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路全章(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1)
探究电路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17)

《探究电路》复习学案自主复习一、电阻和变阻器1、电阻的物理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物理量。
是导体的性质,与电流电压关。
单位:符号,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通过在一定的情况下,比较或者来比较导体的电阻大小的,越大或,则电阻。
由于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采用法。
实验结论是:1).导体电阻与有关,2)导体电阻与有关,具体关系是;3)导体电阻与有关具体关系是;4)导体电阻还与有关。
3、变阻器:原理:靠改变变阻器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来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或;使用注意事项(1)联在电路中使用(一般);(2)接线柱连入电路必须;(3)闭合开关(使用)前应将划片;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1A”的字样,它表示该变阻器的为20Ω,允许通过为1A二、欧姆定律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不变量是,通过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来实现的。
实验的结论是:保持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变量是,通过来实现,不变量是,通过来实现的。
实验的结论是:保持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
5、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公式:。
变形R= U= 。
6、“伏安法”测电阻:用表和表同时测出灯泡工作时的值和值,根据R= ,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
7、灯丝电阻的大小跟温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电阻越。
8、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______;串联总电阻等于n个相同的电阻R1串联,总电阻R串= ;串联具有作用U1/U2= ;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公式: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大或小),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
n个相同的电阻R1并联起来R并= 。
并联电路具有作用,I1/I2= ;三、家庭电路9、家庭电路的组成:一般由进户线→→→→用电器、开关和插座等。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4章 了解电路

第14章了解电路第1节电是什么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2.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3.了解静电感应现象及应用.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57、58页,完成下列填空: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小组讨论】1.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发现塑料梳子能够吸住小纸屑,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教师】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相互摩擦的物体应是不同的物体,且两个物体均要与外界绝缘.故实验一般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失败率较高.【跟踪训练】1.在日常生活中,“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这是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2.干燥的天气里将用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带电,会吸引不带电的头发.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59页,完成下列填空:1.如图(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排斥.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远离,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如图(c)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靠近,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小组讨论】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吗?【教师】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两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正电,乙带负电.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发现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三、验电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完成下列填空:由图(a)可知,验电器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和金属箔组成,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如图(b)和(c)所示,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小组讨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跟踪训练】如图甲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以发现A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B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验电器B.四、摩擦起电的实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相关内容.【教师】原子核式结构八年级学过.由原子结构进行推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将会失去电子,使跟它相互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这样两个物体都会带上电,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跟踪训练】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B.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毛皮也带上了负电荷D.毛皮带上了正电荷五、静电感应和静电现象的应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当带电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的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跟踪训练】1.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喷涂、印花、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2.如何做好静电现象的防护,消除静电危害?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形成火花放电;用导线使设备接地,在建筑物的高处安装避雷针.第2节让电灯发光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2.认识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4.会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一、电路的组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成一个电流流通的回路,便组成了一个电路.2.电源是提供(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3.用电器是消耗(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小组讨论】分析下列电路,并回答问题:(1)A图中,电路结构是不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若不完整,缺少用电器.(2)B图中,电路结构是不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若不完整,缺少电源.(3)C图中,电路结构是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这说明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组成的.二、电流【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4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教师】1.电荷发生移动不一定形成电流,一定要电荷做“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2.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电路还必须是闭合的.3.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照这样规定可推出,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金属导体中,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只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带正电的原子核是不会移动形成电流的.【跟踪训练】1.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C.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如图(b)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带电情况见图(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 B )A.开关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向BB.开关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向BC.金属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B向AD.