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二、初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生:自由读课文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自读情况出示词语一类字:1、自读、指名读带拼音2、去掉拼音读。
3、多音字组词,在文中又发那个音?4、那这两个字你还认识么?食、仍师:词语读熟了,现在请几名同学分段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童话故事讲了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把麦子先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吃麦子;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
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三、读文感悟:师:快要过年了,慈祥的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引读),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的麦子的?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2-4段,画出有关词句。
生:学生自由轻读课文师:小猪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生:吃掉了师:板书“吃”,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生:开心师: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生:有包子和饺子生:还会有面包和蛋糕……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生:朗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生:迫不及待(造句)师:请你抓住关键词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的有滋有味。
师: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and互动来主动建构知识。
1.通过图片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4.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付出与收获”的道理;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勤奋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PPT、故事动画、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表格。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教学环节;故事动画用于播放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生字词卡片用于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小组合作表格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的角色,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这个动物的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我会组织一个小测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故事;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文字表述;3.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教育学生感受故事中蕴藏的深层含义;2.教育学生关注麦子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麦子的生长过程的视频,展示麦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袋麦子》。
2.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发放课文《三袋麦子》,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回答如下问题:1.故事中做了什么?2.故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3.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故事有什么启示?3.语言表达(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问题三做好的答案表述出来。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对话的练习,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4.人生哲理(20分钟)教师通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麦子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并总结出本节课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延伸(10分钟)教师发放相关阅读材料,并布置以麦子为主题的写作作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
同时,教师给孩子们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深度了解麦子的作用和价值。
五、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答题情况,看是否能全面准确回答问题;2.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其语言表述能力是否有提高;3.教师针对整堂课的效果做出评估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课文《三袋麦子》;2.麦子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3.麦子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相关文章或图片;4.学生的作业用品。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袋麦子》的情节及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描述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协作中提高个人和团队意识;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三袋麦子》的故事情节2.如何运用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
3.如何运用语言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启动(1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三袋麦子》的故事,让学生流畅地讲述故事情节,校正错误。
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进入故事的氛围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主体(40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三袋麦子》的理解,列举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和对他们的评价。
2.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自然景色,让学生描述其中的风景和氛围,并集体讨论如何用语言把自然景象和人物特点描绘得更加突出,让人物和自然景象更为生动。
3.老师发放作文纸,布置作文任务:请写一篇与《三袋麦子》有关的作文,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自然环境等方面展开写作。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学反思(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逐一交流自己写的文章,分享创作心得。
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表现和互动的情况,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下次教学改进。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和口语表达,可以了解学生对《三袋麦子》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估本次教学效果的好坏。
2. 教学过程评估评估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效果和参与度。
通过教学过程评价,查看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否正确和完善。
五、推荐资料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三袋麦子》阅读材料3.三年级课堂作文大赛作品及范文六、教学总结《三袋麦子》是一篇优秀的语文阅读材料,教师有必要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思考、阅读、写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水平。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9.三袋麦子一、教学目的: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相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通过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涵。
能依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育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培育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提出疑难问题的状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实行默读、圈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式推动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3.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反复朗读,从而感悟理解本文中含义深入的句子。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教与学的打算: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多媒体课件2.依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今日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童话故事《三袋麦子》。
来,举起右手和教师一起写课题。
讲解生字“麦”:留意下半局部要与“表”区分开。
2.齐读课题。
3、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一种常见农作物,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条就运用麦子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4.三袋麦子向我们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细致听课文录音。
