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米向斌; 赖宽; 魏姗姗【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15【总页数】4页(P2495-2498)【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自噬; mTOR通路; STAT3通路【作者】米向斌; 赖宽; 魏姗姗【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广州51028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1]。

MSC可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激活内源性干/祖细胞、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促进血管新生、抗细胞凋亡以及归巢等多方面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2]。

MSC在许多疾病治疗中都表现出很好的疗效,特别是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损伤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但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自噬是细胞内一种通过溶酶体降解长寿命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代谢途径,在细胞应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MSC是近年来广为研究的新治疗手段,在自噬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在探索。

本文就MSC对宿主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为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MSC与细胞自噬自噬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过程,分为巨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和微自噬3种[3]。

目前巨自噬研究较清楚,mTOR通路、JNK/Bcl-2/Beclin 1通路、IP3和细胞内Ca2+都可以调控巨自噬的活性[4]。

巨自噬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降解过程,其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其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自噬是将胞质直接吞入溶酶体,其分子机制与调控及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

Atg8家族蛋白是细胞自噬过程中重要的适配器蛋白,广泛分布于自噬体的内外膜上,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中的许多关键步骤,比如自噬体的形成、成熟、招募降解底物等[5]。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K56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K56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K56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干细胞及外泌体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渐成为热点。

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以其多能性及低免疫原性等特性,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表现出巨大潜力。

而hUC-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在细胞间通讯及疾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K562细胞作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典型细胞株,其增殖特性的研究对于CML的诊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采用hUC-MSCs外泌体、K562细胞株及相关培养基等。

2. 方法(1)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UC-MSCs 分泌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纳米粒度分析进行鉴定。

(2)K562细胞的培养与处理:在体外培养K562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UC-MSCs外泌体进行处理。

(3)细胞增殖检测: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

(4)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K562细胞的周期及凋亡情况。

三、实验结果1. hUC-MSCs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结果成功提取了hUC-MSCs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特征符合外泌体的特点,纳米粒度分析表明其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特定范围内。

2. hUC-MSCs外泌体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1)不同浓度的hUC-MSCs外泌体处理K562细胞后,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外泌体能够显著促进K562细胞的增殖。

(2)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hUC-MSCs外泌体处理后的K562细胞,其细胞周期进程加快,S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凋亡细胞比例有所降低。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hUC-MSCs外泌体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这可能与外泌体内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有关,这些物质可能通过与K562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外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

外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
可 以在 G T P a s e 家族中 R A B酶 的调节 下 与细 胞膜 融
合 向外 界分泌 I L V s , 被 释放 的囊 泡称为 细胞 外囊 泡, 外 泌体是 细胞 外囊 泡 的一种 。
2 . 2 外泌体在抗原呈递 中的作用 在多种 自身免 疫 性疾 病及 肿瘤 的研究 中被 证 明 , 自身 免 疫性 疾 病
具有快速传递信号及信号放大 的能力 , 在 自身免
疫 性 疾病 中的作用 也 逐渐 成为 新 的研究 热点 。
还有一些蛋白质( 例如脂蛋白) 不依赖 E S C R T , 而是 通 过 富含神 经 酰 胺 的微 区域 进 入 I L V s ’ m J 。可 见 ,
无 论 是细胞 表 面 的蛋 白或 是 高尔 基 体 的蛋 白、 还 是
的抗原 或肿 瘤 的抗 原 可 以 “ 转移” 到抗 原 呈 递 细 胞 或 T细胞 中发 挥 作 用 …’ J , 可 能 是 通 过 以下 机 制 。
因子 、 信号转导因子、 热休克蛋 白、 细胞特异性抗原、 mR N A、 mi R N A、 l n c R N A等) 或 表 面携 带 有 特 殊 功 能
2 外 泌 体 参 与 免疫 反 应 的 机 制
外泌 体 是 双 层 脂 质 膜 囊 泡 , 主要起 “ 载体 ” 作 用, 而外 泌体 具有 免 疫 调 节 的 能力 主要 是 因为 外 泌 体 内部 富含 众 多 的生 物 活性 分 子 ( 趋 化 因子 、 炎 症
细胞腔内的蛋 白及 R N A , 都 有其各 自的途径 进入 I L V s 。MV B s 可 以 向溶 酶 体 释放 I L V s 使之降解 , 也
将其 内的 m i R N A传递 给靶 细胞 , 实 现对 靶细 胞 的基 因沉 默 j 。下 面 将 对 外 泌 体 发 挥 免 疫 调 节作 用 中 的重 要环 节做 进一 步说 明。 2 . 1 生 物活性 分 子进 入 外 泌 体 P a u l 等 的研 究 证实 , 高 尔 基 体 上 的蛋 白 ( 例如: MH C 1 I 类分子 ) 或 细胞 表 面被 内吞 的蛋 白 ( 例如 : 生 长 因子 受 体 ) 在 胞 浆 中被 泛 素 化 , 泛 素 化 的 蛋 白 结 合 在 胞 内 体 ( E n d o s o m e ) 上, 内 吞 体 转 运 复 合 物 0( E n d o s o ma l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_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_张娟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_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_张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8卷 第37期 2014–09–03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3, 2014 Vol.18, No.37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5955www.CRTER.org张娟,女,1988年生,河北省玉田县人,汉族,内蒙古医科大学免疫学在读硕士,医师,主要从事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王彩生,硕士,主任医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110;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1并列通讯作者:魏来,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044doi:10.3969/j.issn.2095-4344. 2014.37.009 []中图分类号:R3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4)37-05955-06 稿件接受:2014-07-31Zhang Juan,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Physician, 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110,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ai-sheng, Master, Chief physician, 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110,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ohhot City, Hohhot 010031,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ei Lai, M.D., Professor,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Hepatology Institute,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Hepatitis C and Immuno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 Beijing 100044, ChinaAccepted: 2014-07-31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张 娟1,刘 峰2,张 薇2,丛 旭2,王彩生1,3,魏 来2(1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110;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044;3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1)文章亮点:1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旁分泌有效生物学活性物质外泌体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进而通过某种机制发挥组织损伤修复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干细胞治疗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其特殊的生物学效应成为治疗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多项实验以及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得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改善糖尿病人群的微血管病变情况,同时本研究尝试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作用机制一、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及其机制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造成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以及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等。

