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大纲.doc
整理高一信息会考复习知识提纲-《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
![整理高一信息会考复习知识提纲-《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1d8a5ad0d233d4b04e695e.png)
文件编号: 42-3B -E5-5D -B1整理人 尼克《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一、复习参考书主要教学参考书:岳剑波. 信息管理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每章后面的思考题要注意复习)其他参考资料:《情报学报》、《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在2004~2005年间发表的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论文。
二、复习要点1 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1.1 信息的定义及理解1.信息的经典定义概述(如:申农(C.E.Shannon)、哈特莱(R.V.L.Hartley)维纳(N.Wiener)对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概念体系及基本理解(本体论与认识论层次上所定义的信息含义,以及按照主体的认知层次的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含义,并能够以简单的实例说明上述的概念)3.△知识、情报的含义及与信息的关联1.2 信息的特征、类型与功能1.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2.△信息的特征(对信息基本特征理解的基础上以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3.信息的类型4.△信息的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简单的实例予以解释)1.3 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1.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2.△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科学的含义、与一切传统科学区别的特征,以及信息科学产生的原因,信息运动模型,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3.△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方法(一个方法和两个准则的含义及理解)1.4 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1.信息与管理(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2.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科学对现代微观管理学理论和宏观管理学理论形成所起的作用)3.△信息管理的意义与发展(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理解信息管理的意义,信息管理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4.△信息管理学及研究范围(含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内容)5.信息管理学的产生与进展(产生的原因、条件以及发展)2 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2.1 信息技术概论1.信息技术的概念范围(含义、与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对应的信息技术的类型,信息技术群的层次结构)2.△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实例说明)3.△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理解每个发展规律的含义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2.2 信息处理技术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2.3 通信技术1.有线通信2.无线通信3.电信网4.△数据通信——计算机网(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国际互联网——Internet(Internet的功能与应用)3 信息行为论3.1 信息需要与信息动机3.1.1 △信息需要的产生(需要——动机——行为相互关系,信息行为的含义与主要的信息行为类型,信息需要的含义,信息需要的特征)3.1.2 △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按照层次划分的结构、按照内容划分的结构)1.各类用户的信息需要特点(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各自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各自信息需要的特点或表现)2.△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理解并能够阐述其中的机理)3.2 用户的信息行为1.△信息查寻行为(含义,影响因素,信息查寻的路径与规律)2.△信息选择行为(含义,包含的选择问题,选择的标准及含义)3.△信息利用行为(含义,问题类型,解释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4 信息交流论4.1 信息的表述——符号与编码1.△符号(含义、特征)2.编码(编码的功能,初始编码与二次编码的含义)4.2 信息交流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特点)2.申农—韦弗模式(特点)3.施拉姆模式(特点)4.△米哈依洛夫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5.△兰开斯特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作用)6.△维克利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作用)4.3 社会信息流1.△人际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2.△组织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3.△大众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5 信息产品的开发5.1 信息采集1.△信息源(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2.信息采集的原则3.△信息采集的途径(理解具体内容)4.信息采集的方法(了解常用的方法)5.2 信息整序1.△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信息整序的含义、目的及基本要求)2.△信息整序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方法,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5.3 信息分析1.△信息分析的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流程中具体环节包括的内容)2.△信息分析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3.△内容分析法(含义、步骤、类型和应用)6 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6.1 信息服务1.信息服务的原则(信息服务的含义,开展信息服务的基本因素、目的,信息服务的原则)2.△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类型,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6.2 信息市场1.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信息市场含义,信息产品的特性,信息商品化的条件)2.△信息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客体结构、主体结构,信息市场的特征,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3.信息市场营销(影响信息市场的营销战略目标的因素,包括的主要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价格策略)7 信息系统管理7.1 信息系统工程1.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基础(系统的含义、共性与特征,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的实质,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中逻辑维包括的主要内容)2.△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含义,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3.△信息系统开发(开发的策略,开发原则,开发的方法)7.2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1.△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2.△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安全的综合治理)3.△信息主管——CIO(CIO的地位、职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7.3 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1.