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学

合集下载

古籍版本学的意义

古籍版本学的意义

古籍版本学的意义
中国古籍版本学以中国古代图书(古籍)的版本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版本鉴别为核心,揭示图书的刊刻(或传写)者、印刷(或制作)时地、版本优劣、版本异同、版本源流等,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学科服务的辅助性科学。

古籍版本学对于我们阅读图书和学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习版本学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道工序。

整理古籍,在标点,注释,今译等工作之前要从事校勘工作,而校勘之先必须搜求异本来正本清源,理出版本源流,从而选择最好的本子作为底本。

这是整理古籍成败的关键。

其次,古籍版本学是读书治学的根基。

读书治学,先了解版本,就可以弄清楚应看哪种版本的书,哪种版本的文字内容比较完整,较为正确,是可靠的资料,才能少走弯路,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再次,对於今天的图书馆工作,比如编写馆藏古籍书目、撰写善本书志,首先要鉴定版本,这些都要有版本学知识。

没有版本学知识,对于中国的古籍便无法做深刻、正确的研究和探索。

如果我们不能从浩如烟海的流传下来的古籍中择出其中的优秀版本,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每一个从事古籍和古汉语、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和喜欢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学习一些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版本学名词解释

版本学名词解释

版本学名词解释版本学是指在软件开发中,对软件不同版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软件版本进行命名、标识和记录,以便实现对软件的追踪、控制和更新。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的版本会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修复,因此版本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版本学中,有一些常用的术语和概念需要解释。

1. 主版本号(Major Version Number):主版本号是软件版本号中的一部分,它用于表示软件的主要更新和改变。

当软件的主要功能或架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主版本号会增加。

例如,从版本1.0升级到2.0,表示软件经历了重大的功能改进或架构变化。

2. 次版本号(Minor Version Number):次版本号是软件版本号中的一部分,它用于表示软件的次要更新和改变。

当软件添加了新的功能或进行了小的改进时,次版本号会增加。

例如,从版本2.1升级到2.2,表示软件有一些小的功能改进或修复了一些小的问题。

3. 补丁号(Patch Number):补丁号是软件版本号中的一部分,它用于表示软件的错误修复和安全漏洞修复。

当软件修复了一些已知的问题或漏洞时,补丁号会增加。

例如,从版本2.2.1升级到2.2.2,表示软件修复了一些小的问题或漏洞。

4. 预览版本(Preview Version):预览版本是软件发布前的测试版本,用于供开发者和用户预览和测试新功能。

预览版本通常是不稳定的,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开发者和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预览版本提前了解和评估新功能,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正式版本(Release Version):正式版本是软件开发完成并发布的稳定版本,用于供用户正式使用。

正式版本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相对于预览版本来说更加稳定和可靠。

版本学的目标是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版本管理和控制,以便实现软件的持续改进、修复和升级。

通过清晰的版本命名和标识,开发者和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版本学的特征

版本学的特征

版本学的特征
版本学是一门研究文学及文字变化的学科,主要探究文本变化的规律和机理以及文本从古至今可能发生的演变。

它是文学史学、历史语言学、文献学和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支柱,一般以学习古典文学原文、古典文学更改本及注记本的变化形式和机理为研究内容。

版本学在探究文本变化的过程中也反映了文学理论的变化,以及文字的演变状况。

随着古典文献以及古典文学的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版本学也变得愈发重要。

有些学者认为,如果要真正搞懂古典文献及古典文学,就必须要学习版本学。

一般来说,版本学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它是一门实证学科,其出发点在于追求古典文献及古典文学文本的原始形态,古典文本的实质是作品的原型。

它的研究方式是以实际的、可见的文本为准绳,以及分析文本变异,探究其可能的原因。

二是它是一门比较学科,是一种比较古典文本、文献、文学作品形成及变化情况的学科。

它要求学者紧密观察文本变化的模式、规律,找到古典文本演变的机理,找到文本变化的规律,从而开拓全面理解古典文本及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三是它是一门协同学科,版本学追求的其实是一个全面的研究体系。

在这个研究体系中,多学科的衔接互动十分重要,它涵盖了文学史学、历史语言学、文献学、古典文学、文本及辞典学等多学科,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益于协同研究。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版本学是一门实证学科,以及比较学
科和协同学科,它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

它在今天的学术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能为文学史学、历史语言学、文献学以及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深入的认识。

所以,学习版本学对研究古典文献及古典文学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者探究古典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基石。

