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

合集下载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边城小说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闻名。

本文将从文学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边城小说进行论述。

一、文学风格1. 优美细腻的描写边城小说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风格而著称。

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精心选择的词汇和情感饱满的语言,塑造了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和别具一格的环境描写。

他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使读者沉浸于小说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纯净的语言表达边城小说的语言表达简洁纯净,没有繁复的修饰,却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沈从文善于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他的文字流畅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深沉的情感表达边城小说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小说中的角色常常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饱满而深沉,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变幻。

二、特点1. 红与黑的主题边城小说的主题是红与黑,红代表爱情、热情和生命力,黑则代表武装斗争和抗争。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陈忆恋与男主人公张爱玲之间的纠葛,小说探讨了爱情与生活、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之间的关系,并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2. 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边城小说创造了一系列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如陈忆念和张爱玲。

她们勇敢、坚强,不甘被束缚于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自由和爱情。

这种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传统观念的深思。

3. 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反思边城小说通过描写张爱玲和陈忆念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反思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关系。

小说表达了对农村青年一代命运困境的关注,探讨了农村社会变革的难题以及个人在历史漩涡中的动态。

总结:边城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出彩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优美细腻的描写、纯净的语言表达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享受到文学的审美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红与黑的主题、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反思,边城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关注。

《呼兰河传》散文化小说的独特性探析

《呼兰河传》散文化小说的独特性探析

《呼兰河传》散文化小说的独特性探析首先,从叙事方式上,《呼兰河传》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方式展
现了呼兰河流域能想象的各个层面的人物与事物。

在小说中,沈从文通过
多重视角的交错叙述,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从
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同时,小说还通过不同时空的切换,将逝去的岁月与当下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时间交错的错觉。

这种叙事方
式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又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故事背后的历史和人
文情怀。

其次,文学风格上,《呼兰河传》以浓厚的写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刻
画了呼兰河流域的人物和环境。

沈从文通过详细描写细节,使作品更具真
实感和可信度。

例如,他生动地描绘了呼兰河的冰雪景色、人民的劳动场
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写实主义的风格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
到呼兰河流域的真实情景,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呼兰河传》作为一部散文化小说,从叙事方式、文学风
格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性。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方式,真实而细致的描写,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沈从文成功地刻画了呼兰河流
域的人物画面和环境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生活和命运。

这使得《呼兰河传》成为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经典之作。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细腻而真实,充满着浩然正气和深邃的哲理,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文学哲学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一、叙事风格沈从文的叙事风格独具一格,鲜明而个性化。

他擅长运用视角转换和时间跳跃的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人物内心的起伏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摹,他能够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同时,他也注重细节的刻画,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的描绘,使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二、描写手法沈从文的描写手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笔墨,使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中。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擅长运用自然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他的描写清新而真实,富含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三、文学哲学沈从文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哲学。

他认为文学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所在。

因此,他强调作家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要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作为作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追求写作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注重对社会问题的触及和深入分析,同时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内心的探索。

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广度,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总结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文学哲学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赋予了文学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沈从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沈从文的作品中找到真实和启示,希望沈从文的写作特色能够给我们的创作带来灵感和指引。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1.叙述上,条理明晰。

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和事,另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糅合,浑然而为一体,避免了架空的议论与借景抒情的套路。

这一特点即是这两本散文集的整体叙事风格。

2.文体上,糅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习惯在具体作品中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性与情景氛围。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姿态。

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有时出于忌讳,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

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

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

语言简
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

《湘西》中9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风格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风格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独特、生动、传神,深受读者喜爱,其文化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沈从文的小说独特风格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独特,以自然写实为主,刻画人物形象细腻生动,注重细节描写,描绘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复杂,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本质。

同时,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二、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
沈从文的小说在文化价值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

他的小说融合了南方的民间文化、传统文学和现代思潮,呈现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学形态。

这种独特的文化呈现方式,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而且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此外,沈
从文的小说也深刻地描绘出了中国南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地域特色,从而增强了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

三、沈从文小说的历史地位
沈从文的小说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沈从文小说的文学成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多元文化和民族地域特色方面的成就,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风格深得人心,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之作,以便下一代能够领略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卓越成就。