组织信息管理模式的变革(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和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2.△战略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形成的原因,SIS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战略信息规划的含义)8 信息产业管理8.1 信息产业理论1.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业的定义,信息产业化的含义)2.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信息产业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及主要的理论观点)3.△信息产业的结构与测度(波拉特的信息产业结构的划分,信息产业的宏观结构及投入产出分析)8.2 信息产业管理基础1.△信息产业的特征与作用(特征,地位与作用)2.△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信息产业的内容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外部关联包括的主要内容)3.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8.3 信息产业的政策1.△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2.△信息产业政策体系3.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8.4 信息化8.4.1 △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的发展阶段)8.4.2 △信息化水平测度(社会信息化指标体系结构,社会信息化植树的计算方法)8.4.3 我国信息化的现状与挑战8.4.4 我国信息化的对策探索(注:△的为重点掌握的内容)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807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807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4241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3.png)
807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
- 计算机软件分类和应用
-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2.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3.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4.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和方法
- C/C++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 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5. 网页设计基础知识
- HTM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 CSS样式表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 JavaScript脚本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6. 常用办公软件使用
- Word文档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 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753b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6.png)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
考试旨在全面检测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的定义,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并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如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等。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知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从古代的通信技术到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熟悉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智能交通等。
3、信息获取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策略获取信息。
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有效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能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评价。
4、信息加工与表达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归纳。
能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表达,使信息更清晰、更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5、信息存储与管理了解常见的信息存储介质和方式,如硬盘、光盘、云存储等。
学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管理,以便于快速查找和使用。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1、算法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算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够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2、程序设计基础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如 Python)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并能运用它们编写程序。
3、程序的调试与运行学会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能够查找和修改程序中的错误。
掌握程序的运行方法,能够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包括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等。
2、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够根据需求规划多媒体作品的内容和结构,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创作。
807 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807 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5e630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2.png)
807 信息技术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信息技术基础综合》是 2023 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人工智能】项目是一个基于自动化、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等一级学科基础上设立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工程硕士项目,本专业课考试科目力求能够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及技术上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核心技能、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选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优秀考生入学。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满分 150 分,题型包括: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等。
