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的还原综述

合集下载

酰胺、腈的合成反应研究

酰胺、腈的合成反应研究

酰胺、腈的合成反应研究一、本文概述酰胺和腈是化学领域中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工业、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酰胺是一类含有羰基和氨基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合成、塑料制造和农药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腈则是一类含有氰基的化合物,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常被用于合成各种含氮有机物。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酰胺和腈的合成反应,探讨其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法。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本文将系统总结酰胺和腈的合成方法,分析不同合成路线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酰胺和腈的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酰胺和腈合成反应的绿色化、环保化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可持续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酰胺的合成反应酰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产物中。

酰胺的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理解酰胺的化学性质以及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酰胺的合成主要通过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实现,包括酸酐、酯和酰胺的自身缩合等。

羧酸与胺的酰化反应是合成酰胺的最直接方法。

在适当的条件下,羧酸与胺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和水。

这个反应通常需要加热或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催化剂可以是无机酸如盐酸、硫酸,也可以是有机酸如乙酸、甲酸等。

反应还可以在溶剂如甲醇、乙醇或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

酸酐是羧酸的衍生物,与胺反应也可以生成酰胺。

与羧酸相比,酸酐的反应活性更高,因此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酸酐与胺的反应通常不需要催化剂,但在某些情况下,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

溶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也有重要影响。

酯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与胺反应生成酰胺。

这个反应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并且需要催化剂的存在。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

溶剂的选择也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有重要影响。

酰胺分子内的羰基和氨基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更大的酰胺分子。

二聚酸聚酰胺热熔胶综述

二聚酸聚酰胺热熔胶综述

二聚酸聚酰胺热熔胶综述田剑书1、前言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是现有热熔胶中性能最好的一种,由二聚酸与二元胺或多元胺缩合而成。

因该树脂中的酰胺基团与许多材料都有很好的亲和性,而且其极性强,能产生很大的分子间力,具有优异的热熔粘接性。

它在室温下呈固态,而且在达到其熔点以后呈液态,它在熔融状态下,具有流动性和粘接能力,能很快地将物体粘合在一起,待冷却固化后即形成高强度的粘接。

由于它是固态,因而根据需要可随意制成块状、薄膜状、条状或粒状,包装、贮运和使用都极为方便,不存在溶剂的毒害和易燃的危险。

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广泛用于制鞋、制罐(包括罐头包装的边缝密封)、包装和书籍装订等领域;因具有突出的耐低温性能而用于冷冻苹果、桔子以及其他果汁的新型结构容器的粘接;因具有耐干洗性、耐强力洗涤剂、漂白剂及洗衣房与家庭的高温洗涤条件,对织物粘接强度大、使用方便而广泛用于织物的超强粘接;因具有必要的粘接力及优良的保气性而用于热缩性电缆套。

2、组成及主要作用二聚酸型聚酰胺树脂是二聚酸与二元胺或多元胺进行缩聚反应后得到的产品,缩聚反应式如下:H2N-R-NH2 + nHOOC-R'-COOHH-(NH-R-NH-CO-R'-CO)n- OH+ (2n-1)H2O由于二聚酸的结构有多种,如非环结构、单环结构、双环结构等,不同原料制得二聚酸的结构组成不一。

但不论何种结构的二聚酸均包含双键和羧基,从而都可与氨基缩聚形成聚酰胺树脂。

二聚酸型聚酰胺是由大豆油脂肪酸、妥尔油脂肪酸或棉籽油酸的二聚酸与二胺缩聚而成的,常称之为脂肪酸聚酰胺或简称为聚酰胺。

二聚脂肪酸与乙二胺缩聚生成无规则聚酰胺,它具有明显的熔点和快速的固化能力。

随着二聚脂肪酸制造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发现了较高分子量的聚酰胺的性能更高,实用性更强。

生产聚酰胺树脂的原料主要有二元酸和二元胺及其它改性剂。

二元酸一般采用二聚脂肪酸或其酯,国外主要来源于妥尔油脂肪酸,国内二聚酸多由精棉籽油酸、米糠油酸或工业油酸催化、聚合而成。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一、本文概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和水质,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农药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原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降解的类型、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和降解途径等。

分析影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如微生物种类、环境因素和农药性质等。

接着,综述国内外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降解效果、降解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成果。

展望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概览,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生物催化过程,这一过程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子分解为较小、无害或低毒的化合物。

这一生物过程包括酶与农药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农药分子结构的改变,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简单的无机物。

在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农药分子与微生物酶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裂解酶等,这些酶能够攻击农药分子的特定化学键,导致其结构破坏。

例如,某些水解酶能够水解农药中的酯键或酰胺键,而氧化还原酶则能够氧化或还原农药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与其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基因编码产生特定的降解酶,这些酶对农药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催化活性。

随着环境适应性的演化,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降解酶,以适应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需求。

硼化合物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研究进展

硼化合物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研究进展

亿爹与生物Z鲤2013。

VoI.30 N o.6田Chemistry&Bioengin∞ring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3.06.003硼化合物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研究进展沙文彬。

黄文华 (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天津300072)摘要:酰胺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宫能目,普遍存在于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中。

综述了近年来硼化合物催化羧酸与胺直接缩合生成酰胺的研究进展,这些硼化合物催化剂包括各种芳基硼酸、硼酸和其它一些硼化合物。

关键词:直接酰胺化i催化;硼化合物}绿色化学中图分类号:0 627.31O 62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25(2013)06—0011一06醴胺键广泛存在于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

济性的试剂合成酰胺”被评选为制药工业中的一项关20种a一氨基酸之间利用酰胺键组装形成了生命的基键挑战[6]。

此外,对一些反应活性很差(如位阻很大)石——蛋白质与多肽。

在很多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药物的底物,往往要采用剧烈的反应试剂(如将羧酸转化为分子中,酰胺键是重要的连接片段。

2011年,对三大酰氯)或者需要改变合成策略,从羧酸和胺以外的底物国际制药公司研发化合物的抽样统计表明,其中54%出发来形成酰胺[7]。

因此,寻找并开发高效、绿色和经存在酰胺键[1]。

在一些广泛使用的合成材料(如尼龙)济的酰胺键构建方法是合成化学中亟待解决的问中,酰胺键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酰胺的还原题[81。

硼化合物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正是其中研究来制备胺类化合物也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一种转化[2]。

较多、前景最为诱人的一种方法。

因此酰胺键的形成无论在生命活动,还是在实验室制备作者在此对硼化合物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的研和工业生产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反应与过程。

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按照硼化合物催化剂的类型进目前,普遍采用的酰胺合成方法是:羧酸首先在活行了分类。

化试剂的作用下形成活泼中间体,如活泼酯、酰卤和酸1直接酰胺化反应酐等;然后该中间体再对胺进行酰化。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综述及生产现状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综述及生产现状

氯虫苯甲酰胺1 简介1.1概述氯虫苯甲酰胺是杜邦的第一大畅销产品,全球第一大杀虫剂,它成功取代了噻虫嗪的首席地位。

2008年氯虫苯甲酰胺上市,现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销售。

氯虫苯甲酰胺,ISO通用名为Chlorantraniliprole,Rynax ypyr是DuPont公司注册的原药商标名,别名康宽(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化学名: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DPX-E2Y45,CAS登记号500008-45-7。

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分子式:C18H14BRC l2N5O2。

分子量493.151.2性质[1-3](1)理化性质理化性质:纯品外观为白色结晶,比重(对液体要求)1.507g/mL,熔点208-210℃,分解温度330℃,蒸气压(20~25℃下)6.3×1012Pa,溶解度(20~25℃下,mg/L):水1.023、丙酮3.446、甲醇1.714、乙腈0.711、乙酸乙酯1.144。

氯虫苯酰胺原药质量分数95.3%;外观为棕色固体;熔点:200℃-202℃;溶解度(20℃):水中为1.023mg/L;有机溶剂中(g/L):二甲基甲酰胺124,丙酮3.446,甲醇1.714,乙酸乙酯1.144,乙腈0.711。

氯虫苯甲酰胺35%水分散粒剂,细度(通过751xm试验筛)>98%;悬浮率≥60%;润湿时间≤1s。

200克/升悬浮剂.pH5-9:细度(通过451xm湿筛)99.9%;悬浮率>90%。

5%悬浮剂,pH5-9;悬浮率>90%。

产品的冷、热贮存和常温2年贮存均稳定。

(2)毒性氯虫苯甲酰胺对哺乳动物的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极低;对非靶标生物如鸟、鱼、哺乳类、虹卿、微生物、藻类与其它植物以及许多非靶标节肢动物影响甚微;在动物体内产生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的可能性极小。

酰胺转化为羰基

酰胺转化为羰基

酰胺转化为羰基
酰胺是一类含有酰基和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工业应用价值。

酰胺可以通过一种化学反应,即酰胺转化为羰基,实现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这一转化过程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酰胺转化为羰基的反应机理复杂,涉及到酰胺的裂解和重排等步骤。

在反应过程中,酰胺的酰基被还原为醛或酮基团,而氨基则转化为氨基或氨基衍生物。

这一转化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酰胺的酸性水解和还原。

酸性水解是将酰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反应,使其酰基被质子化,从而断裂酰胺的C-N键。

这一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长时间的反应条件,但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产物。

酸性水解后,羰基化合物可以通过后续的加热或加碱等反应步骤实现羰基的生成。

酰胺的还原反应是将酰胺还原为醛或酮的过程。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和金属催化剂、亲电还原剂等。

在还原反应中,酰胺的酰基被还原为醛或酮基团,而氨基则转化为氨基或氨基衍生物。

这一反应通常需要适当的溶剂和反应条件,但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产物。

酰胺转化为羰基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是在药物合成中,酰胺转化为羰基可以实现药物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获得更有效的药物。

另外,酰胺转化为羰基还可以
用于制备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和功能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酰胺转化为羰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和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羧基还原为羟甲基文献综述