沈从文小说散文化倾向研究

沈从文小说散文化倾向研究
便 洒 散着满 天华 雨 ” 。【 2 ]
( 三) 人物 诗意化
( 一) 中心 事件 、 中心 人物 不突 出
沈从 文 小说 散 文化 最 突 出 的特征 在 于 “ 散” , 即情 节 结 构 不强 调 “ 中心 事件 ” , 不注重体现“ 中心 人 物 ” 。
为 营造诗 化 意境 , 沈 从 文把 人物 作 为 自己 的审美 思想的“ 载体 ” , 寄寓 自己的理 想 。他 笔 下 的少 女 的形
送 只单 独见 几次 面 , 见 面情 节 、 场 景没 有铺 开 叙 写 , 这
单 无 忧无 虑 , 她 们 都是 在 自然 山水 和 淳 朴 习俗 的 长养
下长大成人 , 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 《 边城》 中翠翠, 父
母 早 亡 ,跟着 外 祖父 , “ 在 风 日里 长 养着 ” , “ 如 山 头黄 麂一样 , 从 不想 到 残忍 事情 , 从 不发 愁 , 从 不 动气 ”翻; 《 萧萧 》 里 的 萧萧 , 无 父无 母 , 寄 养 在 伯父 家 , “ 出嫁 只 是 从这 家转 到那 家 。” 《 长 河》 的天天 , 尽 管生 活在 富裕 殷 实 人家 , 但 她从 不欺 负 别人 , 在 纯 朴 民风 熏 陶下 , 拥 有 活 泼 的天性 、 善 良的心 地 。沈从 文 刻 画 的青 年男 子
充 满诗情 画意 。
坡 上调 情 , 《 旅店》 中寡 妇 和 “ 大鼻 子客 人 ” 的野合 , 《 阿
黑小史》 中 的阿 黑 和 五 明 的情 爱 等 等 , 超 越 一 切 伦 理 道 德 拘束 , 体现出“ 湘西世界” 原始情欲的“ 野性美” 。 男 女 间追 求 情 投 意 合 , 一 定 要走 “ 车路 ” ( 男 方 对 女 方 唱 歌求 爱 ) , 绝不 走 “ 马路 ” ( 请媒 人 到 女方 家 中说 媒 ) ; 为 了 自由爱 情 , 宁可 牺 牲 生 命 , 媚金和豹子 、 《 月 下 小

试析沈从文作品语言的特色

试析沈从文作品语言的特色

试析沈从文作品语言的特色
沈从文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和独特风格的文学大师,其作品语言的
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动自然的语言描写
沈从文的语言描写真实自然,生动细腻,擅长用具体形象描写人物、
景物、气氛等,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边城》中墨竹
的描写:“墨竹青青,远去近来一片丛,两旁是绿沉沉的竹影。

”此外,沈从文的语言也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如《记忆》中的句子“夜雨,像
一面玻璃,窗外淅淅沥沥地打着,水珠子晶莹透明地挂着。


2. 深刻的人物刻画
沈从文擅长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是
鲜活的、有血有肉的。

沈从文善于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如《边城》中马文才与兰茜之间的情感戏,充满了心理冲突和痛苦,充
分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技巧。

3. 繁复多变的修辞手法
沈从文的语言充满了繁复多变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这些手法都充满了诗意和趣味。

比如《记忆》中的句子:“草芥样的过去,依然留在我心里,时时有风吹过,就扬起一片黄色颜色来,飘进
我的眼帘和鼻孔。


4. 情感丰富的描写
沈从文的描写常常充满情感,既有悲伤、孤独、离愁,也有温馨、幸福、友爱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类的情感共鸣,如《边城》中兰茜
与马文才的感情,令人动容,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痛苦。

总体来说,沈从文的语言风格独特,深刻人心,流畅自然,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趣味。

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不仅能够体味到文字所传
达的情感,也能够享受到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

浅论沈从文散文的艺术个性

浅论沈从文散文的艺术个性

浅论沈从⽂散⽂的艺术个性2019-03-13摘要:沈从⽂的作品被⼤家熟知,是因为他的⼩说,但我认为更能体现他的才能的是他的散⽂。

沈从⽂的散⽂以其独有的艺术魅⼒⾃⽴于中国现代散⽂之林。

他的散⽂创作丰富,量⾮常⼤,《湘⾏散记》《湘西》是沈从⽂艺术⽣涯⿍盛期的作品,⾃然天成,形成独有的风情、风味、风格。

沈从⽂的散⽂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湘西塑造了沈从⽂,沈从⽂再现了湘西。

关键词:沈从⽂;散⽂;《湘⾏散记》;《湘西》许多读者认识了解沈从⽂以及他的作品都是从《边城》开始的。

翠翠纯洁、美好的形象以及湘西独特的地域⽂化,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并以此为开始,深⼊了解,逐渐喜欢上了沈从⽂以及他的作品。

