尖牙牙冠唇面的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相交近似90° 冠根之比为1:2②下颌尖牙近中斜缘:远中斜缘=1:210.前磨牙类:①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颊面;牙冠外形为五边形;颊侧仅见一个颊尖略偏向远中..11.磨牙类:①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颌面发育沟形态依次为:“Y”型、“+”型、无固定性态..②上下颌磨牙的鉴别上颌磨牙下颌磨牙牙冠斜方形、直立牙冠长方形、右倾颊舌径>近远中径颊舌径<近远中径第一磨牙颊面=舌面第一磨牙颊面>舌面有一个颊沟第一磨牙有两个颊沟有3~4牙尖有4~5牙尖有卡氏尖无卡氏尖舌尖大小不一舌尖大小相近有斜嵴无斜嵴四个窝远中窝大三个窝中央窝大三根颊2、舌1 两根近中、远中12.乳前牙: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明显向远中于恒牙尖牙区别的主要标志13.乳磨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不同于任何恒牙;有其独特的解剖特征;有三个面近似为三角形..14.根管分型:①单管型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的舌根和第二磨牙的舌根及远中颊根②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③单双混合型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和上颌第一、二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二磨牙的近、远中根④三管型罕见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1. 管间侧枝多见于双管型2.根管侧枝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3.根尖分歧与根尖分叉根尖分歧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根尖孔50%不在根尖15.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系由14块骨;单一的有:下颌骨、梨骨;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颚骨及下鼻甲..16.上颌骨:①眶下孔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眶下孔向后、上、外..②眶下管长约1.5cm③上颌窦与牙根关系密切;其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④四突上颌骨的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⑤三大支柱: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17.下颌骨:①从颏结节向后上延伸至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外斜线或外斜嵴..②颏孔的位置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③下颌支髁突又称关节突关节面上有横嵴将其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④下颌神经沟约相当于下颌磨牙颌平面上方1cm⑤下颌骨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和髁突颈部..⑥下颌骨髁突:侧面观前斜面为功能面;后斜面为负重区;中间为横嵴后面观内测斜面与侧方运动的非工作侧有关;外侧斜面与侧方运动的工作侧有关;也是关节压力的集中处⑦颞骨关节面:关节窝形式三角形、关节结节⑧关节盘从前到后可分为: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好发部位:双板区>中间带最薄有血管和神经:前带、双板区⑨颞下颌关节有三条韧带:包括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⑩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包括:关节结节的后斜面与髁状突的前斜面..18.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广义的咀嚼肌还包括舌骨上肌群..起点止点翼内肌浅头: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下颌支及下颌角内侧面深头:翼外板的内面和腭骨锥突翼外肌上头: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上头:关节盘前缘及部分关节囊下头:翼外板的外侧面下头:髁突颈19.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反射性的调节心率和血压颈动脉体又称颈动脉小球;属化学感受器;可反射性的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20.颈外动脉:面动脉属支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翼肌段、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21.脑膜中动脉:穿棘孔进入颅中窝;行于硬脑膜内分为前后两支;供应硬脑膜..22.危险三角区: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23.翼静脉丛:简称翼丛;位于颞下窝内颞肌与翼内肌;翼外肌之间上颌动脉的周围;并围绕部分翼外肌;小部分尚伸到翼内肌上方的深侧;为稠密的静脉丛..面后静脉---上颌静脉---翼丛---面深静脉----面前静脉24.三叉神经:系脑神经中之最大者;有粗大的感觉神经纤维束和较细小的运动神经纤维束所组成..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系三叉神经中之最细者..鼻腭神经 321|123腭侧黏骨膜及牙龈上颌神经腭前神经 876543|345678腭侧骨黏膜及牙龈上牙槽后神经 87|78及6|6 的腭根基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上牙槽中神经 54|45及6|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上牙槽前神经 321|123 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颊神经 8-5|5-8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和黏膜下颌神经舌神经 8-1|1-8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黏膜和下颌下腺、舌下腺下牙槽神经 8-1|1-8 及其牙周膜、牙槽骨颏神经 4-1|1-4 唇侧牙龈、下唇黏膜及颏部皮肤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25.