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含答案)1.医学典籍《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洋葱具有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实验人员观察了洋葱鳞片叶的结构,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的装片,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

(2)用显微镜观察时,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进一步转动图2中的【】。

(3)图3视野中右方气泡A的出现,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时图1中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要将A以最短距离移出视野,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含有该气味的物质主要来自其细胞结构中的。

(5)若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如下,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一组是,其放大倍数为。

A、5×10×B、5×40×C、10×15×D、10×10×2.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拨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实验过程中,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采取的措施是。

(2)图①中将一个叶片的部分遮光后进行光照的目的是形成,请你按照正确的实验顺序将上图进行排序(用图中序号排序)。

(3)实验过程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溶解到酒精中,对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遮光/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原因是。

(4)该实验不仅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同时也证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小农夫训练营的同学们观察了花生种子结构,并对花生种子进行了播种,持续观察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过程。

(1)花生种子萌发时,图甲中的①提供营养物质,①最先突破种皮,(填结构名称)发育成花生植株的茎和叶。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1.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________(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图),小鼠死亡(B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

蜡烛也没有熄灭(D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图)。

A B C D E(1)图A、B实验中,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_______。

(2)图C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_______,植物无法进行________而死亡。

(3)图D、E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满足蜡烛燃烧和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_______。

4. 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洋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常吃洋葱能降低血压、预防感冒。

图甲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物像,据图回答。

(1)图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其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2)图乙中,视野A细胞出现重叠可能是由于图甲中步骤【】操作失误导致的;视野B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步骤【】操作失误导致的;而要将图C模糊的物像转变成图D清晰的物像,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3)洋葱的结构层次和人体比较,少了结构层次。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

同学们利用显微镜做了许多实验,图乙、丙、丁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草履虫。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显微镜时,首先对光,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的圆形视野。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3)从结构层次来分析,人体口腔上皮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组织和组织。

(4)图丁中,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向右上方游动(箭头表示视野中草履虫游动的方向),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5)为了观察到草履虫的纤毛,需将视野调暗,小明同学应调节图甲中的④和达到目的。

3.请分析回答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等相关问题:(1)若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为40x(如图1),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实验过程中,对光、下降镜筒和上升镜筒时,眼睛分别注视、、。

(从“目镜”“物镜”“反光镜”“镜筒”中选择)(3)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4)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和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象不够清晰,调节使物象更清晰。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染色时所用的染剂是图2中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生物实验题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形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板。

实验步骤:1.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10只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透明玻璃盖在左侧处,将不透明的硬纸板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为了防止偶然事件的发生,本实验使用了10只鼠妇。

9.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③放置②装镜头①对光⑥低倍镜观察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⑧寻找物像⑦细准焦螺旋。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低倍物镜。

对光时使用的物镜也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200倍。

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的,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

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

7.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的方法是: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目镜15×物镜10×。

9、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时,先用10×物镜观察,再换用40×物镜。

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D,即清晰度变暗。

10、观察材料时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常考实验探究汇总(考试命中率高)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常考实验探究汇总(考试命中率高)

八年级生物上册常考实验探究1、蚯蚓的实验如图是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取一条活蚯蚓,可发现其身体是有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如图所示 B 端时蚯蚓身体的前段.理由是肥厚且无节间沟的环带靠近身体的该端.(2)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颜色较淡的腹面处,会感觉有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小突起,可发现它们朝身体的后方,具有辅助运动功能.(3)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故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用湿润的体壁来呼吸.(4)实验完毕后,应将蚯蚓如图处理?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2、鲫鱼的实验根据观察鲫鱼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缘(或鳃孔)流出.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呼吸(或气体交换).3、鸟的探究实验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你发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1)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2)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用于飞行的羽毛主要是正羽;(3)前肢变成翼,呈扇形;(4)鸟的胸部肌肉发达;(5)鸟的骨很轻,长骨都是中空的;(6)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形成后在体内不停留;(7)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8)鸟呼吸时,除了有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气囊.4、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

