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鲁科版)教材体系结构及栏目分析
高中化学 必修2 教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必修2 教案 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51617a27284b73f242507a.png)
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
![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9270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7.png)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3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文/崔玥摘要:“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它已经在中国许多省市进行了测试和应用,并被大多数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并且有了质一般的飞跃,国家开始了深刻的课程改革,研发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且由骨干教师王磊带头编写了新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
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进行对比,总结其编写规律及特点,对比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力求能通过此提出有益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鲁科版;教材研究;新旧教材1 教材编排体系对比分析化学必修教材的修订与编制,必须严格依照和遵循《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条目来进行,力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在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一步步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再走向科学素养,最终走向核心素养。
对此我国也出台了针对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对比了新旧课标下“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教材的编排体系,试图找到新旧教材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改革创新之处。
1.1 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将两本教材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两本书的编排思路和体系大致上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布局和规范上做了一些改动。
《化学第2册(必修)》是对《化学第1册(必修)》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关键阶段。
整体编排思路不难看出,是以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键和化学反应规律”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贯穿的体系。
第一章的编排变动不大,第一节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增添,第三节则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重编,将知识系统划分为了两个部分。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3810456bec0975f565e24e.png)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1、认识晶体 2、金属晶体与离子晶 3、原子晶体与分子晶 4、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选修四 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化学反应的方向 2、化学反应的限度 3、化学反应的速率 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水溶液 2、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 3、沉淀溶解平衡 4、离子反应 选修五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1、认识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3、烃 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1、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2、醇和酚 3、醛和酮、糖类 4、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4、物质的其他聚集状 选修六 主题一物质的分离 1、盐的精制 2、植物中某些成分的提取 综合实验活动:从茶叶中撮咖啡因 主题拓展: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应用 主题二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认识发生在盐溶液中化学反应 综合实验活动: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主题拓展:现代实验技术在研究物质性质及反应 主题三物质的检测 1、物质组分的检验 2、物质中某组分含量的测定 综合实验活动: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检测 主题拓展: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主题四物质的制备 1、实验室制备日用化学品 2、实验室制备化工原料 综合实验活动:酿制米酒主题拓展:从实验室到工厂——化工过程开发。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教材分析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f104f6524de518964b7d3a.png)
究物质的。
”
教法分析
讨论交流法 本节教学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化学 的魅力,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驱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整理对化 学科学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带领他们一步 步走进化学科学
教法分析
多媒体演示法 本节内容向学生介绍 20 世纪化学的发展 特征和 21 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学生通过观 看多媒体可以更形象的了解这些知识。
难点
对物质的量及其单 位——摩尔的理解
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 主构建知识框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认识到引入这些物理量的必要性,通过生活实例,类 比学过的物理量,正确理解抽象概念。
学法分析
“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清晰地问题 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彼此之间交流讨 论,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历程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
本章教学目标
过 程 与 方 法
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
究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了解研究
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学习 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意图
为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 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 为他们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和相关学科课程提 供必要基础。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栏目分析和建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栏目分析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25e1b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d.png)
84・麦孕占管猩2021年4月20日投稿 网 ilk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栏目分析和建议张海艳许燕红(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以2019年出版的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其栏目设置情况、分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新教科书栏目一活动探究类栏目:体现学科特征,强调实际应用;思考讨论类栏目:重视问题逻辑,启 发学生思考;资料拓展类栏目:突出与时俱进,加强社会责任;巩固整合类栏目:强化宏微结合,注重科学思维的特点,并对利用栏目进行教学和编写教科书栏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栏目特点教科书栏目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仅是一种呈现方式,更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线 索叫它对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情境创设、提倡新型学习方式及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表达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化学教科书栏目 设置较为单一,几个版本教科书都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叫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在呈现方式 上开始设置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栏目。
根据2003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 创新设计了 “科学史话”“学与问”“科学视野”等9 大栏目,同一时期的鲁科版和苏教版也设计了许多 种类的栏目,这些栏目承载着当时课程标准提出的 三维目标,注重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化学与生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联系叫栏目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不同版本的编者更深层次 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和当代教育教学理念叫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 课程改革动态,因此以2019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科书)为例,认真研究栏目设计和分析栏目特点,以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 使用栏目,更好地促使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落地。
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栏目 构成分崭由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的不同,教科书通过 设计不同的栏目来引导教学活动,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肌新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见图lot 练习与应用】〕何考与时论】【实验X-X 】 【资料卡片】 辭】【科学史话】借息鳏】与实職〕图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从图1可以看出,新教科书依然是使用章节编排,并于每章末尾附上复习与提高和实验活动2种栏目,其中实验活动是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 验,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化学重要的实验及技能,充 分体现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
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详解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be21f33687e21af45a969.png)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化学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族、周期)、周 期表中元素性质(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的递变规律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区)、元素性质(电
与性质
离能、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2》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能量变化 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 与热能的转化、电能的转化(感性认识)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为全体学生打下共 同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
必修化学的基础必须更加关注后续课程在化学知识结 构发展上的需要,以及建立知识逻辑的需要。
