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照明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报告之道路照明计算CIE 140-2000 ISBN 3 901 906 54 1
7.2.1水平照度
某点上的水平照度应按下面的公式或数学方程式来计算:
式中:
Eh是某点的维持水平照度,lux;
Σ所有灯具的亮度分布总和;
I(C,γ)指某点方向上的光强,cd/klm;
ε指某点的光线入射角;
γ指光度学垂直角;
H指灯具的安装高度;
Φ指灯具所有光源的初始光通量,按klm;
MF指光通量维持系数和灯具维持系数的乘积。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是致力于为各成员国之间在有关照明艺术和科学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的一个组织。
由37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8个非正式成员组成。
成立CIE的目的:
1.为各成员国之间讨论有关光和照明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的问题和进行信息
交流提供国际论坛。
2.建立光和照明领域基本标准和测量规范。
3.为推动光和照明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发展的应用规范和程序提供指导.。
4.筹备和发布光和照明领域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标准、报告和其它出版物。
5.在光和照明领域,有关科学、科技、标准和艺术方面与其他国际组织保持联
络和进行技术交流。
CIE的工作由7个部门执行,每个部门大约有20个技术委员。
工作范围从日常
工作到各种照明场合应用,其所建立的标准和技术报告适用于全世界。
全体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回顾和报告各部门和技术委员的工作,并制定以后的工作计划。
CIE是光和照明领域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它在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CIE 140-2000
UDC: 628.931 DESCRIPTOR: 人造照明:设计和计算
628.971室外照明
628.971.6 街道照明
CIE专业委员会第4 分支机构在4月15日筹备了“照明和信号指示灯”这份专业报告,且此报告已经被行政管理局委员会国际歌德通过(做研究用)。
该文件是在目前的知识基础上以及在特定的光和照明领域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可以被CIE全体会员和其他感兴趣的当事人使用。
然而,这份文件的数据是作为参考的非计量标准。
关于后续有可能的修正案,
最新的CIE程序或CIE网站新闻可以被协议修改。
任何组织或产品所提及的并不意味着被CIE认可。
虽然已经汇编了,但截至发稿时,这些资料可能仍不全面。
下列CIE TC 4-15“道路照明计算”的成员参加了这份报告的准备工作。
该委员会隶属CIE第4分部“照明和信号指示灯”。
成员:
W.ADRIAN 加拿大
S.ALMASI 匈牙利
J.B.ARENS 美国
A.AUGDAL 挪威
G.BIRNBAUM 以色列
J.-M.DIJON 比利时
P.V.HAUTALA 芬兰
J.KOSTER 荷兰
J.LECOCQ 法国
K.NARISADA 日本
S.ONAYGIL 土耳其
W.RIEMENSCHNEIDER 瑞士
G.ROSSI 意大利
A.J.V.SEROS 西班牙
R.H.SIMONS(委员长) 联合王国
E.SIROLA 克罗地亚
K.SORENSEN 丹麦
R.E.STARK 美国
A.STOCKMAR 德国
R.YATES 南非
A.DE VISSER 荷兰
顾问:
P.BLASER 瑞士
P.GANDON-LEGER 法国
N.POLLARD 英国
内容
概要
1.引言
2.定义、符号、缩写
3.符号&缩写一览表
4.数学公式和步骤
5.光度数据的要求
5.1灯具光强数据
5.2灯具光强数据的插值
5.2.1线性插值
5.2.2二次插值
5.2.3在C = 0 °,或γ= 0 °或180 °范围的二次插值
