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与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化学与毒品(2024)
引言概述:化学与是一个关乎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化学在的合成、分析和毒性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探讨的定义、分类和合成过程,详细解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一、的定义和分类1.1的定义1.2的分类1.2.1合法药物类1.2.2非法药物类1.2.3溶剂类1.2.4天然二、的合成过程2.1非法合成的制造2.1.1合成大麻素类的合成过程2.1.2合成冰毒类的合成过程2.1.3合成安非他命类的合成过程2.2合法药物的滥用与制造非法药品2.2.1合法药物的滥用问题2.2.2制造非法药品的漏洞与管控2.2.3化学品的滥用与合成三、对人体的影响3.1神经系统的影响3.1.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1.2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3.2身体健康的影响3.2.1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2.2呼吸系统的影响3.2.3消化系统的影响3.3心理健康的影响3.3.1成瘾的心理机制3.3.2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四、相关法律和社会问题4.1相关法律4.1.1国际反公约4.1.2国家和地区的法律4.2的社会问题4.2.1滥用的社会影响4.2.2的经济问题4.2.3对家庭和社会安全的威胁五、预防和治疗5.1预防滥用5.1.1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5.1.2家庭和社区参与的作用5.2成瘾的治疗5.2.1戒毒治疗的方法和原理5.2.2药物替代治疗的应用5.2.3心理和行为疗法的效果总结:化学与的关系密切,的合成和滥用问题是社会中的一大隐患。
通过深入探讨的定义和分类、合成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和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预防滥用和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各方的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无的健康社会。
有机化学常见有机毒物ppt课件
7
课堂互动
8
(二)苯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其 蒸气有爆炸性。结构式为
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具有毒性,对中枢神经和 造血器官有损害。急性吸入性苯中毒患者,应给予足够新鲜 氧气,温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三)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又名四氯甲烷,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醚样 气味。结构式为CCl4
甲醛空间结构
5
在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 造纸、染料、制药等制造过程中, 以及在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 均可接触到甲醛。室内装饰材料 及家具中也含有甲醛
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 水溶液可经消化道吸收
6
甲醛轻度中毒有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症状;重 者可出现喉水肿及窒息、肺水肿、支气管哮喘
解救措施
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皮肤上用大量清水冲洗。抗生 素预防感染,忌用磺胺类药物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
12
(二)食用色素类
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许多 合成色素对人体有伤害作用,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 的致癌作用更明显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 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 个品种,即苋菜红、 胭脂红、柠檬黄、日 落黄、靛蓝和亮蓝
×
没有任何营 养价值!不 要过分追求 食品的色泽
13
(三)其他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1
第十七章 常见有机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简介
学习要点
1. 常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的化学名称、来源和作用 2. 常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和职
课堂互动
8
(二)苯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其 蒸气有爆炸性。结构式为
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具有毒性,对中枢神经和 造血器官有损害。急性吸入性苯中毒患者,应给予足够新鲜 氧气,温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三)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又名四氯甲烷,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醚样 气味。结构式为CCl4
甲醛空间结构
5
在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 造纸、染料、制药等制造过程中, 以及在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 均可接触到甲醛。室内装饰材料 及家具中也含有甲醛
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 水溶液可经消化道吸收
6
甲醛轻度中毒有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症状;重 者可出现喉水肿及窒息、肺水肿、支气管哮喘
解救措施
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皮肤上用大量清水冲洗。抗生 素预防感染,忌用磺胺类药物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
12
(二)食用色素类
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许多 合成色素对人体有伤害作用,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 的致癌作用更明显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 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 个品种,即苋菜红、 胭脂红、柠檬黄、日 落黄、靛蓝和亮蓝
×
没有任何营 养价值!不 要过分追求 食品的色泽
13
(三)其他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1