我也喜欢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他所描绘的神秘的湘西,深深的吸引着我。

作家的创作风格是与他的⽣活经历和性情分不开的,⽽⼀个⼈的性情,或者说性格的形成与他所⽣长的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紧密相连的。

“⼀个好事⼈,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处极偏僻的⾓隅上,发现⼀个名为‘镇m’的⼩点。

那⾥同别的⼩点⼀样,事实上应当有⼀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

”沈从⽂就是⽣活在这个名为“镇m”的地⽅。

⼀、独特的写作题材由于⽣活经历和⽣活环境的影响,沈从⽂的创作素材有异于其他作家。

他的散⽂扎根于湘西这块偏远、落后、不为⼈知的神秘的地⽅。

“他把地⽅风情写得很迷⼈,是评论家和读者⼀直在争辩他的乡⼟⽂学作品有多少真实性”。

沈从⽂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认字,⼊学之前已经认识了很多字。

在私塾和⼩学读书时,⽼师所教的东西,远远不能满⾜他的兴趣,于是他把注意⼒转移到校门外⼴阔⽆边的社会⽣活。

⽽这段⽣活经历⽆疑形成了他⼀⽣的性格与感情基础,并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沈从⽂对周围世界的异常敏感⼜天性好奇。

他观察宇宙万物细致⼊微,他的术天才⼀部分来源于此。

”那熙熙攘攘的⼤街⼩巷,叮当作响的铁匠铺,挂满各种颜⾊布匹的染房,屠户的⾁案桌,扎冥器的铺⼦,还有那长满花⽊的青⼭,游鱼嬉戏的⼩河,果实累累的树⽊……都令他神往。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一、刻意表现人性沈从文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欲望,这“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

他又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因此,他在创作时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透视人生。

他往往去除现实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这种人的自然化是沈从文一贯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的特色。

二、浓郁的地方色彩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

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是一个来自生活底层的山民艺术家。

早年的行伍生涯,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上各类人物,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形式,沅水上游的大小河滩,遍印着他深凹的足迹和青春的记忆,乃至成年以后仍然“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有描写旧军队生活的,如《入伍后》、《会明》、《传事兵》等;有描绘城市世态人情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等;而最有特色、最引入注目的,则是一系列以湘西背景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作品,如《旅店》、《夜》、《还乡》、《边城》、《月下小景》、《丈夫》、《菜园》、《新与旧》、《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等。

沈从文擅长描写湘西山区人民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喜怒哀乐,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读者三、抒情的笔调,疏放的结构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注重的不是情节和结构,而是意蕴和情致,看重作品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他的小说,语言鲜活清晰,句法短峭简练,忧郁的情调与诙谐的风致揉合在一起。

他将散文的笔法与诗歌的抒情因素导人小说之中,努力创造一种诗意抒情的表达方式。

他常常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平和素静的描绘他所熟悉的、所呼唤的人情,他所默想的人生事理,所企望的理想人生形式。

在描写人物和事件时,往往渗入来自民情风俗的联想,加插详细的辅叙、交代,读来饶有余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文风特点

沈从文文风特点

沈从文文风特点1. 沈从文的文风那叫一个清新自然呀!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让人舒服极了。

你看《边城》里描写翠翠和爷爷的生活,那文字多质朴,多亲切啊,“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这文字就像是跟你唠家常一样,亲切得很呢!2. 他的文字还特别具有诗意呢!简直就像一首悠扬的小曲儿。

比如说在《湘行散记》中写的那些风景,“河面上一片烟,半天上一片云。

”哎呀,是不是让你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呢?这种诗意的美可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哟!3. 沈从文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呀,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幅家乡的画卷。

像《长河》里对湘西乡村生活的描述,“萝卜溪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大家摘橘子。

”这浓浓的湘西风情,真让人着迷不是吗?4.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那叫一个鲜活生动啊,就跟活在你身边一样。

还记得《萧萧》里的萧萧吗?“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在无知中被命运捉弄。

”哇,是不是感觉萧萧能马上从书里走出来跟你打招呼?5. 沈从文的描写多细腻呀!就像在拿着放大镜看世界。

看他写的那些细微的情感和细节,“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

”能把这些小细节都写得这么传神,这本事可真不小啊!6. 他的文风还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呢,像一抹轻云。

《边城》里翠翠那无望的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忧伤的情绪萦绕在文字间,怎能不让人叹息呢?7. 沈从文的故事叙述很平实呀,但却有着巨大的魅力。