四、参考书目:《模式识别》张学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 年3 月)五、考试内容1模式识别基础1.1模式与模式识别的概念1.2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1.3监督模式识别与非监督模式识别1.4模式识别系统举例1.5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2 统计决策方法2.1统计决策方法的基本概念2.2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2.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2.4两类错误率、Neyman-Pearson 决策与 ROC 曲线2.5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2.5.1正态分布及其性质回顾2.5.2正态分布概率模型下的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2.6错误率的计算2.6.1正态分布且各类协方差矩阵相等情况下错误率的计算2.6.2高维独立随机变量时错误率的估计2.7离散概率模型下的统计决策3 概率密度函数估计3.1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的基本概念3.2最大似然估计3.2.1最大似然估计的基本原理3.2.2最大似然估计的求解3.2.3正态分布下的最大似然估计3.3贝叶斯估计与贝叶斯学习3.3.1贝叶斯估计3.3.2贝叶斯学习3.3.3正态分布时的贝叶斯估计3.3.4其他分布的情况3.4概率密度估计的非参数方法3.4.1非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与直方图方法3.4.2k 近邻估计方法3.4.3Parzen 窗法4 线性分类器4.1线性判别函数4.2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4.3感知器4.4最小平方误差判别4.5最优分类超平面与线性支持向量机4.5.1最优分类超平面4.5.2大间隔与推广能力4.5.3线性不可分情况4.6多线性分类器4.6.1多个两类分类器的组合4.6.2多类线性判别函数5 非线性分类器5.1分段线性判别函数5.1.1分段线性距离分类器5.1.2一般分段线性判别函数5.2二次判别函数5.3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5.3.1神经元与感知器5.3.2多个感知器组合5.3.3基于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感知器5.4支持向量机5.4.1广义线性判别函数5.4.2核函数变换与支持向量机5.4.3多类支持向量机5.4.4用于函数拟合的支持向量机5.5核函数机器5.5.1大间隔机器与核函数机器5.5.2核Fisher 判别6 其他分类方法6.1近邻法6.1.1最近邻法6.1.2k-近邻法6.1.3近邻法的快速算法6.1.4剪辑近邻法6.1.5压缩近邻法6.2决策树与随机森林6.2.1非数值特征6.2.2决策树6.2.3过学习与决策树的剪枝6.2.4随机森林6.3Logistic 回归6.4Boosting 方法7 特征选择7.1特征的评价准则7.1.1基于类内类间距离的可分性判据7.1.2基于概率分布的可分性判据7.1.3基于熵的可分性判据7.1.4利用统计检验作为可分性判据7.2特征选择的最优算法7.3特征选择的次优算法7.4特征选择的遗传算法7.5以分类性能为准则的特征选择方法8 特征提取8.1基于类别可分性判据的特征提取8.2主成分分析方法8.3Karhunen-Loѐve 变换8.3.1K-L 变换的基本原理8.3.2用于监督模式识别的 K-L 变换8.4K-L 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举例8.5高维数据的低维显示8.6多维尺度法8.6.1MDS 的基本概念8.6.2古典尺度法8.6.3度量型 MDS8.6.4非度量型 MDS8.6.5MDS 在模式识别中的引用8.7非线性变换方法简介8.7.1核主成分分析(KPCA)8.7.2IsoMap 方法和 LLE 方法9 非监督模式识别9.1基于模型的方法9.2混合模型的估计9.2.1非监督最大似然估计9.2.2正态分布情况下的非监督参数估计9.3动态聚类算法9.3.1 C 均值算法9.3.2ISODATA 方法9.3.3基于样本与核的相似性度量的动态聚类算法9.4模糊聚类算法9.4.1模糊集的基本知识9.4.2模糊 C 均值算法9.4.3改进的模糊 C 均值算法9.5分级聚类方法9.6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9.6.1SOM 网络结构9.6.2SOM 学习算法和自组织特性9.6.3SOM 用于模式识别10模式识别系统的评价10.1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的错误率估计10.1.1训练错误率10.1.2测试错误率10.1.3交叉验证10.1.4自举法与.632 估计10.2有限样本下错误率的区间估计问题10.2.1问题的提出10.2.2用扰动重采样估计 SVM 错误率的置信区间10.3特征提取与选择对分类器性能估计的影响10.4从分类的显著性推断特征与类别的关系10.5非监督模式识别系统性能的评价。
信息技术基础考试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考试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3e5148cf84b9d528ea7a2f.png)
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内容一、信息获取(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⑴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⑶了解信息的基本载体形式⑷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⑴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⑵了解信息技术的组成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⑷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三)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⑴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⑵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⑶了解几种常见的采集信息的工具⑷掌握采集信息的基本方法⑸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⑹了解计算机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四)因特网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⑴了解IP地址、域名的组成⑵能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⑶掌握常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⑷能根据具体问题使用关键词⑸掌握从因特网上下载网页、文件及图片的方法⑹掌握使用下载工具软件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方法(五)信息鉴别与信息评价⑴能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信息的真伪⑵能根据具体事例客观评价信息2.信息加工与表达(一)文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⑴了解几种常用的字处理软件⑵能根据任务合理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⑶了解使用图文混排、分栏等排版的不同方法⑷掌握艺术字、文本框、图形图像对象在文字信息表达中的作用⑸了解文本信息的加工过程⑹能对具体的文本作品做出合理评价(二)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⑴掌握使用常用的公式、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⑵掌握使用图表表达数据的方法⑶能够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⑴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⑵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⑶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⑷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⑸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四)信息的发布⑴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⑵了解使用工具软件发布信息的基本方法(五)智能信息的加工与处理⑴了解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⑵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六)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⑴了解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及作用⑵能根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⑶了解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⑷能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简单问题3.信息资源管理(一)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⑴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领域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⑶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形式⑷能描述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二)数据库应用⑴了解使用数据管理软件处理数据资源的方法⑵了解数据库应用领域⑶了解数据库的优势4.信息技术与社会(一)信息技术与社会⑴了解网络使用规范⑵了解网络应用的有关社会道德问题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护⑴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⑵了解病毒防范的基本措施⑶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编写体例一、考试性质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基础会考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76fffebd64783e08122ba9.png)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 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 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1. Microsoft Word 文字处理软件。