第十七章 常见有机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简介
学习要点
1. 常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的化学名称、来源和作用 2. 常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和职
法医毒理学 ppt课件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4)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 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 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 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2. 混合分类: 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 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 等 。 (2 )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 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化合物。
(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 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 等。 三. 毒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酒精中毒 二. 安定类毒物中毒 三. 有毒植物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 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 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 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酯类、 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 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3.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 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 如强 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 如砷、 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 物等。 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氰化
(4)血液毒: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 亚 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1.毒物(Poison)-在课件.ppt
该物质为毒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这
类物质称为环境有害物质。
2021/4/9
2
2021/4/9
农用化学品 工业化学品 化工产品 药物及医用化学品 食品添加剂 日用化学品 各种环境污染物 生物霉菌毒素 化学致癌物 军事毒物等
3
毒物发生效应取决于机体吸收后分布全身, 最后在靶器官中达到一定剂量与该器官相互 作用后,才出现毒性效应。常将这一过程划 分为三个时相: 接触相(exposure phase) 毒物动力相(toxicologytic phase) 毒效相(toxic effect phase)
际情况做出估计,包括可能接触的人群范围,
可能受损害的人数和程度。 ⑷对
xenobiotics在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对人群
健康损害的程度作出估计,并用定量与概念将
其表示。
2021/4/9
15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损 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其毒性的具体表 现是损害作用。研究损害作用并阐明作用机 制是毒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在许多情况 下,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比较困难, 尤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是如此。一般认 为,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之间有以下区别 。
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⑴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⑵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⑶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⑷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2021/4/9
6
在毒理学研究中,不同阶段的试验可用于 观察化学物质的不同毒作用或毒性终点(endpoint)。如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 死亡为毒性终点指标;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 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而遗传毒理学试验则 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 、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因许多毒性终点之 间无法类比,故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标准以终 点为基础,如急性毒性根据LD50分级,致畸 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
剧毒化学品 PPT课件
取代氫 芳香族(苯)→麻醉作用→抑制造血功能 苯环→氫被氨基或硝基取代 氨基苯或硝基苯的毒性↗ 后者是变性血红蛋白形成剂
芳香族化合物 增添羧基后毒性↘ 苯甲酸く甲苯 苯环其基团位置对毒性也有影响 一般是按对位、邻位、间位依次减小。
2、物理性质对物质毒性的影响
溶解度 毒物溶解度越大,表示在血液中相对含量越高, 毒性就增强。如砷化物中的硫化砷由于溶解度很低,故 其毒性不大。但应注意,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溶 于脂肪或类脂质中,这样就可顺利地进入神经系统而显 现毒性,如苯与甲苯等。
*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在白兔裸露的皮肤上持续接触24 时,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剂量。结 以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mg/kg)。
*半数致死浓度LC50:用成熟的雌雄性白鼠做试验,连续吸入1 时后,在14天内能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使用的毒物的蒸气 烟雾或粉尘浓度。就蒸气而言,试验结果以每升空气中的ppm 表示(ppm/L),就烟雾和粉尘而言,试验结果以每升空气中 毫克数表示(mg/L)。
三、分级
总 A B两级
细
