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1. 诊断: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诊断。

中医诊断失眠通常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多梦、失眠原因等方面的情况。

2.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针灸师会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穴、太冲穴、心印穴、足三里穴等。

这些穴位位于身体各个部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节心理疏导、促进睡眠的效果。

3. 清洁和消毒:在进行针灸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皮肤以及针灸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通常使用75%的医用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而针具则要经过高温蒸汽消毒。

4. 针灸操作: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使用细针来刺激相应的穴位。

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体位和穴位的深浅选择刺入针的深度。

刺入后,针灸师会以某种节律进行扭转或推拿针托,以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的刺激时间为15-30分钟。

5. 保持舒适:针灸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让患者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

这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床上用品、软垫、低音乐等来实现。

此外,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轻松的呼吸。

6. 辅助疗法:除了针灸治疗外,中医还常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比如,常用的草药煎剂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来增强治疗效果。

同时,一些放松技巧,如呼吸训练、冥想、音乐疗法等,也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7. 定期治疗:针灸治疗失眠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疗程,每次治疗间隔一周左右,以及时调整疗程和针灸穴位。

治疗的疗程长度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为4-10周。

在治疗结束后,还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诊,以维持治疗效果。

总之,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来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调理睡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调理睡眠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着脏腑和体表。

而睡眠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时,就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脏腑的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那么,中医在利用针灸调理睡眠时,通常会选取哪些穴位呢?常见的穴位有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诸阳之会。

刺激百会穴可以提升阳气、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对于失眠、多梦、头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尺侧端,是心经的原穴。

针刺神门穴能够养心安神,调节心经气血,常用于治疗心烦、失眠、心悸等病症。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是心包经的穴位。

它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因情绪不畅、心慌心悸导致的睡眠不佳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刺激三阴交可以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对于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等引起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是胃经的合穴。

针刺足三里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心神得养,有助于改善睡眠。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并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

除了针刺,艾灸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等作用。

对于阳虚、寒湿较重的睡眠障碍患者,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容易困倦等,艾灸神阙、关元、命门等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此外,针灸调理睡眠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疗程。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当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时,人们往往会寻求传统医学的帮助,其中针灸就是备受关注的一种选择。

那么,针灸究竟能否治疗失眠症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心理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身体疾病等。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休息模式;而熬夜、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喝咖啡或茶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干扰睡眠节律。

此外,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同样可能导致失眠。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在治疗失眠方面,针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其一,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与睡眠的调节密切相关。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能够抑制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使大脑从紧张状态逐渐放松下来,为入睡创造有利条件。

其二,针灸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气血不畅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失眠也不例外。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滋养身体各个脏腑组织。

当身体得到充分的滋养和修复,其整体功能得到提升,包括睡眠质量也会相应改善。

其三,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失调又会影响睡眠。

针灸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内分泌调节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那么,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如何呢?众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针灸对于失眠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轻度到中度的失眠患者,针灸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如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深度等。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失眠是指无法正常入睡、睡眠质量差或醒来后无法重新入睡等症状的睡眠障碍。

失眠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有许多传统药物用于治疗失眠,但其副作用使得人们对替代疗法的需求越来越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中,本文将针对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一、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人体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大脑皮质兴奋状态,减轻失眠时可能出现的脑电生理异常,达到平衡神经系统的效果。

2. 调整体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褪黑激素的分泌,促进正常的睡眠周期。

3.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二、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例子:1. 一项由郑州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对于慢性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

该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成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结果显示针灸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醒来次数减少。

2. 另一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的临床研究观察了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效果。

该研究发现,在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中,45%的人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长期稳定,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15%。

3. 某项针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失眠发作的频率和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失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尽管针灸治疗失眠有很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针灸师:确保针灸师具有专业的医疗资质,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平衡和调和。

失眠常常和神经系统紊乱有关,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活动,缓解紧张情绪和不安,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2. 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增加睡眠质量。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生物钟和睡眠的激素,在针灸治疗中,可以帮助调整人体的生物节律,促进入睡和睡眠的深度。