2. 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 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 BMP、TIFF、GIF、JPG 等文件格式的特点。
要求:在熟练运用 Windows XP 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1. 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 网络文化,信息免疫。
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1. 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 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 能用 QQ、MSN 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1.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 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 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与视频的加工和处理。
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1. 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2.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
3. 理解 Internet、TCP / IP 协议、IP 地址和域名,了解 ISO / OSI 参考模型。
单独招生 信息技术 考试大纲
![单独招生 信息技术 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329f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5.png)
单独招生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引言概述:单独招生是指高等学府为了选拔具有特殊才能或特长的学生而设立的一种特殊招生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单独招生考试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单独招生信息技术考试的大纲内容。
正文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知识1.2 操作系统基础1.3 网络基础知识1.4 数据库基础知识1.5 编程语言基础2. 网络技术2.1 网络协议2.2 网络安全与防护2.3 网络管理与维护2.4 网络拓扑与架构2.5 网络性能优化3. 数据库技术3.1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3.2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3.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3.4 数据库优化与调优3.5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4. 软件开发技术4.1 需求分析与设计4.2 编码与调试4.3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4.4 软件维护与升级4.5 软件项目管理5. 信息安全技术5.1 网络安全技术5.2 加密与解密技术5.3 安全策略与风险评估5.4 安全管理与审计5.5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总结:综上所述,单独招生信息技术考试大纲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协议、数据库设计与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等知识点。
同时,对于网络安全、数据库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也需要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考生才能在单独招生信息技术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获得入学的机会。
福建专升本信息技术基础考纲
![福建专升本信息技术基础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1df7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4.png)
福建专升本信息技术基础考纲一、考试的性质与目的福建专升本信息技术基础考试是为选拔福建省内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而设立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机型;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如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等;掌握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如按照性能、用途等进行分类;能够列举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考生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3、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考生需理解数制的概念,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并能够进行数制之间的转换;掌握字符编码,如 ASCII 码和 Unicode 码;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如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等。
(二)Windows 操作系统1、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考生要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桌面、窗口、菜单等基本元素;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能够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显示属性等。
2、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常用工具考生需了解画图、记事本、计算器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等系统维护工具的操作。
(三)文字处理软件 Word1、 Word 的基本操作考生要能够启动和退出 Word 软件;熟悉 Word 工作界面,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掌握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等操作。
2、文档的编辑与排版考生应熟练掌握文本的输入、删除、修改、查找和替换等操作;能够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等字体格式;掌握段落格式的设置,如缩进、行距、段间距等;能够进行页面设置,包括纸张大小、页边距、页眉页脚等。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bc1f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f.png)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考试目标1、全面考核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2、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14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协议等。
2、算法与程序设计21 算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逻辑结构。
2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的实现。
23 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3、多媒体技术应用3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32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处理与制作。
4、数据管理与分析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42 数据库的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5、人工智能初步51 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52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