金属棒中电流方向是由A向B三、通路、开路和短路【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4、65页,完成下列填空:取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灯泡,若干导线,完成下列3个实验,并回答问题:(1)(a)图中,开关断开,灯泡不能(填“能”或“不能”)发光,电路为开路(填“通路”“开路”或“短路”).(2)(b)图中,开关闭合,灯泡能(填“能”或“不能”)发光,电路为通路(填“通路”“开路”或“短路”).(3)(c)图中,开关闭合,两个灯泡将能(填“能”或“不能”)发光.将一根导线接在L1的两个接线柱上,发现L1熄灭,L2发光.【教师】短路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局部短路是将一根导线直接与用电器的两端并联,若电路中还有其他用电器,不会造成电源短路.局部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中几乎无电流通过,这个用电器将不再起作用也不会被损坏.【跟踪训练】下图中,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的是a图,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是b、c图,电路中有电流但小灯泡不工作的是d、e图.四、电路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5、66页,完成下列填空:1.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2.画电路图应注意如下几点:a.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b.简洁、整齐.【小组讨论】1.记忆课本第65页图14 - 14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其中电源的符号是,灯泡的符号是,开关的符号是,交叉不相连接的导线符号是,交叉相连接的导线符号是,T形连接的导线符号是.2.分析下面的实物图及根据此实物图画出的电路图,回答问题:甲图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首先经过开关,再经过灯泡,最后回到电源负极.乙图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首先经过灯泡,再经过开关,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因此,此处电路图的画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路图与实物图不对应. 【教师】1.电路图一般是方框图,画电路图首先要明确实物图中的电流方向,其次要明确电流流经电路元件的顺序,然后按照电流流经电路元件的顺序,把电路元件用符号表示出来,就形成了电路图.2.画电路图时还要注意:所画符号与实物图具有一致性;画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元件合理分布在电路图中;电路元件符号不要画在图形的拐弯处.【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种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照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答案:如图所示.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答案:如图所示.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4.会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连接实物图.一、串联和并联【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8页,完成下列填空:1.把两个灯泡顺次串接在一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2.把两个灯泡两端分别并列连在一起的电路叫并联电路.【教师】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可有如下常用方法:1.电路通断法:可以将电路中去掉一个用电器,若影响了其他用电器的正常工作,这个电路就是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2.电流流向法: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后不分支路,依次通过各个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从“分支点”分成几条支路后,又在“汇合点”集合起来流回电源的负极.3.等效电路法:有时电路图显得比较复杂,看不出几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易画出电流的流向,这时我们可将原电路改画成直观的容易看出的形式,但不能改变其中各元件的作用.【跟踪训练】1.在下图所示的各电路中,两个灯泡不属于串联的是( C )2.如图所示为建筑物轮廓灯,根据图中的现象,可知建筑物轮廓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你所判断的依据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二、设计电路【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9、70页,按要求把你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的方框内: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通断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只能控制一只小灯泡的通断其他电路【小组讨论】1.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路径有1(填“1”或“多”)条;b.用电器同时工作时,互相影响(填“互相影响”或“互不影响”);c.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其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填“有”或“无”)关.2.并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路径有多(填“1”或“多”)条;b.用电器同时工作时,互不影响(填“互相影响”或“互不影响”);c.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教师】在初次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连接,根据实际要求连接电路,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用电器,最后连接电池的负极;也可以从电池的负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用电器,最后连接电池的正极.2.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电路连接好了,经检查无误,方可闭合开关.【跟踪训练】1.家庭厨房安装的抽油烟机里有照明灯和换气扇,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D )2.将下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S1同时控制两灯,开关S2只控制灯泡L2.答案: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你写出判断方法.答案:取下其中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若另一个灯泡亮,则两灯泡并联,若另一个灯泡不亮,则是串联.第4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1课时电流电流表1.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2.认识电流表,知道电流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地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会画相应的电路图.一、电流【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3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有强弱之分.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比安培还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2.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的电流约为130μA,家用电冰箱的电流为1.1~1.7A,三峡电站向华东电网输出的电流高达6000A.【教师】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电流具有一定的效应,如热效应(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会发热进而引起灯丝发光)、磁效应(电流通过线圈时,能产生磁性)、化学效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强弱.这种做法也是“转换法”这种科学方法的重要应用.【跟踪训练】如图所示为人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B )A.电风扇约2 AB.电冰箱约1 AC.电视机约2 AD.台灯约1 A二、怎样使用电流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4、75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表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流表的使用说明: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应当使电流从其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待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小组讨论】观察如图所示的电流表,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使用的量程为0~3 A,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A,每一小格表示0.1 A,电流表的示数为2.5 A.(2)如图乙所示,使用的量程为0~0.6 A,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0.2 A,每一小格表示0.02 A,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教师】1.在将电流表连入电路的时候,要同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及量程的选择,也不能将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或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2.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顺序是:①估计被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②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③如果被测电流超过较小量程,则选择较大量程,如果在较小量程内则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3.电流表读数时,不要求估读,表针的位置离哪条刻度线近,就按哪条刻度线进行读数.某一电流值用大小量程均可测量时,应选用小量程.