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有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称为“三段式”,其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世人习惯于将中国古代建筑称之为大屋顶建筑。
研究者们认为:“中国建筑在体量上变化得最多、最丰富的部分就是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流畅的曲线和飞檐,其最初的功能室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顶等形式。
两重或两重以上的屋面称为重檐顶,根据屋檐的层数分为“两滴水”或“三滴水”。
相对重檐屋顶来说,只有一层屋面的称为单檐屋顶。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俗称“五脊殿”,前后坡两侧的坡面叫“撒头”。
庑殿顶出现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
最早的建筑实物为汉阙和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分为单檐和重檐。
单檐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
重檐是清代殿顶中的最高等级,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共九脊,北京故宫乾清宫、太和殿即是典型事例。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称为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条搏脊,则共有脊十一条。
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
北京故宫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的形式。
卷棚歇山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硬山的山墙上不露出木檩。
是五脊二坡的殿顶。
皇宫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北方民居、徽派民居和岭南建筑大多为硬山顶。
悬山顶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
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外。
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
悬山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五正脊的卷棚。
硬山顶和悬山顶都是两坡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山墙是否露出木檩。
攒尖顶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攒在一起,四种屋面的坡面在顶部交汇于一处,宋称斗尖。
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履以宝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元素中国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装饰元素而闻名于世。
在建筑构件与装饰元素的运用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结构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典型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元素。
一、屋顶构件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构件常常被用来显示建筑的等级和身份。
其中,最为常见的屋顶构件包括檐口、斗拱和额枋。
1. 檐口:檐口是建筑屋顶的边缘装饰,常以彩绘的方式呈现,或者用瓦片制作。
檐口的形式多样,有飞檐、翘角、下垂等等,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
2. 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下悬部分的构件,一般用于支撑屋檐。
斗拱的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常常呈现出华丽的雕刻。
3. 额枋:额枋是屋顶正脊两侧的建筑构件,也是衡量建筑高低等级的标志。
额枋因用途和位置不同,有砖木结构和石构两种。
额枋的形状多样,有刻板头、抬水脊等,常常装饰有花纹图案。
二、墙体构件中国传统建筑的墙体构件是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常常运用到特殊的砌筑技巧和装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1. 砖雕:砖雕是利用砖块切割和组合的方式进行造型雕塑的一种方法。
砖雕常常用于墙体的装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砖雕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又增加了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木雕:木雕是利用木材进行雕塑刻画的方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于墙体的装饰。
木雕常常以浮雕或木板拼接的形式呈现,用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神兽等图案。
3. 巨匾:巨匾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墙体装饰元素。
巨匾常常用于门楼、庙宇等场所,用以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
巨匾通常是由木材或石材制作而成,上面刻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和文字。
三、门窗构件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构件是建筑中最为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常常具有丰富的图案和意义。
1. 门楣:门楣是门上方的横梁构件,通常由石材或木材制作而成。
门楣常常雕刻有吉祥的图案和文字,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平安祥和。
2. 窗棂:窗棂是窗户的纵横构件,用于固定窗户的玻璃或木质窗扇。
中国建筑屋顶

中国建筑屋顶中国的建筑屋顶多样且富有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建筑的美学与功能相结合,屋顶作为整个建筑的顶篷,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屋顶被赋予了丰富的形式和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社会秩序和传统价值观的追求。
1. 屋顶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建筑屋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就开始利用竹子、木头和草等自然材料搭建临时的棚屋,作为遮阳和防雨的措施。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屋顶逐渐演变成具有更高层次的建筑形式。
2. 屋顶的装饰和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装饰非常精美,常常使用琉璃瓦、彩绘、雕刻等技术,赋予屋顶更多的艺术感。
琉璃瓦作为传统建筑屋顶的主要材料之一,形状各异且色彩斑斓,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而彩绘装饰则常常以花卉、动物和神话传说等为图案,寓意吉祥和美好,展现出中国人的美学追求。
3. 屋顶的意义与象征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并非只有实用的功能,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屋顶形成的斗拱和脊饰,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同时也承载着主人家族的声望和地位。
