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_2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XXX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蔼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峻程度具有随时光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办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裸露、强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碰到诱因时骤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光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时节性:常在秋冬时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显然的缓解期。
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强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样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样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因为气道堵塞严峻,呼吸音可显然削弱,哮鸣音反而削弱甚至消逝(“缄默肺”),此时通常存在XXX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显然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蔼道反应性增强,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光变化亦不同。
如患儿肺功能检查浮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哮喘肺功能诊断标准
哮喘肺功能诊断标准
首先,哮喘的肺功能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呼气流量-容积曲线(FEV1/FVC)和
最大呼气流量峰值(PEF)的测定。
FEV1/FVC是指用力呼气一秒的容积占用力肺
活量的百分比,正常值大于70%,而哮喘患者通常低于70%。
PEF则是指在最大
用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哮喘患者的PEF值通常会有明显的波动。
这两个指
标的测定对于哮喘的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其次,除了FEV1/FVC和PEF的测定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
来进行综合判断。
哮喘患者通常会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哮喘。
此外,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以及哮喘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信息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考虑到年龄和生长发育等因素。
儿童哮喘的
肺功能检测标准与成人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进行评估。
通常,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结合儿童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哮喘肺功能诊断标准是通过肺功能检测指标和临床表现来综合评估
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一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来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哮喘肺功能诊断标准,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和神经等方面。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原、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病毒感染等。
在儿童中,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3.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根据指南,儿童哮喘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2)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二、常见疾病鉴别哮喘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时相似,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常见的需与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以确保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
三、诊断和监测指标评估哮喘的诊断和监测需要依靠客观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指标包括峰流速、呼气峰流率、肺功能试验、气道炎症标志物等。
在评估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四、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部分儿童哮喘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或治疗效果不佳而被归为难治性或重症哮喘。
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包括确定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应用生物制剂等。
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五、哮喘分级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分级标准包括GINA和NHLBI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六、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是哮喘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医生应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应加强患儿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培养其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国际学术界制定了一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本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家族史和肺功能检查。
根据指南的建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加重。
同时,儿童有家族史、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的情况下,也应高度怀疑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峰流速测定和肺泡一秒容积测定。
二、治疗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情轻重,治疗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1.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治疗策略,旨在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
常用的控制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是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对于需要更强效治疗的患儿,可以考虑联合应用ICS和LABA或LTRA。
2. 急性发作治疗急性发作治疗是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和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SABA是急性发作治疗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OCS主要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三、预防和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控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致敏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室内灰尘、花粉、宠物毛发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和更换床上用品。
2.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呼吸系统功能。
3. 健康饮食:保证均衡营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辛辣刺激食物。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因此,对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检测和分析。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的不同。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具有反复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和可逆性等特征。