《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使学 生反应条件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感受浓度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简 介温度、压强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2》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 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感性认识);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 应(加聚反应)及应用
《化学与技术》
介绍了几种工业上 常见的有机合成反 应(如以乙烯和丙 烯为原料的合成)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P2
设计本栏目的意图: 引出本节核心知识,并进
行科学研究方法(模型、假 说)教育
实施建议: 重现卢瑟福α粒子散射
实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88d027a32d7375a41780bf.png)
力 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限
度
平衡转化率
应
共 同
条 件 的
优
学
反
应
化
学
影响因素:T 、c 、P
化学反应速率有差别:
化 影 响
工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业
பைடு நூலகம்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学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教材栏目介绍
多样化的栏目使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联想·质疑
基
活动·探究
本
要
观察·思考
求
栏 目
交流·研讨
迁移·应用
本章自我评价
方法导引
提
历史回眸 一 般
资料在线 资
高 要 求 栏
化学前沿 料
目
化学与技术 身体内的化学
追根寻源 拓展视野
较深入
学海无涯 *内容 更深入
方法导引
一般资料性栏目
较深入分析问题、较全面拓展知识
更深入的提高内容
电解精 炼铜
电镀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电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装置: 原电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产生直流电
化学电源
金属腐蚀 (电化学腐蚀)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化方
反应熵变(△S)
反
认 识 化
学 向 影响规律:△H — T△S 热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的教材编写特点
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1.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2.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 教材分析鲁科版必修二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 教材分析鲁科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90072ea302d276a200292e53.png)
原子结构 教材分析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负电性、相对质量约为1/1836质子:正电性,相对质量约为,由个1.0073夸克构成中子:电中性,相对质量约为,由个1.0083夸克构成(2)“交流·研讨”解答问题1答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题2答案: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的。
问题3答案:取近似整数值时,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3)质量数①质量数的概念:人们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概念公式:由质量数的概念得到下列公式: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质量数是原子的质量数,不是元素的质量数。
1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原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相等,即A r (B )≈A (B )。
如: A r (16O )≈A (16O )=16; A r (14C )≈A (14C )=14; A r (37Cl )≈A (37Cl )=37。
②符号A Z X 的涵义:符号A Z X 代表1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
A ZX 原子内中子数为:N =A -Z 。
如168 O 核内中子数为16-8=8,178 O 核内中子数为:17-8=9;188 O 核内中子数为18-8=10。
X 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
如:3517Cl -核内中子数为:35-17=18,3717Cl -核内中子数为:37-17=20;2311Na +核内中子数为:23-11=12。
(4)“迁移·应用”解答问题1答案:3717Cl 表示1个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7的Cl 原子。
问题2答案:126 C 和146 C 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列表比较如下: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质子中子 126C 666146 C6 8 6 异同同异同2.核素(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629df9bed5b9f3f80f1c74.png)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与鲁科版之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先从化学必修一的大体框架上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两本教材的教材体系,然后对栏目设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具体的分析,着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第二章。
关键词:人教版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前言:新课改之后的化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做必要的铺垫。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必修一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两种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组织结构化、内容呈现建构化、内容要求层次化、栏目设置教学化。
两种教材具有其共同特点,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融合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的优点;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但二者的教材体系、栏目设置、具体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两套教材所涉及内容差不多,本文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1两种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 两种版本教材的体系见表 1表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章节结构1.1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共同点必修一采用“章—节”式结构, 共4 章,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采取的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
基本知识、观念与方法、STS教育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鲁科版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建议 文字版
![鲁科版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建议 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62fe2c52ea551810a6879a.png)
一、“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教材主要形成了三个版本,即“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
相比较而言,“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教学目标与对应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要比其他版本好一些,在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方面也略胜一筹。
从整个知识体系上来看,“鲁科版”必修教材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教材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主题为“认识化学科学”,主要从历史发展、微观化学现象方面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注重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二章主题为“化学实验基础”,主要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简单的实验分析法则,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检验和强化理论知识。
第三章主题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使学生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人手,认识常见的无机物、并运用化学知识解答其变化原理。
必修二教材则是在必修一教材的基础之上深层次认识化学的内在本质属性。
第一章主题为“物质结构基础”,开始引入物质微观结构,将原子和元素的概念引入到课堂。
第二章的主题为“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揭秘能量的化学转变的模式。
第三章主题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又将抽象的化学教学带回到日常生活,与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契合。
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鲁科版”教材与以往教材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鲁科版”教材的教学要求被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要求较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降低。
在“鲁科版”教材的教学要求被定位为: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为主,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运用、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等为次要要求。
相对其他教材,目标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重视实践,特别是将生产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实践中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并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
第三,充分体现教材的基础性。
在“三维目标”上得到和谐统一;第四,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增多,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学生探究活动版块。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评课稿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8f45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7.png)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评课稿一、引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篇必修教材,主要介绍了元素和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这一篇章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二、教学内容概述《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元素的定义、化学符号、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
本篇章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基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1. 元素的定义和化学符号教材首先介绍了元素的定义和化学符号的概念。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学会识别和运用化学符号。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这些内容既系统地介绍了元素的基本特征,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物质的分类方法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物态分类、按成分分类和按性质分类等。
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分类方法的灵活性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分类思维。
3.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在物质的分类基础上,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内容。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本教材在教学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良好效果:1. 内容深入浅出,符合高中生理解特点教材在内容设计和表达上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