无机类
AB
有机类 AB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四、剂量与毒性 辨证 两面性 剂量大 ≈ 毒性
砒霜 氰化物 水 酒 沙尘
五、影响物质毒性的原因
1、化学性质 化学结构 → 物质毒性
脂肪烃类 麻醉作用 碳原子↗毒性↗
戊烷く己烷く庚烷等 水溶性下降↘毒性↘
高级醇、丁醇、戊醇﹥乙醇、丙醇
石油产品 分馏温度越高↗ 有机非电解质 大→小 芳烃、醇、酮、脂肪烃。
饱和度 低价化合物>高价化合物(一般) 一氧化碳毒性>二氧化碳; 三氧化而砷毒性>五氧化二砷 乙烷、乙烯、乙炔的毒性依此↗
中毒 PPT课件
本次课主要内容
• 中毒与毒物定义
• 常见的毒物
• 毒物的分类 • 毒物的毒性 • 中毒的发生
• 毒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 中毒的症状 • 中毒的诊断与鉴定
– 农药 – 杀鼠药 – 酒精 – 医用合成药物 – 天然有毒植物和动物 – 一氧化碳 – 金属毒物与腐蚀性毒物 – 毒品及滥用物质
本节课主要名词
中毒量与致死量
• 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中毒量。 • 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致死量。 •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浓度称为中毒血浓度。 •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浓度称为致死血浓度。
– LD50 – LD100
• 由于个体差异,极小剂量的毒物反而可能引起某 些人很强的毒性反应,如可卡因、海洛因等具有 此种性质。
• 大学宿舍投毒事件
• 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出通报 :“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终因多脏器 衰竭,离开人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 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该官微同时将头像 调至黑白,以示哀悼。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寝室 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其室友林某有投毒 嫌疑。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判处死刑。
• 中毒量与致死量 • 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 常见的毒物
– 农药中毒 – 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 – 一氧化碳
概述
• 中毒是法医学实践
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拿破仑
– 冬季:CO中毒
– 夏季:食物中毒
– 日常:农药中毒
– 等等
• 许多自杀、他杀、
意外都与中毒有关。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亲欧),二恶英中毒
毒物的分类(4)
(四)临床分类法
1、工业性毒物 2、药物 3、鼠药 4、有毒动植物 5、变质食物
实验室有毒试剂注意事项PPT课件
料
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
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
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
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
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
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棕色瓶保
存。
6
苯 酚(C6H5OH)
• 性质:白色晶体,氧化后呈 粉红色。有毒且易燃,加热 到80℃以上时,其蒸气与空 气混合形成易燃物。
肯定致癌物 砷及砷化物 联苯胺 苯 石棉 2-萘胺 氯乙烯 4-氨基联苯 铬及铬的化合物
可疑致癌物 丙烯腈 碱性品红 黄曲霉毒素 二甲基硫酸盐 氮芥 铍及铍化合物 非那西汀 镍及某些镍的 化合物
潜在致癌物 氯仿 DDT 亚硝基脲 镉及镉化合物 二甲基肼 钴、硒、铅、汞 肼 四氯化碳
4
• 有毒或危险的化学试剂
• 聚乙二醇(PEG):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避 免吸入粉末。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7
• 毒物进人体内过程的几种形式
1.经皮肤粘膜吸收 2.经呼吸道吸入 3.经胃肠道进入 4.经眼、耳、胸膜腔、直肠等进入 5.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
18
• 中毒常见的症状 • 1.呼吸系统
• 毒性:高毒类。可经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 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 心、虚脱、呼吸困难、失去 知觉乃至死亡
7
乙醚(C4H10O)
• 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 发,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 爆炸,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化学性质不稳定日光下去空 气接触,易形成爆炸性过氧 化物过氧化乙醚。应小心使 用。
• 广泛用作麻醉剂。
8
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CH2)11OSO3Na,SDS]
• 性质:
①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 ② 在湿热空气中分解。 ③ 易溶于水,溶于热醇。 ④ 与阴离子、非离子配伍性
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
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
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
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
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
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棕色瓶保
存。
6
苯 酚(C6H5OH)
• 性质:白色晶体,氧化后呈 粉红色。有毒且易燃,加热 到80℃以上时,其蒸气与空 气混合形成易燃物。
肯定致癌物 砷及砷化物 联苯胺 苯 石棉 2-萘胺 氯乙烯 4-氨基联苯 铬及铬的化合物
可疑致癌物 丙烯腈 碱性品红 黄曲霉毒素 二甲基硫酸盐 氮芥 铍及铍化合物 非那西汀 镍及某些镍的 化合物
潜在致癌物 氯仿 DDT 亚硝基脲 镉及镉化合物 二甲基肼 钴、硒、铅、汞 肼 四氯化碳
4
• 有毒或危险的化学试剂
• 聚乙二醇(PEG):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避 免吸入粉末。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7
• 毒物进人体内过程的几种形式
1.经皮肤粘膜吸收 2.经呼吸道吸入 3.经胃肠道进入 4.经眼、耳、胸膜腔、直肠等进入 5.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
18
• 中毒常见的症状 • 1.呼吸系统