3. 缓解身体不适: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舒缓身体的不适感,如肩颈疼痛、头痛等,这些不适感常常会干扰入睡和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缓解这些身体不适,改善失眠症状。

4. 调整心理状态:针灸可以调节身心平衡,增加对抗压力的能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放松效果和与针灸师的交流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慢性、复杂的失眠症状,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此外,针灸治疗失眠应该由专业的针
灸师进行操作,合理选取针灸穴位,遵循安全和卫生原则。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失眠,这一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障碍,尤其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无论是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还是中医的内调外养,治疗失眠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然而,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针灸如何帮助治疗失眠。

失眠的成因解析1.身体因素:身体疼痛、咳嗽、瘙痒、心源性或肺源性气喘、胃肠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失眠。

2.生理因素:工作生活变动,如夜班工作、长途旅行、饮用浓茶或咖啡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3.精神因素:过度的兴奋、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咖啡因、麻黄碱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皮肤针疗法•选取穴位:主要穴位包括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位有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

穴位表面进行轻度或中度叩刺,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

每日或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刺血疗法•选取穴位:主要选取阿是穴,备用穴为内中魁。

•操作方法:在耳根部探测敏感点,并进行标记。

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点刺,使出血如绿豆大小。

每次刺一侧,每日或隔日一次,两耳交替。

5~7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的优势相较于西医的镇静催眠药物,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明显优势。

西医药物可能带来肝肾功能损害、耐药性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而中医针灸通过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不仅能有效改善睡眠状况,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结:针灸——失眠治疗的绿色疗法本文深入剖析了失眠的成因,并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及其优势。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为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种绿色的疗愈选择。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失眠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入睡时间延迟、中途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睡眠障碍。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与方法、致病机制以及疗效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人的生命活动是由气血精等多种生物能量维持的。

而针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从而调整失衡状态,促进身体自我修复。

其次,针灸治疗失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穴位刺激。

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通过经络相互链接,互相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二、失眠的致病机制失眠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等)、饮食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工作繁忙等。

在中医上,失眠可归为五个方面: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虚实夹杂、经络障碍和外邪入侵。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病理机制主要是与脑内神经递质调节不平衡有关。

正常睡眠时,脑内的多种神经递质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如促进睡眠的脑内啡、谷氨酸,调节觉醒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而失眠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睡眠障碍。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当前,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

1. 针灸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且疗效显著。

2. 针灸治疗失眠对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的改善。

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并且改善睡眠时间。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夜尿次数减少。

3. 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

通过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较好。

即使疗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有较高比例的患者睡眠状态仍能保持改善。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失眠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失眠,并得到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一、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不宁、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殊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起到治疗和调理的作用。

其中,针刺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获得放松和舒缓的效果。

二、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针灸治疗失眠主要依据中医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灸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神庭、心兪、足三里等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1. 针刺治疗:通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和调整脏腑功能。

针刺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 艾灸治疗:将艾条点燃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熏灸刺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入睡。

3. 按压治疗:通过指压或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舒缓紧张的神经和肌肉,改善失眠症状。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疗效,很多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一项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系统研究发现,在五个临床试验中,针灸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醒后反应减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外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并发现其改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治疗失眠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的情绪不良和焦虑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针灸能够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使人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四、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除了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还有一些相关的基础研究对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睡眠质量差以及频繁醒来等睡眠障碍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失眠已成为很多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中医认为,失眠常与身体的阴阳失衡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脑部神经递质、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脑电波等作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1. 穴位选择中医认为人体有众多穴位,其中一些与睡眠有关的穴位特别重要。

常用于治疗失眠的穴位包括神门、心兪、太溪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2. 针刺技术针刺技术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

合理的针刺技术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针刺技术包括拔罐、刮痧、扎实、轻剌等。

其中,扎实和轻剌是常用于失眠治疗的针刺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

3. 辅助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失眠通常会结合其他辅助疗法,如艾灸、中药熏蒸等。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调节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