5.同学们听的真细致。
看来这个故事已经深深的吸引你了。
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翻到后面的生字表。
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请同学们先拼读两遍。
(1)在10个生字中,有两个生字长得特殊像,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防和访)(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字?(3)这些生字中还有一个生字的笔顺要提示同学们:“仍”最终一笔是“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word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7、8、9自然段,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4.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a.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b.农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三袋麦子的?为什么?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在学习《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生字词的掌握、简单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在此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7.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故事情节,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d.创作题: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创作一篇关于三袋麦子的故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三袋麦子》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们猜猜看,这三袋麦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课时:1节课(40分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尤其是生字词。
(2)能理解课文的大意。
(3)能正确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真诚友谊的感悟和体验。
二、教学重点:理解麦子生长的过程和鼠子们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理解友谊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麦子模型、小米、小袋子、贴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呈现一袋麦子,引导学生描述并询问:“这是什么?”“我们都吃过麦子的东西吗?你们觉得麦子是怎么种植和收割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麦子图片一幅接一幅出现在课件上,并引导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麦子是怎么种植和生长的?”“在课文中,我们看到鼠子怎么帮助爷爷完成工作的?”鼠子做了什么?”鼠子们之间如何体现友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3:点拨(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麦子一袋袋割下,又一袋袋装上。
”、“慢慢地地,麦子收割完了,一袋也没少。
”等,帮助学生理解麦子生长的过程。
2.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表达友谊的细节,如:“鼠子们拖着小米袋子,眯着小眼睛,冲着人们喊着:‘把麦子倒出来!’”等。
Step 4: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生词和重要句子,并对课文中所讲的友谊进行总结。
Step 5:拓展(5分钟)教师宣布下节课的主题是“友谊”,鼓励学生带来自己的友谊故事,并让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作业布置:1. 默写生词和重点句子。
2. 阅读并背诵课文《三袋麦子》。
3. 制作一个小手提袋并装上你们自己的“麦子”(可以用小米或其他物品代替),下节课用于展示和分享。
苏教版三上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三袋麦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体会不同人物特点和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流价值观取向。
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各抒己见,对课文做多元解读,理解文章更丰富的内涵。
3.让学生通过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重难点:1、扎实的双基训练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紧密相连。
2、以生动活泼而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准备:头饰图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
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生集体交流,讨论汇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袋麦子》

教案名称:《三袋麦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激发学生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课文《三袋麦子》的教材。
相关的生字卡片。
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麦子是什么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麦子是一种农作物,可以用来做面包、面条等食物。
2. 揭示课题: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麦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袋麦子》。
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检查朗读:老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 学习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三、细读课文1. 理解内容:老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做了什么?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动物,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四、角色扮演1. 角色分配:学生自愿选择角色,准备角色扮演。
2. 准备道具:学生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
3. 表演展示:每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五、拓展延伸1. 讨论主题:老师: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2. 联系实际: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节约粮食,并记录下来。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课文:老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 表扬表现: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七、布置作业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
教学设计大全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
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
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
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学生对
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三袋麦子》精
彩教学设计吧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教案教学设计(A版三年级上册)
《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作者:柳州市鱼峰山小学李建萍)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江都市花园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殷东、陈敏、高嵘)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之三(山西省运城市师范附属小学周灵梅)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杨敏)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江都市花园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高嵘)
《三袋麦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苏锦第一小学顾丽川)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江都市花园小
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陈敏)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之二(作者:沈高明)
《三袋麦子》导学案(佚名)
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学谈(作者:陆友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袋麦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袋麦子一、教案背景此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机会种地,能不能种成好庄稼?》中的课文《三袋麦子》。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三袋麦子》的主题,培养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保护农业的意识。
2.练习朗读《三袋麦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特点,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含义,学会表达个人对农业生产的看法。
2.掌握《三袋麦子》的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通过《三袋麦子》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特点。
2.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五、教学方法1.导入: 让学生对《三袋麦子》的标题进行解释,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世界。