羧基还原为羟甲基文献综述

目录I 前言 (1)1.1 实验背景 (1)1.1.1 原料(DuPont Krytox 157 FS)简介 (1)1.1.2 表面处理组合物简介 (1)1.1.3 各种不同的表面处理组合物简介 (2)1.1.4 表面处理组合物的用途 (4)1.2 硼氢化钠还原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途径 (4)1.2.1 羧酸的还原 (4)1.2.2 羧酸酯的还原 (5)1.2.3 酰胺的还原 (5)1.2.4 酰氯的还原 (5)1.3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硼氢化钠还原体系 (6)1.3.1 金属盐修饰 (6)1.3.2 非金属卤代物修饰 (7)1.3.3 卤素修饰 (7)1.3.4 质子酸修饰 (8)1.3.5 路易斯酸修饰 (9)1.3.6其他 (9)II 实验部分 (10)2.1. 实验方案的选择 (10)2.2 实验仪器与药品 (10)2.3 实验步骤 (13)III 结果分析与讨论 (16)3.1结果分析 (16)3.1.1 实验(一)结果分析与讨论 (16)3.1.2 实验(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6)IV 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前言1.1 实验背景1.1.1 原料(DuPont Krytox 157 FS)简介DuPont Krytox 157 FS主要用于硬盘的润滑剂,具有如下的通式:C3F7O(CF(CF3)CF2O)n CF(CF3)COOH分子量约为2500,在常见溶剂中不溶,且不可燃。

加热至170℃时发生脱羧反应。

1.1.2 表面处理组合物简介表面处理组合物是在材料表面形成与材料键合的涂层,其中典型的有硅烷偶联技术。

硅烷偶联剂在分子中具有与有机材料有良好亲和力的有机官能基团或化学结构并具有反应性烷氧基甲硅烷基。

(整理)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

(整理)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

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王露化工与制药专业 1105班学号110150151指导教师刘雪凌老师摘要合成是制药的基本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人类对药物的需求很大,要不断的创新、研发新药,合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常见合成酰胺的方法,合成酰胺通用的方法是先活化羧基,然后再与胺反应得到酰胺。

其中羧酸与胺的反应是合成酰胺的重要方法【5】。

这一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采用过量的反应物之一或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均有利于平衡向产物方向转移。

除去水的方法通常是在反应物中加入苯或甲苯进行共沸蒸馏【1】。

关键词:合成酰化活化前言药物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而且离不开。

现在药物的种类有很多,但还是有一些疾病无法治疗,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研发新药,而合成又是制药的基本领域和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了解具体的合成方法【3】。

常见合成酰胺的方法➢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氨或胺与酰卤的酰化反应➢氨或胺与酸酐的酰化反应➢其他缩合方法➢酯交换为酰胺➢氰基转化为酰胺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1羧酸和胺的直接缩合反应羧酸与胺的反应是合成酰胺的重要方法: 这一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采用过量的反应物之一或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均有利于平衡向产物方向转移。

除去水的方法通常是在反应物中加入苯或甲苯进行共沸蒸馏。

例如将a-羟基乙酸及苄胺于90℃共热,并蒸出生成的水及过量的苄胺,则生成a-羟基乙酰基苄胺【7】:90o C1.1混合酸酐法1.1.1混合酸酐法(一)氯甲酸酯法:主要应用羧酸与氯甲酸乙酯或异丁酯反应生成混合酸酐,而后再与胺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胺。

这一反应如果酸的a-位位阻大或者连有吸电子基团,有时会停留在混合酸酐这一步。

但加热可以促使其反应;这一反应也可用于无取代酰胺的合成。

ClCOOEt, NEt3 CHCl3, -20~5o C, 1.5h NH3 (gas) rt, 30min91%NMM, DMFr.t.33%1.1.2混合酸酐法 (二)羰基二咪唑:应用羰基二咪唑(CDI)与羧酸反应得到活性较高的酰基咪唑,许多酰基咪唑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时可以分离出来。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化妆品中常⽤的表⾯活性剂综述题⽬:综述化妆品中常⽤的表⾯活性剂AAS 类型特点代表性产品应⽤阴离⼦去污能⼒强,主要⽤于清洁洗涤脂肪酸皂(肥皂)、⼗⼆烷基硫酸钠清洁洗涤产品阳离⼦较好的杀菌性与抗静电性,应⽤于柔软去静电⾼碳烷基的伯仲叔季盐洗发⽔、护发素两性良好的洗涤作⽤,很温和,常与阴或阳离⼦AAS 搭配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咪唑啉洗发⽔、洁⾯品⾮离⼦安全温和,⽆刺激性,具有良好的乳化、增溶等作⽤失⽔⼭梨醇脂肪酸酯(Span )和其环氧⼄烷加成物(Tween )应⽤最⼴,常⽤于膏霜、乳液中阴离⼦AAS名称简称⽤途安全性N-酰胺基及其盐⾹波、⽪肤清洁剂、⼝腔制品、含药化妆品、⾹皂和添加剂等… 没有刺激性,⾮常安全羧酸(酯)盐很⼴泛,⽤于制备O/W 型膏霜或乳液。

主要⽤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

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硫酸(酯)盐烷基硫酸酯盐AS很⼴泛,O/W 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常在⾹波和⽪肤清洁制品使⽤。

⼀般与其它AAS 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肤的脱脂能⼒。

⾼浓度时有刺激性。

但在化妆品的使⽤条件下是安全的烷基聚氧⼄烯醚硫酸酯盐 AES⾹波的主要表⾯活性剂,也⽤于⽪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作乳化剂。

⼀般与其它AAS (阴、两性、⾮离⼦)复配与AS 相近,但刺激性略低于AS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LAS-N a 去污⼒太强,因此在化妆品中应⽤不⼴泛,主要⽤于洗⾐粉对⽪肤中等刺激,容易脱脂⽽变得⼲燥粗糙,⽤三⼄醇胺盐复配可降低刺激性。

烷基磺酸盐SAS低成本,稳定性好,刺激性低,去污能⼒好,很有前途的AAS对⽪肤⽆致敏作⽤N-酰胺基及其盐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

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AAS。

⽤途:⾹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肤清洁剂:治疗⾯部粉刺,可与⽔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不影响其活性;⼝腔制品:⼝腔清洗剂,抑制⼰糖激酶的⽣长,防⽌⽛齿腐烂;含药化妆品:去屑⾹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烟酰胺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烟酰胺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烟酰胺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驰1,2郑咏秋2戴敏1【摘要】烟酰胺是烟酸(维他命B3,vitamin B3)的酰胺形式,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干预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DNA 修复、延缓衰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I 型糖尿病和炎症免疫性疾病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烟酰胺的药理作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烟酰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forkhead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ɴ81073087)资助作者单位:1.230038安徽合肥,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2.100091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研究中心通讯作者:戴敏,E-mail :daiminliao@163.com 烟酰胺是烟酸的酰胺形式,是人体合成辅酶I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ihydrouracil dehydrogenase ,NAD +)和辅酶II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 )的前体物质,通过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在氧化应激或炎症损伤时发挥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细胞和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烟酰胺也在包括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糖尿病和神经褪行性疾病期间影响调控细胞存活和死亡的多条氧化应激通路。

