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吹管乐器配器法的声学原理
学术丨管乐器的发音的原理
![学术丨管乐器的发音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41e3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a.png)
学术丨管乐器的发音的原理管乐器的发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作周期性的振动所产生。
仅仅将气吹入管内,还是不能成声,必须在管口上有一定的装置或某种发音体,随着吹气发生迅速的、有节奏的、连续的一股一股的气流,激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驻波而发出乐音。
发音体因发音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气簧、芦簧和唇簧三类:1、气簧(Air-Read)由吹奏者呼出的气流本身作为发音体。
这一类的乐器有长笛、短笛、竹笛、箫等。
笛类的发音是依靠“边梭音”(Edge-tone)的原理。
当吹奏者用一股气流送向吹孔时,与该孔对面的尖锐边缘相碰,气流就开始分裂,约三分之一气流散发孔外,三分之二气流进入管内,发生漩涡而成声。
山涧流水经过石块边缘时,发生漩涡而成声,与风掠过旗杆时发生漩涡,使旗帜飘动’发声,以及大风掠过墙角,发出萧萧声等,都是这种“边棱音”的原理。
2、芦簧(cane-read)它的发音体是芦苇簧片。
这一类乐器管中空气柱的振动是由特制的簧片帮助下发生的。
簧有单片的一如单簧管、萨克斯管、低音单簧管等。
双片的一如双簧管、大管、英国管、唢呐等。
这类簧片的下端固定在乐器上,而上端可以目由振动。
当呼出的气流进入簧片间的空隙或单簧的夹片间的窄孔时,根据柏努利(Bernoulli)定律“流速增加,压力减少”,这就是说,无论是气体或液体,当它们的流速增加,单位面积的压强就减少。
例如在二张纸间用力吹气,不仅不能将纸吹开,相反地,二张纸相互贴住。
这就是由于二张纸间的空气流速增加,压力减少的缘故。
又如1912年,一艘世界最大的远洋轮“奥林匹克”号和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在海洋中平行疾驶时,“豪克”号竟扭转头朝大船冲去,最后撞在大船的船舷上,出了事故。
尽管小船的驾驶员曾尽力想把船头转回,但并不能挽救这场危机。
原因就是由于当液体沿着一条沟向前流动时,沟的狭窄部分比宽广部分流得快,压向沟壁的压力也比宽广部分小得多。
这样当两艘船平行地向前高速行驶时,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比船的外侧要快得多,因之压力要小得多,于是“豪克”号在它外侧水的压力下迫使它向大船冲去,以致最后不可透免地撞在大船上。
传统管弦乐的声像艺术特征分析
![传统管弦乐的声像艺术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9080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2.png)
传统管弦乐的声像艺术特征分析传统管弦乐的声像艺术特征分析【内容摘要】传统管弦乐队经过100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编制和乐器的舞台摆位,这里的舞台摆位就是指音频技术处理音响效果的重要技术要素之一的声像。
在管弦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乐队中乐器的不同摆位来处理声音的不同声像而达到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来已久,同时,在传统管弦乐创作中,由于音色的不同应用,不同时期的管弦乐作品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声像艺术表现特征。
【关键词】管弦乐声像艺术特征一、管弦乐队的声像欧洲管弦乐队产生于17世纪初,大概在18世纪下半叶其形式才初步确立。
这期间,主要发生变化的是乐器的不断增加和编制的扩大。
在乐队编制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与之同时变化的还有乐器在舞台上摆位的变化。
不同时代和地区以及不同的表演者在乐器的舞台摆位上有不同的喜好。
特别是到了现当代,通过乐器在演出现场的不同摆位来表现声像艺术效果的方式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特色。
实际上,传统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摆位通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最能体现交响乐的音色组织特点和音响特征的。
特别是在当代,绝大多数的管弦乐作品是通过在舞台上的常规摆位来演奏的。
虽然一些特殊的乐器摆位存在于一些特殊的演出场所,但在音乐厅舞台上,乐器的摆位在当代基本上是相对固定的。
而这里的摆位,就是当代音响技术和音频技术里所说的声像(声像是指声音在声场中的方位,这里的方位,文章把它定义为声音声源的左右位置)。
从前面谈到的管弦乐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乐器的摆位可以看出,在乐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关注声音的声像表现,也就是说,声像可以作为音乐表演实践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要素。
那么,在管弦乐队基本定型,以及乐器在舞台上的摆位相对固定的情形下,由于声像是相对固定的,进而就可以判定声像已失去了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在静止的舞台上,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其他实践环节来体现声像艺术的表现特征,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管弦乐的表演实践环节来体现声像艺术,还可以通过管弦乐创作,甚至录音制作实践环节来体现声像的艺术表现。
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是怎么发声的
![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是怎么发声的](https://img.taocdn.com/s3/m/c54690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0.png)
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是怎么发声的弦乐器是是很多人喜欢乐器,那么,大家知道弦乐器的发声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原理吗?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弦乐器发声原理的相关介绍吧!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弦乐器(strings)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
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分为拨弦乐器(如吉他和阮)和拉弦乐器(如提琴类和胡琴类),击弦乐器(扬琴类)。
拨弦乐器:竖琴(Harp)、吉他(Guitar)、古琴、琵琶、筝。
拉弦乐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二胡。
击弦乐器:扬琴。