古籍版本学--版本学的名称与功用.ppt

古籍版本学--版本学的名称与功用.ppt

序跋》对版本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得更加透
徹:“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篇而
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其过
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
通儒者,有出于俗工者。于是有断烂而部不
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完,有
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校勘而
本不同。”
2019-8-27
谢谢观赏
古籍版本学
2019-8-27
谢谢观赏
1
第一讲 版本学的名称与功用
版本与版本学 版本学的功用
2019-8-27
谢谢观赏
2
第一节 版本与版本学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云:“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 必推求本源,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 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板片,注其错讹,是为校雠家,如 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是也。次则收采异本,上则补金匮 石室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 范氏天一阁、钱塘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传是楼诸家是 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而刻 书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谓赏鉴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 鲍处士廷博诸人是也。又次则于旧家之中落者,贱售其所藏; 富室之嗜书者,要求其善价。眼别真赝,心知古今。闽本蜀 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是谓掠贩家,如吴门 之钱景开、陶五柳,湖州之施汉英诸书估是也。”
2019-8-27
谢谢观赏
16
邢昺、沈括是北宋人,叶梦得是南宋人,可 见版本之称在宋代就已确立,且其含义乃对 写本而言。
2019-8-27
谢谢观赏
17
作为版本学的专有名词,则版本是指同一部 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 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第二课 版本学[68页]

第二课 版本学[68页]
简之所容,一行而已。牍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并 容数行。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 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
→“方”和“版”是同样的东西。
《礼记·中庸》:“文武之道,布在方策。”
→ 方是较大的木版,策指较大的竹简。
• 《说文》:“版,判也。从片,反声。” “片,判木也。从半木。”
陆游《老学庵笔记》
Another one…
玉裁读坊本《诗经·竹竿》二章:“泉源在左, 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每疑“右” 为古韵弟一部字,“弟”为弟十五部字,二字古鲜 合用。及考唐石经、宋本集传、明国子监注疏本, 皆作“远兄弟父母”,而后其疑豁然。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一·弟一部弟十五部 弟十六部分用说》
• 此外,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题:“曾以家塾 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 初监本,监中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本重刊大字本、中 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 建大字本、俞绍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 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 疏、建本有音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专属本经名 士,反复参订”。据此可知,版本一词,范围较广,不 仅专指刻本,包括刻印本与非刻印本。至近代,版本 含意更有扩大,写本与刻印本之外,凡影印本、石印本 、拓印本、铃印本、铅印本、油印本等都包括在内。
王筠《说文句读》:“谓判之而为版也。”



✓ 由上可知,“版”的本义是木片,竹片也可以称版。
2 .“本”的含义
• 古人在用缣帛记事、抄书,写得很长以后,便要用一根 卷轴把它卷起来,一方便存放取阅。许多卷轴堆放在一 起,轴头都是露在外面的。这轴头就是“本”。
• 《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对版本学的认识

对版本学的认识

对版本学的认识
嘿,咱来说说对版本学的认识哈。

有一回啊,我去逛旧书店,看到一本旧书,封面都有点破破烂烂的了。

我拿起来翻了翻,发现里面的字和现在的书有点不一样。

这时候,书店老板走过来,跟我说:“这可是个老版本的书,很有价值呢。

”我就好奇了,啥是版本学啊?
老板就给我解释,版本学就是研究书籍版本的学问。

比如说,一本书有不同的版本,可能是印刷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能是出版社不一样。

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有一次,老板给我看了两本同样书名的书,一本是旧版的,一本是新版的。

旧版的书纸张有点黄,字体也比较小,但是感觉很有历史感。

新版的书呢,纸张白白的,字体也大,看起来很清晰。

老板说,这两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粉丝,有的人就喜欢旧版的那种古朴的感觉,有的人就喜欢新版的方便阅读。

我就想啊,版本学还挺有意思的呢。

就像我们人一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样子。

书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

有一回,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古籍,那版本可老了,上面的字都是繁体字,还有一些批注。

我就想,这本书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啊,一定有很多故事。

版本学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呢。

不同时期的版本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关于古代历史的书,有好几个版本。

通过对比这些版本,我能看到不同的学者对那段历史的不同看法,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总之啊,版本学虽然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也很有趣。

它让我们看到书的多样性和历史的魅力。

以后我再逛书店的时候,可得多留意一下不同版本的书,说不定能发现一些宝贝呢。

嘿嘿。

版本学

版本学

版本学
版本学以中国古代图书为研究对象,是认识古籍,揭示古籍的学问。

版本学应该包括:(1)版本史部分。

包括版本的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版本的基本特点。

(2)版本本身部分。

包括版本的基本形态和书籍制度。

版本的基本形态,包括版本的基本构成以及刀法、墨色、纸张等版式特征;书籍制度,主要指书籍的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线装等。