此外,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也可以增加哮喘的诊断可能性。
因此,对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还需要注意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两种表型分类方法,即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发作性喘息和多诱因性喘息。
发作性喘息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而多诱因性喘息则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
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因此,若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总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和喘息的特点,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程演变趋势,儿童哮喘可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持续性喘息和迟发性喘息。
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儿和父母吸烟者,年龄增长后喘息逐渐消失。
早期持续性喘息在3岁前起病,常伴随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持续至学龄期或成年。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毛细支气管炎
以喘息和呼吸困难为特征; 肺部体征、胸片变化与哮喘相似; 但多见于1岁内婴儿,好发于<6个月婴儿; 冬春季发病较多,起病较缓, 支气管扩张剂无显著疗效, 多为首次喘息发作。 若患儿有IgE升高、ECP升高、个人和(或)一级亲属具有过敏性疾病史,也可能是哮喘的首次发作
1
2
3
4
5
伴有胃食管返流的哮喘
药物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用药史,用药后哮
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很多,常见者为
01
03
02
药物性哮喘
01
某些哮喘患者夜喘控制不佳常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OSAS经多导睡眠图(PSG)进行睡眠呼吸 监测可明确诊断。
规范化治疗期间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慢性持续期(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包括: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GINA2002版提出了“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这一概念,即当患儿已经处于规范化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则应根据其目前的严重程度和目前的治疗级别进行综合判断。
01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02
表1 规范化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判断指标
级别
日间症状
夜间症状
第1级 轻度间歇
<1次/周 发作间歇无症状
≤2次/月
≥80% <20%
第2级 轻度持续
≥1次/周,但<1次/天 发作时可能影响活动
>2次/月
≥80% 20%∽30%
临床诊断根据:
01
干咳、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结合X线检查和肺功能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症,过敏性鼻炎等;4)父母有哮喘病或其他过敏史;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1、2、5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3岁)。
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嗍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的疗效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3.咳嗽变异哮喘(儿童年龄不分大小)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
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较长抗生素治疗无效2)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等可作辅助诊断4.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无时间限制)即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长期医嘱:重症监护护理常规重度哮喘/哮喘持续状态护理常规重症监护病危饮食心电呼吸监护经皮测氧饱和度无创测血压Q4h氧疗(根据血气结果决定吸氧方式)鼻饲管注食鼻饲管注药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12h头胞三代150-200mg/kgNormasoline 氧气雾化全乐宁0.03ml/kg (总液量为2ml)(根据病情开始每隔20分钟一次或1-2小时一次待病情好转后,可每隔6小时吸一次)10%Glucose 30-50ml ivbydrip Q6h氨茶碱4-5mg/kg.次10%Glucose 20-50ml ivdydrip Q6-8h甲基强的松龙1-2mg/kg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PPD 5U ID抗生素皮试血气分析急抽血查:E4A、BUN、BS、肝功能、心肌酶、免疫全套、呼吸道系列病毒检测痰找嗜酸细胞痰培养+药敏胸片10%Glucose 50ml ivbydrip Dopamine 3mg/kg 泵入4ml/h Regitine 1.5ml/kg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临床表现症状轻型重型神智尚清楚、但有烦躁或萎靡意识不清\昏迷或惊厥面色、肤色面色苍白、皮肤干冷、轻度花纹面色青灰,皮肤湿冷,明显花纹肢温手足发凉、甲床轻度发绀四肢冷近膝、肘关节,甲床明显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1-3秒※长于3秒心、脉率心率快、脉细速心音弱钝,脉微弱或扪不到血压正常或偏地2.66-4kPa(20-30mmHg※※)降低或测不到<2.66kPa 呼吸增快深快,呼吸困难或节律不齐尿量稍减少(婴儿10-15ml/小时儿童20-10ml/小时)少尿(婴儿<5ml/小时儿童<10ml/小时)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动脉:静脉为1:2或1:3 小动脉痉挛,小静脉瘀血,部分病例显示视神经乳头水肿甲皱微循环小动脉痉挛,管袢数目减少小静脉瘀张、血色变紫、血流变慢、血流断续、红细胞凝聚※正常:1秒钟内转红※※脉压正常4kPa(30mmHg)诊疗常规长期医嘱重症监护护理常规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重症监护病危饮食心电呼吸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无创血压监测Q1/2h记24小时出入量测神志、瞳孔Q2h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6-8h 头胞三代200-300mg/kg.d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6-8h 邻氯青霉素200-300mg/kg.d心痛定0.5-1mg/㎏次Q8h 10%Glucose 50ml ivbydrip Qd 贝科能50U或100U10%Glucose 50ml ivbydrip Qd 丹参粉0.2 临时医嘱:2:1液10-15ml/㎏ivbydrip 30-60分钟滴完血气分析大小常规急查血常规PPD 5U ID急抽血查E4A、BUN、CR、BS、肝功能、心肌酶、血培养+药敏、DIC全套、PPD-IgGIgM、MP-IgM、凝血全套痰培养+药敏或大便培养+药敏(根据原发病决定)2:1液30-50ml/㎏ivbydrip (快速输液后的6-8小时内输完)心原性休克诊断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填塞症、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梗塞及新生儿重症窒息、低体温等这些原发病的基础上引起心排血量的降低而发生的休克。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一、临床表现与诊断1.对于年龄在6岁以下的患儿,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夜间和清晨,需考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
2.对于年龄在6-17岁的患儿,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和胸闷是支气管哮喘最常见的症状,应咳嗽打破支气管哮喘的特点。
3.临床确诊支气管哮喘需要以下条件:患儿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肺功能检查呈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二、评估哮喘的控制1.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或儿童版本的哮喘控制测试(cACT)来评估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使用各自适合的评估量表。
2.家长和患儿应掌握哮喘的控制指标,如日常活动是否受限、是否需要使用急救药物等。
三、药物治疗1.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和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当的药物。
一般分为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时使用的急救药物。
2.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推荐使用吸入式激素类药物作为控制性药物的首选。
对于重度患儿,可考虑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需谨慎使用。
