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教授: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第一至三讲 摘要与整理

合集下载

《小词大雅》摘抄

《小词大雅》摘抄

《小词大雅》是叶嘉莹的著作,以下是一些摘抄:1.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2.张惠言的《词选序》说:“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

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3.一般说来,诗的内容是比较严肃的,而词的内容是比较活泼的,比较能够配合歌唱的曲调和娱乐的场合。

4.词本来是从歌筵酒席之间所唱的歌曲发展而来的,它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就是特别能够表现细致幽微的感情。

5.我之讲词,主要是想把词里边的那种最精妙的、最能够传达出来的那一份感发的力量传达出来。

6.小词是以美女和爱情作为它的主要内容的,中国旧日的观念认为男子不应该写美女和爱情,所以小词就不被那些正统的文人学士所看重。

7.中国的诗歌传统,一直是以“言志”为主要的创作目的。

而词在早期,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歌女去歌唱的歌词,是作者为歌女而写,也由歌女来歌唱。

8.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它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9.我们中国的韵文,从《诗经》开始,基本上是比较整齐的,每一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而且每一句的节奏也是一样的。

10.词有很多不同的牌调,每一个牌调都有它固定的形式,包括有多少句、每一句有多少字,以及它的平仄、押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以上是一些关于《小词大雅》的摘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扩展资料:《小词大雅》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著作,主要探讨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价值。

本书从词的起源、发展、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词作的分析和解读,阐述了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叶嘉莹先生认为,词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能够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词也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叶嘉莹古诗词课内容概括

叶嘉莹古诗词课内容概括

叶嘉莹古诗词课内容概括
哇塞,叶嘉莹的古诗词课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好比一场穿越千年
的奇妙旅行!在她的课上,你仿佛能看到那些古代的诗人墨客们站在
你面前,吟诵着他们的绝妙诗篇。

叶嘉莹会带着你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韵味,哎呀,就像
在品尝一道极其精致的美食一样。

比如说,讲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她能让你感受到李白那豪迈不羁的气魄,仿佛
你也能跟李白一起乘风破浪!
她还会给你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那些诗人的喜怒哀乐都展现在你
眼前。

这不就像看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嘛!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能体会到杜甫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叶嘉莹的古诗词课,真的是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呀!我的观点
就是:叶嘉莹的古诗词课是一扇通向古代文学世界的神奇大门,一定
要去推开它,好好领略其中的美妙!。

人间词话七讲摘抄大全

人间词话七讲摘抄大全

人间词话七讲摘抄大全
《人间词话七讲》是著名学者叶嘉莹的著作,书中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以下是摘抄的一些精彩内容:
1. 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

诗人之境界,唯诗人能感之,能写之,然诗人又以写其感情者为多,所感之深浅不一,故所写亦深浅不一也。

常人之境界,常人皆能感之,感之而能写之者甚少,且其所感既深,其所写亦深。

(第2讲)
这段话说明了境界有两种,一种是诗人之境界,一种是常人之境界。

诗人之境界只有诗人能够感受和表达出来,而常人虽然也能够感受,但能够表达出来的很少。

而且诗人所感受的越深,所表达出来的也就越深。

2. 无我之境是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3讲)
这段话说明了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区别。

无我之境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而这种色彩是客观存在的。

而有我之境则是以我的感受来观照景物,因此景物都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3.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第4讲)
这句话说明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因为景物本身就带有情感色彩。

4.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第5讲)
这句话说明了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词能够表达一些诗歌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但并不能完全取代诗歌的功能。

5. 忧生忧世尽乎词。

(第6讲)
这句话说明了词这种文体的思想内涵。

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大多与人生、社会、命运等有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忧虑和对社会的关切。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作者简介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 典文学研究人材。在国内率先提出振兴传统 文化提高国民品质要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的 建议,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支持。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 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 响广泛。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理想时的艰苦经历。 此句本写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但因其包含 了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精神,便成了成 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二种境界。 难在择一。世界上的学问、事业纷繁芜杂, 要能选择到自己所善、所爱的理想,是极不 容易的。正如“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 成”。世上美人虽众,而能情有独钟者几?