5.3路面反射数据
5.3.1插值中的r -表
6. I(c,γ)的计算
6.1在马路上测量距离的数学公式
6.2灯具轴线的数学公式
6.3 C坐标的计算:光度轴未旋转
6.4γ坐标的计算:光度轴未旋转
6.5 C坐标和γ坐标的计算:光度轴旋转
7. 光量的计算
7.1照度
7.1.1在某点上的照度
7.1.2 照度的计算区域
7.1.3 计算点的位置
7.1.4观测者的位置
7.1.5 涉及计算的灯具数
7.2照度
7.2.1水平照度
7.2.2 .半柱面照度
7.2.3 道路
7.2.4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7.2.5 非规则区域
8. 特性参数的计算
8.1 平均亮度Lav
8.2 总均匀度Uo
8.3 纵向均匀度U L
8.4 阈值增量TI
8.5 环境比SR
8.6 行车道的平均照度(Eav)
8.7行车道的最小照度
8.8 人行道的平均照度
8.9人行道的最小照度
8.10 照度均匀度
9. 辅助数据
10. 参考
附录A:灯具绕坐标系三个轴旋转的方程式A1: 方法
A2: 坐标系中坐标转动的一般模型
A3: Z轴的转动
A4: X轴的转动
A5: Y轴的转动
A6: 转动顺序
A7: 转动的构图
A8:灯具的初始姿态
参考书目
道路照明计算
概要
本报告的目的是更新及代替CIE 30.2-1982,道路照明照度、亮度的计算和测量,并给出了CIE 115-1995和CIE 136-2000推荐使用的方法。
它包括亮度、照度和对应均匀度的计算,以及失能眩光。
同时包括采用的亮度和照度网格的换算。
1.导论
本报告是CIE 30.2-1982 道路照明亮度和照度的计算和测量的修订版,给出了照明程度的计算方法,即CIE 115-1995和CIE 136-2000推荐使用的方法。
本报告包括亮度和照度的计算,同时引入最新的计算网格点与观察位置的换算。
由于已经证明之前版本的报告中运算的计算机程序编码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运算,因此本报告中就没有给出,而是在报告中每个独立的部分给出测试数据,并且可以核实这些程序。
现在,在很多情况下,照度是人行道照明必需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本报告中讲述照度计算的版幅比之前版本的要多。
之前版本中详细讲述的实验室测量的路面反射特性已经删除掉,将放在场地照明测量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报告来讲述。
2.定义、符号和缩写
第一根轴(测量时,在(C、γ)坐标系内的灯具):测量时,灯具倾斜时,通过灯具光度中心的垂直轴。
注释1:(C、γ)坐标系的极点位于第一根轴上。
见图1;
注释2:测量时,灯具倾斜角度为0度时和灯具第一根轴重合。
注释3:可查阅CIE 121-1996 了解更多有关第一根轴的内容。
光线路径的光度学垂直角:光线路径与灯具第一根轴的夹角。
单位:弧度;
符号:γ。
(见图1和图6)
光线路径的光度学方位角:测量时,灯具倾斜时,通过光线路径的垂直半平面与通过第一根轴的零参考半平面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C。
(见图1)有关亮度系数的偏移角:通过灯具和观测点的垂直平面与通过观察者和观测
点的垂直平面的余角。
单位:弧度;符号:β。
(见图6)
入射角:光线路径与光线入射面法线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ε。
(见图6)
观察角:观察方向与水平路面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α。
(见图6) 亮度系数(指定照度水平和给定方向的路面单位的):给定方向路面单位的亮度与照度的商。
单位:sr -1;符号:q 。
注释:
E
L q = 式中:
q 为亮度系数,单位:弧度的倒数; L 为亮度,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 E 为照度,单位:勒克斯。
简化亮度系数(某一平面的一点):简化亮度系数是亮度系数与光线入射角余弦立方的乘积。
单位:sr -1;符号:r 。
注释1:公式如下: 3)(cos εq r = 式中:
q 为亮度系数,单位:弧度的倒数; ε为入射角,单位:弧度(图6)。
注释2:r 值的大小受到观测角α的影响,图6。
对于道路照明计算来说,r 值固定为1°。