中药熏蒸则能够通过吸入药物精华,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帮助入睡。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

针灸治疗可促进睡眠,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

同时,针灸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并非“一针见效”,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常,在连续的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治疗后,患者才能明显感受到改善。

四、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1. 寻找合适的医师中医针灸治疗失眠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

在选择医师时,建议选择有经验的中医针灸师或者拥有相关资质的医生。

2. 遵循治疗计划患者在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时,要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调理来调理失眠问题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调理来调理失眠问题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调理来调理失眠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

中医的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调理失眠提供了独特的途径。

失眠,在中医看来,往往是由于身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导致。

而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脏腑的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针灸调理失眠所依据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失眠与心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此外,肝藏血,若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也会影响睡眠。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和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心神失养。

肾主藏精,肾阴不足或肾阳亏虚,都可能引发失眠。

在针灸调理失眠时,常用的穴位有很多。

比如,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针刺神门穴可以调节心经的气血,缓解失眠症状。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能够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诸阳之会,针刺百会穴可以升阳醒脑、安神定志。

安眠穴,顾名思义,专门用于治疗失眠,刺激该穴位能够帮助入睡。

除了上述穴位,还有一些配穴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是由于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可能会配合太冲穴、期门穴来疏肝理气。

若是脾胃不和,则会加上中脘穴、足三里穴以调理脾胃。

对于肾阴不足的患者,可能选取太溪穴、肾俞穴来滋阴补肾。

针灸调理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针刺、艾灸和电针。

针刺是通过细针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电针是在针刺的基础上,通过微量电流的刺激,增强针刺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中医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脉象、舌象等的诊断,以确定失眠的病因和证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实证失眠,如肝郁化火型,治疗时会以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为主,穴位刺激的强度可能较大;而对于虚证失眠,如心脾两虚型,治疗则侧重于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穴位刺激相对较轻柔。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调理失眠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疗法调理失眠症状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疗法调理失眠症状

中医如何通过针灸疗法调理失眠症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

当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人们希望寻求更自然、温和的调理方法时,中医的针灸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针灸疗法来调理失眠症状的呢?要理解针灸调理失眠的原理,首先得明白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被称为“不寐”,其成因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心脾两虚、肝郁气滞、心肾不交等都可能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引发失眠。

针灸疗法调理失眠,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宁心安神、改善睡眠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等。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刺激神门穴可以养心安神,是治疗失眠的要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对因情绪因素导致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它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对于因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好脾胃功能有助于改善睡眠。

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顾名思义,刺激安眠穴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并运用适当的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包括提插、捻转等,以达到得气的效果。

得气是指在针刺穴位后,患者感到酸、麻、胀、痛等感觉,这表示针刺已经达到了有效的刺激。

除了单纯的针刺,艾灸也是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虚寒型的失眠患者,艾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补虚助阳的作用。

失眠专科针灸治疗

失眠专科针灸治疗

失眠专科针灸治疗所谓针灸,即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也称刺灸法。

运用针刺或灸法刺激经过组合的某些穴位,通过疏通经络,调益阴阳等产生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和作用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和作用,主要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调和阴阳: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是保持阴阳平衡的处态。

如果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阳阳失衡而致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

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则可导致嗜睡。

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阳跷的申脉进行针灸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般情况下也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

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的证型之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

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之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疏通经络: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络,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二)治疗法则1.首先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不寐主要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所致,所以应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气血阴阳。

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等。

2.其次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之法。

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和镇肝安神等。

名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经验

名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经验

名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经验以名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经验为标题,我想分享一下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经验。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名老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睡眠浅、易醒或早醒等一系列睡眠问题。

它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如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生活规律不良等等。

传统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不宁、脾虚、肝郁等所致。

而针灸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失眠中,常用的穴位有神阙、心兪、足三里等。

神阙位于胸骨中央的凹陷处,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穴位之一。

心兪位于手掌心的凹陷处,对于情绪不稳定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部,是一个通补气血的穴位,可以缓解失眠引起的疲劳和虚弱。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名老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时,需要使用专业的针具,保证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通常会选择细针进行刺激,刺入皮肤浅表,不会引起剧痛。