此外,屋顶还承载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尤其在中国园林建筑中,曲折的屋顶线条将建筑与园景自然融合,营造出幽静而宜人的氛围。
4. 现代屋顶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屋顶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代建筑中,屋顶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
平屋顶、绿化屋顶和太阳能屋顶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新型屋顶设计不仅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空间和舒适度,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环境质量。
5. 屋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管现代建筑中的屋顶形式有所改变,但中国的传统屋顶文化并没有被遗忘,仍然在各个地区保持着传承和创新。
许多寺庙、古建筑以及景区中,仍然可见到具有传统特色的屋顶。
同时,现代建筑师也在设计中融入了传统元素,使得屋顶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对华夏传统屋顶设计的借鉴与思考

对华夏传统屋顶设计的借鉴与思考摘要:美丽端庄的大屋顶形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与标志,彰显着古代匠师门精湛的技艺,由于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对屋顶的造型装饰非常讲究。
本文通过对封建等级制度下屋顶的装饰形式美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屋顶;屋顶文化;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从原始社会的天然洞穴,到最早的茅草屋、石屋,再到成熟的梁柱结构的住宅,直到今天的现代住宅,屋顶的故事一直在诠释着。
《诗经》中曾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赞美屋顶像翚鸟一样展翅高飞。
尤其是那起翘的“反宇飞檐”使屋顶“人”字形的特色在整个建筑中格外显眼,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也是独树一帜。
一、大屋顶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达屋顶是住宅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分界,不仅直接影响着室内人们的各种活动,而且反映了人们在建造住宅时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息息相关。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中,在与自然环境艰难的适应过程中,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无休止的渴望与梦想,使得建筑不断被完善和进步。
由于自然条件与人文背景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彩、形态各异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
《易经》中曾记载,人与天在结构形态、活动模式等方面都是遥相呼应的。
天是一个大宇宙,而人则是一个小宇宙。
从而开启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面对自古以来的居住问题,古人是以人为主体,追求人和宇宙的和谐统一,而不单是把目光放在居住的场所上,把人的生命流程归纳到宇宙流程中去。
我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形式为主,主要构成要素是由台基、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北宋的《木经》曾记载:“凡屋有三分,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上分”对应着屋顶;“中分”对应着墙身;“下分”对应着台基。
这种三分之法正深刻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文化内涵,呈现出传统宇宙观与建筑观的相互关系。
古人将屋顶四周的屋檐称为“宇”,将人们的住所称为“屋宇”,将供奉神灵的场所称为“庙宇”,将建筑物看成一个小宇宙。
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的设计

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的设计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屋顶与飞檐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屋顶设计故宫的屋顶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屋顶采用了传统的重檐歇山式和穹窿式屋顶,形成了独特的宫殿气势。
重檐歇山式屋顶通常由两层檐构成,下层檐较大,上层檐较小,檐角翘起,形似微笑。
穹窿式屋顶则呈半圆形,给人一种高大、稳重的感觉。
除了形状上的独特性,故宫的屋顶还经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故宫建筑的屋顶采用悬山顶和斗栱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
悬山顶是指将屋顶的两端稍微抬起,使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斗栱结构则是在屋顶横梁上设置额外的支撑,增加了屋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二、飞檐的设计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标志之一,也是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屋顶檐口,向外突出,起到了防风、遮雨和装饰的作用。
故宫的飞檐设计精细而繁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工艺水平。
故宫的飞檐形状各异,常见的有直角飞檐、折角飞檐和圆弧飞檐等。
直角飞檐主要用于正殿和贵重建筑,线条简洁利落;折角飞檐则在一些次要建筑中使用,更显灵活俏皮;圆弧飞檐则常见于庭院和宫门等场所,呈现柔和、优美的弧线。
故宫的飞檐上通常还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装饰物,如龙、凤、瑞兽等,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
飞檐的装饰图案多采用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方式,精细维妙,给人以瑰丽而华美的感觉。
三、屋顶与飞檐的意义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装饰,它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屋顶是尊贵与高位的象征,高大的屋顶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地位。
飞檐则象征着守护和庇佑,具有祈福和辟邪的作用。
此外,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对称与和谐原则。
顶上功夫!解码古建屋顶的营造艺术

顶上功夫!解码古建屋顶的营造艺术一、古建筑的屋顶式样: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式样包括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盝顶等。
(1)庑殿顶庑殿也称“四阿顶”,即四坡屋顶,一条正脊、四条戗脊。
它是中国古代屋顶式样中最隆重、最庄严、等级最高的一种,只有皇宫和皇家寺庙才能使用。
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的等级高于单檐。