弦乐器的拨弦式乐器介绍其中西洋拨弦乐器统称为古典式弦琴,最具代表性的有古典吉他、竖琴、鲁特琴等。
管弦乐队中常用的拨弦乐器,只有竖琴(Harp)一种。
竖琴是一种竖立的三角形的大型拨弦乐器。
有四十六根弦,按照降C 大调的音阶排列。
下面有七个踏板,控制七种不同音名的弦,每个踏板可以使它所控制的弦升高半音或全音。
竖琴是用两手拨奏的,音色清朗如水。
最富于特色的奏法,是急速地先后奏出同一和弦中的各个音,称为琶音。
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第二幕第三景中的《花的圆舞曲》有一段美妙动人的竖琴独奏,弹奏的就是琶音。
竖琴在乐队中常常作为伴奏乐器,尤其是和长笛或小提琴等乐器相结合时,音色最为和谐。
竖琴也象钢琴一样,可以演奏音域宽广的多声部乐曲。
它不仅是一种乐队乐器,同时也是一种表现力相当丰富的独奏乐器。
竖琴源于波斯,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
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
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色,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有哪些
![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29707f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a.png)
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有哪些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管乐器发声原理的相关知识吧!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介绍概括讲,管乐器都是以管内或腔内空气振动来发声,但如何使空气振动起来,即所谓激励方式,不同的乐器之间有所区别。
总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边棱音激励、簧片激励和唇激励振动。
所有管乐器的演奏,首先都是由不同的激励方式带动管乐器内的空气柱产生振动,然后通过各种调控机件改变空气长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使管乐器有了音高、音强和音长的变化。
埙的共振体比较特殊,他不是管,而是腔。
它的音高变化主要是通过腔体的空气容积决定。
此外,影响管乐器音色的因素较为复杂,最基本的因素来自于激励方式、乐器材料和开管闭管类型。
为了便于阐述下面一些问题,先解释一下耦和一词。
耦和一般情况下,管乐器的激励声源的振动频率(如边棱音的频率、簧片的频率和嘴唇的频率)与管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并不一致,前者的频率受气的强度、喷射角度以及振动体的质量的影响,后者则取决于管体的长度或体积的大小。
当激励声源的振动激发起空气柱振动时,二者在振动频率上会发生相互调制,这一调制过程就称为耦和。
在耦和过程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其它乐器有很大差异。
对弦乐器或大部分打击乐器来说,激励声源的音高就是所发出的音高,例如小提琴来说,琴弦是激励声源,那么琴弦的振动频率就决定了这把小提琴的音高。
琴箱只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
同样,对定音鼓来说,鼓膜是振动源,那么鼓膜的振动频率也就是这架定音鼓的音高。
而管乐器却不然,它的音高绝大多数情况不是由激励体来决定,而是由共振体--管子的长度来决定。
激励体所起作用,主要是让共振体内的空气柱振动起来。
管乐器的音色和吹奏方法一、音色管乐器受管的质地、形状和簧片的影响,音色差异很大。
其中簧片的影响最大,气簧发出很虚的声音,芦苇哨片的声音很硬,而唇簧音色则像嘶哑的喉咙。
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4de5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d.png)
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是利用吹气激发管内的空气柱,使其产生有规律的振动并进而产生乐音。
当吹奏者吹气时,气流与吹口边缘摩擦产生湍流,这些湍流与管内的空气柱相互作用,导致空气柱振动并发出声音。
吹管乐器中的管子通常被设计成各种形状和长度,以产生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
当吹气激发管内的空气柱振动时,这些振动会在管内传播并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特定的音高和音色。
总之,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主要是利用吹气激发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并通过调整气流、吹口形状和管子长度等因素来控制音高和音色。
弦乐器配器法(一)
![弦乐器配器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593fc64f5335a8102d220ba.png)
弦乐组的特性:
一、音色 弦乐组具有在其他乐器组中都罕见的, 近似于人声的基本音色,温暖而富有表情, 而且,不同弦乐器的音色,乃至每件乐器 自身不同音区间的色调也相对比较统一, 可以凝聚为一个音响高度融合的完美整体。
此外,现代作曲家们通过弦乐音色 “异化”的实验,又创造出了大量新的音 响造型手段。这些经过“畸变”的弦乐音 色的艺术表现价值虽然不一,但若仅就音 响的多样性而言,却又远为其他乐器组所 不及。它们极大地扩大了弦乐组的表现力 及音色对比的范围。
弦乐尽管木管、铜管乐 器在现代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显得日 见其重要,各种打击乐器、装饰性乐器及 电声的运用也愈益广泛,但至少如今,弦 乐器组却仍不失为现代管弦乐队中最重要 的成员之一。
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于作为一个群体 的弦乐器组在音响上具有超过任何其他乐 器组的巨大“包容度”及“可塑性”。它 为作曲家进行丰富多彩的音响“实验”, 创造“千姿百态”的音乐形象提供了无比 广阔的天地。
《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为52件弦乐器而作,1960)
二、弦乐编制
传统的弦乐器组通常划分为小提琴I II, 传统的弦乐器组通常划分为小提琴I、II, 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五个基本声部, 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五个基本声部, 每个声部的乐器数目可根据乐队的规模大小 及不同乐器组间的音响比例关系,按大、中、 小三类编制进行配置。(P17) 小三类编制进行配置。(P17)
三、演奏技巧 除低音提琴外,可以说,弦乐家族的 主要成员在演奏技术方面的多样化,灵巧 性以及对难度较高的技巧性句型的适应能 力上,也都是其他乐器组的大多数乐器所 望尘莫及的。
正因为弦乐组在以上三个方面拥有巨 大的“优势”,才奠定了它在交响乐队中 虽历数百年而不衰的重要地位。即使 在上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实验音乐”中,常 规的乐队编制虽一度曾被各种奇特的“室 内性”乐器组合所取代,但专为弦乐队而 作的“试验性”作品,却仍在先锋派的曲 目中据有相当的比重。(【波】潘德列茨基:
谈民族乐队中管乐器组的和声