α值在21°和211°之间时,r 值恒定,这些角度对于路面亮度计
算来说,一般都是要求的。
灯具测量时倾斜角:灯具安装用来光度测量时,规定的灯具基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
符号:θm (见图10)
注释:规定的灯具基准轴可能是灯具的任一特征,但是一般对于单侧安装灯具来说,位于灯具前罩处,与接头轴线一致。
另一个常用的特征为内接头轴线。
灯具使用时的倾斜角:灯具安装在场地使用时,灯具规定的基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
符号:θf (见图10)
注释1:规定的灯具基准轴可能是灯具的任一特征,但是一般对于单侧安装灯具来说,位于灯具前罩处,与接头轴线一致。
另一个常用的特征为内接头轴线。
注释2:灯具安装在场地使用时,灯具的实际倾斜角,不应与CIE 121-1996中使用和设计时法向倾斜角混淆。
灯具方向:灯具的第一根轴垂直时,选定参考方向,即直路的纵向,与灯具测量方向C=0°,γ=90°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ν。
(图9描述了符号的意义)灯具旋转方向:测量倾斜角为0°时,灯具第一根轴与灯具最低点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ψ。
(图9描述了符号的意义)
纵向方向:道路轴线的平行方向。
横向方向:道路轴线的垂直方向。
注释:弯曲道路中,横向方向是指道路的某点的曲率半径方向。
安装方位角(测量倾斜时,给定灯具在指定路面某点的):灯具测量倾斜时,选定参考方向,即直路的纵向,与通过给定点和灯具第一轴的垂直平面的夹角。
单位:弧度;符号:φ。
(图6描述了符号的意义)
注释:直路的参考方向即是纵向方向。
3.符号和缩写列表
本报告使用的符号和缩写列于表1中。
表1 符号和缩写
4.数学推导假设和步骤
本报告使用的数学推导假设如下:
-假定灯具为点光源;
-忽略周围环境的反射光和相互反射光;
-忽略树木和其它物体遮挡的光线;
-认定路面是平整的,且整个区域内反射特性均匀;
-光在大气中的衰减为零。
使用的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如下:
式中:
y(x)是x点处的插入值y;
n是指要求插入值之间的点数;
(x1,y1 ), (x2,y2 )......(x j,y j )......(x n,y n )是指要求插入值之间的点;
Σ表示各项总和;
Π表示各项的连乘积。
5.光度数据要求
5.1灯具的光强数据
根据本报告采用的计算,按CIE 121-1996的要求制作光强表。
如果采用符合CIE 102-1993推荐的光强表和对应数据,计算将很便利。
尽管有些国家和在泛光灯照明时使用的是(B,β)坐标系,道路照明灯具使用的坐标系一般是(C、γ)坐标系,如图1所示。
本报告引用的公式也在有关(C、γ)坐标系的。
光强用灯具中所有光通量为1000lm时的光强表示,cd /klm。
图1 (C、γ)坐标系
各个角度方向上要求的光强值是很重要的。
特别地,规定了灯具使用场合下相关的最大仰角的光强值,允许灯具的最大倾斜角。
当使用推荐的插值步骤时,报告中规定的角度间隔给出了可接受的插值误差水平,使光度测量时间保持在实际极限内。
在(C、γ)坐标系中,角度间隔要求的光强值说明如下:
对于所有灯具来说,在0°~90°范围内加上允许的最大仰角减去测量时的仰角,γ角度间隔应不大于2.5°。
根据灯具光线分布的对称性,方位角间隔可不一样,如下:
a)在C=0°~180°的平面,非对称的灯具中:灯具处于仰角上测量时,角度间隔应不大于5°,开始于0°,可以在355°结束。
b)在C=90°~270°的平面,名义上对称的灯具中:灯具处于仰角上测量时,角度间隔应不大于5°,开始于270°,可以在90°结束。
c)在所有C平面内,光线分布名义上同样的灯具中:只需一个代表性的测量仰
角。
注释:直到现在,通常,光强表是按照CIE 30.2-1982推荐的角度间隔来测量,这个角度间隔比上面推荐使用的大,因此5.2.1部分描述的光强线性插值将不合适。
推荐使用二次插值或相关的数学步骤。
5.2光强数据插值
当要求某一方向的光强时,如图2所示,测量时四个方向的中间区域内某一方向,光强表内需要进行插值。
在要求光强I(C、γ)的地方,必需在离方位角C和仰角γ方向最近的四个光强值的区域内进行插值。
图2 线性插值所要求的光强
使用的插值方法可以是线性插值、二次插值或更准确的数学方法。
选择线性插值还是二次插值取决于测量光强的间隔。