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毛细血管管壁的变性、基底膜的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内皮细胞肿胀、以及炎症反应的增强等,进而导致微循环的障碍、微血管的受损、微血管萎缩等。

二、干细胞治疗的优势及其应用现状随着干细胞治疗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也逐渐成为解决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干细胞治疗具有很多优势,如来源广泛、自我更新、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可增殖以及能够转化为有益的细胞类型等。

到目前为止,干细胞治疗已经在多个疾病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血液病、器官损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干细胞治疗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具有来源广泛且存储易于保存、安全性高、不依赖于个体的局限性等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外泌体的存在。

外泌体是一种极小的细胞外囊泡,它们可以通过传递多种信号分子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余思;刘尧;陈旭【摘要】外泌体是一类由真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微囊泡,能够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具有和MSCs相似的生物学功能,在修复组织损伤、抑制局部炎症和调节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与MSCs相比,外泌体更稳定而且易保存,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较低,为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将对MSCs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7)010【总页数】4页(P939-941,947)【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者】余思;刘尧;陈旭【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1980年,PAN研究组首次发现羊网织红细胞分泌出一些小囊泡,1987年将其命名为外泌体[1-2]。

外泌体来源于胞内体,胞内体内陷形成多囊泡体,多囊泡体与细胞膜结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形成外泌体。

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直径40~100 nm,由双层磷脂分子包围,呈板状或杯状,通常存在于1.13~1.19 g/mL的蔗糖密度层[3]。

外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RNA和DNA等,并能在细胞间稳定转运这些活性成份,介导邻近细胞或全身范围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多种疾病发生的诊断指标[4-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性能的成体干细胞群。

MSCs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旁分泌作用发挥免疫调节性能,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持局部微环境内稳态,促进组织的修复,为炎症相关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6-7]。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刘梦婷; 饶巍; 韩兵; 肖翠红; 武栋成【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0(024)007【总页数】6页(P1063-1068)【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抑制; 炎症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 淋巴细胞亚群【作者】刘梦婷; 饶巍; 韩兵; 肖翠红; 武栋成【作者单位】武汉汉密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湖北省武汉市 430075;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 R394.2; R5930 引言 Introduction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是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的一类干细胞[1-2]。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向分化与旁分泌作用发挥组织再生与损伤保护作用,而间充质干细胞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也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之一。