面神经:①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②面神经颅外段;从茎乳孔出颅底;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一般是在乳突前缘相当于乳突尖端上方约1cm;距皮肤表面深约2~3cm处..分支颅外段起源损伤后表现颞支颞面支额纹消失颧支颞面支眼睑不能闭合颊支颞面支/颈面支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颊部积存食物;不能鼓气下颌缘支颈面支口角下垂、流口水等颈支颈面支无明显症状26.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①运动纤维支配茎突咽肌②副交感纤维管理腮腺的分泌③味觉纤维管理舌后1/3味觉④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后1/3、咽、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和颈动脉窦以及颈动脉体..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所对的颊侧黏膜上27.舌下神经为舌的运动神经..28.颌面部局部解剖:①鼻唇沟:鼻面沟合称为鼻唇沟..②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0.5~1.0cm处..相当于鼻尖至外眼角连线的中点..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③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29.腮腺鞘具有下列特点:①浅层特别致密;深层薄浅;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想通..②腮腺鞘与其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隔;深入腺体..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中..有上述解剖特点;可知;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30.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①口腔前庭沟:口腔阻滞麻醉穿刺及手术切口的床用部位..②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31.腭切牙乳头:又称腭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部麻醉的重要标志为一黏膜隆起;位于腭中缝前端;左右上颌中切牙之间的腭侧32.舌黏膜;按形态可分下列四种:①丝状乳头:数目最多;无味蕾;管理一般感觉..②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内有味蕾;管理味觉甜、咸味③轮廓乳头:7~9个;体积最大;内有味蕾;管理味觉苦味④叶状乳头:5~8条;含味蕾;管理味觉酸味33.切缘及颌面形态的生理意义:①行使咀嚼功能和引导下颌运动②在萌出的早期;尖、窝、沟、嵴都是由具有一定曲度的曲线或曲面构成..34.轴面凸度的生理意义:①唇颊舌面的凸度咀嚼时从颊沟、舌沟等处拍溢的食物顺着牙冠的正常凸度滑至口腔;对牙龈起到生理性按摩作用;促进牙龈组织的正常血液循环; 保证牙龈组织的健康;同时正常的凸度对牙颈部有自洁作用;防止龈炎及龋齿的发生;牙冠颈1/3的凸度;可起到扩展龈缘使其保持紧张有力的作用..②邻面的凸度接触区接触良好;可防止食物嵌塞;运动中有利于保持邻牙的紧密接触;保证邻牙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便于分散牙合力;有利于牙齿的稳固..35.楔状隙:①因邻牙间的接触区为圆突形;在两牙接触区的四周有向外展开的空隙;称为楔状隙..②在接触区龈方者称为龈楔状隙;又称邻间隙..36.牙列牙弓:天然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37.牙列形态分型:方圆型、尖圆型、椭圆型..牙列指数=牙宽列/牙长列×100%38.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39.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远近中颊尖的连线..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此段曲线亦称为补偿曲线40.牙合平面: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解剖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41.牙尖交错牙合ICO: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42.覆牙合、覆盖牙间交错牙合接触的垂直及唇颊舌向关系43.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①中性牙合l理想磨牙关系②远中牙合②近中牙合44.邻长间隙: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的间隙..45.平齐末端:4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呈一垂直平面..46.牙尖交错位ICP:指牙间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47.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铰链运动可以使切牙处降牙合18~25mm;此运动范围内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成正中关系..48.后退接触牙合:指后退接触位时上、下牙的解除关系..49.长正中:通常将这两个颌位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这种无偏斜的以前后为主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50. 牙合间隙息止牙合间隙: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自前向后有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51.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①后牙的牙合循环:下颌磨牙颊尖的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颌磨牙舌尖的颊斜面滑行;约至其一半处而分离;再重复上述运动;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牙合运循环..