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3e8b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c.png)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开题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开题报告范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开题报告范文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题目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1d695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b.png)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而初中班级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不良、课堂秩序混乱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1.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是很好,可能会存在拖延症、拼命补课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秩序。
2. 课堂秩序混乱因为个人原因或班级管理不当,班级中可能存在课堂纪律混乱的问题,如学生打闹、私自沟通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班级凝聚力不足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之间相互感情的凝聚力,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班级中可能存在凝聚力不足的情况。
三、对策的设计1. 建立科学的学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建立课堂笔记和作业的规范要求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
2. 加强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建立严格的班级纪律制度,公平公正地处置违纪行为。
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建立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总结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
教师需要善于运用班级管理技巧,加强班级管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f592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关于班级管理的观点进行调查,分析其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还将介绍有关班级管理的一些理论,以及有关班级管理的某些有效的实践和经验。
本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改善教育体制,改进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最佳结果。
1.言班级管理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和课堂学习中的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控制学生行为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工具。
班级管理与教师教学方法有关,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思想素质,促进班集体发展。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班级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2.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3.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施了问卷调查,其内容涉及课堂公民行为、学生-学生交流、教师-学生沟通方式、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班级管理的策略等。
参与者包括一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师,共有150名受访者,其中100名为学生,50名为教师。
4.果通过对受访者的意见,本研究发现学生和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观点相差不大,他们都认为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促进班集体发展。
5.论经过这次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
6.议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时,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给予学生充足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更加清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究建议本研究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其中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6fc9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3.png)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当前的班级管理问题对班级学习、教学效果和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班级管理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1.引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班级管理能够确保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习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此外,班级管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校文化,加强学生课堂纪律。
因此,研究班级管理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内容2.1班级管理的作用班级管理能够实现多种效果。
一方面,班级管理可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学习激励机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实施班级评价等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可以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与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2.2班级管理的主要措施班级管理的措施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定位。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措施:(1)规范课堂纪律,做到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2)完善课堂结构,不断改善教学环境;(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丰富课堂文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5)建立考勤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6)组织郊游、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3.结论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班级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班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班主任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今后的研究将重点研究如何改善教学水平,完善班级管理,以及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等。
小学生班级管理实践报告(2篇)
![小学生班级管理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6a096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0.png)
第1篇一、引言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班级管理是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班级管理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现将实践报告如下。
二、班级管理实践内容1.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我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纪律要求,如:上课、课间、放学等时间的规定;(2)设立班级职务,如: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明确各职务职责;(3)设立班级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班级文化建设:(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提高班级凝聚力;(2)设立班级荣誉墙,展示班级荣誉和优秀学生事迹,激发学生的荣誉感;(3)开展班级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1)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2)针对学生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我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班级情况,征求家长意见;(2)建立班级微信群,方便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3)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三、实践效果通过以上实践,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 班级纪律明显改善,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2. 班级凝聚力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3.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4. 家校关系更加融洽,形成教育合力。
四、反思与改进1.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6251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e.png)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班主任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班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
因此,研究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现有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策略,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体系。
通过分析现有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创新性的班级管理理论,为我国小学班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2)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践意义(1)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班主任提供具体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为其他学校和地区的班级管理提供借鉴。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为其他学校和地区的班级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班级管理的研究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