(3)版本鉴定部分。

包括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4)版本学的利用部分。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中国史教研室教师姓名:綦中明授课时间:第周
课程名称
版本目录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2013级历史
授课内容
书册制度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书册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
各时期的书册制度
教学难点
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区别
教具和媒体使用
板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这种单叶书版印出的书,除蝴蝶装外,还有以后的包背装、线装,因雕版印刷方式差不多,因此有许多共同术语。
加在书叶前后的软纸或硬纸都叫书衣,今天习惯叫书皮,洋装书也叫封面、封底。书衣正面即前书衣,左上方有时粘一块狭长的字条叫签条或书签,在上面题写书名及册数或卷次。上端切齐处叫书头,下端叫书根,左边翻阅开合处叫书口,右边叫书背或书脊。线装装订线处叫书脑。
还有一种说法,故宫收藏一卷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古写本,外形是卷子,展开后里面是粘贴的二十四叶书叶,双面书写,把每叶右边的空白处贴在卷子上,依次相错叠压,像鱼麟的样子。有人根据这一实物,结合一些文献记载,认为这才是旋风叶。但黄永年先生认为是错误的。文献记载不清楚,而实物仅此一件,是否确实还不好说。
版面用直线分成若干行以便于书写阅读,这种直线通常也叫界行。一叶书有几行,一行有几字,叫X行X字。通常是以半叶计,应当叫半叶X行X字,但通常都省略半叶二字。偶尔会是指整叶。所以只要看行数较少或者是单数,就一定是指半叶。古籍中常有正文中夹有双行小注的情况,如小注每行与正文字数相同,一般就不再需要单独说明。但是小注通常单行字数多于正文,在著录时需要说明,写作“X行大字X字小字X字”。这种X行X字,叫行格,有时也可叫行款,但是行款有时还包括古籍的款式,如小题在上大题在下之类。

古籍版本学

古籍版本学

第三单元版本学古籍版本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中国版刻图录》包背装官刻本宋建本武英殿套印本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1、“善本”这一概念出现于何时?原来的涵义是什么?今天所说的“善本”涵义有无变化?怎样区别?请用图示方法表示其关系。

2、鉴别古籍版本有哪三条主要依据?此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请对这些因素略加说明。

3、学习古籍版本为什么要强调实践?在今天除了直接利用古籍原本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增加感性认识?4、王国维、赵万里在古籍版本学研究上各有什么贡献?5、雕版印刷应当发明于什么时期?有什么主要证据可以说明?6、明代前期、中期、后期版刻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不含建本)?各时期有何主要特征?其中的所谓“嘉靖本”仿刻的是南宋哪一地区刻本的风格?现代印刷业所使用的“宋体”字大体起源于何时?定型于何时?7、最早记载活字印刷是什么书?何时何人所作?现传世最早的活字印本是何时何地何人所印?古代活字印本与刻本的区别主要有哪几点?古籍版本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赵万里)。

(1)? 大型通代版本图录(唐至清)。

(1)刻本、活字、插图。

(1)前言、每种说明。

(1)总体水平很高,存在不足。

(1)包背装:古籍装制形式,(1)南宋后期至明代中期,(1)对蝴蝶装的改进,(1)书叶有字面向外,(1)为线装取代。

(1)官刻本:古代主要刻书系统之一,(1)历代各级官府刻本,(1)中央地方,(1)较少变化,(1)校勘较精。

(1)宋建本:以福建建阳为中心,(1)坊刻,(1)注意变化,(1)校勘不精(1)特征。

(1)武英殿:清代内廷修书、官刻,(1)康熙至光绪刻书,(1)主要集中于乾隆以前,(1)武英殿本,(1)刻书精工。

(1)套印本:元代,(1)二种以上颜色(朱墨),(1)明末吴兴闵、凌,(1)形式美观,学术性差。

(2)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1、“善本”这一概念出现于何时?原来的涵义是什么?今天所说的“善本”涵义有无变化?怎样区别?请用图示方法表示其关系。

历史文献学14(目录、版本、校勘)

历史文献学14(目录、版本、校勘)