四、《人间词话》观点略介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 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 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 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 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 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 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 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 界全出矣。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 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 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 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 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 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 《诗经》了。”
创作者之联想 欣赏者之联想 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

难在固执。追求的路途遥远,结果茫不可 知,“见异思迁”者众。同样,在学问、事 业的路途上,追求的人多而成功的人少。 但仁人志士有“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 情操,所以能从困勉、艰苦中体会到心甘情 愿之乐。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 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诗词之美——叶嘉莹 课堂笔记

诗词之美——叶嘉莹 课堂笔记

诗词之美——叶嘉莹课堂笔记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课堂笔记一、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一)诗是言志的,抒情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毛诗序。

词和诗在内容、风格、美感特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夭夭:少,好之貌。

年轻、美好的样子。

子:可指男子也可女子。

于归:女子出嫁。

国风:民歌。

雅:雅正。

颂:反应政治的,大臣所用。

古文的志,儒家的志: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带有政治理想。

诗言志文载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使之做到-杜甫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李白中国古代的诗,是言志为主的。

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1、词的传统本质上,诗词之差别:就诗而言,无论言志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

词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词的文学体式,词的背景,歌台舞榭。

词的本义,配乐的歌词,词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上去的。

雅乐,国家制定,在宗庙朝堂演奏的。

上古音乐。

清乐-南北朝。

宴乐,隋唐时期。

从庄严的雅乐到大众化的清乐,宴乐是以南北朝清乐为主又结合隋唐时期的胡乐,得以形成宴乐。

宗教活动一定有音乐。

清乐,胡乐,法曲,三者合一,形成内容丰富,曲调多变的宴乐。

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三)小词的发生,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

宴乐有很多不同的曲调,流行于市井民间。

特点是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故无人整理亦无人刊刻流传。

敦煌曲子是配合宴乐所写的歌词。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被赵崇祚编订成册而成。

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描写美女和爱情。

花间集等类似歌词的产生为古代诗人文士大胆的创作爱情美女等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机会。

当时的鹧鸪是爱情的鸟。

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四)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很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在苦苦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也真的可以变化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

”我是一个渴望心灵丰盈的人,始终爱读诗,但读的多是现代诗。

对古典诗词,我极度渴望亲近,却又畏惧亲近。

只因不行追其源,不行触其境,不行明其义理,不行悟其情理。

寒假这段时间我开始研读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课》,似有一种通透之感: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古典诗词,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提升性情品质的作用。

我读诗,虽可浅显感知其意,却不能赏其妙,因无良师导引,欣赏诗词总是不得法。

研读叶先生的《古诗词课》,关于古诗词内核的模糊隐线渐渐显形清楚起来。

对于“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样的诗句,读来很自然的就能融情入境,不用刻意记背,这些文字就能穿越脑际,映入心田。

用叶先生的话说,这叫得到了强大的兴发和感动。

记得《香菱学诗》一文中,林黛玉给香菱开的阅读清单依次是,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阮籍、谢灵运、庾信、鲍照等人的诗。

教学这一课时,由于自身没有深入研讨古诗词,故也没率领学生探究林黛玉列此阅读清单背后的引导意义的精妙,或者说由于自身古诗词底蕴孱弱,根本就没有探究的意识。

如今读了叶先生的《古诗词课》,明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演进脉络。

叶先生讲诗,从《诗经》《离骚》始,经《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乐府诗》《太康诗人》《永嘉诗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终于晚唐之李商隐;讲词,始于晚唐之温庭筠,终于南宋末之王沂孙。

在叶先生的引导写,我从选取的代表作家的代表诗篇中感受到了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德行、胸襟和修养。

叶嘉莹《古诗词课》第一课读书笔记

叶嘉莹《古诗词课》第一课读书笔记

叶嘉莹《古诗词课》第一课读书笔记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笔记《古诗词课》是叶嘉莹先生的著作,这本书从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创作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诗词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叶先生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程中,叶先生首先讲述了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她指出,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士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追求。

在讲述诗歌的发展历程时,叶先生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

她指出,不同流派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背景。

例如,唐诗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而著称,宋词则以婉约柔美、细腻动人为主。

通过了解不同流派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欣赏和创作古诗词方面,叶先生强调了意境和韵味的重要性。

她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必须具有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韵味,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她也指出,要创作出好的诗歌,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叶先生的学术思想。

她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结晶,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同时,她也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她指出,只有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此外,叶先生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她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以自然为美、以真挚为贵、以含蓄为妙。

