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合集下载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中国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各个时代广泛应用的家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训在历史上是以文献的形式写给家人看的道德教育读物,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训及其主要内容:
1.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容涉及教育、道德、礼仪、处世之道等,被誉为中国家训的开篇之作。

2.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柏庐所著。

主要讲述如何治家、修身、处世等,强调了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训著作,收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父母、兄弟、子侄的家信。

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中华文化珍品之一。

这些家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

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家训家规进万家,户户盛开文明化。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希望有所帮助!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5、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6、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

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7、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8、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10、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1、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12、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3、无瑕之玉,能够为国器;孝悌之子,能够为国瑞。

1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5、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6、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17、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18、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19、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20、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2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4、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25、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26、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

彭得中家风家训.doc

彭得中家风家训.doc

家风家训每个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一个人的性格来源于父母,取决于家风。

家风的成败,决定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素质的高低。

家庭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品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家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我家也有良好的家风,例如:乐于助人等品质,乐于助人是每个家庭中所不可缺的品质。

家风家训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我懂事开始,父母就教诲我。

带学校,要遵守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

当我刚踏入小学部时,老师就教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例如:我看了一部很搞笑的电视,名字叫做《家有儿女》。

当中有一个叫夏雪的女孩,她在家中不小心打破了妈妈心爱的花瓶。

因这件事而不敢告诉她母亲。

最后她想了想,还是告诉她妈妈。

一个客户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的囔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去谈这笔生意呢?”。

古人的家风家训家规

古人的家风家训家规

古人的家风家训家规1.名人家训格言原发布者:我要的你不懂33家风家训格言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5、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6、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8、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5、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6、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17、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8、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9、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24、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26、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27、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28、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29、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2.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原发布者:三一建筑三一文库()〔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小编收集了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

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我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我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我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我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中国名门家训1、诸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后裔的家风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文成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伯温(1311-1375年),名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省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家风家训内容大全(精选180条)

家风家训内容大全(精选180条)

家风家训内容大全如何践行家风家训一,把传承家风家训做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好下代责任重大。

要想自己的一代有好的思想品质,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成为袓国的可造之材,就必须从小抓起。

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首要的就是道德品质教育,通过家风家训的传承让孩子掌握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做人,从小就树立起好的人生观念。

根正才能苗壮。

二,以身作则。

践行家风家训,从自身做起。

我们的老一辈在他们的生话实践中留下许多好经验,好作风。

如: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邻里团结,济困扶弱等等,我们要继承过来,传承下去。

所要用我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父母是孩最早的启蒙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会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施好善,助弱济残这些具体的行为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那么我们的下代也会成为一个践行家风家训的示范者。

三,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的大家庭中不断地深化我们的家风家训。

我们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不能让家风家训脱离社会。

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家风家训的'影响力的很好途径。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社会公益话动中不但会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样也能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享受那份助人为乐,济困帮弱的快感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文化沙龙、知识竟赛、旅游等活动。

这些看似与家风家训没有直接关系,但在这些有益的社会话动中可以增长知识,淘冶情操,是践行家风家训的好途径,是检验践行家风家训的好环境。

践行家风家训是治家的尺子,为人的本分,我们不但要继承过来还要传承下去,让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社会这片沃土上开出朵永不凋零的小花来。

家风家训内容大全(精选180条)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风家训内容大全(精选180条),希望有所帮助!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2、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3、泯躯而济国。

家风家训家规内容(精选300句)

家风家训家规内容(精选300句)

家风家训家规内容家风家训家规内容家训作用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家风家训家规内容(精选300句)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内容(精选300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风家训家规内容1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第一篇: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最值得看的中国经典家训:父母和孩子都要读一读!

最值得看的中国经典家训:父母和孩子都要读一读!