例如,现存中国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式。
(2)歇山顶歇山又称为“九脊殿”,九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从形态来看,歇山的上半部分与硬山或悬山顶类似,下半部分又与庑殿类似,是上述屋顶的组合;从做法来看,当建筑物的面阔与进深接近时,采用庑殿就会使其正脊过短,既有碍美观又在结构上不好处理,采用歇山则可避免上述问题。
在等级上,歇山仅次于庑殿,因其造型优美,所以使用较为普遍。
歇山也有重檐和单檐之分,著名的天安门城楼、太和门、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式。
(3)悬山顶悬山是两坡式,屋顶两端悬出山墙之外。
悬山式主要用于宫殿和寺庙中比较次要的殿堂和一般民居建筑。
(4)硬山顶硬山也是两坡,与悬山不同之处是两端山墙升起,高出屋顶,屋顶两端到山墙为止,不悬出山墙之外。
(5)攒尖顶攒尖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形攒尖等多种式样,多用于亭、阁等建筑,有时也用于宫殿。
其在建筑群体组合中起两种作用:大型攒尖顶突出中心;小型攒尖顶(亭子)用于点景。
一般以单檐的为多,二重檐的较少,三重檐的极少。
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建筑的典范。
以上五种是基本式样,此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式样。
(6)卷棚顶卷棚式是两面坡屋顶在顶部相交处形成弧面,没有正脊。
因为没有正脊,所以卷棚顶看上去较为柔和,造型轻快秀丽,因此多用于园林和风景建筑,很少用于庄重宏伟的大型殿堂。
卷棚式屋顶常见的有卷棚歇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卷棚歇山通常用于比较华丽的楼阁,而卷棚悬山一般用于一层的普通建筑和连廊等。
(7)盝顶这种最早始见于宋画的屋顶形式,就其造型特征来看,是将庑殿顶或攒尖顶上半部砍去即可。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部与装饰的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部与装饰的艺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细部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装饰技巧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智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细部与装饰的艺术表现,以揭示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屋檐的特殊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设计独具匠心,不仅能够起到保护建筑和屋内空间的作用,还能够表现建筑的气势和美感。
屋檐的形状多样,如单檐、重檐、盘檐等,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寓意。
例如,重檐屋檐设计中的重檐部分通常采用方形或圆形石雕作为装饰,石雕的图案精美细致,寓意吉祥如意。
二、雕花与彩绘的艺术巧思中国传统建筑的雕花与彩绘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著称。
在建筑的柱子、梁架、门窗等细部位置,都能看到雕花和彩绘的痕迹。
这些装饰物以其线条流畅、图案瑰丽、色彩鲜艳的特点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雕花和彩绘的图案多样,常常以龙、凤、花鸟等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为主题,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庄重。
三、窗棂与屏风的设计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与屏风是体现建筑细部艺术的重要元素。
窗棂的设计独具风格,常采用木雕或石雕的形式,其线条流畅,图案精美,充满动感和节奏感。
屏风则常常以纸质或木质材料为基础,上面绘制着各种图案,如山水、花鸟等,给人以雅致高贵的感觉。
窗棂和屏风的设计既能够起到调节阳光和通风的作用,又能够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四、瓦当与斗拱的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瓦当和斗拱是独特的建筑结构,也是建筑细部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瓦当是用陶瓷制成的瓦片,用于覆盖建筑的屋面,同时也能够起到加强屋面结构的作用。
瓦当的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菱形等,每种形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斗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建筑构件,常常用于支撑跨度较大的梁架和屋顶。
斗拱的设计巧妙,既能够承重,又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部与装饰的艺术表现独具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艺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
一、中国建筑屋顶分类、装饰构件概述
1、屋顶装饰特征
2、屋顶形式(庑殿,歇山,重檐,卷棚,等。
)
3、装饰构建概述(正脊,垂脊,戗脊,翼角,宝顶,瓦当,滴水)
二、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功能
1、实用功能(屋檐的出挑——遮阳,脊部的坡度——排水等)
2、装饰功能(吻兽,钉帽等)
3、寓意功能(莲花圣洁高贵,麒麟送子,牡丹出类拔萃等,屋顶的等级)
三、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材料和工艺
1、装饰材料与色彩(古代的五行学说——东南西北中各代表一个颜色分别
是青赤白黑黄)
2、装饰的材料与工艺(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
角,突出的脊饰)
四、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文化
1、远古图腾崇拜文化(图是图像之意,腾是合婿之意,具有祖先的意义。
凤凰崇拜,鸟类装饰,龙蛇,龙鸟,虎狮)
2、地方气候、民俗文化与屋顶(地方气候与屋顶的形式——南北方,干燥
与湿润。
民俗文化——中原文化,苏南民俗文化,岭南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一、屋顶的材料与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主要由木质结构构成,材料以木材为主,辅以瓦、砖、石等。
屋顶的结构设计十分独特,包括屋面、屋架、屋檐等部分,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木质结构的屋顶,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
二、屋顶的造型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悬山顶、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等。
这些屋顶造型各有特色,既能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又能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
屋顶的装饰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脊饰、瓦当、滴水、吻兽等,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刻,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屋顶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首先,屋顶是建筑中最为显眼的部分,代表着家族和宗法的权威与地位。
其次,屋顶的造型和装饰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信仰,例如“五脊六兽”寓意着祥瑞和祈福。