既往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B、T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均有调节作用,并能提高调节性T(T regulatory,Treg)细胞的比例,维持体内免疫环境的稳定[3-4]。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已被应用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6]、系统性红斑狼疮[7-8]、1型糖尿病[9-10]、类风湿性关节炎[11-12]、炎症性肠病等免疫异常和炎症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13-14],初步结果显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其最终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何种途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尚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与解释,倾向性意见是通过细胞接触和/或分泌多种调节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肝细胞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0、一氧化氮、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发挥调节作用[15]。

与其他组织(如骨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更低、扩增速率更快、分化潜能更强;尤其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材容易,无道德伦理争议,能够大量产业化扩增存储而被广泛关注[16]。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它是参与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的重要一环。

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也日益增长,主要集中在疾病诊断和细胞治疗领域。

由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备采集方便、增殖能力强和免疫原性低的优势,其分泌的外泌体常被用于再生医学和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

外泌体,来源:Alxerion Biotech0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由于其来源无伦理学限制,容易获得且增殖速度快,免疫原性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研究中,是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首选。

外泌体,来源:Direct Biologics02外泌体(exosome, EXO)外泌体(exosome, EXO)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nm的小囊泡,内含来源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与核苷酸等生物分子,在细胞交流间起重要作用。

近期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有效转运mRNA、microRNA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化、提高组织修复潜力等重要生物学功能。

外泌体治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免疫原性比细胞更低,内容物稳定易保存,可通过改变细胞环境调节外泌体功能,易于量产。

但是,应用也有一些难点: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如何向靶细胞递送药物等。

在制备高质量、均匀、大量的外泌体以及优化外泌体储存条件时也存在挑战。

外泌体,来源:Beckman Coulter03脐带MSC-EXO的应用在与MSCs具有相同功能的同时,脐带MSC-EXO还拥有更显著的安全性。

而且采集方便、增殖能力强和免疫原性低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再生医学及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

肾脏疾病研究者发现,脐带MSC-EXO在体外和体内,对抗癌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肾毒性都具有治疗作用。

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性研究共3篇

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性研究共3篇

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性研究共3篇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性研究1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性研究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外泌体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外泌体是一种小颗粒的细胞分泌物,直径约为40-100 nm,可以通过各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干细胞的外泌体涉及到许多生物学过程,并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药物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探讨其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其来源于成年人的骨髓、腱鞘和脂肪组织。

BM-MSCs的外泌体是一种含有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小颗粒,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实现干细胞的功能。

BM-MSCs的外泌体主要由小囊泡和外泌体微小RNA (miRNA)组成。

这些小囊泡和miRNA对于细胞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基因表达、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合成。

一些生物学过程,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也可以通过BM-MSCs的外泌体调节。

BM-MSCs的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

首先,BM-MSCs的外泌体可以通过环境的调节发挥多种特定功能。

例如,当它被诱导到炎症模型下,其外泌体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并通过减少外泌体中的miRNA、蛋白质等分子调节炎症。

其次,BM-MSCs的外泌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

它们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这种特异性不仅可以提高BM-MSCs外泌体的传递效率,还可以避免某些细胞受到外泌体的干扰。

在临床应用方面,BM-MSCs的外泌体对于改善临床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被植入病人体内,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并成为一种通过外在刺激的疗法,来改善病人疾病状态。

总的来说,BM-MSCs的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药物研究。

它们不仅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对疾病状态进行调节,而且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的方式实现其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对BM-MSCs的外泌体和其组成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实现这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广泛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免疫功能调控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免疫功能调控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17-02762-082762·综述·www.CRTER.org韩睿,男,1991年生,山东省茌平县人,汉族,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毕业,硕士,主要从事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和肿瘤免疫研究。

通讯作者:侯宗柳,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省昆明市650051;云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昆明市 650051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9-01-14Han Rui, Master, Ya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51, Yunnan Province,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Tumor Immunolog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51, Yunn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ou Zongliu, Professor, Ya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51, Yunnan Province,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Tumor Immunolog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51, Yunnan Province, China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免疫功能调控的作用与应用前景韩 睿1,2,李 琳1,2,王润清1,2,侯宗柳1,2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51;2云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昆明市 650051) DOI:10.3969/j.issn.2095-4344.1699 ORCID: 0000-0002-0955-4902(韩睿)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外泌体属于细胞外囊泡,直径50-100 nm ,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通过转运蛋白和核酸介导细胞间通信。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转运miR-21-5p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转运miR-21-5p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 1262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 年 12 月第 33 卷第 12 期 J Med A»fgT O ,V 〇l.33, IMo.12, December,2020论 著(临束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转运miR -21-5P 促进子宫 内膜间质细胞増殖的作用机制吕承晓,段华,汪沙,甘露,徐倩[摘要]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DCMSC)已被证实通过其外泌体发挥加速损伤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文中旨在探索UCMSC 外泌体所携带的m iR -2l-5p 对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增殖期子宫 内膜标本取自2018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宫颈上皮内瘤变I I I 级、子宫肌瘤等行开 腹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3例患者。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 UCMSC 外泌体并鉴定。