因为若使用大量程,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较小,读数不精确.【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L2电流的电路是( C )2.如图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 A)的读数为( B )A.0.46 AB.0.52 AC.2.6 AD.2.60 A3.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某次实验探究中连接的电路,开关S2控制的是灯L2,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会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2.会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一、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关系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6、77页.探究时,要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 、B 、C 三点处的电流,然后更换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连接电路图.把电流表接在A 点处,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表格中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 .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 处和C 处,分别测出两处的电流为I B 、I C 填入表格中.分析比较I A 、I B 、I C 三者大小,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再换两个灯泡,重做一次实验,观察是否得到上面同样的规律.电流表的位置 第1次第2次电流表的示数I/A电流表的示数I/A A 处 B 处C处【教师】1.实验时,先画出电路图,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应跟灯泡串联;要选择好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了;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2.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就像一条大河没有分支,它的电流大小不会改变,处处相等.3.在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关系可表示为I1=I2=…=I n.【跟踪训练】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电流表应选0~3 A的量程试触.(2)电流表应串联(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在测量A 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下表是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请指出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②实验次数太少.A点电流B点电流I B/A C点电流I C/AI A/A0.16 0.16 0.16二、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关系【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79页.探究时,要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处的电流,然后更换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小组讨论】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把电流表接在A点处,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表格中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 处,分别测出两处的电流为I B、I C填入表格中,分析比较I A、I B、I C三者大小,发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C处的电流I C/A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再换两个规格不一样的灯泡,重做一次实验,观察是否得到上面同样的规律.【教师】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干路电流就像河流的主干道,支路电流就像河流的分支,电流分开再聚合,就像河流分开再汇聚,所以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并且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2.在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及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可表示为I=I1+I2+…+I n.3.两个灯泡规格相同时,两个支路电流相等;两个灯泡规格不相同时,两个支路电流不相等;但是无论灯泡规格是相同还是不相同,支路电流之和总等于干路电流.【跟踪训练】1.如图甲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后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2的示数为0.6 A,则( B )A.两灯是串联连接的B.流过L1的电流是0.3 AC.流过L2的电流是0.6 AD.干路电流是1.1 A2.如图甲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1(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1.2 A.第5节测量电压第1课时电压电压表1.知道电压的意义、符号、单位及常见电压值.2.知道电压表的作用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一、电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1、82页,完成下列填空:1.要使电荷在电路中定向运动,它的两端需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2.通常用字母U表示电压,它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小组讨论】取一个灯泡用导线跟一节电池连通,再把这个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电池连通.观察两次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有何不同?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什么量有关?答:第2次灯泡更亮,说明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使电路中形成的电流大小也不相同.【教师】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2)电路是连通的.3.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使电路中形成的电流大小也不相同. 【跟踪训练】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2.1 kV=103V,1 mV=10-3V.二、用电压表测电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2~84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电压表的符号是.2.要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压表必须和那部分电路并联连接,应当使电流从其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的电压表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其量程分别是0~15 V 和0~3 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5 V和0.1 V.2.电压表能否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答:可以.【教师】1.在将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时候,要同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及量程的选择,不能将电压表与用电器串联,可将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此时测的是电源电压.2.电压表量程的选择顺序是:(1)估计被测电路中电压的大小;(2)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3)被测电压如果超过较小量程,则选择较大量程,如果在较小量程内,则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跟踪训练】1.若将完好的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各处接触良好.当开关S闭合后,会出现 ( C )A.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B.小灯泡发光C.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D.电池被烧坏2.如图所示电压表,若选0~3 V的量程,读数为2.6V;若选0~15 V的量程,读数为13V.3.如图所示的电压表接线柱被一块厚布盖着,不知道用了哪两个接线柱与电路连接.我们都知道,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大,但是如图所示的电压到底是多大呢?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的电压表读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图中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它们对应的分度值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答:(1)2个,因为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没有确定;(2)有0~3 V和0~15 V两个量程,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1 V和0.5 V,大量程的分度值是小量程分度值的5倍.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1.会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2.会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一、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4页,完成下列填空:探究时,要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与B、C与D、A与D两点之间的电压,然后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更换灯泡,再次测量,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1.取两节干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若干导线,按照下面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教案

