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传染病学重点大题考试终结版题库
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dffe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5.png)
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征A、发热、休克、少尿B、出血、休克、肾损害C、发热、出血、肾损害D、发热、出血、“三痛”E、休克、少尿、“三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肾综出血热典型的临床特点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三大主症2.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包括A、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B、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C、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D、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E、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正确答案:E3.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A、3~5天B、1周C、1~2周D、2~3周E、1个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4-46天,一般为1-2周。
4.最易引起慢性菌痢的菌群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B群-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易转为慢性。
故答案选B5.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原因A、肝素类物质增加B、毛细血管损伤C、血小板减少D、凝血机制障碍E、血液浓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液浓缩不是导致出血的原因。
6.脑水肿多产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哪一病期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少尿期由于肾小球受损,血液无法滤过,大量水、电解质潴留体内,易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及严重电解质紊乱,二者均可导致脑水肿。
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预防接种B、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C、防蚊、灭蚊D、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E、隔离病人正确答案:B8.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神经毒素B、肠毒素C、细胞毒素D、内毒素E、侵袭作用正确答案:D9.判断慢性血吸虫病疗效最重要的依据是A、直肠粘膜活检不易找到血吸虫卵B、环卵沉淀试验阴性C、症状消失与体征改善D、粪便浓缩孵化试验阴性E、间接血凝试验阴性正确答案:D10.我国乙型肝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B、呼吸道飞沫C、共用注射器D、性传播E、母婴传播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在我国,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HBsAg 阳性的HBV携带者中30%以上是由其传播积累而成。
传染病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传染病学复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66b4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5.png)
传染病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哪项是错的A、发热性传染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B、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C、有条件时用药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D、用药要适当,疗程要充分E、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正确答案:A2.慢性化率最高的病毒性肝炎是A、丙型肝炎B、戊型肝炎C、乙型肝炎D、甲型肝炎E、丁型肝炎病毒单独感染正确答案:A3.男孩,2岁,高热1天,抽搐3次于7月24日入院。
查体:T40.5℃,BP60/30mmHg,P150次/分,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双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规则,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脑型疟疾D、中毒性菌痢E、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D4.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流行菌群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B群-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易转为慢性;D群-宋内志贺菌(发达国家最常见,我国次之)症状轻,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故答案选E5.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A、钩端螺旋体病B、伤寒C、血吸虫病D、肾综合征出血热E、鼠疫正确答案:B6.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抗HBeB、抗HBsC、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E、抗HBc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HBV进入人体依靠HBsAg进入肝细胞,人体若产生抗HBs的抗体,则可阻挡其感染肝细胞,即对HBV具有抵抗力。
7.疟疾所致的寒战、高热、出汗是由于A、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生长B、毒素C、疟原虫的量多D、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内生长E、大量裂殖子和代谢产物从红细胞破裂入血正确答案:E8.疟疾产生黑尿热常与患者缺乏下列哪种酶有关A、丙酮酸激酶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枸橼酸合成酶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磷酸果糖激酶正确答案:B9.肝细胞出现羽毛状或网状坏死见于A、淤血性肝硬化B、血吸虫性肝硬化C、门脉性肝硬化D、坏死后性肝硬化E、胆汁性肝硬化正确答案:E10.下列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A、康复治疗B、对症治疗C、中医治疗D、病原治疗E、一般治疗正确答案:D11.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A、心源性B、失血浆性C、变态反应性D、出血性E、感染性正确答案:B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带菌者B、鼠类C、犬D、患者E、蚊蝇正确答案:A1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除外A、有流行病学特征B、有感染后免疫C、有感染中毒症状D、有传染性E、有特异病原体正确答案:C14.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原因A、毛细血管脆性增加B、毛细血管损伤C、血小板减少D、凝血机制障碍E、血液浓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管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后期因为毛细血管损伤,胶原暴露→凝血因子↓,继发性纤溶→DIC,故有凝血机制障碍。