据此回答:(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结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完整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研究实验题精选1.(5 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 A、 B②在 A 缸中加入500ml 池塘水, B 缸中加入500ml 自来水③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④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⑤在 A 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 B 缸不加入⑥保持 A、 B 两缸水温20℃—— 25℃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谨慎,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圆满。

(2)第⑤步中,设置 B 缸的目的是什么?。

(3)若是实验如能依照你所更正的方案进行(若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展望及结论:①。

②。

③。

2(7分)为研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同样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其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情况周边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以以以下列图所示:(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3( 5 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以下研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 小时暗办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办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 15分钟(甲摘的叶片放入 A 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 B 烧杯)( 5)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今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 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 B 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附答案)1.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

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g。

然后,组装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

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 B.核桃仁灰烬凉透时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3)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

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每克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____焦,这粒核桃含有的能量是__________焦(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

(4)从这粒核桃仁上再取相似大小的两块,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同样的做法重复测量,计算出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别是8544焦、8610焦。

根据这三次计算的结果,确定最接近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

________焦。

2.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最底层食物的主要成分在图2消化道的[ 2 ]_____开始被消化。

(2)图3所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D ]______。

(3)在图2中,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6 ]______。

(4)图2中[5]_____分泌的消化液______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图一表示食物“金字塔”,参照食物“金字塔”设计食谱,有利于人们均衡摄取营养物质。

图二表示食物消化、吸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图一图二(1)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图一中第________层食物摄入量不足。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壁气囊脊柱胎生、哺乳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如骨骼轻而坚固,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解析:体壁气囊脊柱胎生、哺乳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如骨骼轻而坚固,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分类,识图可知,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蜥蜴,属于爬行动物;E是家鸽,属于鸟类;F 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可以从动物不同的特征方面来解答。

【详解】(1) 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E是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2)A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是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C是青蛙,D是蜥蜴,E是家鸽,F是家兔,它们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3)F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4)E是家鸽,属于鸟类,多数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生物实验题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9.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1)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3 2 1 6 4 5 8 7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00 倍。

(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

(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7)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C )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9、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先用10×的物镜观察,再换用40×的物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DA、模糊、变暗B、模糊、变亮C、清晰、变亮D、清晰、变暗10、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必刷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必刷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6.探究实验:生长激素类药物能促进生长发育,药物说明书上标明该类物质是属于蛋白质、用法为注射,那么口服生长激素有效吗?小甜同学就这一问题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

如下表是她的实验过程,据表回答:组别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测量并记录A 饲喂普通食物B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C30只体长、体重几乎相同的小白鼠,分成三组。

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等量生长激素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1)2021年4月2日,教育部提出初中生就寝时间不宜晚于22:00,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有利于  (填器官名称)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2)B 组和C 组  (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3)实验对象中30只小白鼠体长、体重要几乎相同,目的是 。

(4)一段时间后,若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时的平均值发现:C 组的数值最大,A 组和B 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

(5)请写出B 组数值明显小于C 组的原因: 。

7.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小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据表回答。

编号123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适量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适量馒头块+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处理方式37℃水浴10分钟后,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1)1号和2号试管分别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酶,能将  分解。

(2)若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应选用 号和 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

(3)实验中37℃的水温模拟了人体  中的温度。

(4)小华的实验能否表明淀粉在口腔中变成了葡萄糖? (填“能”或“不能”)。

(1)从这个实验结果看,花生仁、黄豆和核桃仁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2)四种食物都能够燃烧,这是因为其中都含有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需要设置 (4)表中①应该为 g,这是因为 12.请同学们认真分析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加入1%的浆糊2mL2mL加入清水 2mL加入唾液2mL 震荡后保温37℃水浴10分钟37℃水浴10分钟加入碘液冷却后加碘液2滴冷却后加碘液2滴(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的初步消化从 开始。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精编版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精编版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1.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________(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图),小鼠死亡(B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

蜡烛也没有熄灭(D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图)。

A B C D E(1)图A、B实验中,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_______。

(2)图C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_______,植物无法进行________而死亡。

(3)图D、E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满足蜡烛燃烧和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_______。