![谈民族乐队中管乐器组的和声](https://img.taocdn.com/s3/m/ccd83f3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c.png)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谈民族乐队中管乐器组的和声吴伟涛(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2)摘要:以管子为中心的吹管乐合奏所用的乐器有管子、笙、笛子、梆子等。
演奏时管子奏主旋律;笛子位于最高音区,根据管子的旋律加花或作装饰性的即兴演奏,笙吹奏较为平稳的和音式的旋律,从音色上节奏上连系着笛子与管子,同时又是音准的中心;四种乐器四种职能,这就是民间吹管乐合奏的“拙笙巧管浪荡笛”的配器原则和演奏传统。
关键词:民族乐队;管乐器;和声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080-01吹管乐合奏向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流传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更为普遍。
它具有音量大、音色亮、高音多、演奏灵活、表现粗犷、气氛热烈等特点。
一、笛子组的和声合奏中使用的梆笛与曲笛等各种笛子,除音高不同外,其音色、音量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平衡的。
不同乐器配成和弦时有不同的结合方法:1.层叠法:不同乐器的音按次序排列,互不相混,如曲(梆)笛和新笛的结合,弱奏时大体上可以得到平衡;强奏时曲(梆)笛较突出。
以两支曲笛,两支新笛组成的和弦,在弱、中弱、中强的音量时有不少较好的配置式样。
2.两支新笛与两支曲笛同度重复,厚实、浓密。
新笛在曲笛下方作八度重复,柔和、平稳,效果比同度重复好些。
曲笛在上,新笛在下的层叠法配置,既丰满又协调,是这两种乐器最好的结合式样。
如果把新笛放在曲笛上面,效果就差多了。
丄是的高八度位置,效果仍然很好。
用交错法配置,其融洽的程度不及层叠法。
一般地说,为音色不同的乐器配置和弦时,音色较亮较薄的乐器宜放在上声部,较暗较厚的乐器宜放在下声部。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丝弦乐器。
二、笙组的和声笙可以独立演奏完整的和弦,甚至可以同时吹奏六、七个音。
但是在合奏中,为了获得清晰、平衡的和声效果,每个笙吹的音不宜过多,弱奏时每人吹两、三个音,强奏时可考虑吹三、四个音,甚至更多的音。
管 乐 器 的 发 音 原 理 概 述
![管 乐 器 的 发 音 原 理 概 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d8ca6bf5335a8103d22001.png)
••管乐器是所有以空气作为振动体的乐器的总称。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管乐器出现于我国河南舞阳地区贾湖村,是我们的先人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的管乐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1P1-14]。
世界上的管乐器各类繁多,形态各异,从音域宽至9个八度、体积庞大、控制机件繁多的管风琴,到长度不足10厘米、由一根短小竹管制成的口笛,从银光闪烁的、威武雄壮的铜管器家族,到古色古香、形细音柔的江南笛箫,都属于管乐范畴。
由于气体难以被肉眼察觉,因此给人们直观了解管乐器的发声理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另外,从声学角讲,管乐器的发声过程的确要比其它乐器复杂一些。
概括讲,管乐器都是以管内或腔内空气振动来发声,但如何使空气振动起来,即所谓激励方式,不同的乐器之间有所区别。
总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边棱音激励、簧片激励和唇激励振动。
所有管乐器的演奏,首先都是由不同的激励方式带动管乐器内的空气柱产生振动,然后通过各种调控机件改变空气长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使管乐器有了音高、音强和音长的变化。
埙的共振体比较特殊,他不是管,而是腔。
它的音高变化主要是通过腔体的空气容积决定。
此外,影响管乐器音色的因素较为复杂,最基本的因素来自于激励方式、乐器材料和开管闭管类型。
为了便于阐述下面一些问题,先解释一下耦和一词。
耦和一般情况下,管乐器的激励声源的振动频率(如边棱音的频率、簧片的频率和嘴唇的频率)与管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并不一致,前者的频率受气的强度、喷射角度以及振动体的质量的影响,后者则取决于管体的长度或体积的大小。
当激励声源的振动激发起空气柱振动时,二者在振动频率上会发生相互调制,这一调制过程就称为耦和。
在耦和过程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其它乐器有很大差异。
对弦乐器或大部分打击乐器来说,激励声源的音高就是所发出的音高,例如小提琴来说,琴弦是激励声源,那么琴弦的振动频率就决定了这把小提琴的音高。
管弦乐团中的乐器声部分工与配合
![管弦乐团中的乐器声部分工与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622be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8.png)
管弦乐团中的乐器声部分工与配合在管弦乐团中,乐器声部分工与配合是保证音乐演奏达到完美效果的重要因素。
每个乐器声部都承担着特定的角色和责任,需要在演奏中与其他声部进行合作和配合。
本文将探讨管弦乐团中乐器声部分工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配合中的作用。
首先,管弦乐团中的乐器声部分工是确保音乐演奏和谐统一的基础。
不同的乐器在音色和音域上存在差异,因此它们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声音综合体。
例如,弦乐器通常负责演奏旋律线,而木管乐器则负责演奏音色丰富的和声部分。
而铜管乐器则承担着饱满的音色负责奏响音乐的高潮部分。
乐器声部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得音乐能够在不同的音域中呈现出层次感和丰富度,让听众能够体验到丰富的音乐内涵。
其次,乐器声部分工的配合是音乐演奏中的关键要素。
每个乐器在演奏中都有自己的节奏、强度和音色等要素。
这些要素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与其他乐器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例如,当弦乐器演奏一个旋律时,其他声部应当以适当的音量和节奏进行伴奏。
这样才能保证乐曲的整体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动感和魅力。
此外,乐器声部分工的配合还需要考虑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要求。
不同的音乐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曲风和音乐特点,乐器声部在演奏中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灵活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
例如,当演奏一首激情四溢的浪漫时期作品时,乐器声部需要更加细腻地表现情感,而在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时,则需要更加注重音乐的力度和激昂感。