就像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也有着让人感动的瞬间。

像《丈夫》里那个普通的故事,却有着深深的情感在里面,“老七的丈夫,背了自己的铺盖,到后舱不数分钟,就使一个船妓失了业。

”这样平实的叙述,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呢!8. 他的文字有时候很含蓄呀,就像藏着许多秘密等你去发现。

比如某些感情的表达,“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

沈从文散文的“小说化”特征探析——以《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为例

沈从文散文的“小说化”特征探析——以《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为例

沈从文散文的“小说化”特征探析———以《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为例梁林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 要]沈从文是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将小说的写作笔法应用于散文创作之中,使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与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在他的散文中完美融合,形成了其散文鲜明的艺术风格———“散文小说化”。

这一特征表现于他的散文作品之中,便是立意表达的隐藏性、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虚构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沈从文;散文小说化;《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中图分类号]I2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7 0029 03 [收稿日期]2020-02-22 沈从文的散文数量丰富,艺术个性鲜明,于平淡通俗的言语中将写景、抒情、叙事完美融合,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典范之作。

而其中最为杰出的,是他以自身经历为题材创作而成的自传型散文《从文自传》和1934年返乡探母时以沿途见闻为题材写成的《湘行散记》。

这两部散文集均为沈从文先生艺术生涯鼎盛期的佳品,于美景良辰之中寄寓深情、融哲理沉思于人事之内,而这种写法,也成就了他散文创作鲜明的艺术风格,即“散文小说化”。

目前关于“散文小说化”的认识,主要是指散文创作中对于小说表现手法的借鉴,如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等。

[1]这一特征具体见于沈从文的散文之中,便是立意表达的隐藏性、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虚构及想象手法的运用。

一、立意表达的隐藏性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许多散文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处进行“破题”,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点明,以此来确定其散文主题表达的清晰性。

然而沈从文的散文却有意回避这种“破题式”的主题表达方式,充分调动小说手段,将主题隐藏在人物、情节或是环境背后,通过故事的推进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如对于《清乡所见》中军队无原则的杀戮行为,作者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加以指责说教,而是从自己当时的身份———一个小兵的角度出发,写清乡时战士们在受到地主以蒸肥腊肉款待时的喜悦、在竹林小路行军时遭遇到的突然袭击、糊里糊涂被诬陷杀头的乡下老实人,甚至还以极其平淡的闲笔写到镇上卖豆腐的男子将女尸掘出睡觉的“荒唐事”。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题材内容:沈从文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即使写杀戮,如《菜园》、《大小阮》等也是把这一背景推远,从侧面写去。

他最擅长描写的是本身就富有牧歌因素的爱情,如《雨后》、《三三》、《边城》等。

在描写这类题材时,他又着意于“人与自然的契合”,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风物,如《边城》。

这些作品中的风物描写与情调切合其作品中显现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主要艺术特色:(1)沈从文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他自觉地抵制将故事结构化、戏剧化,希望在“糅小说故事散文游记而为一的”新实验之外,更有一种“新的形式”,即用“写故事方法,带点‘保存原料’意味”。

在小说叙事格局方面,沈从文的小说中总有一个不知疲倦的讲述者、评论者,引领读者进入湘西世界,为读者介绍那里的山山水水,评论那里的人事。

经过这一特殊的叙事者,沈从文得心应手地表现着他所观看到的大量人生故事。

(2)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也是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如《柏子》、《萧萧》等对人生实存状态的描写,都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把握。

但是沈从文小说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形式又自觉地掺入了“梦”的成分,如《月下小景》写爱情悲剧,却用男女主人公含笑殉情作结;《边城》将人物和环境作了理想化的处理,都可以分明看出作者主观理想的张扬。

沈从文小说还善用象征,如《菜园》里的菊花,《夫妇》中的野花,《八骏图》中的大海,其含义都超越了形象本身。

(3)沈从文小说的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他不拘常例、常格,采用过对话体、书信体、日记体、童话、神话等多种体式。

与结构上刻意求新相表里的,是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他因此被称为“文字的魔术师”。

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立的风貌:“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却又传神。

”他的小说语言是在杂糅古典文学的句式,提炼湘西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从文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沈从文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沈从文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先生一生共出版了中长篇小说作品30多部。

那么沈从文作品风格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沈从文的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沈从文的作品风格沈从文作品风格读来往往让人觉的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往往里往往包含着幻想、现实与象征这三个主要方向,首先要说的是他的语言运用,从来不拖泥带水,斟字酌句,语言虽然简短,但往往是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憾,寥寥几笔便能够将人物的形象描述的非常传神。