以下是一些最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中国经典家训:
1. 《朱子家训》朱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朱熹先生留给后人的家训,强调个人修养对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

2. 《增广贤文》
收录了许多古代的格言和寓言,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 《孝经》孔子
强调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道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4. 《弟子规》李毓秀
详细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教导孩子们如何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勤奋学习等。

5. 《三字经》王应麟
浅显易懂,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是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

6. 《百家姓》
介绍了中国的百家姓,既是一种姓氏文化,也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7. 《名贤集》
收录了许多名人的名言和格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8. 《菜根谭》洪应明
强调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提倡淡泊名利、修身养性。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中国名门家训1、诸葛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浙江文成刘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家风家规家训

家风家规家训

家风家规家训家风家规家训集锦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通常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也叫家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规家训,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风家规家训篇11、自己的事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

2、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可歧视弱者。

4、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5、不耻下问,及时消化老师讲授的`所有知识。

6、按时完作业,以及日常学习任务。

家风家规家训篇2成功的种子要有汗水来浇灌,人生的目标要靠自己的'付出来实现,阳光必然眷顾勤奋者。

在节能环保的生活中培养高尚的道德,用积极地情感认真的学习健康的生活。

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品德优良诚实守信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厚德载物独立人格,勤俭节约。

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家风家规家训篇3长幼有序,孝悌持家。

诚信为本,不偷不赌。

与人和气,不抢不占。

自强不息,勇于奋斗。

大胆尝试,敢于创新、维保家族利益,张氏人人兴邦。

家风家规家训篇4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堂前教子,严于律己学以增智,学以立身俭养德来,德由俭来一年一班候斯耀家风家规家训篇5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和睦团结正直做人,踏实做事勤学苦读,拼搏进取三年一班王宇昂家风家规家训篇61、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4、遇合理之事则从。

5、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8、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家风家规。

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9、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治家格言)11、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家风家训是一种家族传统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后代良好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优秀的家风包括忠孝、勤俭、诚信、礼仪等传统美德。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道和对国家的忠诚。

忠孝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是子女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基本准则,是子女应有的道德规范。

勤俭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节俭节约,珍惜资源,勤劳努力,不懈奋斗。

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美德,代表了人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文化观念。

我国优秀的家训包括代代传承、言传身教、遵规守矩等传统戒律。

代代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代表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品德规范。

言传身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言传和身教并重,通过言传和身教来教育后代,使后代受益终身。

遵规守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戒律,代表了规范行为、遵守规则、尊重法律、守法用权的重要原则。

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向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家道家风的重要体现。

由于家风家训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人文气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和引导后代良好行为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收集汇总名人的家风和著名的家训

收集汇总名人的家风和著名的家训

收集汇总名人的家风和著名的家训1. 孔子的家风和家训:孔子强调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家风。

他的家训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子不学非所宜,幼而孳孳,长而成宜;诗云:‘无爱无恶,取诸其邻’。

”他强调要严于律己,守身如玉,敬爱父母,尊重长辈,尽心尽力履行家庭责任。

2. 孟子的家风和家训:孟子注重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培养。

他的家训包括:“五亲有亲,九族有族”、“君子有三乐:以天下为家,以诸侯为家,以曾子为家。

”他强调要尊敬家长,和睦相处,以和为贵。

3. 周恩来的家风和家训:周恩来强调家庭纪律和亲情的重要性。

他的家训包括:“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为政之要,莫如家正”、“慈爱则人顺之,公道则人敬之”。

他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4. 毛泽东的家风和家训:毛泽东提倡勤俭节约、开朗豁达的家风。

他的家训包括:“节约为国家、节约为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强调家庭和睦和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

5. 乔布斯的家风和家训:乔布斯注重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家风。

他的家训包括:“保持简洁,专注关注”、“敢于梦想、敢于突破”。

他强调要有追求卓越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6. 康熙皇帝的家风和家训:康熙皇帝强调忠诚、克己奉公的家风。

他的家训包括:“有道无术,有术无道”、“以公饬民,示世子朝廷”、“存惧心,勿坐上位,不悖適父职”。

他注重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以上是一些名人的家风和著名的家训,每位名人都有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和家训,但都强调了家庭和睦、忠诚、尊重和亲情的重要性。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
1、节俭:救人于水火,节俭先人。

不作奢侈,既可以节约家庭财用,又可以发扬光
大中华民族悠久传统,古老至今未变的家风家训。

2、代代相传:把我们的责任,传承给子孙后代,必须用勤劳、自律、恒心来建立一
座祖宗之家。

3、诚信:处事要求诚实守信、敢于正言,尽心施为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4、和睦:和睦相处,容谅缓解,不可口出办犯、言语伤人、熬夜糜烂,更不能仗势
欺人、拒不改正,这样才能做到有求必应、有礼相待,以家庭礼义维系家庭关系。