❖ (一)版本源流:“版本”一词,古今含义不同。 说到版本,就要弄清何为“版”,何为“本”连用 为何含义。
❖ 书之称版,称本,始于先秦,西汉已成通名,其间 已有漫长的历史发展。古人称书为版,为本,与其 书写工具和载体密切相关。版,指竹木简牍,书版 也。版的本义,就是写字的木板,又称方版。写了 字的木板就称牍。版牍就是木板书。竹制书写材料 称“简”,竹简可拼连可随意延展,比木板更灵活, 其后木板也改制成简,于是竹木简牍成了通称。竹 木简书卷收成束,称卷。书写很长的书用缣帛代替, 古人称为卷轴。这木轴就是“本”。《说文):“木 下曰本”。
❖ 关于 “版本”、“藏本”,叶德辉说: “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 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于是板 本二字合为一名。”
❖ 综上所说,版本的定义是指同一部书在编 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以及流通过程 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 所以现代学者王欣夫先生认为:“所谓版本, 并不限于雕版印刷的书籍,而实际上包括没 有雕版印刷以前的写本和以后的钞本、稿本 在内。”
❖现存的古代目录,《汉书·艺文志》 是七分法的代表,《隋书·经籍志》 是四分法的代表。从目录的发展史来 看,两汉是七分法时期,魏晋南北朝
是七分法和四分法互相争竞时期,隋唐
以后四分法完全取代了七分法,索引式 的图书馆目录成为书目的主流。传统的 七分法、四分法目录,就是古典目录。 四分法目录确立以后,目录学继续向前 发展。
❖ (1).图书馆目录。这一类是索引式的简明 目录,它通过分类和编次的顺序来揭示图书 内容,为近代图书馆听采用。它只简单地著 录书名、作者,便于寻检。
❖ (2).学术史目录。这一类目录将图书按学 派分类,反映当时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流派, 是学术思想史、科学技术史相结合的形式, 研究作者学术思想,评定一部书的价值,是 目录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种 目录都有提要,一览而知各书的大概内容, 其便于研究工作。

版本学与校勘学

版本学与校勘学

版本学与校勘学
版本学与校勘学是文献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方法。

版本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献的版本,包括书籍的不同版本、真伪、流传过程、版本差异等。

版本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献的真实面目和本质属性,例如区分原稿和传抄本、原版和翻版、初版和后印版等。

在鉴别版本的过程中,对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校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字讹误,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书籍文字的错误。

校勘学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或相关文献,找出其中的异同,从而确定正确的文本。

校勘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对古籍、碑帖、书画等文献的校勘。

虽然版本学和校勘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文献的真实面目,为学术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

古典文献学基础2

古典文献学基础2
•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 头思故乡。
• 《李太白集》、《全唐诗》、《万首唐人绝 句》、《乐府诗集》
• 《文心雕龙·隐秀篇》亦明人伪造。 •
• 沈涛(1792-1816)《铜熨斗斋随笔》卷 四“乌桓大人”条:
•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五 年乌桓大人来朝。”注:“乌桓谓渠帅 也。”惠征君《补注》曰:“谓字衍。” 涛案:汲古阁本注作:“大人谓渠帅也。” 则谓字非衍,注中“乌桓”字误耳。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方勺《泊宅編》卷上:符建間有杭州學教 授出易題,誤寫坤為釡,作金字。一學生 知其非,佯為未喻,懷經上請。教授因立 義以酬之,生徐曰:先生所讀,恐是建本。 據此監本,乃是釡字。教授大慙,鳴鼓自 罰二直。……然教授者不久遂歴清要,官 至八座,近方殂謝,不欲顯其姓名於此。 (注:姚祐尚书也。)
• 朱彧《萍洲可談》卷一:姚祐元符初為杭州 學教授,堂試諸生,易題出乾為金,坤亦為 金,何也?先是福建書籍刋板舛錯,坤為釡, 遺二点,故姚誤讀作金。諸生疑之,因上請, 姚復為臆説,而諸生或以誠告。姚取官本視 之,果釡也,大慙。曰:祐買著福建本。升 堂自罰一直,其不护短如此。
古典文献学基础
国学院 陈伟文
第一章 古籍版本学
第一节 古籍版本学理论
• 一、版本释名 • 《说文解字》:“版,判也,从片,反
声。”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片也,旧作判
也,浅人所改,今正。”朱骏声《说文解 字通训定声》:“判木为片,名之为版。”
• 《说文解字》:片,判木也。 《说文解字》:牍,书版也。长一尺,既 书曰牍,未书曰椠。
• 刘爚《云庄集》,四库著录本为伪本,然 别的版本含有百余篇刘氏之文。《全宋文》 一字未收。

版本学[版本鉴定]

版本学[版本鉴定]