• 毒性:高毒类。可经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 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 心、虚脱、呼吸困难、失去 知觉乃至死亡
7
乙醚(C4H10O)
• 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 发,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 爆炸,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化学性质不稳定日光下去空 气接触,易形成爆炸性过氧 化物过氧化乙醚。应小心使 用。
• 广泛用作麻醉剂。
8
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CH2)11OSO3Na,SDS]
• 性质:
①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 ② 在湿热空气中分解。 ③ 易溶于水,溶于热醇。 ④ 与阴离子、非离子配伍性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毒物与化学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过 程
(一)分布 (二)生物转化 (三)排泄 (四)蓄积: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神经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 ) (六)皮肤损伤 (七)眼睛的危害 (八)致突变、致癌、致 畸 (九)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日常生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毒物
漱口水中的酒精 面包中的防腐剂 洗护产品中的二乙醇胺( 洗护产品中的二乙醇胺(DEA) ) 牙膏中的氟化物 指甲油中的甲醛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 湿巾中的丙二醇 婴儿护理产品中的发泡剂 彩妆中的滑石粉 等等……
毒物与化学
什么是毒物? 有毒化学物质的分 类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 径及其体内过程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
什么是毒物
可怕的人 造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 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 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 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 物称为毒物。毒物可以 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 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 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 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 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 的甚至危及生命。
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金属和类金属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农药 有机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voc,俗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甲醛 可溶性重金属 天然的动植物本来含有的有 毒物质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进入途径:
(一)呼吸道 (二)皮肤 (三)消化道:难溶粉尘随 咽部进入。 (四)常见于意外事故;如 不良卫生习惯等。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4/6/4
31
反应与效应
❖ 效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物
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
效应
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
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反应 (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物
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
2024/6/4
26
❖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 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 如外源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 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环境因素 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 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 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
2024/6/4
20
毒物的毒效应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
2024/6/4
21
➢ 靶器官 (target organ):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 dose),是指 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 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 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毒
物物
与与
化化
学学
本章主要讨论常见的毒物、毒品及其 对人体的危害。
湖州师范学院 杨金田
-
1
毒物与化学
5.1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5.2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
5.3 烟草与化学
5.4 毒品与化学
-
2
5.1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
3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金属或类金属毒物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农药 有机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
4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三种途径进入体内。
(1) 呼吸道吸入是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途径。 (2)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
(3)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不良的卫生习惯而造成。
23