此外,屋顶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屋顶在建筑中的地位与作用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屋顶是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造型和结构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美感。
其次,屋顶承载着防雨、防风、防晒等实用功能,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屋顶还是建筑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水的功能。
五、屋顶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发扬。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也应该对传统屋顶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来改进传统屋顶的耐久性和功能性;也可以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来创造新的屋顶造型和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独具特色。
这些传统的细节与装饰手法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理念和审美观念,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
一、屋檐与挑檐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与挑檐是其独特之处。
屋檐的造型常常呈现曲线形状,如琉璃绿瓦屋檐,它不仅能起到防雨的作用,还使建筑更加美观。
挑檐则是建筑物外部突出部分的屋檐,其设计与搭建要求十分精细,以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二、斗拱与弧形门窗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之一。
它由多个石头或木材组成,呈现出弧形。
斗拱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也经常采用弧形设计,这不仅使门窗更加美观,还与斗拱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三、彩绘与雕刻彩绘和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
彩绘常用于墙壁、梁柱和天花板上,以丰富建筑的视觉效果。
古代中国人常用红、黄、绿、蓝等明亮的颜色来表达自然的美与丰富的情感。
而雕刻则通常采用石材或木材,用来装饰梁柱、门窗等部位,常以动植物、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园林景观与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景。
园林景观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向往。
亭台楼阁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常用于供人休憩、赏景和寄情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设计极为精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五、木构架与瓦当中国传统建筑中常采用木构架与瓦当。
木构架由大梁、椽子和斗拱组成,既能有效支撑建筑的重量,又使得房屋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使其更加耐久。
瓦当则是用于覆盖屋面的瓦片,它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还在视觉上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
屋檐与挑檐、斗拱与弧形门窗、彩绘与雕刻、园林景观与亭台楼阁、木构架与瓦当等元素,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论中国古建筑屋顶的装饰特征

论中国古建筑屋顶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装饰特征包括:
1.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中国傣族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
该屋顶的构造由坡顶翘起,形成山峦和谷槽,然后在角落处设立翘角,增加了屋顶的视觉效果。
2. 斗拱和彩画:斗拱属于一种装饰性很好的结构,常常出现在中国的寺庙建筑中。
彩画则是在斗拱上进行的精细绘画,通常是以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为主。
3. 瓦当和水龙头: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经常出现的两个特点是“瓦当”和“水龙头”。
瓦当是瓦片的一部分,在屋顶上排成一行,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水龙头则是屋顶的排水设备,通常由石雕或铸铜制成。
4. 雕刻和拱门:中国古代建筑在屋顶上的装饰还包括了雕刻和拱门。
雕刻通常出现在建筑内部或外面的梁柱上,拱门则是屋顶与建筑墙壁是否合拢的形式之一。
5. 石桥与附加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常出现的三重拱上的建筑,种类繁多,可以包括这里的石桥和附加建筑的建筑结构。
石桥与附加建筑通常作为一种稳定和装饰性的功能由中国古代建筑家采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设计与斗拱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设计与斗拱结构传统建筑是每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其中,屋顶设计和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设计和斗拱结构,并介绍其特点和意义。
一、屋顶设计1. 斜坡屋顶斜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常用的屋顶形式。
它采用坡度适中的斜角设计,以防止雨水滞留和屋顶的泄漏。
一般情况下,斜坡屋顶采用抬角方式,即从屋檐抬高一定的角度,使屋顶看起来更为宏伟和庄重。
2. 起脊设计起脊是指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顶端的饰物。
起脊通过雕刻或涂绘的方式,用于装饰屋顶,并且具有象征意义。
常见的起脊形状包括龙、凤、斗鸡等吉祥物,以及花卉、云纹等装饰图案。
起脊的设计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之处,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文化价值。
3. 瓦饰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采用瓦饰装饰,以增添建筑的美感和稳定屋顶结构。
瓦饰主要通过雕刻、粉刷等手法进行装饰,常见的有螭饰、翘角、斗拱等。
这些独特的瓦饰装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
二、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用于支撑屋顶和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它是由多个石块或砖块按照一定角度和顺序组合而成的,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拱形结构。
斗拱结构在中国的历史上应用广泛,不仅用于建筑的屋顶搭建,还用于桥梁、宫殿等建筑物。
斗拱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1. 均衡承重:斗拱结构的选择和组合,能够合理分担建筑的重量,使整个建筑物更加均衡稳定。
2. 美观装饰:斗拱结构在设计和雕刻方面注重细节,通过各种几何形状和图案的组合,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精致和美观。