①将一部古书中的所有讳字,全部查找并 记录下来; ②将讳字依时间顺序排列,确定其书讳字 的下限,即“某书避讳至某字止”; ③再检查下限讳字以下两个皇帝的嫌名是 否不加避讳; ④然后才能确定此书避讳至某帝,是其时 的刻本。
利用讳字鉴定版本,同样须注意几种情况:
①朝代不同,避讳的宽严有别,方法亦不 同; ②同一朝代,官刻避讳较严谨,家刻、坊 刻就相对随意些; ③后世翻刻古书,往往照刻原书讳字;一 些影刻本、影印本讳字更是与原书一般无 二; ④书贾有意作伪,剔除某些字的末笔,或 另刻一二页加进晚出的书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叙》: 《史记》、《汉书》、《法言》、《大园》叙, 皆殿子末。
【缺笔】 即省去讳字的最后一笔不写。 宋刻本上常见的如“匡”字缺末笔底横,“胤” 缺 竖弯钩,“構”缺末笔一横,“慎”缺右下末 笔等。 【删字】 如隋韩擒虎,在唐修《隋书》中只称韩擒, 避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
利用讳字鉴定版本的具体做法是:
⑷ 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 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需要注意: • ①有时序跋撰写年月与实际刊刻年月并不一 致,有时甚至相距很远。 • ②有时一书有数篇序跋,一般以最后一篇定其 刻版时间。 • ③有时利用旧版重印时加刻后人所作序文,则 不能以后人序定版本年代。 • ④后世翻刻古书往往照样保留原序。 • ⑤原书序跋在流传过程中破损失落。 • ⑥书估有意抽去原书序跋或挖改所署年代,伪 充古本。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著有《宋刊本刻工名表初 稿》、《元刊本刻工名表初稿》(1934年日本书志 学会《书志学》第二卷第二号、第四号)。 北京图书馆冀淑英在《谈谈版刻中的刻工问题》中 附了《徽州地区刻工》、《苏州无锡地区刻工》两 表(《文物》1959年第三期),后又有《谈谈明刻 本及刻工——附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刻工表》(《文 献》1981年第七辑),今均收录于2004年北京图书 馆出版社《冀叔英文集》中。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附《刻工人名索引》, 收六百余人;何槐昌《宋元明刻工表》,收六千余 人;王肇文《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收录4500 人;张振铎《古籍刻工名录》,收录唐五代宋元、 明、清刻本刻工1231人。这些都可以利用。

古代文献的版本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古代文献的版本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古代文献的版本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古代文献的版本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版本的学科,它主要探讨古代文献在传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版本现象,以及文献版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古代文献的版本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文献的版本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文献版本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四种:校勘学、版本学、考据学和文献学。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在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问题时都具有重要作用。

校勘学是古代文献版本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古代文献版本的比较、考证和校勘,还原原始文献的真实内容。

校勘学包括了文字校勘和篆刻校勘两个方面。

文字校勘主要是通过对文献手抄本的对照、补漏和修改来还原文献的原貌,从而找到文献的最早版本;篆刻校勘则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篆刻版本进行研究,还原文献最早的篆书形态。

校勘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有助于恢复古代文献的原貌,更真实地了解文献的内容。

版本学是古代文献版本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版本学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和比较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及版本之间演变的轨迹,了解各个版本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

版本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古代文献版本的特点和演化,揭示古代文献孕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考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可靠性的方法之一。

考据学主要通过分析古代文献的内容、文字和背景,判断文献的真伪、完整性和准确性。

考据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有助于验证古代文献的确切性和可靠性,确定文献版本的权威性。

文献学是古代文献版本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献学主要通过对古代文献文字的研究,分析和解读文献中的语言、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它们与其他文献之间的关系。

文献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和价值,揭示文献版本在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

古代文献版本学方法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分析和解读古代文献的基本工具。

通过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还原文献的原貌,了解其内容和价值。

版本学

版本学
版本目录:书目、题跋、书影 1、书目:丁敏中等《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钱曾《读书敏求 记》、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徐乾学《传是楼书 目》张金吾《 爱日精庐藏书志》等。 2、版本著录方法的程式化——版本学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3、题跋:王士禛《渔洋书籍跋尾》、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因购得宋刊严州 本和景德官本《仪礼》)、顾广圻《思适斋题跋》、钱泰吉《曝书杂记》、陆心源 《仪顾堂题跋》。
“版本”释义
《说文》:版,片也(即半木。段玉裁更正“判也”说)。本,树根。 《论语·乡党》:“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别录》:“一人持本,
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版,与简牍有关;本,与帛书有关(卷轴装之轴也) “版本”连用 1、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版本初不是正,
不无讹误。世既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 2、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 3、宋真宗咸平初年(998—1003),《宋史·崔颐正传》
宋代的“版本”单指刻本,以写本相区别。元明以后,随着雕版印 刷的发展和图书制作方式的复杂化,“版本”含义扩大,成为一书各种 本子的总称,包含有刻本、写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石印本等。
古籍版本学
定义: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以写本、刻本为重点的,包括拓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
等一切形式的图书版本。
研究内容:
①基本理论(研究对象、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意义与方法) ②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阶段划分、各阶段的理论、实践及代表人物) ③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 ④具体的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包括版本数量、系统、优劣等) ⑤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版本学 第七章 类书和丛书.ppt