4. 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201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实验步骤】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实验结论】.【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5)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必要(填“有”或“不”).5.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6.衡阳的鱼粉可谓闻名遐迩.该米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下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Ⅰ.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1)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填字母)段完成.(3)小华同学长期偏食、挑食、爱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导致他牙龈出血,可能是他缺乏.Ⅱ.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4)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5)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6)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7.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肩,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估做去如下: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①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透过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状态.(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升,这是因为图三中[ ]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8.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液(或酒精)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分析问题:(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因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它能不断地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现象主要与图甲中海带细胞的[ ] 结构有关.所以常吃海带等含碘的丰富的海产品,对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进行如图乙所示遮光等一系统处理,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由此得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3)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图丙所示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酒.[ ] 变成蓝色.(4)图丁示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标本染色,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和变蓝的物质分别是[ ] 和[ ]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图戊所示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后滴加碘液,摇匀,变蓝色的试管是(填序号).9.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步骤一:把120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以下3个培养皿中.步骤二:每天定时对A、B、C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酸性弱的酸雨、蒸馏水.步骤三:7天后观察小麦种子萌发结果.分析回答:(1)此探究活动中作为空白对照组的是,变量为.(2)三个培养皿中萌发率最低的是.(3)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4)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因是.10.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11.镉是人体非必须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一)实验过程:(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2)取若干只体重是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表.(二)实验分析:(1)设置A组的目的是,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填相同或不同).(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三)实验结论:(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2)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12.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所做出的假设是,该试验的变量是.(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13.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是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2)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3)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14.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15.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气体,鉴定这种气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16.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2)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大相同的4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4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泥土,将每块分别埋于4个花盆约5cm深处的沙土中,按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请回答:①生长状况最佳的是号花盆中的马铃薯.②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③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其优点是.(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高度聚集,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这种导致水体变色的生态现象叫做.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7.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步骤.(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小时为宜.18.下面是某同学做“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A.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凝固后备用.B.用棉签蘸取自来水、土壤或桌面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C.盖上培养皿,封好.D.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内进行培养.(1)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错误.错误一:错误二:错误三:(2)从上面探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步骤包括:配制有机物丰富的并高温灭菌,待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所以它们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者.(4)按照生物分类的要求,细菌应该归类到(原核/真核)生物.19.何为同学做实验来验证孟德尔提出的某一遗传规律,步骤如下:①在4个白色乒乓球上分别钻个圆孔,各放入一块圆形磁铁(磁铁有南北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南极露出球面,2个标上“A”,另2个标上“a”,代表卵细胞;②将4个黄色乒乓球进行同样处理,不同的是磁铁北极露出球面,代表精子;③将4个白球放入一个大篮子内不停摇动,使它们随机分布;④边摇动篮子边将4个黄球同时放入篮子内;⑤待看到4个白球分别与4个黄球两两结合(北铁异极相吸,如图)后,统计分析结果.请回答问题.(1)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实验法.(2)如果乒乓球上的“A”表示控制豌豆植株高茎的基因,且高茎为显性,在统计实验结果时,表示豌豆植株为高茎的基因组合有两种.(3)本实验中乒乓球和磁铁的大小、质量及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应一致,还要不停摇动,目的是保证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构的机会.(4)他从一次实验结果就统计得出子代的基因组合比例为AA:Aa:aa=1:2:1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可靠吗?.如果需对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进行统计,则需要进行实验.20.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三)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四)实验过程:(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五)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1)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填有或无)影响.(2)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21.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外表与普通老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居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请据此回答:(1)这些老鼠体内具有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b控制).如表表示三组老鼠的交配实验,由交配组合(填数字)可判断是显性性状.(3)交配组合②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黑色的雌雄老鼠相互交配后,产生黄色后代的概率是.(4)现有一只黑色雄鼠,若想最快知道该鼠的基因组成,应该选择多只色雌鼠与该雄鼠交配,并统计后代老鼠的体色情况.(注:不考虑基因突变)请你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22.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7)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23.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24.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4)你认为樱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③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情况;(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26.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下进行.(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克/只•日.(5)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的成熟和排卵.该生命活动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27.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真的有减肥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提出假设】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实验步骤】(1)分组:质量为20g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2)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饲料,并在晚上8时进行灌胃,具体见表.(备注:灌胃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提出问题:鸟的哪些形态、结构适于飞行?并做出假设:鸟的身体形态、正羽和翅膀、骨骼和肌肉适于飞行。

