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习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激烈竞争的21世纪是一个创新世纪,是以一个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世纪。21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将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这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由此,我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营造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过去的封闭式教学,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这种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今,面对新世纪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不要挖苦讽刺学生。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点燃。
例如,在教“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有意营造让学生自己活动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比量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量课桌、课本、文具盒;有的学生量黑板、讲台、窗口;还有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量身高、比身高……学生人人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兴致盎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人人踊跃参与到实践、操作、探索、交流的学习中去。寓教于乐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成份,它是由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构成的统一体。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的旧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由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借助媒体、利用演示法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优化数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究一些规律性知识,并使学生的知识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如,在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要求学生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化“静态”为“动态”。当长方形的4个角中有1个角不是直角时,长方形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相反,当平行四边形中的其中一个角变为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又变成了长方形。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就很容易找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见,恰当的运用媒体教学,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直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容易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有力提高教学密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 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再创造”。“设问”是教师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点拨。所以设计问题力求要体现下面三点:
(1)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对童话故事、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小故事或童话,
把动物拟人化,让学生就像身临其境。如,在教“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教师根据题意,编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山羊妈妈带着三只小山羊到山上去砍柴,他们一共砍了6捆柴。回家的时候,山羊妈妈要把这6捆柴平均分给他的三个孩子背回家。可是三只小山羊却不知道自己该背几捆?同学们能不能帮小山羊分一分?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设计和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教学“56÷8=?”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乘除的逆运算来求出答案,即几和8相乘得567学生已掌握“7×8=56”,由此求出56÷8=7。
(3)设计问题要有探索性。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这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索,激发创造性的欲望,开发学生的独创思维。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 重视练习设计,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比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练习。
食堂运来大米800千克,运来的面粉相当于大米的。让学生作补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