3.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四、预防性治疗1.对于频繁发作的患儿,应考虑预防性治疗。
推荐使用季节性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季节性或持续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作为预防性治疗的首选。
2.选择预防性治疗药物需个体化,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五、教育与自我管理1.为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相关的教育,包括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因和预防、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急救措施等。
2.建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计划,包括正确使用吸入器具、定期监测哮喘症状和哮喘峰流量、控制触发因素等。
六、联合治疗与转诊1.对于难于控制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可考虑联合治疗方案,如联合使用激素类药物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2.对于治疗难效的患儿,应及时转诊给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治。
总结: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规范化诊治对于提高患儿的预后和管理疾病起到关键作用。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急促。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和预防小儿哮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反复出现喘息、咳嗽、胸闷或呼吸急促,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剧。
2.体征:咳嗽、喘息、呼吸急促、胸廓明显增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3.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表现出气流受阻(FEV1/FVC<80%)和/或反应性增高(FEV1增加≥12%或200ml)。
4.病史:有哮喘家族史或过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等。
根据以上标准,一般可对小儿哮喘做出初步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哮喘的症状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
小儿哮喘的辅助检查除了上述的诊断标准,还可以进行以下辅助检查来协助诊断:1.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试验或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存在过敏原。
2.胸部X线检查: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3.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激发剂刺激,观察哮喘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辅助判断哮喘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小儿哮喘的治疗小儿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缓解急性发作等方面。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包括吸入式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药物等。
2.过敏原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宠物毛发、花粉、尘螨等。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异味等。
4.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
总之,小儿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测等多个方面,治疗则需要个体化定制,避免过度治疗。
同时,预防复发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治疗。
儿童哮喘的诊断分级标准
儿童哮喘的诊断分级标准引言: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气道过敏和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反复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为了对儿童哮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套系统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儿童哮喘诊断分级标准,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儿童哮喘的定义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过敏引起的多发性阵发性支气管狭窄。
二、国际通用的儿童哮喘诊断指南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并被推荐采用的是“全球倡议”关于成人与儿童哮喘(GINA)2019年更新版。
GINA指南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确定儿童是否符合哮喘诊断:1)气道痉挛,2)咳嗽,3)呼吸困难,4)周期性喘息。
如果儿童满足以上标准之一,应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评估。
三、儿童哮喘的分级标准儿童哮喘的分级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用于分层管理。
根据GINA指南,将儿童哮喘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间歇性轻型、轻度持续型、中度持续型和重度持续型。
(一)间歇性轻型儿童哮喘1. 主要特征:- 症状每年发作少于1周的日子不超过2天;-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小时内缓解;- 夜间症状发作不超过2个月/年。
2. 未经治疗情况下的表现:无持续呼吸道炎症;正常肺功能检测结果;- 应急医疗:依据需要使用速效沙丁胺醇或类固醇。
(二)轻度持续型儿童哮喘1. 主要特征:- 症状每周发作超过2天,但每天不超过1次;- 夜间症状频率较高,持续期超过两个月/年;- 超敏感原刺激:冷空气、运动情绪等触发的呼吸困难。
2. 未经治疗情况下的表现:部分肺功能下降(通常多于80%),可在应急医疗中使用速效沙丁胺醇或类固醇。
(三)中度持续型儿童哮喘1. 主要特征:- 每日有持续性的白天或夜间症状;- 夜间症状较重,需频繁用药缓解;- 活动耐力受限。
2. 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FEV_1/FVC<80%,并且FEV_1降至60%至<80%预计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不像其他诊断
进一步了解病史和检查以改变诊断 确定改变诊断吗?
检查肺活量/PEF 结果支持哮喘诊断吗?
否
重复上述流程或安排其
他检查
是
确定哮喘诊断吗?
否
ICS和按需SABA经验性治疗
是
否
是
评估治疗反应 1-3个月内进行诊断性检查
对更可能诊断哮喘的患者,考 虑试验性治疗,或进一步调查
GINA updated 2014.
2014GINA主要更新部分
• 更新了哮喘定义,强调其异质性特征,不断变化的症状及可变性呼气 气流受限是哮喘定义的核心要素
• 强调了哮喘的确诊,以减少哮喘的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强调在升级治 疗前使现有治疗方案获益最大化,如正确的吸入技术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 调整了对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当前临床控制更名为哮喘症状控制,将 肺功能作为未来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吸入器也是一种选择;但 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可用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 疗。
• 基层医疗单位在准备转运重度或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至上级医院时, 同时使用异丙托溴铵, β2 受体激动剂及全身用激素,可同时予控制性氧疗。
• 对管理急性哮喘发作或喘息发作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一个新的流程图。 • 频繁使用 SABA 是哮喘急性加重的一项危险因素;此外,过度使用 SABA
6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治
2014年2015年GINA
哮喘简介
•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不同的国家 中占的比例从 1%~18%不等。哮喘以可变的症 状如喘息、 气短、胸部紧迫感和(或)咳嗽为特征,伴有可逆的气流 受限。症状和气流受限均随时间和强 度改变。这些改变通 常由锻炼、过敏原和刺激因素、天气改变或者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所诱发。
(比如>200 个剂量/月)是 哮喘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 • 考虑到学龄前儿童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目前在处理学龄前儿童的哮喘急性
发作或喘息时,不常规 鼓励使用短期口服激素或吸入高剂量激素,主要是因 为激素有潜在的长期全身性不良反应,尤其是 频繁使用时更是如此。
哮喘的定义和诊断
哮喘定义
2012版
•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 日间哮喘症状>2次/周?