②生物力学杠杆的构成:a.支点非工作侧髁突..翼外肌、颞肌、舌骨上下肌群b.力点工作侧的提下颌肌群以嚼肌与翼内肌收缩为力点c.重点研磨食物处构成第II类杠杆..52.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53.在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凝血时间缩短最多..54.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0~1500ml..55.尖牙优势:①尖牙位于牙列转弯处;在咀嚼运动中构成第Ⅲ类杠杆;重臂长;故尖牙处牙合力已明显减弱;同时能抵制较大的咀嚼力..②尖牙有粗壮而长大的牙根;因此支持牙合力的牙周膜面积大..③尖牙有比任何牙都占优势的冠根比例..56.鼻翼耳屏线:是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鼻中点的假想连线..57.眶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的一假想平面..。
学习资料:《口腔解剖生理学》笔记(供参考)
一、牙的演化(一)各类牙的特点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一)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二)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三)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四)鸟类:单锥体牙(五)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1.牙附着的形式(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
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
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
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
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牙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
本文将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归纳为以下几个标题。
一、口腔的结构与组成1. 口腔的界限:口腔由上颌和下颌的牙槽骨、牙龈、颊粘膜、舌、口腔底等组成,上、下颌之间的咬合面称为咬合面,上、下颌之间的牙列称为牙弓。
2. 牙齿的结构: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可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腔,而牙根包含牙根尖、牙根面和牙周膜。
3.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根膜等,它们维持牙齿的稳定性和功能。
二、口腔的生理功能1. 咀嚼和咽喉功能:口腔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进行咀嚼和咽喉,这一过程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部的活动来实现,可将食物细化和推送至咽喉。
2. 发音功能:口腔结构对于人的语音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舌、唇、颚和腭等结构的不同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3. 味觉功能:舌面上有许多味蕾,它们负责感知味觉。
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与味蕾相互作用,传递味觉信息给大脑。
4. 唾液分泌:口腔的主要腺体是唾液腺,主要分泌唾液。
唾液的分泌具有保护口腔组织、润滑食物、维持口腔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三、口腔疾病与常见问题1. 龋齿:龋齿是牙齿表面遭受酸性环境侵蚀,导致牙齿组织溶解的疾病。
龋齿常见于儿童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成年人。
2. 牙周疾病:牙周炎和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龈下降、牙齿松动等症状。
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通常表现为黏膜溃疡、疼痛和不适等症状。
4. 口腔癌:口腔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常见于吸烟、喝酒、不良口腔卫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四、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临床应用1. 牙齿修复与种植: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知识为牙齿修复和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上常用的牙冠、义齿和种植体等技术都依赖于对口腔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
2. 牙周治疗:牙周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口腔结构和牙周组织的生理特点来进行,包括洁牙、刮治、根面平整术等。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的一般知识
牙旳演化
哺乳动物牙齿特点
• 双牙列:一生中只换一 次牙,共有两副牙列。
• 异形牙:全口牙形态不 一,各有特点。
• 槽生牙:此类牙有完善 旳牙根,根旳四面均包 埋于颌骨旳 牙槽窝中。
牙旳演化
牙旳演化特点
• 1 牙形
同形---------异形
• 2 牙数
12345678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牙位统计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为以便计算机旳输入,国际牙科联盟要求用 两位阿拉伯数字来代表不同旳牙及部位。十位数 代表牙旳上下左右位置,个位数代表牙旳种类。 所以,直接用数字即可表达某一特定位置旳牙。
1、C 2、D 3、A 4、C
复习题
5、斜嵴是哪个牙旳主要解剖标志
