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刘丽萍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
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
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投入产出表2013年1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推出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初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种国际分工细化的方式是由技术进步、成本与资源和市场更好的结合,以及贸易政策改革带来的。
但同时它也挑战了传统视野,即怎样去看待和解释国际贸易,特别是围绕这个问题如何来制定政策。
传统国际贸易核算方法,是记录货物和服务每一个和每一次通过海关时的总流量,而这很有可能对政策的制定带来误导。
报告披露了依据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衡量贸易流量的最新方法,采用新方法后全球贸易格局、双边国家间贸易关系以及价值链方式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变化。
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依据贸易增加值而得出的,因此,什么是贸易增加值,贸易增加值是怎么核算的,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10%。
然而,与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的贸易不平衡。
中国每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2000亿美元,2008年峰值时达到2955亿美元,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外贸摩擦。
事实上,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有近五成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国内加工制成成品后直接出口的一种贸易形式。
中国在这样的贸易形式中,只获得了很少的加工费,却在数字上形成了巨大的进出口总额,以及由此计算而得的贸易顺差。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贸易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贸易方式逐渐向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转变,这一转变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
本报告将探讨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和统计方法增加值贸易是指在贸易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环节分工和价值转移。
具体来说,增加值贸易可以通过对商品的加工、组装、设计和研发等环节进行划分,以确定每个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通常,增加值贸易还涉及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生产和分销的活动。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价值链测量方法和输入-输出表分析方法。
前者是通过划分商品的制造过程,计算每个环节的增加值和份额,从而确定贸易中的增加值转移情况。
后者则是借助输入-输出表,以补充贸易统计数据,揭示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流动以及相关信息。
二、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和趋势全球价值链是增加值贸易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其价值分配情况。
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运作可以带来很多优势,包括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机会。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他们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力。
第三,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三、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目前,各国对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统计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挑战和问题。
首先,参与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不可比性和不准确性。
全球价值链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浅析

全球价值链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浅析作者:刘婕衔来源:《商情》2019年第3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劳动分工模式强烈地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建立一个全球价值链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把握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鼓励我国主导国际经济和贸易进程,促进新经济环境下跨境贸易的持续优化。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国际经济贸易; 具体影响; 优化举措自19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打破了产品的各个生产工序集中于某企业或某地的传统方式,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全球价值链是企业间组织的全球网络,它们将生产、销售、回收和处理商品或服务等过程联系起来,以实现这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全球价值链是国际经济和贸易真正发展的具体经济关系和动态过程。
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积极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全球价值链对于国际经贸的影响(1)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进一步增强。
国际贸易体系正从传统的国内价值链转变为复杂的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济之间,特别是在同一价值链上的国家之间。
经济和商业关系从过去的竞争被排除在合作和竞争的共存中,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利益集团。
系统内的劳动分工,全球价值链中,那里的生产过程分为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中间产品的贸易,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不断扩大和全球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全球贸易的增长。
全球价值链商业模式的深化,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政策和以最终产品为导向的投资构成了挑战。
建立健全的规则体系是国际投资贸易和全球价值链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经济依赖于贸易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的17.5%上升到2017年的51.9%,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目前,增长缓慢对世界贸易发挥催化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价值链,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迅速发展修改政策和规则系统适应,深化能源合作,全球价值链优化资本和技术配置,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协调国家和国际政策,消除贸易壁垒,实现世界共同发展和经济繁荣,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是指各经济体之间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加工、分发等环节进行的跨国合作,从而形成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价值链。
这种贸易形式不仅仅涉及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布局和价值创造。
以下是关于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报告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可以从全球增加值贸易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全球价值链的报告》,全球增加值贸易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的产出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1995年的52%增长到2019年的71%。
这表明增加值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形式。
其次,可以从增加值贸易对各经济体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参与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得到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这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了生产和加工的环节,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角色。