2.阅读:采用小组阅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3.师生互动:教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4.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标题《三袋麦子》的含义,让学生从字面上看,猜测这个故事可能跟什么有关。
2.通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大致理解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步骤二:阅读1.教师分组让学生一组一组地朗读故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
2.让学生再次朗读故事,注意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的运用。
步骤三:师生互动1.通过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问题如下:•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认为小文对三袋麦子的期望是什么?•你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细节,是如何看出的?•如果你是小文,你会怎样做?为什么?3.让学生讲述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感受,梳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步骤四: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自我检查。
2.教师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关注农业问题,热爱并保护生态环境。
七、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达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估。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袋麦子课程背景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麦子的生产过程,了解农民的劳动和麦子的重要性。
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能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
3.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理解麦子的生产过程。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麦子的生产过程。
2.准确描述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三袋麦子”是一篇描写农民耕作的小故事。
小明去看望奶奶,途经一片麦田,看到农民黄大爷在收麦子。
他好奇地问:“这是在干什么呢?”于是黄大爷便把农活的原委娓娓道来,让小明知道了麦子的移栽、收获的过程,也了解到农民的劳动和辛苦。
教学活动活动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复述和描述细节。
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如小明的好奇、黄大爷的耐心和辛勤劳动、农民的勤劳等。
活动二:麦子的生产过程1.展示麦子生产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麦子的不同生长阶段。
2.讲解麦子的移栽、收获等生产过程,并运用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尝试描述麦子的生产过程。
3.鼓励学生发表对农民重要性和劳动辛苦的想法。
活动三:口语表达训练1.分角色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明和黄大爷,复述故事情节和对话。
2.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对话、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1.学生在描述麦子生产过程时是否准确、全面。
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是否得到提高。
总结通过学习“三袋麦子”,学生不仅能够对农民的耕作生活有更深的了解,更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农民的辛勤劳动,进一步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敬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这是只什么样的小猪?板书憨厚可爱。多么憨厚可爱的小猪啊,谁还想读?
(3)除了小猪的憨厚可爱,你还看出了什么?师范读小猪的话,指名读,齐读。
学习小牛
(1)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来怎样呢?你想怎么夸夸小牛?从哪看出它节俭?(至今、仍有)指名读,板书:勤俭节约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理清脉络。
1、师生讨论。
(1)土地爷爷去看过三个小动物,分别是什么时候去的?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快过年了一年以后
(3)你能不能按照“快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说说各讲了什么。
(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你知道麦子吗?给大家介绍介绍。你的这些资料从哪儿来的?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三袋麦子
看看三个小动物面对同样的礼物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课文。
1、在三个小动物眼里麦子,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怎么做的,请自由朗读2——4自然段,想想,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2同桌交流。
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在小猪眼里这是怎样的麦子呢?黄灿灿还可换成什么词?指名回答。
9、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三袋麦子苏教版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麦子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学生关注麦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麦子的生长过程和农业劳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故事内容,了解“三袋麦子”的故事情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故事中,为什么小猪、小牛、小羊分别得到了不同的礼物?
b.你觉得小猪、小牛、小羊的做法哪些值得学习?哪些需要改进?
c.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农业知识和价值观?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关联词的掌握。
3.角色扮演,深化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代入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表演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拓展思维: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麦子的生长过程、采访农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写作能力。
6.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与农业知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农业篇)、《农业知识小百科》等,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7.情感体验:尝试参与一项农业劳动,如种植、浇水、施肥等,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将体验过程和感受与家人、同学分享。
4.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懂得勤劳才能收获的道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民种麦子的过程,了解农村的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2.理解勤俭节约的道理,体验劳动的辛苦和甜美,感受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4.通过此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以及内在含义。
•能够准确记忆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并总结出结论,在此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质量。
2.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甜美,并理解汗水的珍贵。
•学生了解习惯制度,感受农村生活场景,了解农民种植小麦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了解农民种麦子的方法以及种植过程。
•了解农民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的辛勤工作。
•理解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了解节约的重要性,感受劳动和分享的快乐。
2.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出话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
•教师让学生讨论故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总结为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
•教师在感性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考;在孩子们具有掌握能力后,就要告诉孩子们正确的知识,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交互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在故事角色、情节、环境、故事背景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对故事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表述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合作感悟小组合作,进行感悟、体验、分析等,帮助学生更深地感悟和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4. 学生展示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来。
5. 教师辅导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自评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发霉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麦子()的食品
()的麦粒()的小猪
()的麦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