3. 文化内涵: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结构意义,也有着文化寓意。
斗拱结构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寄托了对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设计和斗拱结构是其独特之处,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顶天立地的传统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在其建造技艺上独具特色,更在其建筑形式上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其中,屋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承载着建筑的功能需求,又体现出了古代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分为庑殿顶、盖亭阁顶和脊尖等多个种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庑殿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其特点是采用悬山式的结构,即山石造型承托着屋顶,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型美感。
而盖亭阁顶则体现了中国建筑的高度工艺水平,它们通常拥有复杂的切角结构,给人一种宏伟而又精致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檐口形式。
檐口是屋顶建筑的飞檐部分,既起到了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又成为了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檐口的形式十分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直角形状到复杂的斗拱和斗栱,都可以见到。
这些精美的檐口装饰不仅为建筑增添了雄浑而又精致的气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除了檐口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瓦片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和瓦片,而瓦片则是屋顶装饰的重要元素。
瓦片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既有常见的平瓦、抬梁;又有造型独特的砖雀、鳞片和蛇尾瓦。
这些瓦片不仅在建筑上起到了防水的作用,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工艺美术的钟爱和对细节的精心雕琢。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其屋脊的设计。
屋脊是建筑屋顶的顶部部位,也是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元素。
古代中国人常常把屋脊设计成动物或神怪的形象,如狮子、龙、凤等。
这些动物造型的屋脊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动感,还寓意吉祥和保护,给人以神圣的感觉。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所展现的美,不仅仅是其独特的形式和装饰,更是一种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精神。
这种精神贯穿于古代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如今,在现代建筑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不仅成为了建筑界的瑰宝,更成为了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一根梁托着檩条,檩条上钉椽,椽子上钉木板(叫望板),望板上背泥,泥上上瓦,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所有。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屋顶,屋顶的实用价值、实用功能是维护空间,但是它是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经验的总结。
中国的大屋顶实际流传了几千年,现代建筑要强调民族文化就是在建筑上加一个中式大屋顶。
中国的大屋顶包含着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梁架体系、斗拱、曲线和檐口折返,平缓的曲线和天际相交的柔和轮廓线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缓中庸。
至今,在北京建筑风格中凡表现民族文化除了大屋顶之外还没有公认的建筑形式。
世界三大屋顶里中国抬梁架最费木头中国所有的古建筑都是由屋顶、屋身、台基组合。
现在做仿古建筑都是一楼用水沙石做成台基的形状,二楼、三楼搭几个柱子,四楼做一个屋顶的造型。
在建筑学上,世界有三大屋顶:一个是西洋拱券,一个是西洋桁架,一个是中国抬梁架。
甭管怎么发展,到现在还是这三种。
我说的屋顶都是大跨度,西洋拱券屋顶用石头做拱券(一种建筑结构,其外形为圆弧状),从古罗马开始发展,再到文艺复兴,一直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
有了铁以后,西洋拱券屋顶没有了。
桁架,从古希腊就有。
形象地来说,在中国古代,铐犯人的就叫桁架,即把一块木头中间掏空了。
这种桁架结构好在哪儿?甭管建筑跨度有多大,它都能够承受。
有人觉得中国古建筑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抬梁架做不出大跨来,而桁架能够做出大跨,为什么呢?桁架是把一个整木头有用的地方留下来,没用的地方掏空,受力的地方留了下来。
鸟巢是一个大的桁架,跨度最宽是300多米。
央视新大楼是桁架,争议特别大,库哈斯这个建筑师是荷兰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美国办建筑展览,他设计的房子都是歪的,而他设计的央视新大楼则很符合他的理念。
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建筑都是抬梁架。
抬梁架,一根梁抬着所有屋顶的重量。
中国这种建筑形式把木头都耗光了,唐代普通的庙用的料都比故宫的粗,清代建筑的木头就细多了。
中国抬梁架屋顶结构高效、节省又好用,发展到1840年基本断了,西洋建筑进来了。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
: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下面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的解读:
一、多样性与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多样,包括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每种屋顶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庑殿顶是传统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屋顶形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贵地位;歇山顶则象征着尊贵与庄重,常用于庙宇、宫殿等重要建筑。
二、等级制度与封建礼仪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多样性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不同等级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以区分尊卑贵贱。
这种等级制度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礼仪规范作用,体现了封建礼仪的严谨和尊卑有序。