此外,还可以从不同行业和区域的角度对增加值贸易进行分析。
根据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可知,制造业一直以来是增加值贸易的主要领域,尤其是汽车、电子和纺织服装等行业。
同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全球增加值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自身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
另外,需要关注增加值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增加值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一些发展中国家只承担了低附加值环节,而高附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中。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了在突发事件(如COVID-19疫情)等情况下的风险。
最后,需要加强合作以推动增加值贸易发展。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为增加值贸易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企业的附加值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的分析,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增加值贸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
最新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商务部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商务部2010-2016年中美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2017年6月1. 中国与美国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长期以来,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商品贸易伙伴。
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2000年以来,中国向美国出口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总额高达3851亿美元,中国向美国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在2000-2005年间一度超过20%,虽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向美国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又回升至18.4%。
中国从美国进口总额在2000-2014年也整体呈较快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达到峰值,为1591亿美元,后回落至2016年的1344亿美元。
图1 2000-2016中国与美国进出口总值及占总进出口的比重注:进出口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和中国统计年鉴(进口以CIF价格计,下同),贸易差额为出口-进口。
中国向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甚至高于总出口中加工贸易的占比,2000年高达66.9%,16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2016年仍为44.8%,高出中国总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34.1%)10.7个百分点。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中加工贸易的占比2016年仅为14.4%,中美之间进出口结构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将造成以总值口径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被严重高估,因此,课题组利用中国海关统计的2014-2016年中国向美国货物进出口(HS8位代码商品)数据,结合中国2012年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DPN表)、美国201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2014-2016年中美进出口的贸易增加值和拉动的就业进行分析。
201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增加值为2488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增加值为1094亿美元,以增加值口径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为1394亿美元,比总值口径下的中美贸易顺差2507亿美元降低了44.4 %,以总值口径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被严重高估。
全球价值链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浅析

全球价值链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浅析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直接投资(FDI)和技术转让,将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协作,形成全球化生产网络。
这种生产网络既包括跨国公司自身的跨国生产网络,也包括跨国公司与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加工企业等)之间的合作生产网络。
全球价值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加工贸易的角色,生产制造业产品的加工环节由中国企业承担,而设计、研发、营销等环节则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
这种分工协作的模式,使得全球价值链在国际间形成了稳定的关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格局。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出更多的中间品贸易。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进口中间品、组装加工后再出口的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这一模式使得国际贸易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流动。
2. 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国际贸易呈现出更多层次和更高复杂性的特点。
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过程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产业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动关系。
这种复杂性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不确定,增加了贸易摩擦和风险。
3. 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4. 扭曲了国际贸易统计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扭曲了传统国际贸易统计的真实情况。
传统上,国际贸易统计是按照最终产品的出口和进口来计算的,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中间品和零部件的国际贸易成为了实际贸易规模的一部分。
这种扭曲使得传统国际贸易的统计数据对于分析国际经济贸易的真实状况产生了偏差,使得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和执行面临更大挑战。
三、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是全球价值链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经济深度调整与我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应对

全球价值链、经济深度调整与我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应对作者:黄晓亮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我国外贸增速的变化就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具体表现。
随着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出现新趋势和新变化,迫切需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外贸发展模式,这既包含着传统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也包含着外资利用和生产要素流动等中间产品,甚至还包括我国开放领域以及分工合作领域等。
基于此,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必须要持续减少,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向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转变,以此提升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层次和位置,才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新趋势、新变化与新特征。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经济深度调整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经济深度调整下的全球价值链演变新趋势首先,回顾传统国际分工,各国的生产和分工具有明显边界,商品的生产过程是由出口国独立完成,后期的商品交换也只是流通过程而已。
因此,在传统的国际分工下,生产与外贸相对独立,生产国、出口国与进口国也有着明显区分。
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实现,即从商品到货币的国际交换。