在刺激穴位后,名老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针刺的力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针灸,名老中医还会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来治疗失眠。

比如,可以配合使用中药煎剂,或者推拿按摩等。

这些疗法可以协同作用,加强治疗效果。

同时,名老中医还会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改善失眠问题。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相比于一些药物治疗失眠,针灸不会产生依赖性和药物副作用,对身体没有负担。

其次,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整个人体的平衡,不仅可以治疗失眠,还可以改善其他相关的身体不适。

最重要的是,针灸疗法是一种综合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原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患者通常会感到一种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这是因为针刺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的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许多患者会感到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睡眠问题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睡眠问题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睡眠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日益普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睡眠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针灸治疗睡眠问题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表现。

当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时,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易醒等问题。

而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状况。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常见的穴位包括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是心经的穴位,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能够调节心胸气血,缓解焦虑和紧张;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功效;三阴交则是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汇穴,可调补肝肾、滋阴养血。

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毫针刺法、艾灸法、电针法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见的针灸方法,医生将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调节穴位的气血运行。

艾灸法则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电针法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连接电针仪,通过微量电流刺激穴位,增强针灸的疗效。

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针灸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除了上述穴位外,还可能会选择心俞、脾俞等穴位,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如果是肝郁化火型的失眠,则会增加太冲、行间等穴位,以疏肝泻火、解郁安神。

对于心肾不交型的失眠,会选取肾俞、太溪等穴位,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针灸治疗睡眠问题的疗程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轻度失眠患者可能需要 1-2 个疗程,每个疗程10-15 次;而对于重度失眠患者,可能需要 3-4 个疗程甚至更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失眠是指睡眠质量不好,数量不足的情况。

失眠会造成人体的疲劳感,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症状。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

首先,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中,常用的穴位有神阙、心俞、心脾、肾俞、三阴交等。

在治疗时,针灸师会选择合适的穴位来进行刺激。

其中,神阙是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之一、它位于脐中央,是人体的气海穴,可以疏通气血,平衡阴阳。

通过在神阙穴上刺激,可以调节睡眠,并缓解失眠症状。

心俞和心脾也是常用的治疗失眠的穴位。

心俞位于脊柱的第七胸椎棘突下,心脾位于胸部乳房下缘,两个穴位都可以调节心脏和脾胃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肾俞是调节肾功能的穴位,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帮助入眠。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它是冲任二脉的经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平衡阴阳,缓解失眠。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针灸师会选择适合的穴位搭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刺激、耳穴和艾灸等。

刺激是将针灸针插入相关穴位,进行温和的刺激。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功能,并促进睡眠的恢复。

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针灸技法和穴位。

耳穴针灸是将针灸针插入耳廓上的一些特定穴位,刺激耳廓上的反射区,达到调节睡眠的目的。

耳穴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功能,改善睡眠问题。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利用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气味刺激穴位,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

针灸师会选择一些适合治疗失眠的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可以调节气血,舒缓身体紧张,帮助入眠。

最后,针灸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失眠需要通过专业的针灸师操作,不能自行进行。

同时,治疗时要确保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身体状态。

针灸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患者要有耐心和坚持。

针灸如何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如何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如何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针灸改善失眠症状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通过气血的运行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包括失眠。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那么,针灸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来改善失眠的呢?首先,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失眠与神经系统的紊乱密切相关。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分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更容易进入放松和睡眠状态。

其次,针灸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

压力、焦虑等因素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睡眠。

针灸可以刺激相关穴位,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激素水平的失衡,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此外,针灸还有助于缓解身心的紧张和压力。

在当今社会,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常常使人们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紧张。

同时,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还可以调节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为良好的睡眠创造有利条件。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常见的穴位包括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等。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助于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安眠穴则是专门用于治疗失眠的穴位,位于项部。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导致白天感到疲倦和困倦。