四、考试形式1、采用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书面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实践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时间与分值1、考试时间为具体时长。
2、总分值为具体分值,其中书面考试占X%,实践操作考试占X%。
六、评分标准1、书面考试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评分,客观题严格按照选项给分,主观题根据要点和表述的准确性给分。
2、实践操作考试根据操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分。
七、考试结果的认定与应用1、考试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2、合格者获得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3、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
八、考试组织与管理1、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试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024年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03f6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d.png)
2024年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2024年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
5.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1.3 数据库与数据管理1.4 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 程序设计与开发2.1 编程基础与算法设计 2.2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 2.3 网页设计与开发2.4 移动应用开发3. 多媒体技术应用3.1 图像处理与设计3.2 音频与视频处理3.3 动画与游戏设计4.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4.1 数据收集与整理4.2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4.3 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技术5. 信息技术与社会5.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2 信息技术的影响与风险5.3 信息技术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技能。
3. 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方法1. 作业与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2.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项目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考试与测验:通过阶段性的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六、教材参考1.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3. 《网络技术与应用》4. 《数据处理与管理》5. 《算法与程序设计》七、考核与评价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与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践成果和阶段性测验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全国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2024年版
![全国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81d9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3.png)
全国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2024年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适应时代的需求,2024 年版的全国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应运而生。
本大纲旨在明确考试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一、考试性质与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通过考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有效地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2、网络基础与应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互联网的应用,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
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
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如图像、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如图片编辑、音频录制与编辑、视频剪辑等。
4、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一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Python 或 Scratch,掌握基本的语法和算法。
5、数据处理与分析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函数应用。
数据图表的创建与分析。
6、人工智能初步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简单的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体验。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上机操作的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9ed95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2.png)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对象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考试对象为完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学生。
二、考试目标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的概念与特征理解信息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能够辨别信息的特征,如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知道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能够区分计算机的不同类型,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2、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3、操作系统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设备管理等。
(三)网络基础1、网络的概念与分类理解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等。
2、网络协议与拓扑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 协议。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3、互联网的应用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了解网络社交、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互联网应用。
(四)数据管理1、数据库的概念理解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了解数据的存储方式和数据管理的基本方法。
3、数据库的操作掌握数据库的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1cd1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e.png)
