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遗传学22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423e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0.png)
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是研究在演化动力的影响下,等位基因的分布和改变。
演化动力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遗传漂变、突变以及基因流动五种。
通俗而言,群体遗传学则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的遗传学分支。
它也研究遗传重组,种群的分类,以及种群的空间结构。
同样地,群体遗传学试图解释诸如适应和物种形成现象的理论。
群体遗传学是现代进化综论出现的一个重要成分。
该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是休厄尔·赖特、约翰·伯顿·桑德森·霍尔丹和罗纳德·费雪,他们还曾经为定量遗传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基础。
传统上是高度数学化的学科,现代的群体遗传学包括理论的,实验室的和实地的工作。
计算方法常使用溯祖理论,自1980年代发挥了核心作用。
理论:1、分子钟:分子水平的恒速变异,或分子进化速率在不同种系中恒定。
2、中性理论:进化过程中的核苷酸置换绝大部分是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突变随机固定的结果,而不是正向达尔文选择的结果。
许多蛋白质多态性必须在选择上为中性或者接近中性,并在群体中由突变维持平衡。
3、同源性状:两个物种中有两个性状(状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它们与这些物种的及先类群中所发现的某个性状相同;它们是具有祖先—后裔关系的不同性状。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
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复制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的。
直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直系同源体,旁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旁系同源体。
4、祖先类群:如果一个类群(物种)至少有一个子裔类群,这个原始的类群就称为祖先类群。
5、单系类群:包含一个祖先类群所有子裔的群组称为单系类群,其成员间存在共同祖先关系。
6、并系类群和复系类群:不满足单系类群要求,各成员间又具有共同祖先特征的群组称为并系类群;各成员既不具有共同衍生特征也不具有共同祖先特征,只具有同型特征的分类群组称为复系类群。
群体遗传学(答案).doc
![群体遗传学(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ee5b1f76bec0975f565e20f.png)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库是: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2.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 代B.2 代C.2 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4. 在 10000 人组成的群体中,M 型血有3600 人, N 型血有 l600 人. MN 型血有 4800 人,该群体是: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连锁基因D. A+B E. A+B+C*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 Bb 和 bb 的频率分别为 40%, 50%和 10%, b 基因的频率为:A.B.C.D.E.8.先天性聋哑 (AR)的群体发病率为,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 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11.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A.无变化B.发病率降低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13.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 的关系是: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 q 无关D.无论 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15. 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 B*16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7cabdace2f0066f5332285.png)
1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目标:探索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引起群体遗传组成发生变化的动力。
研究范畴:所有决定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性问题。
群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显性的通常用p表示p= A / (A+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隐性的通常用q表示q= a / (A+a)p + q= (A+a) / (A+a)= 16例:一对等位基因A和a群体中存在的基因型有3种AA, Aa, aaAA的频率:AA /(AA+Aa+aa),用D(dominanc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H(heterozygot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R(recessive)表示D + H + R = 18如何获取某个群体某个感兴趣基因其分布的信息呢?9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某个基因座所存在的每种基因型的频率,就可以得到每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比如当某一性状是共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性状时,群体中每一表型的频率就是对应的基因型频率,进而可以得到基因频率。
1011对MN血型有人在一个地区调查747人M 血型基因型为MM 占31.2% D N 血型基因型为NN 占17.3% R MN血型基因型为MN 占51.5% H例:p = D + H/2q = R + H/2设M的基因频率为p,N的基因频率为q,p+q = 1p=(747×31.2%×2+747×51.5%)/747×2=0.312+0.515/2=0.57q=(747×17.3%×2+747×51.5%)/747×2=0.173+0.515/2=0.4312例:CCR5基因,编码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HIV病毒进入细胞的受体。
ΔCCR5基因,32bp的缺失突变,可引起编码蛋白的移码,从而使HIV病毒失去受体。
第二章群体遗传学讲稿
![第二章群体遗传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10b515866fb84ae45c8d62.png)
一、群体
1. 群体(Population):是指一个种、一个变种、一个品种或
一个其它类群所有成员的总和。 即由若干同质成员构成的
生物集团。 2.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是指在个体间有相 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着世代可以进行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 群体。 即具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并且由有性交配个 体所组成群体。
体不至太小即可。上面这些条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称具备这些条件的群体为"理想群体"。
二、定律的描述 假设一个群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
的频率为q,这里p+q=1,如果这个群体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是:
AA=p2,Aa=2pq,aa=q2,那么这就是一个平衡群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三种基因型所产生的两种配子的频率 是:A = p2 + 1/2(2pq) = p2 + pq = p(p+ q) = p
DR
HR R2
后代基因型及频率的变化
交配型
频率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 Aa 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D2 2DH 2DR H2 2HR R2
D2 DH 1/4H2
DH 2DR
2/4H2 HR
1/4H2 HR R2
1. 基因型频率的恒定性
AA基因型频率为:D2+DH+1/4H2=(D+1/2H)2=p2 同理 Aa基因型频率为:DH+2DR+2/4H2 +HR=2
H2 2P1q1 2 0.6 0.4 0.48
R2 q2 0.42 0.16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4f6503647d27284b7351ea.png)
核心问题
• 群体的基因频率如何变化?