3.可卡因(古柯碱) 无色无臭的单斜形晶体。纯净物白色结晶性粉末,可作 局部麻醉药,能导致神经兴奋和欣快剂。毒性较大。超量服 用即成毒品。 4.大麻(火麻) 最大产地是哥伦比亚(年产量7500-9000吨),其次是墨 西哥和美国。 方便种植和加工,价格便宜,称为穷人的毒品。毒性仅 次于鸦片。 人一般吸入7毫克即有快感,使人上瘾。
-
25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名称
鸦片 (阿片、大
烟)
海洛因 (白粉、白
面儿) 大麻 (火麻)
可卡因
毒害作用
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免疫力丧失,尤其 破坏人的胃功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超剂量 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肺脓肿、艾滋病等。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 体温降低、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
-
5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 随血液迅速分布到全身 (2) 生物转化 (3) 毒物的排出 (4) 毒物的蓄积
-
6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 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中毒的主要症状:
1.呼吸系统 (1)急性呼吸道炎 (2)化学性肺炎 (3)化学性肺水肿
-
7
2.神经系统 (1) 神经衰弱综合症 (2) 周围神经病 (3) 中毒性脑病 3.血液系统 4.消化系统 5.循环系统 6.泌尿系统
种。 (5)职业性肿瘤 如苯致白血病,氯甲醚、砷致肺癌或皮肤癌,氯乙烯致肝
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
-
10
5.2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类型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三、其它毒物
-
11
一、毒物的类型
所谓毒物是指干扰或扰乱人体中化学反应系统的物质。 按毒物性能分为:
①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 ②代谢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氢氰酸、氟乙酸等;
脑功能失调、记忆力消退、注意力分散。不仅
破使坏中男枢女神生经育和能交力感,神而经且系致统癌产率生也强较烈高兴。奋 。 使
人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过分兴奋、周身颤抖、
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时出现癫狂的幻
觉病。甚至窒息、极度痉挛和心力衰竭,直至
死亡。怀孕妇女服用,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
产。
-
26
第五章 思考题
3.有机酸 4.苷及多酚 5.脂肪、挥发油和树脂物
6.灰分
-
17
三、烟气的化学成分 1.焦油
2.放射性物质 3.尼古丁(烟碱) 4.一氧化碳(CO) 5.醛类
-
18
四、吸烟的危害
我国13亿人口中有3亿多人吸烟(占世界吸烟人的 1/4)。15岁以上的人总吸烟率达33.88%。
-
19
5.4 毒品与化学
-
24
5.咖啡因和安钠咖 咖啡因又称咖啡碱。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 滥用会成瘾,成为毒品。
安钠咖,又名苯甲酸钠咖啡因。医疗上用作中枢 神经兴奋药,滥用会成瘾,成为毒品。
6. 摇头丸 摇头丸,其主要成分是MDA。作用于神经系统, 食用后引起颈部运动神经兴奋,摇摆不停,严重破坏中 枢神经。 俗语说:摇头丸,摇断头。
-
8
毒物引起的常见损害或疾病: (1)骨骼损害 如镉中毒可引起骨软化。 (2)眼损害 如甲醇急性中毒出现眼球压痛、畏光、视力减退、 视野缩小等症状,严重者导致双目失明。
-
9
(3)皮肤损害 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三类,主要酸类、
碱类、金属盐、溶剂等; (4)化学灼伤 体表(皮肤)灼伤、呼吸道灼伤、消化道灼伤、眼灼伤等四
-
14
(2)水果 ①荔枝 ②柿子 ③桃仁、杏仁 3.其它食物 ①含毒的花蜜 ②蘑菇 ③生鱼 ④河豚鱼 ⑤熏鱼、熏肉
-
15
三、其它毒物
(1)霉菌毒素。主要有: ①黄曲霉毒素 ②丹毒 (2)有害的细菌。主要有: ①肉毒 ②尸毒 ③大肠杆菌 ④葡萄球菌
-
16
5.3 烟草与化学 一、烟草的化学成分 1.碳水化合物 2.含氮化合物
-
22
2.吗啡与海洛因 吗啡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有镇痛 等作用。非法吸食、注射吗啡,严重危 害身心健康,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症 甚至死亡。对人致死量为0.2~0.3g。
海洛因,又称二乙酚吗啡。 纯净物 是白色晶体,俗称“白面”、“白粉” 。 味苦、有毒,毒性相当于吗啡的2~3倍, 称为毒品之王。
-
1.有毒化学物质的主要类型、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以及 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日常生活中的毒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对人体有哪些危 害?
3.烟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哪些?烟气中的毒物主要有哪 些?吸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4.常见毒品有哪些?它们的危害性怎样?
-
27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③神经性毒物。 ④诱变性毒物。如可的松等; ⑤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石棉、灰尘等。
-
12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1.食油 (1)原油 ①生棉籽油。内常含棉酚、棉酚紫、棉酚绿等毒物。 ②菜籽油.含有芥子甙。 (2)陈油 ①多次高温加热的油 ②存放过久的油
-
13
2.蔬菜及水果 (1)蔬菜类 一般烹调仍不能去毒的有: ①四季豆 ②发芽土豆 ③鲜黄花菜
一、毒品的种类 主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
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 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管制使用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共有200多 种。-20源自这吸毒的一家!-21
1 、鸦片 亦称阿片,俗称大烟。
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鸦片中含 有罂粟碱等20多种生物碱,可制麻醉药。
物物
与与
化化
学学
本章主要讨论常见的毒物、毒品及其 对人体的危害。
湖州师范学院 杨金田
-
1
毒物与化学
5.1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5.2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
5.3 烟草与化学
5.4 毒品与化学
-
2
5.1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
3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金属或类金属毒物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农药 有机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