针灸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治疗方式,已经在治疗失眠方面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和原理。

1.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精神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其次,针灸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激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整脑电波节律来恢复睡眠正常。

2.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穴位: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有神门穴、睡床穴、心神门穴、丝竹空穴等。

这些穴位位于头部、手臂、腿部等地方,刺激它们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精神状态。

(2)刺激穴位的方法:刺激穴位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针刺、按摩、灸热、拔罐等。

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插入针具来刺激穴位,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按摩可以手指揉搓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灸热可以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让热气通过穴位渗透到体内。

拔罐是将罐子吸附在穴位上,通过负压的作用刺激穴位。

3.针灸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1)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合格的针灸师进行治疗,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针灸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突然的剧痛或过度紧张。

(3)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治疗期间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如改变饮食、作息时间和养生方法等。

4.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估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睡眠质量:治疗前后对睡眠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评分表或问卷的形式进行。

(2)入睡时间和入睡困难度: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的比较和入睡困难度的改善情况。

(3)睡眠时间:治疗前后睡眠时间的比较和睡眠时间的延长情况。

(4)白天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治疗前后对白天注意力和精神状态的评估,包括是否存在疲倦和困倦的感觉。

总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在治疗失眠方面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中医专业知识 - 针灸疗法治疗失眠

中医专业知识 - 针灸疗法治疗失眠

中医专业知识 - 针灸疗法治疗失眠1. 概述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早醒或睡眠时间不足。

长期失眠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中医学认为,失眠病因复杂,主要与心、肝、脾、肺、肾等功能失调有关。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内脏功能,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2. 针灸治疗原理2.1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失眠的发生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阴阳气血,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2.2 调节内脏功能失眠与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功能失调有关。

针灸疗法针对这些内脏进行调节,使内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缓解失眠症状。

2.3 疏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有助于缓解失眠。

3. 针灸治疗方法3.1 选穴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有:百会、神门、太冲、足三里、申脉、照海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可适当调整穴位。

3.2 针灸操作针灸操作包括针刺和灸法。

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即进针时轻刺、慢提、徐入、得气后均匀提插、均匀捻转。

灸法采用温和灸,即点燃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伤。

3.3 治疗周期针灸治疗失眠一般每周治疗3-5次,每次治疗30-45分钟。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而定,通常为4-6周。

4. 注意事项4.1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4.2 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3 饮食方面,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4.4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心放松。

5. 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睡眠质量改善程度、睡眠时间延长、白天精神状态改善等方面。

临床观察显示,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失眠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针灸治疗方法
失眠是指在夜间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不佳或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一种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以下是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1. 选择穴位:常用的失眠相关穴位有神阙穴、内关穴、心俞穴、沉泽穴等。

针灸师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治疗。

2. 针刺操作:针灸师会使用细针刺入相应穴位,对于不同的穴位可能采用不同的刺入深度和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刺入时应保持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并确保纹身或皮肤病等情况的患者咨询医生后再进行针灸。

3. 刺激方式:刺入后可以进行轻微的旋转、抖动或按压,以产生刺激作用,创造适宜的治疗效果。

4. 保持放松: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身体和心理放松,不要过度紧张或焦虑。

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因人而异,对一些原因复杂的失眠病例可能效果较差。

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专业针灸师或中医医生,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并且,针灸治疗失眠通常需要多次疗程,需要坚持针灸治
疗的过程。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你了解多少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你了解多少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你了解多少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患上此类疾病之后,患者尽管有恰当的睡眠机会,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仍然出现入睡困难、总睡眠时间较短以及睡眠质量较差等症状表现。

长此以往,患者白天的精神状态就会持续下降,进而导致其工作以及生活的效率明显降低,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而且,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其出现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其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致使其出现烦躁、焦虑等症状表现。