• 决定因素有哪些?
• 这些因素又是怎样作用于群体并导
致群体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
群体
一个物种生活在某一地区内的、能相互 杂交的个体群。
基因池(Gene pool):
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所共有的全部 遗传信息。
如何描述?
• 遗传结构:
指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
• 一次随机交配后所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 频率为:D1=p2=0.62=0.36; H1=2pq=2×0.6×0.4=0.48; R1=q2=0.42=0.16; • 子一代的基因频率同亲代相同: p1=D1+H1/2=0.36+0.48/2=0.6=p q1=R1+H1/2=0.16+0.48/2=0.4=q
• 常染色体,共显性等位基因
以M-N血型为例,我们在上海居民中抽样 调查了1788人的M-N血型,其中397人M型, 861人MN型,530人N型。据MN血型的遗传模式 可知,每个M型个体带有两个LM基因,每个 MN型个体带有一个LM基因和LN基因,每个N 型个体带有两个LN基因。 LM:p=(397×2+861)/(1788×2)=0.4628
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和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 都是导致基因频率变化的重要因素, 就人而言,导致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 选择因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进化的推动力
• 自然选择是作用在不同的遗传变异 体的的生活力和繁殖力的差别,增 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度(fitness)。 • 适合度 是指一个个体能生存并 把基 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可用在同一 环境下不同个体间的相对生育率来 衡量。
群体遗传遗传学
![群体遗传遗传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b22ebdaf1ffc4fff47ac65.png)
● 迁移造成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
◆ 设有一个大群体A,每代有部分(m)个体 从B迁入,某一等位基因在A群体中的频率为qo,B 群体中为qm,则混合后的群体基因频率为
q1 mqm 1 mq0 mqm q0 q0 Δq1 q1 q0 mqm q0
... (1-m)n = qn-Q / q0 - Q
◆ 抗性的生物学代价(biological costs)
◆ 病原体对药物抗性的进化
◇细菌性病原体对抗菌素的抗性迅速进化的 主要原因:短的世代周期,繁殖率高;大的群体 密度,如肺病(TB)细菌可能超过109/cm3,确 保稀有的抗性突变出现在群体中;抗菌素提供的 强选择压增加每一代的进化率。
◇TB细菌抗性的进化(13-9)
◆复制使基因组增大。
◇四个层次水平的复制增加基因组大小(13-16)
◇转座引起的复制(13-17)
◇来自不等交换的复制(13-18)
◇随机遗传漂变和突变使复制序列成为假基因→ 基因组中的随机DNA序列。
◇选择造成的复制基因的多样性,能产生新基因。
◆利用基因组间遗传差异构建分子种系发生树
◇ 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分子进化过程中,特定的分 子(核苷酸或蛋白质)在所有谱系中的变化速率是恒定的。分子钟 是构建分子种系发生树的理论基础。如流感病毒A血细胞凝集素 (hemagglutinin)基因的分子树(13-19)。
● 人类活动对病原体及作物害虫进化的影响
由于新的突变, 人群中总有新的疾病产生;由于等位基因频率的 变化趋于突变与选择的平衡,各种疾病持续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病 原体和害虫与其宿主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人类的活动使疾病和害虫 虽处于长期的控制中却仍然频繁而剧烈地复发。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4914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7.png)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物种遗传变异和演化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以及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
基因流动是指群体中基因传递的过程。