5、利他主义:助人伸张忠义,拾取他人物皆利他,是家人应该养成的一种美好风尚。

6、耐心:“耐心百忍,锲而不舍”,只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收获家庭幸福、和谐过
日子。

7、落实:不言而喻,只有不断落实,才能行运化责任为义务、变言论为行动,做到
言出必行。

8、教子有序:不断提高子女的成长,注重熏陶孩子的智慧品仁,以建家的政策,引
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家长的责任。

9、做好礼节:家宴不宜太过,以礼之嘉让贴近民风,以懿礼以修舆,殷勤礼义承德;关系切身,及时赠财及物,以礼相善,以礼敦礼,有收获就有礼义。

10、博爱:家是温暖的港湾,充满爱情,要彼此表示心灵的亲密,孝顺尊老,护陪
孩童,对对方间隔碰撞要有谅解和欣然接纳的心,充满温馨的爱心与温柔的态度,时时刻
刻做出博爱的行为。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著名家训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些著名的家族、名门望族的家训,也是一些名人、文化名流的家训。

这些家训包括家族规章制度、家族传承、家风家教、家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著名家训的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风家教。

家风指家庭中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传统,如“忠诚、孝顺、诚实、勤劳、廉洁、敬祖宗、尊长辈、尊重师长、爱国爱民”等。

家教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学习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等,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社会公民。

中国著名家训的编制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家训,可以建立家族的规范和传统,加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保持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同时,家训的传承也可以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人提供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参照。

总之,中国著名家训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对于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文化资源。

- 1 -。

中国家风家训格言

中国家风家训格言

中国家风家训格言中国家风家训格言100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格言吧,格言又称箴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格言吗?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中国家风家训格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2、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5、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6、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7、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8、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9、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20、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1、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2、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3、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5、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8、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名人优秀家风家训摘抄

名人优秀家风家训摘抄

名人优秀家风家训摘抄1. 曾国藩家训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就像存钱罐,勤劳是往里塞硬币的手,节俭是那个小小的出口,只有这样,财富的小金库才永不干涸。

2. 颜氏家训有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嘿,读书在颜家就像种超级果树,种得越多,收获的智慧果实就越能堆满整个宇宙,比金山银山还值钱呢。

3. 诸葛亮的《诫子书》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就好比,安静是修身的宁静港湾,在那里可以把品德这艘小船修补得稳稳当当,而节俭就是给品德加油的神奇魔法油。

4. 傅雷家书里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那真诚在傅雷家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打开就能通往艺术的奇妙世界,没有这扇门,艺术就把你拒之千里啦。

5. 纪晓岚家训中“四戒”“四宜”像是他家的独家魔法咒语。

遵守“四戒”就像给灵魂穿上了防护铠甲,不会被坏东西轻易扎破;做到“四宜”呢,就如同给自己装上了火箭助推器,噌噌地向着美好奔去。

6.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这家训好似包公的三把铡刀,寒光闪闪悬在子孙头顶,谁要是贪污腐败,就像鸡蛋碰石头,直接被铡得粉碎,回不了家喽。

7. 郑板桥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在郑家这就像一条铁打的定律,自己动手就像小蚂蚁搬运食物,虽然渺小但很伟大,要是想靠别人,那简直是想等着天上掉馅饼把自己砸成肉饼。

8. 司马光的家训一定觉得诚实是颗超级种子,他说为人要诚实。

一旦种下这颗种子,就能长出参天大树,那树高得能捅破老天,树荫大得能覆盖整个家族的道德领土。

9.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那可是像打造超级战队。

他的教育理念就像神奇的魔法棒,点一点孩子们就像小超人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那光芒简直比太阳还耀眼。

10. 苏洵的家训也许觉得知识就像宝藏。

子孙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挖掘宝藏,要是不努力就像个拿着破勺子的小笨贼,啥也捞不着,努力了就能像开着巨型挖土机,收获满满当当。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过历代先贤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些家风家训中,包含着人们对于家庭、事业、生活等方面的一些精神指导和行为规范。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强调的是家庭的和谐、团结和互助,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同时,家族的兴旺和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家族成员爱家、顾家、传家,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家风家训还强调了人的品德和修养,要求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谦虚谨慎、敬老爱幼等。

这些品德和修养的要求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华名人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门家训1、诸葛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浙江文成刘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刘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

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刘伯温家风家训刘伯温家风家训的核心内涵是“重文崇智,尚俭倡廉”。