其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使传统的国际分工从产品边界向产品价值增值为边界的新模式转变,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成本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组合,使得对外贸易在全球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时的功能、目的、性质皆发生重大改变。
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各国或地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更加关注比较优势,形成了最终产品由多国共同参与完成的分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最终产品包含了多国的不同生产要素,使商品生产真正实现了国际化。
由此可见,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产品生产过程从一开始就演变成各国生产要素的组合,形成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世界制造,而各国均以比较优势要素参与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和分工之中,促使产品边界向产品价值增值边界转移和演变,促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演变。
经济发展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是指产品或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环节和国家之间进行分工和合作的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带来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全球价值链的定义与特点、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全球价值链在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价值链的定义与特点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企业通过分工和合作,将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分散在不同地区完成的过程。
它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加工、设计、包装、销售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跨国界的复杂网络系统。
全球价值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全球价值链是全球化经济的产物,它体现了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市场的需求。
其次,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依赖现代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再次,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呈现出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特点,不同国家和企业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合作共赢。
最后,全球价值链的配置是动态的,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球价值链会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首先,全球价值链促进了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和协作,使得不同地区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全球价值链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合作和技术转移,加速了技术的跨国传播和国际合作,推动了全球科技水平的提升。
再次,全球价值链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
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全球分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后,全球价值链促进了市场扩大和消费升级。
通过全球价值链的连接,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增长。
三、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贸易增加值视角下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研究评述

■2017年第8期■现代管理科学■博士论坛贸易增加詹确下球价值链与!内价值運腕粧•席艳玲白艳娟摘要:随着产品内分工以及贸易的蓬勃兴起,基于传统总量贸易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局限日趋明显,增加值贸易视角的 研究开始兴起,在核算体系及数据库等方面均日渐完善。
文章在回顾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基础上,梳理了增力口值贸易核算体系的完善过程,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融入路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 链的融合三个角度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贸易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价值链融合随着产品内分工及贸易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 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全球生产经营活动被逐步纳入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服务网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到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创造和利益 分配的测算问题,其中旨在将传统的贸易统计引向一个更 加合理的贸易统计上来的贸易增加值测算理论与方法成为 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热点。
中国也是全球价值链的积极参 与者及新核算体系的推动者,自2011年起,商务部牵头组 织开展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系统研究,并于 2014年底发布《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2016年10月,商务部政研室和研究院共同推出《中国推进 全球价值链合作的研究与行动》,11月底,商务部会同其他 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 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
鉴于参与全球价值链及提升分工地 位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对 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及评述,以 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基础性研究。
―、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源于波特1985年的开创性研究,他 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价值体系等概念,分析了企业的价值链 构成,并提出了基本的价值链结构模式(P o rler,1985)。
全球价值链与增加值贸易

以投资 为主线
垂直一 体化
英特尔、 波音、 重硬件, 丰田、 轻软件 海尔、 格兰仕 等 沃尔玛、 国美、 重软件, 耐克、 轻硬件 戴尔等
采购者 驱动的 价值链
商业资 本
设计、 市场营 销
范围经 济
非耐用 消费品
服装、 鞋类、 玩具等
以贸易 为主线
水平一 体化
资料来源: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全球价值链的二元驱动机制
生产者驱动
指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 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 垂直分工体系。跨国公司通 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 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 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 终形成生产主导的全球生产 网络体系。
(一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的价值链,如汽车、飞机制造、 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大多属 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2002 )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 参与竞争》中这样描述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机制:“全球价值链扩散功能和工艺流程为 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改善各种能力的机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企业集群而言,当 务之急是将其融入更广泛的系统中去。这就要求有步骤地采取行动,使企业治理达到世界 水准。另外,还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创新和学习获得必要的技术能力。”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资料来源: Gereffi G Humphrey, J, 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 2003, 11( 4) : 5 -11.