通过生动的例子、可视化的图示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高了学生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教材在教学形式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等。
高中化学 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教材分析及建议
![高中化学 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教材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15d7729650e52ea55189850.png)
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教材分析及建议------市一中化学教研组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原子结构理论来指导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一部分内容,是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化和应用。
其中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也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化学反应中物质所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章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因此,本章内容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课时安排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3课时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2课时本章复习 1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化学键的含义、类型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2、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习和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这一视角重新认识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半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学习,提升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和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3、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和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难点】1、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2、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3、原电池工作原理五、教学建议本章从化学键的角度,对化学反应的发生、实质和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学习中要抓住“化学键”这一基本概念,因为无论是物质的变化还是能量的变化,微观上都是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结果,学习时需要结合上一章的内容,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ab6cf058fb770bf68a55bf.png)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本节教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三个课时完成。
一是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外规律;二是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位、构、性”关系规律及应用。
本课时的是第二课时。
(三)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人教版教材是在元素周期表基础上,根据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而鲁科版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认为这一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本课时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时更是利用第一课时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主族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为第三课时研究“位、构、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认识了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重要用途,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浅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建议
![浅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f71cf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e.png)
浅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建议韩涛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本文主要以“鲁科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三个版本之间进行对比。
从而总结出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
使得在新课标改革下为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高中化学教材“鲁科版”的由来由于我国课程的不断改革,先后形成了“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三种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
而鲁教版是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
由于鲁教版的化学教材深入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各项要求。
所以,鲁教版的化学教材与其他两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设计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突出以学生为本等主要特点。
二、高中化学“鲁科版”教材的特点由于高中化学“鲁科版”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的化学教材编写方面有很大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鲁科版”的化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鲁科版”的化学教材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以学生为本。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有技巧的引导或者是小组讨论,利用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分析化学现象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同时也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二) “鲁科版”的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强。
“鲁科版”的化学教材在编写教学内容难易适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为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由于“鲁科版”的化学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在这两种的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除了化学教材当中的内容和实验材料,还增添了便于阅读的文字,通俗易懂。
鲁科版(2019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
![鲁科版(2019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https://img.taocdn.com/s3/m/be8f5bd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d.png)
8 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9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10 微项目 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1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2 第1节 铁的多样性
13 第2节 硫的转化
14 第3节 氮的循环
15 微项目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
序号
必修第二册
1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2 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3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5 微项目 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 ——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6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7 第1节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8 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9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16 微项目 青蒿素分子的结构测定——晶体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序号
选择性必修3
1 第1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2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
3 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4 第3节 烃
5 微项目 模拟和表征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于模型和图谱的探索
6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7 第1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鲁科版(2019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 (必修1-2,选修1-3)
序号
必修第一册
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2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3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4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5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6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7 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fcfc52cc58bd63186bd02.png)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程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鲁科版化学必修2教材详解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2教材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f477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3.png)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内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 互作用力,主要类型包括离子键、共 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 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它 们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 、溶解度等。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内按一定规 律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结构决定了晶体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
鲁科版化学必修2教材详解课件
目 录
• 教材概述与课程目标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保护
01 教材概述与课程目标
鲁科版化学必修2教材简介
01
02
03
教材内容
涵盖化学反应原理、物质 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 础等核心内容。
教材特色
材料科学
化学为材料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合成 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推 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
能源开发
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石油炼制、煤的气化 和液化、新能源的开发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动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
环境污染
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废气、废水、废 渣的排放,化学品的泄漏等。
