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要实现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是至关重要的。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
明确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还要关注教材的前后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铺垫和拓展。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知识水平。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在备课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还要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如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最后,要认真撰写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并且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导入新课导入要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等方式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语言清晰、准确、生动,讲解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练习题。
练习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归纳。
(完整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旨在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构建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使全体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并获得数学思维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我校结合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及有关要求,制定以下教学常规:一、备课1、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知道全学段教材内容,明确任教年级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全学期有效的教学授课计划。
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教案;三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具体、集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并写出主要教学过程。
3、切实落实集体备课,每学期第一周就安排好一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和中心发言人。
每个人首先要深钻教材,集体备课时要讨论积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中心发言人认真整理、准备好一课时纸质教案,有必要的复印了分发给同年级同学科的其他教师,每个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
而且,集体备课要做到超前一周左右。
二、上课1、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教师上课应做到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师生关系和谐,授课思路清楚,讲课准确、提问明确,教师的板书规范、有条理。
2、确实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把本校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如:把“三层六度”贯穿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常规;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推广优化课堂教学基本经验。
3、科学地支配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最佳时域教学新知识,讲练时间力求合理,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发挥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能从实际出发,提倡自制教具、学具和课件。
5、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倾听学生的交流,并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善学习品质。
小学数学科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课前要求
1.每节课教师要进行课前2分钟的口算训练,按新课标要求每分钟
7——8道题的速度进行训练,不提倡集体回答的形式。
内容自选。
2.自习新知识时间不少于3分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如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划出重点、看不懂的地方要打上问号、多读几遍)。
课堂常规
1.教师少代替多引导,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对学生出现的错例以及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每节新课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间达到5——10分钟。
完成美好交流环节后,先完成书本例题后的练习。
3.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说、思、交流与合作等。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动态,要少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5.教师的板书设计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条理清晰,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课后要求
按照辅导组下发的《镇隆镇小学数学科作业常规要求》布置作业和批改。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常规(规范)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常规(规范)
一、概述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研究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规和规范。
二、教学常规
1. 突出思维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 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推动研究。
3. 教学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和探究性研究,发挥教材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知识的活化和创新。
4.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教育。
5. 做好研究评价,走向全面发展,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
三、教学规范
1. 教师要认真备课,把握好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安排教学时间,严格把握教
学质量,确保学生学得扎实。
3. 教学过程中,不得以奖励或惩罚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要以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评价。
4. 班级教学的随机提问原则上应当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确保公
平公正。
5. 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指导学生改正错误,让学生在
反思中成长。
四、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当注
重对常规的把握和遵循,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同时,本
文还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规范要求,以此规范教学行为,确保
教学的公正与客观。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数学规范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数学规范姑苏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常规一、认真备课一)总体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理解透彻、把握准确,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备课形式,将个人教学研究与校内教研团队的研究反思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做到规范科学并努力创新。
二)具体要求:1.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每学期初,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了解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内容,深入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进而确立学期教学总目标、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
2.准确深入钻研教材。
1)教师需要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所教年级全部内容、知识结构、重点章节及难点、关键。
2)了解并熟悉相邻年段的教材内容、知识结构。
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精心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思路。
3.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教师应始终立足于为学生发展服务,要在了解学生智能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研究惯等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既关注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顾及个别学生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需要确立鲜明的学生立场,能关注年段发展目标、找准学生研究发展的起点,以学定教,为学生搭设适切的数学实践平台,让不同年段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4.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学生情况分析;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表。
5.精心设计课时教案。
一份完整的课时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课前准备(包括教具、学具、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撰写要点提示如下:1)教学内容。
应写清楚“教科书第几页例题几、第几页上的想想做做、练几中的题”。
2)教学目标。
要进一步增强数学课程意识,准确认识数学课程目标,充分开掘教材蕴含的数学教学价值,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研究发展需求准确设定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研究方法、思维等有长足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为了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共识,从“备、教、批、辅、评、研”等方面,制定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如下。
一、课前准备[教师]1、制订计划。
开学前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条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全册教材简析,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等。
还可根据学校课题,或从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中选取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子课题,做好计划,并进行行动研究,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个人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2、理解标准。
进一步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了解各学段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尤其要准确把握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3、钻研教材。
要用整体的观念钻研教材,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共同研究,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知识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地位作用,重点、难点;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4、了解学生。
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测各层次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教案的预设准确,教学有的放矢。
5、编写教案。
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设计时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二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设计有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数学活动。
教案写好后,要经常熟悉,不断修改完善。