教案: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教学内容1.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2.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及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流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开关、电流表、导线、电阻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特点。
2.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3.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电流规律的理解。
5. 例题讲解:教师运用电流规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电流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各处电流相等。
2.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对比。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示说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课后深入研究电流规律,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电流规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一个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那就是“教学难点与重点”。
在这个部分,教师需要识别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重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docx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导学案(带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2.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3.会分析电路图,并且会画电路图电是什么生活中,有很多带电现象,比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被梳子吸引。
晚上脱毛衣会有电火花,这是因为物体带上了电1.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上带的电荷为负电荷3.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式让物体带电,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带正电的物体是失去电子,带负电的物体得到电子,电子本身带负电5.电荷之间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6.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思考: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都会有一条铁链子连着地面,这是为什么?让电灯发光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源:给电路提供电能,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常见的其他形式的能有内能和机械能导线:连接电路的作用。
2.常见的电学符号3.常见电路状态:通路,短路和开路(又叫断路)通路,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开路:某处断开,可能是开关断开,导线断开,用电器损坏或者接触不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短路:电源短路:导线直接和电源两极相连接,电流不经过用电器, 此时电流很大,容易烧坏电源和导线绝缘层局部短路:某个用电器两端直接被导线连接,此时电流不经过被短路的用电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一个最简单的完整电路有、、、四部分组成2.连接电路时应该注意开关应(填“断开”或“闭合”)3.画出电源、开关、电灯、电铃、和交叉相接的导线5个电路元件符P' : 、、、、o4根据如下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一个最简单的完整电路。
三、新课教学1.设计电路让两个灯泡都发光(画出电路图)方法一定义:用电器 联接起来的电路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闭合开关,两灯泡,断开开关,两灯泡改变开关的位置后,对电路是否有影响?观察串联电路电流的路径有 条。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的规律。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流的变化。
1. 电源2. 电流表3. 电阻4. 导线5. 开关6. 实验记录表格一、引入:我先向学生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好奇心。
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1.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电源、电流表、电阻和导线。
2. 学生按照串联电路的方式连接电路,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3. 学生多次改变电阻的数值,再次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规律。
三、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1. 学生按照并联电路的方式连接电路,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2. 学生多次改变电阻的数值,再次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规律。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流的变化。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自己设计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我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强力推荐最新版 探究电路优质课复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

探究电路全章各节教案和导学案一.单元教材分析全章共分五节。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电阻”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已有“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出“电荷在导师体中定向移动会受到阻力”,导出电阻的概念,给出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由生活用电中导线的选择不同来导出实验探究,探究过程突出了由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的探究环节,同时探究结论的得出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路。
“变阻器”这部分是通过展示实物来重点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在电路中的符号,并引导学生领会滑动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主要内容分为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欧姆定律两部分。
其中“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按科学探究的程序来展现的,力图使经历基本的科学探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三节“家庭用电”,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测量小灯泡工作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5、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发展性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再到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过程。
2、体现学生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3、会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归纳结论,并尝试采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学生使用常见的变阻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知识。
物理 沪科版 九年级 第十四章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 1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相同。
2.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灯泡、电流表、电池组(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2)实验电路: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3.实验数据及分析:
测量对象
2.电流表的使用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2)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
的量程。 (3)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4)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
标有“-”的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5)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2.在如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电流表只测流经L2的 电流的是( B )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1.电流和电流的单位A
2.电流表的使用
(1)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3)“+”、“-”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4)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5)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3.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参考答案: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消除偶然性。