因此,乐器声部需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演奏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配合,以准确地传达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
最后,乐器声部的分工和配合能够提高整个管弦乐团的演奏水平。
在一个音乐团体中,每个乐器声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当每个声部都能够胜任自己的角色,并与其他声部合作无间,才能使整个管弦乐团的演奏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专业的排练和无数次的演奏,乐器声部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式,并能够更好地配合演奏。
这种协作关系使得音乐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呈现给观众,同时也提高了整个乐团的音乐水平和声誉。
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配器特点
![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配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a440cb7fd5360cba1adbc5.png)
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配器特点作者:程旭来源:《大观》2020年第07期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音乐文化也是历史悠久,被继承下来的传统音乐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诗经》《楚辞》等最初是以音乐形式体现的。
文章首先介绍了民族乐器的发展内容,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管弦乐团的配器特征。
关键词:民族音乐;管弦乐团;配器特征人们通常以为我国传统管弦乐团与西洋管弦乐团因为乐器形制和构造不同,所以在乐队组合和编配方面各具风采也缺少相通之处。
但是,在配器法的重要原理上,我国传统管弦乐团和西洋管弦乐团事实上有一定的共性,正是因为这样,在音乐舞台表演中,中西混合乐团的音响不但同样充满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并且中国传统乐器在其中的特殊音色让乐团的音响更充满交响性。
其一,两种乐团都有弦乐器、吹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组,而竹笛特别是曲笛相通于长笛、唢呐类似小号,胡琴族乐器类似提琴族乐器,笙与扬琴的“兼容性”和中介作用又类似圆号,这是中国传统管弦乐团和西洋管弦乐团在配器形式上相通的特点。
其二,中国传统管弦乐团的各配器除了具有高、中、低音以外,还有大量的多弦乐器与多声乐器,在配器方面,这类乐器给和弦的排列布置、声部的重合及其和弦外音的处置等,带来了较大的方便性与灵活性,比如针对和弦的配器法,按照创作所必须的音色、音强、音量和音响层次,根据民族乐器的性质特征,传统管弦乐团能够学习西洋管弦乐队的配器原理和创作方式。
旋律层、和声层与低音层属于乐团织体创作的三个层面,于高、中、低音齐全的传统管弦乐器方面,三个层面的创作要以简洁有效果为写作原则。
旋律属于音乐中的艺术情感部分,民族拉弦、弹拨、吹管乐器于织体上陈述与体现旋律时,能够学习西洋管弦乐法原理进行实验性的技术处置,以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
在乐团音响的提高与降低、敲击乐器的氛围性和效果性应用上,也能够遵守西洋管弦乐团的规律,展开探究性的实践使用。
一、民族乐器发展内容民族乐器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才有了现在所具备的民族特征。
民族管弦乐队的配器特征分析
![民族管弦乐队的配器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039c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4.png)
13器乐演奏实践SONG OF YELLOW RIVER / 132020从乐队形制以及整体构造角度进行分析,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千差万别,但是从配器法基本原理角度进行分析的话,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共性也是比较明显的,存在着一般规律相通的情况。
在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过程当中,既要注意对西方配器原理和写作方法进行吸收和借鉴,也要注意保持本身乐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
一、配器个性原理特征分析民族管弦乐队的弹拨乐器音色多样,同时不同音色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不仅有类似西洋铜管乐器的地位,也有类似木管乐器的柔美,在对乐队的音响色彩进行调控过程当中也体现出了个性风格。
弹拨乐器单独演奏旋律往往是在和其他乐器音色对比当中产生的,不能够长时间大片断演奏旋律。
弹拨乐器单独表现旋律可以和处在相同音区的其他乐器进行任意的整合,也能够和不同音区的乐器进行跨越几个八度的音程相结合,不管选用哪种结合方法都能够保证音响协调交融。
合奏以及伴奏之中的弹拨乐器都可以和其他乐器彼此衔接,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形成对答呼应。
在吹管乐器之中,笛子是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笛子有笛膜,能够调节松紧度。
如果贴的比较紧的话,发出来的笛声就和长笛音色比较类似,如果贴的相对较松,最终呈现出来的音色是比较亮的,这彰显了竹笛这一民族乐器的独特性。
除此以外,笛膜松紧度还会影响到旋律以及风格的呈现状态。
如果是用在表现粗犷北方音乐风格的话,可以运用前者贴膜法,而要展现江南地区秀美音乐风格的话,则需要应用后者贴膜法。
在乐队演奏环节,如果要使用两只笛子的话,通常是各用一支梆笛和曲笛;但是如果要用到三只笛子的话,通常是两支曲笛和一支梆笛。
这样的安排方法能够让音量更加平衡。
笛子分声部构成和声能够担当不同的和声伴奏,不过更多应用在中低音区。