荧光定量P C R 检测UCMSC 外泌体及其处理后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miK-21-5P 的表达水平后,并通过CCK8和E dU 染色检测抑制组(转染miR-21-5P inhibitor)、对照组(转染miR inhibitor N C )、空白组(未转染)子宫内膜间 质细胞的增殖活性。

此外,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外泌体miK-21-5p 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潜在靶mRNA 及其所参与的 主要细胞生物学进程。

结果(:《8结果显示,24、48、72 11,抑制组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0.01)。

£昍染色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 后,抑制组的外泌体增殖活性[(7.47±0.44)%]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13.47士0.47)%、( 14.60± 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l )。

通过G O 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iR-21-5P 的潜在靶基因参与2162种生物学进程(P <〇.〇5)、300种分子生物学功能(P <0.05)和214种细胞学组分(P <0.05),并富集到3条细胞信号通路(P <0.05), 推测miR-2丨-5P 可能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外泌体增殖和损伤子宫内膜损伤修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策略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策略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策略摘要:经过该技术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仍保留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

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

此项技术的建立为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具有可比性的种子细胞来源。

本次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皮肤老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来源于新生儿出生后废弃的脐带组织,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向脂肪细胞、骨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及肌细胞分化潜能。

临床研究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织损伤时,单次移植细胞数量高达到1×109个才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1]。

外泌体细胞通过出芽方式而分泌的纳米级细胞膜包裹的囊性小泡,通过与靶细胞融合,将其中的内含物 m RNA,microRNA 和蛋白质等成分注入到靶细胞中,调控靶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 Ha Ca T 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抑制 Caspase 非依赖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即 AIF-PARP 信号通路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在皮肤创伤修复机制上形成了新的突破。

1干细胞参与组织修复重建的原理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为组成机体的全部或多种功能细胞,形成组织和器官,赋予机体以生命活性。

干细胞具有多种来源,且不同来源的干细胞有不同的分化潜能,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

其中成体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体外可大量扩增,且免疫原性低下,是目前组织修复、器官重建和基因治疗首选的种子细胞来源。

干细胞既可通过原位再生病变缺损的组织、构建组织工程化器官、表达外来基因等直接作用,发挥其再生医学的效能,即细胞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分泌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如;生长因子、外泌体等,调控创伤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血管新生和抗凋亡等间接作用修复病变缺损的组织器官,即细胞间接作用[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脐带血CD4+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脐带血CD4+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脐带血CD4+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贡波;徐志国;王绍红;程红玲;刘超;闫铭杰【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7(033)002【摘要】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在体外对异源脐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

方法:建立不同比例UCMSCs与植物血凝素( 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CD4+CD25+/CD4+比率的变化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标志基因Foxp3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同时,建立UCMSCs与地塞米松( DXM)刺激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PHA 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在与UCMSCs共培养3 d后,较无UCMSCs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且CD4+CD25+/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并随UCMSCs数量增加,作用增强(P<0.05)。

DXM诱导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与UCMSCs共培养7 d后,细胞凋亡比率较无UCMSCs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上述效应在Transwell共培养中部分减弱但无法消除。

结论:UCMSCs对脐血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分化的调控而不是促进凋亡。

【总页数】6页(P220-225)【作者】贡波;徐志国;王绍红;程红玲;刘超;闫铭杰【作者单位】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湖州 313000;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 3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相关文献】1.青藤碱对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体外研究[J], 王毅;钱坤;罗志刚;秦国庆;李建军2.过表达IL-17RLM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J], 郭婧;晁康;唐健;王培培;高翔3.体外抗原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以TGF-β1非依赖的途径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 [J], 王庆红;王晓娟;彭旭;甘成军;罗高兴;吴军4.青藤碱对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体外研究[J], 王毅;钱坤;罗志刚;秦国庆;李建军5.七氟烷体外暴露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J], 王成立; 傅钢兰; 程实; 刘仲奇; 曹铭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6-17T16:32:21.30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作者:孙亮[导读] 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孙亮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00380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

