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的这三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

《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情。诗中抓住了诗人乘舟欲行时汪伦以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描写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写得十分朴素自然。后两句诗人更联系当地景物,以奇特的想象,把别情跟桃花潭水相比,进一步歌唱了汪伦对自己的感情十分深长。全诗语言自然平易,风格清新开朗,令人回味无穷。诗歌可直译为:李白准备乘船出发去远行,忽然听见岸边传来踏歌声。纵然是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这份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回乡偶书》写的是作者“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时的景象和情趣。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作者的心情应该说是又悲又喜,百感交集。首先,他从年岁、乡音和自己的容貌变化等几方面发出无限感慨,情感真挚深沉;接着,从儿童跟自己的问答,又幽默而风趣地加深了这种感慨之情,同时使叶落归根的老人感到无限欣慰和温暖。全诗清新通俗,语言自然,琅琅上口,跟所要表达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十分融洽。诗歌可直译为:少年离家年老才返回故乡,话音没变两鬓间白发苍苍;儿童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我:“客人你来自何方?”

选编这三首古诗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从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馋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阅读提示

本文由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诗内容讲诗人游览桃花潭后,临走时朋友汪伦专程来送行,作者写了这首诗留别,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深厚。第二首诗内容讲李白在黄鹤楼处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第三首诗讲作者小时候离开家乡,晚年归来后的感受。表现了思念家乡之情。

词语解释

不及:比不上。不如。

倍:加倍地。

欲:想要,打算。

踏歌:脚踏地作节拍唱歌,本文指边走边唱。

故人:老朋友。

唯见:只看见。唯,只。

碧空:晴朗的天空。

鬓毛衰:是说鬓发疏落、变白。

少小:小小的年龄。

乡音:家乡的口音。

相识:彼此认识。

难句解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指单独的一只船。这句话讲友人扬帆去了,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无空,只看见滔滔江水流向天际。

语言积累

将欲行忽闻踏歌不及故人西辞

唯见烟花三月孤帆碧空尽天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文本链接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善书草隶。存诗一卷于《全唐诗》。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之——去辞——别故人——故交忽闻——忽听

赠——送无改——末改鬓毛——鬓发

反义词:故人——新交不及——超过异——同

深——浅笑——哭

品读感悟

《赠汪伦》一诗用清新自然的语句、浪漫主义的想象、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深沉地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纯朴的友谊,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一片深情。

《回乡偶书》一诗运用记实性的语言,叙述作者少时离家,暮年归来的伤感心态。其中“乡音无改”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鬓毛衰”却又流露出一种无声叹息……

课后题解

2.《赠汪伦》一诗表达了朋友间情深意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回乡偶书》一诗表达了思念家乡之情。

3.(1)此处运用了虚指,意思是非常深。

(2)孤帆:孤单单的一只船。唯:只。

(3)少小:小孩子。老大:年过八旬。诗意:年轻时候离开了故乡,回乡时已是年过八旬。口音未改变,但两鬓已经疏落了。

《赠汪伦》赏析

这是李白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李白非常喜欢在祖国各地漫游,广交朋友,汪伦就是其中的一位。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现在的安徽贵池)前往泾县(现在属安徽)游览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常用美酒招待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就作了这首诗送给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这时忽然听到岸边有人在踏歌。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汪伦边走边唱来送行的情景。诗的后两句是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