这些观点不仅对于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诗词课》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叶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人生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笔记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笔记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读书札记目录一、诗词鉴赏与理解 (2)1.1 叶嘉莹的诗词观念 (3)1.2 词的美感要素 (4)1.3 从诗到词 (5)二、叶嘉莹的词学研究 (8)2.1 词的产生与发展 (9)2.2 词的风格与流派 (10)2.3 词的音乐性与抒情性 (12)三、叶嘉莹的修养理论 (13)3.1 诗词创作与人生体验 (14)3.2 诗词鉴赏与文化修养 (16)3.3 诗词创作与个人品德 (18)四、叶嘉莹的诗词境界 (19)4.1 境界的含义与层次 (20)4.2 如何达到诗词的高境 (21)4.3 境界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23)五、叶嘉莹的诗词教学理念 (24)5.1 诗词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25)5.2 诗词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26)5.3 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 (27)六、叶嘉莹的诗词创作实践 (28)6.1 叶嘉莹的诗词作品概述 (29)6.2 诗词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与思考 (30)6.3 诗词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31)七、总结与启示 (33)7.1 叶嘉莹诗词理论的核心要点 (34)7.2 对现代诗词创作的启示 (35)7.3 对传统诗词研究的反思 (37)一、诗词鉴赏与理解在阅读《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诗词鉴赏与理解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叶嘉莹先生的著作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对词的修养与境界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将围绕本书内容,梳理并记录关于诗词鉴赏与理解的相关札记。

在阅读诗词时,首先要寻找的便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一首优秀的词作,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阅读叶嘉莹先生的解读,鉴赏诗词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内涵的理解。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叶嘉莹先生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词的艺术特点,如婉约、豪放、清新等。

在阅读诗词时,我们需要关注其艺术特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风格与韵味。

《小词大雅 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小词大雅 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5 第五讲 在神不在貌
06 第六讲 三种境界
目录
07 第七讲 美人迟暮
09
第九讲 一蓑烟雨任平 生
08 第八讲 担荷人类罪恶
本书为叶嘉莹2012年在南开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大学公开课讲课的演讲整理稿。原公开课分为六讲,已整理 的书稿分为七讲。原视频内容为:第一讲:小词修养境界之所在第二讲:张惠言词中的儒家修养第三讲:张惠言 与王国维词论之比较第四讲:王国维三层境界说与接受美学第五讲:词之显微结构与双重特征第六讲:词之潜能 与读者反应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小词大雅 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 界》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言志
符号
小词
修养
曲调
来路
文化
境界
内容
花 芳草
叶嘉莹

信息
公开课
言词
讲词
张惠
诗篇
目录
01 第一讲 兴于微言
02
第二讲 花外春来路芳 草不曾遮
03 第三讲 莺燕不相猜
04 第四讲 感士不遇
第一讲 兴于微言
第二讲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 遮
第三讲 莺燕不相猜
第四讲 感士不遇
第五讲 在神不在貌
第六讲 三种境界
第七讲 美人迟暮
第八讲 担荷人类罪恶
第九讲 一蓑烟雨任平生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 新


古诗词课叶嘉莹经典语录

古诗词课叶嘉莹经典语录

古诗词课叶嘉莹经典语录1. 叶嘉莹先生说:“诗词能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难道不是这样吗?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比如说,当你心情低落,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不是顿时觉得又有了力量?2. 叶嘉莹讲:“诗歌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这难道不对吗?好比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救生圈,给了我们安全感。

像你思念亲人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就传递了那份深情?3. 叶嘉莹曾言:“读诗能让人变得温柔敦厚。

”怎么不是呢?就如同春天的微风轻拂面庞,让人陶醉。

比如朋友间有了误会,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就化解了尴尬?4. 叶嘉莹说道:“诗词是生命的绽放。

”难道你不认同?简直像夜空中璀璨的烟花,绚丽夺目。

当你为梦想奋斗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正是激励你的战歌?5. 叶嘉莹表示:“古典诗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可不是嘛!仿佛是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心田。

像你面对挫折想要放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就坚定了你的信念?6. 叶嘉莹讲过:“诗词是情感的宣泄口。

”难道不是么?恰似汹涌的洪水找到了缺口,得以释放。

比如你表达爱意,“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就恰到好处?7. 叶嘉莹说:“读诗词能让人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这能有错?就像敏锐的触角,感知世界的美好。

像你欣赏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就描绘出了那迷人的画面?8. 叶嘉莹曾道:“诗词是心灵的镜子。

”难道不对?清晰地映照出内心的喜怒哀乐。

当你感到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就陪伴了你?9. 叶嘉莹言:“诗歌是历史的见证。

”怎么不是呢?犹如一部部生动的纪录片。

比如你了解古代战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不就展现了那残酷的场景?10. 叶嘉莹讲:“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这不是真理吗?好像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

像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就传递了那份豪迈?11. 叶嘉莹说:“读诗能让人内心宁静。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6年第01期多年前偶然有几位青年同学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举过几段词,说那是代表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究竟是指怎样的境界,希望我能为他们简单解说一下。

