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想象诗歌画面及意境,感受诗歌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二)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了哪些修改符号?学生交流后出示相关符号。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

2.出示课本第58页题目,完成练习。

(1)认识“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

(2)交流讨论:这两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明确:第一个是对调符号,可通过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第二个是移动符号,是对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3)集体交流,分析句子还有什么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4)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修改情况,集体评价。

3.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尝试修改。

二、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读准节奏。

2.出示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791)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3.学生对照插图,尝试自行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在小组内解决自己的疑问。

(2)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推测不理解的词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提出交流过程中的疑问并互助解决。

教师相机点拨,集体理解词意、诗意。

诗歌大意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鹂在深密的树枝上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得湍急,唯有无人的小船横在江心。

5.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看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景物,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提示:小草,深涧,黄鹂,深树(由下至上,从视觉到听觉);春潮,雨,舟(由近及远)。

6.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诗歌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教学难点
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阅读了几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知道,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顺着故事情节预测。
2.预测时要注意什么呢?预测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学习活动中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做做,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引导、点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学会运用引号。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等7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中、处”4个多音字的读音。
2.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9个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教学环节二
识字加油站
1.学生分小组合作,查字典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查字典既复习了查字典方法又巩固识字。
教学环节三
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教师范读;学生比赛朗读。
3.再读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地方讲给同学们听。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能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记录;认识并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和习作。

3.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策略1.借助例文,学会迁移在教学“交流平台”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关键语句,并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训练落到实处。

2.发现规律,拓展升华“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

第一部分与单元语文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有关。

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每段话前面部分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最后一句则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即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

运用范例中习得的记录方法进行练笔。

最后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随时记录。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表示对调和移动的修改符号,并迁移运用到习作的修改中去。

▶教学准备一盆含羞草。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关键语句,并能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2.学会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

3.认识并学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忆片段,自然过渡1.交流平台,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大家找一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1.关键句的概述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三下)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三下)

拓展阅读材料
总结词:补充阅读
详细描述: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 理解能力。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2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起 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文讲解与互动环节
03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口语交际和综合 性学习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如定期复习、制定 学习计划等,促进学生的 自主学习。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表现评价
客观全面
在评价学生表现时,应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观察、口头反 馈、作业和测试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自我评价
深入反思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1 2
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探索。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交流 与讨论。
教学手段运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教案一:《诺言的力量》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事《诺言的力量》,培养学生们守信用、讲诺言的意识和行动。

2.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读懂故事《诺言的力量》,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2. 能够从故事中汲取力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教学准备:1. 故事《诺言的力量》的复印件。

2.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故事《诺言的力量》,并询问学生是否听过或有所了解。

Step 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愿或轮流阅读故事《诺言的力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含义。

Step 3:组织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1.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他们都做了什么?2. 为什么讲诺言很重要?3.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需要守诺言的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4. 诺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Step 4:个人思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在生活中,你们应该如何守信用、讲诺言?2. 如果你遇到了犹豫不决、不想守诺言的情况,你会怎么做?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守信用、讲诺言的重要性。

教案二:《写作小能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开头、内容和结尾。

2. 学会运用写作要素,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写作要素,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

2. 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书写的整洁美观性。

教学准备:1. 黑板、彩色粉笔。

2. 学生的作文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Step 2:讲解写作要素(10分钟)教师用黑板和彩色粉笔一一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标题、开头、内容和结尾,并举例说明。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言运用: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思维能力:能观察事物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创造:诵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课前解析】关注关键句的作用:概括能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能力之一,概括是有法可依的。

在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时,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句,有时可以参考关键语句的提示。

寻找关键句的时候,要关注到关键句在不同文章或者不同段落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关注观察与思考: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引导学生仿照例子,将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关注修改符号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对调”和“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结合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这三种修改符号,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

【教学目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教学过程】一、回顾要素,导入新课1.回顾要素: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围绕着两个语文要素来学习,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同学们一起来说一下吧。

预设: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就是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来交流的。

教师课题并板书:交流平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点明要点,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和反思(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和反思(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2.认识修改符号。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板书:增删换调)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1)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来表现小虾的自在。

(3)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3.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南面的枝叶总是长得非常茂密。