传染病终结版 呕血整理
![传染病终结版 呕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b36a50be23482fb4da4c70.png)
一、总论(名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复发: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5.热源性休克:6.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
7.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8.钩体后发症:少数患者退热后于恢复期可再次症状和体征。
包括(后发热、眼后发证、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
(大题)1.传染病流行过程发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主要有五种①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等。
②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菌痢和霍乱等。
③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等。
伤口被污染,有可能患破伤风。
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可能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
④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和硬蜱等,于叮咬时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黑热病和莱姆病等。
⑤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等。
2.细菌性痢疾:⑴临床症状: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②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③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④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程迁延不愈成为慢性⑤痢疾杆菌各组及各型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感染⑵大便常规:便常规:粘液脓血便,无粪质。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d2bc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0.png)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艾滋病医学全名为A、免疫缺陷综台征B、获得性机会感染综合征C、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E、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正确答案:D2.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有伤寒插,可能是A、确诊伤寒患者B、骨髓炎C、支持临床诊断伤寒D、伤寒带菌者E、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D3.既往患过黄痘型肝炎,现无症状,肝功能正常,化验HBsAg(-) ,抗-ABC(+) ,抗-HBs(+ )为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潜伏性感染D、显性感染E、既往有过感染正确答案:E4.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是A、发热、咳嗽、咯血丝痰B、发热。
恶心。
呕吐.腹痛C、发热、结膜充血、腓肠肌痈D、发热、咳嗽、吐白色黏痰E、长期持续高热、头痛正确答案:C5.患儿,4岁,于夏季高热8小时,抽搐2小时,呕吐- -次,体温40°C ,血压6/2kPa ( 46/18mmHg) , 昏睡状,面色苍白,腮腺不大,四肢紧张,肢冷,腱反射亢进,皮肤花纹状,心、肺、腹未见异常。
周围血白细胞18x109/L,中性粒细胞86% ,淋巴细胞14% ,便镜检WBC2 ~ 8/HP。
应首先考虑A、流行性Z型脑炎B、中毒性菌痢C、腮腺炎, 脑炎D、脑型疟疾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正确答案:B6.引起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污染B、常有生活密切接触史C、苍蝇密度过大D、蜱螂芋生过度E、接触疫水正确答案:A7.HBV基因组前C区1896位发生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任分)A、不能产生HBsAgB、不能产生HBeAgC、不能产生HBcAgD、不能产生HBV DNAE、乙肝病毒消失正确答案:B8.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是通过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C、尿中可见膜状物D、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充血出血、肾损害E、特异性IgM抗体1 : 20以上正确答案:E9.不属于肺大出血型构体病先兆期临床表现的是A、气促、心慌烦躁B、高度发绀、大量咯血C、X线胸片可见散在点片状阴影D、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嘜音E、呼吸、脉搏进行性增快正确答案:B10.主要作用于原虫和蠕虫的免疫球蛋白A、IgGB、IgAC、IgM .D、IgDE、IgE正确答案:E11.患者,男,38岁,农民10天来畏寒、发热伴头痛、大汗,于8月5日入院。
传染病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传染病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58c4a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f.png)
选择题
下列哪项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发病突然,病情严重
B. 有特异性治疗方法
C.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正确答案)
D. 仅限于人与人之间传播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空气飞沫传播
B. 接触传播
C. 母婴传播
D. 心灵感应传播(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流行性感冒
B. 肺炭疽(正确答案)
C. 麻疹
D.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哪一项是首要的?
A. 治疗患者
B. 管理传染源(正确答案)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下列哪项是判断传染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A. 患者的年龄
B. 患者的性别
C. 病原体的毒力和数量、侵入途径(正确答案)
D. 患者的职业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 立即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
B.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 强制隔离所有疑似患者(正确答案)
D. 及时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下列哪项是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检测方法?