烟酰胺可阻断炎症细胞活化,细胞早期的凋亡和晚期的DNA 核分解。

研究资料提示,烟酰胺参与forkhead 转录因子家族调控的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 ,PKB )(Akt )、Bad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和多聚(ADP -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 ,PARP )等多种信号通路[1],本文就烟酰胺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综述)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综述)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11(5):648~650 C h in J A ppl Environ B iol=ISSN10062687X 2005210225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研究进展3韩昌福 李大平33 王晓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1)摘 要 聚丙烯酰胺(P AM)是丙烯酰胺均聚物和各种共聚物的统称,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要化工产品,已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过去通常认为聚丙烯酰胺是非常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聚丙烯酰胺会发生缓慢的物理降解(热、剪切)、化学降解(水解、氧化以及催化氧化)和生物降解,最终生成各种低聚物以及具有神经毒性的剧毒丙烯酰胺单体,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间接或直接危害.因此,进行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研究很有意义,而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研究领域几乎为空白.参33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转化;毒性;生物降解CLC X172¬O633.22PR O GRESS O F STUD I ES O N POLYACRYLA M I D E B I OD EGRADAT I O N3HAN Changfu,L IDap ing33&WANG Xiaomei(Chengdu Institute of B iology,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 Polyacryla m ide(P AM)is a general ter m for acryla m ide homopoly mers and copoly mers.A s an i m portant p r oduct of che m ical industry with high2tech and high accessi onal values,polyacryla m ide has been widely app lied t o different fields of in2 dustry and agriculture,and even t o peop le’s daily life.It wa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polyacryla m ide was an extraordinarily stable macr omolecular poly mer.But unf ortunately,polyacryla m ide is f ound with sl ow physical degradati on(heat,cutting), sl ow che m ical degradati on(hydr olysis,oxidati on,catalysis oxidati on)and sl ow bi odegradati on under natural conditi ons,and it finally p r oduced different oligomers,as well as acryla m ide,which possess neur ot oxicity,and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har mful t o hu man health.So,the studies on degrad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 are greatly inportant.However,there have been very fe w studies on bi odegrad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 till now.Ref33Keywords polyacryla m ide;transf or mati on;t oxicity;bi odegradati onCLC X172¬O633.22 聚丙烯酰胺(P AM)是丙烯酰胺均聚物和各种共聚物的统称,是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并兼具絮凝性、增稠性、耐剪切性、降阻性、分散性等性能,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要化工产品,已广泛应用在采油、化工、造纸、纺织、制糖、医药、环保、建材、农业生产等部门和领域并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7].由于其良好的絮凝性能,聚丙烯酰胺最早开始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原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3],目前仍然是国内外水处理领域使用量最大的水处理剂.近年来,部分水解性聚丙烯酰胺(HP AM)在油田采油生产中已得到大规模应用[4,5].聚合物驱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一般采用水溶性高分子的聚丙烯酰胺通过注水井注入地下,提高原油采收率[6].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以及阿曼等国家进行的大量聚合物驱油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聚合物驱油一般能提高原油采收率6%~17%[7,20].我国国内的注聚采油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很快,继大庆油田之后,胜利、大港、河南、辽河等油田也都进行了先导性试收稿日期:2004206223 接受日期:2004207223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KSCX22S W2114)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 nnovati on Pr 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33通讯作者 Corres ponding author(E2mail:lidp@)验,并取得了成功.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已形成注聚采油的规模生产,2003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生产原油已达到年产10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大型油田已成为聚丙烯酰胺的最大应用领域.聚丙烯酰胺还在造纸生产领域用作驻留剂、助滤剂等,以提高浆料的过滤性能,改善纸张质量,提高细小纤维的留作率,减少原材料消耗和减轻污染物排放等[1,8].聚丙烯酰胺作为良好的絮凝剂还大量应用于采矿、洗煤等领域,因吸湿性强的特点作为上浆剂和整理剂广泛应用到纺织、印染工业[9].近年来,由于其良好的保水、吸湿性能,聚丙烯酰胺还被大量生产来作固体水用于干旱、少雨等地区的植树、造林等农林业生产领域[30].1 聚丙烯酰胺在自然条件下的分解和潜在毒性过去通常认为聚丙烯酰胺是非常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聚丙烯酰胺会发生缓慢的物理降解(热、剪切)[10,30]、化学降解(水解、氧化以及催化氧化)[11~19]和生物降解(微生物酶解)[27~32].这些降解主要是通过激发产生自由基引起连锁氧化反应,从而造成聚合物主链断裂和分子量降低,水溶液粘度损失.在对聚丙烯酰胺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 AM在水溶液中同时发生两种化学降解反应:水解反应,引起侧基结构的变化,由酰胺基转变为羟基;氧化反应,引起主链的断裂,使聚合物分子量减少.氧化降解反应具有自由基连锁反应的特征,过氧化物、还原性有机杂质以及过渡金属离子等起着活化剂作用,产生活性自由基碎片,促进聚合物氧化降解.聚合物中的过氧化物以及产生的羰基化合物是引发聚合物氧化降解和光降解的主要成因.聚丙烯酰胺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其分子量一般在2×106~20×106之间,由于降解作用,主链断裂分子量大幅降低,产生大量的低聚物,低聚物的进一步降解会产生大量的丙烯酰胺单体(AM)[29].而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对其毒性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5].对于环境中的丙烯酰胺浓度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法(OS HA)规定职业接触标准是空气中丙烯酰胺的阈值-时间加权平均(T LA-T WA)为0.3mg/m3;我国费渭泉等人提出,丙烯酰胺在水中的剩余浓度<10×10-9;英国规定饮料中丙烯酰胺含量<0.25×10-9;日本规定向河水中排放丙烯酰胺含量<10×10-9[22~24].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排入环境的丙烯酰胺基本上进入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中,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和口腔被吸收,广泛分布在人的体液中,也能进入胚胎中,引起中毒.丙烯酰胺的代谢主要是与谷胱甘肽结合发生反应产生N2醋酸基2S2半胱氨酸,在肝、脑和皮肤通过酶和非酶的催化结合反应.它已被证明是染色体的断裂剂,诱发染色体畸变.它能引起神经性毒性反应,其毒性反应是感觉和运动失常,病理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运动失调、颤抖、感觉迟钝和中脑损伤.摄入丙烯酰胺污染水会引起嗜睡、平衡紊乱、混合记忆丧失和幻觉.毫无疑问,聚丙烯酰胺本身是安全无毒的,因此其应用范围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食品、药品以及整容等直接关系人类健康的领域也有应用.事实上,聚丙烯酰胺在环境中的迁移、降解[29,30]引发的深远影响还并没有得到认识,因此很有必要对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消除其潜在毒性寻找合适的治理手段.2 聚丙烯酰胺的污染与国内外生物降解研究现状2.1 聚丙烯酰胺的污染现状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对地面工程也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注入地层的聚丙烯酰胺随原油/水混合液进入地面油水分离与水处理终端,大幅提高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聚丙烯酰胺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排入当地水体的外排水.由于油田配制聚丙烯酰胺需要新鲜水和以及部分低渗透地层,使部分含有较高浓度的聚丙烯酰胺采出水外排.绝大多数的聚丙烯酰胺进入地下油层,由于地层结构原因,很难避免其渗透到地下水层.聚丙烯酰胺在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中的长期滞留,必将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除油田大量使用聚丙烯酰胺以外,水处理、造纸、纺织、采矿以及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众多产业,对聚丙烯酰胺的排放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公众认识还停留在聚丙烯酰胺为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益处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类似“固体水”等保水剂,在缺水、干旱地区植树、造林过程中还将得到广泛应用.所有的通过各种途径残留在环境中的聚丙烯酰胺会发生缓慢降解,释放出有毒的丙烯酰胺单体,这将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的长期的影响.然而,这依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2 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过去一般认为聚丙烯酰胺对微生物具有毒性,有关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研究,国内外都少见公开的文献报道.我们对国内外近10~20a的专利、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仅有数篇文献提到有关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早期M agdaliniuk S (1995)[26]等人曾提出聚丙烯酰胺的不可生物降解性.但日本的Kunichika N(1995)[31]等人,在30℃,以P AM,K2HP O4, M gS O4・7H2O,NaCl,FeS O4・7H20的混合物作为培养基,从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出能以水溶性聚丙烯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Enterobacter agglo m erans和A zo m onas m acrocytogenes两株降解菌株;经过27h培养,整个生物体系消耗总有机碳的20%,聚丙烯酰胺平均分子量从2×106降至0.5×106;实验表明,微生物只能利用聚丙烯酰胺中的一部分,而不能利用其中的酰胺部分,即使是低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也不能全部被利用. Jeanine L.Kay2Shoe make等人[26,27]在以聚丙烯酰胺作为土壤微生物生长基质的实验中,聚丙烯酰胺只能作为唯一的氮源被微生物所利用,但是却不能作为碳源被降解,可能原因是聚丙烯酰胺先被转化为长链聚丙烯酸酯,而后者可以被微生物作为氮源利用.在国内,黄峰(2002)[32]等人的实验表明,腐生菌(TG B)连续活化5次,在1000mg/L的P AM中恒温培养7d,可使溶液粘度损失率达11.2%,但TG B对P AM的生物降解较缓慢,由TG B导致P AM溶液的粘度损失率30d仍不超过12%;硫酸盐还原菌(SRB)[33]菌量达3.6×104mL-1时,经恒温30℃7d培养,可使1000mg/L的P AM粘度损失率达19.6%,但P AM粘度损失率并未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初步阶段.作为一种稳定的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丙烯酰胺有着极强的生物抗性,即使是已经被降解为小分子的聚丙烯酰胺依然有着这一特征[28].3 结论由于聚丙烯酰胺自身庞大的分子量和稳定的结构,长期以来始终被认为是安全和难于降解的.有关其在自然界中的降解及其可能产生毒性的报道也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首先由S m ith E[29]提出的.但是,对以聚丙烯酰胺为底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却极少,已公开的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率都明显较低,而降解不完全的聚丙烯酰胺反而在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化学、物理降解,造成环境积累.目前,聚丙烯酰胺的应用范围和规模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其在环境中的累积、迁移、转化带来的毒性亦将逐渐显露出来,并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长期危害.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酰胺的转化过程中,生物催化、氧化扮演了重要作用.作为对环境污染物高效的处理手段,生物降解与处理工艺已经在各种难降解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由于微生物特殊的环境适应性、高繁殖速率和变异性,946 5期韩昌福等: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与无害化将成为解决聚丙烯酰胺引起环境污染和转化的潜在毒性问题的有效手段.References1 汪多仁.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进展与应用.造纸化学品,1998,10(2):13~152 Yun XF(员学锋),W u PT(吴普特),Feng H(冯浩).Devel opment of app licati on of polyacrylam ide t o s oil a merati on.Res Soil&W ater Con2 serv(水土保持研究),2002,9(2):141~1453 Zhang YC(张元成),L iu S Q(刘树强),Gao BY(高宝玉).Devel2 opment and p r os pects of cati onic polyacrylam ide for waste water treat2 ment.Ind W ater Treat m ent(工业水处理),2002,22(7):15~174 冈秦麟.论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5(4):1~75 王启民,廖广志.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Petrol Geol&O il Field D evel D aqing(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4):1~56 Tayl or KC,Burke RA,Nasr2El2D in HA,Schra mm LL.Devel opment ofa fl ow injecti on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cryla m ide co2poly mers in brines.J Petrol Sci&Engin,1998,21:129~1397 Borchardt K.Che m icals used in oil2field operati ons.I n:Borchardt JK, Yen TF eds.O il2Field Che m istry:Enhanced Recovery and Pr oducti on Sti m ulati on.ACS Sy mposium Series396.W ashingt on DC,US A:Amer2 ican Chem ical Society,1989.3~548 W and J(王进),Chen FS(陈夫山).A id2retenti on and aid2drainage p r operties of cati onic polyacrylam ide.Paper&Paper M aking(纸和造纸),2003(1):56~589 Zhang HJ(张红杰),Hu HR(胡惠仁).The app licati on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cryla m ide in paoer industry.Heilongjiang Paper M aking(黑龙江造纸),2001(4):22~2410 S m ith EA,Prues S L,Oehme F W.Envir onmental degradati on of poly2 acryla m ides1:effects of artificial envir onmental conditi ons:te mpera2 ture,light,and pH.Ecotoxicol&Environ Safety,1996,35(2):121~13511 Russell DS.Chem ical stability of polyacryla m ide poly mers.J Pefro Technol,1981(8):151312 Nan Y M(南玉明),Jia H(贾辉),Zheng HY(郑海洋),Zhou T W (周太文).Study on che m ical degrad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JD aqing Petrol Inst(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1):49~52 13 Zhu LY(朱麟勇),Chang ZY(常志英),L iMZ (李妙贞).Poly2 m erM at Sci&Engin(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 11314 Zhu LY(朱麟勇),Chang ZY(常志英),L i MZ(李妙贞).Poly2 m erM at Sci&Engin(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 11215 Audibert A.Lecourrier.J Polym er D egradation&S tability,1993, 40:15116 Zhu LY(朱麟勇),Chang ZY(常志英).Oxidative degradati on ofpartially hydr olyzed polyacryla m ide in aqueous s oluti on III: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Polym erM at Sci&Engin(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2):93~9617 Chen Y(陈颖),W ang BH(王宝辉).Phot ocatalytic oxidati on of polycryla m ide in water over nanometer Ti O2particles.J Catalysis(催化学报),1999,20(3):309~31218 Chen Y(陈颖),L i S Q(李书勤).L ight2catalyzing P AM water s olu2 ti on with different se m icon heter ogeeity.Heilongjiang M ical Technol (龙江石油化工),2001,12(2):23~24,2719 Chen Y(陈颖),Cui J M(崔军明).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degra2 dati on HP AM by phot ocatalysis oxidati on.J D aqing Petrol Inst(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2):82~8320 韩显卿.提高采收率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421 L iu HB(刘海滨).Character and app lic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For O ilfield Engin(国外油田工程),2001,17(9):53~5422 美国EP A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化学品目录.1980.EP A2 TSCA8(a)23 费渭泉,裘本昌.国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应用和卫生标准.给水排水,1983,324 P B862117744/XAD D rinking W ater criteria Document for Acryla m ide 180P,O tc.85(U8604)25 黄君礼.丙烯酰胺的毒性及其分析方法.环境科学丛刊,12(4): 37~4326 Magdaliniuks,B l ock JC,Leyvalc,Botter o JY,V ille m in G,BabutM.B i odegradati on of naphthalene in mont m orill onite/polyacryam ide sus2pensi ons.W ater Sci&Technol,1995,31(1):85~9427 Kay2Shoe make JL,W at w ood ME,Lentz RD,Sojka RE.Polyacrylam2 ide as an organic nitr ogen s ource f or s oil m icr oorganis m s with potential effects on inorganic s oil nitr ogen in agricultural s oil.Soil B iol&B io2 che m.1998,30(8~9):1045~105228 Kay2Shoe make JL,W at w ood ME,Sojka RE,Lentz RD.Polyacrylam2 ide as a substrate f or m icr obial a m idase in culture and s oil.Soil B io&B ioche m,1998,30(13):1647~165429 S m ith E A.B i odegrad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 and Its Potential Neur o2 t oxicity.1991.120~15630 S m ith EA,Prues S,Oehme L,Frederick W.Envir onmental degrada2 ti on of polyacrylam ides II:effects of envir onmental(outdoor)expo2 sure.Ecotoxicol Environ Saf,1997,37(1):76~9131 Kunichika N,Shinichi K.Is olati on of polyacryla m ide2degrading bacte2 ria.J Fer m entation&B ioengin,1995,80(4):418~42032 Huang F(黄峰),Lu XZ(卢献忠).Study on bi odegradati on of par2 tially hydr olyzed polyacyla m ide by t otal gr owth bacteria.J Petrol Proc &Petroche m(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3):5~833 Huang F(黄峰),Fan HX (范汉香),Dong Z H(董泽华),Xu LM(许立铭).Study on bi odegradati on of partially hydr olyzed polya2 cylam ide by sulfate2reducing bacteria.J Petrol Proc&Petroche m(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0(1):33~3605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 h in J A ppl Environ B iol 11卷。