当个体之间发生繁殖时,他们的基因会通过基因交流而在群体内流动,这个过程被称为基因流动。
基因流动能够通过重新组合和突变来创造新的基因组组合,增加群体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群体内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动。
遗传漂变可能导致某些基因变得较为罕见或消失,以及群体内基因频率分布的偏离。
遗传漂变可以在较小的群体中更为显著,因为随机事件对较小群体的影响更大。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具有不同适应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群体中的个体差异。
环境中的选择压力可以促使某些个体具备更高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从而使其在群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自然选择通过促进有利基因的积累和增强来推动群体的适应性进化。
种群分化是指不同种群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当不同的种群在地理上或隔离机制下分离时,它们的基因组会分别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和漂变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的选择压力和漂变过程将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差异扩大,从而产生种群分化。
总结来说,群体遗传学主要研究群体内个体间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和种群分化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演化的影响。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理解种群的遗传结构、演化过程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https://img.taocdn.com/s3/m/24465e0076a20029bc642d9c.png)
Her son, Grand Duke Alexis was affected with hemophilia
A well-documented case of consanguinity to retain power occurred in European Royal Families of many countries.
患者为aa,表型正常者为AA或Aa; 平衡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q2、p2、2pq。
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由隐性纯合子的基因 型频率可求得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q=√  ̄ q2 p=1-q
例:苯丙酮尿症(PKU)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群体发病率为1/10000,求各等位基因频率。
解: ∵q2=1/10000 ∴q=1/100, p=1-q=99/100≈1 杂合子频率 2pq=2×1×1/100≈1/50
1 2- p
≈
1 2
对一种罕见的XR病来说,男患者对女患者的比例为
q q2
=
1 q
一、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二、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二、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 近亲结婚(consanguineous marriage) ——3-4代内具有共同祖先的个体之间婚配。
等位基因A频率 p= 2D+H
2D+H =
= D+½H
2D+2H+2R 2(D+H+R)
等位基因a频率 q= 2R+H = R+½H 2D+2H+2R
例:某群体中AA个体占50%,Aa个体占20%,aa 个体占30%,求该群体中A与a的基因频率。
群体遗传学 ppt课件
![群体遗传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bd6dfdb4daa58da1114a75.png)
a基因不会消失,且频率也不会发生变化!
PPT课件
17
如何记忆遗传平衡定律?
1个条件 1个结论
理想群体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世代保持不变 结构不变
PPT课件
18
一对等位基因的
Hardy-Weinberg 定律的推证
PPT课件
19
推证的内容
有显隐区分的一对等位基因(A、a),在世代传 递时基因频率(fA、fa)和基因型频率(fAA、fAa、 faa)变不变?
