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学术思想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邪引动伏邪者,初起微有恶寒之表证。”(卷三 叶 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雄按,P106)
“盖温邪始从上受,病在卫分,得从外解则不传矣。第四 章:不从外解,必攻里结。是由上焦气分,以及中下二焦者, 为顺传。惟包络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传,易于袭入, 是内陷营分者,为逆传也。然则温病之顺传,天士虽未点出, 而细绎其议论,则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入营分内陷为逆 也。”(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雄按,P68)
“暑令湿盛,必多兼感,故曰挟。犹之寒邪挟食, 湿证兼风,俱是二病相兼,非谓暑中必有湿也。故论 暑者,须知为天上烈日之炎威,不可误以湿热二气并 作一气始为暑也。而治暑者,须知其挟湿为多焉。” (卷三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雄按,P111)。
“(暑温)无湿者,白虎汤;挟湿者,六一散, 须别。
受热而迷,名曰暑厥,譬如受冷而仆,名曰寒厥 也。人皆知寒之即为冷厥,何以不知暑之为热乎。
内经伏气温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伏气温病篇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仲景伏气热病篇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2、发病与传变
“然夏未至则不热,故病发犹曰温。其首先犯肺者,乃 外感温邪。”(卷一《内经伏气温病篇》雄按,P2)。
“外感温病,如此看法,风寒诸感,无不皆然,此古人 未达之旨,近帷王清任知之。若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 血分,而后达气分。故起病之初,往往舌润而无苔垢,但察 其脉软,而或弦,或微数,口未渴,而心烦恶热,即宜投以 清解营阴之药,迨邪从气分而化,苔垢渐布,然后再清其气 分可也。伏邪重者,初起即舌绛咽干,甚有肢冷脉伏之假像, 亟宜大清阴分伏邪,继必厚腻黄浊之苔渐生。此伏邪与新邪 先后不同处,更有邪伏深沉,不能一齐外出者,虽治之得法, 而苔退舌淡之后,逾一二日,舌复干绛,苔复黄燥,正如抽 蕉剥茧,层出不穷,不比外感温邪,由卫及气,自营而血也。 秋月伏暑,证轻浅者,邪伏膜原,深沉者亦多如此。”(卷 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雄按,P79)。
二、撰《温热经纬》,集温病之大战
书成于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内容包括: 卷一 《内经》伏气温病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卷五 方论(全书所录用113方,分别按语)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温热经纬》“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 纬”。是书首选《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温热病证治 之经文、各家注释精选;其次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 余师愚等温病、温疫的论著和各家注解;卷未精撷全书温病 方剂113首。“其中注释,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间附管窥, 必加‘雄按’二字以别之。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 名了然于胸中,然后搏览群书,庶不为其所眩惑,而知所取 舍矣。”(自序)
四、论暑气暑病特有发挥
“所谓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分其 阴阳,则《素问》云:寒暑六气。暑统风、火,阳也。 寒统燥、湿,阴也,言其变化,则阳中惟风无定体, 有寒风,有热风。阴中则燥,湿二气,有寒,有热。 至于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或云阳 邪为热,阴邪为暑者,甚属不经。《经》云:热气大 来,火之胜也。阳气之动,始于温,盛于暑。盖在天 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是暑即热也,并非二气。 或云“暑必兼湿者”,亦误也,暑与湿原是二气,虽 易兼感,实非暑中必定有湿也。”(卷三 叶香岩外 感温热篇,雄按,P81)。
所以,是书一经一纬,集温病经典著作之大成,启示后学 明源流,识纲领,掌握温病辨证论治大法及各家心得验方。 王孟英对温病的识别,辨治的见解,也充分体现在每条文下 “雄按”之中,是学习研究温病必备之书。
三、辨温病有新感伏邪
1、分类
王孟英根据临床实际,认为新感温病、伏邪 (气)温病两类温病客观存在,编著《温热经纬》 时,即按新感伏邪分类:
其祖上三世业医,因父早殁,矢志继承家学,精 研岐黄,尤以温病论治为长,独具心得,遂成一代温 病大家。
王孟英于诊诊务之暇,勤于笔耕,一生著述丰庶,撰着有: 《温热经纬》 《随息居中重订霍乱论》(原名《霍乱论》) 《重庆堂随笔》曾祖王学权撰,祖父王国样辑校,父王升接遗稿,
王孟英整理。 《归砚录》 辑录有: 《潜斋简效方》(后附《潜斋医话》) 《四科简效方》 《汇刊经验方》 整理临床诊籍: 《王氏医案》三集三篇,并移《归砚录》卷四为其第四篇。 晚年篡辑《随息居饮食谱》,切合实用,有却病养生两全之便。 尚有参注之书,《女科辑要》、《言医》、《古今医案按》。
“肺、胃、大肠,一气相通,温热究三焦,以此一脏二腑 为最要,肺开窍于鼻,吸入之邪先犯于肺,肺经不解则传于 胃,谓之顺传。不但脏病传腑为顺,而自上及中,顺流而下, 其顺也有不待言者。故温热以大便不闭者易治,邪有出路也。 若不下传于胃,而内陷于心包络,不但以脏传脏,其邪由气 分入营,更进一层矣,故曰逆传也。”(卷三 薛生白湿热 病篇,雄按,P144)
王孟英学术思想
一、生平著作
王士雄,字孟英,晚字梦隐(或作梦影)。自号 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散人,华胥小隐。(书)堂 号归砚,潜斋。
清代嘉庆~光绪年间人,公元1808~1868年。祖 籍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追封其先祖父王禀为安化郡 王,赐第盐官(今淅江省海宁县盐官镇),故籍隶盐 官。王孟英生于杭州,迁徒金华,晚年颠沛流离,避 居秀水(浙江喜兴)濮院镇,后殁于上海。
暑是火邪,心为火脏,邪易入之,故治中暑者, 必以清心之药为君。”(卷三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 篇,雄按,P111。)
(湿热病篇38条: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 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 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主治。人参、黄芪、白术、 广皮、神曲、泽泻、苍术、升麻、麦冬、炙草、葛 根、当归、黄柏、青皮、五味子),“此脉此证, 自宜清暑益气以为治。但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 而无清暑之实。观江南仲治孙子华之案、程杏轩治 汪木工之案可知,故临证时须斟酌去取也。余每治 此等证,辄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 荷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以清暑热 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也。”(卷三 薛生白湿热 病篇,雄按,P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