1,4-二氧六环(二噁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综..

1,4-二氧六环(二噁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综..

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常用有机试剂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的基本化学用语,性质,图谱,用途以及现在国内国际的生产应用发展状况。

关键词: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性质、图谱、用途、生产方法1、基本化学用语1.1、二氧六环:中文名称:1,4-二氧六环【3】英文名称:1,4-Dioxane【3】俗名:二噁烷【3】IUPAC命名:1,4-二氧六环【3】化学分子式:C4H8O2 分子量:88.12【1】CAS号:123-91-1 结构式:1.2、N,N-二甲基甲酰胺:中文名称:N,N-二甲基甲酰胺【3】英文名称:N,N-dimethylformamide【3】俗名:甲酰二甲胺【11】IUPAC命名: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09【1】CAS号:68-12-2 结构式:2、性质2.1、二氧六环:外观:无色液体(常温),相对密度:1.0337(20/4℃)【2】,熔点11.8℃【10】,沸点101.2℃【10】,折光率:1.4224溶解性质:与水任意比例互溶,闪点12℃,介电常数:2.2【3】,beil,ref 19,32.2、N,N-二甲基甲酰胺:外观:无色液体(常温),相对密度:0.9445(25/4℃)熔点:-60.4℃【10】,沸点:153.0℃【10】,折光率:1.4269,,溶解性质:能与水、乙醇、乙醚、醛、酮、酯、卤代烃和芳烃等混溶,介电常数:37【3】,闪点58℃,自燃点445℃,25℃的蒸气压为0.493kPa,beil,ref 4,583、图谱【12】3.1、二氧六环:3.1.1、红外:3.1.2、质谱:1,4-dioxaneC4H8O2 (Mass of molecular ion: 88)Source Temperature: 240 °CSample Temperature: 180 °CRESERVOIR, 75 eV3.1.3、H-核磁:SDBS-1H NMR SDBS No. 890HPM-00-024 300 MHz1,4-dioxaneParameter ppm HzD(A) 3.6923.1.4、C-核磁:SDBS-13C NMR SDBS No. 890CDS-00-116 15.09 MHz1,4-dioxaneppm Int. Assign.67.15 1000 1SDBS No. 890CDS-00-1163.2、N,N-二甲基甲酰胺:3.2.1、红外:3.2.2、质谱:SDBS-MassMS-NW-0574 SDBS NO. 324N,N-dimethylformamideC3H7NO (Mass of molecular ion: 73)Source Temperature: 280 °CSample Temperature: 170 °CRESERVOIR, 75 eV3.2.3、H-核磁:SDBS-1H NMR SDBS No. 324HSP-04-529 89.56 MHzN,N-dimethylformamideAssign. Shift(ppm)A 8.019B 2.970C 2.8833.2.4、C-核磁:SDBS-13C NMR SDBS No. 324CDS-03-464 25.16 MHzN,N-dimethylformamideppm Int. Assign.162.60 990 1 36.43 1000 2 31.30 796 3SDBS No. 324CDS-03-464 4、危险及防护4.1、1,4- 二氧六环:4.1.1、毒性及防护【13】:眼睛:蒸气会刺激眼睛。