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构成之中,拉弦乐器所占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是主力,也是重点,在呈现主奏旋律与优化和声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https://img.taocdn.com/s3/m/f98f32130b4c2e3f572763b0.png)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前言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音高特性一、声波的二、音高的相对性三、拍频四、结合音第三节声音的力度特性一、声强、声压与响度二、听觉阈与痛阈三、声压级与响度的测定四、等响曲线五、隐蔽效应第四节声音的音色特性一、声音的谐波结构二、共振峰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四、其它对音色形成具有影响的因素五、声音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二章弦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弦乐器的发音原理第二节弓法技术一、连音弓法二、半连音弓法三、断音弓法第三节拨弦一、指端拨弦二、左手拨弦三、拍击拨弦四、其它拨弦奏法第四节触弦点的变化第五节双音与和弦一、双音二、三音及四音和弦第六节震音第七节滑音奏法第八节泛音奏法一、自然泛音奏法二、人工泛音奏法第九节揉弦第十节弱音器第十一节特殊奏法一、特殊定弦二、弓杆奏法三、强弓压奏法四、非常规的激振点变化五、叩击奏法六、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三章弦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小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中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三节大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节低音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章弦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弦乐器组的音色二、弦乐器组的力度三、弦乐器组的演奏技巧四、弦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构成的特殊形态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密集的和声排列二、开放的和声排列三、特殊的和声排列四、和声的音区分布与幅度五、分部演奏的弦乐和声六、多弦演奏的弦乐和声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节奏音型化二、线条音型化三、和声音型化四、混合音型化第五节织体的分类与处理原则一、织体的分类二、织体处理的原则三、织体处理的方法第六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织体的构成第七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织体因素的个性化与复杂化二、乐队踏板音因素的应用三、多重复合弦乐编制的应用四、横向色彩对比手法的应用第八节不同历史时期的弦乐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上册)目次第五章木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木管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木管乐器的分类二、木管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木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木管乐器的基本指法原则二、木管乐器的吹奏技术第三节木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四、其它作业建议第六章木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长笛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二节长笛族的变种乐器一、短笛二、中音长笛三、低音长笛作业建议第三节双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四节双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英国管二、抒情双簧管三、海克尔管作业建议第五节单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单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小单簧管二、低音单簧管三、巴塞特管及其它作业建议第七节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八节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低音大管二、倍低音萨吕管作业建议第九节萨克斯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与音色特性三、演奏技术及在乐队中的运用作业建议第七章木管乐器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木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的平衡三、音色的呈现方式四、木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以上)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色彩的横向变化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木管和声的基本排列原则二、木管组与弦乐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音型化织体中各类木管乐器的技术适应性二、音型化写法中木管乐器的气息支持力三、音型化织体中木管组与弦乐组的结合第五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第六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派生线条的构成二、乐器声部的变化叠合第七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木管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下册)目次第八章打击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打击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打击乐器的分类二、打击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式一、击奏二、碰奏三、刮奏四、擦奏五、摇奏六、拨奏第三节击器的选择一、不同类型击器的特性二、不同类型击器的运用第四节击点的选择一、击点选择的原理二、不同击点的运用第五节非常规打击效果一、乐器自身发音条件的改变二、非常规击器、击点和击法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九章打击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木琴二、马林巴琴三、钟琴四、颤音琴五、管钟六、拱锣七、其它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第二节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三角铁二、钹三、大锣四、响板五、鞭六、响棒(梆子)七、盒梆八、木鱼九、刮响器十、摇响器(嘎声器)十一、砂槌十二、撬铃十三、牛铃十四、其它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定音鼓二、其它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四节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小鼓二、大鼓三、铃鼓四、邦戈鼓五、康嘎鼓六、通通鼓七、其它