版本学 第七章 类书和丛书.ppt

• 类书特点及作用
• 类书是分类汇编各种材料以供检索用的 工具书。
• 有两个特点:内容广博,以杂见称;采 择经史子集中的词语、诗文、典故、人 物、事件等各种资料。形式上,分门别 类加以编排。
• 先分大类,后标子目。
• 子目罗列方式为:先取事类(古书中有关 该事物的记载),后采诗文(文学作品中 涉及到该事物的句子)
• 2、校勘、辑佚:纠正古籍错误说法,将散 见的古籍片断重加搜集。
• 《史记》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叙述说“今年 祖龙死”,而《初学记》为“明年祖龙 死”,后者是。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 秦汉三国六朝文》,鲁迅《古小说钩沉》 取材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 《初学记》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类书一般采用分类编排。先划分成若干大的部类。 例如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通常设 帝王、后妃、职官、州郡、政理、产业、人、礼、 乐等部;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一般设居处、服 饰、器物、珍宝等部。在每个大部类中,再分若干 小类,每小类下先录书名,再录材料,并注明出处; 材料按原书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也有的类书按韵 编排。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类书利弊说: “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著书者 利于剽窃,转辗裨贩,实学颇荒。然古籍 散亡,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托以得 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 御览》诸篇,残玑断壁,至捃拾不穷,要 不可谓之无补也。”
• 现存较早的类书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 书钞》,唐高祖武德年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 聚》、唐玄宗时徐坚等编撰的《初学记》、唐中 期白居易编撰的《白氏六帖 》(南宋时将此书与南 宋孔传编撰的《孔氏六帖》混合刻成一书,题名 《唐宋白孔六帖》,简称《白孔六帖》) 等。《艺 文类聚》,开创了“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新体 制。

版本学与古籍整理

版本学与古籍整理

包背装:胡蝶装早在唐末五代时就已经出现 了,流行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它也 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翻阅起来不方便,因 为第一叶的后半叶的背面和第二叶前半叶的背 面没有字,又不相粘连,读下去必须连翻两页, 因此就有人将印好的书叶按版心的中缝、背面 对背面地摺起来,然后再裹以护叶,这样就产 生了包背装。
蒋元卿《中国书籍装订术的发展》一文,详细介绍 了线装的各道工序,大概有以下:
摺页;分书;齐线;添副页;草订;加书面;截书;打磨;包 角;钉眼;穿线;贴签
一、根据形式鉴定版本
二、根据内容鉴定版本 三、写本与活字本的鉴定
四、古籍版本作伪
五、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
古籍的结构
古籍(线装)的外形结构: 书衣, 书签, 书名页, 书首, 书根、 书脑、 书脊等
象鼻——连接鱼尾和版框的一条线。这条线有粗细 之别,粗的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的叫小黑口、线 黑口或细黑口。黑口本“发明于建本,因为面向大 众,印的数量多,装起来费事,有了黑口,折叠时 容易找齐,大为方便”。没有象鼻的,叫白口。白 口刻有文字的,叫花口。 天头——也叫书眉,是指上栏以外的空白处 地脚——下栏以外的空白处 书耳——也叫耳格或耳子,是指版框外边上端的 小方格,用以书写篇名、室名等。因为宋元时代 书用蝴蝶装,书耳正好在左上方,一翻就看到篇 名了。
界行:字行之间的分界线,界行和栏线有 朱墨二色,红色栏线朱丝栏,黑色栏线叫 乌丝栏。
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指每页正 中较窄的一格,格内常常刻有书名、卷次、 页码、字数和刻工姓名。
鱼尾——版心全长四分之一处的鱼尾标志。鱼尾的种类很多。 以鱼尾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版心只有一 个鱼尾的,叫单鱼尾;版心有两个鱼尾的,叫双鱼尾;版心有 三个鱼尾的,叫三鱼尾。以鱼尾的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 尾:两个鱼尾方向相反者,叫对鱼尾;两个鱼尾方向相同的, 叫顺鱼尾。

版本学的特征

版本学的特征

版本学的特征
高级版本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高级版本学习是指学习的高级水平,旨在培训学习者更有效地将新知识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

这一重要思想已广泛应用于日常高校教育中,特别是学习理论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便于将新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应用。

高级版本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习的本质,让学习者以自身的兴趣为导向,更加重视自主学习,并不断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力。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点,还要真正地掌握它们,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此外,高级版本学习也注重实践,强调学习者要面向知识结果,即以应用重点跟踪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不断学习、检验和对比,以便以更高的水平定义学习内容,得到学习知识的完整认识和应用。