三、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还具有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建筑屋顶形式和风格各异,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例如,江南地区的建筑屋顶多采用坡度较小的马头墙形式,既有利于排水,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四、美学价值与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美学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屋顶的装饰和雕刻也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艺术追求。
五、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价值也得到了重视。
许多传统建筑采用瓦片作为屋顶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有利于节能减排。
同时,传统建筑屋顶的排水系统也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浅谈中国传统屋顶造型艺术

园林与建筑ART EDUCATION RESEARCH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建造的用以居住、休息的场所,屋顶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曾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
建筑作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了人类艺术史上重要的一环。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各有异同。
中国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构造形式、材料的选用及装饰艺术纹饰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不同的地方。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独树一帜,屹立于东方大地上,熠熠生辉。
一、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造型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其造型多变、装饰繁盛、意蕴颇多,尽展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崇拜。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形式丰富多样,往往代表中国传统帝王制的阶级划分,这也是建筑承载社会生活内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分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种屋顶造型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有着绝对权力的象征。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造型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阶级制度的象征,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从美观来看,屋顶曲线的造型赋予建筑物天际线柔和、典雅的特点;向外挑出的屋檐赋予建筑物外观流畅、舒展的特点;犹如飞翼般扬起的檐角则给予整个屋顶生动活泼的动感与朝气。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曲直搭配,收放自如,端庄中蕴含生动,不仅迎合了华夏文明的审美情趣,同时包容了东方辩证的智慧。
二、别具一格的屋脊饰物中国传统建筑屋檐屋脊上往往具有极其丰富的装饰纹样与饰物,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信仰崇拜,由汉代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一是为了安煞镇邪、驱魔逐鬼,象征逢凶化吉;其二是对龙、凤等的崇拜,寄托人们希望得到神兽庇佑的美好愿望;其三是为了艺术美化,对屋顶施以装饰,丰富原本单调的屋顶造型,使其显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汉代屋顶造型

汉代屋顶造型汉代屋顶造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筑风格也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艺术。
在汉代建筑中,屋顶造型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建筑美学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汉代屋顶造型的特点之一是多采用翘角。
翘角是汉代建筑中屋顶饰物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
翘角可以是龙头、狮子、凤凰等动物形象,也可以是花纹图案。
这些翘角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具有避邪、辟邪的意义。
翘角的使用使得汉代建筑的屋顶更加华丽、富有艺术感。
另一个特点是屋顶翘角的数量较多。
汉代建筑的屋顶通常有四个翘角,分别位于四个角上。
这种设计使得屋顶更加稳固,也增加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同时,四个翘角的形状和雕刻也各具特色,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汉代屋顶造型还常常采用檐口装饰。
檐口是指屋顶与墙壁之间的部分,它经常被用来进行装饰,以增加建筑的整体美感。
汉代檐口装饰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石雕、木雕或彩绘等。
这些装饰图案通常具有寓意或象征意义,如龙凤、花鸟、山水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汉代屋顶造型还注重层次感的表达。
汉代建筑的屋顶通常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屋顶较小,下层屋顶较大,形成了一种层次感。
这种设计不仅使建筑的外观更加丰富多样,还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庄重、大气。
总的来说,汉代屋顶造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雕刻。
汉代建筑师通过对屋顶造型的精心设计,使建筑呈现出华丽、庄重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筑美学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种屋顶造型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也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古代建筑中看到汉代屋顶造型的痕迹,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试析我国古代建筑屋顶装饰文化

试析我国古代建筑屋顶装饰文化摘要: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繁多、结构复杂,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有了独有的建筑特色与建筑文化,使用木架式作为承重结构,而不是将其作为墙体。
木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取材方便、施工快以及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等优点,但是还具有易发火灾、雨水侵蚀、易受白蚁侵蚀、寿命短等劣势。
中国古代建筑也有少量的砖石结构,多出现于塔式结构中,在历史的迁移中,建筑越来越成熟,虽然在形式上变化不大,但在细节上有着巨大差异。
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建筑屋顶装饰文化进行探讨,分析屋顶装饰文化的类型、特色等,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建筑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我国古代建筑;屋顶装饰文化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有的建造技术,丰富的艺术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深刻的艺术内涵。