这篇小文就是对那几位同学的一个简单的答复。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按原词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按原词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青玉案》之句。

若自原词观之,则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作用。

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而且这种欣赏的联想更早自孔子便已曾对之大加推许和赞扬了,《论语·学而篇》曾记载孔子与弟子子贡的一段谈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八佾篇》又记载着孔子与子夏的一段谈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第一讲:唐诗宋词的背景与发展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之音。

本讲将介绍唐诗宋词的背景与发展。

唐诗是盛世文化的产物,壮阔的盛世景象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人文思考使得唐诗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而宋词则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抒情为重,追求细腻的描写和微妙的情感表达。

第二讲:古代文人与唐宋诗词的关系古代文人在唐宋时期是文化生活的主导力量,他们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他们以诗词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观察。

他们的诗词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三讲:叶嘉莹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与贡献叶嘉莹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与贡献不可忽视。

他以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眼光,阐释了许多经典之作,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的魅力。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藏书,也让广大读者受益良多。

第四讲:十七篇精选的古诗词欣赏本讲将选取十七首唐诗宋词进行欣赏。

这些作品涵盖了唐宋时期不同诗派和流派的代表作品,既有唐诗辉煌时期的佳作,也有宋词绚丽多彩的经典之作。

我们将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词,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感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第五讲:叶嘉莹对古诗文化的教育意义古代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叶嘉莹先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注重对古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培养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六讲:叶嘉莹唐诗宋词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叶嘉莹先生对唐诗宋词的研究见解独到,但在研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讲将探讨叶嘉莹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旨在促进唐诗宋词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学者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讲: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韵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的对象。

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

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

叶嘉莹:《⼈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对“境界”⼀词之义界的探讨在王静安先⽣所有关于⽂学批评的著述中,⽆疑的《⼈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所重视的⼀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只不过是他在西⽅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的性格上的特⾊,对传统之中国⽂学发⽣反省以后所产⽣的⼀些概念⽽已。

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则是他完全假借西⽅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学批评的⼀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于《⼈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的乃是运⽤⾃⼰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所以《⼈间词话》从表⾯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显著之不同,然⽽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新观念的⾎液,⽽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套简单的理论雏形。

这种新旧双⽅的融会,遂使他这⼀部作品在新旧两代的读者中都获得了普遍的重视。

然⽽可惜的是《⼈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论和说明⽅⾯常有不尽明⽩周⾄之处。

所以《⼈间词话》虽曾受到过不少读者的重视,然⽽却也曾引起过不少争议和批评。

见仁见智,既然莫衷⼀是;为轩为轾,亦复各有千秋。

今⽇,要想重新衡定《⼈间词话》这部著作的功过得失,当然我们⾸先就必须从过去⼀些纷纭歧异的解说和争论中,为之做⼀番爬梳整理的⼯作,使其中的理论和精义都能得到明⽩的解说,然后才能予以正当的评价。

关于《⼈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百四⼗⼆则之多,其所牵涉的内容极为⼴泛,记叙也相当琐杂。

然⽽我们如果仔细加以别择,却也并不难整理出⼀些头绪来,只不过在整理时当注意其内容性质不同,需对之分别观之⽽已。

小词中大雅——读叶嘉莹《小词大雅》

小词中大雅——读叶嘉莹《小词大雅》

“小词”中的“大雅”——读叶嘉莹《小词大雅》詹芳珍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从词的修养与境界、词的微言与妙处品评了词的品格与特点,读来顿觉收获良多。

从词的形式来看,词是古代音乐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于民间歌唱的。

如果通俗地讲,词也相当于今天的歌词,它是配合音乐和曲调的。

这就形成了固定的词牌和字数,它不能像诗歌一样自由地决定长短和平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词的创作是受限的,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它的字数和押韵。

《诗经》产生于民间的生产和生活,是大众生活的记载和提炼。

词也来源于生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的表象也正反映了这一点。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女子足不出户,男子在外奔波,这就自然地产生了对爱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于是借助词和音乐来抒发这种惆怅和思念。

所以词虽是男子所写,却是由歌女配着音乐来唱的。

“小词”兴于微言,多借用美人、香草、飞鸟等事物来表达男女恋情、相思。

那么这些相思、怨别就需要借助于一些代表性的词语来体现,诸如“蛾眉、菡萏、鹧鸪、高楼”等蕴含深意的词语,这些是叶嘉莹先生所讲的微言。

然而微言中蕴含大意。

比如蛾眉本指女子好看的眉毛,屈原先生用于指代自己美好的才华。

鹧鸪原是指一种喜欢群居的鸟,在词中常被用以表达离愁别怨。

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小词不仅仅是表象的用以表达男欢女爱的,其实它有自己大的境界。