二、课堂教学1、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组织学生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采用不同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挂图、实物教具、学具等),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5篇)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5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1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教务处于11月27日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材料即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方面,采取抽查方式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检查,现将对六年级数学组检查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师备课本次检查再次彰显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备课水平,教师的教学潜能巨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亮点:1、教师备课认真、时间和情感投入较多,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映了我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2、二次备课落到实处,既汲取了众人的长处又融入了个人的智慧和情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备课既有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又有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实用。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贯穿备课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
5、教师备课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和谐、富有活力。
6、教学反思深刻、自然、真实,极具概括性和典型性,很好地反映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教师的教学反思丰富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价值。
二、听课记录通过检查,发现我校教师的听课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和推广:1、听课节数较多,反映了我校年青教师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听课范围广、层次跨度大,博采众家之长,必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3、听课随感丰富详实,真正做到了用耳听、用眼看、用心想、用脑思,听课效果明显。
4、评课意见中肯到位,既有优点的肯定,又有不足的指出,真正实现了上课者和听课者”双赢“的良好局面。
建议:听课随感尽量少用千篇一律的套话、虚话。
听课笔记填写要完整,如:听课时间、地点等,不要遗漏。
三、学生作业本次作业检查主要从作业布置的量、作业的质、作业上交和批改的及时性、批阅的认真程度及纠错效果等几方面入手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全面的查阅。
主要优点:1、作业布置规范、适度,有很强的针对性。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学生较感兴趣,巩固效果好。
小学数学教案常规记录
小学数学教案常规记录
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2. 教具:计算卡片、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
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座位整齐划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通过口算题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引导学生快速进行计算。
二、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通过教具和白板展示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教师示范多个加法与减法的例题,让学生跟随一起操作计算卡片或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四、练习巩固(15分钟)
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教师及时批改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加法与减法进行实际计算,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法与减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七、作业布置(3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巩固练习,以便下节课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提高了解题效率。
在未来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应提前编写好详细的教案,并准备好所需要的教学素材和教具。
2.教师应熟悉教材,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教学的连贯性。
3.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室环境的整理和准备,确保教室的整洁和教学用
具的摆放。
二、课堂管理
1.教师携带一本班级考勤册,并在每节课开始时进行考勤,确保学生
的到勤情况。
2.教师应保持课堂纪律,确保学生守规矩、听讲解、专心学习。
3.教师应制定一套课堂管理规则,并向学生进行宣讲和解释,确保学
生知晓并遵守。
三、教学方法
1.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主动性。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个别讲解、小
组合作等灵活的教学方式。
3.教师应注意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意见和
解答问题。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
1.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布置作业,注意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3.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个别情况处理
2.教师应对学习成绩偏低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激励,并制定个别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和纠正不良行为。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的一些内容。
教师应遵守这些要求和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第一部分综述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增强教师学科教学的目标意识,明晰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本要求内容涵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试卷与练习的编制、总结和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立项与研究等方面。
本要求将作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和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一、课前准备(一)集体备课1.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遴选骨干教师任备课组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测试。
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并留存好过程性材料。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三个环节进行。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
备课组成员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
集体备课研讨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或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反思与锤炼,形成自己的个案。
4.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多样,提倡以分析教材、研究学情为重点,以集体研讨、说课评课、模拟上课、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具体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根据《西湖区小学教学常规》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常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
1、教学准备教学前,教师为上好课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第一、二学段的教学任务;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教学目标;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的分布状况。
(2)通读全册教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学期的教学计划。
(3)全面了解学生。
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4)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在明确单元教学要求,把握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5)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对于必需的教具、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教具、学具的准备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教学价值的同时注意它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有计划。
(3)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
关注学困生,以爱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目标定位准确。
首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其次要准确解读教材,明确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挖掘教材蕴涵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
再次要全面、具体地制定教学目标,辩证处理好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2条学情研究全面。
通过课堂观察、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找准真实的认知起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第3条教法学法恰当。
根据目标和学情,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本源性数学知识宜采用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派生性数学知识宜采用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接受式、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努力实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第4条教学设计科学。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体现“四基”;教学资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突出应用;媒体选用要恰当,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实际,科学恰当;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间的分配要科学合理,密度适中。
第5条课前准备充分。
对于必需的教具、学具、课件及教学资源要作好充分准备,教具、学具及课件的选择运用要简易、有效。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6条教学氛围和谐。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做到全程、全员参与。
第7条教学过程灵活。
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和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空,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新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一、教学计划1. 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同时注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 教师应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课堂教学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评价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师应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研究1.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与同行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整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学生管理1.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一、备课1、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认真学习教材。
对照《数学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编排特点,明确各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弄清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学生对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模型、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活知识。
(4)设计的问题有探索性、有指向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5、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外练习。
对教材上各个层面的习题老师都应先做一遍,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它们适当安排在课内或课外。
练习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应保证有足够的基础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用。
适当布置一些操作性、实践性作业。
练习应有层次,对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应提供不同的练习题。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本册教材的总体认识(内容、编排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班级情况分析、改革教学的设想、教学进度和重点研究课题。
7、制订课时计划。
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一、备课形式:50周岁以下教师每周手写备课2课时,一学期写满20课时。