外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膜外小囊泡,直径30~200nm,可以转运核酸、脂质和蛋白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与MSCs相比,外泌体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更加稳定,体内同种异体给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并可为各种疾病提供替代疗法。

MSCs-Exo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MSCs-Exo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研究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ADSCs是一种来自脂肪组织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是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又一个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中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具有资源丰富、取材方便、无免疫原性等优点。

ADSCs产生的外泌体(ADSCs-derived exosomes,ADSCs-Exos)广泛参与细胞间通信和细胞信号传输,能够改变多种生物过程,如增殖、迁移和凋亡,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并且ADSCs-Exos无论是在常氧环境还是低氧环境中,在体外都已被成功分离,现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主要综述ADSCs-Exos的分离提取、特征、功能及主要研究进展。

2 外泌体的概念2.1 外泌体的起源、结构外泌体来源于晚期胞内体,是胞外囊泡的一种类型。

作为囊泡运输的载体,外泌体的形成主要经历3个过程:首先形成早期内涵体(early endosome),随后以内生芽的方式形成囊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最后部分MVBs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胞外,形成大小均一的囊泡,即外泌体。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分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分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

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超滤序贯超离法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定量、蛋白质印迹法及蛋白组学分析等技术鉴定。

结果①所抽取的外泌体分散度比较好,而且均匀。

②,外泌体粒径分布的高峰为(129.5+8.7) nm,它的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其浓度为8.375>109颗粒/ml,平均 zeta电位为(-28.1+3.6) mV。

③ 外泌体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即CD9,CD63等。

④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大部分蛋白都具有较高的活性,它们涉及到 RNA剪接、 mRNA加工、蛋白质折叠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 RNA/DNA等基因材料的合成、加工、降解等过程。

结论:经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其母系细胞存在某种“同质”、“差别”,且这些“差别”的蛋白质功能与其自身的免疫学特性都不相关,从而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较小的免疫学活性及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蛋白组学:免疫原性引言:间充质干细胞起源于中胚层,它是一种能够在各种组织中进行定向分裂并进行自身增生的干细胞,它可以从各种组织中被提取,比如脐带、子宫内膜息肉、月经期血液、骨髓、脂肪组织等,由于它的来源多样化,并且可以大规模地获取,所以它在实验和临床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拟通过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并通过比较两者的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别,验证其在体外的免疫活性,进而验证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前景。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企业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接受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分析的足月产新生儿脐带50例。

1.2方法1.2.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1)人脐带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法:6小时之内,对所收集的脐带进行清洗,并将其两侧有瘀斑或瘀斑的部位,用 PBS对其周边及脐静脉进行彻底的清洗,并将其切割为1毫米×1毫米×1毫米的小段,并将其放置在18 wt的 DMEM全培养剂(Rh)+1 wt青链霉索 V+ DMEN (DMEM)浸润的T75玻璃瓶底部,底部向上,放置在37℃,5%体积分数的 DMEM全培养剂(DMEM)浸润的玻璃瓶中,2小时后将玻璃杯倒置,倒入5 mL DMEM全培养剂,第2日再更换玻璃杯,并用2 mL TrypL酶解,使其达到70%-80%的水平,按1:4的比例进行传代,获取生长良好3-6代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杨婧雯1,陈 芊1,单云龙1,刘嘉莉1,尉 宁1,2,王 婧2,王广基1*,周 芳1**(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9;2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211103)摘 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发病机制不明,特征为进行性和终身复发性消化道炎症反应。