改变电池的个数。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七分。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 2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的电流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支路中的电流。
2.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池组(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
探究电路全章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16)

探究电路(全章学案)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及其单位,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电阻、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二学时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连接方法。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⑴找两盏亮度(瓦数)不同的白炽灯泡,在灯泡熄灭时观察比较它们的灯丝粗细有何不同。
⑵观察空调电源线与台灯电源线,比较二者有何区别。
⑶找一些电线,观察导线芯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注意安全,不要观察连接在电路中的导线)。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中“电阻”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两部分内容(64~66页),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电阻活动1:连接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两灯泡规格不同)。
思考:1.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吗?说明:此实验也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2.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吗?请测量验证。
3.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粒自由电子,在你定向移动过程中,会不会受到阻碍?据此,你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课本64页“电阻”部分内容,了解什么是电阻及其单位。
填一填⑴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阻。
⑵单位:___ __ 、_ __ 、____ __ 。
⑵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2:结合“活动1”中的实验现象及分析,根据你课前在家中观察灯丝的不同、电源线的区别及导线的材料,你认为导体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活动3: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短及材料是否有关1.讨论:⑴要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电阻是否相等。
⑵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短是否有关,应如何实验?明确实验方法,理清实验思第二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调查家中哪些用电器可以调节工作状态?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变阻器”部分内容(66~67页),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三、认识滑动变阻器说 明5.通过实验,你得到哪些结论?形成统一认识。
沪科版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即:R总=R1+R2
= 2、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 U1
R1
U2
R2
把R 1 =10Ω和R 2 =20Ω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
压是6 V的电源上,求这个电路中的电流。
U=6V
解:R总= R 1+ R 2
U 6V
I= =
= 0.2A
R 30Ω
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I
I1
I2
R1 R2
U= U1= U2 I=I1+I2
等效
电路中只 有R效果 等效替代法
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I
A
R1
R2
U1
U2
US
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I=I1=I2 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U=U1+U2
由欧姆定律可知:
U IR总 U1 I1R1 U 2 I 2R2
U U1U2
(I=I1=I2)
IR总 I 1R1 I 2R2 R总 R1 R2
联接入此电路。
试一试: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分析电表示数的变化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 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向a移动的过程中,关于两表读
数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A.两表的读数均变大 B.两表的读数均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3.某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V,接入一个电阻后,电路中电流为 0.6A,该电阻的阻值为_2_0_Ω,若保持电压不变,要使电路中 电流减小到0.4A,应_串_联一个阻值为__10_Ω的电阻。
4.电阻器R1的阻值是4 Ω ,R2的阻值是8 Ω ,并联接入电源电压
为4V的电路中 ,则 总电流是_1_._5A,通过R2的电流是_0_._5A .若 想得到3A的总电流,那么应将R2换成一只_2_ Ω的电阻与R 1并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导学案及检测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电阻(1)定义:道题对电流的作用,用符号表示。
(2)单位:符号(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和;还与温度有关。
2、(1)滑动变阻器(1)原理来改变电阻。
(2)使用方法采用的接法(3)作用:改变电路中的和用电器两端的(4)电阻箱:一种能够读出的变阻器3、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的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这段导体两端的成反比。
(2)公式:4、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目的:练习用、电流表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注意事项:A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b 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处。
4、电组的串并联1、电阻的串联:(1)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个电阻的之。
公式:R=2、电阻的并联:(1)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并联后的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组的阻值。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的。
公式:1/R=5、家庭用电(1)家庭电路的组成:a、进户线:一根是,另一根是,两根线间的电压是 Vb、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仪器。
c 、闸刀开关:控制 通断的开关。
d 、熔断器:当电路中电流 时,,自动 电路。
f 、电灯:用于 的用电器,控制电灯的开关要与电灯 ,且安装在 与灯之间。
(2)、安全用电:a 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与 接触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 引起的。
b 防止触电的办法:家庭电路的安装应当符合 的要求;对于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 ;不要 高压带电体。
二、典型例题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锰铜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B .粗细相同的电阻,长的电阻大C .长短相同的电阻,细的电阻大D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大 【练习】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定值电阻5Ω,10Ω,15Ω的各一只,开关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图。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科学探究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 沪科版

3、在图4中“○”表示闭合电路中垂直纸面的一部分导体,“V”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请根据图4的例子判断另外3个电流方向
4、图5中甲乙两图中的磁场完全一样,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且一样,导体的运动速度一样大,只是运动方向不一样,请判断两图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
3、对切割磁感线的理解:如图3(该图片由本人自实验室拍摄)所示用一铁片封住U形磁体的两端,线圈要进入磁铁内运动,必须切断铁片(磁感线)才进得去。
图3
4、实验过程中什么形式的能转换为什么形式的能。
5、用线圈代替书上的导体有什么好处。
6、实验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
教学活动
6
课堂练习(课件展出):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反馈练习及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
导入新课
老师手持手电筒,并快速按几次开关按钮,看见手电筒发光,停止按,不久手电筒将不再发光,同时让同学观察并思考:该手电筒既不是用电池也不是充电的,为什么会发光呢?