二、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三、适用专业: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四、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1.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组成3.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概述- 文字处理软件- 电子表格软件- 演示文稿软件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网络协议- 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5.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应用6.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应用1.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购物、娱乐、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2. 信息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3. 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 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创业的基本步骤- 信息技术创业的案例分析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伦理与法规1. 信息技术伦理概述- 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伦理案例分析2. 信息技术法规概述- 信息技术法规的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法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信息技术实践1. 信息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 文字处理软件实验- 电子表格软件实验- 演示文稿软件实验2. 信息技术应用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数据库实验- 人工智能实验3. 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实践- 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设计- 信息技术创业项目设计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二章试题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二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c4a43d3968011ca2009100.png)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二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3小题)1、下列属于信息传播工具的选项是()。
A、光盘B、因特网C、气侯D、信号灯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选项是()。
A、通信B、课本C、电视机D、信号3、下列可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选项是()A、书本B、电视机C、信号灯D、火车4、下列哪些设备应用了信息技术()。
A、数码相机B、摄像机C、飞机D、印刷5、通常所说的“IT”是()的简称。
A、信息技术B、因特网C、一种协议D、计算机6、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是()。
A、电话发明B、光纤发明C、卫星发明D、计算机发明7、下列各项技术中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是()。
A、传感技术B、通信技术C、计算机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8、通常,人们将信息的发出方称为()。
A、信源B、信头C、信息D、源头9、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B、信息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
C、信息总是以文字、声音、图像、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收。
D、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10、搜索引擎其实是因特网上的(),A、网站B、网页C、文章D、目录11、目前常见的搜索引擎提供()型检索和()型检索。
A、目录关键词B、目录全文C、关键词目录D、网页自动12、根据信息来源分类方法,古代采用的在烽火台升“狼烟”传递信息属于()。
A、媒体B、他人C、事物本身D、其它13、IE浏览器软件,它的窗口与Windows窗口相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IE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页面显示区和状态栏组成B、不可改变IE窗口大小C、同时只能打开一个IE窗口D、不能在IE窗口和其他应用程序窗口间切换。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小题)1、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不断的更新。
有人说,信息是一种可以被人感知的物质,你认为: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1938c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6.png)
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一、考试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二、考试对象本考试适用于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生。
三、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
2、计算机系统组成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等)。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如管理计算机资源、提供用户接口等),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 等)。
2、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能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只读、隐藏等)。
(三)文字处理1、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常用文字处理软件(如 Word)的界面和基本功能,能进行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
2、文字排版能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格式,调整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行距等。
3、表格制作会创建和编辑表格,包括插入行、列,合并、拆分单元格,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等。
(四)电子表格1、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常用电子表格软件(如 Excel)的界面和基本功能,能进行工作表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
2、数据输入与编辑掌握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能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20238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10+WPSOffice2019)(微课版)-教学大纲.doc
![20238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10+WPSOffice2019)(微课版)-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3980b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d.png)
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10+WPS Office 2019)(微课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10+WPS Office 2019)(微课版)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27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参考书。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书围绕微型计算机,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
全书共12个项目,包括了解并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新技术、学习操作系统知识、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编辑文档、排版文档、制作表格、计算和分析数据、制作幻灯片、设置并放映演示文稿、认识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做好计算机维护与安全防护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1. 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2. 熟练操作Windows 10操作系统;3. 能够使用WPS Office软件制作各类文档、表格和幻灯片。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本书参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2021版)要求,采用任务驱动式的编写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书中各任务以“任务要求+相关知识+任务实现”的结构组织内容,每个项目最后设置课后练习,以便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d7dfe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8.png)