在此情况下,很多患者不仅身体免疫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还会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等,给其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适当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时间服用药物,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而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失眠患者各类症状表现的同时,不会对其身体产生副作用,所以近年来针灸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失眠又是如何引起的?针灸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一、失眠的病因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此类疾病又被称为不寐,引起或促发不寐的因素较多,并且患者在出现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之后,还经常伴有心悸、头晕等症状表现。

而引发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心脾两虚。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会因为发生了重大事件,出现思虑过多的情况,甚至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劳累过度以及劳心伤神等情况,进而导致其心脾受到相对严重的损伤。

在此情况下,患者体内重要器官组织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其出现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入睡时间较长、总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等现象。

其二,阴虚火旺。

很多患者会因其先天体质较为虚弱,或者劳累过度等,出现肾精不足、心肾不交等情况,导致其出现心阳偏亢,进而引发此类疾病,致使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醒来时仍感觉到困倦,精力没有恢复等现象。

其三,心胆气虚。

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患者突然受到惊吓,就会导致其出现心虚胆怯,进而引发失眠,致使其出现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

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

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

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

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

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

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

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

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

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

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3~5 d。

结果:15例有效率799%。

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

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配合辨证取穴,对 79 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痊愈 38 例,显效 41 例。

3灸法
灸法具有振奋阳气、驱寒除湿、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定神的功能,且操作简便,现代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与失眠病患中,疗效明显。

胡氏等采用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取百会、关元、神门、安眠、三阴交。

中药组口服安神补脑液。

结果显示,灸疗组与中药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李氏等嘱患者睡前用艾条灸双侧涌泉穴 5~20 min,配合松弛训练治疗失眠症 102 例,结果痊愈 74 例,有效 20 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9216%。

袁氏将8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艾灸百会、涌泉(双),先灸百会,再灸涌泉,采用雀啄灸、回旋灸。

对照组口服安定片、谷维素片、VitB1。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5%。

4特种针法
41耳针疗法郑氏等耳穴贴压治疗失 32 例,取穴:神门、皮质下、脑点、交感、内分泌;配穴:肝、胆、脾、胃、肾。

操作者 75%乙醇棉球消毒操作区,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双侧耳穴,并不断按压穴位,注意刺激强度,至耳部发热、酸、胀、微痛为宜。

贴压期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揉 2~3 次,每次 1~2min,睡前再按揉 1~2min;每贴压 1 次,可在耳穴上放置 3d,每贴压 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1~2 d,再进行下一疗程,两耳交替进行。

结果本组痊愈 24 例,有效 6
例,无效 1 例,1 例患者自动放弃,总有效率为 94%。

孙氏治疗60例60岁或以上失眠患者,接受3周之耳穴磁疗,均取相同的穴位:神门、心、肾、肝、脾、皮质下及枕,贴上每粒含66Gs之磁珠,结果治疗后的睡眠效果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P<001),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接受同样的耳穴磁疗,在效果上没有分别(P>005)。

42梅花针法庄氏采用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治疗结果,痊愈2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100%。

王氏用梅花针治疗失眠 48 例,取穴:以不寐、梦多、心悸、烦闷易怒、神疲乏力为主要症状者,取后颈、骶部、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乳突区、阳性反映区;以不寐、精神不振、乏力为主要症状者,取胸部、腹部、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骶部;如症状好转,需巩固调理者,取脊柱两侧,重点为第 7 胸椎至腰部、骶部、大椎、中脘、风池、内关。

结果总有效率为 792%。

5小结
《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针刺治疗失眠的关键,正是在于它可根据其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近些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凸显,不仅可选用的优效穴位越来越多,而且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针法和灸法外,电针、梅花针、腹针、耳针等特种针法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更有医家将现代医学的催眠疗法运用其中,使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目前研究的重心偏向于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上,对其作用机制的分析缺乏实验研究;其次,在疗效的评定上,尚缺乏统一标准;再者,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但是选穴繁杂,方法众多,缺乏优化的治疗方案。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针灸治疗失眠机理的研究,进行有效的穴位筛选,优化治疗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睡眠检测手段进行疗效评定,开辟出一条科学的中医特色治疗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