fAA:fAa:faa= p2:2pq:q2
基因频率之和(p+q) =1
基因型频率之和(p2+2pq+q2)=1
PPT课件
25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满足以下关系的群体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fAA=p2
fAa=2pq
faa=q2
PPT课件
26
Exercises
PPT课件
27
1.一个100人的群体,AA有60人,Aa有20人,aa 有20人,该群体是否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PPT课件
15
2.得出结论 ---Hardy-Weinberg定律
Hardy
1908
Weinberg
1909
用数学方法
用统计方法
相同结论
PPT课件
16
遗传平 衡定律
一个群体如果能够满足:群体无限大;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自 然选择;没有大规模人群迁移,那么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 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调查的100人中,白化病患者20人,所以隐性 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20%。
PPT课件
b8ack
计算方法
一对等位基因A、a形成3种基因型:AA、Aa 、aa。基因型频率为:fAA, fAa, faa。
群体遗传学-78页精品文档
![群体遗传学-78页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5b29b4d5acfa1c7ab00cc2a.png)
pA
p2 AA pq Aa
qa
pq Aa q2 aa
子代: AA p2 , Aa 2pq, aa q2, 与亲代完全一样
群体达到平衡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 频率的关系是:
P= p2 H= 2pq 只适用于平衡群体 Q = q2 平衡公式: p2+2pq+q2=1
例:AA:0.6,Aa:0.4, aa:0 产生配子的频率: A:p=0.6 + 1/2 0.4=0.8 a:q=1/2 0.4=0.2 为不平衡群体
0.001 0.0001 9000 18005 90023 900230
选择的效果与被选择基因的初始频率及选择系数有关
(3) 对显性表型不利的选择
AA
初始频率 p2
适合度
1-s
选择后频率 p2(1-s)
M血型的概率:0.62=0.36
2.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
设:某一人群的ABO血型三种基因 频率分别为: IA = p
IB = q i=r 在自由婚配的情况下,后代基因型频 率、血型频率为:
♀♂ p (IA)
p(IA) p2 (IA IA)
A
q( IB) p q( IA IB)
AB
r( i) p r( IAi) A
p=P+1/2H q=Q+1/2H 并且:
适用于任何群体
p+q=1
P+H+Q=1
二、Hardy-Weinberg定律
由英国数学家Hardy,G. H和德国医学家 Weinberg,W于1908年分别提出。
在一个无限大的可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 没有任何形式的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 变的干扰,则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 代相传保持不变。 若不平衡,随机交配一代即 可达到平衡。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群体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群体遗传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086619941ea76e59fa04d7.png)
群体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药物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发育遗传学
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遗传与疾病的关系。
群体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能相互 杂交的个体群。这样的群体也叫孟德尔 式群体.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它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 群体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因 素与遗传结构的关系。
5
6
2/3×1/2=1/3。
另外,假设已知这种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也
为1/10 000,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可得群体 中携带者的频率=1/50。
Hardy-Weinberg 定律的应用
随机婚配时,夫妇双方同携带者的概率 =1/3×1/50,其子女的发病风险 =1/3×1/50×1/4=1/600。 如果Ⅲ5与其姑表妹Ⅲ6近亲婚配,他们所生子女 的发病风险=(1/3)2×1/4=1/36,比随机婚配 时的发病风险提高了约17倍。
基因型频率
A = p2+2pr
B = q2+2qr
AB = 2pq
O = r2
基因型频率
A = p2+2pr
基因频率 r= √r2 = √O
B = q2+2qr
AB = 2pq
O = r2
p=1-q-r=1-(q+r)=1- √(q+r)2 =1- √ q2+2qr+ r2=1- √ B+ O q=1-p-r=1-(p+r)=1- √(p+r) 2
如果是遗传平衡的群体, 它应当符合:p2+2pq+q2=1, p2=0.49 2pq=0.42 q2=0.09 即 0.49+0.42+0.09=1
群体遗传学(中医)课件