其它备课在校本和教科书上进行补充完善。
要求1、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知道全学段教材内容,明确任教年级各单元知识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其在全学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2、根据每堂课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重、难点突破措施。
根据学生知识与经验抓准教学起点;3、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数学课(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特点和结构。
新授课:铺垫+探究+巩固练习课:基本练习+针对性练习+综合提高复习课:复习整理+综合提高4、教学简案中各栏目(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要填写完整。
5、教龄五年以下青年教师要求写祥案。
二、上课1、教学工作准备充分。
①课前准备充分。
提前做好教学具分发、多媒体设备开启,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严禁无教案上课。
②准时上、下课。
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随意调课;课堂上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上课期间不擅自离开课堂。
③上课精神饱满。
熟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流程;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用普通话教学。
2、探究引导有机结合。
①体现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适度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的过程。
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表象训练等,明确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如:动手操作:操作-思考-交流;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表象训练:具象-表象-抽象。
3、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①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课堂中加强教学巡视,注重多向交流,重视练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③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积极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一、课前准备1、期初应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
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
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
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
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
教案要详略得当。
写清主要教学环节,并注明授课日期。
一般应超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居三小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
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
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
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体现个人教学特色。
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
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
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调整顺序或重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学习材料。
2.关于教学目标设置关注“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参考教参,自己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就要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时方能做到三位一体。
3.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如何学习,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把自己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定位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关于教具、学具的准备认真准备教具,引导学生准备恰当实用的学具。
一年级学生必须人人有小棒。
各年级必备教具齐全。
5.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彻底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
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强烈的优化意识,应该是大气、粗放、机动、可变的,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表现教学机智留足空间,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撰写时,关于流程设计方面详略要得当,对重、难点的处理环节要详写。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应着重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
围绕教学的关键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做到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⑤布置作业。
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6. 备板书设计7.关于教后反思的撰写1、课后反思:即每上完一课后的总结反思,可写在集体备课的空白处。
2、一月反思:即学校打印的教学反思表和读书体会表各一次,每次月底常规检查时一并收齐。
以上是学校对教师备、讲、批、辅、考、思的要求,学校要制定各项的评分标准,定期检查或抽查,在所有任课教师中定量打分评比,所有过程性评价将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
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参照执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课常规——为进一步有效落实备课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我旗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特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上课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按课表上课、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不许擅自离开课堂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在上课过程中,就努力做到以下要求:1.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书写工整、作图准确、重点突出。
2.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
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3.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①强化三分钟口算训练。
三分钟口算训练属于课堂40分钟以内,三分钟是虚指,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口算量。
口算的要求:把题读清楚;适度安排“说算理”;得数算准确。
②新课引入的多种方法中要凸显复习引入的作用。
新课引入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设计;直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注重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后直接出示课题;引入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
提问要简洁明了,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
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
⑤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4.注重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
从“听、说、想、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会倾听,会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思维,善于从多角度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
5.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提倡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6.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要求①计算教学:必须注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强调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优化及算法的熟练化;计算方法的归纳要适时,要水到渠成,不能过早也不能不总结;重视估算;注重验算习惯的培养。
②应用题教学:要从纷繁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为学生呈现完整的应用题;强化数量关系教学;注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使学生分析应用题有方向,有抓手;培养学生叙述分析过程的能力;重视特殊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重视线段图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高年级学生要会画线段图。
③图形与几何教学:加强直观操作、演示和实验,促进学生形成清晰表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丰富活动经验;高年级培养学生绘制简图;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位置与方向的内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④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和回忆已有的经验;强化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要提前安排布置。
⑤复习课教学: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应该把零散的知识内容加以整理,尤其是单元和期末复习要形成体系;复习课教学中注意复习方法要新颖,不要一题一题不停的罗列讲;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也不能上成教师的一言堂,应做到有讲有练,至少讲练为3:1;要合理安排复习课的时间。
如毕业复习中分类复习、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等所占时间,教师要有计划。
7.数学教师语言要科学、规范、严谨、逻辑性强,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8.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正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但要注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网上下载的课件要切合自身教学。
9.练习本使用做到四规范。
规范用本、规范用笔、规范用尺、规范格式。
——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作业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
为促进教师加强对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的研究,特制定本常规。
一、作业布置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
从作业本、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
2.注重减负提质,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1-2年级数学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3-4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以30分钟内为宜,5-6年级课外作业以40分钟内为宜,午间不布置书面作业。
3.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无乱涂乱画,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基本无卷角。
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三年级统一用钢笔或圆珠笔,四至六年级统一用钢笔。
二、作业批改要求:1.批改作业用红色的笔,在右下角打“√”或“×”,必要时加简洁的批语给予鼓励和指导,教师的批阅字迹要规范、工整、清楚、大小要适中,体现示范性。
2.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
3.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应分析原因,及时要求学生订正,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的辅导。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4.作业必须由教师亲自批改,严禁学生或他人代批,注重复批,批改及发放要及时。
5.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
三、作业辅导与讲评1.辅导要耐心,讲评要及时。
针对学生水平,因材施教,辅导、讲评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后20%学生的个别辅导。
2.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
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质量测评”常规——质量测评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新课标理念之下,数学质量检测评价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
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要十分重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1.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
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