猜想:可能里面有发电机,接着展示发电机模型,让同学观察并说出基本结构部件名称,邀请同学上讲台摇动发电机让灯泡发光。
优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能熟练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沪科版
课题名称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科目
物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第十七章第二节)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科学探究 电动机为什么转动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学习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学会安装和制作简单的电动机。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归纳、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电磁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电动机转动的原理,内容要简单,主要是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中招考点
本节课中招的考点有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验。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分值占2--4分。
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
(四)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进入物理学习更加直观,学生对电动机的知识兴趣较高,与生活能很好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评价任务
1、通过提问,总结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的作用。
2、根据示意图,复述电动机转动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在教室会打开电风扇,那么电扇为什么会转动呢?
二、教学过程。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七章 电路 7.3 串联电路 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公开课_4

7.3串联电路(1) 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路的基本规律之一,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是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高中电学学习的重要储备知识。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有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学生需要具备能准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会准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基本的实验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水平基础,本课用演示实验引入,而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和各导体两端电压的特点,。
经历同伴间的讨论、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并体会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体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归纳和科学推理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通过对串联电路总电阻和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关系的推理过程,提升逻辑推理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串联电路。
(2)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及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的探究过程,体会等效替代法.(3)通过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及串联电阻分压作用的推理过程,感受逻辑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电流表电流、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难点:用等效替代法得出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4人一套):学生电源、(5Ω、10Ω、15Ω)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导线若干。
2、演示实验器材:电源、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电键、导线若干。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串联电路的特点。
2024春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的产生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一、自主学习1、电池:是一种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电池供应直流电。
(1)干电池:是把______转化为______的装置。
干电池主要有_____、_____和糊状的电解质组成的。
多数干电池内含_____、_____等重金属元素,随意丢弃会______,所以废弃的干电池要_______。
(2)蓄电池:蓄电池的极板是_______制的,电解液是______。
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
给蓄电池充电时,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储存在电池内;运用时再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太阳能电池是将____转化为____的装置。
用_____和_____制成。
(4)燃料电池:是通过____产生____的装置。
燃料电池的效率_____,它利用____、_____等作燃料,可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爱护。
2、发电机是一种把______转化为_______的装置。
(1)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将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的。
能量转化过程是:燃料的_____→水和水蒸气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
(2)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在江河上筑建水库,让水库中的水从可限制的闸门中奔泻而出,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
水力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水的____→水轮机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3)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热来加热水,用水产生的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水蒸气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
二、合作探究1、能够供应电能的装置有各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电池的各类繁多,电池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请探讨说明不同类型的电池各有哪些特点?2、新型电池的代表有:______和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单元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使电流得以流动的闭合路径。
2.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源的类型,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电路的状态:根据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流动,电路可以分为通路、开路和短路。
4. 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V/R。
5.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同的;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同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和状态,能够识别常见的电路图。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3.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2.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识别,欧姆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模型,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灯泡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2. 知识讲解:介绍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和状态,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如何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电路计算和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2. 电路的分类和状态3. 欧姆定律:I=V/R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出电路的状态。
答案:略2. 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阻,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的大小。
答案:略3. 分析一个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布,并绘制电路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电路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2023年暑假沪科版物理九年级预习学案14章《了解电路》(1)