由此可见,学习是非凡的有用,开发学习者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要重视学习的本质,运用高级版本学习的思想才能将新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发挥效果。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学校应加大对高级版本学习的重视和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版本学——精选推荐

版本学——精选推荐

版本学1、版本学就是探讨古籍版本的源流,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和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问题的⼀门科学。

版本学的核⼼,就是通过甄别、考证、⽐勘、分辨,最后得到真的善本,以便学者利⽤。

2、校勘学校勘学⼀门综合群书,⽐勘其⽂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求接近原⽂真相的学问。

或称为「校雠学」。

⼴义的校勘学,前⼈称为校澈学,它包括了版本、校勘、⽬录、考证、华伪、辑佚等内容,今谓之⽂献学。

因⼴义校勘界定不明,今⼰不⽤,成为历史名词。

现代所谓校勘学,即狭义校勘学,指专门研究古籍整理的⽂字⽐勘的科学⽅法和理论的学问。

校勘学始于汉,成于宋,⼤盛于清。

3、⽬录学⽬录学是研究⽬录⼯作形成和发展的⼀般规律即研究书⽬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注意到⽬录学的作⽤,西汉时,刘向、刘歆⽗⼦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

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录学的丰富经验。

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最全的⽬录是《四库全书总⽬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录》。

4、版本⽬录学就是要解决每⼀种具体的古籍有哪些版本,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各有什么特点的问题。

⼀些重要的古籍,由于读者较多,历代不断的翻刻重刻或传抄以满⾜需要,因此往往不⽌⼀种版本。

5、⽂献通过⼀定的⽅法和⼿段、运⽤⼀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所谓⽂献,⽂,是⽂本记载,献,就是⼝头相传的。

⽂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定的载体;3.⼀定的⽅法和⼿段;4.⼀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们通常所理解⽂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段,是⼈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段。

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较主要的书⾯材料,⼴义的⽂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切载体。

依据国际定义⽂献乃是⼀切情报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版本学就是探讨古籍版本的源流,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和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版本学的核心,就是通过甄别、考证、比勘、分辨,最后得到真的善本,以便学者利用。

2、校勘学校勘学一门综合群书,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力求接近原文真相的学问。

或称为「校雠学」。

广义的校勘学,前人称为校澈学,它包括了版本、校勘、目录、考证、华伪、辑佚等内容,今谓之文献学。

因广义校勘界定不明,今己不用,成为历史名词。

现代所谓校勘学,即狭义校勘学,指专门研究古籍整理的文字比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学问。

校勘学始于汉,成于宋,大盛于清。

3、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

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

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4、版本目录学就是要解决每一种具体的古籍有哪些版本,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各有什么特点的问题。

一些重要的古籍,由于读者较多,历代不断的翻刻重刻或传抄以满足需要,因此往往不止一种版本。

5、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

6、卷轴装其形式大致象卷席子一样将长幅字、画等卷起来,以便收藏。

在纸出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致从汉魏到隋唐、五代,卷轴装是纸书籍的主要装订形式。

宋以后,其他装订形式渐渐取代了卷轴装,特别是线装形式出现后,卷轴装就更少了。

但它一直没有消失,至今,有些书法、绘画、图纸仍然沿用这一装订形式。

因此,它是书籍装订史上产生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

7、经折装经折装多用于佛折装帧,故名。

是唐后期有人受“贝叶经。

装订方式的启发,把卷子向左右均匀反复折叠成长方形,就象折纸扇一样。

就是把卷轴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将卷子向左向右一反一正地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再在前后分别加上两块硬纸板作为保护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它主要的功夫在折叠,故又称其为“折子”。

经折装简单易操作,易展读。

但其折叠处常因磨损而断裂。

后代文人为了便于诵读常用经折抄记要背诵的内容,随便携带,时时诵读。

明清时,大臣向皇帝上奏章时,为便于展于展读,也常用经折装,这就是平常说的递“折子”,“上折子”。

8、蝴蝶装省称为“蝶装”。

是适应单叶雕版的书册形式,应与分叶雕版大体同时出现。

五代监本诸经,就是这种形式。

以后两宋的时的书册制度,主要就是蝴蝶装。

将印出的单张书叶从中间中缝处正面对正面对折,再把对折好的一叠单叶用一张纸,从前到后包起来,并将这叠书叶的折缝处粘到这张大纸上,再在外面加上一层硬纸,成为蝴蝶装的书册。