⼩学信息技术考试⼤纲⼩学信息技术考试⼤纲和复习资料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信息:是指利⽤⽂字符号、声⾳、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和消息或报道内容。
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7、传递性信息技术的发展:1、语⾔的产⽣和应⽤2、⽂字的发明和使⽤3、造纸术的发明和使⽤4、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设备的发明和应⽤5、电⼦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应⽤:企业采⽤信息技术来管理公司、学校采⽤信息技术来管理教学、公司利⽤信息技术来传递信息。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基本结构:⼀个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如下⼏个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贮器(简称内存)、输⼊输出接⼝(简称接⼝)及系统总线。
(1) CPU,CPU是⼀个复杂的电⼦逻辑元件,它包含了早期计算机中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其他功能,能进⾏算术、逻辑及控制操作。
(2)内存,顾名思义,所谓内存就是指微型计算机内部的存贮器(3) 系统总线,所谓总线就是⽤来传送信息的⼀组通信线。
由图2.1可以看到系统总线将构成微型机的各个部件连接到⼀起,实现了微型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交换。
4) 接⼝,微型计算机⼴泛地应⽤于各个部门和领域,所连接的外部设备是各式各样的。
3.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未经允许,不进⼊他⼈计算机信息⽹络或者使⽤他⼈计算机⽹络信息资源;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络功能进⾏删除、修改或者增加;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程序进⾏删除、修改或者增加;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络安全的其他事法律法规:《中华⼈民共和国刑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作暂⾏规定》4.信息安全的知识和计算机病毒特征、危害及防治措施信息安全:防⽌⽹络⾃⾝及其采集、加⼯、存储、传输的信息数据被故意或偶然的⾮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法辨认、控制,确保经过⽹络传输的信息不被截获、不被破译,也不被篡改,并且能被控制和合法使⽤。
2024年高考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要点
![2024年高考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f4dd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7.png)
2024年高考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要点一、考试目标和内容1. 考试目标2024年高考信息技术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考试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理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信息技术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应用等。
2. 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a. 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表示与运算、数据结构与算法等;b.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原理与应用等;c. 编程基础知识、软件工程与开发方法、人机交互等。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a. 办公软件的使用和处理常见办公任务,如文档编辑、数据处理和演示等;b. 网络应用的使用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如网络通信、网页设计和信息安全等;c.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软件开发与调试、多媒体的处理与应用等。
二、考试形式和要求1. 考试形式2024年高考信息技术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的方式进行,使用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
考试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应用题和案例分析题。
2. 考试要求(1)理论部分:a. 要求考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b. 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符合大纲要求,考生需有一定的应用和灵活运用能力。
(2)实践部分:a. 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完成给定的实际任务,如文档制作、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b. 实践题目旨在评估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分标准1. 理论部分评分标准(1)选择题:按题目数量和答案的准确性进行评分,每题一分;(2)简答题:根据答案的完整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进行评分,满分为每题五分。
2. 实践部分评分标准(1)应用题: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和答题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评分,满分为十分;(2)案例分析题:根据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分,满分为十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依法自主招生考试《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对象为参加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3月份依法自主招生考试的非艺术类考生(含高中生、三校生)。
二、考试范围1.信息技术与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Windows 7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及操作3.Word 2010的基本知识及操作4.Excel 2010的基木知识及操作5.PowerPoint 2010的基木知识及操作6.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及操作三、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与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时代的概念:信息时代及其基木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存储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原理,信息的安全措施,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规范。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为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的改变,先进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2)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的基木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及其功能。
•存储器■存储器及其类型。
■数据的存储单位。
■主存储器(内存):分类及其主要功能。
■辅助存储器(外存):类型,主要性能指标。
■快速缓冲存储器(Cache):功能。
■常用驱动器接口标准。
■存储器的变革,现代存储技术,虚拟存储技术,云存储。
•输入输出设备:常用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的功能。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内部数据表示:二进制编码、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数符、进位、表示等。
•存储系统:存储单元、内存地址、高速缓存、层次结构。