由于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拥有着非常多样的建筑装饰,这些装饰都表现出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屋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是作为结构和装饰两个功能,而屋顶的作用、装饰与周围环境、建筑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屋顶装饰文化,对屋顶装饰文化的类型、特色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古代建筑屋顶概述1.1屋顶的起源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我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其中的一个特殊体系,相比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不同,我国古代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为木材,建筑结构采用的木结构,最关键的承重部分也采用的木质。
虽然在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上也有砖石结构、拱桥、无梁殿这样的非木质建筑,但是木质建筑终究占有大多数。
在我国古代各个区域存在木质建筑,具有较强适应性,这种建筑形式也深深影响到朝鲜、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
木材因为易受火灾、腐烂的影响,所以对木质建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火防潮。
有坡度屋顶的发明主要是为了防水,主要的屋顶形式有单坡、硬山顶、歇山顶、攒尖顶、屯顶、悬山顶、平顶这几种,其中仅有平顶形式的屋顶没有坡度。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中国古典建筑屋顶艺术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中国古典建筑屋顶艺术摘要:文章从设计美学的角度,以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屋顶艺术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古典建筑屋顶造型的艺术特色分析,详细论述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在建造过程中所蕴含的礼制、思想、寓意多个方面,从而研究出中国古典建筑屋顶造型所具有的“形态美”和“意境美”两个艺术特点。
关键词:古典建筑屋顶;礼制体现;思想内涵;情感寓意正文:自史前以来,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房屋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庇护所,更是一个家的象征,而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古典建筑屋顶的演变既有特色也有共性,既是最为精细的部分,也可代表古建本身,所以古代中国人在屋顶的雕琢与塑造上所传递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意蕴也尤为深厚,可以说,屋顶艺术美的发展在展现古典建筑“形态美”和“意境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古建屋顶构造的“礼制之法”房屋建筑一直都是以科学严谨著称,对于古典建筑而言,每个屋顶的设计既体现其功能性,彰显屋顶的现实功能;又体现其美观性,彰显屋顶的观赏功能;还体现了屋顶的形式与级别所蕴含的礼制的等级性,因此,设建造过程中的功能美、设计美和礼制美就组成了一个屋顶在建造过程中的三大要素。
而这三种要素相互配合,也就成为古典建筑屋顶造型设计的基础。
首先,屋顶建造的功能美。
由于四季长短不同、湿热程度不一,我国各地也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特色差异。
如湿润多雨的南方地区多为高翘角的屋檐,而在寒冷少雨的北方,屋顶的设计上就相比较平缓;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屋顶的覆盖多以瓦片为主,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整个建筑的放火、放水与排水性。
而在屋顶弧度的设计上,并非是单纯的直线形设计,而是具有一定的弧度,这种曲线设计方式的美感就在于不仅让屋顶显得更加灵动,而且排水时间和排水速率要远高于单纯的直屋顶。
除此之外,古典建筑中的屋顶大多是探出屋身,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内部的梁柱和斗拱的完好性,防止被雨水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正脊构件鸱吻装饰摘要: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杨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超乎兴趣的神往。
又加之去年参加了陕西省古代建筑实体搭建赛,对古代传统建筑也积累了一些知识,作为艺术设计系的学生我想从我国传统建筑屋顶正脊脊饰构件鸱吻装饰方面展开学习与研究。
对这所谓的第五立面从整体及脊饰部分进行浅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正脊脊饰鸱尾鸱吻一、屋顶式样及其整体特点被誉为大屋顶建筑的中国传统建筑在形态上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西方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他的屋顶部分。
“从屋顶式样来说他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几种重要式样。
”①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无脊四坡式,俗称“五脊殿”前后坡两侧的坡面叫“撒头”。
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
单檐庑殿顶的外形与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相同,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称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两条搏脊,则共有脊十一条。
歇山山尖部分称为“小红山”,歇山的山面有搏风板、悬鱼、惹草、是装饰的重点。
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之分。
悬山顶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在规格上仅次于四阿、九脊殿。
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外。
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订以搏风板。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硬山的山墙不露出木檩,即所谓“封山下檐”。
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至上将檩头全部封住。
攒尖顶的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攒”在一起,四种屋面的坡面在顶部交汇于一处,宋称斗尖。
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覆以宝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屋顶的样式及其面积的大小在我看来是蕴涵着建筑地位、等级、规模等诸多信息。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屋顶,其基本造型是曲线形。