A. 血常规检查
B. 尿常规检查
C. 病原学检查(正确答案)
D. 生化检查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从哪种状态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
A. 感染病原体到发病(正确答案)
B. 发病到康复
C. 康复到再次感染
D. 接触到病原体到排出病原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治疗中的一般治疗?
A. 隔离治疗
B. 对症治疗
C. 使用特效药物(正确答案)
D. 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c98d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a.png)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季节性D. 遗传性答案:D2. 以下哪种传播途径不是传染病的常见传播方式?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遗传传播答案:D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隔离患者B. 消毒环境C. 增强个人卫生D. 避免接种疫苗答案:D4.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病毒性传染病?A. 流感B. 麻疹C. 痢疾D. 风疹答案:C5.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B. 从发病到痊愈的时间C. 从感染到传染的时间D. 从发病到传染的时间答案:A二、填空题6.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血液传播7.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____、____、____。
答案:隔离、消毒、免疫8.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
答案:易感人群9.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原则是____、____、____。
答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____。
答案:生物媒介传播三、简答题11. 简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三要素。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2. 描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治疗带菌者;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环境、改善卫生条件;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四、论述题13. 论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策略。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包括季节性、地区性、周期性等。
防控策略应针对这些特点制定,如在高发季节加强监测和预警,对特定地区进行重点防控,以及在周期性流行期间采取强化措施。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0e5b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8.png)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地方性D. 遗传性答案:D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直接接触传播D. 情绪传播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 传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D. 环境因素答案:D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E. 促进疾病传播答案:E5. 下列哪种疾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A. 流感B. 结核病C. 艾滋病D. 麻疹答案:C二、填空题6.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垂直传播等。
答案: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8. 传染病的流行形式包括散发、________和大流行。
答案:流行9.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的时间。
答案:病原体侵入人体、疾病发作10. 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的时间。
答案:病原体开始排出、病原体完全清除三、简答题11. 简述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 第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 第二级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 第三级预防:对已经发病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疾病的严重性和后遗症。
12. 描述传染病的传播链及其控制措施。
答案:传染病的传播链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控制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治疗感染者,消灭病媒生物等。
-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条件,使用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力,进行疫苗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
【重医】传染病学重点(绝对物超所值!!!)
![【重医】传染病学重点(绝对物超所值!!!)](https://img.taocdn.com/s3/m/b3a80510650e52ea551898f2.png)
传染病学名解【Dane颗粒】乙型肝炎病人或携带者血清中的一种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分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和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艾滋病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发生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体未被机体排除,仍在体内继续存在,不断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期,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如伤寒、菌痢等。
【隔离】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
针对不同疾病隔离方式不一。
【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分为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病或各种原因的门-体分流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
临床表现可以是仅仅用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方法才能检测到的轻微异常,也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高危人群】①性乱者(男同性恋、娼妓与嫖客);②静脉药瘾者;③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④HIV(+)的性配偶及婴儿。
【霍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传播快,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a4984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c.png)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具备的基本环节是()。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环境因素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环境因素答案:A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心理传播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季节性D. 遗传性答案:D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促进病原体变异答案:D5.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
