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弘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9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八佾(yÌ)自省(xǐng)壹是(yì)物有本末未成一匮B.怵惕(chù)恻隐(cè)户牖(yǒng)余食赘行文质彬彬C.自矜(jīn)埏埴(shān)呺然(háo)慎终如始克已复礼D.掊之(pǒu)瓠落(huò)龟手(jūn) 其脆易泮恶施不孝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历经9天的艰苦谈判,却因为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而功亏一篑B.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于须臾不可离的语言文字,应倍加珍惜,继承发展,任重道远。
C.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D.商家费尽心机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却不潜心钻研提升商品质量,可谓是本末倒置、名不副实。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②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③安而后能虑(忧虑)④自贼者也(小人)B.①故有道者不处(为,做)②复众人之所过(恢复)③越有难(困难)④当察乱何自起(应当)C.①不可以不劝爱人者(鼓励)②若此则天下治(治理)③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④埏埴以为器(揉和)D.①足以保四海(安定)②天下归仁焉(称赞,称许)③静而后能安(心不妄动)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质胜文则野(粗野,鄙俗)②虑而后能得(坚定不移)③先致其知(推究)④焉能治之(才)⑤其脆易泮(分离)⑥常于几成而败之(接近)⑦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考虑)⑧具此而已矣(具体)⑨死而后已(已经)⑩自伐者无功(夸耀)A.①③⑤⑦⑩B. ②④⑤⑦⑩C.②④⑦⑧⑨D.①④⑥⑦⑨5.下列句中加点词有相同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A.①人而不仁②任重而道远③静而后能安④吾为其无用而掊之B.①民之从事②复众人之所过③迩之事父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C.①其恕乎②其安易持③其在道也④欲治其国者D.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②或以封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②一日克己复礼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无恻隐之心,非人也⑤民之从事⑥跨者不行⑦小子何莫学夫《诗》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⑨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⑩譬如平地A.①③⑤⑦⑩B. ②④⑤⑦⑩C.②④⑦⑧⑨D.①④⑥⑦⑨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河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故亏父而自利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慎终如始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不贵难得之货⑦吴王使之将⑧先齐其家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⑩见贤思齐焉A.①⑥/②④/③⑤⑦/⑧⑩/⑨B.①⑦/②⑧/③⑤⑩/④⑨/⑥C.①⑦/②⑧/③⑤⑥/ ④⑨/⑩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⑩/⑨8.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②为之于未有③则所用之异也④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⑤自知者明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⑦非不呺然大也⑧克复礼为仁⑨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⑩察此何自起A.①④/②③⑦⑧/⑤⑥/ ⑨⑩B.①②/③④⑦/⑧⑤⑩/⑥⑨C.①②⑦/③④⑧/⑤/⑥/ ⑨/⑩D.①②④/③⑦⑧/⑤⑩/⑥⑨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
B项,偷换概念。
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
D项,表述绝对。
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解析】曲解文意。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D【解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
D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
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点2分,两点4分)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
(一点1分)6.A【解析】“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
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7.C【解析】“直抒胸臆”错,“有了清晰的认识”错,应该是朦胧的认识。
8.①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贺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贺阳教育兰州校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止到2月9日12时,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公职人员54人,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
与党员总数占14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
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谁在,是谁。
“我是党员,我先上”。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面对感染的风险,难道他们没有畏惧?事实上,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
选择在这时挺身而出,不仅仅因为入党时的宣誓,更因为他们懂得“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明白舍小家、为大家,这是身为党员的职责和本分。
在牺牲的党员名单中,有不幸被感染的医生,有连续奋战突发疾病去世的民警,也有在落实联防联控中不幸去世的基层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共产党人绝不是一个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是摆在14亿人面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所畏惧义不容辞疫病形象B.挺身而出义不容辞疫情形象C.无所畏惧义无反顾疫情抽象D.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疫病抽象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却蕴含着丰富的含意B.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蕴藏其中C.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D.让我们好像有了无穷的力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B.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同时间与病魔的赛跑、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关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致”“至”“几”“慎”。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喻”“顾”“惟”“知”“智”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写李白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在表达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答案】①. 陈王昔时宴平乐 ②. 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 相顾无言 ④. 惟有泪千行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⑦.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⑧. 鱼龙潜跃水成文 ⑨. 王于兴师 ⑩. 修我戈矛 ⑪. 见贤思齐焉 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⑬. 一日克己复礼 ⑭. 天下归仁焉 ⑮. 沉吟放拨插弦中 ⑯. 整顿衣裳起敛容