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下推进中国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若干思考

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下推进中国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若干思考作者:沈丹阳彭敬来源:《全球化》 2014年第12期沈丹阳彭敬摘要:中国正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合作水平稳步提高,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越来越引入瞩目,进一步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水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
整个亚太地区同样高度重视全球价值链合作与研究。
全球范围来看,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一些世界著名经济研究机构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贸易增加值核算延伸到边境后经贸政策与规则的制定。
在新的趋势下,为制定务实管用的具体政策和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中国需要在全球价值链理论、实证、政策、规则研究等多方面做出新努力,争取新突破。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核算新一代贸易投资规则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者简介:沈丹阳,商务部政研室主任;彭敬,商务部政研室副处长。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已经把全球价值链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
5月在青岛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APEC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和合作战略蓝图》以及《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明确各方将共同营建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核算体系与政策环境。
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的共同声明,首次列入了上述与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合作相关的内容。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合作中的水平稳步提升,正向中高端延伸,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越来越引人瞩目。
在全球价值链合作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不仅中国政府和整个亚太地区高度重视全球价值链合作与研究,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一些世界著名经济研究机构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新的趋势。
在新的趋势下,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全球价值链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务实管用的具体政策和行动计划,强力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价值链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生产和供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促进贸易增长、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劳动分工效率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创新等方面。
一、促进贸易增长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布局生产环节,通过跨国合作实现资源优化和成本降低。
这种合作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全球价值链,其中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合作完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汽车贸易的量和规模。
二、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全球价值链的构建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这促进了国际合作关系的发展。
在全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需要相互沟通和协商,共同解决生产和供应中的问题。
通过合作,参与者可以分享技术、业务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全球价值链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激发了国际间的竞争。
这种合作与竞争的模式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三、提高劳动分工效率全球价值链的出现加强了国际间的劳动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可以专注于自身擅长的环节,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相对成本较低,可以承担组装和加工等环节;而德国的汽车制造技术领先,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
通过劳动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四、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在全球价值链中,企业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技术、质量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合作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例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推动了产品功能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_经济影响_政策启示和统计挑战_刘仕国

专题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经济影响、政策启示和统计挑战刘仕国吴海英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不仅放大而且加快了商业周期冲击的国际传导。
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政府要创造友好高效的商务环境;尽量在多边层面削减关税;贸易政策应保持中性;应降低投资壁垒;政府引资政策的焦点应从较粗层次的产业深入到产业内具体的生产活动;政府应合力确保多边投资体系长期支持经济增长;应加强对国际投资者完成初始投资后的服务。
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单位是国家价值链,包括众多生产单位。
在用投入产出表核算贸易增加值时,对加工贸易实际情况以及数据运算处理的一些假设,可能影响贸易增加值测算精度。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贸易发展、贸易与投资促进政策自从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以来,全球产业内和产品内生产活动在不同空间的分散化正快速深化。
全球价值链内部的功能分散化和地域分散化,已显著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为相关经济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首先评估全球价值链演进的经济影响,然后揭示这些影响在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等诸多层面对发展、贸易和投资等政策的启示,最后分析现有增加值贸易测度面临的统计挑战。
作者刘仕国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吴海英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87全球价值链放大且加快经济效应的国际传导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放大且加快了商业周期冲击的国际传导。
在2008-2009年大衰退期间,全球贸易之所以大幅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价值链的作用逐步增强。
确实,在密切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相关程度往往更高。
比如,东亚地区因为更深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变得更易于受到美国和欧盟经济周期的冲击。
全球价值链主要通过结构效应和供应链效应影响商业周期的国际传导。
近二三十年来,全球价值链通过两种渠道稳步提高了全球贸易的长期收入弹性。
[1]其一,全球价值链上的特定国家专注于特定产业部门,由于这些部门出口依存度较高,从而对外部收入波动更为敏感,此即“结构效应”(composition effect )。
全球价值链升级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升级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作者:侯琦昱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4期侯琦昱摘要随着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我国也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型的挑战。
中国在当今可谓是贸易大国,但是由于贸易中的低附加值,使得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趋势下,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创新力,提高我们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国际分工一、引言中美贸易战这一事件无疑对中美两国的贸易有着不小的影响。
在贸易战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中国这些年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不再像以前一样在贸易中充当最底层的生产者角色,我们现在正在向获取高附加值的方向努力。
二、全球价值链升级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就跨国企业来说,大量的外资注入我国,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先进技术以及高效的技术设备。
由于技术扩散效应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其中获取到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
与此同时,我国相关产业会模仿该项技术,从而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技术扩散会存在滞后性,而且很难获取到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获取更高的利润和附加值,各厂商就会因此来研发自己的技术来开拓市场。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优化升级,我国的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可以达到产业升级的效果。
拥有了先进的技术经验,我们才有可能在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话语权。
我们也就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全球价值链升级对我国来说还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意味着我们和韩国的贸易往来更加的密切。
我相信这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是两国的创新主体交流的结果,我们在对某产品的研发创新过程中,有利于知识文化的互相交流,通过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降低了我们的研究开发成本,对两国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呢?这也有利于两国进一步开展贸易交流活动,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通。