许多国家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1)美国:美国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研究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的培养。
如温斯坦(Weinstein)提出的“班级管理三角理论”,强调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个体、班级群体和教师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0999a1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d.png)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第一篇: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2010-12-30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之所以提出“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国家观念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国国民创造力的竞争。
一个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关键在于创新。
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加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2、教育改革趋势:开展创新型教育管理,是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校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管理的严格规范与整齐划一,从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因而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得管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活力。
3、自身属性设定:班级管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僵局有待打破我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成熟后,在“教育目标”上的特点是“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
这成了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大特色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这种群体教育过多的强调了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性。
而且这一负面影响还有连带效应,在国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怪圈:班主任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秩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这又对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视野下,学校的领导者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不是宏观的指导而是具体地过于细致地约束,教师没有多少班级管理的自主 2权,“千人一面”“千班一面”的管理僵局就是必然结果了。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ed78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3.png)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一日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幼儿园当中,有那么一些常规培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的教师喜欢当严格的领导者、控制者,不允许孩子这样那样,要求孩子必须是“我说你做”,孩子一旦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有的教师因为过分强调常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导致真正的教育活动时间所剩无几。
这些现象与我们《指南》中提出的“培养富有个性的幼儿”这个目标是极其不相称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该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么做”变成“我要怎么做”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常规的培养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的:研究指导教师开展常规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常规培养,使幼儿在家的常规稳固化、自动化。
概念的界定。
常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
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制或习惯。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开题报告: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09ea3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d.png)
开题报告: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教学研究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
在幼儿园,孩子们不仅学习到基本的语言、计算、品德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班级中学会与人相处、自我管理、探索世界。
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班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它是指对幼儿园班级中的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并要求园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沟通,协作共治。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意义在于:1、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它能够协调班级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教学组织与管理,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塑造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品质。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与行为品质,对幼儿的条件反射塑造、情感体验、行为素质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班级管理是营造健康、安全、快乐的学习环境的一个基础措施,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快乐学习提供保障。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1、规范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而班级管理就是要通过着重培养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礼仪素质等方面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促进语言表达。
班级管理要注重运用语言教育,在孩子交往、游戏、实际活动等方面,通过语言的表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表达,进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
3、帮助幼儿进行感性认识。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园之前,大多没有完整的广域视野和感性认识,班级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学习。
如在班级内设置积木堆、卡片、涂鸦等多个中心,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进而提升幼儿认知能力。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a893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a.png)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班级管理开题报告一、引言班级管理是指对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并提高学习成绩。
本文旨在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和安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提高。
因此,对班级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目标1·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四、具体实施方法1·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考勤制度、作业要求等,并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2·建立班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班级管理相关事宜,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实施个案管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并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相关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4·提供学术支持: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术支持,如辅导班、学习小组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5·进行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班级管理的实施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满意度和建议。
2·考试成绩分析: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观察成绩的变化趋势,评估班级管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c01a2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2.png)
班级管理开题报告班级管理开题报告⒈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班级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开题报告中,将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相关策略,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⒉研究背景本章将介绍为何选择班级管理作为研究课题,以及目前对于班级管理研究的现状和重要性。
同时,也会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⒊目标和研究问题针对班级管理,本章将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⒋理论框架本章将介绍与班级管理相关的理论框架,包括班级管理的定义、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⒌研究方法本章将阐述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方法、样本选择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同时,还将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
⒍研究结果分析本章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根据研究问题提供相应的结论。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具体了解了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⒎结果讨论与建议本章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改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⒏结论本章将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强调本研究的贡献和实践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附件:附件1:调查问卷附件2:调查数据统计表附件3:相关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班级管理:指教师对班级进行组织、协调和激励的行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⒉目标:指班级管理所追求的具体结果或态度。
