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的沉浮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寨的今与昔
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大寨散发了无限光辉。大寨模式是当时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而大寨精神也鼓舞和激发了当时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他经过特殊年代的洗礼,大寨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由“政治品牌”向“经济品牌”的转变,形成了新的大寨精神。
关键词:大寨昔与今转变
大寨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全村有160多户人家,510口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为1162.6米。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村座落在虎头山下,层层土地在山坡上挂着,旧社会人们常常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正是这穷苦的环境,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颂大寨》
全国学大寨,
大寨学全国,
人是千里人,
乐以天下乐,
狼窝成良田,
凶岁夺大熟,
红皮毛泽东,
红逼天一角。
1965年,郭沫若率中国科学院来参观大寨,大寨的巨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以诗的形式,回避写下了他的感受,也表达了他对大寨的真挚情感。
一、昔日的大寨——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农业学大寨”在全国蓬勃兴起
1、大寨精神的形成以及在山西范围内的广泛宣传
说到大寨就不得不提到陈永贵,陈永贵出身贫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陈永贵接替“主动让贤”的所在村原书记贾进才出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
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后来在北京逝世。
大寨在1945年解放,在1946年由贾进才组织了互助组,他和贾承福等人领导当地的贫苦人民搞土改,抓生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47年建立了党组织,1949年随着祖国的胜利解放,昔阳县的生产建设也渐渐步入正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949年,大寨村粮食平均亩产达175斤,人均占有粮食568斤,村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1]
1953年在昔阳县委的支持下,成立了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初级农业合作社,合作化时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获得了初步成效,到1955年,成立大寨初级生产合作社,在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的背景下,大寨成立了“新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贾来恒任支部书记,陈永贵任合作社主任。
在陈永贵等的领导下组织广大群众,走集体化的道路,首先向群山恶水展开宣战。铺开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战场,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那时大寨的地形是由一道道深浅宽窄不同的山沟和沟与沟之间的一道道高低长短不一的坡粱组成,大寨人种的地,不是挂在那些山梁上,就是挤在沟边上。号称观亩土地,东一巴掌,西一簸箕,七零八落分成4多块散布在一面坝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沟八粱一面坡”。黄土高原,荒山秃岭,十年九旱。平时,人们吃水困难,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沟壑惊呼,立时成灾。[2]他们就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139亩梯田全部被冲光,41亩好端端的庄稼苗淹没在泥水里。全村140眼窑洞倒塌了113眼,125间房子倒塌了77间,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十年心血付之东流。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人,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
回去了,并说:"遭灾地方很多,如果都依靠国家救济,国家的钱财从哪来呢?"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就在这样一个大灾之年,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粮食总产达到42万斤,亩产达到742斤,仅比去年减少4%,卖给国家的粮食达到34万斤,社员的口粮达到400斤,都没少于去年,而全村的综合收人比去年还略有增加,实现了“三不要”和“三不少”的目标。[3]花了五年时间,成就了一个崭新的大寨。。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容水10000多立方,盘山水渠28华里,铺设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积达400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1963年3月,山西省召开全省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单位代表会议,会议再次号召向大寨和陈永贵学习,要求把大寨“当作全省农业战线上一面红旗”。《红旗》杂志在1963年第13、14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带根本性的一件大事》的社论。7月1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又红又专》的社论。社论指出,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都走在最前线,成为最积极的分子,成为政治上的旗手,再进一步,还要成为生产能手,成为劳动模范”。1963年11月,山西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大寨的先进经验,并将大寨精神概括为:“藐视困难,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自立更生,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山西省、地,县各级组织提出:学大寨,赶大寨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农村,而要扩大到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他们认为:大寨精神“不仅是农业战线上的旗帜,也是我们文化、教育、卫生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无论在政治理论学习和检查各单位的工作上,都已大寨人民的革命精神作为内容之一。”“使我们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大大提高一步,进一步适应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4]至此,大寨精神已经在山西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2、毛泽东“农业学大寨”的口号的提出以及大寨精神在全国的推广
1963年5月,毛泽东亲自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