还有他笔下人物的名字,没有过多的华丽之词,很随意的选取最质朴的几个字,便能够让人对人物的印象记忆深刻,这便是他在语言上简洁之美。

其二要说的是先生作品中语言的美感,他所运用的重叠词无不带有一种音韵之美,还有拟声词的传神,让然读来有一种近在咫尺的真实感。

沈从文作品风格中独特的艺术个性,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个人生活实践,他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视觉来阐述自己所见到的世界,在他的乡土题材小说中更能够体现出这一鲜明个性。

沈从文的小说往往是从描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开始着墨,慢慢的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风土人情画,他要将所谓的“乡下人”的生命之美,展现在这平凡的世界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以及对于内心的追求,他逐渐的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作品风格。

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的过程年幼的沈从文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出去玩耍,他逃学非常厉害,能够轻易瞒得过老师和父亲,很久之后,被父亲发现,父亲用各种方法阻止他逃学,最后没办法,只能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的老师很严厉,要打不听话的学生,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沈从文逃学的步伐,他和表哥一起逃学,令老师和父亲都很头痛。

也是由于他逃学到外面的世界,才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湘西山水的灵秀和淳朴。

沈从文喜欢逃学,怎么又和文学结缘,成为文学大师的呢?沈从文高小毕业后,到军队去参军,父亲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觉得孩子很野,能够在军队接受锻炼也是好的,后来,部队解散,被遣散回家。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

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

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文体语言特征沈从文是上世纪文坛的领军人物,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鲁迅所赞扬的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也许正是受这段湘西生活的影响,他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艺术美,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

他在小说中营造的唯美意境主要靠质朴、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又熔铸着他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和美学追求。

使他的小说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具体剖析沈从文的文体语言特征,要从沈从文小说中语言特点入手,解读沈从文的文体美学追求。

一、鲜明而独特的意境在中国古代的诗论与画论中,意境或情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

它指的是诗歌或绘画作品中,作者主观体验到的人生情绪,与作品描绘的客观物象融汇交织而形成的审美境界。

作为意境构成的基本骨架是物境构成的总特征及作家处理主观情感的具体方式。

正是在这两个方面从文小说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独创的艺术意境。

沈从文乡土题材的小说所展示的社会人生,是多种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的有机板块。

其中,确有许多使外部的人们大感诧异,难以置信的东西。

那种“养身靠商人,恩情却结于水手”的人生形态衍生而出的吊脚楼妓女与柏子的爱情恩怨,那种青年男女间以热情的山歌赢得对方欢心的恋爱方式,那种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的山民道德形态,如萧萧生子便不再发卖等等,都与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及内地社会大异其趣。

沈从文确是有意突出湘西的地方性,仿佛要借湘西的原始神秘性、特异性来完成作品的构图。

这些人生现象对于中国社会的普遍性来说,它们是特殊的。

但对于包括湘西在内的广大西南地区,它们又是普遍的。

沈从文写作风格

沈从文写作风格

沈从文写作风格沈从文,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享誉中外。

他的作品流畅优美,言简意赅,给人以极强的艺术冲击力。

本文将从沈从文的描述细腻、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等方面来探讨他的写作风格。

一、描述细腻沈从文的作品以其对细节的准确把握而闻名。

他善于借助形象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例如,在《边城》一书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纷扰和挣扎。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还是人物形象,他都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二、情感丰富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擅长通过对人物感情的揭示和对情感细节的刻画,唤起读者的共鸣。

他能够把最真实的情感写入作品,给读者以深深的感动。

无论是对爱情的描写还是对友谊的刻画,他都能借助细腻而真挚的文字,将情感的火花传达给读者,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共鸣。

三、思想深刻沈从文的作品思想深刻,富有哲理性。

他对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贯穿于他的各类作品中。

他以文学作品为表达工具,深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思想的启示和灵魂的触动。

四、语言优美沈从文的写作语言优美且富有节奏感。

他独特的句式和词汇选择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一定的韵律感,又能准确地表达出他所要表达的意境。

他懂得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他所采用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欢迎,让人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沈从文的写作风格凭借其描述细腻、情感丰富、思想深刻以及语言优美等特点,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享受,更是人们在鉴赏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沈从文的作品犹如一块琥珀,凝固了时代的记忆,永远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沈从文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沈从文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沈从文的作品中常常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既美丽又神秘的,他们的情感丰富复杂,内心深处有着巨大的悲欢离合和矛盾冲突。