⒊研究方法:指进行研究的一系列科学和规范的步骤和程序。
⒋数据收集方法:指收集研究所需信息和数据的方法。
⒌数据分析方法: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班级管理实践工作报告(2篇)
![班级管理实践工作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aafc6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2.png)
第1篇一、前言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本人在担任班级管理工作期间,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班级管理实践工作报告如下:二、班级管理现状分析1. 学生特点本班级共有学生45人,男女比例均衡。
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
2. 班级管理现状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班级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措施,让学生在制度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班级管理实践1. 思想政治教育(1)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感恩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感恩。
(2)国旗下讲话,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2. 学生全面发展(1)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3. 班级制度建设(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措施。
例如,设立班级积分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惩罚。
(2)开展班委选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定期举行班委选举,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098b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一、引言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学校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考勤、纪律教育、学习指导等方面。
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凝聚力,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本文将从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策略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常规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个有纪律、有规矩的班级中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常规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通过要求学生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最后,常规管理还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良好的常规管理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1.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班级常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考勤、作业要求、纪律规定等。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公平、公正,并且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学校和班主任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宣传和解释,确保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办班级活动、组织班级会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班级文化的建设还可以通过班级口号、班级座右铭等方式来塑造班级的个性和特色。
3. 注重个别学生的关怀和引导班级常规管理不仅要关注整体管理,还要注重个别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 学生缺席现象学生缺席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造成学生缺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健康问题、家庭原因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请假原因,并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班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班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523a046edb6f1aff001f73.png)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我申报的《班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微型课题于2015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根据计划安排,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名称《班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多年来,在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班级都制定了各类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其特点都是由老师制定、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制定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没有学生参与。
因此,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老师强制强压,学生被动接受,导致许多制度名存实忘,没有执行力,学生自主管理流于形式。
基于此,我决定以班规建设为突破口,营造民主氛围、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自己为自己制定规矩,自己为自己成立执行监督机构。
让学生管理依靠学生运行,让学生习惯的养成依靠学生自己的制度来培养,从根本上走出一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管理之路。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学生民主制定组规、班规、通过公开辩论、民主表决、形成班级意志、集体法规。
进而民主组建班级、年级法庭。
让学生管理在自主中运行、让学生在自己制定的规矩下自觉承担责任、自我管理、做自我教育的主人;在管理别人、教育别人的同时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其理论依据在于以学生为本,真正把管理权、教育权还给学生。
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谁制定制度谁就执行制度,谁违反制度谁就承担责任,达到我的习惯我培养,我的命运我主宰的目的。
该课题的实施与应用至始至终将贯穿着发扬民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要依靠学生,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
而其关键在于能否利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民主运行班规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集体意志的约束,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会自觉养成习惯、自觉承担责任;敢于明辨是非、敢于伸张正义。
在自律与他律中健康成长、独立自主。
其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其课题的实践与探索会突破自主管理的瓶颈、解决自主管理不高效的问题,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通道。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1cfb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c.png)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教育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氛围、心理素质和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成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管理方式单一等。
因此,研究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班级管理提供依据。
2. 探讨适应小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3. 为小学教师提供实用的班级管理指导和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探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班级管理策略,有助于推动小学教育改革。
(3)通过分析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教育政策的优化。
2. 实践意义(1)为小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改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窗口,促进家校共育。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班级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班级管理理论,如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为班级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课堂纪律与秩序。
研究者关注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国外研究强调在班级管理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班级管理活动实践报告(2篇)
![班级管理活动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5b00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第1篇一、前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开展了班级管理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校班级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践过程1.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我校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展了班级管理活动。
活动旨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活动内容(1)开展班主任培训学校组织了班主任培训,邀请了知名专家和优秀班主任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理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方面。
(2)实施班级管理改革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班主任责任制、班委责任制、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机制。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开展主题班会围绕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3. 活动实施(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班级管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各班主任积极参与,认真落实活动要求。