当我们读到苏轼、辛弃疾、李煜、柳永的词作时,明显可以体会出从他们内心流露的失意、惆怅、不甘和对家国的情怀。

词人们用如此凝练、优美、韵味的表现手法从表面看是在表现思妇寻常的思念,实际上表达的是士人、才子们的豪情和远大志向。

词的韵味和词的华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一首好词犹如一幅静默的山水画,让人沉浸其中不觉就被那份美所打动,但却很难与人分享这美的妙处。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发,这与读词人的修养和境界以及个人经历等密不可分。

尼采说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只有用自己真正感情和心血写出来的词作才会打动别人。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以下为《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的内容概要:第一讲:从古代诗歌到唐诗的演变本讲主要介绍了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以及唐诗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包括诗歌运动、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同时,讲述了唐诗的四大家族,即王之涣、杜甫、白居易和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

第二讲:古诗三百首和中唐诗歌本讲主要介绍了《古诗三百首》和中唐时期的诗歌,论述了这些诗歌的特点和影响。

其中,叶嘉莹着重阐述了唐代女诗人的贡献和特色,包括关汉卿、柳永、王昌龄等人。

第三讲:唐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本讲主要从音韵方面来剖析唐诗的特色,包括平仄和韵律等。

同时,通过例证和分析,讲述了唐诗中的一些典型句型、结构和韵律,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

第四讲:李白与唐诗风貌变革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诗歌及其对唐诗风貌变革的贡献。

同时,讲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例如壮丽奔放、豪放不羁、浪漫幻想等。

第五讲:王维与唐诗山水意境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诗歌及其对唐诗山水意境的贡献。

同时,讲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例如婉约清新、富于抒情、盛情邀请等。

第六讲:唐诗的爱情主题与女性情感书写本讲主要介绍了唐诗中的爱情主题和女性情感书写,包括男女相恋、相思之苦、闺情、离别、婚姻等方面。

同时,讲述了唐代女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和影响。

第七讲:唐代诗歌的政治意蕴和社会背景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诗歌的政治意蕴和社会背景,包括诗歌对政治事件的反应、对社会变迁的写照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等方面。

同时,也论述了唐代诗歌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关系。

第八讲:唐宋诗文的接轨和变革本讲主要介绍了唐宋时期诗歌的接轨和变革,包括诗歌体制、诗歌理论、诗歌风格等方面。

同时,较为详细地讲述了诗文学家苏轼和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和影响。

第九讲:宋词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本讲主要介绍了宋词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宋词的创作方法和诗歌风格等方面。

同时,讲述了宋词中的主题和意境,例如山水田园、宫廷生活、悲欢离合等。

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

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

•••••••••••••••••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离骚初服托喻屈原美人曹植贱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曹植东阿王、陈思王温飞卿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屈原忠爱缠绵王国维固哉,皋文之为词,飞卿之《菩萨蛮》……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212 / 13:40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境界词所独有的美感特质经历的三个阶段“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兼指诗词里边的意境213 / 20:00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越是伟大的诗人,真的把他的感情、精神和志意都投注在他所写的东西里边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秦少游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欧阳修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有我之境也。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

The direction of the tree is determined by the win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一)走进叶老先生的诗词世界,盎然诗意,诗意人生,人生静逸。

叶嘉莹老先生以“吟诵”之情,引领我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词天地。

一诗一人生,一词一境界,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吟诵中的意境感发之情。

在我看来,叶嘉莹老先生所发声的一经一辞一诗一言一词一调,都是以自然之法为我们展开了别样的诗情画意。

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标识符号,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

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世界,叶老先生以吟诵诗词之意感发而生情,剖析诗词背后的别样故事,给人以生活的感触。

同样,吟诵是最有情意的时候,是个人情感与诗词接触最密切的时候,会有一种由心而发出的情怀,这种情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再是孤寂,而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抒怀欣怡。

我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用诗来抒发自我的真性情、真实感,古人亦是如此,以言简意赅的“生活日记”来写实写志写生活。

在叶嘉莹老先生的吟诵之意中,我感发于“入诗”与“出诗”之情,情到深处最为极致,或许这就是自我认为“入诗”的最高境界,而吟诵正是入诗的媒介桥梁,身心、情意、诗意相结合,由心而感发吟诵出来最为情深。

正如叶嘉莹老先生对《春望》的钟情,以自我真性情、真故事,与《春望》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诗与人融为一处,抒发吟诵出消磨已久的诗词古韵。