2023年暑假沪科版物理九年级预习学案14章《了解电路》(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了解电路》(1)。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路的定义:电流路径的集合。
2.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3.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路中电流的存在与消失。
4. 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类型的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电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的组成。
2.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1.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源(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
2. 导线(如红、黑两种颜色的导线)。
3. 开关(如按钮开关、滑动开关等)。
4. 用电器(如灯泡、电阻等)。
5. 电路图示教板。
学具:1. 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导线、开关、灯泡、电阻等)。
2. 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展示电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电路。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中的电路,判断电路的类型并解释原因。
5.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电路的安全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
2.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
3. 串联电路的特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五节家庭电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和连接方法。
弄清火线和零线。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及其安装方法。
3.知道电能表、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观察家庭实际电路,能简单描述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常识,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研究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家庭电路示教板、保险丝、铜丝、铁丝、拉线开关,开关、螺丝口灯座、卡口灯座、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
【教学过程】创设美教师先连接家庭电路示教板,让学生注意观察黑板上关于家庭电路的示教板,示教板上全部是实物连接,观察之后,提问学生:家庭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电能表是不是平常所说的电表,它的作用是什么?保险丝的作用是什么?看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电路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发现美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家庭作业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分享发现了哪些美的知识和美的问题。
展示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归纳要点。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同学们观察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板书: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大家知道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吗?电能表是用来显示整个家庭所用电能的,所以,输电线进户后首先应接到电能表上,接下来是全户用电的总开关。
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这时室内全部与外面的输电线分离,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开关的后面是保险装置,它对所有的用电器起保护作用。
由此可知: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都是对整个电路起作用的,应放在用电器的前面逐次连接比较好。
电能表实际上在生活中叫电表。
关于保险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把保险丝、铜丝、铁丝分别放到火焰上,看看哪个能熔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在设计这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教学案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复习了解电路这一章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3. 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电路图的分析。
难点: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示,实物电路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电路图示,电路搭建器材。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比如一个照明电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电路,并尝试说出电路中都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比如一个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
学生在搭建电路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并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我会让学生通过反思本次活动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电路全章(学案)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及其单位,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电阻、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二学时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连接方法。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⑴找两盏亮度(瓦数)不同的白炽灯泡,在灯泡熄灭时观察比较它们的灯丝粗细有何不同。
⑵观察空调电源线与台灯电源线,比较二者有何区别。
⑶找一些电线,观察导线芯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注意安全,不要观察连接在电路中的导线)。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中“电阻”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两部分内容(64~66页),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电阻活动1:连接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两灯泡规格不同)。
思考:1.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吗?说明:此实验也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2.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吗?请测量验证。
3.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粒自由电子,在你定向移动过程中,会不会受到阻碍?据此,你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课本64页“电阻”部分内容,了解什么是电阻及其单位。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2:结合“活动1”中的实验现象及分析,根据你课前在家中观察灯丝的不同、电源线的区别及导线的材料,你认为导体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活动3: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短及材料是否有关1.讨论:⑴要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电阻是否相等。
⑵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短是否有关,应如何实验?明确实验方⑶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又该如何实验?2. 选择实验器材 提供的器材有:A.电源 B.导线 C.开关 D.小灯泡E.电流表 F.电阻丝如下(注:a 、b 、c 材料相同,d 材料不同,a 、c 、d 横截面积相同。
)a b c d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比较电阻的大小?3示 ):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通过实验,你得到哪些结论?法,理清实验思路。
第二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调查家中哪些用电器可以调节工作状态?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变阻器”部分内容(66~67页),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三、认识滑动变阻器活动4:制作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提供器材:电池(电源)、开关、灯泡、一根电阻丝、若干导线。
请利用这些器材连接如图所示电路。
说明本节课可通过演示实验、双边活动引入,如:展示自制的油量形成统一认识。
1.如何改变灯泡亮度?2.灯泡亮度为什么会改变?3.讨论:这种自制的变阻器有什么缺点或者不足之处吗?如果有,如何改进?活动5:对照滑动变阻器实物,阅读课本66页“变阻器”的内容,认识滑动变阻器结构。