而北面的枝叶比南面稀疏了很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4.(1)把“克服”改成“改正”。

(2)把“稻田”改成“稻谷”或“稻秧”。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1.(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五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表格版
活动意图:从范例中习得记录的方法,进行练笔。先观察现象,再写观察后的思考,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会观察,主动提问的习惯。
环节三:板块三 运用符号,修改病句
教师活动:
1.初读段落,交流感受。
2.学习修改。
(1)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指名说说名称和作用。(改正、增补、删除)
(2)认识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
(3)语段中还用了哪些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4)读一读,说说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1.句子练习。
(1)课件出示修改前后的句子,让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交流。(修改后语句变得通顺了)
2.阅读语段。
(1)课件出示课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语段。
3.学习运用。
4.迁移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体修改。
学生活动:
1、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舟自横”)
活动意图: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
环节三:板块三 结合背景,悟出诗情
教师活动:
1、师: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呢?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板块一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教师活动:
1.板书古诗题目,读古诗题目。你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2.《滁州西涧》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语文要素】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难点]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习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重点)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一、学习“交流平台”1.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1)(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1)(课件出示《花钟》第1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

(第2句话)(2)(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段话。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互相交流,分析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2.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独立练写,教师个别辅导。

4.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重点)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1.课件出示病句。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交流利用关键句归纳段意;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仿写片段以及学会用新的修改符号补充修改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表达作者忧伤的情怀。

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学生们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1.“《赵州桥》中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教案+反思: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教案+反思: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2.认识修改符号.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板书:增 删 换 调)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病句(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中轻轻摆动(有《儿童文学》艺》国少年报》等(看完了(我猜想她肯定去开会了5.段话入夏令营活动真是五彩缤纷,舞,唱歌,朗诵,写生,做军事游戏等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说每句诗的意思.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3)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2.(1)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来表现小虾的自在.(3)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3.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南面的枝叶总是长得非常茂密.而北面的枝叶比南面稀疏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4.(1)把“克服”改成“改正”.(2)把“稻田”改成“稻谷”或“稻秧”.(3)删掉“《小学生阅读报》和《中国少年报》”.(4)删去“基本上”或“全”.(5)将“肯定”改为“可能”.5.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参加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写生、做军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又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多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6.《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积累并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难点:积累并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这次的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如何概括段意。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概括呢?读一读课文语段,说一说你的发现。

2.学生交流概括段意的要点。

学生1:抓关键句。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学生2:有时候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学生3:关键句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可能在句首,可能在句尾,也可能要句中,要找准关键句。

3.方法迁移运用:从你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哪些段落中藏着关键句?找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1:第4课《昆虫备忘录》: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学生2:第10课《纸的发明》:有个叫蔡伦的人,吸引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4.总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此方法,概括段意,把握文意。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第一题的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1)第1句说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低,可以减少阻力,这是我对“蜜蜂飞得很低”的猜测。

(2)第2句说这段话,将这个路口的“畅通”和那个路口的“堵车”进行对比,自然引出了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是由现象引出的思考。

2.总结分析:以上的两句话,都是看到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这也告诉我们,只要勤于观察,你也能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引起思考,进而探究其中的奥秘。

3.请你也写一写由生活、自然现象引起的思考。

学生自主交流:(1)有一次我去山上玩,发现山的南边树木都长得十分茂盛,而北边相对则稀松一些。

这是难道与日照有关吗?(2)在冬天的时候,天就黑得早一些,基本六点左右就见黑了;但是在夏天晚上七点左右,天还是亮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含反思 备课素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含反思 备课素材)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4)“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

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

(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三、词句段运用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照样子写片段(课件出示5)【设计意图:通过读观察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点拨: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

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点拨: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

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

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

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020年春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020年春季)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3)“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4)“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

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

(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三、词句段运用板块二:词句段运用1.照样子写片段(课件出示5)【设计意图:通过读观察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能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课件出示6)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2.认识修改符号。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板书:增删换调)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1)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来表现小虾的自在。

(3)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3.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南面的枝叶总是长得非常茂密。

而北面的枝叶比南面稀疏了很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4.(1)把“克服”改成“改正”。

(2)把“稻田”改成“稻谷”或“稻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
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