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的地带件植被是亚热带湿胜常绿阔叶林,在人类 的长期活动下几乎破坏殆尽,仅在少故地方还保存有小 片残迹可以看见它的特点。
植被
第一,组成科属都是喜湿的,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 大戟科、金缕梅科、竹亚料、芸香科等。常见的有青冈属、栲属、石栋 属、樟属、楠木属等。其次,主要树种有栲树、峨眉栲,瓦山栲、大包木 荷、华木荷,阔叶樟,川桂、竹叶楠、楠木、润楠、小果润楠等,都是长江 中下游所少见的。再次由于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古老残留植物丰富,有 水杉属,台湾杉属、鹅掌揪属,领春木属、擦木属、金钱械属、珙桐属、 山白果属、水青树属、连香树属、香果树属等。目前盆东平行岭谷中尚 保存有小片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属树蕨。这是长江中下游不能比拟 的。从以上可以推论,最迟到了第四纪初期(或上推到第三纪后期,新构造 运动以来),四川自然景观的发展就袱长江中下游不一致了。它发育为亚 热带丘陵性盆地型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紫色土景观.其后原生植被被过度采 伐,已演变成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目前就连次生林也不多见了. 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调节的功能,植被受到破坏后,丘陵、山地失去水源 涵养,土壤失去被覆,生态系统逐渐失调。
典型盆地——地貌发育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 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 1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 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 蜀犬吠日,成语。四川盆地空气潮湿, 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 70 ~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 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 300 ~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 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 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 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 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 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 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 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 有“蜀犬吠日”之说。
自然地理概论
王吉 2012141241064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28“10`和32.25`之间(指盆底部 分,下同),中外地理学者一向都称四川盆地为“典型盆 地”。
典型盆地——百度文库质构造
扬子地台(Yantze Platform)包括川、 黔、滇、鄂、湘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陕南和桂北地区,以及长江下游的皖、 苏两省部分地区。
四川盆地的地带阵因素都受到地貌这一非地带性因 素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四川盆地的气侯属于湿润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貌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浓厚 的地域性特色,而有异于长江中下游。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 冷月均温5~8℃,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 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 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 高温往往超过4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 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 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盆地气温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四川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演变
杨宗干
thanks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西北部的龙门山褶断带断层重迭,褶皱紧密,飞来峰 发育,北坡的古老变质岩系甚至直接掩覆在盆地边缘红 层之上:北部的大巴山的褶断带以二迭、三迭纪地层为 主,褶皱紧密而整齐,米仓山则以元古代花岗岩为核心,呈 地垒或平缓背斜东西伸延;东南部及南部的大娄山褶断 带,背斜开阔,由下古生代地层组成,向斜紧密,以二迭三 迭系为主;西南部的凉山褶断带和峨眉山断块,褶皱紧密, 断层交错,构造复杂.从此可见,它确是一个典型的构造盆 地。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应该是黄壤,但仅见于周围低 山和盆地内部部分低山。大而积分布的却是紫色土。
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温湿气候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中生代紫色砂页 岩)下发育形成的。由于质地疏松,易受冲刷,母质则易于风 化,故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强烈反映出母质的特性和鲜艳的 紫红或紫红棕色,成为它的显著特点,也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 的一个特殊标志.紫色土尚不失为较肥沃的土类但紫色土区 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地区之一,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 “推光头”式的滥垦滥伐,有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几乎等于零, 连草坡都被铲字。本来士层就较薄,又易受侵蚀。如今水土 流失就更为严重了,以南部、遂宁、安岳、乐至、简阳、中 江、三台、盐亭等丘陵地为中心,形成一个强度片蚀沟蚀区。 土层愈来愈薄,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也愈弱,连晴数天就 可能出现旱情,群众都说旱情愈来愈频,大有十年九旱之势。 水土流失严重又使径流含沙量增大,据观察五十年代修建的 中小型水利工程,有不少已被淤毁,即或幸存其效益也不大了, 一遇暴雨易成涝灾、破坏了生态系统,已受到自然的惩罚,这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注意.
地质构造深刻地制约着盆地的地貌发育,盆地的范围 与四川台坳范围基本吻合,周围褶断带则成为盆缘山地。 盆地的几何形状、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都和构造息息相 关。
地貌发育
盆地内部平均海拔400一500米,丘陵占面积一半以 上;低山仅见于东部,海拔700一1000米:平原而积较小, 分布在西部,平均海拔500一600米,边缘山地则以低山、 中山为主,以北部西部山岭较高峻。不论盆地或盆缘山 地,地貌的结构格局,都与构造紧密相应。总之,地貌上也 是一个典型盆地,是一个位于我国地势变化第二梯级中 的大型盆地,这是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作为自 然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它对其他因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它使景观带有丘陵性盆地型的色彩,这和长江中下游以 丘陵平原型为主的景观迥然不同。
从地质构造看,它为扬子准地台的重要部分,即比较稳定 的四川台坳,它沉积有厚达3000米以上的中生代红层。它的 基底,东部活动性较大,中生代盖层较薄,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 背斜狭窄的褶皱构造:中部基底稳定,中生代盖层较厚,形成平 缓守窿或鼻状构造;西部由于边缘基底断裂,形成尤门山山前 凹陷,堆积有第四系.盆地的周围则为初断带所环绕,出露有较 古老的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