也可能使用更准确的数学方法,如样条曲线插值法,但是本报告中不作描述。
5.2.1线性插值
为了估计光强I(C、γ)的大小,必须在离(C、γ)方向最近的四点区域内进行插值,如图3所示。
图3 光强线性插值所要求的角度
对于线性插值对于公式(1)来说,n等于2,公式变为:
公式可应用到C或γ上,当用C变量时,C代替X:
根据定义的两个替换常数K1和K2,可用计算机程序方便估算出:
由于K1+K2=1,可通过以下替换来简化,K=K1,K2=1-K。
简化后,方程式(1)中可给出常数和恰当值的替换:
简单地,
对于恒定方位角C插值来说,类似方法如下:
式中:
如果采用先进行γ插值,再进行C插值,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早期版本CIE 30.2-1982推荐使用的线性插值采用较大的角度间隔,在精确度上不足,因此推荐使用二次插值。
在C=0°进行插值时,查阅5.2.3部分。
5.2.2二次插值法
二次插值法要求光强表中每个插值有三个值,图4给出了这种方法。
如果要求的光强值与(C、γ)重合,首先在光强表中包括这个点的附近三个区域内进行插值,这样可在γ轴找到三个I值,然后根据在(C、γ)坐标下的表格进行插值。
如果不使用这种方法,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可在光强表中继续进行插值。
图4 二次插值法要求的插值
为尽可能地减少插值错误,在插值公式中选择插值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在表格内,选择插值角附近的两个角代入插值公式内,求平均值;
2)如果插值比平均值小,那么选择表格内附近较小的角作为第三个角(如图4 的C值所示);如果插值比平均值大,那么选择表格内附近较大的角作为第三个角(如图4 的γ值所示)。
当在C=0°或γ=0°或180°时,进行的插值,可查看5.2.3部分。
公式(1)中,n等于3,就可以得到二次插值的公式,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循环转换度。
插值可以应用C或者γ,当应用C时,上面公式中就代替x:
式中:
C是光强插值的角度;
m,m+1,m+2是光强表格中??的整数;
Cm,Cm+1,Cm+2,是有关??的值;
根据定义的三个替换常数,可以方便地由下面的子程序来估算:
根据这三个公式遵循K1+K2+K3=1的原则,随着j的变化,在计算机程序中允许采用循环计算:
对于方程(1)γ角度的进一步插值运算时,给出三个新的常数:
这三个方程遵循K1+K2+K3=1的原则,并且:
给出了要求的光强值。
插值运算步骤可先γ,后C,也可以倒过来,不会改变结果。
5.2.3C=0°或γ=0°或180°时的二次插值
在这些区域进行插值时,必需从C=90°经过C=180°到270°的半球内的光强分布中取第三个光强值,这通常认为是从C=270°经过C=0°到90°半球光强分布的镜像。
5.3路面反射特性
通常,用简化亮度系数乘以10000(为方便表示)来表示路面反射特性数据,表2给出了角度间隔和方向。
表2 简化亮度系数(×104)γ表举例
图5所示平面区域包括了表中的数据,灯具安装高度,与灯具位置和观测者方向有关的数据。
图5 包括γ表格的平面图
简化亮度系数随着以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6所示:
a)ε,路面P点的光线入射角;
b) α,观测者视线与车道表面的夹角,固定取值为1°;
c) β,通过灯具Q点和观测点P点的垂直平面与通过观测者和P点的垂直平面的余角。
图6中注意的是,光度学垂直角γ赞同于入射角ε,只有当测量时,倾斜的灯具其旋转为零度的情况下,才成立。
路面的反射特性可能随着与道路轴线有关的视角而变化,并且路面可能不是光学均质的,因此简化亮度系数的变化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图6 灯具、观测者和观测点的角度关系
5.3.1 γ表格中插值
当要求的γ值对应的tanε和β值位于给定的γ表格数值间时,有必要采用二次插值法。
针对每个插入值,在γ表格中要求取三个值,如图7所示。
如果γ取值为(tanε,β),那么首先在γ表格内,包括这点的附近三个区域内进行插值,使这三个γ值都能在tanε处找到,接着,根据表格进行插值以找到要求的(tanε,β)值。
为尽可能地减少插值误差,公式中选择插入点的值时应遵循以下规则(与光强表格内的插值不一样):
-选取插入值附近的两个表格值,第三个表格值是附近最大的值,如图7所示。