(2)时间安排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三、实施效果1. 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2.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3. 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使班级氛围更加和谐、积极向上。
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形成了良好的班级集体。
4. 提高了家校合作水平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和家长会的召开,家校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得到了加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9d8c8db561252d380eb6ee7.png)
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2010-12-30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之所以提出“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国家观念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国国民创造力的竞争。
一个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关键在于创新。
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加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2、教育改革趋势:开展创新型教育管理,是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校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管理的严格规范与整齐划一,从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因而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得管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活力。
3、自身属性设定:班级管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僵局有待打破我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成熟后,在“教育目标”上的特点是“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
这成了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大特色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这种群体教育过多的强调了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性。
而且这一负面影响还有连带效应,在国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怪圈:班主任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秩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这又对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视野下,学校的领导者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不是宏观的指导而是具体地过于细致地约束,教师没有多少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千人一面”“千班一面”的管理僵局就是必然结果了。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43355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9.png)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教育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各级学校和教师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本文选取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内容:本研究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3)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4)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5)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进行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1.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探讨出一些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2. 意义:本研究将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研究计划1. 阶段一:文献综述(1)搜集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2)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总结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
2. 阶段二:问卷调查(1)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班级管理情况;(2)收集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 阶段三:访谈调查(1)选取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班级管理的看法;(2)整理访谈数据,分析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4. 阶段四:总结分析(1)总结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结果,找出影响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因素;(2)探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提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a5a8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关于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本文从学校班级管理的实践出发,研究班级管理现有的模式,实践表明,缺乏规范性,效率不高,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情况,以及其带来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班级管理;新模式;效率;发展1、背景介绍在当今的社会,学校是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班为基本单位的管理,可以建立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效果,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现状分析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款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共同提升整体班级水平。
但是,学校对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往往缺乏规范性,导致班级教育活动的效率并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
3、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本研究课题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即班级教师配合学生主导班级管理模式,以制定班级教育活动规则,并以此规则为依据,组织班级活动。
该模式要求学生将成为班级的主体,在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参与制定班级管理规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社交、实践活动、思想拓展及教育实践等活动,维护班级管理规则的执行。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知班级规则、提高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4、实施情况在实施该模式时,首先要求学生团队按照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进行班级活动,由学校行政部门负责协调,确保存在系统性的教学质量。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此模式,学校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掌握班级管理的状况,确保此模式的正确执行。
5、可能性与未来趋势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成绩,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率,班级管理模式将越来越重视有效性和创新性。
此外,班级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关注,未来将从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社会支持等方面持续强化,提高学校管理及学生教育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2010-12-30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之所以提出“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国家观念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国国民创造力的竞争。
一个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关键在于创新。
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加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2、教育改革趋势:开展创新型教育管理,是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校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管理的严格规范与整齐划一,从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因而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得管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活力。
3、自身属性设定:班级管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僵局有待打破我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成熟后,在“教育目标”上的特点是“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
这成了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大特色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这种群体教育过多的强调了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性。
而且这一负面影响还有连带效应,在国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怪圈:班主任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秩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这又对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视野下,学校的领导者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不是宏观的指导而是具体地过于细致地约束,教师没有多少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千人一面”“千班一面”的管理僵局就是必然结果了。
这样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学生成长需要:初中生有展示自我、乐于实践的成长渴望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初中生有好动、好新、好奇、好仿的成长特征。