•西文字符编码与汉字编码:ASCII码、国标码、区位码与机内码的表示及转换。
•声音、图像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
(4)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系统软件:系统软件类型(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系统开发维护工具、设备驱动程序),常用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类型和基本功能。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类型及常用的应用软件。
•具备简单的逻辑判断能力。
(5)数据通信的系统概念:数据、信号、信道的概念;通信系统模型。
•传输介质及接口标准:有线介质、无线介质,通信接曰及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通信系统:公用电话、移动电话、卫星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3G和4G移动通信概念。
2、Windows 7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及操作(1)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2)Windows 7包括哪几个版木。
(3)Windows 7新增功能及Aero特效。
(4)在Windows 7操作系统工作环境•进入与关闭:Windows的正常启动、用户切换和关闭方法。
•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的基木组成和操作、背景图片、桌面图标、小工具的设置。
•快捷方式的概念、创建、修改、使用、删除。
(5)“开始”菜单•开始菜单的组成。
•程序列表和跳转列表的作用和操作。
•开始菜单搜索框的作用和应用。
•Wi ndows操作系统l' I带的小应用。
•开始菜单快速打开的快捷键。
(6)任务栏•按钮区分组管理、预览功能的理解。
•按钮区跳转列表、程序项锁定的基本操作。
•通知区域和显示桌面功能理解及基本操作。
(7)文件与文件夹管理•文件名、文件类型、属性与文件管理方式。
•文件夹概念。
•通配符的使用。
•文件与文件夹操作:创建、选择、打开、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与恢复、查找、属性设置。
(8)剪贴板的作用及相关的操作。
(9)磁盘管理•磁描格式化。
•磁描信息的查看。
(10)程序管理与操作•启动与退出、运行、程序间切换。
•多任务间数据传递(剪贴板的应用)。
•文件打开方式设置。
•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
(11)系统设置:桌面主题设置。
(12)“资源管理器”的打开、操作与应用。
(13)库:默认库的组成、建立与删除。
3、Word 2010的基本知识及操作(1)Word 2010保存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模板文档的文件扩展名。
(2)基木操作:插入、修改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杏找与替换;撤消、恢复。
(3)格式设置:字符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
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与底纹、首字下沉、分栏、突出显示、文本效果等。
使用样式、模板、格式刷等功能。
(4)插入对象•表格:表格的创建与修饰,表格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数据的排序。
•图形:白选图形绘制、编辑、填充设置、轮廓设置、效果设置。
•图片:插入图片,图片编辑、缩放及颜色处理。
•其他对象:公式、艺术字体、符号、编号、页眉、页脚、页码、剪贴画、Smart Art、图表。
(5)文档管理:文档的新建、打开、存储(保存、另存为、全部保存、自动保存文档)、文档类型转换和文档搜索的基本操作。
(6)文档打印:页面设置、打印机属性设置、打印预览、打印。
(7)掌握文件、开始、插入、页面布局、视图等选项卡下常用选项。
如:“插入”选项卡/ “艺术字”等功能。
4、Excel 2010的基本知识及操作(1)E xcel 2010保存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模板文档的文件扩展名。
(2)单元格和区域•单元格数据(内容、格式、批注)。
•单元格输入(值、公式、函数、引用)。
•单元格的编辑。
•单元格区域选取、命名和引用。
(3)格式化•单元格格式:数字、字体、对齐方式、图案与底纹、边框、单元格样式。
•列宽和行高的调整。
•格式复制和删除(含格式刷应用)。
•自动套用格式、条件格式。
(4)图表•创建图表: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
•图表编辑:图表选取、缩放、移动、复制和删除。
•图表对象编辑。
•图表与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5)排序:关键字、排序次序、范围选择。
(6)筛选:自动筛选。
(7)分类汇总:分类汇总表的建立、删除和分级显示。
(8)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9)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木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删除和退出; 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10)掌握文件、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公式、数据、视图等选项卡下常用选项。
如:“插入”选项卡/ “图表” /柱形图/胶状圆柱图等功能。
5、PowerPoint 2010的基本知识及操作(1)熟悉并掌握各选项卡功能。
(2)P owerPoint 2010保存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模板文档的文件扩展名。
(3)基本操作•创建新演示文稿。
•打开、保存和关闭演示文稿。
•视图模式切换。
(4)幻灯片对象的应用•占位符。
•应用文本(输入、编辑、格式、效果)。
•应用表格、图片、剪贴画、SmartArt图形和图表。
•应用荷频和视频。
•应用逻辑节(新建与删除)。
(5)幻灯片编排:插入、移动、发制、删除、隐藏、版面设置。
(6)幻灯片设计•应用母板:母板分类与设置。
•应用模板:模板的作用、创建和使用。
•应用主题:主题的作用、主题的使用。
•应用版式:版式设置与更改。
•设置背景:背景样式和格式。
(7)幻灯片放映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添加效果、换片方式、切换声音。
•动曲效果:自定义动迥、动画预览;动画刷的使用。
•超链接和动作效果:应用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基本方法。
•设置放映方式:放映类型、放映范围、放映选项、换片方式。
•排练计时放映:记录放映时间、重新记录。
•自定义放映:创建放映名称、编辑放映次序。
(8)打印幻灯片•打印机属性设置:幻灯片大小、纸张打印方向。
•页眉和页脚设置:页脚、编号与廿期和时间。
•设定打印内容: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
6、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及操作(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演变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数据通信的传输介质及主要的技术指标。
(2)因特网技术的应用•因特网及其服务。
•TCP/IP 协议。
•Internet信息浏览。
•搜索引擎的使用。
•电了邮件的使用。
•Internet的接入方法。
(3)网络安全与防护B.扩展人感觉和记忆功能 D.信息传逆功能•数据加密。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
(4) 互联网及其应用。
(5) 互联网为人们的口常生活带来的改变。
四、考试要求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 题目类型及分值:(1) 单选题:50分。
(2) 筒答题:30分。
(3) 操作论述题:20分 3、 考试方式:均采用笔试。
(1) 单选题:需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诲答案;(2)简答题、操作论述题:需用水笔或圆珠笔写在季定的答理纸祖皮的位置上;4、 考试软件版本:Windows 7、Office 2010。
5、 参考教材:各类Windows 7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五、各类试题样例 (1)单选题:1.信息技术是在信息处理中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也可看作是的一种技术。
A.信息存储功能 C.信息采集功能答案:B(2) 筒答题:1.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儿次变革?答:语言的利用、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 电信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利用等五次重大变 革。
(3) 操作论述题:1.在Word 2010中将标题设置为“华文彩云、 小一,文本效果为快速文本效果第2行第2列的效果, 居中显示书写方法1:答:选中标题,点击“开始”选项卡,选择“字体”组中的字体为华文彩云、字号为小一;点击“开始”选项卡,选择“字体”组中的“文本效果”按钮,选择第2行第2列的 效果;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的“居中”按钮,将标题居中。
或书写方法2:答:选中标题,点击“开始”选项卡/ “字体” /华文彩云、小一;点击“开始”选项卡/ “字体” / “文本效果”按钮,选择第2行第2列的效果;单击“开始”选项卡/ “段落”组的“居中”按钮,将标题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