![群体遗传学(中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263b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png)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在群体中传递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了解其定义、工作 原理和应用领域对中医的研究至关重要。
群体遗传学的关键概念
群体隔离
种群被物理或生态因素分隔,导致基因流动的障碍。
群体迁移
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和流动,可以改变群体的遗传构成。
群体选择
种群中某些基因的关联
中医的基本原理
中医以人体为整体,注重平衡 和和谐,与群体遗传学的整体 思维吻合。
中医药在群体遗传学中的 应用
中草药的药效与基因调控密切 相关,可以为群体遗传学研究 提供新的方向。
案例研究
临床研究中使用中医方法治疗 不同群体的疾病,以观察效果 和遗传影响。
中医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
收集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活环境,为群体遗传学分析提供数据。
2
临床观察与分析
观察不同风格中医对不同人群的疗效,分析遗传差异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3
数据处理与统计
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临床研究数据,找出群体遗传学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若
pu =qv ,将维持动态遗传平衡。 q=u/(v+u) • 同理: p=v/(v+u) • 在突变存在的情况下,基因频率由等位基因突变率u和v的差 异所决定,群体平衡是由等位基因的双向突变来维持。 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无害、无益,选择无作用 例题:人类对苯硫脲(PTC)的尝味能力决定于5q15的等位 基因T和t。我国汉族人群中对PTC失去尝味能力的味盲(t t) 的频率为9%,如果u = 0.9 ×10-6 /代, v =2.1 ×10-6 /代,该群 体是否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q = u / ( v + u ) =0.9/(2.1 +0.9) =0.3
子一代精卵随机结合子二代基因型及其频率
精
A p=0.7
子
a q=0.3 Aa pq =0.21 aa q2 =0.09
卵 A p=0.7 子 a q=0.3
AA p2=0.49 Aa pq =0.21
三、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一)遗传平衡群体的判定 例题:在一个群体中,AA的频率为0.36, Aa的频率为0.48, aa的频率为0.16,判定此群体是否是遗传平衡群体。 A基因频率: p =D+1/2H=0.36 +0.48/2 =0.6 a基因频率: q =R+1/2H=1-0.6 =0.4 根据遗传平衡公式推算理论值: AA的频率 p 2=0.6 2=0.36 Aa的频率 2pq =2 ×0.6 ×0.4=0.48 aa的频率 q2=0.42=0.16 基因型频率的实际值和平衡状态时的理论值完全一样。 结论:该群体是遗传平衡群体。
MN血型——共显性遗传,基因定位——4q 基因型 M/M M/N N/N 总计 表型 M血型 MN血型 N血型 个体数 747× 0.312=233 747× 0.515 =385 747 ×0.173 =129 747
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一个表型性状 M基因的频率: p =(233 ×2+385)/(747×2) =(233/747) +1/2 (385/747) = MM + 1/2 MN =0.57 N基因的频率: q =1-0.57 =0.43
2、选择压力的放松
一代后 假设由 AD病: S =1 ,f =0 致病基因 p变为0, 维持 v =S p =p 每代都增加v这么多 p1 = p +v =2p 发病率: 2 p1 q=4pq (增加一倍) f =1,S =0
AR病: f =1,S =0 时,每代增加u,发病率上升缓慢。
例题:某种AR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10000,突变率为 50 ×10-6/代,适合度为0。假如经过治疗患者能和正常人一 样生育,那么经过多少代的选择放松,致病基因频率才能增 加1倍?
的科学,主要是应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和探讨群体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 和某些因素的关系。
医学群体遗传学 (medical population genetics) 基因库 (gene pool)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全部遗传信息 第一节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某一基因的数量/所有等位基因数量 (例如)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某一基因型个体数/总个体数 (例如) D + H + R = 1
亲本精卵随机结合子一代基因型及其频率 精
A p=0.7
子
a q=0.3 Aa pq =0.21 aa q2 =0.09
卵 A p=0.7 子 a q=0.3
AA p2=0.49 Aa pq =0.21
• 子一代基因A的频率 p = D +1/2H =0.49+1/2(0.21+0.21) =0.7 q =R +1/2H =0.09+1/2(0.21+0.21) =0.3
3、选择对X连锁隐性基因的作用 —— XaXa ,XaY 男性——半合子, XaY,被选择, 发病率为 q 1条X染色体,占群体的1/3。 女性——XaXa ,数量少忽略不计; XAXa 不被选择 2 条X染色体。
u =(1/3)Sq
例题:甲型血友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0 =1-0.29 =0.71 u =(1/3)Sq =(1/3) ×0.71 ×0.00008 =19 ×10-6/代
q2=1/10000 S =0 0.01 + 50 ×10-6 ×N =0.01 ×2 N =(0.02-0.01)/(50 ×10-6 ) =200 (代) 经过200代,5000年的选择放松,致病基因频率才能 增加1倍。 q =1/100 =0.01, f =1,