牙尖嵴: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 远中旳嵴。 三角嵴:位于牙合面,由牙尖旳 两斜面相遇而成,该嵴由牙尖旳 尖顶至牙合面中央。 横嵴:相对牙尖旳两三角嵴相 连,且横过牙合面,称为横嵴。 如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旳横嵴。 斜嵴:牙合面旳两三角嵴斜行 相连,称为斜嵴如上颌第一磨牙 合面旳斜嵴。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三、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接触旳部位。也称
邻接点或接触点。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四、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于一线旳角。 轴面角 :两轴面相交于一线旳角。 点角:三面相交于一点所形成旳角称点角。
五、外形高点:牙各轴面最突出旳部分。全部外形高 点旳连线称外形高点线。
口腔牙科 知识点总结
口腔牙科知识点总结一、牙齿结构和解剖学知识1. 牙齿的分类人的牙齿分为恒牙和乳牙,恒牙包括前牙、犬牙、前磨牙和后磨牙。
前牙主要用于切割食物,犬牙主要用于撕裂食物,磨牙主要用于咀嚼食物。
2. 牙齿的结构牙齿由牙冠、牙颈和牙根组成。
牙冠部分是露出于牙龈上的部分,牙颈是牙冠和牙根的连接部分,牙根则植入牙槽骨。
3. 牙齿的解剖学知识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周膜。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硬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牙本质位于牙釉质之下,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组织;牙髓位于牙齿的中央,含有神经和血管,起到营养和感觉的作用;牙周膜位于牙齿周围组织,包括韧带、纤维和血管,起到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二、口腔疾病和治疗1. 龋齿龋齿是牙齿表面的硬组织受到细菌侵蚀而形成的疾病。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洁牙、充填和牙齿修复。
2. 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牙周清洁、牙龈瓣手术等。
3. 牙髓炎牙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牙髓组织的炎症,主要表现为牙痛、牙髓脓腔形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洗根、根管治疗等。
4.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病等。
治疗方法包括口腔卫生、局部药物治疗等。
三、牙齿美容和修复1. 牙齿美白牙齿美白可以通过牙齿冷光美白、牙齿贴面美白等方法实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白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个人的口腔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美白方案。
2. 牙齿修复牙齿修复主要包括牙齿充填和牙齿贴面。
牙齿充填是通过填充材料修复龋齿或牙齿缺损,而牙齿贴面则是通过陶瓷或树脂材料修复牙齿外观问题。
3. 牙齿种植牙齿种植是通过人工种植牙根和牙齿来替代缺失的牙齿,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
四、口腔保健和预防1. 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2. 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与解剖
中切牙
小。
邻面
近中接触点位于切1/3内。
远中面:和近中面近似,稍短,
比较圆突,远中接触点位置较高,
在
中1/3与切1/3之间,也有的在中
1/3。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上颌中切牙
切嵴
唇侧较平-------切缘 舌侧突起-------切嵴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上颌中切牙的三种类型
6.上颌 中切牙 的类型
★按解剖功能形态特点分类 切 牙(incisor) 中切牙 侧切牙 尖 牙 (canine) 前磨牙(premolar) 第一~ 第二~ 磨 牙 (molar) 第一~ 第二~ 第三~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牙的功能
咀嚼 发音和言语 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临床牙位记录
❖ 舌隆突
前牙舌面颈1/3
❖嵴
牙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
不同部位 不同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 切嵴 ❖ 轴嵴 ❖ 三角嵴 ❖ 边缘嵴 ❖ 牙尖嵴 ❖ 横嵴 ❖ 斜嵴 ❖ 颈嵴
嵴的分类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窝
不规则凹陷
❖沟
长形凹陷
发育沟 形态较好
副沟
不规则
裂
钙化不全
❖ 点隙
点状凹陷
斜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生长叶 (lobe) 定义: 生长发育的钙化 中心
交界处为发育沟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生长叶(lobe)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牙体解剖各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概述和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的演化
哺乳动物牙齿特点
• 双牙列:一生中只换一 次牙,共有两副牙列。
• 异形牙:全口牙形态 不一,各有特点。
• 槽生牙:此类牙有完善 的牙根,根的四周均包 埋于颌骨的 牙槽窝中。
牙的演化
牙的演化特点
• 1 牙形
• 2 牙数 • 3 替换次数 • 4 牙根 • 5 分布 • 6 附着方式
绪论
• 发展与地位
1、古老而又年轻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其学科 内容仍在不断地充实和改进。