加热与冷却
搅拌与振荡
掌握加热与冷却的基本操作,如酒精灯的 使用、水浴加热、冰盐浴冷却等。
了解搅拌与振荡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掌握 使用玻璃棒、磁力搅拌器等工具进行搅拌 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过滤与蒸发
掌握过滤与蒸发的原理及 操作方法,了解其在物质 分离与提纯中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比较与思考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比较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ac4c7c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4.png)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项目式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1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胡裕全(1969-),男,福建尤溪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继承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聚焦大概念,凸显核心知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新教材不但遵循了新课标(2017年版)的要求,而且整体规划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有着独特的基于学习进阶的思考。
一、化学课程结构(1)旧教材。
化学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等2个模块。
选修课程包括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等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
(2)新教材。
化学课程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必修第二册,有5个主题,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等3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6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3个系列,每学完9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体现了化学基本观念与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选择性必修的3个模块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选修课程的三个系列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的自由选择,又有利于学校校本化课程的自主开设和管理。
二、教材选择与编排的学习目标(1)旧教材。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用书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0be8642a04a1b0717fd5dddc.png)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2)学习导言 (2)第1节 (2)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7)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34)章末小结 (53)综合能力探究演练 (55)本章答案解析与研读 (60)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62)学习导言 (62)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62)第2节电解质 (80)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96)章末小结 (116)综合能力探究演练 (119)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25)学习导言 (125)第1节碳的多样性 (125)第2节氮的循环 (152)第3节硫的转化 (179)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206)章末小结 (227)综合能力探究演练 (233)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242)学习导言 (242)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242)第2节铝金属材料 (259)第3节复合材料 (282)章末小结 (291)综合能力探究演练 (295)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学习导言▲章节知识概说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趋势,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本章通过激起学习兴趣、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化学工具三步曲,使学生认识了化学科学。
学好本章,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标理念感悟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41cd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c.png)
水的试剂瓶口
镊子 玻璃棒
2、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中有Cl-存在, 说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
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
氯水中有酸生成,还有一种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 说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
①无变化
①氯气本身无漂白性。
②湿润的红色纸条 ②氯水中存在一种具有漂白
方案 目的 实验设计
所需药品 所需仪器
取少量氯水于试 氯水,
试管,
1
检验Cl-
管中,滴加AgNO3 溶液
AgNO3溶液
胶头滴管
2
检验H+
取少量氯水于试 管中,滴加石蕊
试液
氯水 石蕊试液
试管 胶头滴管
检验
①用镊子夹干燥的红纸条 红纸条
3
漂白性 放在盛氯水的试剂瓶口 氯水
②将红纸条用水湿润后沾 蒸馏水
在玻璃棒一端,放在盛氯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六: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认真抓好听思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2、勤练习 3、及时复习; 4、备好错题本; 5、重视实验; 6、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课堂 总结
第一节 走近化学科学
思考:写出Cl2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有何实际应用?
2Cl2+2Ca(OH) 2== CaCl 2 +Ca(ClO) 2+2H2O
漂白粉的主要 成份
漂白粉的有效 成份
小 结 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液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素周期表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建立元素族和周期的概念,认识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通过了解海洋中的重要元素,认识卤化物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及其提取,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递变次序。
4.元素与
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
二.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
三.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从材料的角度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了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光纤等。
3硫的转化
一.自然界中的硫
二.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硫元素间的转化
三.酸雨及其防治
通过实验及探究活动了解硫磺、二氧化硫等的主要性质,探讨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途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并认识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酸雨问题。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一.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二.镁和海水提镁
三.溴和海水提溴
2.《化学2》的三级标题体系及内容要点
章标题
节标题
节下标题
核心目标及内容要点
1.原子结构与
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核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
在初中对原子结构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使学生认识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知道核素和同位素的涵义,使学生体会同位素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和意义。
2元素周期律
介绍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进而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元素与
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二.物质的分类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认识有限的元素与大量物质的关系并树立物质分类的观点,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理解物质与元素的关系。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意义,同时学习胶体的性质。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以氯气和金属钠两个物质的性质研究为例,使学生认识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二.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三.物质的量浓度
2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学生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认识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铝金属材料
一.铝与铝合金
二.金属与金属材料
结合生产、生活中合金的应用实例,从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使学生体会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3复合材料
一.认识复合材料
二.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
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复合材料,了解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组成部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元素与材料的关系。
了解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碳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建立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
2氮的循环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根据实验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以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为例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
3.自然界中
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通过例举事实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了解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从不同角度概括、整合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应用。
2.化学反应
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微观实质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建立化学键的概念,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化学键与物质构成的关系,并运用化学键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高中化学必修(鲁科版)教材体系结构及栏目分析
一、必修教材的体系结构
1.《化学1》的三级标题体系及内容要点
章标题
节标题
节下标题
核心目标及内容要点
1.认识
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一.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通过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通过交流研讨使学生思考化学与职业的关系。
3.重要的
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有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以甲烷为例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质特点。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了解结构多样性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