(二)基因频率的计算 1、AR病基因频率的计算 隐性致病基因纯合体(aa)发病,发病率( aa基因型频 率)等于q2 。 例题:在我国人群中,白化病(AR)的群体发病率 1/20000,求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的频率以及各 种基因型的频率。 aa q2=1/20000 q= 1/20000 =0.007 A p=1-q=1-0.007=0.993 AA p2=0.9932=0.986 Aa 2pq=2×0.993 ×0.007 ≈ 0.014=1/70 因此 p2 :2pq :q 2=0.986 :1/70 :1/20000 =20000 : 286 : 1 表明AR遗传中,致病基因多以杂合子携带者的方式存在于 一个群体中。
•
• • • • • • •
假设有一个100万人口的群体,某一对等 位基因A和 a,AA个体有60万人,Aa个体20万人,aa个体也有20 万人。 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 D =60/100=0.6 H =20/100=0.2 R =20/100=0.2 群体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 p =D +1/2H =0.6+0.2/2=0.7 q =R +1/2H =0.2+0.2/2=0.3
(三)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1、选择压力的增强 一代 AD病 AR病 Aa aa Aa f =0 , S =1 v ——p f =0 , S =1 不被选择 p 0 迅速降低 q 2 =0 降低缓慢
隐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的速度公式: N=1/ qn– 1/q
例题:白化病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为0.01,如果选择压 力增强,使所有白化病患者均不生育,要经过多少世代 才能使白化病基因频率降低一半? q =0.01 =1/100 qn =(1/2) (1/100) =1/200 N=1/ qn– 1/q =1/(1/200) – 1/(1/100) =200-100 =100(代) 一世代为25年, 要经过2500年才能使白化病基因频率 降低一半。
MN血型——共显性遗传,基因定位——4q 基因型 M/M M/N N/N 总计 表型 M血型 MN血型 N血型 个体数 747× 0.312=233 747× 0.515 =385 747 ×0.173 =129 747
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一个表型性状 M基因的频率: p =(233 ×2+385)/(747×2) =(233/747) +1/2 (385/747) = MM + 1/2 MN =0.57 公式:p =D +1/2H q =R +1/2H N基因的频率: q =1-0.57 =0.43
二、遗传平衡定律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1908) Hardy-Weinberg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 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代代不变。 条件:1、群体很大;2、随机婚配;3、没有突变发生; 4、没有选择;5、无大规模的个体迁移。 遗传平衡公式: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 a,基因A的频率为p, 基因a的频率为q, p + q =1,( p + q )2=1, p 2+2pq +q 2=1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里: p 2——AA; q 2——aa;2pq——Aa 即 AA:Aa:aa = p 2:2pq :q 2
第七章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群体 (population )孟德尔式群体 (Mendelian population )
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个体群。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AD病基因频率的计算 理论上, AA 和Aa——患者,群体发病率=p 2+2pq 实际上,群体中AD病多为杂合子Aa发病。 原因:正常基因a 突变基因A是小概率事件,同样 等位基因位点上同时发生突变形成AA的情况很少。 AA个体病情更加严重,不容易存活。 在AD遗传中发病率就是指杂合子Aa的频率。 设AD病发病率为H,由于致病基因的频率p很小,q接近1, 所以: H = 2pq ≈ 2p p =(1/2)H
2、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指在选择的作用 下降低了的适合度。 S =1 - f
(二)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 选择压力 (selection pressure) 群体 遗传结构 突变压力 (mutation pressure)
1、选择对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的作用—— AA, Aa 选择只对表现出致病基因有害性状的个体起作用。 设每一代被淘汰的基因为 ∆p ∆p =S p 发病率—— H, 则 H=2pq p=(1/2 )H ∆p = (1/2 )S H S =1 时, ∆p =p ,f =0 ,A基因一代后全部消失。 0< S< 1时, v= ∆p = (1/2 )S H
女性
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突变及突变间的平衡 (一)突变 突变率(mutation rate)—— n ✕10-6/基因/代
(二)突变间的平衡
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 pu
A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若 pu > qv 则 A↴ a ↱ 若 pu < qv 则 A↱ a↴ q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