推荐:Weinreb酰胺制备和应用总结

推荐:Weinreb酰胺制备和应用总结

推荐:Weinreb酰胺制备和应用总结展开全文自从1981年, Nahm和Weinreb两位科学家发现N-甲氧基-N-甲基酰胺后, Weinreb酰胺(WAs)经二十多年发展, 其作为酰化试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WAs既可与格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反应合成各种结构的酮, 也可经金属氢化物还原得到醛, 且金属试剂过量不会导致产物过度加成, 这些特点使其能大量应用于含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中, 比如醛、酮、端炔[2]、杂环及天然产物的合成. 另外, WAs 作为反应官能团还可参与Birch还原[3]和Wittig反应[4]等. 如Scheme 1所示, 无论金属有机试剂还是金属氢化物, 均可与WAs形成稳定的假想四面体2 或3, 后者不会立刻转换为醛酮, 从而, 阻止了羰基被进一步加成. 只有加入酸性水溶液进行反应后处理时, 中间体2或3瓦解得到目标产物醛酮. 这样既淬灭了过量的金属有机试剂, 也保证了目标醛酮不会被二次加成. 在有机合成应用中, WAs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优点: (1)制备简便. WAs可以通过羧酸或酯原位活化得到; (2)可成功转化为酮. 特别是在全合成复杂天然产物中, 大量文献报道了WAs可与金属有机试剂得到酮; (3)可放大反应; (4) WAs稳定且易贮藏.之前, Aidhen等[5,6]分别在2000年和2008年综述了Weinreb 酰胺的应用. 但近年来, 有关Weinreb酰胺的应用报道热度不减. 2013年, Davies 等[7]还在利用N-酰基手性辅助基团不对称合成手性醛酮的综述文章中, 提到了开发手性WAs替代基团进行不对称催化工作. 鉴于Weinreb酰胺的诸多优点及其在合成上的广泛使用, 结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当前WAs的主要制备方法、最新应用进展及使用限制, 以期全面介绍WAs, 丰富有机化学家的合成手段.鉴于Weinreb酰胺在合成上频繁被使用, 其各种制备方法已被大量报道, Scheme 2所示. 一般, Weinreb酰胺可以从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 比如酰氯、酯、内酯、酰亚胺和酸酐等, 与市售的N,O-二甲基羟基胺盐酸盐(DMHA)反应得到. 这其中, 羧酸与DMHA直接转化为WAs的制备策略, 操作最为方便而倍受关注,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先将酸转化为反应活性更高的羧酸衍生物(path a). 根据这个策略, 研究者们尝试了各种羧酸活化试剂, 比如: DCC, DEPC, HOBT, CBr4/PPh3, CDI, 烷基氯仿, BOP, EDCI, PPA, CDMT, HOTT, CPMA 及DMT-MM 等肽缩合试剂, 用于WAs的制备, 具体文献可见综述[6], 在此不做复述. 以上反应虽然可以有效制备WAs, 但有时也存在收率低, 反应时间长, 反应剧烈及分离纯化困难等缺点. 最近, 肽缩合剂T3P/DBU[8]被报道用于N-保护氨基酸(肽)WAs 的制备(Eq. 1). 由于, T3P具有低毒、反应温和、廉价及商品化等特点, 与碱DBU配合, 可对各种N-保护的手性氨基酸4, 甚至二肽,与DMHA缩合制备WAs衍生物5, 该反应收率高(>90%), 便于分离且不消旋.此外, COMU®作为第三代脲阳离子肽缩合剂也被成功用于N-保护氨基酸WAs的制备[9]. 不像HATU等苯并三唑类缩合剂, COMU®结构中不含三唑基团, 危险性极低; 在制备WAs反应中, 存在明显的颜色变化, 可裸眼判断反应进程; 反应副产物溶于水, 便于分离, 并且手性氨基酸的消旋化极低. 虽然有以上诸多优点, 但COMU®比较昂贵是一大缺点.在形成酰胺键的反应中, PPh3常与含卤化合物配合使用, 比如: NCS[10], NBS[11], Br2[12], BrCCl3[13], CCl4[14]等, 可以与羧酸反应有效形成酰胺键. 早先, PPh3/ CBr4组合已经用于WAs的制备[15]. 2010年, Kumar等[16]报道了利用PPh3/I2组合, 可活化羧基, 与DMHA缩合成WAs的反应(Scheme 3). 首先, 等物质的量比PPh3与I2 得到碘化鏻盐8, 后者与脱质子的羧酸形成酰鏻盐或酰碘中间体, 再与DMHA缩合制备9. 该反应在0 ℃进行, 便于操作, 收率在70%左右.2009年, Niu 等[17]报道了利用PCl3与DMHA反应得到P[NCH3(OCH3)]3(10), 后者可以在甲苯中直接与各种羧酸(芳香酸、脂肪酸及二元酸), 特别是位阻大的羧酸, 高收率制备WAs (Scheme 4).除了从羧酸直接活化制备WAs, 也可利用酰卤与DMHA缩合成WAs (path b). 可用于制备WAs的酰化试剂分别为SOCl2和Deoxo-Fluor, 它们可将羧酸先分别转化为酰氯和酰氟. 2013 年, Pace 等[18]报道了酰氯可与DMHA在生物溶剂2-MeTHF[19]和碱水组成的两相体系中制备WAs (Eq. 2). 由于2-MeTHF与水不互溶, 反应中生成的13 溶在有机相, 而盐酸以无机盐的形式与副产物溶于水相, 反应结束后只需简单分液、减压蒸出2-MeTHF即可得到纯净的WAs. 整个过程不需额外使用任何其他有机溶剂, 体现出很好的绿色化学特性.与酰氯相比, 酰氟的反应活性更像酯, 比酰氯要更加稳定, 因此反应条件不苛刻. 利用Deoxo-Fluor试剂将羧酸转化为酰氟后, 可用于制备WAs. Deoxo-Fluor试剂14已经用于WAs合成长链脂肪酮[20]. 最近发现, 14甚至可与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形成酰氟, 再与二甲胺反应得到类Weinreb酰胺. 该衍生化方法可用于GC-MS定量检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21]. 另外, Deoxo- Fluor试剂15也可用于合成4-氟吡咯烷WAs衍生物[22].2014年, Gupta 等[23]报道了从醇或醛合成三氯甲基甲醇16, 后者可经同系化-胺化反应制备多一个碳的WAs 17(path c), 收率达到75%~89% (Eq. 3). 该反应的底物适用性不是特别理想, 当R为除芳基或烷基之外的取代基时, 会出现大量的脱甲氧基副产物18.其反应机理如Scheme 5所示.此外, 经酯与内酯(path d)、酰亚胺(path e)、混酐(path f)及醛(path g)等为原料与DMHA缩合, 均可制备WAs[6], 近几年报道不多, 代表性例子[24~27]可见Scheme 6.近些年, 过渡金属Pd催化合成乙烯基或芳基WAs也有报道(path h 和i),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在Heck反应条件下, DMHA 和CO 可分别与芳溴31[28]、内酰胺/内酯的三氟甲磺酸酯32[29]进行甲酰胺化反应, 制备WAs (Eq. 4). 2011年, Wieckowska等[30]对上述反应进行了改进, 采用W(CO)6作为固体CO源, 代替之前往体系中不断通入CO气体, 成功地对芳溴和芳碘进行了甲酰胺化反应, 但反应中存在N—O键断裂的副反应. 此外, 由于芳碘比芳溴更活泼, 可用芳碘代替芳溴作为反应底物, 采用PPh3与Pd(OAc)2配合, 避开使用价格昂贵的含磷配体Xantphos. 可能的反应机理如Scheme 7, PPh3 将Pd还原为0价络合物35, 芳碘与35氧化加成形成中间体36, 后者再激活CO得到末端羰基络合物37, 随后进行CO的插入反应及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消除, 得到终产物WAs及Pd络合物35[31]. (2)乙烯基或芳基取代的锡烷39[32]或硼酸40[33]作反应底物, 与甲酰氯41进行Stille-type 交叉偶联反应制备WAs (Eq. 5), 该方法可以顺利制备α,β-不饱和WAs.对于α,β-不饱和WAs的制备, 既可采用传统地缩合成酰胺方法, 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与DMHA制备, 也可通过Pd催化Stille-type交叉偶联反应制备, 这两种途径在前面已经提到. 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种醛进行Wittig反应[34]、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35]及Julia 成烯反应[36]等制备, 其反应中间体分别为: 44, 45~49, 50~52 (Scheme 8).44参与的Wittig反应均生成E式α,β-不饱和WAs产物, 而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中, 46, 47及49能控制反应主要生成Z式α,β-不饱和WAs产物. 2012年, Yamada等[35f]利用45经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得到53, 后者作为新的HWE反应合成砌块, 与醛经多次HWE反应成功合成了花药黄素54(Scheme 9).在Julia成烯反应中, 50[36a]及52[36b]均与各种醛得到E式α,β-不饱和WAs产物. 含氟化合物51在不同反应体系下可以进行立体化学控制. 比如: 在含碳酸钾的DMF中, 51与醛室温反应主要得到Z式产物[36c]; 而在THF溶剂体系中, NaH 作为碱可得Z式产物收率大于98%; 而DBU作为碱可通过控制溶剂极性得到Z式或E式α,β-不饱和WAs作为主要产物[36d]. 另外, 室温搅拌下, 在CsCO3作为碱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过量多聚甲醛可与51顺利得到含氟端烯WAs, 后者并不涉及顺反异构[36e]. 2014年, Chowdhury等[36f]报道了以51为原料, 经两次Julia成烯反应合成氟代共轭二烯WAs 57 (Scheme 10).最近, Aidhen等[37,38]利用含苯环WAs合成子58与醛进行Julia 成烯合成了末端含WAs的二苯乙烯化合物. 2014年, 他们组[39]还利用59与多聚甲醛Julia成烯反应, 在苯甲酰胺的α位引入乙烯基, 氧化双键后可制备α-乙酰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Weinreb酰胺在合成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包括构建各种合成等价体与合成砌块、杂环、天然产物, 甚至在医药中间体大规模生产[6]等领域, 均有其大量应用. 下面总结了近五年来, Weinreb 酰胺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2.1 成醛酮反应Weinreb酰胺在合成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通过它与各种金属有机试剂反应得到结构各异的醛酮, 后者再经一系列变化, 可用于各种复杂结构分子的合成. WAs 的最大特点是, 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可与WAs 的羰基氧和甲氧基氧形成稳定的螯合环, 因此不会与过量金属试剂发生过度加成, 从而保证了反应的清洁性. 现今, 此方法已经成为由羧基转化为醛酮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地, 铝试剂可以将WAs还原为醛[40]; 格氏试剂或锂试剂与WAs反应, 可以制备脂肪酮[41]、烯酮[42]、芳香酮[43]及炔酮[44]等, 锂试剂反应活性比格氏试剂高, 一般在更低温下进行反应, 这是WAs最常见的成酮方法(Scheme 11).2010年, Aidhen等[47]报道了含叶立德Weinreb酰胺67先与各种单糖进行wittig反应构建C—C键68, 再将WAs基团与各种芳基格氏试剂反应, 得到单糖修饰的二苯酮衍生物, 即Phenstatin衍生物69. 后者具有重要的抗癌活性(Scheme 14). 之前, 有人报道过利用Wittig试剂与WAs的羰基进行反应, 可以合成酮[48]. 但在此反应条件下, 67的WAs基团并不参与wittig反应.Weinreb酰胺不但可以用于制备普通酮, 还可以制备α 卤代酮. 2012 年,Leadbeater 等[63]报道了利用Rupper-Prakash试剂89与WAs88反应合成三氟甲基酮90 (Eq. 6). 但底物为α,β-不饱和WAs 时, 在该反应条件下会出现迈克尔加成副产物, 即N-甲基-N-甲氧基氨基负离子会进攻双键, 会严重影响三氟甲基酮的产率.2.2 1,4-共轭加成反应α,β-不饱和WAs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反应活性主要体现在羰基和双键两个官能团上. 有机金属试剂可与其羰基进行成酮反应, 这在上一节中已经提到. 这里我们介绍其1,4-共轭加成反应[69](Scheme 21).2008年, Olivella等[69a]报道了TiCl4催化乙醇酸衍生物99与N-甲基-N-甲氧基丙烯酰胺100的1,4-共轭加成反应(Scheme 22).2.3 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氯仿中, 己二烯与含WAs基团烯烃在Grubbs二代催化剂钌卡宾配合物111催化下, 可顺利进行双向复分解反应[69c], 微波加热可加速反应进行. 该类金属卡宾催化剂可利用异丙氧基苯乙烯作为配体, 进一步替代卡宾配合物111中的膦配体而提高催化活性. Lee 等[72]发现利用Grubbs二代改良型催化剂112, 烯丙基卤113与α-烷氧基WAs 114可顺利进行复分解反应. 烯基与WAs基的距离并不影响反应收率, 但当用NH(CH3)2代替WAs, 反应几乎不能发生. 当使用116作为反应底物时, 双键与WAs基团距离过近, 会形成稳定的中间体117或118, 不利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进行.2.4 烯醇式亲核反应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构成肽和蛋白质的单体. α-氨基酸在有机化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在不对称合成中可作为重要模板、在全合成中充当合成砌块以及在天然活性物质中常作为亚结构出现等. 近几年, 利用烯醇式WAs酰胺119与手性亚胺120进行亲核加成, 合成手性β-氨基酸衍生物121被报道(Scheme 26). 比如N-膦酰基122[73]和N-手性亚砜123[74,75]均可作为手性辅助基团, 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β-氨基酸WAs, 随后可用强酸脱掉这些辅助基团.2.5 C—H活化反应2012年, Zhang等[79]报道了利用Rh或Ru催化丙烯酰胺与烯烃的脱氢偶联反应, 用于合成(Z,E)-二烯酰胺化合物. 其中, 133 作为烯烃底物也能很好的适用于该反应, 反应收率中等, Z/E>98/2 (Eq. 8).2.6 催化氢化反应2013年, Kumaraswamy 等[86]报道了利用过渡金属Ru催化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 对α-烷基取代-β-酮Weinreb酰胺145进行动态动力学拆分, 即DKR-ATH(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反应. 该反应可一步得到两个连续的手性中心、立体构型明确的产物分子146 (Eq. 12). 146可作为重要中间体, 经多步反应全合成天然产物(-)-brevis- amide及其对映异构体.2.7 关环反应Weinreb酰胺也常参与杂环的合成. 通过调研文献发现, WAs可作为分子内亲电基团应用于Parham 环化反应, 反应中生成的芳基锂153[90]进攻分子内的WAs, 形成关环产物.2.8 其他应用Evans 等[93]在2010 年曾经将WAs基团引入Jones-Moss非氮卡宾前体161, 通过光照得到卡宾162.Weinreb酰胺虽然在有机合成上取得巨大成功,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一些反应中已经出现Weinreb酰胺中的N—O键发生断裂的现象, 即脱甲氧基副反应, 导致WAs分解. 最早报道此现象的是Graham 等[94], 他们发现在-78 ℃下, WA 163与强碱LDA反应会发生脱甲氧基, 形成164为主要产物. 这个分解反应可能是一个释放甲醛的E2消除机理(Eq. 16).Weinreb酰胺脱甲氧基现象的报道, 在Labeeuw早期发表的文章[95]前言中已有总结. 在该文中, 他们也发现WAs 165, 无论如何改变反应温度、溶剂及有机锂试剂的摩尔量, 主产物不是酮167, 而是脱甲氧基产物168. 当用叔丁基166代替甲基后, 脱甲氧基副反应能被很好地抑制, 成酮产物167收率迅速提高到72%, 但由于位阻增大, 反应时间会增长(Eq. 17). 另外, Li/ DTBB[96]和LiSnBu3[97]也可使WAs发生脱甲氧基反应.上述WAs发生脱甲氧基副反应, 均在有机锂及格氏试剂等强碱环境下发生. 在WAs参与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也会偶尔发生脱甲氧基副反应, 比如前面提到的Pd催化偶联[30]及Ru催化氢化[87]等反应. 2011 年, Fukuzawa等[98]专门研究了Ru催化下的WAs N—O键断裂反应. 该反应不需要任何有机配体, RuCl3与还原剂Cu-Zn配合使用, 可在甲醇中将烷基型、乙烯型及芳香型WAs顺利脱甲氧(Eq. 18). 反应机理涉及Ru的氧化还原催化循环.另外, 非金属的电中性有机超电子给体171[99]和172[100]利用单电子转移过程, 通过自由基机理也可使Weinreb酰胺的N—O键发生断裂.综上所述, Weinreb酰胺因其易制备、便于储藏及特殊的反应性质, 在有机合成中已得到广泛关注. 它既可作为酰化试剂与有机金属试剂反应, 而不会过度加成; 又可作为羰基的等价体参与许多类型反应, 起到保护羰基的作用, 从而表现出很好的官能团耐受性. 鉴于其可靠的成醛酮反应性质, Weinreb 酰胺已在天然产物等各种复杂体系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中. 然而, Weinreb 酰胺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 由于普遍使用有机金属试剂与Weinreb酰胺进行成酮反应, 此苛刻反应条件会限制酰胺底物中其它官能团的多样性; 个别反应条件下, 其N—O键断裂作为副反应会导致自身分解; N-甲氧基-N-甲基基团结构过于简单, 缺乏对反应的立体控制等. 今后,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寻求温和反应条件提高选择性、探索降低副产物的合成方法及开发Weinreb酰胺手性替代基团将成为又一研究热点[7]. 与此同时, 坚持开发简单高效的Weinreb酰胺合成方法, 探索Weinreb酰胺作为合成砌块或等价体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官能团耐受性还将持续下去, 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声明:。