然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1)首先观察鸟的外形,发现鸟的身体呈__________,可减少鸟在空气中飞行的阻力。

(2)观察鸟的体表,发现鸟的体表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能搏击空气,使鸟振翅高飞。

(3)观察鸟的骨骼和肌肉,发现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_______ ,可减轻体重,鸟的________发达,附着在鸟的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下图是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A中看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就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请再举出一类动物,通常也具有这样的形态和作用,如________类动物。

(2)图B中的①所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适于空中飞行;②所示为附着在胸骨上全身最发达的_________,它能拉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

(3)图C中所示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______;③为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_______。

(4)图D中表示气囊结构的序号是________,这样的结构使得鸟类能够进行________呼吸。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称为杂技。

初二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二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二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1.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②。

③。

2.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3.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5)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培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宜春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宜春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宜春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为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从外形上看,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___________。

(2)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色呈___________,是一种保护色。

(3)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能控制鱼前进方向的是___________。

(填数字)(5)鱼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__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2)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_____,可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

(3)B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4)适于空中生活的D在骨骼上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5)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的特点。

3.观察鸟的图形,总结鸟适合飞行的特点:(1)观察图一所示,鸟的身体呈_____型,可减少空气的阻力。

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结构特点还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身体的比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_____,能产生飞行的动力。

(3)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__呼吸,为飞行时提供更多的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
吗?
。为什么?

(3)如果证明“营养物质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
的”,除了利用装置 B 外,需要增加一个对照实
验,请你设计出对照实
验:
5.(4 分)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
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 1 号试管中充分搅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 1,3 号花盆组合
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
响,_______是这组实验的变量。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3)
5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
理由。

7.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
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 2 号试管中充分搅
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 3 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 4 号试管中不搅拌(以
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
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
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
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
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




2.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
行了如下探究:
(1) 甲将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进行 24 小时暗处
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

⑴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
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
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
瘘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
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
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应该让种子处在与下
表哪个瓶子相同的环境中?
种子的数量 种 子 所 处 环 境
瓶子编号
(个)
(其他条件适宜)
A
1
少量水,20℃
B
1
无水,20℃

1
少量水,—10℃
水将种子淹没,
D
1
20℃
8.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如下实验如图所
示,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你分析,图 b 气泡中的气体是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气体中所含的气体成
分?
(2)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3)通过图 b 和图 c 的比较,可以说明什么问
题?

(4)希尔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


9.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
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
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
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
理;乙对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 甲、乙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
射。几小时后,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
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
水加热 10——15 分钟
(3)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向叶片滴
加碘液。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3)以上②③④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
请回答并指正

(4)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
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
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
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

原因是

[1]号试管中颜色
,原因是
(3)如果将 C 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 50C,再重复
D 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

4.为了研究
种子所需的
条件,某学生
设计了三个
装置(A、B、C),
放置在阳光下,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可以证明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吗?
。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只将装置 B 和 C 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 A 号瓶与 B 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的
问题是

(2)A 号、D 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依次是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并加以改


(4)如果在严格按照下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
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

方面寻找原因。
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变成蓝色。
请回答:(1)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
条件进行了探究。(2)实验结论: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可
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
明)

3 .如图所示,分析实
验:(1)该实验是观
察对
的消
化作用。
(2)实验过程 D 中[2]号试管浆糊颜色
编号
1 号 室温(20ºC),光照充足,适量
浇水
2 号 室温(20ºC),黑暗中,适量浇

3 号 室温(0ºC),光照充足,适量
浇水
4 号 室温(20ºC),光照较暗,适量
浇水
5 号 室温(20ºC),光照较暗,大量
浇水,将盆底排水孔堵死
6 号 室温(20ºC),光照较暗,不浇

(1)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因素对
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
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
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
与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
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
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6.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 6 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
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
6 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 6 块马铃
薯分别埋进 6 个小花盆的沙土中 5cm 深。
③把 6 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
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
培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