尽管现阶段新的治疗药物和策略不断涌现,但治疗作用局限于单一的抗炎功能,在复杂黏膜免疫环境下易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能定向归巢到结肠炎症部位,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重塑肠道免疫环境和修复上皮屏障,为药物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本文对MSCs 产品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机制和工程化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 及其外泌体产品用于IBD 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工程化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5048(2024)01−0103−12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23113001引用本文 杨婧雯,陈芊,单云龙,等.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55(1):103 − 114.Cite this article as: YANG Jingwen, CHEN Qian, SHAN Yunlong, et al . 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China Pharm Univ , 2024, 55(1): 103 − 114.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YANG Jingwen 1, CHEN Qian 1, SHAN Yunlong 1, LIU Jiali 1, WEI Ning 1,2, WANG Jing 2, WANG Guangji 1*,ZHOU Fang 1**1Key Laboratory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2Renocell Bio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1103, China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whose pathogenesis remains elusive, is a group of autoimmune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and lifelong inflamm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remains elusive. Although a number of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IBD, their effects are merely anti-inflammatory. In addition, current treatments for IBD are easily susceptible to resist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migrate to the site of inflammation,with potent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and to rebalance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restore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with significant value of application,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ho are refractory to classic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mechanisms and engineerable properties of MSC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MSC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B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engineering收稿日期 2023-11-30 通信作者 *Tel :************ E-mail :*************************Tel :************ E-mai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2073928);南京市生命健康科技专项(No.202110006);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2HHXBSS00005);江苏省南京市联合资助项目(SBK2023070039)学报 2024, 55(1): 103 − 114103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2073928); the Nanjing Life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No.202110006); the Haihe Laboratory of Cell Ecosystem Innovation Fund (22HHXBSS00005); and the Co-funded Programs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SBK2023070039)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由环境、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组和个体遗传等因素的复杂互作引起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综述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中除血干细胞以外,还含有另一类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体外培养的 MSC 团与成纤维细胞类似,具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传代培养时, MSC 表现出高度的扩增能力,且仍保持着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端粒活性[1]。

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如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支持造血的基质细胞等分化[2,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SC 免疫原性很弱,在体内不但不能诱发免疫应答,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 MSC 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 MSC 的来源MSC 在形态上呈纺锤形的成纤维样细胞,能附着在塑料或玻璃培养皿上生长,形成均匀的集落或贴壁的融合层,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

目前报道最多的是成人骨髓的 MSC,具有易贴附于塑料培养板表面的特性,骨髓中的 MSC 含量极少,大约每 104~105 个单个核细胞中含有 1 个,但其扩增能力却很强,在指数生长期其倍增时间大约需要 30~33 h,人骨髓 MSC 可在体外传 40 代仍保持干细胞特性。

正常人外周血中亦可能存在 MSC ,有学者从肝素化狗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这些细胞不表达或仅表达低水平的 CD34,而表达 MSC 的表面标志,有人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间充质祖细胞,这些细胞呈成纤维样细胞或基质细胞的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并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Erices 等[4]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31 例脐血中有 29 例出现贴壁的融合层,其中 24% 的标本得到成纤维样细胞,表达MSC 相关的抗原标志,并有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其免疫表型和功能特点与骨髓来源的 MSC 极为类似,经研究表明脐血中 MSC 较稀少甚至缺乏,脐血标本并不是MSC 的丰富来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04132.1(22)申请日 2019.02.01(71)申请人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地址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亚太路705号申请人 南京医科大学(72)发明人 吴庭鹤 李晶 张婧 杨玮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代理人 唐循文(51)Int.Cl.C12N 5/0775(2010.01)C12N 5/075(2010.01)A61K 35/28(2015.01)A61P 15/08(2006.01)(54)发明名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人脐带组织,并提取得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得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离心处理,以提取得到外泌体。

本发明HucMSC外泌体可以激活原始卵泡并促进新生小鼠卵泡发育,卵泡发育成熟后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其质量未受到影响。

HucMSC外泌体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生育功能,老年鼠卵巢包囊内注射外泌体后,与公鼠交配后,实验组小鼠产仔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CN 109929799 A 2019.06.25C N 109929799A1.一种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人脐带组织,并提取得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得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离心处理,以提取得到外泌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剥离动脉和静脉的脐带洗净,剪成1mm 3组织块,均匀平铺在培养皿中,每皿加入2mL培养基,放置培养于37℃,5%CO 2的培养箱中6小时后,向皿内加入5mL培养基,每2-3天换液一次,当细胞生长至汇合度达到70%-80%时,用0.25%EDTA -胰酶消化,1:3传代至P3至P7代细胞,得到外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明, 汪劲松, 刘沐芸, 胡祥, 徐军, Liu Ming, Wang Jinsong, Liu Muyun, Hu Xiang, Xu Jun
作者单位:刘明,徐军,Liu Ming,Xu Jun(510120 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汪劲松,刘沐芸,胡祥,Wang Jinsong,Liu Muyun,Hu Xiang(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刊名: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卷(期):2015,95(32)
引用本文格式:刘明.汪劲松.刘沐芸.胡祥.徐军.Liu Ming.Wang Jinsong.Liu Muyun.Hu Xiang.Xu Jun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1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