【doc】酯肪酸酰胺进展综述

【doc】酯肪酸酰胺进展综述

酯肪酸酰胺进展综述~1994年福建化工第~期?33?酯肪酸酰胺进展综述陈延安【厦门福迟感光材料有限套司)/摘要述评各种合成脂肪酸酰胺的方法,性能厦应用,并提出发展方向厦预别国内需求量.关键词脂肪酸酰胺硬脂酸甲醛六十年代后,脂肪酸酰胺中尤其是月桂酸酰胺(LA,,油酸酰胺(0A),硬脂酸酰睦(SA),芥酸酰胺(EA)瓤甲撑双硬脂酸酰胺(MBS),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乙撑双蓖麻酸酰胺(EBR),N一羟甲基硬脂酸酰胺(N—MS)等在化学工业的许多领域里都得到应用.它作为聚合物,油墨,磁带,纤维加工等的抗结块剂,配合剂,分散剂,起爽滑,,抗粘,抗静电和分散等作用.仅在塑料工业中世界用量约3万t(美国1.1万t日本1万t西欧O.9万t).日本主要品种生产能力分别为OA:1590t,SA3000t,EA1600tEBS4000t,ABS990t~F]N--MSsoOt.美国品种较多.我国高纯OA,SA和EA于1972年开发,1978年工业化,EA真正工业化约在1985年.N—MS于1982年,EBS于1978年,目前国内产量约在290t,这与我国塑料工业的产量是很不相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爱应用与国外差距较大.1脂肪酸蘸胺的制法:脂肪陵的羟基被胺取代的衍生物通称为脂肪酸酰胺(FA).本文主要简述一级(伯或单)酰胺RCONH和二级(双)酰胺(R—eO).NH对于三毂酰胺(RCO).N和相应的化合物略去.脂骑酸酰胺的制备途径通常用酸(或脂)与氨(或氯化亚砜,三氯化磷)或嚏反应制取.酰胺是以相应的酰基来命名的.如CH,,CONH:叫油酸胺,CHCONH:叫硬脂酸酰胺, CHHCONH:叫芥酸酰胺等等.单(伯)酰胺的制备方法,通常由脂肪酸与氨反应,反应式如下:RCOCH+NH~÷RCOCNH'一÷RCONH+H2O反应温度l7O~2OO℃,压力0.3~0.7Pa.催化剂有硼酸,活性氧化铝,烷氧基锌,钛酸异丙酯等反应过程的氨可压缩糟环使用.对于合成氨厂则直接排放吸收成氨水,经济上较合理,反应制得的粗FA经精制可得到高纯度酰胺.精制方法有;溶剂脱色和真空蒸馏,只有高纯度的FA才具有爽滑性,用于聚烯烃上.其技术难点是色泽,杂质,酸值,热及贮存的稳定性.其它合成方法有采用尿素代替氨,但得率低,约在80~85,还有将脂肪酸转化成脂肪酸酰氯,再与氨水水反应成酰胺,经溶剂结晶.该法工艺路线长,成本高,质量较好,对原料要求较广.采用脂肪酸甲酯需要更高的压力下氧解,~次性设备投资大.'34'1994~福建化工第~期裘1主要'脂肪酸单酰胺的性能名称点(℃)色泽(APHA)I酸值I磊]——_5胺) LA&gt;100&lt;200&lt;1~1&gt;97OA72~76&lt;200&lt;0.880~90&gt;97SA&gt;102&lt;300&lt;2&lt;2&gt;97EA81~85&lt;300j&lt;170~78.&gt;97双酰胺的制备方法: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MBS,一种是EBS,合成方法分别为l2RCONH2+HCO一.RCONHCH2NHCOR+H:O2RCOOH+H2NC2CH2NH2一RCONHCH:一CH2NHCOR+2H2OMBS是由相应的脂肪酸酰胺,如硬脂寰2酸酰唼与甲醛,在180~200X3下反应,是一种蜡状物.EBS是由相应的脂肪酸,如硬脂酸与乙二胺,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于180~2009C下反应.产品的色泽,胺值是质量的关键指标,是一种硬蜡状物.主要双酰胺的性能见表2.名称熔点(℃闪点(℃)色泽'G)产量(USA)tEBS14O~145****5250MBS135~1402604&gt;500SS92~9524目5&gt;500显然国内双酰胺品种目前只有EBS,且产量小,今后应该大力发展.羟乙基化酰胺制备方法:羟乙基化酰胺是由脂肪酸酰胺与环氧乙烷,在碱性催化剂如甲醇钠存在下,于150~2009C下反应.如硬脂酸酰唼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及衍生物的产品,国内仍属空白产品.至于脂肪酸的二乙醇酰胺,广泛用于表面活性剂,世界产量已迭几十万吨.2唐畴酸酰胺的应用:脂肪酸酰胺的相容性大,能与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腊,石蜡,天然及合成橡胶,树脂等相容,能将炭黑,颜料,染料分散'在石蜡中乳化产生极性,赋予稳定性.能使表面产生特异的作用.它广泛用于:合成树脂的爽滑剂,抗粘结剂'纤维的柔软和防水剂,纸的防潮剂,印刷适性剂,提高槔肢的物性,作离型剂,也能防止日光龟裂'油墨的抗粘结剂,平滑抗粘剂,防沉淀剂J提高腊,石蜡的融点,滴点及软化点'彩色铅笔颜料分散剂,提高它的展色性'石蜡乳化稳定剂'阀门,轴承的润滑剂J拉钢丝的润滑剂,金属防锈剂,树脂成型脱模剂,压敏带的离型剂;化妆品一唇膏,发腊配合剂等'锅炉消泡剂,提高涂料性能如流动性等.具体应用实例有:国内生产LDPE薄膜中加入OA,SA量分别为0.05~n0.02.PP薄膜为OA0.1,EA0.1%.对LDPE薄膜至不含OA和SA时其开口性(g/2em.")为240,而加入后为2O.可见OA,EA和SA对PE,PP薄膜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助剂. ABS中若无EBS产品加工性很差.国外提出快速滑剂组成为:OA,SA和硬脂酸锌,EA与LA和脂肪酸盐类在硬制品中含有脂1994年福建化工第一期?35?肪酸酰胺,注塑时锁模力可降低2O%N30左右,有关应用在CA文摘中每年约有10~l5篇报导.酰胺基圃在加工中会产生黄色, 特别是EBs,近来有人出售一种热稳定剂可克服泛黄缺点.使用酰胺时不可与喷雾脱模剂混用.用量要讲究,以免过量产生喷霜现象.不同的脂肪酰胺的热稳定性温度不同应注意选择.3需求脂肪酸酰胺在塑料中的分配比为:聚烯烃1O,PVC25%,聚苯乙烯及共聚物55%,热固性塑料l0%,异膪酸酯少量.脂肪酸酰胺的用量约占塑料总量的0.03%~O.04%. 我国目前塑料产量已选450万t.若以0.02% 耗量,所需的脂肪酸酰胺可选900t.到本世纪塑料产量为780万t.需求脂肪酸酰胺迭2500t.由于国内脂肪酸酰胺产量低,货源紧及应用面窄,用户对脂肪酸酰胺节能,提高产量,档次,质量认识尚有距离.在注塑制品中应用还较少,有待推广.国内不少油墨厂有~NjxOA来改善油墨性能.估计脂肪酸酰胺在油墨与复写纸领域中用量可达100~200t/L因此脂肪酸酰胺的生产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到本世纪末达到10O0t是可能的.我国0A,SA的产品质量已赶上先进水平.在制品中异味低于进口,在规模上还小.如Et本EA生产厂能力最大为900t/a,最小100t/a.我国规模还偏小,在150t/a~50t/a,EBS更小.当前应改善管理水,使产品均一性,改善生产环境,注意杂质,粉尘等.若能在油脂和合成氨厂生产脂肪酸酰胺其经济效益将更显着.(上接第27页)裹8交换剂的化学性能总交换耐酸碱性(绝对膨胀度m/g)应用稳定性容量(毫克当3mol/Lfmol/L3mol/LGmol/L交换剂放置半年后HClHClNaOHNaOH量克)外形,机械强度2.8O.O50.100:600.30交换容量不变3结论我们制备的球状碱木索二乙胺型阴离子交换剂,有如下特点:31合成反应条件易于控制,设备简单J3.2所用原料易得,可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碱术素制取廉价,性能良好的阴离子交换剂,3.3既解决了造纸废液的环境污染问题,生产的树脂又可应用于环保领域,以废治废.前景广阔.参考文献1Scipioni.A.Lignininanion--exchangeresins"Attie.Mere.Aceal,Patavinascj,LettefceArtlPartⅡ,624—30,(1056)2Mahmood,A.JJRahman,M.Z.Ion-exchangeresins",Proc.Pakistan,Sci.Conf,12(Pt.3),(196O)3朱建华t等《大孔磺化术素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1985l093.12。