(1)公元前3世纪的《黄帝内经》中曾对牙的萌发时间,以 及有关的口腔生理知识有所记载。 (2)新中国成立后,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保健事业得到了 迅速地发展。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全国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 设了口腔医学专业,培养了大批高、中级口腔医学专业人员, 为我国口腔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口腔结构与功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杨利伟
绪论
• 定义和任务 定义:口腔基础课程之一,研究人体口、颌、面、 颈部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临床应用。 研究目的:阐明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 器官形态、辨识结构特点,掌握机能活动规律,联 系临床,为口腔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绪论
• 主要内容 牙的解剖生理学:①牙体一般知识系:①颞下颌关节;②口颌肌;③口腔颌面颈 部系统解剖;④口腔颌面头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生理学:①牙列;②牙合;③颌位;④下颌运 动;⑤咀嚼;⑥口腔其他功能基础。
牙位记录
一般临床表示法(部位记录法) 用十字符号将上下牙列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
右上区又称为A区,左上区又称为B区,右下区又 称为C区,左下区又称为D区。将各牙按照其在牙 列由前向后的顺序,用数字顺序表示,恒牙用阿 拉伯数字1—8,乳牙用罗马数字I—V。
牙位记录
通用编号系统
恒牙 乳牙
1-32 A-T
牙的一般知识
牙的演化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哺乳纲
形 态 同形牙 同形牙 同形牙 异形牙
牙列
多牙列 多牙列 多牙列 双牙列
生长方式 端生牙
端生牙 槽生牙 槽生牙
牙齿数目 200个左右 减少 更少、集中 恒定
牙的演化
鱼类牙齿特点
• 同形牙:全口牙都是三角 片或单锥体。
• 多牙列:在每一牙后,有 多数后备牙,牙缺失后可 由新牙补充,去旧更新, 终生不止。
• 数目多:200 • 分布广:上下颌骨、腭骨、
翼骨、犁骨、舌、咽、食 管 • 端生牙:此类牙无根,借 纤维膜附着于颌骨边缘。
牙的演化
两栖类牙齿特点
• 同形牙:单锥体。 • 多牙列: • 数目较鱼类少: • 分布广:上下颌骨、
腭骨、犁骨、蝶骨 • 端生牙:
牙的演化
爬行类牙齿特点
• 同形牙:单锥体。 • 多牙列: • 数目较两栖类少: • 分布逐渐集中:上下颌骨 • 侧生牙:此类牙无完善无
同形---------异形 多-----------少 多牙列--------双牙列
无---------有 分散--------集中 端生-----侧生-------槽生
牙的组成
• 外部观察 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在牙体外层由牙釉 质覆盖的部分,大部分显露 于口腔,是发挥咀嚼功能的 主要部分。其外形随功能而 异。 临床牙冠:显露于口腔的部 分。 解剖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 冠。
组织,构成牙的主体。内为一空腔,称髓腔。 4、牙髓:为髓腔中的粉红色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
经和淋巴管。
牙的组成
牙的分类
• 按牙的形态及功能分类 1、切牙 2、尖牙 3、前磨牙 4、磨牙
牙的分类
以口角为界,切牙与尖 牙位于口腔前部,前磨牙与 磨牙位于口腔后部,故又将 切牙与尖牙合称为前牙,前 磨牙与磨牙合称为后牙。
根,下颌双根。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
牙的分类
按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 1、乳牙: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一般出生后六个月左右 萌出,到两岁半左右出齐,总共20颗,上下颌各10颗, 形成乳牙列。自6-7岁至12-13岁,乳牙牙根逐渐因生理 性吸收而脱落,并为恒牙所替代。
牙的分类
2、恒牙:
恒牙是人第二副牙,共32颗, 上下颌各16颗。儿童6岁左 右,乳牙开始脱落,恒牙相 继萌出,12岁左右,除第三 磨牙外,乳牙全部被相应恒 牙取代,第二磨牙也基本萌 出到位,形成恒牙列。在17 岁以后,第三磨牙陆续萌出, 恒牙全部出齐。近代人第三 磨牙有退化趋势,故正常成 人恒牙数可在28-32颗之间。
牙的分类
切牙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中线两侧。乳牙列、
恒牙列均为上下左右各2颗,总共8颗。邻面观 冠成楔形,颈厚切薄,单根。主要功能切断食 物、美观和辅助发音。
牙的分类
尖牙 尖牙俗称犬齿或虎牙,位于口角处,乳牙
列、恒牙列均为上下左右各1颗,总共4颗。切 端突出牙尖,粗长单根。主要功能是穿透、撕 裂食物,并支撑口角。
2、在口腔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架起了一 座桥梁。
绪论
• 基本观点 1、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念: 2、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3、进化与发展的观点:
绪论
学习方法 1、理论结合实际
牙体解剖: 绘图、雕牙 局部解剖: 观察标本、相互检查 2、局部联系整体-----立体感 3、由浅入深-----层次感 4、由表及内-----透视感 5、由标本到活体-----活体感
牙的分类
前磨牙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仅恒
牙列有前磨牙,上下左右各2颗,总共8 面两牙尖,单根扁,偶有分叉。前磨牙有协助 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功能。
牙的分类
磨牙
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在乳牙列左、右、
上、下各2颗,总共8颗,在恒牙列左、右、上、
下各3颗,总共12
4-5个牙尖,上颌三
牙的组成
2、牙根: 被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根 未显露于口腔
的部分。 解剖牙根 以牙颈为界的
牙根。 3、牙颈:
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 呈一弧形曲线,又称 颈缘或颈线。
牙的组成
剖面观察
1、牙釉质:冠表层半透明的硬组织,是 牙组织中高 度钙化最坚硬的组织。无血管神经,无自身修复能 力
2、牙骨质:牙根表面的淡黄色硬组织。 3、牙本质:位于牙釉质及牙骨质内层的 淡黄色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