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五节打击乐器组中的气鸣乐器一、哨笛二、警报器三、汽车喇叭四、口琴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上册)目次第十章拨(击)弦-键盘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竖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踏板与调弦四、等音调弦五、常规演奏技术六、非常规演奏技术第二节其它拨(击)弦乐器一、吉他二、曼多林三、民间-古代拨(击)弦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钢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常规演奏技术四、非常规演奏技术第四节其它键盘乐器一、钢片琴二、羽管键琴三、管风琴五、风琴第五节电鸣键盘乐器一、马特诺电子琴二、电子风琴三、电子音响合成器作业建议第十一章打击-拨(击)弦-键盘乐器的组合第一节编制、声部排列与记谱惯例一、打击乐器组的编制二、声部排列原则三、若干记谱惯例第二节不同织体写法中打击乐器的运用一、同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二、异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三、打击乐器的其它处理方式第三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打击乐写作一、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二十世纪诸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二章铜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铜管乐器的发音原理一、概述二、自然铜管乐器的特色三、活塞系统的运用第二节铜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铜管乐器的指法二、铜管乐器的吹奏技术三、铜管乐器的力度特性第三节铜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与泛音奏法四、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十三章铜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圆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小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三节小号的变种乐器一、短号三、低音小号作业建议第四节长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五节大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其他用于交响乐队的铜管乐器一、瓦格纳大号二、翼号三、中音号四、次中音号五、上低音号/尤福纽姆大号六、萨克斯号作业建议第十四章铜管乐器(及多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铜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平衡与混合音色三、铜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铜管音色构成的线条二、混合音色构成的线条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二、不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三、带有重叠声部的铜管和弦四、铜管组与其它乐器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不同织体因素的音色配置基本原则二、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三、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下册)目次(第十四章)第五节不同历史时期的铜管写作一、文艺复兴、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表现主义时期五、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五章管弦乐色彩的强化及全奏的处理第一节管弦乐织体因素的强调一、节奏性的强调二、色彩性的强调三、力度性的强调四、结构性的强调五、音响动态的强调作业建议第二节色彩性装饰手法的运用一、音响色彩的渲染二、骨架音的色彩性装饰三、附加同质性平行声部作业建议第三节不同类型力度变化的处理一、渐进型力度变化二、突变型力度变化三、力度的对位作业建议第四节音响的呼应、回声与转接一、呼应与回声二、音响的转接作业建议第五节乐队的全奏一、全奏的作用二、全奏的不同类型及其音响特征三、全奏的处理作业建议第十六章音色的对比变化与配器布局第一节音色的节奏一、音色节奏与旋律-和声节奏二、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音色节奏特色三、音色节奏与音乐陈述类型四、音色节奏的处理原则第二节音色对比变化的不同类型一、隐含性音色对比变化二、结构性音色对比变化三、“人工逻辑化”的音色对比变化作业建议第三节局部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呈示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二、过渡-展开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作业建议第四节整体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对整体结构配器布局问题的几点思考二、整体结构配器布局中四大关系的处理作业建议附录一:乐器频谱与共振峰图示附录二:弦乐器把位指法表附录三:木管乐器指法表附录四:铜管乐器指法(把位)表附录五: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几种常见的吹管乐器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几种常见的吹管乐器](https://img.taocdn.com/s3/m/2d84130ebe23482fb4da4cb4.png)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几种常见的吹管乐器作者:王洪亮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3期>摘要: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受不同缔约、风俗、文化等影响,其演奏效果既有其共性又有个性。
本文主要在综合我国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共性基础上,对吹管乐器中常见的笛、笙、唢呐这三种乐器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
在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中,我国乐队组合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下其组成形式各式各样。
乐队是音乐表现的音色基础,多样的乐队组合形式,也是乐队音色多样化追求的体现。