酰胺的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酰胺的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酰胺的羰基还原成亚甲基1.引言1.1 概述文章中的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的1.1部分是概述。

以下是概述部分的内容:概述:酰胺是一类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是由酸与胺反应生成的产物。

它们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酰胺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该羰基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本文将重点探讨酰胺的羰基还原反应,特别是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方法和机理。

羰基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它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综述当前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不同条件下酰胺羰基还原反应的方法和机理。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酰胺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酰胺的结构与性质,并重点探讨酰胺羰基还原反应的方法和机理。

结论部分将总结酰胺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酰胺羰基还原反应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酰胺的羰基还原反应,特别关注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方法和机理。

通过对该反应的深入探讨,旨在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科学家对酰胺羰基还原反应的兴趣,推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指导,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这部分主要介绍和概括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酰胺的结构和性质,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将详细介绍酰胺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其化学式、物理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第二小节将重点讨论酰胺的羰基还原反应,包括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论,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将总结酰胺的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重要性,包括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酰胺合成的研究进展

酰胺合成的研究进展

酰胺合成的研究进展孙健;王吉洋;金朝辉;高华晶【摘要】酰胺官能团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化学结构单元之一,并且广泛存在于精细化学品结构中.目前,合成酰胺的方法已被国内外所报道,包括羧酸与胺的偶联反应、醛和胺的缩合反应、以芳基卤化物和胺和CO为底物的氨基羰基化反应.随着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酰胺的制备也逐渐趋于绿色、环保的合成方法.本文从原料的角度综述了各种合成酰胺的方法.【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07【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酰胺;偶联反应;缩合反应;氨基羰基化反应【作者】孙健;王吉洋;金朝辉;高华晶【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吉林吉林 132022;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吉林吉林 132022;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学院, 吉林吉林 132022;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吉林吉林 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1.3酰胺是药物化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药物化学分析数据库中有超过25%的已知药物中含有酰胺类化合物[1]。

同时,含有酰胺结构的聚合物也有重要应用。

如尼龙,是重要的工程和医用材料,不仅可以替代铜、铁等金属,还可以用于医用缝线。

目前,合成酰胺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2],由于该方法需要用到缩合剂,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缩合剂应用于这种酰化反应,但是该方法需要增加成本处理反应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

另外一种是酶催化法合成酰胺[3],虽然反应生成单一产物,但是酶催化剂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并且这种方法的底物范围受到限制。

基于酰胺化合物的重要性以及合成酰胺方法的局限性,Allen等[4]从催化剂的角度,对合成酰胺的方法进行过总结。

而本文从原料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不同底物合成酰胺的反应类型。

1 以羧酸和胺为底物合成酰胺由于偶联试剂的多样化,使得金属催化剂在以羧酸和胺为原料合成酰胺的反应领域研究较少,同时羧酸和胺可以生成季胺盐,因此用羧酸和胺合成的酰胺具有挑战性。

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综述

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综述

[ 摘 要] 酰胺类表面活性剂是含有酸胺基团类物质 , 其中重点在酰胺键的合成 , 概括和总结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 对研究和开发此类物质还有有
所益 处 的 。 [ 关键 词] 酰胺 键 , 合 成原 理 中图分 类号 : T Q4 2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4 ) 0 6 — 0 0 9 9 —0 l
+ 一
H c I
应用 N, N。 -C a r b o n y l d i i mi d a z o l e ( C DI ) 与羧 酸 反应 得到 活性 较高 的酰 基 咪唑 , 该 类反 应 由于 过量 的C D I 会和胺 反应 得到脲 的 副产物 , 因此其 用量 一定 要严 格控 制 其 反应 是分 步进 行 , 胺极 易与 活性 酯反 应得 到相 应 的酰 化 产物 。 ( 图6 ) 。2 l . 5 锚 盐类 的缩合 剂法 鳐 盐类 的缩 合剂 活性较 高 , 从 盐的种类 分为两类 : 一 类是碳 锚栽 , 目前常 用 的 HA TU, HB TU, 等等 ; 另一 类为 鳞绱 盐 ,  ̄ U P y B O P。 ( 图7 ) H AT U缩合 效果 较好但 价格 较贵 , P y 1 3 O P是我 们常用 的缩 合剂 中活性 最 高的 , 一 般在 其 他方法 不 反应 的条 件下 考虑 。 2 . 6 酸 与胺 直接缩 合反 应生成 酰胺 利 用酸与胺 直接反 应可 以省去很多繁 琐的步 骤 , 在 催化剂 作用 下直 接进 行 反应 。 K a z u a k i I s h i h a r a 等 首先 报道 了运用 硼酸 作为 催化 剂来 促进 羧酸 与胺 作 用生成 酰 胺键 ( 图8 ) 。 Ha y l e y C h a r v l f l e 等运 用硼 酸 脂类 化 合 物最 为 催化 剂 又进 一 步 改进 了 K a z u a M I s h i h a r a 等 的酸 和胺 进 行 的酰 基化 反 应 。 小结 在 以上 几种 制备 方法 中从反 应的转 化具 体 采用 何种 方法 , 要根 据 具体 情 况, 产品品种及原料质量 、 来源和成本、 应用等要求而定。 在国内市场上 目前用 的较多的酰胺类产品只有烷醇酰胺类的。 其它的酰胺类产品还很少见到。 可见 这 是一 类需 大力 发展 的活性 剂系列 , 而在这 些方 面 国外一 些公 司如 , 开 发的产 品品种多样 , 质量好 , 有效成分含量高。 参 考 文 献 [ 1 Ha 】 y l e y C h a r v  ̄ l e , D a v i d J a c k s o n , G e o r g e Ho d g e s , e t a 1 . T h e t h e r ma l