这让我想到了“建安七子”之冕的王桀,他以《登楼赋》言曰“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这里的“感发”和叶嘉莹老先生所提倡的“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你真正的深入诗中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是隔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

我之前看过叶嘉莹老先生的纪录片,一箪食、一豆羹正是叶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内心面对周围的疾风骤雨毫无波澜,她早已走进诗意,人生早已充满诗意之韵,正所谓,诗如人生,人生如诗。

叶嘉莹说过的有哲理的话

叶嘉莹说过的有哲理的话

叶嘉莹说过的有哲理的话叶嘉莹是一位现代哲学家,她的言论深入人心,富有哲理。

以下是一些以叶嘉莹说过的有哲理的话为标题的文章。

标题: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与智慧人生是一段漫长而美妙的旅程,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找生活的意义。

叶嘉莹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与智慧”。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所带来的意义。

真理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核心。

人们渴望了解世界的本质,寻找背后的真相。

叶嘉莹告诉我们,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概念。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接近真理的本质。

正是这种对真理的追求,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智慧是人类心灵的瑰宝。

叶嘉莹认为,智慧是通过对真理的领悟和思考而获得的。

智慧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己,指引着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拥有智慧的人能够从混沌的现实中抽丝剥茧,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智慧使人们能够超越表面的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满足,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叶嘉莹指出,人类的智慧和真理是共通的财富,只有通过分享和传播,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正是因为有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文明得以发展。

然而,追求真理和智慧并非一帆风顺的道路。

叶嘉莹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勇气。

谦逊使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勇气使我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品质,我们才能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叶嘉莹说:“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养。

”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只有在热爱生活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追求真理和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与智慧。

这是叶嘉莹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考。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无论我们的追求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追求真理和智慧,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真理的力量改变自己和社会。

叶嘉莹作文素材摘抄

叶嘉莹作文素材摘抄

叶嘉莹作文素材摘抄一、好词:兴发感动小片段:哎你知道吗?叶嘉莹先生特别强调“兴发感动”这个词呢。

就像我们看一首古诗,有时候不是为了去分析那些个字词啥的,而是突然就被一种情绪击中了。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一读,那种思乡的情绪就被“兴发感动”起来了。

好像月光不是月光,而是你心中思念的具象化。

这就是诗词的魔力,也是叶嘉莹先生看重的东西,她觉得诗词能让人在这种兴发感动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所以啊,“兴发感动”这词可太妙了,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诗词情感的大门。

二、好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

”小片段: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

”你想啊,在那个时代,一个书生能有什么报国的办法呢?叶先生就想到了诗骚,想到了屈原、杜甫。

这就好比在黑暗里,她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光。

我有个朋友老说自己没什么大本事,不能为国家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就跟他说,你看叶嘉莹先生,她把传承诗词文化当成报国的方式。

咱们也许做不了科学家拯救世界,但咱们也可以像她一样,从自己擅长的事儿入手啊。

这一句话,道出了叶先生的情怀,那就是以诗词为纽带,传承着古人的精神来报效国家。

三、好句:“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小片段:叶嘉莹先生这话真的很触动我。

你看啊,我们平常人可能觉得研读诗词就是为了做学问。

但是对叶先生来说呢,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有个同学,他经历了家庭变故,整个人都消沉了。

我就跟他说,你看看叶嘉莹先生,诗词在她那里是走过忧患的力量。

你也可以在诗词里找到安慰呀。

就像当你在风雨中漂泊,诗词就是那把遮风挡雨的伞。

叶先生靠着诗词度过了那么多艰难的日子,这说明诗词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精神的支撑。