中国传统器乐合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吹、拉、弹、打四种乐器。
几千年来,中国大多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音响观念,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音乐作为“新文化、新思想”进入中国,同时也被人们所接受,中国的音乐家们按照西方管弦乐队“融合”的音响观念,建制了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基础编制主要分为四大类: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或大提琴、革胡);弹拨乐器组(琵琶、阮、扬琴、筝);打击乐器组(以大锣、小锣、小钹、鼓为基础,根据音乐需要添减其它打击乐器);吹管乐器组(笛、管、笙、唢呐)。
每一组乐器在乐队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中国乐器史上,尤以吹管乐器的历史最为悠久,且在乐队中特色较为鲜明。
一、吹管乐器的代表——竹笛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担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吹管乐器组的重要代表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曲调。
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分为梆笛和曲笛,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也较高亢、明亮,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特长,较为形象的技巧还有:垛音,滑音、花舌等。
梆笛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管弦乐配器法
![管弦乐配器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11b84bcf84b9d528ea7a0c.png)
• 作业: • 阅读《图画展览会》总谱,并标出每一首乐曲中使用的乐器名称与大概
管弦乐配器法
第一章 概论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 我 们 常 说 的 配 器 课 程 包 括 乐 器 法 ( instrumentation) 与 配 器 法 (orchestration) 两个大类。 Instrumentation 是 指 一 种 对 个 别 乐 器 的 学 习 , 包 括 其 乐 器 结 构 、 历 史 、 以 及 性 能 等 ; orchestration则是一种写作乐队音乐的实际操作。对于学习管弦乐队音乐的学生而言,这两 个术语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二为一的。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涉及大量关于乐器法的知 识。而orchestration这个术语也使用在对乐器编制有特殊要求的音乐作品中。这就如同我们 在学习管弦乐队作品时也会用到instrumentation。
•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乐器数量的安排要符合乐队的实际情况。我们假定table1.1中每一木 管声部的最大数量为四个演奏者,也就是说,配器时不可能写出四支长笛再加上一支短笛 或中音长笛。
• 出于音乐与经济上的考虑,一般很少用到超大型的乐队编制。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 虽然,配器法包含着许多艺术家的个性选择,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些基本知识是应该掌 握的:
• (1) 乐器名称与管弦乐术语(包括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 • (2) 在谱面上的乐器排列顺序; • (3) 乐器的音域; • (4) 正确的记谱法,包括移调乐器与各种谱号; • (5) 乐器的常规演奏技巧,以及它们自身局限所在; • (6) 乐器之间的音色混合,以及平衡搭配的原则; • (7) 不同流派的特性。 • 上述知识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途径获得,例如配器课程、教材,与乐队演奏员的交流,以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27cd39998fcc22bcd10ddd.png)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管弦乐队配器是相当大的课题,是音乐创作四大件之一,在这里只做一些简单介绍。
大体上管弦乐队配器可分为乐器法和配器法两个部分。
乐器法是了解管弦乐队中每种乐器的性能,包括这种乐器的音域、演奏法、各个音区的音色、力度等。
配器法是指这种乐器在管弦乐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根据它的性能和特点为它安排“任务”。
一般的管弦乐队总谱,都是把乐器分为四个组。
在总谱由上至下排列的分别是木管乐器组(Woodwi nds)、铜管乐器组( Brass )、打击色彩乐器组( Percussion )以及弦乐器组( Strings )。
这是它们的排列一、木管组乐器1.长笛( Flute )。
长笛是吹管乐器,使用时应注意为其留下换气的时间。
长笛可以演奏快速的半音阶、琶音以及颤音、震音等。
2.短笛( Piccolo )。
短笛的音色尖锐有力,一般只在乐队强奏时使用。
通常把它用来重复加强长笛声部。
3.双簧管(Oboe)。
双簧管擅长演奏慢速而悠长的乐句,极其婉转优美。
一般不用它演奏快速的震音、颤音等。
4.单簧管( Clarinette )。
单簧管可以演奏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
单簧管反应灵敏,演奏快速的经过句、震音、颤音等都没有问题。
5.大管(Bassoon)。
大管表现力丰富,可以演奏旋律性乐句,也可以胜任跳跃性低音。
二、铜管组乐器1.圆号(Horn)。
圆号在乐队中,圆号不但可以担任独奏,还是重要的和声乐器。
四支圆号按照和声关系排列起来,音色统一而丰满。
2.小号(Trumpet )。
小号强奏时明亮辉煌,极具穿透力。
3.长号(Trumbone)。
长号又叫伸缩管,靠伸缩号管长度4.大号(Tuba)。
大号的反应很灵敏,快速级进和比较大的跳进都能演奏,甚至有大号演奏的《野蜂飞舞》。
三、打击色彩乐器1.有音高的打击乐器(1)定音鼓(Timpani )。
定音鼓有两种常见的演奏方法:单击和滚奏。
定音鼓力度范围很大,从ppp 到fff 的力度都可以演奏。
乐器的发音原理
![乐器的发音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c5a49369eae009591bec9b.png)
乐器的发音原理3.1 能量来源演奏乐器靠的不光是良好的音乐素养、熟练的技术和灵敏的反应,还需要充沛的体力。
就这个意义而言,乐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肢体乐器和气息乐器。
乐队的名称通常代表了这两大类乐器,例如“管弦乐队”和“吹打乐队”(我国民间乐队的形式),“管”和“吹”代表气息乐器,“弦”和“打”代表肢体乐器。
对于肢体乐器而言,臂力、腕力和手指力量是发音的基础,手的力量必须靠技能的训练来提高。