不同于其他历史名人以成文的家规家训传世,刘伯温家训不以“言传”,而重“身教”。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文本式的家训,而是将家训之要义寓于一件件具体的“家事”之中,如刘伯温先祖的文武兼备、乐施重义;刘伯温本人的手撕墓图、大义拒金;刘伯温后代的去奢尚俭、恪守家规等,对后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教化作用。

这些“不成文”的家训,体现得正是淳正的“刘氏家风”,其内涵之丰富,深受朝野称颂。

朱元璋在《(刘伯温)父永嘉郡公诰》中评价“朝廷所赖,士民所瞻,皆遗训之功,力善之征也”。

后来南田武阳等地的刘伯温后裔,又在刘伯温治家思想的基础上拟定了新时代的家训。

如今在刘伯温故居入门口的影壁背后,就镌刻着“爱家国、睦邻里、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敦族亲、训子孙、正名分、勤职业、慎官守”的祖训族规。

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

知贪者其惟圣人乎。

圣人之于仁义道德,犹小人之于货财金玉也。

——摘自刘伯温《郁离子·贪利贪德辩》【译文】平民因贪而毁掉他的身家性命,卿大夫因贪而毁掉他的家族事业,诸侯君主因贪而毁掉他的封国和天下。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贪”的真正含义。

“贪”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贪德而不是贪财。

知道“贪”的这个含义的大概只有那些圣人吧。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渴求,就如同小人对于金银财宝的贪恋。

传家宝明刘伯温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

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寒窗苦读君子,五更雪夜萤灯。

官商盐埠当铺,万水千山路程。

男人耕读买卖,女人纺织殷勤。

勤俭先贫后富,懒惰先富后贫。

每日开门两扇,要办用度人情。

自食油盐柴米,总要自己操心。

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

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事无成。

忍让和气者富,争强好讼必贫。

粗茶淡饭长久,衣衫洁净装身。

开店公平和气,主顾富客常临。

银钱勤勤付寄,空信也要常行。

夫妻更要和顺,吵闹家也不宜。

亲朋不可轻视,弟妹不可断情。

切莫使气刻薄,忍耐三思而行。

村坊和睦为贵,不可唆害别人。

为恶化为良善,懒人听了必勤。

劝君抄本回去,教训子侄儿孙。

口教恐怕不信,此乃有书为凭。

其能留心熟读,定有结果收成。

3、王阳明家训浙江余姚王阳明:家训,一盏永远不灭的心灯王阳明简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

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王阳明家规简介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

由于长年在西南边疆为官、征战,家书成为王阳明开展家族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存《王阳明全集》收录了大量王阳明对兄弟、子女以及晚辈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整个家族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其中《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后来,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氏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

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把家规理念运用于社会教育,以家族历代传承的家规理念和毕其一生的心学研究为基础,向王学弟子们和西南边疆百姓广授教育树人之道,倡导文明礼仪乡风,被后人誉为“百世之师”。

《示宪儿》明王阳明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4、李世民家训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李世民《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戒伯禽周公旦:姬姓,名旦,也称叔旦,周朝第一位周公,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

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身体力行、勤勉从政,周公为了见到贤人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同时周公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

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中国历朝历代新建立时,开国之君十分重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不要重蹈覆辙。

有些帝王亲自撰写家训,如李世民的《帝范》,康熙的《庭训格言》、《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等。

周公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

周武王灭商后,将周公旦封在了鲁地,但周公旦因为辅佐朝政,并没有去就封,而是让儿子伯禽(又称禽父)代为治理。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正式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诫伯禽书》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

临行时他告诫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地位已经很高了。

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希望你到了鲁地,不要因位高而盛气凌人。

”《诫伯禽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之先河,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曹操在其名篇《短歌行》里,赞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政治国风范。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6、曾国藩家训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卒谥“文正”。

论学主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遗稿经后人编为《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标本式人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一生奉行“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曾国藩亦是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之一,他倡导洋务运动,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建立了第一家新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生前身后,备受推崇。

曾氏家训曾国藩祖父曾星冈少时纨绔,因有长辈讥讽他会是“败家子”而幡然醒悟,自此讲求农事,并提出“治家八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孝友的家风。

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尤其重视对诸弟及子侄的教育。

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曾国藩观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于是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扩充和发展,形成“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