四、好段:叶嘉莹先生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却始终与诗词相伴。

她对诗词的热爱,如同灯塔在黑暗的大海上照亮她前行的道路。

她将自己奉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承事业,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都不曾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的填词文辞不够典雅,士大夫不大填写这种俗曲。后来因流行非常广以及乐曲非常悦耳,士大夫也开始填写。
音乐没有流传下来,但歌词流传了下来,叫做曲子词。因早期的曲子词只是在民间流传,所以没有人将它们印刷下来,也没有人将它们编印成书。只有在晚清时在敦煌经卷中发现了当时的曲子词,后来就叫做敦煌曲子词。但是这些曲子词没有人将它们编印成书,因觉得它庸俗,不典雅。第一本将曲子词编印成书的是《花间集》。
《水调歌头》其五:“长鑱(chǎn)白木柄,刮破一庭寒①。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②。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③。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④。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⑤。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⑥。(榆案:此句句律误同前。)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⑦。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二讲张惠言词中的儒家修养
张惠言:经学家。张氏最为精研有得者是东汉三国时期虞翻的易学。
虞翻易学重点:第一,重视象的联想。以具体的形象推演抽象的形象。
温庭筠(晚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张惠言《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用儒家修养勉励他的学生。
《水调歌头》其一:“东风无一事,妆出(入声chù)万重花①。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押韵xiá)②。我有江南铁笛(入声dì),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③。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④。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⑤。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⑥?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榆案:依律应上二下三,此句作上一下四,殊为不合。)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押韵zhā)⑦。”
第一讲小词修养境界之所在——词之缘起与美感特质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三种不同的韵文体式
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自己内心的感情志意。
词:隋唐以来配合新兴的“燕乐”而填写的歌词。
燕乐(宴乐):隋唐时期结合“雅乐”、“清乐”、“胡乐”、“法曲”而产生的一种音乐。
当时配合燕乐有一种流行的歌曲,可在曲子中配唱任何内容的词。有兵法、医药歌诀、男女情爱。当时在民间传播非常广泛,品类非常多。
王国维对张惠言颇有微词。王国维认为:“固在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除《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张惠言说词还真是说的顽固啊,温庭筠偶尔写的小词能有什么深意呢?都被张惠言编织出一个比兴寄托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由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李璟(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王国维评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屈原《离骚》)。
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儒家道德修养。
①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总是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名?为利?可是宇宙、天地、大自然没有想过要得到任何功利,然而却孕育了天地万物。春风没有任何目的和追求就为我们装点出了美丽花朵。正如儒家所说:“以天地之心为心。”任何一个人见到孺子将入于井,就会有恻隐不忍之心,这就是我们的仁心。②大家都忙于功名利禄,没有闲暇的心情去欣赏身边的美景。只有天边的月在欣赏这景。③天地给了我美景,我用什么来报答天地呢?“我有江南铁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的是“玉笛”,而张惠言的是“铁笛”,这“铁笛”有何妙处呢?“铁”是坚硬刚强的,而“江南”让人联想到的又是温柔婉转。我要倚在满是如雪的芬芳的梅花树下为这美景吹奏美妙的曲子通彻到天上美丽的玉城中。④天上的玉城是如此的遥远,我到达不了那里。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当我还没追求到的时候就已经飞絮满天了,春天走了。当我们有理想时就去追求了,在我们还没有追到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机会。⑤当这个理想追不到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呢?我们不是要放弃理想,而是换一个方向,我和你继续追求梦想。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⑥就在我们要换一个方向时,忽然就有人说:你的美好的理想难道真的落空了吗?⑦虽然花落了,春走了。花外就是春的道路,还有芳草在。只要你想追求,春就在那里,没有什么能够阻难你。俞樾(清学者)以“落花”为题写道“花落春仍在”,曾国藩评价,花落了春仍在我的心里,写得妙。所以判俞樾为第一名,后俞樾为自己的书房取名“春在堂”。苏东坡晚年《独觉》:“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翛(xiāo)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要将春天留在心里而不是向外追求。