A.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B.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C.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水传播E. 血液传播答案:ABCDE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药物治疗E. 疫苗接种答案:ABCE三、判断题1.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答案:正确2. 传染病的流行性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答案:错误3.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包括隔离患者、治疗患者等;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消毒、隔离、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5a9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e.png)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季节性D. 遗传性答案:D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土壤传播D. 直接接触传播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隔离病人B. 接种疫苗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污染源答案:D4.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B. 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C. 从感染到传染的时间D. 从发病到传染的时间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染病的传播阶段?A. 感染期B. 发病期C. 潜伏期D. 康复期答案:D二、多选题6.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哪些?A. 呼吸道传播B. 消化道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传播答案:ABCD7.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隔离病人B. 环境消毒C. 健康教育D. 个人防护答案:ABCD8. 传染病的流行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 生物因素D. 遗传因素答案:ABC9.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治疗病人B. 疫苗接种C. 药物预防D. 健康监测答案:ABCD10.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哪些?A. 流行病学资料B. 临床表现C. 实验室检查D. 影像学检查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对/错)答案:对12.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季节性。
(对/错)答案:错13. 传染病的潜伏期越长,其传染性越强。
(对/错)答案:错14. 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错)答案:对15. 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的诊断】1.临床资料。
2.流行病学资料。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液生化;病原学检查:直接检查、分离培养、特异抗原检查、特异核酸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他检查:内窥镜、超声、磁共振、CT、活检。
【霍乱】【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胃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胃酸有杀灭弧菌作用,只有在大量饮水、进食或胃酸缺乏,并有足够的细菌进入才发病。
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可再感染。
4.流行季节与地区:流行高峰多在7~9月,有分布在沿江沿海为主的地理特点。
【发病机制】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进入小肠后,穿过肠黏膜上的黏液层,粘附于小肠上段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使GTP酶活性受抑制,使三磷酸腺苷不断转变为环磷酸腺苷。
当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时,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过度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盐。
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钠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NaCl等在肠腔积累,因而引起严重的水样腹泻。
霍乱肠毒素还能使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中含有大量黏液。
此外,胆汁分泌减少,因而大便可成“米泔水”样。
【病理生理】1.水和电解质紊乱:剧烈呕吐和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所致。
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2.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碳酸氢根,组织缺氧无氧代谢产生过多乳酸,急性肾功衰不能排泄代谢的酸性物质。
3.等渗性粪便。
【临床表现】潜伏期: 1-3d(数小时-7d)1.吐泻期:数小时或1-2d①腹泻在前,呕吐在后(多为喷射状)②多无腹痛、里急后重及发热(O139型除外)③腹泻次数多,水样、米泔水样、洗肉水样、伴腓肠肌、腹直肌痉挛。
④大便无明显粪臭,镜检无脓细胞。
O139型发热、腹痛常见。
并发菌血症和感染。
2.脱水虚脱期:数小时至2-3天①脱水、周围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衰、肌肉痉挛②低钾综合征:肌张力下降,肌腱反射失、鼓肠、心律失常、Q-T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
注意因血液浓缩而引起的假性电解质正常。
3.恢复期/反应期:1 /3有发热,为循环改善后残存的肠内毒素吸收增加所致。
1-3天后热退。
【诊断】确诊: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
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在霍乱疫区、流行期间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
虽然粪便培养未发现霍乱弧菌,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五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治疗】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1.严格隔离:疑似病例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消毒。
2.及时补液: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早期、快速、足量。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适时补碱、及时补钾。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总补液量=入院时已丢失的水、电解质+入院后继续丢失的+每日生理需要量。
①静脉输液:常用541溶液,即每升溶液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
②输液的量和速度:24小时总入量按轻、中、重分别给3000~4000ml、4000~8000ml、8000~12000ml。
儿童:24小时静脉补液量轻者为100~150ml/kg,中型150~200ml/kg,重度200~250 ml/kg。
③口服补液:口服补液不仅适用于轻、中度脱水病人,重度脱水病人在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一旦血压恢复、病情好转时,尽快以口服补液来纠正部分累积丢失量、全部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而静脉补液只起辅助作用。
3.抗菌治疗:可减少泻吐量,缩短病程和排菌期。
多西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4.并发症的治疗:中毒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急性肺水肿及心衰:镇静、强心、利尿;严重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急性肾衰:透析治疗。
【伤寒】【临床表现】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
1.初期:缓慢起病,发热,体温呈阶梯型上升达39-40oC,伴乏力、纳差、咽痛、咳嗽、畏寒,少有寒战。
2.极期:病程2~3周。