沈从文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一些人文关怀和思考,从而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情感细腻且真实
沈从文的作品中情感细腻,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融入到了作品中,如《边城》中的爱情,描绘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也不失真实性。

他用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各种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到震撼和共鸣。

三、艺术手法独特多样
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尝试各种艺术手法,如意识流、叙事者的多重视角、对话、夹叙夹议等等,这些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沈从文的故事情节从容自然,扣人心弦,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寓意深刻
沈从文的作品中通常有着深刻的寓意,他善于用一些细节、象征
和隐喻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悟,使作品更具有意义和内涵。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些教育和启示性的含义,让读者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受益匪浅。

总之,沈从文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感性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沈从文的文风

沈从文的文风

沈从文的文风一、沈从文的文风:似水流年,温暖而治愈说到沈从文的文风,可能有人会觉得他那种写法有点“温吞水”的味道,一开始看不大清楚,慢慢地,才发现它有种不急不躁的魅力。

就像是江边的水,明明是流得很快,但每一滴水都那么清澈透明。

你看他写的那些小镇,写的那些人,看着不紧不慢,可是里面的情感,简直把人给揪住了。

沈从文的文笔其实就像他的个性一样,温柔又细腻,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人家说他写的是“乡村”,其实真的是写一种“生活”,那种人情味十足,甚至带点儿乡土的味道。

可是这味道不腻,反而有种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你心底最柔软部分的力量。

记得他写的那些小说,总让人有一种感觉——生活就像他笔下的景色一样,有光,也有阴影。

你看《边城》,那些平凡的乡村人物,虽然每个人的日子都没什么大风大浪,可是每一件小事,都能让你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这样的一点点温暖。

你看那小船上的翠翠,见到的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她眼中那一汪清泉般的爱情和亲情。

这种宁静安详的情感,真的就是沈从文给我们呈现的文风:温暖的像阳光,轻轻地照进心底,似乎不经意,但却久久不忘。

二、沈从文的语言:简单直白,却引人深思说到沈从文的语言,简单四个字形容:直白、简洁。

不过这直白简洁中,隐藏着很强的情感力度。

他的句子啊,真是特别“老实”,说的都是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结果每一笔写下来,别有一番滋味。

像他常用的那些描述,哪怕只是一句“我坐在河边”,你也能感受到那种轻轻拂过的微风、渐渐远去的流水声,甚至空气中散发的草香和泥土气息。

也许就是这种语言的朴素,让你在字里行间能真切感受到他笔下的人物,仿佛你身边的人似的,活生生的。

沈从文的语言有点儿像山里的溪水,不急不缓,不做作,直奔主题。

而且他用的那些词语,都带着点古老的味道,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需要写太多细节,你一眼就能看出他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他写爱情,不会说“多么轰轰烈烈”,而是通过一些很微妙的细节——一双眼睛的注视,一片落叶的飘零,一阵风的轻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作者:刘继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摘要: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其小说创作主要内容,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美丽清新、恬静自然、哀婉沉郁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独特风格作者简介:刘继红,女,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郑州幼儿师范学校教师,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沈从文在文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广泛多样,不拘一格的创新是他的伟大所在。

其作品不论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震撼人心的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空前的艺术风格。

在湘西题材作品中,体现特定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社会形态也是一览无余,宛如身临其境,小说《边城》即如此。

沈从文用他抒情忧伤而淡远的情思抒发了美丽而感伤的边城感情,同时又用深沉凝重的笔墨勾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散失,这其中有遗憾,更多的是无尽的感伤。

一、美丽清新的童年梦幻充满于湘西故土梦幻美丽的童年从来就是憧憬和快乐的代名词。

童年的爬树、打架斗殴、捉蟋蟀、赶场等有趣的事,对沈从文来说都是极其珍贵和值得回忆的。

作家用美仑美奂的抒情笔调描绘出他心中一个纯真的童年时代的梦——大自然的灵气,湘西的山精洞灵,清波滟光,培养了他独特的楚人幻想情绪,一颗纯洁向善未泯的童心牵引着他回到记忆中永远迷人,永远幽雅、永远古朴真纯的大自然。

这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也是其文学精神的内核。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第一个对湘西山水加以诗化的是沈从文,第一个对湘西人民璞玉美质和深沉痛苦做极深刻挖掘,极真切描绘的也是沈从文。

沈从文八湘西描绘成理想的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并由此构成如真如幻,似实似梦的带有清新明丽、恬静自然风格特色的诗画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寄托他对即将丧失的美的悲哀和感伤。