关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对接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对接有效性的研究作者:李亚楠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10期【摘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地区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离不开价值链这一机制,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算法对广东省和江苏省2002、2005以及2012年切入价值链水平测算后发现,我国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建立了良好的对接,而且国内价值链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二者共同推动我国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进一步地,基于产业外部性、劳动力及技术差距的研究后发现,现阶段产业外部性和劳动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向价值链环节的进一步攀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良性对接一、引言随着上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世界经济呈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国家之间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各国之间通过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自由流动,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协作和贸易,更好地进行资源在全球的资源配置。
根据联合国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提供的数据发现,1950年至1960年1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约为6.51%,1950年至1970年20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7.50%,而与此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增长情况相比,1970年至1990年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却高达11.52%,2000年至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出现了更高速增长,这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演进具有实践上的一致性。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入了“全球化”这一浪潮,主要通过生产加工并出口劳动密集型这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GVC)。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参与GVC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先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通过和全球高新技术和体制进行良性对接,进行自身产业升级,施行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我国融入全球化这一进程。
其次,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的进一步交流,引进高新技术实行区域间协调发展,二者间进行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链条,通过中西部齐头并进,进而提高我国在GVC的参与度。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一)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一)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引言
•介绍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引出本篇报告的目的和内容概要
定义和背景
•解释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和含义
•介绍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增加值贸易的重要性
•指出增加值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强调增加值贸易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
•概述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历程
•分析全球价值链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趋势
•探讨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方向
影响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因素
•分析技术创新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探讨政策环境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讨论全球市场需求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案例进行分析
•解读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
•提取案例中的启示和教训
结论
•总结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观点和发现
•强调其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按照规范格式排列。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根据最新的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分析:
1. 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增加值贸易是指跨国生产过程中,各个国家或地区负责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最终形成的产品的贸易。
它强调了各个环节的贡献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最终产品的贸易。
2.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态之一。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渐分散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网络。
3. 增加值贸易的经济效益:报告强调了增加值贸易的经济效益。
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这也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创造。
4. 增加值贸易的地区特点:报告指出,增加值贸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在发达经济体中,增加值贸易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环节,如研发和设计;而在发展中国家,增加值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如加工和组装。
5. 增加值贸易的挑战:报告还指出了增加值贸易面临的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地区间的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
义的抬头也给增加值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总结起来,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个体国家和地区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贸易额,更重要的是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创新能力,以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实证分析

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作为当前国际经济分工的核心模式,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贸易增加值作为衡量全球价值链中各国实际经济贡献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现象。
我们将对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进行梳理,明确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贸易增加值数据,我们将揭示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趋势及特点,特别是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变化。
我们将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探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影响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解,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分析和战略指导。
1. 背景介绍: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之一。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全球价值链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不断调整和重构。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国际产业转移,指的是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广阔的市场或更先进的技术。
这种转移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全球经济的格局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而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则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全球价值链再分工为不同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以中国为例,中国通过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再分工。
中国在生产成本低廉、劳动力丰富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
这种再分工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也带来了国际贸易的深度发展。
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的增多,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密切。
不同国家的企业通过供应链的依赖关系,实现了产品的跨国流动。
这种深度发展的国际贸易形式,不仅促进了产品的高效生产和供应,也加快了全球贸易的速度和规模。
然而,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只能扮演低端环节的角色。
这种不平衡的再分工可能加深了全球南北差距,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再分工也使得一些国家过于依赖外部供应链。
一旦全球经济出现波动或地区冲突,这些国家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贸易风险加大。
因此,全球化下的价值链再分工需要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各国应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通过加强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提高附加值,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其次,各国应加强合作,构建更加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多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安排的建立,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降低贸易风险。
总之,全球化时代的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促进了贸易的深度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再分工,推动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
进行解读
2011年起,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课题组,开展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系统研究。
课题组对2010-2012年我国与六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加值、就业拉动等情况进行了核算,完成了《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以下简称《核算报告》)。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核算报告》进行了解读。
一、与传统贸易统计相比,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意义是什么?