有机合成中的羧基保护_综述_

有机合成中的羧基保护_综述_

O
CH3 COO-
CH3 C O
CH3 CO2CH2Ph
C
C
C
H NH3+
H NC HO
H NH2
1. 1. 4 由卤代物与羧酸盐作用制备 活化的卤代物与羧酸的碱金属盐、银盐或铵盐作用
都可得到相应酯类化合物, 而且产率很高, 但因二级卤代物和三级卤代物有去卤代氢这一
竞争反应存在, 一般不具有制备酯的价值。
1 酯化法保护羧基
酯化法是保护羧基的主要方法, 它是以生成各种酯及其衍生物的形式来保护分子中 结构环境不同的羧基。下面首先介绍酯的一些制备方法。 111 酯的制备方法 1. 1. 1 由酸和醇直接制备 甲基、乙基、苄基、二苯甲基、对硝基苄基、对甲氧基苄基、4吡啶甲基、B, B, B- 三氯乙基、B- 甲基硫代乙基、B- 对甲苯磺酰乙基以及 B- 对硝基苯基硫代乙 基等的酯类, 均能直接由酸与相应的醇制备得到,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酸与过量醇在酸性条 件下催化加热制得。酸催化剂的性质可以允许有较大不同, 磷酸、芳基磺酸、烷基硫酸酯 和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都可应用。此外, 丙酮二甲基缩醛可用来直接生成甲酯, 此试剂在 反应过程中可清除形成的水, 同时释放反应所需的甲醇。三氟乙酸酐是羧酸用一级、二级 和三级醇直接酯化的一个最有效的催化剂, 反应通过一个混合酸酐, 可在非常温和的条件 下进行酯化。另外, 三氟甲磺酸酐、乙酰氯、硫酰氯、亚硫酰氯、吡啶/ 对甲苯磺酰氯、吡啶/ 氯化氧磷等都与三氟乙酸酐相似, 可作为直接酯化的催化剂。 1. 1. 2 由酰卤与醇作用制备 这是制备酯的常规方法, 由易得的醇与酰氯在碱( 如吡啶、 二甲苯胺镁等) 催化下反应制得, 此法经常用来制备叔丁酯。 1. 1. 3 由酸酐与醇作用制备 在碱催化下, 醇和酸酐起反应同样是一个可靠的酯化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C,R+=> -30.> 03> 3*
化学通报
%""! 年 第 !% 期
・ $I( ・
!"
!!!!!!!!"
进展评述
!!"
$
!!!!!!!"
摘 择性。 关键词 要 !"#$%&’$
酰胺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陈 晓 花文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
重点讨论了酰胺还原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比较了不同还原方法对反应底物的结构选 酰胺 选择性还原反应 还原剂
["] 相对比较便宜, 所以工业上还经常使用。例如, 用于维生素 !" 中间体核糖胺的合成 等。内酰胺
的还原 更 容 易 一 些, 可 以 在 比 较 温 和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如 ! [ %, #$#氮 杂 双 环 %, &] #"#氧 癸 烷 (’()*+,-.(./) 的还原, 以氧化铂为催化剂, 在 $0"12 的盐酸中常温常压下反应 $3 4 后, 可以大量地 生成相应的胺。
(*.硼二环 [ & 9 & 9 )] 壬烷) 是一个有很好选择性的试剂。它与乙硼烷相 在硼氢化试剂中, *.$$3 比, 其优点是不与胺生成复合物。*.$$3 可将内酰胺还原成环胺, 也能还原醛、 酮、 烯和缓慢地还原 [,:] 腈 。
()&)
!"#
有机硅还原剂 ( ’() ( 88%& ) 有机硅烷作还原剂, 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 才能顺利进行。例如 85, ;"%, 和 <5% &、
[?7] 到不同的产物 。
! !
"
(8) *&:;
! !
(?<)
(??)
・ D=, ・
化学通报
,--) 年 第 ), 期
5774: GG5K7H9 "LAM9 AL9 L2
这是由于酰胺的氨基部分与 !"#$%& 的空间阻碍作用, 导致 ’—( 键更易断裂, 从而生成胺。
[)*] 乙硼烷 作为良好的还原试剂, 能顺利地还原酰胺, 特别是取代的酰胺。乙硼烷对不同官能 硝基、 氰基虽 团的活性顺序是: 羧酸、 酰胺 + 烯烃 + 酮 + 腈 + 环氧 + 酯 + 酰卤 + 硝基化合物。酯基、
)* +,-. /0/12,+,1 2131*+ 415167/81*+. 7* +,1 21493+-7* 7: 08-41. ;121 215-1;14 0*4 4-::121*+
21493+-7* 81+,74. :72 +,1 .+293+9206 .1613+-5-+< 7: .9=.+20+1. ;121 06.7 378/0214> ()* +,%-# ?8-41,@1613+-51 21493+-7*,A1493-*B 0B1*+
[?3] +
其它常用的还原酰胺的金属硼氢化合物还有 H-%2 、 ( -%2 ) 等。在 !"-%2 /甲醇/ !"-%2 和 6I [?4] 二乙二醇二甲醚的还原体系中, 一级、 三级脂肪族酰胺被还原而二级酰胺不被还原 。 氮、 硫、 氧 取 代 的 硼 氢 化 试 剂 比 5,-%2 有 更 高 的 活 性, 常 用 于 酰 胺 的 还 原。 如 5,-%+ G ( D*%+ *%+ D) , , , 5,-%+ D) , 5,-%( 5,-%( 5,-%) 5E>+ 等。 ) &+ **$) ) ) 5%-. ) 更有意义的是, 当用 !"#-%(氨基硼氢化锂) 来还原三级酰胺时, 随着取代氨基的不同, 可以得 )
;((J: KK;L(MN "O,PN ,ON OI
化学通报
+<<? 年 第 ?+ 期
・ 4F? ・
合物还原剂, 由于分子中的不同的电子效应和空阻效应的影响而大大地增加了它的还原选择性。 (&’() ( *%) &*%+ *%+ &) [ #$%( 它们都能将酰胺 常用的还原剂有: !"#$% !"#$%+ 和 *, )、 + &-./ ! ) +] + 等, (二异丁基氢化铝) 在还原 ! , 还原成醛和还原成相应的胺。例如 01-#% "不饱和的三级酰胺时比 [3] !"#$%2 更有效 。
(4)
!"#
硼氢化合物还原剂 有机硼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选择性, 在酰胺还原反应中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用, 对它们的
研究也较系统和深入。 硼氢化钠具有中等的还原能力, 在常温下它不能还原酰胺、 腈、 羧酸酯和羧酸。而在回流的四 氢呋喃中, 可以将二级酰胺和三级酰胺还原。在回流的叔丁醇和甲醇混合液中, 能将内酰胺还原成 [4] 胺 。在磺酸的存在下, 也可以将酰胺直接还原成胺。 5,-%2 在二甲基亚砜中, 在二级酰胺和三级酰胺共存的情况下, 如果二级酰胺被 *-6 活化, 则被 5,-%2 还原成类半缩 [7] 醛, 而三级酰胺则不受到影响 。
陈 晓 博士生, 现从事杂环化学和不对称合成。#联系人 男, %$ 岁,
%"""&!"&%’ 收稿, %"""&!!&%( 修回
・ D1& ・
化学通报
"&&$ 年 第 $" 期
4**,: EE4F*G: -HIJ: IH: H.
芳香酰胺还原, 有氢解反应发生, 同时还有少量醇生成。另外, 该法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但催化剂
(7)
[8] 也可以还原酰胺 : 5,-%2 在乙酸或三氟乙酸中,
5%*&*9)
! !
5,-%2 , *9) *&&% 甲苯, 2<=
5%*%+ *9)
! !
! ! *&:;
! !
*$
*$
其还原能力接近 5,-%2 中加入路易酸 #$*$) 、 9>*$) 等其还原能力增强。例如加入 #$*$) 后, [?<] 如 *@*$+ 、 !"#%2 。当 5,-%2 中加入过渡金属的卤化物, A"*$2 、 6B*$2 和 5"*$+ 能够形成相应的络合 [??, ?+] 物, 后者比 5,-%2 本身有更强的还原能力, 如 5,-%2 /A"*$2 几乎还原所有的酰胺和内酰胺 。
化学通报
/--! 年 第 !/ 期
・ 0G$ ・
体可以是中间 (初步) 还原产物, 也可以是与辅助试剂产生的非还原的生成物。总之, 整个还原过程 是分步进行的。根据所用试剂和还原剂的不同, 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酰胺与氟硼酸三乙氧钅 翁盐 ( "#$ % & ’() ) 作用先形成氟硼酸亚胺醚, 再用 *+’,) 在 -. 还
[ ] %!" D %E"F 和 !G"! H !"I D ’G"’ H !"I JK0 压力下进行的 ! :
P
ALMA! A% N O%
・ L9P L9L2% PI I"Q D $"Q
% ALO% MA! A%
(!)
催化氢化法由于在高温下进行, 副反应较多。如还原一级酰胺时, 同时能发生 ! &烷基化反应;
酰胺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它在天然产物合成、 药物合成、 日用化学品工 业, 乃至重化工工业中, 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 所选用的酰胺化合物往往都是具 有多个官能团的复杂分子, 所以酰胺还原反应的选择性是最关键的。因此, 所有关于酰胺还原反应 的研究, 几乎都是为了寻找和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还原剂来提高酰胺还原反应中的官能团选择性、 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选择和控制还原反应条件, 可以将酰胺 (包括内酰胺) 还原成醛、 醇、 亚 胺或胺等不同的目标产物,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酰胺还原成胺的反应, 本文将通过胺的生成反应, 分 别对不同类型的还原体系的还原能力和选择性进行讨论。根据酰胺还原反应的中间过程, 又可将 其分成直接还原法和间接还原法两种类型。
" ’ ! 5
6*5" , 789 ): *: , $34
#
" ’ ! 5
(")
!"#
金属氢化物还原法
金属氢化物是酰胺还原反应中最常用的一类还原剂。金属氢化物可以写成通式: 7; <= , <= 代表金属及其烷基、 氨基化合物。酰胺中的羰基在受到氢负离子进攻时, 生成四面体过渡态 (见式 , 经 8—’ 键或是 8—5 键的断裂而生成醛或胺。反应方向一般取决于还原剂的结构和氮上取代 >) 基的性质等。
( 885& ) 在常温下就能高产率地还原酰胺, 而分子中的环氧、 酯和卤素等基 <5% : 等铑类催化剂配伍,
[,=] 团的存在不受影响 。
" "
#
(
>?(, ’
>?(, ’
!"$
溶解金属还原法 酰胺也可被溶于液氨中的碱金属还原成胺, 虽然这是一个较老的方法, 但有时也还使用, 如 3A
[,F] 在液氨中可以将苯甲酰胺还原成苯甲胺 。
. 直接还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