婚姻、恋爱和两性关系是沈从文作品充满梦幻的童心世界的产物。

《雨后》、《神巫之爱》、《阿黑小史》中,青年男女们的谈情说爱,既无封建礼教的束缚,更无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的干涉。

在这里情欲的奔放是健全人性的表现,是生命与力的表现。

虽有几分放纵却更多的是天真与自然的野趣。

在这块特定的区域里,坦诚率真,爱就是一切,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爱往往又是缺憾的,特别在那个时代的中国。

美丽的湘西也不尽是人间天堂,具有其美丽的神性的爱的乡村女儿,由于依附在封建经济关系上,受封建毒素腐蚀,他们的爱情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进一些杂质。

《柏子》中的柏子与吊脚妇女的数月一会,每月一次,花尽用生命换来的进金钱的那种自满自足;《萧萧》中萧萧与花狗偷情后,花狗出逃等无不说明他们身上不可避免的具有封建关系统治下的腐朽、没落印记。

更令我们惊叹的是现实中破灭的童年梦幻,在作者笔下奇迹般的复活,并化为一座美丽的“边城”—共峒。

虽有原型,但却是作家童年梦幻的再现,是童年梦幻中快乐而难忘的家园,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封建宗法制度只投下几许淡淡的疏影。

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爱情应是快乐和幸福的,但偶然发生的天保之死却打破了这方宁静,翠翠只好无期的等待恋人的归来,使边城具有一种忧伤的美。

这种“人生”是美丽善良的,但却被引向毁灭。

《边城》中充满诗意的美,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是受压抑的,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爱情的憧憬”,[1]是作者审美思想及人文精神的化身,真因为童年充满了梦幻,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所以惨酷的现实与美好爱情之间只有悲剧性的结尾了。

二、恬静淡远的田园牧歌中潜伏挚热情感沈从文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人,即使在他最具有恬静淡远色调的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的某中参与精神。

他的湘西题材的作品,本身就是一首悠扬的牧歌,故带有宁静淡远的田园风情,但在这温暖的作品背后,作者隐藏的感情却不容忽视。

20世纪30年代,作家自己曾经说过:“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都忽略了;您恩给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你那作品背后隐伏着悲痛也忽略了”。

[2]的确,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抒情的“湘西世界”源于他对故乡的情和爱。

“因为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似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

这点情素同宗教情绪完全一样,这点情愫足使我来写作,不断来写作,没有厌倦”。

在《边城》、《阿黑小史》、《三三》等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特有的笔调勾勒出的清新美丽、清雅宜人、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看似一幅理想中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其中却融入了作家强烈的情感。

可以说沈从文的笔端始终倾泻一股极其悲怆的感情流水,而这种情绪只是很深沉含蓄的隐藏在其中。

沈从文主张“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的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

”[3]因此他的作品总时在一个特定、单纯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娓娓道来,给于主人公无言的美,让读者在清新优美淡静中慢慢体会作家的“生命之歌”。

《边城》中,作家借翠翠的眼睛点染出这样的黄昏景色:夕阳余晖映下的薄云,杜鹃不息的歌声,泥土草木的气味,来往不断的过渡人......这无疑是十分生动的,但作者紧接又写道:“黄昏照样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验或追究到这个时期的一切时,也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这就用融情与景的手法写出了客观景物的哀戚,使之伴随着作品人物的特定情感一起进入了读者的审美思维,从而再给人清新明丽之感外又留下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印象。

但作者那种挚烈的重塑民族愿望的情感却不减,结尾处“二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翠翠坚决等二老回来的心绪暗含了作者充满信心的精神气质。

这个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属于湘西这个古老的民族的,沈从文的情和爱永远连着湘西,因此可以说《边城》是一首充满忧伤的人类爱之歌,它唤起了仍是对欢乐的人类爱的希望。

这欢乐的人类之爱尽管还是沈从文当时的梦想,但依旧充满了魅力,令人神往。

这种独特的抒情风格是微笑隐藏着哀痛,微笑里夹杂着忧郁,他平淡而辽远,不烈却撩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对着悲哀微笑”的效果一样。

《媚金、豹子与那羊》中使我们“向那个野蛮而神秘,有奇花异草与野人神话的地方走去,添上一份奇异的感觉,杂糅愉快与惊奇”,使我们止不住掩卷深思,发现“这神秘的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