答: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客观反映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和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
2012年我国出口总值为22391.5亿美元,约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2%。
若以增加值核算,2012年我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为14335.8亿美元,仅占当年GDP的17.4%左右。
据核算,在双边贸易中,我国对美国、韩国和日本每1000美元出口中增加值含量较低(2012年分别为585、587和599美元),而对印度、东盟和欧盟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相对较高(2012年分别为695、661和631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高低是造成出口增加值在国家间差
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我国每1000美元进口给贸易伙伴带来的增加值来看,给美国带来的增加值最高(2012年860美元),其次是日本、印度、欧盟和韩国(2012年分别为790、779、740和571美元)。
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中欧贸易顺差、中印贸易顺差分别下降54%、56%和36%左右。
二、我国贸易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大,虽然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但单位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
我国单位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加值总体偏低。
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的增加值为621美元,美国为850美元,欧盟、日本则介于700-800美元之间。
随时间看,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部分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的零部件被有性价比优势的国内产品所替代,中国单位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
2002年我国每1000美元出口的增加值约为551美元,2007年上升为591美元;2010-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的增加值分别为605美元、616美元、621美元,逐年递增。
其中加工出口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为305美元、367美元、386美元,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价值提升。
这个趋势今后可望继续保持。
从商品类别来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家具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出口(以1000美元计)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高(800-900美元
之间);机械制造产品、电子类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单位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低(400-700美元之间)。
此外,2012年单位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385美元左右)不及一般贸易出口(780美元左右)的一半。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值率偏低,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是多个层面的,它对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发挥了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出口对就业的促进情况?
答:虽然我国单位出口对本国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但总出口对促进国内就业作用显著。
2012年,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为59人次,但我国货物出口总量较大,一共产生了12097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加工贸易带来2290万就业岗位。
我国的进口也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研究表明,我国单位进口对印度的就业拉动作用最大,其他依次是韩国、欧盟和日本,美国最低。
从拉动的进口来源地就业总量看,2012年我国从印度、欧盟、韩国、日本和美国进口对这些国家/经济体拉动的就业岗位分别达到497万个、241.2万个、163.7万个、114.4万个和66.5万个。
四、与货物贸易出口相比,服务出口增加值有多大?
答: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位服务出口拉动的增加值远高于货物出口。
以2012年为例,我国每1000美元服务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为848美元。
从服务贸易分项目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为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和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相对较低。
五、如何评价我国全球价值链参与与攀升的过程?
答: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我国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参与全球价值链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前期货物贸易和吸收外资是主渠道,后期“走出去”、服务贸易逐步发力,对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推动作用日益
凸现,潜力巨大。
过去三十多年通过扩大开放,我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结构升级、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这些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六、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核算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核算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国际组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世贸组织(WTO)/经合组织(OECD)、欧盟(EU)、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
等先后开展了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和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WTO/OECD正致力于在数据库中考虑企业和生产类型的异质性研究。
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对亚太地区包括我国的相关研究工作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并将为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国要加强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将反映加工贸易特殊性的模型与方法嵌入到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全球价值链的核算中,更准确地反映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