①“长鑱白木柄”是杜甫的铲子。(杜甫:“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铲子将寒冬坚硬的冻土铲破,种了花草。②将长出来的新绿采回家放于房间书桌的窗前。那么这个春天就不是别人给你恩惠,而是,你自己拿着铲子破开寒冬的土地种出来的。Abraham Maslow(马斯洛)说,我们要有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自己完成自己的理想。③自己种出来的花草自己看着是多么的美丽。④别人种出的是名贵的花草为何我种出来的就只是小花小草呢?但是,我们又何必与别人想比较。只要是自己种出来的花就是自己的成就,也就自我完成了。自我完成不是说我们要成什么名家,有什么功劳事业,而是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理想。⑤可是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中出来的。不管是种花种草,还是种你自己的心田,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都会有种种磨难。⑥我们不要怕那些磨难,其实就是它们酿就了春色。《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管我们努力追求什么,尽管那些磨难酿就了我们的成功,但是我们的年华终究是流逝了。⑦那么我就不再世间追求了吧,何必留在这名利场中呢?诛茅:将荒地的茅草除掉后在此建房。尘世是污秽的,那么我就脱离尘世隐居江边。但是“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孔子不鼓励人退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山野上的鸟兽不可能与你有情感心灵上的交流,我如果不是跟人类在一起,那么我又能跟什么在一起呢?我们应在该清的时候有清者的持守,在该任的时候有任者的担荷。不是躲起来就可以了事的。
杨子掞:张惠言《赠杨子掞序》,“先生数言子掞可与适道”“子掞尝自言:‘自吾闻仁义之说,心好焉。既读书,则思自进于文词’”“忽然而生不肖之心,乖沴(lì)之气(邪恶的想法),类有迫之者(我也不愿意有这样的念头,但是不知为何就生有了)。”子掞有好学向道之心,这是这样的以个人的反思。
张惠言告诉学生在向道之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感慨不遇。其中“蛾眉”就是一种语言的符码(code)。屈原《离骚》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其中“蛾眉”就是指美好的才能。那么“画蛾眉”就是追求美好的才能。李商隐《无题》有“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表达的是自己追求才能的美好。古时候女子十四岁以后就不能见亲戚了。悬知,推测。外面的人就推测,这么美丽的女子还没有嫁人。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许嫁之人。李商隐写这么一个美好的女子还没有嫁人,来托喻自己的怀才不遇。这里的“蛾眉”就是一个culture code。“懒起”是什么原因呢?杜荀鹤(唐)《春宫怨》有“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美女和爱情可以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感情层次。爱情是将自己的感情专一投注的表达。而这种完全的投注也可以是将感情投注到自己的事业、学问、理想中,这其中有相似之处。
中国道德常讲三纲五常。纲就是人生的大纲领。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统治阶层与附属阶层的关系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从爱情小词中看到君臣的感情所在。
《花间集》本意是花间唱的歌曲的曲子词。文人骚客在宴会上叫歌女演唱的歌。在这种场合唱的内容主要是美女、爱情、相思、怀念。中国传统中,诗言志,文载道。所以宋朝的文人认为词是鄙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只将其编在诗集附集中。又因为它受音乐的限,所以篇幅短小。直到明代,小词还是没有地位。
小词中外表虽是爱情,但其内里是修养和志意。为什么?
李之仪(宋):《跋吴思道小词》,“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刘克庄(南宋):《题刘叔安感秋八词》,“藉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写放臣逐子之感。”
张惠言(清乾嘉时期道德修养高尚的学者)《词选》序言,以客观的态度编写。“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第三讲张惠言与王国维词论之比较
温庭筠(晚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张惠言《词选》中对温庭筠的《菩萨蛮》批语:“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张惠言认为温庭筠的小词写美女爱情“微言大义”,有“比兴寄托”。
《水调歌头》其三:“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①。肠断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②。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③。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④。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⑤?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⑥。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⑦。”
①游丝:春天的昆虫的分泌物。游丝飞絮落到碧簪玉钗上。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②于是我就被那游丝飞絮惹动了情,落到了你的梦断天涯,只剩下一段回忆而已。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芙蓉塘外有轻雷”:惊眠起蛰,冬天藏在地下的虫子在打第一声春雷时醒来。各种动物都醒了,人的感情也就醒了,感情就开始投注。“春心莫共花争发”:春天的心不要与花儿一起开。因为“一寸相思一寸灰”,你追求的结果都是落空的,断肠的。当你有了情时你就有了悲哀。③你不要为外界的富贵利禄迷乱,不要看见蝴蝶飞絮你就动了情。银蒜:银制的像蒜头一样的东西,用来系在帘子之下防止帘子被吹动。你关起窗放下帘子,任凭外界的花影闪动,不去理会。④将窗户关上让蝴蝶飞絮隔绝在外,却将罗帷卷起来让月色照进来,将自己的心向明月敞开,这就是另外一番境界了。“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眼睛看不见,心花儿却开了。苏东坡“天容海色本澄清”,多少乌云风雨都会过去的,只是暂时的到来,不会长久,我的本身与明月一样,万古光明澄清。⑤拿着一个酒樽对月起舞,月光照耀下我的影子要投向哪里呢?李商隐《燕台四首》:“桂宫留影光难取”。⑥当你经历过了“迎一钩月,送三更月”与明月成为朋友之后,有了内心的光明,那些莺莺燕燕就再也入不了你的眼了,就不会再被迷乱了。⑦古代的读书人所说的动情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孔子游历四方,没有遇到能够重用他的国君。《论语·子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ùn)椟(dù)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古代读书人就是要学以致用,而不是放在盒子中藏起来。《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不要靠着栏杆站在外面太久了,不要只向外追求,在栏杆外面站久了,露水就打湿了苍苔(出自《诗经》“厌浥行露”,露水打湿了你的衣服或者鞋子寓意你受到了污秽)。《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求人知,但是不要炫耀,不得用,但是不要因此而懊恼悔恨。就算没有一个人知道你,你也是可以成为你自己,自己为自己骄傲的。孔子:“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我是在与上天、明月往来,你们知不知道我的才能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