是□否□
• 夜间因哮喘憋醒? • 使用缓解药次数>2次/周
是□否□ 是□否□
无
存在 1-2项
存在 3-4项
• 哮喘引起的活动受限
是□否□
B. 哮喘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未来风险)
在诊断时和之后定期评估风险因素,尤其对经历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在开始治疗时、控制药治疗3-6个月测定FEV1,记录患者最佳肺功能,之后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哮喘简介
•
症状和气流受限可能自发缓解或者经药物治疗缓解,
或者几个星期和几个月不发作。另一方面,患者 也能够经
历爆发式的发作,这是威胁生命的并且对患者和社会造成
负担。哮喘常与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因素 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并伴随慢性气道炎症。这些特征在即使症状缺如或
肺功能正常患者中仍存在,但 是应该被规范化治疗。
治疗哮喘
基于其他诊断治疗
哮喘评估
哮喘的评估
1 哮喘控制评估(症状控制和未来不良结局的风险)
• 评估过去4周的症状控制情况 • 识别任何其他导致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或副反应的危险因素 • 在做出诊断、治疗开始、控制治疗开始后3-6个月时检测肺功能,并定期检测
2 评估治疗问题
• 记录患者现有的治疗级别 • 观察吸入器使用技术,评估依从性和副反应 • 核查患者是否写下了哮喘行动计划 • 询问患者对于哮喘和治疗药物的态度和治疗目标
强调其异质性特征,不断变化的症状及可变 性呼气气流受限是哮喘定义的核心要素
GINA updated 2014.
成人、青少年和6~11岁儿童的哮喘诊断标准
成人、青少年和6~11岁儿童的哮喘诊断标准
既往史和家族史
• 在儿童期间就有呼吸系统症状,既往患有过敏性鼻炎 或者湿疹,或者既往家族中有哮喘或过敏史,增 加了哮喘 的可能性。然而,这些特征不是哮喘特有的并且在哮喘分 型中不是可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过敏性鼻炎的病人 或者过敏性皮肤炎 病人应该被特别关注呼吸系统症状。
•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 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 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014版
•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 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其定义包含随 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 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 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3 并发症的评估 • 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和焦虑
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生活质量不佳,有时还会导致哮喘控制不佳
GINA updated 2014.
新指南调整了对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
GINA对成年人、青少年和6-11岁儿童哮喘控制的评估
A. 哮喘症状控制
哮喘症状控制水平
过去4周,患者存在:
• 增加了不同阶梯的“首选”控制药物推荐,明确推荐低剂量ICS是轻度 哮喘的“首选”控制药物,ICS/LABA是中重度哮喘的“首选”控制药 物,针对中重度哮喘,增加了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的推荐
• 提倡哮喘综合管理,承认ICS是基石,同时提供了基于患者特征、可变 风险因素、患者喜好等的个体化治疗框架
主要改变: • 当前临床控制——更名为哮喘症状控制, • 症状控制评估中去掉了肺功能评估,将肺功能作为未来风险的危险因素
鉴别诊断
哮喘成人,青少年和6~11岁儿童
哮喘的最常见表型
变应性哮喘
非变应性哮喘
迟发型哮喘
固定性气流 受限型哮喘
肥胖型哮喘
GINA updated 2014.
哮喘初始诊断流程(未用药)
患者存在呼吸道症状 这些症状是典型的哮喘症状吗?
是
否
详细的病史/哮喘急性发作 病史/急性发作支持哮喘诊断吗?
临床紧急情况, 是
• 新增0-5岁儿童哮喘管理和ACOS章节
GINA updated 2014.
GINA 2015 更新了什么?
• 大于 18 岁的成人,如果曾经有过哮喘急性加重病史,那么噻托溴铵(通过
软雾吸入 器给药)可作为阶梯治疗的第 4、5 级附加治疗选择。 • 在哮喘恶化或急性加重时,除了可以通过压力定量吸入器和贮雾器,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