-在表格边缘采用线性插值。
下面的数学步骤与光强表格(5.2.2部分)描述的类似,在不影响结果的情
况下,二次插值法的插值布置可以颠倒。
图7 γ表格插值法要求的插入值
6.光强I(C,γ)计算
为了测定从灯具到某点的光强,必需找到光线路径上的光度学垂直角γ和方位角C,因此必须考虑灯具使用时的方向、倾斜、和旋转。
因此不得不建立道路
测量距离和灯具旋轴间的数学符号转换关系。
图8 灯具布置平面图的(x,y)坐标系
6.1 道路测量距离的数学关系
采用的是(x,y)直角坐标系(图8)。
横坐标与参考方向一致,对于直路来
说,就是纵向方向。
如下:
式中:
(x p, y p)是计算点的坐标;
(x l, y l)是灯具坐标。
图9 (x,y,z)坐标下灯具的旋转轴
6.2灯具轴的数学换算
灯具有三个旋转轴,为了便于描述,有必要在(x,y)坐标系的基础上增加z轴,原点就是灯具的光度中心。
图9给出了有关(x,y,z)坐标系的灯具轴,和转动方向。
灯具的第一根轴在空间是固定的,第二和第三轴相互正交,并且能根据第一根轴旋转,CIE 121-1996 给出了更详细的图。
图10所示为测量时倾斜角与应用时倾斜角的计算关系,从下面公式,很明
显看出:
δ是计算时的倾斜角,单位:弧度;
θf是使用时的倾斜角,单位:弧度;
θm是测量时倾斜角,单位:弧度。
图10 测量和应用时倾斜角的计算。
6.3C值计算:灯具与光度轴不旋转
从图9可知:
式中:
表3决定了C的象限角度。
表3 根据x和y计算C值
在标准的光强表格中,270°≤C≤360°或者0°≤C≤90°时,采用表4中的数值。
表4 光强表使用的C值
6.4γ值计算:灯具与光度轴不旋转
式中0°≤γ≤90°。
6.5C和γ的计算:灯具与光度轴旋转
分三个步骤来进行:
1)置换公式中的ν、ψ、δ、x和y(见附录A):
式中:
x 和y 是计算点与灯具最低点的纵向和横向距离,如图8所示。
H 是计算点以上,灯具的高度;
ν、δ和ψ是应用场合下灯具的方向、倾斜和旋转;
x`、y`和H`是灯具转过ν、δ和ψ后的坐标系下的对应距离,对应没旋转情况下坐标系的x 、y 和H 值,为了计算简便,看作是中间变量(见图A.1)。
2)C 值计算
``
1tan x y -的范围如下:-90°≤`
`1tan x y -≤90° 根据表5决定象限角的位置。
表5 根据x`和y`计算C 值
表4给出了光强表中采用的C 值
3)γ值计算
式中:
根据表6决定象限角的位置。
表6 γ值计算
7.光度参数的计算
7.1亮度
7.1.1某点上的亮度
某点上的亮度由下面公式或数学方程式来决定:
式中:
L是维持亮度,单位:cd/cm2;
Σ指所有灯具分布的总和;
I(C、γ)指(C、γ)方向上的光强,如图1所示,单位:cd/klm;
γ指对于入射光线与角坐标(β,ε)的简化亮度系数;
Φ指每个灯具所有光源的初始光通量,单位:klm;
MF指光源光通量维持系数与灯具维持系数的乘积 [1];
H是指路面上方灯具的安装高度,单位:米;
灯具的方向、倾斜和旋转作出校正之后,I(C、γ)由灯具光强表来决定,如第6部分所述,必要时,使用线性插值法。
同样地,恰当的β和tanε对应的γ方向由二次插值法决定。
7.1.2 现场亮度计算
现场亮度计算应该在驾驶员关心的典型路面上完成。
直路的纵向方向上,现场亮度计算应该位于同一车道的两个灯具之间,第一个灯具应放置在观测者前方60米。
横向方向上,没有中间绿化带时,现场亮度计算应覆盖整个路宽,有中间绿化带时,应覆盖道路一个车道的宽度。
然而,这种方法受到γ表格使用的限制,如第5.3部分所述,采用γ表格测量时,道路观测角为1°(图6)。
对于一般人眼高度为1.5m,对于的观测点应位于观测者前方86米处。
γ表格中观测角范围在0.5°~1.5°时,对应的观测点位置大致在观测者前方57 m~172 m处(一般取60 m ~170 m)。
图11 道路亮度测量区域
7.1.3测量点的位置
测量点应平均布置在测量区域内,如图12所示。
图12 驾驶车道测量点位置
(a)纵向方向:
纵向方向的间距(D)由以下公式决定:
式中:
D是纵向方向上点间距,单位:m;
S是同一方向上灯具间距,单位:m;
N是纵向方向上选取测量点的数目:
对于S≤30 m,N=10;对于S>30 m和D≤3 m,N取最小整数。
第一排横向测量点放置在离灯具D/2处(远离观测者方向)。
(b)横向方向
横向方向上的间距(d)由以下公式决定:
式中:
d是横向方向上的点间距,单位:m;
W L是车道宽度,单位:m。
最外侧的测量点放置在离车道边缘d/2处。
对路肩和亮度有要求的情况,测量点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应和驾驶道一样。