无论是品味最高的庑殿顶,还是歇山顶、攒尖顶等,莫不如此,其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炫彩的冠冕。
二、正脊装饰鸱吻的神话传说屋顶式样决定了它的特殊轮廓,在这优美轮廓线上点缀着的是一些出自于动物原形并经过艺术加工的特殊的饰件。
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因为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
排列规整,做工精细的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只为装饰用吗?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探究到底。
让我们从关于正脊脊饰的一些神话传说引出这个话题吧,传说中“龙生九子”,即龙与别的九样灵兽交配繁衍出九个混血儿,作为九子之一的鸱吻,住在南海、能喷水成雨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
“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住在南海,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
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
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
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
又说,鸱吻的背上是许逊的剑。
”②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
另一个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使其望剑而逃的用意。
传说的确神秘,事实上它是一种鸱吻安装固定的方式。
三、鸱吻形象的演变鸱吻传说起自汉代殿堂,及后移建与衙府、庙观等建筑。
千百年来脊端的装饰由简单到复杂,其名称也从最初的“鸱尾”,及至唐代演变为“鸱吻”。
由尾而转变成首(“吻”是用“嘴”,亦即“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也是我国建筑文化动态的体现。
新石器时代,屋顶是用茅草铺成的两面坡,已用了简单的屋脊。
商周两代屋顶改为板瓦铺面,用简瓦盖脊,是否有脊饰不得而知。
但战国正脊两端貌似有了上翘的三叉形饰物。
秦汉时期,建筑或歇山或悬山。
汉武帝作建章宫有人上书蚩尾能避祸灾,后人见其吻如鸱鸢,称之为鸱吻。
也许,最早的脊饰的脊饰做成了鱼尾状,似仿蚩尾。
那是曾流行将屋顶正脊的端头塑成或砌成向上翘起的形状,已清楚的看到想对称的饰物,是否是蚩尾有待考证。
晋时,脊饰多做鱼尾形象,并正式命名为“鸱尾”。
北魏时期,鸱尾的尾部已经非常醒目,如大同云冈石窟第九、十窟内所雕的鸱尾,轮廓逼真。
到西魏时,鸱尾之尾,鳍条突出,略有夸张,而且更具装饰品味。
如天水麦积山西魏壁画中的鸱尾,外缘加置一道鳍尾,不显单调。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摩羯鱼随着佛教的盛行传到中国。
由于我国木结构建筑易燃,,所以引进传说中能灭火的摩羯鱼形象。
用到建筑物的脊饰上而形成的鸱尾的形象,以祈求避火也蕴涵了人们希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的愿望。
当时政治国界虽极纷乱,但是鸱尾却普遍使用,不为地域及国界所限。
脊端之饰,起自宫殿,建于宫殿,禁止一般住宅任意装置。
鸱尾之饰成为一种特权标志。
隋代的鸱尾,鳍条增多,装饰效果尤佳脊饰仍采用鱼尾形式。
中唐时期,脊饰形状有了变动,史书记载开始出现不同称呼。
五代接近唐代,改称鸱吻,宋人仍沿旧名,前者之所以改称是依照脊饰的实物形象。
彭乘(宋人)在《墨客挥犀》中说:“今自有唐以来,寺观旧殿宇尚有为飞鱼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时易名为鸱吻。
然状亦不类鱼尾”。
“状亦不类鱼尾”这句话很重要。
大概在宋代时还保存着中唐时期的一些古建,脊端的鸱尾虽然仍指上,已经不类鱼尾之状,正处于从鸱尾向鸱吻过渡的形式,所以称之为鱼尾也不太像了。
隋唐间的鸱尾装饰,可见于河南博物馆藏隋代陶屋、敦煌220窟壁画上,还有四川乐山凌云寺石刻、西安大雁塔门楣线刻鸱尾等,形状大致都是瘦直扁平的。
而中唐时期的鸱尾已经显现出眼口鼻的形状,尾下出现兽首,张着大嘴要吞下屋脊,有些夸张,整个形状与其说似尾还不如说似首。
《建康实录》中也有出现将鸱吻和鸱尾混淆的现象,此书编写于中唐,这说明中唐时期鸱尾已经开始向鸱吻转化。
而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则是将鸱尾中的“尾”名副其实的转变成“吻”的标志建筑。
大殿上的鸱尾不但眼口鼻分明,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细节,称为鸱吻也不为过了。
其实鸱尾变鸱吻也有鸟雀的功劳。
在脊饰称之为鸱尾的阶段,装饰重点在鸱尾两侧的鳍上,华丽鳍身的加薄和加高使两鳍之间形成沟,鸟雀便会在这沟里筑窝,能得又脏又乱,有点伤大雅。
有人在这些地方插上铁针来驱赶鸟雀,也就是所谓的“拒雀子”,仍然有失观瞻。
之后鳍身就变薄变低了,最后也就敷衍成了一道饰边,深沟变成了圆弧。
鸟雀不来筑巢了。
鸱尾改变成了吞脊的兽状,于是出现了“鸱吻”的叫法。
宋明的时候,文章上述的龙生九子的传说广为流传。
只是有时称其为螭吻,说其平生好吞,殿脊上的兽头是它的遗像。
于是,鸱吻又多了一个名字:螭吻。
唐宋时,鸱尾在南方也叫做鱼尾,而且是地道的鱼形。
唐代鸱尾实例有大雁塔门楣石刻及敦煌壁画,五台山佛光寺鸱尾也许是后配的,因为其吻背上刻有小龙,整个轮廓是唐、宋式样。
至于辽代鸱尾的实例也不少,它的形象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造型更丰富了。
唐代鸱尾身上的装饰较少,而宋辽金时期的鸱尾身上布满鱼鳞,头部的嘴眼也比以前更细致,因而也常被称为鸱吻;第二个大特点是,鸱尾的形象从鱼向龙转化了。
这一时期,这种鸱吻的头部越来越像龙头。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上的鸱吻可以做为例证;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以及技术的日趋熟练,在一些地方建筑上出现了更为生动的鸱吻造型。
福建泰宁甘露庵蜃阁的鸱吻头部是龙的形象,有趣的是它的尾部却做出来一个鸟头,尾尖是鸟嘴,后面还有眼睛、翅膀,造型妥帖自然。
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上的鸱吻则完全由一条龙盘卷成鸱吻形。
当然还有的鸱吻完全是一条鱼,鱼身弯曲,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总的来说,宋辽金时期的鸱吻造型更加的繁复精细,逐渐远离鱼尾形,而变化成龙形,塑造重点放在了兽首,尾部反而变小了,有时还会在尾部施一小兽头,也就是所谓的“背兽”。
“元代鸱吻的尾部已经不再向脊中央卷曲,有了向上向外卷曲的趋势,尾部不是与兽首同一方向伸出,而多向后卷,有的吻身上还有小龙,有前后爪,全身的鳞纹,看起来很富丽。
”③有一显著的特点是尾卷曲时并不并拢而是镂空的,吻的边缘也加了很多花样。
清代初期鸱吻式样与明代相比没多大变化,只是更加华丽。
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鸱吻完全可称作是艺术创作。
清代以后的大吻鳞及小龙就显得萧索无生机了,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发展、充实,更贴近社会生活了。
自从汉代建筑将鸱尾安上屋脊之后,它的造型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式。
许多营造书籍只是规定各种房屋上鸱尾的高度之制,对鸱尾的形状却不做具体说明。
由于建筑构件大多是有地方瓦件按照当地工匠习惯批量生产,所以个地方建筑装饰也具有明显特色,其鸱尾的造型也更为多样,写实的鱼型,程式化的鱼型,鱼龙混合型,直至完全脱离了鱼的造型。
在我看来,鸱尾形象的改变是因为人们生活环境和人的心里祈求在不断变化,再者是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日渐成熟也对此产生影响。
四、不同式样的屋顶的不同正脊装饰基本做法做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浅略了解一下鸱吻所在位置正脊的安装方式,也使我们更好的从实质的一面来更多更细致的了解鸱吻装饰。
正脊是相对于屋脊位置的称谓,指沿着前后坡屋面交线做成的脊。
正脊往往是沿桁檩方向,且在屋面最高处。
一般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式都有正脊,不同的屋顶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