改为蝴蝶装后,雕版以及刷印时确实为从前省事,装订成册后又不会发生断裂散乱的问题,因此取代了旋风叶,成为书册的主要形式。

由于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好像蝴蝶展翅一般,蝴蝶装之名由此而来。

9、包背装蝴蝶装每叶书后半叶的背面与次叶书的前半叶不相连,都是空白,读书时需连翻两次,平时打开书时也往往遇上空白,不太方便。

于是又加以改进,在装订时把书叶的反面对反面即无字面对折,将书叶的两个边粘在书背上,就成为包背装,也叫裹背装。

这种形式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

10、线装线装实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明代后期出现。

包背装书背处容易破损,于是在包背装的基础上改用纸捻订好后,再用两张与叠好的书叶同样大小纸分别放置在前后,在边上打眼穿线订牢。

叫线装。

线装书的形式至今仍在小范围内延续使用。

有的旧本书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纸张消薄伤损,需修补重装。

在每张书叶里面加衬白纸,叫衬纸。

有的书天头、地脚、两边狭小,往往在每叶书叶里面衬上较宽大的白纸,使原书叶加大,叫金镶玉装,也叫袍套装、惜古衬。

11、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也称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刷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另我们似可对“版本”的定义作出如下表述:由特定工艺制作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图书物质形态。

12、抄写本又叫传抄本,是根据底本传录而制成的副本。

(中国古籍版本学)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

有的可能是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

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些难见的珍本便依赖抄本得以保存。

根据时代可以分为唐抄本、宋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

时代难以确定的古代抄本统称为旧抄本。

13、刻印本14、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15、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

凡本书内容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此法用力较劳,范围较广,非有较深阅历者,难以运用。

在他校中尤需注意,古人引书不严谨,常有删节和改动,又类书、古许皆经过转手,摘引亦多不严谨。

除非大误或有版本根据,一般不宜以他书校改本错,可以备列异同写入校勘记以供参考。

16、理校法即在无祖本或他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

这种方法最难,也最容易出错误。

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校勘之事,看似雕虫小技,仿佛人人可为,实则确非易事,它要求从事校勘之人,应具有全面的文化史知识和深厚的文献学功底,才能做好。

17、《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

属于史志书目。

《汉书》十志之一,《汉书·艺文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此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图书目录,并且是第一部采用四部法的史志目录,对后世目录学尤其是史志目录的发展,影响极大。

18、《四库全书总目》乾隆年间纪昀,戴震等人编撰。

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

但它是由乾隆钦定、督办的官修书目,在图书入选、内容著录、提要、评论等方面,都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和利益。

史志目录:班固因将目录收存于史书,开创了一个新的数目类型,即史志目录。

19、缉佚辑佚是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

通过辑佚得到的文献,称为辑本或辑佚本,研究辑佚的历史、方法、原则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为辑佚学。

20、辨伪辨伪是指为古籍或内容进行鉴别辨认,以区别其真伪的一种研究方法。

古籍辨伪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

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21、四分法始于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因《中经》更著《新簿》,《中经新簿》也称《晋中经簿》,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四部分类法的目录。

其目录如下:甲部纪六艺及小学诸书;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东晋李充在荀勖《中经新簿》的分类中,与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类名为经子史集,并“删正”乙部为史部,丙部为诸子。

清乾隆时,四库馆臣编辑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即以经、史、子、集四部记录所收图书,其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体制庞大、总括群书的大型目录著作,四分法的体制至此完备。

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22、《隋书-经籍志》这部书是由唐朝廷组织编撰的官修目录,也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隋志》以《隋大业正御书目》作为底本,借鉴了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并利用隋代遗书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进行核对,删去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既反映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并最终确立了四分法在目录学中的地位,也是现存最古的四分法目录学著作。

23、文书指古代盟约、公文、契约、书札、案牍及诏诰、奏议、诉状等。

如侯马盟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等。

24、类书是指汇抄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

《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说:‚类事之书,虽兼收四部,而类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何类可归。

‛由此可见,类书收集的资料甚为广泛。

正由于类书内容广泛,规模宏大,因而有人把它视为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5、丛书即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汇集多种单独著作,汇编成一套大书,冠以总名编成的书,称为丛书。

又称汇刻、合刻、丛刻、丛刊、丛搁、丛编、类编、全书等。

丛书,丛字具有总括、聚集之意。

丛书所收的著作,多的有几千种,少的只有几种。

南宋《儒学警悟》(俞鼎孙、俞经编)辑成于宋嘉泰元年(1201年),应为我国辑成最早的丛书。

26、笔记指我国古代著作者随笔记录的短篇文献,并将这些短篇文献汇集成册出版的图书。

笔记起于先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开始成熟,当时志怪体笔记较多,如《博物志》、《搜神记》等很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