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大教字〔2017〕11号临沂大学通识选修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务处
临大教字〔2017〕11 号
**大学通识选修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适应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和自然科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学校决定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整体设计,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和“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建立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拓宽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更新和淘汰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2.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和科学素养。
4.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特质。
三、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模块设计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识选修课主要涵盖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体育保健与心理健康、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六个课程模块。
1.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模块。主要涵盖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旨在让学生熟悉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其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2.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模块。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旨在让学生熟悉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方法论、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培养其理性批判、数理逻辑、科学探索、工程伦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3.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模块。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分析与评价,使其在艺术赏析过程中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体育保健与心理健康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运动,以及学习把握身体和心理健康保健的方式方法。
5.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模块主要包括大学语言类、东西方文化与世界文明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世界文明等养成宽广的眼界和视野。
6.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
四、单门课程体系设计
1.通识选修课一般为1-2个学分,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授课;每门课程应由不少于3人的课程组承担,负责人应由教学经验丰富、曾经开设过相关课程的教师担任。
2.避免知识性课程较多,鼓励多开设传授学生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避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偏向专业化。
3.系统设计课程内容,鼓励课程内容项目化、模块化设计。注重课程体系之间、单门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避免存在内容杂、结构乱、片面追求涵盖范围的问题。
4.鼓励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类课程的开设;鼓励跨院系、多教师联合开设课程,教学内容应采取跨学科的视角。
5.鼓励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教学内容更新。鼓励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教育,促进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6.突出能力导向,创新通识选修课程考试考核改革。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形式,打破“60分及格”的评价体系。鼓励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7.加大网络课程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鼓励开展在线课程建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力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8.鼓励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进行多样化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积极推进以学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探索慕课、微课等新的课程形式。
9.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第二课堂融入通识教育中,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达到课程高质量、活动高品位、讲座高水平。
五、课程建设计划
1.十三五期间,学校拟精心打造300门左右,高质量的通识选修课。学校对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采取个人申报、学院择优推荐、学校统筹遴选立项的方式进行,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培育具有**大学特色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2.获准立项的课程,以两学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期满由教务处组织验收,学校将根据教学效果和验收情况,不断增设和淘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学校将充分利用国内优质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引进、自建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在线课程,学校对于自建的在线课程将予以资助。
4.各教学单位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将纳入学校的年终教学质量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通识教育改革由教务处负责统筹实施、指导、检查、评价工作。开出课程学院承担具体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任务。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
意义,要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创新创业大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经费保障
学校为优质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围绕通识教育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研究专项建设。
(三)制度保障
围绕通识教育改革,创新通识课程建设与评价办法,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动态调整机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对于学生反映较差的课程或任课教师,学校将对课程、任课教师给予暂停开设和授课资格、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满后可申请重新开课或重新获得该门课程的授课资格;如整改仍不合格,则该门课程停开或该教师讲授本门课程的资格取消。
教务处 2017年4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