7.1.4观测者位置
与水平面的观测角度固定为1°,如5.3部分所述。
在横向方向上,观测者依次位于每车道中间。
平均亮度Lav(见第8.1部分)和亮度总均匀度Uo(见8.2部分)按观测者的每个位置和整个道路来计算。
纵向亮度均匀度UL(见8.3部分)按每个中心线来计算。
Lav、Uo和UL的合适值为每种情况下的最低值。
图13列举了与测量区域有关的观测者位置的例子。
注释:一般地,针对一些国家的亮度计算和隧道照明计算,观测方向总是与道路的前进方向平行。
这就意味着观测者不得不与每个测量点的纵向方向对齐,测量的结果应该记为“观测者在移动的亮度测量”。
图13 与测量区域有关的观测点位置的例子
7.1.5测量时灯具的数量
对于每个测量点来说,对亮度起作用的所有灯具应包括在测量中,灯具位于γ表格(表2)的平面图内,近似于5H*17H的矩形面积,考虑到对称性,可以覆盖面积为10H*17H(图5)。
结果,当从测量点到观测者的距离为灯具安装高度的5倍时,与远离观测者时,距离测量点为灯具安装高度的12倍时,有必要考
虑灯具数,图14举例说明了测量点的每侧灯具安装高度为5倍的情形。
图14 可能对测量点亮度有影响的灯具数
7.2照度
本报告中,考虑两种照度测量方法,如下:
水平面的平面照度(通常将路面或步行路面)作为水平照度;半柱面照度,相关面上1.5米处,并随相关方向而变化。
对于街道来说,方向指定为纵向方向。
图15中,阴影的垂直平面为纵向方向。
7.2.1水平照度
某点上的水平照度应按下面的公式或数学方程式来计算:
式中:
Eh是某点的维持水平照度,lux;
Σ所有灯具的亮度分布总和;
I(C,γ)指某点方向上的光强,cd/klm;
ε指某点的光线入射角;
γ指光度学垂直角;
H指灯具的安装高度;
Φ指灯具所有光源的初始光通量,按klm;
MF指光通量维持系数和灯具维持系数的乘积。
7.2.2半柱面照度
某点上的半柱面照度应按下面的公式或数学方程式来计算:
式中:
Esc指某点的维持半柱面照度的,lux;
Σ所有灯具照度的总和;
I(C,γ)指某点方向上的光强,cd/klm;
αsc指包含光强矢量的垂直平面与半柱面平面右角方向的垂直平面的夹角,如图15所示;
γ指光度学垂直角;
ε指某点的光线入射角;
H指灯具的安装高度;
Φ指灯具所有光源的初始光通量,按klm;
MF指光通量维持系数和灯具维持系数的乘积。
图15 半柱面照度计算过程使用的角度
7.2.3道路
7.2.3.1场地测量
测量的区域应是典型的路面,包括驾驶车道,人行道,小道,自行车道和边线处。
如图16所示,在两个连续的灯具中间,由车道边缘和横向线共同限定测量区域。
图16 照度测量点
对于交错布置安装方式,连续的灯具是指道路两侧上的灯具。
7.2.3.2测量点的布置
测量点应均匀布置在测量区域内(图16),且数量选择如下:
(a)纵向方向
纵向方向的间距由以上方程式决定:
式中:
D是指纵向方向上点间距,单位:m;
S是指灯具间距,单位:m;
N是指纵向方向上的测量点数量,如下:
对于S≤30 m,N=10;对于S>30 m,D≤3 m ,取最小整数;第一排测量点布置在离第一个灯具D/2处。
(b)横向方向
式中:
d是横向方向的间距,单位:m;
Wr是道路或相关测量区域的宽度,单位:m;离测量区域边缘处点间距,纵向为D/2,横向为d/2,如图16所示。
7.2.3.3测量时,包括的灯具数
离测量点距离为5倍的安装高度处的灯具应包括到测量中。
7.2.4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测量点应均匀布置在测量区域内(图16),且数量选择如下:
(a)纵向方向
如果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照明等级与道路的一样,在确定纵向测量点间距时,可与道路测量时考虑的一致,否则,按7.2.3.2(a)来计算。
(b)横向方向
式中:
d F是横向方向的点间距,单位:m;
W F是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宽度,单位:m;
n是按以下方法的横向方向的布点数:
对于W F≤1.0m时,n=1;对于W F>1.0 m,d F≤1 m时,取最小整数。
道路边缘邻近的测量点应布置在离道路边缘距离为点间距的一半处。
对于测量涉及的灯具数,查看7.2.3.3部分。
7.2.5不规则区域测量
这些区域包括行人活动比较频繁的交错区域、居住区道路和区域。
测量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