”并体味到沈从文内心如普希金所说的那样“伟大的俄罗斯的悲哀”。

山洞里的媚金因久未见豹子,误以为他爽约而自杀了,随后赶到的男主人公也紧随跟着殉情而亡。

这里虽反映了宿命论的思想,但却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湘西人民自古已然的命运的不幸与苦难。

三、历史与传统的失落中作家的伤感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是作家梦幻的地方,湘西人坦诚率直骠悍、豪爽的精神品质与自在的生活方式是作家乐道的。

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民族没有文质彬彬,贪得无厌,等级森严的恶习,只有辛勤的劳作以求生存。

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喝酒、比赛、及自发的爱情活动等简单的乐事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与自娱。

在沈从文的笔下,苗民思路奔放不羁,对世界有直截了当的美的鉴赏力,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显的富于创造性,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在各种节日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常到发狂、着魔的程度。

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岁月流逝的历程之后,十年后沈从文再回湘西时,以发现湘西在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中,地方的好习惯是消灭了,民族的热情是下降了,女人也慢慢变地象汉族女人,把爱情移到牛羊、金银、虚名、虚事上来了,爱情的地位已经堕落,美的歌声与美的身体同样被其他物质战胜,成为无用的东西了。

更可悲哀的是湘西的青年皆患精神上的营养不足,皆成了绵羊,皆怕鬼信神,以前狂热的一代人的信仰、幻想、精神方面的快乐以及强悍的生命力是再也寻觅不到了。

在城市文明逐渐走进乡村时,特别是“二十年来的内战”,“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毒害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有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典范”。

[4]“过去的伟大”已愈来愈远的离去,和平的人际关系,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正被种种丑恶的势力扭曲、摧残,这使沈从文忧郁痛苦。

从沈从文后期的作品《长河》和前期《边城》相比中可以发现湘西已不再是那种清新恬静的美了。

《长河》再现了湘西社会在现代物质文明现代政治的入侵下,“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

这个‘变’即乡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真挚朴素人情美,几乎要消失无余了,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的人生观”。

[5]在《夫妇》中,作家通过患上神经衰弱症来乡村寻求清静的璜的眼睛展示了大时代情景下人们的变,在夫妇被“捉奸”后,汉子们“俨然有一种满足”,女人们发泄着“极不甘心”的妒忌,老年人忘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性情要救正风俗了,小孩子刚从“打人”中补偿了“挨打”的滋味;更有乡村中的“特权者”“摹仿在城中见到的营官阅兵的神气”,从装腔作势的讯问中满足了自己对权力和财富的渇慕。

人们从各自隐秘的私欲出发毫无怜惜的戏弄、践踏着那些牺牲者。

这里的乡村已不再有“人情美”,不再有“爱”和童心,自由奔放,清新悠远的牧歌时代正在消失,一切都成为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朦胧的回忆和悠远的尾声......在作家眼中,这时候的湘西与童年梦幻记忆中的家园相距甚远,在人生记忆长河中已无从寻觅。

四、历史长河中的孤独漂旅朱光潜先生在其文章《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风格》中说:“一个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如果说他的热情是湘西原始的热情,那么他的孤独则是这种热情与现实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由此而来的孤独也就随应而生了。

在乡间与城市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人类与自我之间,沈从文时常有一种“吾丧我” 的自我迷失感,最终他明白了自己始终还是一个乡下人。

在城市中的生活使他觉得生命俨然只淘剩下一个空壳,生命已被时间人事剥蚀将尽。

经历了从湘西到北京这个人生历程的沈从文,随社会环境的变迁,人情世故的炎凉,却依然如故的保持了其原始、淳朴的湘民遗风,恪守着固有的思想道德和感情观念,这就是作家所说的“我是一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遍社会总是不合”。

[6]作家就这样总是在传统与现实的夹缝中穿梭,其痛苦与备受煎熬的折磨可想而知。

其实,沈从文的作品并非广为流传,也并非为大众所接受,人们仅仅认识到其作品的清新流畅,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却体会不到其中的热情与忧伤,那种近乎于入地狱般的沉重和辛酸。

应该说,这不是作者的悲哀,而是读者的不幸。

然而,这些痛苦与悲伤并未让作家向世俗妥协让步,也并未是作家颓废而沉沦,相反,他却一如既往的“冒险向深处走,向远处”。

[7]作家挚烈的生活情怀,顽强的奋身精神,最终成就其积极向上的人生历程和绝无仅有的艺术境地,而此时的孤独已不再是一种孤独,而是一种高远心志的抒发,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宁静。

这正是沈从文追求和向往的,是童年梦幻在现实中的幻灭后的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