气息乐器也一样,肺活量是基础,练习气息乐器除了提高音乐素养外,还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电声乐既不属于肢体乐器,也不属于气息乐器,它具有极其丰富的音色,遗憾的是它的音色不是由演奏者获得的,无法体现演奏者的水平3.2 振源振源的振动必须依靠外来的动力,这种动力有两大来源:(1) 机械力:这是肢体乐器的能量来源,依靠机械力振动的振源有琴弦、鼓皮和音板,它们发出的频率完全由振源本身的材料性质和形状决定。
机械力在振源上的作用可以是连续的,例如弓弦乐器是以弓对琴弦的摩擦力作为能量来源的;也可以是瞬时的,例如钢琴琴弦的动力只取决于琴锤敲击琴弦的瞬间。
(2) 气流:这是气息乐器的能量来源,依靠气流振动的振源有人的声带、哨片(有簧类木管乐器)、气簧(依靠孔穴周围的空气振动,无簧类木管乐器)、唇簧(嘴唇的振动,铜管乐器)和金属簧(口琴和手风琴),它们发出的频率一般不太固定。
关于簧片的具体分类,将在管乐器的特性这一章中介绍。
振源本身都具有固定的发音频率,称为固有频率,但是这种频率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动力和共鸣腔的影响,例如琴弦在遭受重击时,频率会略高于它的固有频率,哨片的频率则完全可以受气流左右。
频率的浮动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琴弦、鼓皮、音板(木制和金属制的)、金属簧片、声带、哨片、气簧和唇簧。
琴弦是最典型的振源,它的材质对音色是有影响的。
早期弦乐器的琴弦以羊肠线为主,羊肠弦发音清脆明亮,但融合性很差。
十九世纪后,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及管弦乐队的成型,琴弦逐渐用金属丝代替,因为金属丝比较便宜,而且发音厚实,融合性好。
洞箫的发声原理
![洞箫的发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bd6535a76e58fafab00375.png)
洞箫的发声原理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
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
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洞箫的发声原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洞箫的发声原理:一、洞箫的音色简述箫同笛的发声原理完全相同,即:从口缝中喷出的气流(即口风)至箫笛吹口处,经过吹口尖棱的分劈后产生涡旋而形成没有稳定音高的边棱音。
边棱音再经过管内气柱的谐振,就可获得稳定的音高。
箫和笛由于激振方法的差异,共鸣方法的不同(笛贴有笛膜,箫却无),不仅音量相差悬殊,音色也就迥然不同。
笛子的音色粗犷、高昂、清脆、嘹亮,而洞箫却柔弱、秀雅。
洞箫由于音量小,用途不及笛子广,厂家对洞箫的制作不象笛子那样讲求。
因此,要觅得一支音色纯美的洞箫不容易。
影响音色影响洞箫音色有三方面因素,即所选材料是否得当、制作是否科学,以及演奏方法是否正确。
一、选材制作洞箫,多选用紫竹。
竹子要老结(4-5龄),纤维要细密紧实,竹材要阴干烘透,粗细得当。
4-5龄的竹子最壮实,容重最大,3龄以下太嫩,超过5龄已逐渐衰老。
竹材当然以紧实为好,对于粗细相当的竹材,以选择质量较大的为好,因为这样的竹材不仅密度高而且也会比较厚实,这样方便在制作的时候打磨出理想的内径。
接近根部的竹,密度较大,且两端有较大的管径差,极有利于共鸣。
现今有些人选材,为慕九节之名,将箫身留得很长。
这不仅给演奏带来不便,也有损美观。
二、制作工艺洞箫音色的优劣,亦取决于制作工艺。
现今的制作工人和演奏者,为了追求较大的音量,而将吹孔开成方形,也就失去了箫韵。
实际上要把洞箫制作好也不难,关键是要开好吹孔。
由于竹子的千差万别,对吹孔的开法不能千遍一律,但仍以半圆形为好。
传统的制作方法是使用画线板制作,现在在一些批量化生产的工厂里这种制作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吹管乐器配器法的声学原理上世纪二十年代,民族音乐团体大同乐会在上海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管弦
乐队的探索之路。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发展期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发展期,形成了以弦索乐队为基础,综合南方丝竹乐队和北方吹打乐队,包含吹管、弹拨、打击、拉弦四个乐器组,这样一种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大型合奏乐队形式。
其中吹管组各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不仅具有完备的高、中、低音区,
丰富多彩的音色更能表现各种风格和题材的民族民间音乐。
常规编制为: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管子,以及其他色彩类乐器和派生类乐器如箫、巴乌、中管等。
吹管乐器组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多作为主要旋律的载体,相较于其他乐器组,在乐器性能、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具有更加个性化的品质。
近百年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获得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乐队建制、乐器改革、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作曲理论研究方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民族管弦乐配器法已有不少的研
究成果,也常年作为作曲技术理论学习以及创作的指导。
新中国以来的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西洋管弦乐队的模式,作为管弦乐法的科学基础(配
器法的基础是乐器法,乐器法的科学基础是乐器声学),西方对管弦乐队乐器音响的声学测量以19世纪以亥姆霍兹的《论音的感觉》(On the Sensation of Tone,1877)为发端。
20世纪,展开了大规模乐器声学测量与研究工作,至20世纪中期,欧洲已经
系统地完成了西洋管弦乐器的声学分析工作。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我国民族管弦乐如何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既保持音乐的民族性,又具备持久的生命力,以客观的视角、用科学的手段,从基础工作入手,是民族管弦乐配器法研究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文以民族管弦乐队中吹管乐器的配器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民族管弦乐配器法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以及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实例分析,运用音乐声学测量手段,从乐器的声学特性入手,探究民族管弦乐队中吹管乐器配器手法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声学原理,试图为民族管弦乐中吹管乐器组配器法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丰富民族管弦乐配器法的理论,从而增加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可控成分,提高配器过程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