伤寒的典型表现,高热:多为稽留热,持续10-14d,消化系统症状:明显纳差、腹胀、便秘,右下腹轻压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重者出现谵妄,昏迷或病理反射等,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特殊体征:肝脾肿大,玫瑰疹。
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逐渐下降,食欲渐好,腹胀消失,脾脏回缩,但仍然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4.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恢复,症状消失,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并发症】1.肠出血: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多出现在病程2~3周。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病程2~3周。
穿孔部位多位于回肠末段。
两者的诱因为随意起床活动;进食固体或纤维渣滓多的食物;过量饮食;用力排便;治疗性灌肠等。
3.中毒性肝炎:常发生于病程1~3周。
发生率可达50%,表现为肝大,压痛,ALT升高。
少数可出现黄疸。
4.中毒性心肌炎:常出现于病程2~3周。
5.支气管炎及肺炎:多发生于极期。
6.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发生于病程1~3周。
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PLT减少和RBC 碎裂现象。
其发生可能与内毒素诱使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有关。
【肥达反应】即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应用伤寒杆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一般1周左右出现抗体,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第4周可高达90%。
病愈后可维持数月。
“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1:160以上。
有诊断意义。
【伤寒杆菌培养】1.血培养:第1~2周达80-90%,第4周阴性;2.骨髓培养:第1周达90%,全程阳性率高;3.粪便培养:潜伏期起可获阳性,3-4周达80%;4.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5.胆汁和玫瑰疹刮取物也可培养阳性。
【诊断】1.流行病学依据:当地的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疫苗预防接种,是否有过伤寒病史,最近是否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依据:起病缓,持续发热1周以上;腹胀、便秘或腹泻;表情淡漠、呆滞,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不升高,嗜酸细胞降低;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则有助诊断。
3.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
外周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卧床休息,护理,饮食。
2.对症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便秘时开塞露,腹胀用松节油热敷及肛管排气,有严重毒血症状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
3.病原治疗: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和孕妇伤寒患者宜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4.并发症的治疗:A.肠出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察BP、P、神志及便血,止血,必要时输血和考虑手术治疗。
B.肠穿孔: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抗感染,观察生命体征,尽早手术治疗。
C.中毒性心肌炎: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改善心肌营养状态的药物。
卧床休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itB1,ATP,高渗葡萄糖液。
若出现心衰,应积极抢救。
D.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按急性溶血和急性肾衰处理。
抗生素控制原发感染,输血,补液,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疗法,必要时进行透析。
E.肺炎、中毒性肝炎、胆囊炎和DIC:相应内科治疗措施。
【AIDS】【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HIV携带者。
病毒阳性而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其他。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为男同性恋、静脉药瘾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临床分期】1.急性感染期:HIV感染后4~6周即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及颈、枕部淋巴结长大等。
血清可检出HIV RNA及P24抗原。
CD4/CD8比例倒置,血小板减少。
2.无症状感染期:HIV感染者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实际为潜伏期。
3.全身淋巴结肿大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其他部位(如颈、枕、腋下)两处或以上淋巴结肿大。
其直径大于1cm,无压痛,无粘连。
4.艾滋病:可有五种表现。
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易感冒等。
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
②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③严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
④继发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
⑤并发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临床表现】1.肺部:可发生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慢性咳嗽、发热,发绀,血氧分压降低。
卡波西肉瘤也常侵犯肺部。
2.神经系统:①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等。
②肿瘤,如中枢系统淋巴瘤等。
③原发性HIV感染,如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等。
④其他,如败血症相关性脑部等。
表现为头痛、痴呆、癫痫、脑神经炎、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
3.消化系统:口腔、食管念珠菌病及HSV、CMV感染较常见。
4.皮肤粘膜:分为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及肿瘤三类。
5.眼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及弓形虫视网膜脉络膜炎常见。
【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有性乱交、静脉药瘾、输血制品史等。
2.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根据高危因素及类血清病表现;慢性感染期结合流行病学史、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CD4/CD8比例降低。
3.实验室检查:HIV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常用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做确诊试验。
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24抗原,用Northern blot或RT-PCR 法检测HIV RNA来确诊。
高危人群有以下两项或以上可疑诊AIDS,进一步检查确诊:1.短期体重下降10%以上。
2.咳嗽或腹泻超过四周。
3.持续或间歇发热超过四周。
4.全身淋巴结肿大。
5.反复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HSV感染。
6.口腔念珠菌病。
7.全身瘙痒性皮炎。
【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爱滋病。
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1)核苷类似物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2)非核苷类似物反转录酶抑制剂(3)蛋白酶抑制剂(4)基因治疗联合方案:一般两种NRTIs联合一种NNRTIs或一种PI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