思考讨论:若将下图中滑动变阻器A、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仔细观察分析电流是怎样流经滑动变阻器的?请判断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丝?若将滑片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如何变化?电阻大小如何变化?电流的大小如何变化?表(或压力计、测风仪),或通过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改变音量,让学生意识到:音量旋钮通过改变电阻,影响电流,从而调节音量。
在学生观察实物、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可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清楚认识连入电路的电阻,并模拟移动滑片,使学生自然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四、使用滑动变阻器活动6: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亮度1.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接线柱,你能想到哪些接法?分别在下图中画出连线。
每种接法若滑片自左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怎样变化?2.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移动滑片,改变灯泡的亮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格:3.总结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提醒学生: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活动7: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利用滑动变阻器能不能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至最大。
“活动7”既是对本节知识的拓展,也是为学生在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时顺利设计实验做铺垫,有利于突破下节课的一个难点。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⑴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⑵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接法。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说明一、问题与猜想:活动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二、实验探究活动2:探究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1.设计实验⑴思考: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⑵讨论:有哪些方法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尝试画出电路图。
⑶交流:对同学们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合理?说明理由。
2.进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活动3:探究电流大小跟电阻的关系1.实验器材几只阻值不等的定值电阻(阻值已知,如5Ω、10Ω、15Ω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2.设计实验该过程学生可能会想到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压,也可能想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电流,教师应首先肯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比较、评价各种方案(教师点评),最后使学生知道: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操作方便,便于收集所需数据(为了便于找规律,我们一般让电压整数倍的变化。
)该过程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并联,也可能想到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通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比较、评议,教师点评,使学生认识到: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电路连接简单、操作方便等。
活动4:阅读课本71~72页“欧姆定律”部分内容,自学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活动5: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2.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3.若电路中有甲、乙两个电阻,甲的电压为2V ,乙的电阻为10Ω。
能用“2V 除以10Ω”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吗?据此你认为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知R =IU。
对于此变形公式,小明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活动5”的目的是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学习目标1.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算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2.通过亲自动手测算和分析讨论,探究灯丝的电阻跟温度的关系。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还记得测算物质密度的方法吗?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物体的和,根据公式可求出密度。
这种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
还有哪些物理量是用间接法进行测量的?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说明一、提出问题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用电压表测量,那么怎样测量一只灯泡(或其他导体)的电阻?二、设计实验活动1: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算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1.写出利用欧姆定律求电阻的公式:。
根据此公式,要测算电阻先要测出哪些物理量?2.要测量上述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3.观察实验用的小灯泡,其标示的电压值是多少?这个电压是该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达到标示值的1.2倍以上,否则会烧坏灯泡。
那么为了调控灯泡的电压,实验时还需要什么器材?4.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三、进行实验活动2:连接电路,测出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将测量数据记入表中。
四、分析与讨论活动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求出每次的电阻值,并加以比较,看有什么发现。
1.随着灯泡亮度增强,你测出的电阻(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如果几次电阻值不同,你认为主要原因是误差吗?请说明理由。
你猜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进行实验之前,可先让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
3.让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分别用手摸一下灯泡,感受其温度如何变化。
思考讨论:灯丝电阻跟其温度高低有什么关系?想一想:家用白炽灯往往在刚接通电路的瞬间被“闪”坏。
你能说明原因吗?联系生活,丰富、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分电阻的关系,体会两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有关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各有什么关系?电压各有什么关系?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活动1:利用“伏安法”分别测量两个定值电阻(R 1 = 5Ω、R 2= 10Ω)串联、并联的总电阻值。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思考讨论:1.观察实验数据,总电阻一定等于两个分电阻“之和”吗? 阅读教材76页“加油站”的内容,请谈谈你对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理解。
说 明因为学生理解“并联总电阻”有一定难度,所以通过实验测量并联、串联总电阻,便于纠正“总”电阻就是“和”的错误认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总电阻”的含义。
此处可以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例如:是否给出电路图,是否提示要用到的电学知识。
思考讨论:多个(2个以上)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请做出猜想,并通过理论推导进行证明。
2.研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活动3:⑴理论推导并联的总电阻R与分电阻R1、R2的关系。
⑵理论推导结果与“活动1”中的实验结论相符吗?思考讨论:多个相等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请做出猜想,并理论推导证明。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3时,应当给学生留出更宽松的独立自主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在活动2中获得的经验自主解决活动3中的问题。
第五节家庭用电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家庭电路实物布线图,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了解生活中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3.安装模拟家庭电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时安排本节建议用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家庭电路的组成,第二学时了解生活中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在家长协助下,观察家庭电路:⑴进户电线有几条?⑵配电盒内安装有哪些元件?可以通过观察实物、预习教材、咨询家长、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