4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三种途径进入体内。
(1) 呼吸道吸入是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途径。 (2)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
(3)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不良的卫生习惯而造成。
23
3.可卡因(古柯碱) 无色无臭的单斜形晶体。纯净物白色结晶性粉末,可作 局部麻醉药,能导致神经兴奋和欣快剂。毒性较大。超量服 用即成毒品。 4.大麻(火麻) 最大产地是哥伦比亚(年产量7500-9000吨),其次是墨 西哥和美国。 方便种植和加工,价格便宜,称为穷人的毒品。毒性仅 次于鸦片。 人一般吸入7毫克即有快感,使人上瘾。
-
25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名称
鸦片 (阿片、大
烟)
海洛因 (白粉、白
面儿) 大麻 (火麻)
可卡因
毒害作用
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免疫力丧失,尤其 破坏人的胃功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超剂量 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肺脓肿、艾滋病等。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 体温降低、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
-
5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 随血液迅速分布到全身 (2) 生物转化 (3) 毒物的排出 (4) 毒物的蓄积
-
6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 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中毒的主要症状:
1.呼吸系统 (1)急性呼吸道炎 (2)化学性肺炎 (3)化学性肺水肿
-
7
2.神经系统 (1) 神经衰弱综合症 (2) 周围神经病 (3) 中毒性脑病 3.血液系统 4.消化系统 5.循环系统 6.泌尿系统
种。 (5)职业性肿瘤 如苯致白血病,氯甲醚、砷致肺癌或皮肤癌,氯乙烯致肝
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
-
10
5.2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类型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三、其它毒物
-
11
一、毒物的类型
所谓毒物是指干扰或扰乱人体中化学反应系统的物质。 按毒物性能分为:
①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 ②代谢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氢氰酸、氟乙酸等;
脑功能失调、记忆力消退、注意力分散。不仅
破使坏中男枢女神生经育和能交力感,神而经且系致统癌产率生也强较烈高兴。奋 。 使
人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过分兴奋、周身颤抖、
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时出现癫狂的幻
觉病。甚至窒息、极度痉挛和心力衰竭,直至
死亡。怀孕妇女服用,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
产。
-
26
第五章 思考题
3.有机酸 4.苷及多酚 5.脂肪、挥发油和树脂物
6.灰分
-
17
三、烟气的化学成分 1.焦油
2.放射性物质 3.尼古丁(烟碱) 4.一氧化碳(CO) 5.醛类
-
18
四、吸烟的危害
我国13亿人口中有3亿多人吸烟(占世界吸烟人的 1/4)。15岁以上的人总吸烟率达33.88%。
-
19
5.4 毒品与化学
-
24
5.咖啡因和安钠咖 咖啡因又称咖啡碱。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 滥用会成瘾,成为毒品。
安钠咖,又名苯甲酸钠咖啡因。医疗上用作中枢 神经兴奋药,滥用会成瘾,成为毒品。
6. 摇头丸 摇头丸,其主要成分是MDA。作用于神经系统, 食用后引起颈部运动神经兴奋,摇摆不停,严重破坏中 枢神经。 俗语说:摇头丸,摇断头。
-
8
毒物引起的常见损害或疾病: (1)骨骼损害 如镉中毒可引起骨软化。 (2)眼损害 如甲醇急性中毒出现眼球压痛、畏光、视力减退、 视野缩小等症状,严重者导致双目失明。
-
9
(3)皮肤损害 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三类,主要酸类、
碱类、金属盐、溶剂等; (4)化学灼伤 体表(皮肤)灼伤、呼吸道灼伤、消化道灼伤、眼灼伤等四
-
14
(2)水果 ①荔枝 ②柿子 ③桃仁、杏仁 3.其它食物 ①含毒的花蜜 ②蘑菇 ③生鱼 ④河豚鱼 ⑤熏鱼、熏肉
-
15
三、其它毒物
(1)霉菌毒素。主要有: ①黄曲霉毒素 ②丹毒 (2)有害的细菌。主要有: ①肉毒 ②尸毒 ③大肠杆菌 ④葡萄球菌
-
16
5.3 烟草与化学 一、烟草的化学成分 1.碳水化合物 2.含氮化合物
-
22
2.吗啡与海洛因 吗啡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有镇痛 等作用。非法吸食、注射吗啡,严重危 害身心健康,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症 甚至死亡。对人致死量为0.2~0.3g。
海洛因,又称二乙酚吗啡。 纯净物 是白色晶体,俗称“白面”、“白粉” 。 味苦、有毒,毒性相当于吗啡的2~3倍, 称为毒品之王。
-
1.有毒化学物质的主要类型、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以及 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日常生活中的毒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对人体有哪些危 害?
3.烟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哪些?烟气中的毒物主要有哪 些?吸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4.常见毒品有哪些?它们的危害性怎样?
-
27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③神经性毒物。 ④诱变性毒物。如可的松等; ⑤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石棉、灰尘等。
-
12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1.食油 (1)原油 ①生棉籽油。内常含棉酚、棉酚紫、棉酚绿等毒物。 ②菜籽油.含有芥子甙。 (2)陈油 ①多次高温加热的油 ②存放过久的油
-
13
2.蔬菜及水果 (1)蔬菜类 一般烹调仍不能去毒的有: ①四季豆 ②发芽土豆 ③鲜黄花菜
一、毒品的种类 主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
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 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管制使用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共有200多 种。-20源自这吸毒的一家!-21
1 、鸦片 亦称阿片,俗称大烟。
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鸦片中含 有罂粟碱等20多种生物碱,可制麻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