(3)《江城子·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先修其身 ④. 先正其心 ⑤. 相顾无言 ⑥. 惟有泪千行 ⑦. 知人者智 ⑧. 自知者明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古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掊(pǒu)譬如(bì)户牖(yǒu)五石之瓠(hù)B.八佾(yì)文质彬彬(bīn)复辟(bì)埏埴(shān zhí)C.淬炼(cuì)怵惕(shù)车毂(gǔ)呺然(xiāo)D.其脆易泮(bàn)恻隐(cè)寒噤(jìn)跋涉(shè)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世世为洋滁觥(从事)《诗》可以兴,可以观(激发人的感情)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自矜者不长(怜惜)③贼其君者也(伤害)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安而后能虑(忧虑)⑤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怎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晓,明白)⑥天下归仁焉(回归)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说)⑦若此则天下治(治理)复众人之所过(弥补、补救)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⑦ D.②④⑤3.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当察乱何自起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若火之始然D.其脆易泮故盗贼有亡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恕”乎犹其有四体也 B.人而不仁,如礼何死而不亡者寿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治之于未乱 D.不失其所者久复众人之所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一致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其坚不能自举故亏父而自利C.克己复礼为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D.不足以事父母我树之而实五石6.下列文言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请买其方百金B.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C.当察乱何自起是以圣人无为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园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二新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课内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洗马(xǐ)逋慢(bū)陨首(yǔn)更相为命(ɡènɡ)B.日笃(dǔ)闵凶(mǐn)拔擢(zhuó)门衰祚薄(zuò)C.陛下(bì)险衅(xìn)盘桓(yuán)猥以微贱(wěi)D.优渥(wò)矜育(jīn)侥幸(jiǎo)终鲜兄弟(xiān)【答案】B【解析】A项,“洗马”的“洗”应读“xiǎn”,“更相为命”的“更”应读“ɡēnɡ”。
C项,“盘桓”的“桓”应读“huán”。
D项,“终鲜兄弟”的“鲜”应读“xi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谨拜表以闻A.②③B.⑤⑥C.①⑤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文言虚词“以”的掌握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题中,①因为;②用;③凭借;④凭借;⑤因为;⑥连词,来。
答案为C项。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宦达:官职显达。
D.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快速地跑。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奔驰”,译为奔走。
句意: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
故选D。
4.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福安一中2023-202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篑(kuì)遐迩(ěr)怵(shù)惕八佾(yì)B.埏(shān)埴一毂(ɡǔ)强(qiǎnɡ)行者赘(zhuì)行C.户牖(yǒnɡ)自见(xiàn)者要(yāo)誉自矜(jīn)D.其脆易泮(bàn)譬(pì)如恻(cè)隐几(jī)成而败之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其脆易泮九层之台,起于累土C.若火之始然其未兆易谋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未成一篑3.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②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③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④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⑤天下归仁焉.归:归顺⑥智之端也.端:萌芽、发端⑦迩之事父.迩:近⑧自伐者无功.伐:攻打⑨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⑩自贼者也贼:伤害A.②⑤⑨⑩.B.①⑥⑦⑧C.④⑦⑧⑩.D.②③⑥⑨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恕乎?其微易散B.若火之始然人之有是四端也C.死而后已人而不仁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5.下列对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足以事父母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⑤譬如平地⑥就有道而正焉⑦见贤思齐焉⑧先诚其意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B.①⑤/②⑥/④/③⑧/⑦C.①/②③/⑤⑥/⑦/④⑧D.①②/③/④⑦/⑤/⑥⑧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B.大学之道C.譬如平地D.勇者不惧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辞让之心,礼之端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质胜文则野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是最能反映出当前语文考试命题方式的一种复习材料,不妨做一些语文月考试卷更好地了解语文月考考试的题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
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
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 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5.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5分)6.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成“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
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
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