这一时期的他们,身体迅速发育,精力旺盛,又活泼好动。
从心理上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喜欢亲自探索,对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
此研究就是要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激发出来,形成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成长个体。
5、校本现实呼唤:改变民族学校的办学现状北京市民族学校地处朝阳区东部,属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主要是当地拆迁农民子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管理的困难很大,而地区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学校急需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内涵发展之路。
生源薄弱,既需要学校这一层面的集体提升,但更需要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提升。
从而才能彻底改观学校的办学面貌。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1、现状国外。
以美国、前苏联等国为代表,以苏霍姆林斯基等为代表,对班级教育、班级集体管理进行了卓绝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国内。
早在1919年10月《新教育》第2期,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问题,只不过他当时的提法是“学生自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班级自主教育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在全国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模式,已经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而班级管理改革几十年来,卓然而成大家者,像魏书生、丁榕老师等无一不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自主管理、积极主动发展为探索目标的。
2、趋势分析(1)注重从思想到理论。
班级自主管理将从思想转化为具体的理论,理论图式将真正突出人的地位,班级管理将重视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
(2)注重从理论到实践。
班级管理中,自主管理将让“以人为本”由教育口号变为真实的教育实践,能体现专业精神和有操作价值的模式、规程探索日益加强。
(3)注重向生命回归。
班级自主管理的生命意识将凸显,由教师的主体管理探索为主变为向师生主体管理,特别是向学生的主体管理转变。
(三)课题研究特色“五星班级管理”与班级自主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来源于自主管理,又发展了它的思想内涵。
继承了班级自主管理范畴中的优秀内容,又丰富了实践内容:人的自主化管理——教师的自主化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化管理。
具体表现在:(1)由于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环境,从而有机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具备的统一,真正把班级管理的价值定位于“服务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着想。
(2)探索更适宜教师自主性、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的机制,使班级管理更有效益。
(3)学生自主管理的操作规程将追求外显化、简易化,这更易于中学阶段班级管理的实际操作,更符合学校生活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的生命规律。
(四)课题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学术意义。
实验符合基础教育阶段新形势的需要,更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能改变班级管理的部分僵局,对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的班级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可作为性非常大。
(2)社会意义。
实验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的一些成功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规程,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3)现实意义。
这一实验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经过科学的实验后,能够改变学校薄弱的办学现状。
2、应用价值(1)构建量化考核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学校班级的有序化管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
(2)量化考核细化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从坐、立、行、走等一言一行入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贯彻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界定(一)研究目标1、总目标:改进管理方式,构建和谐校园。
2、班主任目标:破解“学校管理者的束缚压抑对班主任的工作个性”的难题,为班主任提供自主化的发展空间。
现行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着按“一个脑袋”办事的现象:班级管理工作由校长出“点子”,在班主任会议上布置,德育处检查,然后由校长再出点子,再布置,再检查的管理格局。
这种集权格局,是校长、主任从班主任手中夺权才形成的:把班主任手中应有的班级管理创新权夺过来,不相信班主任,不尊重班主任,没有主观能动性的班主任,在这样不能体现“人本”精神的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环境里,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性的班级管理策略的实施,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3、学生目标:破解“班级管理共性压抑学生的个性”这一难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的编制是偶然的,归属是带有强制性的。
尽管学生的年龄相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却迥然不同,学生的成长轨迹自然也是不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要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计划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
但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捆绑过严,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平等性、民主性和个性化。
用教师的思维框架约束学生的思维发展,硬把学生向教师主观制定的教育管理目标上“生拖死拽”,大大限制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
而“五星班级管理”的理念倡导和实践追求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展示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五星班级管理”的宗旨放在学生成长这一层面来解读,定位于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平台。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研究学生、班级的当前实际情况,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性化班级管理岗位、帮助每个班级确定个性化班级管理的水平;帮助学生和班级明确富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发展领域;通过营建个性化的班本管理文化,支持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成就班级质量的提升。
4、学校目标:破解“如何提高学校办学声望”的难题,为学校寻求一条持久长效的“科研兴校”之路。
北京市民族学校的办学声望亟待提高。
促使民族学校走向快速发展的路径很多,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争取来自上级行政机关的扶持等等,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借助“科研兴校”这一战略。
因为“科研兴校”这一战略最科学、最有针对性。
而“五星班级管理”立足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群体性提高,这对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的声望有辅助作用的,而用科研的态度对待学校的班级管理,提供的却是持久的长效的发展措施。
(二)研究内容1、基本内容(1)五星班级管理的结构形式的建模;(2)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载体的打造;(3)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式的建构;(4)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评价与管理的研究。
2、创新内容(1)量化考核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突出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甘愿为集体争荣誉、贡献力量,变他律为自律。
(2)发挥学生自主性。
在学生中形成比荣誉、比成绩、比贡献的“三比”氛围,形成学生提高学生、学生促进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我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
理论研究法:“五星班级管理”理论形成;个案研究法:“五星班级管理”结构形式的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行动研究法:“五星班级管理”结构形式的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总结法:“五星班级管理”理论形成。
四、课题研究步骤(一)组织准备阶段(2010.9—2011.2)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管理研究方案;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完善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8—2012.12)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落实研究方案,实时总结经验。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8—2012.12)组织课题汇报;收集班级管理案例;总结经验与不足,做好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参加人员及其分工执行组长:律更强组员:黄兵彦、李桂东、谢冰、王志海、李春燕、陈雪峰、刘利红人员分工:律更强——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查阅文献;黄兵彦——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谢冰——前期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结果及分析;刘利红——前期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结果及分析;李春燕——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李桂东——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陈雪峰——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内容及基本内容界定;王志海——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内容及基本内容界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班级管理秩序井井有条;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尤其明显;学生的学习水平高、学业成绩高;构建起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理论原则及结构形式;构建起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理论原则及操作规程;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集。
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