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射薄膜沉积06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溅射薄膜沉积
⊙薄膜
在基片上形成的厚度从单原子层到约5μm的物质。 ----特点:具有不同于固体块材的表面效应。
⊙各种沉积薄膜的技术
⊙溅射产生背景:辉光放电,异常辉光放电中,放电装置壁沉积导电薄膜。
⊙定义:荷能粒子轰击固体材料,使材料以原子状态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荷能粒子:离子、原子或分子(电子?)
表面作用:溅射---->唯一?
⊙溅射历史
●1853年:法拉第气体放电实验,发现沉积现象,
但没有引起重视。
●1902年:证实膜是正离子轰击阴极的溅射产物
●1960:Bell实验室溅射沉积IC中Ta膜
●1965年:IBM采用 rf溅射沉积绝缘膜
●1969年:三级溅射
●1974年:平面磁控溅射
⊙溅射产生条件:被轰击物质-----任何物质
入射粒子阈能---克服结合力,结合能⊙溅射产生过程:入射离子---->碰撞靶原子---->原子离位---->级连碰撞---->到达表面---->离开表面
溅射阈能:引起靶材原子发生位移的入射粒子的最小能
量
入射原子靶材He+ Ar+ K+ Xe+
入射原子
靶材
He+ Ar+ K+ Xe+
Be 12 15 15 15 Mo 24 24 28 27
AI 13 13 15 18 Rh 25 24 25 25
TI 22 20 27 28 Pd 20 20 20 15
V 21 23 25 28 Ag 12 15 15 17
Cr 22 22 18 20 Ta 25 26 30 30
Fe 22 20 25 23 W 35 33 30 30
Co 20 25 22 22 Re 35 35 25 30
Ni 23 21 25 20 Pt 27 25 22 22
Cu 17 17 16 15 Au 20 20 20 18
Ge 23 25 22 18 Th 20 24 25 25
Zr 23 22 18 25 U 20 23 25 22
Nb 27 25 26 32
⊙溅射阈能特点:与靶材、入射有关。主要决定于靶材。
⊙溅射产额(溅射率)
---为一个入射离子所溅射出材料原于的数目。
---影响溅射产额的因素:
(1)离子能量
----能量可分三个区域:
(a)低能区(<低于溅射阈能)---没有或很少溅射。
(b)中等能量区(溅射阈能 i <10keV)---溅射率随离 子能量增加而迅速增加 (c)高能区----溅射产额缓慢增加,而后降低(?) (2)轰击离子的入射角---入射离子与靶材法线的夹角 〖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利用最佳入射角提高溅射率? --离子束 --等离子体鞘层 除Pt外,随角度变化存在最大值----最佳入射角。 (3)入射离子种类的影响 特点:---溅射产额随离子的原子序数发生周期性变化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原因: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排中,电子壳层填满的元素,它的离子引起的材料溅射产额最大,而居中部位的元素,例 如AI、Ti、Zr相Hf,离子溅射产额较小。 惰性气体离子: 较大的溅射产额 避免与靶材发生化学反应 (4)靶材 特点:相量的离子轰击不同靶材,溅射产额随靶材原子序数也呈周期性变化。 原因:与靶元素原子电子壳层的填充程度等情况有密切关系。 溅射产额与被溅射原子有关造成的结果--->选择溅射对于多原子固体靶,溅射前后固体表面的组分发生变化----->所薄膜的成分与靶材有偏差。 ⊙溅射粒子的状态: 中性:≥90% 离子:≤10% ⊙溅射原子的能量 关心原因:决定溅射沉积薄膜的性质。 ----能量分布 ----结论: (1)在相同能量相同元素离子的轰击下,溅射原子的平均逸出能随 靶材的原子序数增加。 (2)溅射产额低的靶材具有较低的平均逸出能量。 (3) 平均逸出能随入射离子的原子序数增加。 (4) 平均逸出能量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变化: 小于1keV---平均逸出能量近似随入射离子能量线性增加; 大于1keV---溅射原子的平均逸出能逐渐趋向稳定。 ⊙溅射原子的角向分布 结论:近似余弦分布-----→垂直方向,凹陷--→不满足蒸发溅射模型出射方向与晶体结构有关,原子排列紧密的方向是逸出粒子的主 要方向 ⊙溅射机理 ---热蒸发机制:离子轰击在靶表面产生局部高温--→靶物质原子蒸发。 矛盾:溅射粒子角度分布非余弦性; 溅射率与入射离子质量有关; 溅射率与入射离子角度变化; ---→动量传递模型:入射离子将动能传递给原子。 ⊙各种溅射沉积装置 ---直流二极溅射设备 --位形(图) --->工作区域:异常辉光(?) --->气体:氩气(氦气?) --->气压:l---20Pa 。 --->溅射靶:做阴极,加负电压。 --->基片电极:做阳极,接地。可加热。 --->靶与基片之间的距离:大于阴极暗区厚度(依据?) ⊙溅射沉积的功率效率 功率效率= 2 /min cm W A 金属膜:最佳沉积电压区 约600V. 103 102 离子能量(溅射电压) 功率效率 104 “无功”损耗大: 光子、x 射线、二次电子、靶加热 溅射产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